单元5:易经的筮占 (一)

合集下载

周易解读02(第二节筮仪与筮法)

周易解读02(第二节筮仪与筮法)
52
• 如果在三变中剩下的蓍草是九、四、四 或五、四、八或五、八、四,如前所述, 各以四除之,得两个“一”一个“二”, 即两奇数(阳)一偶数(阴),那就是 “少阴”。
50
• 四、画卦法 • 该如何记录揲蓍出来的爻呢?
51
• 如果在三变得出的蓍草数目是五、四、 四,如前所述,各以四除之,均得 “一”;三个“一”即三个奇数(阳), 那就是“老阳”。
• 又五、四、四相加共十三根,以四十九 根蓍草减之,得三十六根,称为“过揲 之策”。以四除之,得“九”。“九” 亦为老阳。朱熹称之为“重”。
为“再扐”。(和左边的蓍草一样,如 果最后是四根,则以四根为余下的蓍 草。) • 这是第四营的下半。
31
• 在以上的步骤中,“挂”、“扐”两数 合起来,最少有二,最多有“五”。若 将数目视为年数,二年至五年之间,至 少有一次闰年(一年有十三个月)。因 此得到“挂”数之后再得出“扐”数, 是象征“闰年”。这是朱熹所谓“归奇 于扐以象闰”。
• (此第二营,所谓挂一以象三者也。)
13
•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 • (此第三营之半,所谓之以四以象四时
者也。)
• 次归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 或四而扐之左手无名指间。
• (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 者也。)
14
•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 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
9
•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 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 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 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 者右还北向立。)
10
•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 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 执之,熏于炉上。
• (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 蒙》。)

周易的占筮

周易的占筮

周易的占筮
《周易》中记载的是最为详细的原始筮法,在刘大均先生的《周易概论》中,有对这种方法的详细解释:
用五十根蓍草,把其中的一根抽出来不用放在一边,象征着太极。

然后把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为两份,左手中的一份象征天,右手中的一份象征地,再从右手蓍草中任意取出一根放在左手的小指和无名指之间,象征人。

这样,天地人三材就都具备了……
在画卦的过程中,要遵循“老变少不变”的原则,也就是说,凡是老阳和老阴的,在依据上面的规定划出阴阳爻外,还要进行变化,因为《周易》的精髓就是变化。

变化的方法是各自向自己属性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老阴本来是阴爻,要变化成阳爻;老阳本来是阳爻,要变化成阴爻。

以上的三次变化得出《周易》的一爻,因为《周易》的每一卦都有六爻,所以要得出一个完整卦象,就要按照上面的程序进行十八次变化,这就是“十有八变而成卦”。

宋朝的理学大师朱熹在《易学启蒙》中有一个说法:
如果只有一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那一爻的爻辞进行判断;
如果有两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发生变化的两爻爻辞进行判断,并且以上面的一爻为主要依据;
如果有三爻发生变化,就以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为依据进行判断,并且依据不同的情况各有侧重;
如果有四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的不变的两爻爻辞为判断依据,并且以下面一爻的爻辞为主;
如果有五爻发生变化,就以变卦不变的那一爻的爻辞作为判断的依据;
如果六爻都发生了变化,对于《乾》《坤》两卦来说就以“用九”和“用六”的爻辞来判断,其他的卦就以变卦的卦辞来判断。

如果六爻都没有变化,就以本卦卦辞占。

《易经》占卦方法——筹策运算说明[精品]

《易经》占卦方法——筹策运算说明[精品]

《易经》占卦方法——筹策运算说明原文:《易经·系辞上·第十章》“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劫以象闰,故再劫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白话及解读参考拙作《解读易经》,上海三联第435页)说明:筮者准备五十根筹策(古代用蓍草或竹片),取出一根,放在一边,备而不用,是为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第一次运算:1、任一分四十九根为两组,甲与乙。

(分而为二以象两)2、从甲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二指之间(挂一以象三)3、甲组以四除之。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4、甲组所除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放置于二指之间。

(归奇于劬qu以象闰)5、乙组以四除之。

(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6、重复步骤4的做法。

7、将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一旁。

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二次运算:1、将所余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甲乙两组。

2、重复第一次运算中的步骤2至7.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第三次运算:1、为第二次运算之重复2、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经过以上三次运算(三变),才可能决定一爻之阴或阳。

亦即最后余数以四除之,则为九或八或七或六。

九为老阳,七为少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九、六为可变之爻;七、八为不变之爻)。

六爻共需十八次运算,是为“十有八变而成卦”。

注:老阳为夏季,老阴为冬季;少阳为春季,少阴为秋季。

《易经》解卦方法参考一、请遵守“三不沾”原则:不义不占、不疑不占、不诚不占。

二、解卦步骤:1、针对所占问之事,本卦代表当前的处境,之卦(之,往也)代表未来的趋势。

要配合心中的疑惑,详细思考两卦的卦辞含义,以求得到启发。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

2、六爻皆不变者,只有本卦而无之卦,则参考本卦卦辞。

3、一爻变者,则参考本卦变爻的爻辞。

筮法易数解

筮法易数解

筮法易数解这是我2003年在网上发布的原创。

现在看来,揲筮的过程应当是小衍、二衍、三衍、四衍、五衍、大衍的过程,而不应当是大衍、二衍、三衍、四衍、五衍、小衍的过程,那时正好搞反了。

摘要:《周易·系辞·上·第九章》详细记录了孔子所传的《周易》的占筮方法,只要正确解读便可以知道,根据爻位的不同,《周易》中的阳爻分别为56策、48策、40策、32策、24策、16策,阴爻分别为44策、36策、28策、20策、12策、4策。

以往学者按阳爻都是36策、阴爻都是24策理解是错误的。

36策表示阳爻的易数时,为乾卦用九爻的策数;24策表示阴爻的策数时,为坤卦用六爻的策数。

关键词:天地之数、洛书数、蓍策数、成变化、行鬼神、挂、分、揲、归奇于扐。

作者简介:谷洪(1964——),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无业。

《周易·系辞·上·第九章》详细记录了孔子所传的《周易》的占筮方法,只要了解古文句读学的特点,正确标点断句,并能考虑到“八卦而小成”五个字是错简,这五个字的正确位置应当在上文的“五岁再闰”之后,这段文字本不难理解,一目了然。

可是,自秦汉以来,学术界一直未能正确解读这段文字,牵强附会,荒诞不经,与掷物成卦的方法混为一谈,完全失去了过揲的意趣,索然无味,以至筮牍不告,最后只好被以钱代蓍了。

正确解读这一段文字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先民揲蓍成卦的过程,而且可以使我们领悟出一些过去学者所未能领会的易学知识。

先看原文(“八卦而小成”五个字已放在它的正确位置“五岁再闰”之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八卦而小成……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六十,当万物之数也。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 文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 文

周易传统筮法详解文/吕再发易经作为我们华夏文明的无上智慧,在过去的几千年来,一直作为群经之首,许多人都投身研究它,它的神奇之处和它的魅力,到现在还是继续为人所乐道,还在继续为人们服务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足见其不凡。

易经的基本功能就是它的神奇预测功能。

虽然哲理和类象也是它的不可分割和相辅相成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大家还是更倾向于它的预测功能。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如何正确的运用易经的预测功能,那么起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学会正确的运用筮法,就等于掌握了开启这个宝藏的钥匙。

下面我就当前的流行筮法和正确的传统筮法一起写下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疑惑和遗憾有所帮助。

传统筮法:大衍数筮法,就是传统的筮法。

占筮之道,其数用五十。

我在这里不探讨五十数的来源,而是讲述其用法。

在以前用蓍草,这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有好几节。

生长在湖南一带,可惜我也没有见过。

我的方法是用竹签。

首先,在超市里买两三把烧烤用的竹签,回家后,选出大小相仿佛的,比较光滑的竹签,约六十根。

然后这些竹签留二十五公分的长度,锯去尖刺和多余的部分,使每一根竹签的长度相等(二十五公分长度)。

第二步:把这些锯好的竹签,放在没有煮过荤类的锅里面,最好是新锅,在里面煮开约十分钟,将竹签里面的杂质煮出,捞出,冲洗干净,晒干。

待竹签晒干后,挑选一个吉日,带上竹签到附近的大庙或者道观里,连同香花果烛一起去供养一下,并且详细诉说学易缘由,发愿行善,以便获得圣者加持!第三步:竹签制作完毕,再从中筛选五十根出来,余下的留下备用。

占筮步骤:凡自占,或为他人占卜,皆当问明占测主题,(比如占财运,婚姻,事业等等)无需问明其现在时的状态和事情事态。

大衍筮法对照易经

大衍筮法对照易经

选取清洁的地方建造蓍室,门在南面,在蓍室的中央放一张床床大约长五尺,宽三尺,不要靠墙壁太近需要五十根蓍草,用浅红色的帛捆扎,然后用黑绸口袋储存,放在椟中,再把椟放在床北椟是用竹筒、坚硬的木头或8布通过油漆做成。

圆柱的直径是三寸,与蓍草的长度一样。

一半作为底,一半作为盖,椟的下面另外做一个台子把它包住,使椟不会仆倒在椟的南面设置一个木头格子,位于床的北面二分处。

木格是用横木板做的,高一尺,比床长。

在木格的中间刻两个大的标记,两个大标记相距一尺,在大标记的西侧,刻三个小标记,小标记间相距大约各五寸,木格的下面设置横足,侧立在案上在木格的南面放置一个香炉,香集中放在香炉的南边,每天上一炷香表达敬意。

将要占卜,就要打扫卫生,洗一个砚台,灌上水。

准备一支笔,一盒墨,一块黄漆板,都放在香炉的东边(上边)。

占卜者穿戴整洁,脸朝北,洗手焚香表达虔诚。

齐,侧皆反○占卜的人脸朝北,施仪礼。

如果要让别人占卜,那么被占卜的人焚完香以后,稍向后退,脸朝北站立。

占卜者进前站立在床前稍微偏西的地方,面向南听取被占卜的人的问卜辞。

被占卜的人直接陈述所要占卜的事,占卜者应答。

被占卜的人右转身回来,面向西站立,占卜者右转身回来,面向北站立。

两手捧椟盖,放在木格的南面香炉的北面,从椟中取出蓍草,除去黑绸口袋,解去浅绛色的帛,放在椟的东面。

共五十根。

两手拿蓍草,在香炉上熏。

此后所用占卜的蓍草的数量,这种说法同时可以参看《易学启蒙》。

默念:我用泰吉的蓍草来占卜,希望能赐我规律分明的吉凶征兆,某官姓甚名谁,今天因为有一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就把疑惑的事情向神灵求告,吉凶得失,悔恨忧虑,如果你有灵,请明确告诉我。

于是用右手取一根蓍草,放回椟中,而后用左右手把四十九根蓍草分成两部分,即所谓“分二”,把分成两部分的蓍草,放在木格的左右两大刻中。

这是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

接下来用左手取左大刻的蓍草拿在手中,并且用右手取右大刻中的一根蓍草,挂在左手的小指尖,即所谓挂一。

《易经》的象数理占

《易经》的象数理占

《易经》的象数理占一部《易经》,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象、数、理、占,这是《易经》的基本内容。

《易经》的象数理占之间是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尤其是象数,原本就是一体。

在易经八卦中,乾卦象征天,其数为一;坤卦象征地,其数为八;震卦象征雷,其数为三;巽卦象征风,其数为五;坎卦象征水,其数为六;良卦象征山,其数为七;兑卦象征泽,其数为二。

八卦就是这种象中有数,数中有象,象数合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象数符号。

象数与理也是密不可分的。

“象数理三者并重,象是现象,数是数学,义是义理。

宇宙间有象就有数,有象有数就有理。

三者相因互为用,为一整体,足以概括《周易》之全部”(胡自逢《谈数易学研究〉第一辑》,《周易研究》1997年第二期第6页)。

占,则是运用象数理之思维模式以一定的操作方法与程序占筮自然、社会、人事变化之吉凶。

以下将分别论述之。

象《系辞下》曰:“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易经》是一部以卦象来象征事物表达思想内容的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易经》可以说是一部象学之书。

八卦象征八种事物,即《说卦》所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八卦又具有八种基本性质。

《说卦》曰:“乾,健也。

坤,顺也。

震,动也。

巽,入也。

坎,陷也。

离,丽也。

艮,止也。

兑,说也。

将八卦象征的八种事物和具有的八种性质进一步引伸,八卦即可象征宇宙万事万物,自然、、社会、人事的全部信息无不包涵在八卦之中。

将八卦重叠即成六十四卦,产生了三百六十四爻。

《系辞下》曰:“爻者也,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爻象是模仿事物的矛盾运动而显现的吉凶。

《易经》每一卦,既象征事物的外形,又象征事物间的联系,更象征阴阳对立的矛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运动,显示事物变化的吉凶结果。

下面以《乾》卦为例论述之。

乾:“元,亨,利,贞”。

上卦乾,下卦乾,象征天的纯阳至健的性质,卦辞表示乾就是健,“天行健”,指出宇宙事物永远处在运动之中,就象春夏秋冬一样不停地运行。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易经是一部古老而神秘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智慧的瑰宝。

它是一部关于变化和周而复始的道德哲学经典,主要通过六十四卦的组合与解读,来阐释宇宙的运行规律以及人生的方向。

在易经中,有一项古老的筮法,被称为大衍之数古筮法。

这种筮法以一定的方式排列数字,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古代和现代的运用。

一、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基本原理大衍之数是指从一至九,以及从十至九十九这二十个数字。

在古筮法中,这些数字会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并与六十四卦中的爻辞和卦辞相对应。

通过抛筛取得的数字与这些排列的数字进行对比,从而得到卦辞的解读。

大衍之数所遵循的原理是“终始之数,始于数一,终于数九”。

这意味着在开始之初,我们只关注数字一的位置,而在最后的结果中,我们则关注数字九的位置。

这一原理反映了易经所强调的变化和循环的观念,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二、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古代应用在古代,大衍之数古筮法被广泛应用于占卜和预测未来的领域。

当时的人们相信,通过抛筛取得的数字与卦辞对应后,可以揭示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方向,从而指导自己的决策。

在官方方面,大衍之数古筮法常用于吉凶预测和国家运势研究。

例如,一些重要的政策决策会事先将各种可能的结果用大衍之数古筮法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同时,在君王即位时,也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卜卦仪式,来探测国家的命运和国家安危。

在个人层面,大衍之数古筮法也被寻求帮助的人广泛使用。

做生意的人会用它来预测市场走势和业务发展的方向,寻找最佳的商机。

而其他人则可能会用它来解答关于健康、婚姻、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三、大衍之数古筮法的现代应用虽然古代的大衍之数古筮法在今天并没有被广泛使用,但它的理念却在一些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学和领导力发展方面,大衍之数古筮法的原理被用来分析和管理复杂的系统和团队。

通过观察和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领导者可以更好地预见并应对潜在的挑战,并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易经》的筮法《易经》解读

《易经》的筮法《易经》解读
《易经》的筮法
《易经》解读
孔门易学的筮占面相之二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 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 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 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 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 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 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 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卦)。干之策,二百一十有
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
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
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
其知神之所为乎﹖」系辞上传第九章
4
孔门易学的筮占面相之四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 地而倚數,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说卦传第一章
朱子注「天圆地方」云:「圆者一而围三,三各一奇, 故参天而为三;方者一而围四,四合二耦,故两地而 为二。数皆倚此而起,故揲蓍三变之末,其余三奇则 三三而九,三耦则三二而六,两二一三则为七,两三 一二则为八。」
5
易学面向
理 象 数 图
无形 有形
6
易学面向
易学的目的:心灵的活化 →知道事物变化之理而可以有更开阔的眼界
在世界上,穷则变,变而通,通而久
主客间对立的消除,达成人我之间的和谐
7
孔门易学的筮占面相之三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9)周易筮法讲解

(9)周易筮法讲解

(9)周易筮法讲解周易筮法讲解陈周一/文周易筮法,始于天地之数。

筮的实质就是以数学计算来占筮,它的全部过程都是在计算,计算的目的是求出一卦来。

易卦的生成,就在于数的变化。

知道了筮法,才知道六十四卦是如何生成;知道了筮法,才知道六十四卦何以穷究万物。

《系辞·上》中的筮法:“天—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关于筮法的讲解:上述《系辞》章句,可分为三层理解:第一层,揭示演易本质,即筮法的基础是“天地之数”天地就是阴阳,也就是把自然数划分为两类,单数叫做天、叫做阳,双数叫做地、叫做阴。

一三五七九是奇数,称作天数。

二四六八十是偶数,称作地数。

奇数偶数,天数地数,叫法不同,实际是一回事。

为什么列举奇数偶数只从一到十呢?因为古人认为“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孔疏),“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甚至“万有一千五百二十”的“万物之数”,都可从一到十之数推出,用不着穷举。

因此,“十”虽少,但也是盈数或成数。

《左传·庄公十六年》就把十视作“盈数”。

杜预注说“数满于十”,所以限止于“十”就够用了。

第二层,讲述演易过程,即揲蓍求卦的具体方法揲蓍求卦,用竹棍称为筮,所以“筮”字从竹从巫;用蓍草为蓍,所以“蓍”字从草从耆,取用蓍草行筮决疑问耆老之意。

其实用什么无所谓,关键是数。

1、筮的计算有三个特点:第一,筮这种计算的目的是求卦,即求出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

周易大衍筮法

周易大衍筮法

《周易》中的蓍草占卦方法—大衍筮法简单介绍首先解释大衍筮法。

大,指太极,古文“太极”均书为“大极”;衍,表示由简单向复杂方向衍生、展开、推演。

大衍意思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大衍之数就是太极衍生出万事万物所需要的数。

《易经·系辞》介绍了大衍筮法的运用方法,使用的工具为蓍草,古人认为蓍草和龟甲一样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

在河南汤阴羑里城的演易台前,有一片生长茂盛的蓍草园。

蓍草是一种多年生直立菊科草本植物,高三余尺,羽状叶脉互生。

夏秋之际开白花,深秋枯槁,逢春又生。

相传这种草能生长千年而茎数三百。

蓍草是草本植物中生长时间最长的一种草,而且它的茎又很直,正像人若有犹豫不决的事要问有声望的老年人一样,因此传说用蓍草占卜是很灵验的。

如果没有蓍草也没关系,可以用牙签、竹棍、火柴棍、围棋子或扑克牌之类的东西代替。

首先找五十根蓍草或替代品。

为什么把50作为大衍之数呢?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相合,圆满了就是道。

《河图》与《洛书》的总数加起来是100,是个盈数。

100个数里面,50个阳数,另外50个是阴数。

阴阳之数,两两相合,组成了50个阴阳数,就是大衍之数五十(大衍之数解释很多,这只是其中一种)。

大衍之数,就是道之数。

从五十根蓍草中取出一根存而不用,也就是说实际用以占筮者为四十九根。

五十根蓍草用来表示天地万物。

那个不用的一表示天地未生前的太极,大衍之数,遁去其一,也就可以理解为由太极衍生出来万事万物。

一、成爻设卦的步骤1.一变四营:所谓四营就是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四个环节。

为操作简单,就不把蓍草拿在手里了。

把四十九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部分而放在案前的左右两边,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将左右两簇蓍草分别以四根为一组来数。

经过四个四个地数,都必有一个余数(含余数四),左右两簇剩余的零散蓍草加在一起,不是四个,就是八个。

这些余出来的和从左边那簇中取出一根蓍草合在一起不用,以后继续使用的就是两部分四个四个数出来的那些。

《周易与占筮》课件

《周易与占筮》课件

实例二:事业发展的占卜
总结词
借助《周易》预测个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机遇。
详细描述
通过占卜得到卦象,结合个人情况,分析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潜在机遇,为职业规 划和决策提供参考。
实例三:健康状况的占卜
总结词
运用《周易》占卜预测个人健康状况 和疾病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通过解读卦象和爻辞,预测个人的健 康状况和疾病发展趋势,提供养生和 保健的建议,以及预防和应对措施。
占筮的应用
占筮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 领域,帮助人们做出重大决策和预测未来走向。同时,在民 间也有大量的占卜活动,涉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命运预测 。
03 周易占筮实例
实例一:家庭关系的占卜
总结词
通过《周易》占卜预测家庭关系 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
详细描述
通过解读卦象和爻辞,预测家庭 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化,如夫妻关 系、亲子关系等,以及可能出现 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占筮基于易经的哲学思想和阴阳五行的理论,通过分析卦象和爻辞来推断事物 的吉凶祸福和发展趋势。
占筮的依据
占筮的依据主要来自易经的卦辞和爻辞,以及历代易学家的注释和解读。同时 ,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占筮的实践与应用
占筮的实践
占筮的具体实践过程包括卜卦、解卦、应验三个步骤。卜卦 是通过特定的方法获得卦象的过程,解卦是对卦象进行解释 和推断的过程,应验则是验证卦象准确性的过程。
周易的历史发展与演变,反映 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变迁。
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的哲学思想以阴阳五行为核 心,主张天人合一、顺应自然。
它强调变化、相对性和相互依存 的关系,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

周易占筮方法

周易占筮方法

周易占筮方法《周易》占筮方法历代以来讳莫如深,多有隐藏。

笔者研究数卷著作,结合实践验证,方法确然可靠,笔之于书,以正简册。

下录易传论述原文,并用白话翻译。

注:【】文字为笔者所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五个数字相加各有合数。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二十五,即1+3+5+7+9=25;地数三十,即2+4+6+810=30;天地之数共计五十五,即25+30=55;这些数造成了各种变化,并且使得鬼神之道得以运作。

大衍之数五十【有五、去六以为六爻】。

在进行广泛推演时,准备五十五根筹策,相应地去掉六根筹策,作为一卦含有六爻位置的代表。

其用四十有九、【置一于前、以象太极】。

真正使用的是四十九根筹策,从中取出一根筹策放置在占筮者面前,用以象征究竟真实之存在。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将此四十八根筹策任意分成上下两组,上面的一组象征上天,下面的一组象征下土;从象征上天的一组中取出一根筹策放到上下两组中间,这样三部分象征上天、下土、中人的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接下来,再以四根筹策为一个单位。

将上面的一组除以四,得出余下的筹策合并到一块放在左边,用以象征闰月。

由于每五个回归年中有两个闰月,所以再将下面的一组同样除以四,得出余下的筹策合并到一块放在右边,用以象征第二个闰月。

做完上述步骤,左边的筹策和右边的筹策,以及放在上下两组中间的一根筹策,共计三个部分。

把这三个部分的筹策合并到一个地方,即是一变完成。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乾卦的策数是二百一十六,即6×4×9=216.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坤卦的策数是一百四十四,即6×4×6=144.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

易经—(大衍之数古筮法)展开全文大衍之数:衍即演算。

易学占卜之法繁多,古时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复,《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

演算第一步:太极占筮时准备50根蓍草(筹策),取出任意一根,放在正前方,代表“太极”。

在整个运算过程中保持不动,真正进行演算的是49根。

第一次演算任意分四十九根为两组,左与右。

对应原文:分而为二以象两从左手组中取出一根,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挂一以象三,象征天,地,人,三才。

注:左为天,右为地。

左手组以四除之。

对应原文: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左手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整除而无余数,则取出四根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归奇于扐以象闰。

右手组以四除之。

对应原文: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也是象征,春夏秋冬。

右手组所余之数,为一或二或三或四,将此余数也放置于左手二指之间。

对应原文: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象征五年二闰。

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

所余者为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第一次演算完成。

注:第一次演算的结果不是五数,就是九数。

第二次演算将所余之四十四根或四十根,任意分为左右两组。

重复第一次演算中2至7的步骤,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上角,但不要与前次的重叠。

此时余数应为四十或三十六或三十二。

注:第二次的演算结果不是四,就是八。

第三次演算将第二次运算所余之数,任意分为左右两组。

重复第一次演算中2至7的步骤,将左手二指之间所得之根数置于左斜上角,但勿与前两次的重叠。

此时余数应为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八或二十四。

注:第三次演算的结果不是四,就是八。

最后留在桌上的余数以四除之,得到九或八或七或六。

九与七为阳爻,八与六为阴爻。

经过以上三次演算得到初爻,知其为阴爻或阳爻,并且记下数字(九或八或七或六)。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

古代易占实例:《国语》筮例三则《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与《春秋左传》一样,都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又称“内传”,两书并称“春秋内外传”),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之事,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下迄智伯被灭(前453年),凡五百余年历史。

《左传》中有十三则易筮实例(详见《古代易占实例:〈左传〉筮例十三则》),《国语》中则仅有三例,而且这三例都是关于晋国的,其中两例又都是关于晋文公重耳的。

一、《国语·周语下》:晋三代国君之筮晋孙谈之子周適周,事单襄公,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

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

其行也文,能文则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国。

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实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爱也;义,文之制也;智,文之舆也;勇,文之帅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让,文之材也。

象天能敬,帅意能忠,思身能信,爱人能仁,利制能义;事建能智,帅义能勇,施辩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敌能让。

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数之常也。

经之以天,纬之以地。

经纬不爽,文之象也。

文王质文,故天胙之以天下。

夫子被之矣,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国。

且夫立无跛,正也;视无还,端也;听无耸,成也;言无远,慎也。

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终也;慎,德之守也。

守终纯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

慎成端正,德之相也。

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被文相德,非国何取!“成公之归也,吾闻晋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终,君三出焉。

’一既往矣,後之不知,其次必此。

且吾闻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规其臀以墨,曰:'使有晋国,三而畀驩之孙。

《周易》的占断之辞

《周易》的占断之辞

《周易》的占断之辞
吉:其义为“好”,为“善”,为“得”,总之是吉祥如意。

但在周易中,一种行为的结果是否“吉”,通常因时、因人、因事而异。

表现形式有吉、中吉、贞吉、大吉等。

利:其义为有利、宜于、利于等。

“利”主要是指提示人们怎样做才好,怎样做没有好处。

表现形式有利、无不利、利见大人、利涉大川等。

吝:其义为艰难、痛惜、遗憾等。

在《周易》爻辞中有吝字,一般都代表警示之意,如果不能因警示而自省自新,就会“自吉而向凶”。

表现形式有吝、往吝、终吝等。

悔:其义为悔恨。

而悔恨往往是过失或因厄引起的,《周易》中警示人们“悔”而能“改”,如果能改就能“悔自凶而趋吉”。

咎:其义为灾害,比悔更重,较凶为轻,悔乃较小之困厄,凶乃巨大之祸殃。

在《周易》中出现咎字很多,但多数以“无咎”告终,这是因为“无咎者,善补过也”。

厉:其义为危险。

在《周易》卦爻辞中,“厉”提示人们要避开危险,或是用正确的方法面对危险。

凶:其义为凶险、祸殃。

在《周易》中,凶字是有特定情况的。

如果因时、因地、因人能够谨慎自警,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在整个《周易》六十四卦中,始终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所谓吉和凶,也是在互相转换的,多自强,多警惕自己,朝乾夕愓,就能逢凶化吉;如果放纵自己,不求上进,随波逐流,那么即使是吉利的处境,也会转为凶险。

易经占筮之法,简单易懂,自学必备(上)

易经占筮之法,简单易懂,自学必备(上)

易经占筮之法,简单易懂,⾃学必备(上)易经⼘筮之法常见的也就两种“龟⼘”“占筮”古代⼘⽤龟甲,筮⽤蓍草。

龟壳加铜钱即龟筮,⽤蓍草即为占筮,说其任何⼀种为⼘筮也没错,接下来⼩编要说的是⽐较
古⽼⽽传统的“揲蓍法”⼜称“⼤衍筮法”民间⼜叫蓍草法。

⼘筮注意事项:
古⼈有三不占这也是易经⼘筮的三个原则:不诚不占:占⼘之事本就是求教于神明之事,所以
定要诚⼼达不到诚⼼就不⽤占。

不义不占:也就是说不合理的事,不合理的事不要占。

不疑不占:可以⽤逻辑推断的事,不是难以判断的事也不要占!还有占卦之时⼀卦只可问⼀个问题,
⽐如你问运势中途⼜问姻缘这样肯定不灵,起卦之时问题⼀定要明确,不明确也不会灵!
⼀般古⼈在占⼘之前都会沐浴,更⾐,洗⼿,焚⾹,以表诚意,还有⼀部分原因是古⼈想要更
多的集中注意⼒。

古⼈在起卦之时嘴⾥会默念:“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

某官姓名,今
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

”若是
龟壳则会念“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其实没那么复杂你只要想清楚⾃⼰的问题,在起卦时⼼
⾥默默的问:我谁谁谁今天有什么什么事需要向⼘筮之神请教,还希望⼘筮之神可以告知!这
样就⾏了
准备⼯作:蓍草50根,(没有的话⽤筷⼦也⾏,在汉代就已经⽤桃⽊棍代替了所以这个并没那
么重要)、纸根笔、当然还需要⼀个安静的环境和⼀个可以放置蓍草的桌⼦。

周易古筮考 筮仪详解

周易古筮考 筮仪详解

周易古筮考卷一筮仪详解把用于演算的四十九根蓍草,在手中任意分成两份,以左手一份象天,右手一份象地,此谓之“以象两”。

而后从左手蓍草中任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间,用以象征人,连同左右两手象天地的蓍草,所谓天地人三才之道都有了,这就是“挂一以象三”的意思。

完成了这套程序之后,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先用右手一组分数左手的蓍草,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在以左手分数右手的蓍草。

这样一组组分数完两只手中的蓍草,即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揲在此为数的意思,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分数左右两手蓍草,以象征四时。

分数完左右两手的蓍草后,每只手中的蓍草必有余数,或余一根,或二、三根,或余四根。

“奇”就是以四根蓍草为一组分数完后的余数。

“扐”宋人解作“勒”,就是将左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间,将右手蓍草的余数,置于左手中指与食指间。

以这余数象征积余日而成闰月,此即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

前后两次闰月想去大约三十二个月,在五岁之中,故称“五岁再闰”。

以四根蓍草为一组,一组组分数完后,这时两手蓍草的剩余数亦有一定的规律:左手若余一根,则右手必余三根;左手若余两根,右手必余二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一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四根。

这时,置于左手指缝间的剩余蓍草数(连同至于小指缝中象征人的那根)不是五根,就是九根。

也就是说,这样分数完后,去掉余数,左右手中的蓍草数还余四十四根,或四十根。

到这里,算是完成了以蓍草演算的第一道手续,古人称之为“一变”。

尔后将两手的蓍草合在一起(四十根或四十四根)再分成两份,与第一次分时一样,将右手的蓍草取一根置于左手小指缝间,再用右手四四一组分左手的蓍草,随后用左手以同样的方式去分右手的蓍草,其他手序亦同第一变,待第二变完成之后,两只手中的蓍草若左手余一根,则右手必余两根,左手余两根,右手必定余一根;左手若余三根,右手必余四根;左手若余四根,右手必余三根。

第二变后置于左手指缝间的蓍草余数之和(连同二变开始时取出的那一根蓍草)不是四根就是八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三劃卦─經卦─八卦 六劃卦─別卦─六十四卦
天─終(究)、上 人 (始 )
→孙宙
地─初(始)、下 ↓ ↓ 時間 空間
4
重卦的結構



重卦就是64卦,6畫卦是由3畫卦重疊而成的。 →每一卦是由陰爻 、陽爻 組成 。 →用數,因詩是從詩占的手續得到的數目。 數為六、八用陰爻表示,數為九、七用陽堯表示。 →表示是由下而上,六疊成一卦。 三劃卦為經卦、六劃卦為別卦。由下而上亦可表由內而外。 其序由初→二→三→四→五→上表示,此言謂爻題。 「初」表時序:初始,次壯,終究;有終必復始,其始曰初。→時間 「上」表位,位有上下,有上必有下。→空間 每一個卦是呈現當前(存在於某時空關係中)事物的象。 藉具體的象來表達抽象的道理,由於抽象道理不易理解就舉特別的、 抽象道理所能表現出的具體例子來表達。 (接下頁)
接下頁或參考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p18、19圖示
7
卦序之安排一
(接上頁) p18 p19
8
卦序之安排一
三、即京房「分宮卦象次序」(依後天圖:文王八卦方位圖),先陽四宮 (陽卦: 乾、坎、艮、震),後陰四宮(陰卦:巽、離、坤、兌)序, 共八宮。 →分宮卦象次序: 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 天大有。 (可參考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p11) →由初爻變、二爻變、三爻變…乃至七變為遊魂,八變為歸魂。 四、依1973年出土《帛書易經》,其序以文王八卦次序,先父男後母女, 由小至長之序(乾1、艮2、坎3、震4、坤5、兌6、離7、巽8)為上卦, 配乾1、坤2、艮3、兌4、坎5、離6、震7、巽8)為下卦,凡八重卦之 自重者置於前而成。 可見六十四卦排列次序有許多種,《帛書易經》只是其中一種而已。
現象的描述
實際的行動或結果
本作品由『臺灣大學 林義正教授』授權使用,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資料來源整理自《周易本義》。 2
重卦的結構



重卦就是64卦,6畫卦是由3畫卦重疊而成的。 →每一卦是由陰爻 、陽爻 組成 。 →用數,因詩是從詩占的手續得到的數目。 數為六、八用陰爻表示,數為九、七用陽堯表示。 →表示是由下而上,六疊成一卦。 三劃卦為經卦、六劃卦為別卦。由下而上亦可表由內而外。 其序由初→二→三→四→五→上表示,此言謂爻題。 「初」表時序:初始,次壯,終究;有終必復始,其始曰初。→時間 「上」表位,位有上下,有上必有下。→空間 每一個卦是呈現當前(存在於某時空關係中)事物的象。 藉具體的象來表達抽象的道理,由於抽象道理不易理解就舉特別的、 抽象道理所能表現出的具體例子來表達。

→刀收割禾
初吉、 中吉、終吉、貞吉(貞:正)、大吉、 元吉(元:發端)、引吉(引:應為「弘」誤字)。 小吝、終吝、貞吝。 有厲(有:又)、貞厲。 有悔、悔有(又)悔、無(无)悔(≠悔无:後悔消失了)。 為咎、匪咎、何咎、無咎。 終凶(結果有禍)、有凶、貞凶。
斷占的文字結果之外,重點在於實際行動、知行合一,如:「聞斯行諸」(《論語》〈先 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
9
卦序之安排一

漢朝‧《帛書易經》1973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
10
卦爻辭表述之分析
原二分法:象、占 高亭先生分為: 1.記事之辭,如乾卦卦辭之「元亨」 2.取象之辭,如初九之「潛龍」 3.說事之辭,如九三之「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4.斷占之辭,如乾卦卦辭之「利貞」、初九之「勿用」、九二之「利見大人」 等,對象有事、人、方位、時間等。

外卦( 內卦(
15
《易經》術語三


源德→能力、作用、性质,如乾坤之健顺,干之四德:元亨利贞。 时→时义、时用。 位→当位(阴居阴位,阳居阳位)则吉∕不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 位)则凶。 正→正位即当位(阴居阴位,阳居阳位) 。 中→正中(凡爻正在下卦之中位或上卦之中位之谓,即该爻居卦之第 二位或居卦之第五位之谓)吉、利、无不利;中正(凡该爻居中又当 位之谓)元吉。 本卦∕之卦。内卦∕外卦,贞卦∕悔卦,下卦∕上卦。 经卦∕别卦。互卦(互体)(二、三、四爻合为下互,三、四、五爻 合為上互)。

李鏡池先生分為: 1.告辭(敘事,如九二之「利見大人」、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 ) 2.示辭(象占=取象) 3.斷辭(貞兆,如「元亨。利貞」=斷占) 兩位分類不甚一致,但應先列事象之辭,後列斷占之辭。
11
言意(名實)之辨

理性(知) │ 現代理性
反對理性但仍然是理性
反理性 ≠ 非理性(情、意)
14
14
《易經》術語二
卦与卦之间的关系用语: 综∕错;覆∕变。 干与坤之间曰错或变用语;屯与蒙之间曰综或覆。 爻与爻之间的关系用语: 乘(ㄔㄥˋ)→相邻两爻之间上对下关系 如 : 人乘马 承 →相邻两爻之间下对上关系 如 : 奉承 比 →两爻相邻;亲比。 应 →初爻与四爻,二爻与五爻,三爻与上爻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性者谓之 敌应,异性者谓之相应。
第5單元:《易經》的筮占 (一)
《易經》解讀
授課教師:林義正教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本課程指定教材為:朱熹,《周易本義》,大安出版社。 本講義僅引用部分內容,請讀者自行準備。
1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16
版權宣告
頁碼 1-17 2 8 8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本作品轉載自Microsoft Office 2007多媒體藝廊,依據Microsoft服務合約及著作權法第46、 52、65條合理使用。 本作品由『臺灣大學 林義正教授』授權使用,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資料來源整理自《周易本義》。 朱熹,《周易本義》。
(包含)
後現代理性
≠ 看櫻花照片 │ 透過某種器具擷取,只有糟魄。

實際到陽明山賞櫻花 │ 氣、流動力→存在 精 神
氣 →(收攝一點→精一)
12
言意(名實)之辨

名 ≠
(符號) 表示
實 (意義)
零 ?
圓滿 ?
13
《易經》術語一

斷占用語歸納:
1.利:利益也。通達、順利。 不利、無攸利、無不利。
2.吉:福祥、善也。 3.吝:艱難也。 4.厲:危險也。 5.悔:困、厄、憂也。 6.咎:災患也。 7.凶:禍殃也。
朱熹,《周易本義》。
10
12
漢朝‧《帛書易經》
Flickr,作者:冒險家。 本作品轉載自/photos/weijay/6916081941/,瀏覽日期2012/03/29,本作 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2.0版授權釋出。 《利》,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本作品轉載自「漢典」( /zd/zi/ZdicE5Zdic88ZdicA9.htm :說文解字 ),瀏 覽日期2012/05/01,本網站作品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2.5版授權釋出。 17
5
重卦的結構

每一個卦是呈現當前(存在於某時空關係中)事物的象。 藉具體的象來表達抽象的道理,由於抽象道理不易理解就舉特別的、 抽象道理所能表現出的具體例子來表達。 具體(眼前看到的事) -事 →器
象 抽象(事物背後的道理) -理 →道 ↓ 此「理」非純粹抽象的理,而是會「生」的。 理中有事、事中有理,需擺脫就事物本身看事物。
6
卦序之安排一

六十四卦是由八卦自重而成,其如何自重? 有何規則可循? 一、序卦傳所列,即所謂「文王六十四卦次序圖」,由乾、坤、屯、蒙、需、 訟、師、乃至既濟、未濟,是通過覆(綜)變(錯) 方式而成。 上經天道( 30卦:乾坤至坎離),下經人道(34卦咸恆至既濟未濟)。
二、依先天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乾1、兌2、離3、震4、巽5、坎6、艮7、坤 8)自重,依其序為上卦,以乾為下卦,再同樣以八卦之序為上卦,接著 以兌為下卦,如此依序配合)而得,即自乾、夬、大有…左旋至復,由 姤、大過、鼎…右旋至坤。 此即依伏犧六十四卦次序圖,由右至左之排列次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