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整治规划PPT课件
土地整治新编政策培训PPT课件
![土地整治新编政策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a27a1b1a37f111f0855b75.png)
2、 2011年5月4日国土资源部发布第17号公告,经全国国土资源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2011年4月30日起实施《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 包括通则、露天煤矿、井工煤矿、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含煤层气)项 目、建设项目、铀矿等7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4、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涉及地整治相关内容
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按照统筹规划、分工 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 定》提出: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 准农田建设。
作为“保发展、保红线、促转变、惠民 生”的重要抓手,土地整治工作必须围绕 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谋划和部署
1.《全国规划》的编制背景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现实需求, 《全国规划》在编制时科学分析现状、合理 研判形势,谋划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17
1.《全国规划》的编制背景
✓ 围绕服务“三农”谋划推进土地整治
13
2012年6月26、27日,国土资源部与财政部在湖北省咸宁市联合举 办“贯彻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现场会, 系统总结“十一五”时期土地整治工作成效,深入交流各地的典型 做法和经验,全面部署“十二五”土地整治工作,标志着《全国规 划》步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14
《全国规划》是指导全国土地整 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规范有序 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 主要阐明国家土地整治战略,确 定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统筹土地 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 建设,明确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PPT课件
![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c53054680203d8ce2f24fa.png)
第16页/共64页
竹博园
苗圃
果园
花圃基地
第17页/共64页
第18页/共64页
优美的园林又是最佳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
第19页/共64页
Slide 20
4. 土地生态重建
一般是指对那些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
水土流失地的治理;
素的制约和影响使其利用率低、质量差
盐碱地的治理;
、产出不高的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
第42页/共64页
1.土地开发
(3)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1.农用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2.建设用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3页/共64页
1.土地开发
(3)土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社 ➢ 土地开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 可能获取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也是不一样的。
第11页/共64页
网格状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
第12页/共64页
平行结构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
第13页/共64页
设计方法(举例)
(2) 城市开发区的生态设计
❖道路绿化体系 ❖周围防护林带 ❖工厂绿化 ❖水系两岸绿化带
第14页/共64页
5页/共64页
体育场 博物馆
停车场 工厂
第2页/共64页
1. 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环境规划署1999年提出的土地10大功能。 (1)净化功能; (2)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能的功能; (3)承载功能。
第3页/共64页
1. 土地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1)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 (2)开放的动态系统; 自然演替、人为控制演替 (3)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人类活动的基地; (4)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土地整治规划概论 ppt课件
![土地整治规划概论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5b4eed0722192e4436f612.png)
Ø农用地整治:是指在以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 的区域,通过实施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 活动。
Ø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 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达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
Ø宜农未利用地开发:是指对宜农未利用地采取整治 措施,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 活动。
土地整治规划概论
内容提要
土地整治的前世今生 本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背景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解析 土地整治规划的几个重要问题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土地整治正在发生深刻转变
在范围上 在内涵上 在目标上 在手段上
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 综合整治转变,由农村延伸到城镇工矿
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增加耕地数量、 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转变
“土地整治”
《土地管理法》(修订案送审稿)专门设了 “土地整治”一章,规定:“国家实行土地 整治制度,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 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 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 用率。”
2 土地整治主要类型
1
农用地整治
2
土地复垦
3 4 5
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建设用地整治 区域性综合整治
n 2006年,根据国发28号文件精神,国土资源部部署了城与村庄土地整 治相结合的具体实施途径。
土地整治重点(课件版)
![土地整治重点(课件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151039af45b307e8719793.png)
土地整治: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整理: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
土地复垦:采取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土地综合整治: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土地整治的主要类型与对象:1)农用地整治(对象是农用地)2)土地复垦(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3)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4)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5)区域性综合整治(田、水、路、林、村)土地整治的目的意义(1)加强土地整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推进村庄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3)完善设施配套,改善人居环境(4)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5)实现增减挂钩,破解建设项目用地难题我国土地整治发展历史、成效与前景?答:1)初始发育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借鉴海外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土地整治实施途径。
2)发展壮大阶段这一时期是土地整治全面推进时期,土地整治逐步实现了从自发、无序、无稳定投入到有组织、有规范、有比较稳定投入的转变。
3)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内涵和效益的综合性特点越来越鲜明,社会认知度越来越高,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土地整治开始从单纯农地整治向农地整治与建设用地整治相结合的综合整治转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重要抓手。
8.土地伦理: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以“人-土地生态系统”为共同道德体,和谐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土地)之间的关系,保护土地种群的各个分子,维护土地群落的完整性,平等、公平地利用土地资源。
土地管理法培训教程PPT课件( 72页)
![土地管理法培训教程PPT课件( 7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e3e2e0087c24028915fc3f3.png)
第六章 土地管理法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 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定
有人民政府登记注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 依法登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有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 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土地经营期限为30年; 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城堡的土地进行适当的调
一般为10年; 实质上是确定土地的农用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的
使用权;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和 基本要求
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分为国家级、省级、 地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实行分级审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需求量预测; 土地适宜性评价; 确定规划目标和方针;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 土地利用分区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率;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耕地相平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是指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确定的期限内,由于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出现, 或者由于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致使经 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 展的要求,需要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经原 批准机关批准,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 地用途的行为;
土地整治培训讲义PPT课件
![土地整治培训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4f1b159ec3d5bbfc0a741b.png)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 规划期限: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规划目标年为2015年,
展望到2020年。
规划数据
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及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充分应用基本农田上图、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 经济社会数据及各类调查成果
规划审批
规划成果报经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核,并做好衔 接;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市 级 规 划
要在省土地整治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明确本行政区土 地整治的方向,提出土地整治的规模、结构和区域布局,依 据省规划下达的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 重点落实土地整治重点项目。
➢县 级 规 划
主要确定土地整治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布 局、时序和工程措施,明确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时序,提出土 地整治资金投入和安排计划,制定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
数量潜力测算
方法二: 针对第二种调查方法
αdi =Adi—Abi
ΔS =
∑ n、
(a di
×Si)
(i
=
1,
n
其中n为坡度级别的个数)
α=ΔS /i=1S
式中:αdi—典型区新增耕地系数(%)
Adi—典型样区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
用地和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典型样区面积的比例(各坡度级别样区分
规划实施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土地整治项目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 没有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不得安排土地整治项目 加强规划监督检查,禁止随意修改规划 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规划技术路线
基础工作
基础资料收集
调查分析
重点课题研究
土地整治规培训全套ppt课件27p
![土地整治规培训全套ppt课件27p](https://img.taocdn.com/s3/m/36f9155d102de2bd97058878.png)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土地综合整治
• 是在一定的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 的目标和用途,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推动田、水、路、林、 村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 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 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文本结构
• 三、土地整治潜力评价 • 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 • 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等; • 四、规划战略与目标 • 土地整治战略; • 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 • 乡镇土地整治安排; • 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土地整治规划指导思想
• “两个最严格”; •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根本目的; • 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为平台; • 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
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 • 统筹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
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等的关系,为土地整治工作规范有 序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土地整治规划
——文本、说明、图件解读
河南科普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吕爱震
2020年9月24日星期四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土地综合整治》课件
![《土地综合整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1eeb5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6.png)
欢迎来到《土地综合整治》PPT课件。本课件将介绍土地综合整治的定义、流 程、实践案例以及其影响与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 重要领域的知识吧!
什么是土地综合整治
土地综合整治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工程实施和后期运营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对土地进行综合治理,以实现高 效、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发展。
2 经济效益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社会效益
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结论与展望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并对未来土地综合 整治提出展望,以进一步推动土地利用和发展的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续性。
参考文献
• [文献1] • [文献2] • [文献3]
• 定义:土地综合整治是综合利用地表、地下和地上资源,通过综合规划、综合设计和综合施工等一系 列过程,使土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方面达到最佳利用。
• 目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土地环境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特点:综合性、系统性、整体性、可持续性。
土地综合整治的流程
1
规划设计阶段
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前期调研、规划设计、土地评估等工作。
2
工程实施阶段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和监管。
3
后期运营管理阶段
对整治后的土地进行运营管理和维护,确保土地持续发挥其功能和效益。
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XX城市某片临 街旧厂房改造
通过对临街旧厂房进行整治 和改造,将其转化为现代化 商业综合体,促进城市经济 的发展。
案例二:XX县某村集体 经济林地整治
通过对集体经济林地进行整 治,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和 经济效益,改善农民收入。
土地整治规划.ppt
![土地整治规划.ppt](https://img.taocdn.com/s3/m/26227de2dd36a32d72758164.png)
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务 院已原则同意《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2002—2030年)》作为今后湿地保护的 指导意见,林业局要尽快会同有关部门编 制2004—2010年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 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各地
要抓紧编制本地区的湿地保护规划,明确
奋斗目标,建设布局,重点项目和政策措
根据梁岇类型及土地利用特点,分 水岭防护林有以下几种情况:
顶部浑圆形梁岇防护林 顶部尖削分水岭防护林
(2)水流调节林
为了防止地表径流破坏作用的 扩大,并使之转化为地下水, 在坡耕地每隔一定距离配置具 有特殊功能的水流调节林,使 地表水受到阻滞,以减低流速, 并减少进入溪流中的泥沙量。
水流调节林带的宽度,在能 有效阻滞斜坡径流的原则下, 应尽量少占地。
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 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二)水土保持生物措 施规划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是解决水土 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应 着重从种草种树方面去考虑。
水土流失地区种草种树主要有: 水土保持林、水源防护林和护 堤护岸林几种类型,并结合具 体情况种草。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浸蚀、搬 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浸 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过程处于相对平 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浸蚀称 为自然浸蚀,也称为地质浸蚀。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了坡 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 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 流失。
湿地蓄水层的水是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 分,与地下水互为保存和补充。
我国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约有一半生活 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 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专题讲座PPT课件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完善专题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fce5119e8b8f67c1cb9c1.png)
二、总体思路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适应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土地调查成果和 规划中期评估结果,重点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 保护目标,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 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建设用地布局,保障 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 施落地。
三、依据与目的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 作提出的新要求,保障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规范有序推进的迫切需要。
四、原则与要求
(四)多方协同、共同推进 加强部门沟通和协作,涉及规划目标和规划布
局重大调整的,要及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会同住建部门进行;永 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划定,会同农业部门进行;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会同环境保护部门进行,保
证“三线”划定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五、主要工作任务与要求
要求结合规划调整完善,开展城市周边现有耕地调 查分析,逐地块进行质量核实,对不能划定为基本农田 的,要说明原因,并按要求列举相关证明材料。
五、主要工作任务与要求
(三)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二次调查土地利用 现状图为基础,按照调整后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数量、质量,合理调整耕地和 基本农田布局,特别是要将城镇周边和交通沿线、集中 连片、质量等级高、土壤环境安全的优质耕地划入基本 农田保护区。
《纲要》实施8年来,全国每年新增800多万亩建设 用地,按照这样的用地速度,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可 以再使用3年左右,当然具体到一个地区松紧程度并不一 样。很多地方既有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同时新增建设用 地用得并不好,用地粗放浪费现象还十分严重。
从2013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全国纲要》评估结果看, 全国实有耕地20.27亿亩,没有突破《纲要》确定的保有量 目标,但各地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有3个省市,2013年现 状耕地数量已经低于规划目标;有7个省区市规划实施8年 间耕地减少面积已经突破《纲要》安排15年的减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据测算,目前我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的 总潜力为2亿亩,其中土地整理可补充约9000万 亩,复垦可补充约2300万亩,开发可补充约 8800万亩。根据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全国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对农村地 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和对工矿废 弃地复垦,将是2020年前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工作的重点。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是一 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涉及财政、规划、科技、 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气象等多个部门的工 作,又与各级地方政府、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
在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过程 中,一定要建立起相关部门与地方联动的工作机 制,统筹规划,确保投入,突出重点,积极推进, 将《决定》提出的此项战略举措进一步落到实处。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从国内外实践来看,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缓解人 地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土地整治,这也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和合理路径。 通过土地整治,统筹城乡用地,还能积极应对水 土资源不断减少而农产品需求持续增加、耕地质 量不断下降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持续提高的需要。 据2005年统计,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土地整治, 全国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得到强化,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土三
.
二是积极应对耕地质量不断下降而社会要求农业持 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 多年来由于农业资源的超负荷利用、水土流失和荒 漠化,我国的土地质量不断下降。目前我国中低产 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3以上,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 平均仅为1.8%,这些耕地产量只有高产田的40 %~60%。 据有关部门测算,今后如果我国通过中低产田改造, 增加1亿亩灌溉面积、改善2亿亩中低产田,就可 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00亿公斤以上。 因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耕地 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是持续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四、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 府工作报告。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
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规
模开展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 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三是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持续提高农业防灾 减灾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洪涝、干旱、台 风、山洪以及病虫害多发并发,使得农业灾害损 失呈上升趋势。
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因自然灾害对农业带来的 损失,就必须加大对农用土地的综合治理,集中 必要财力,调动一切力量,积极开展土地平整、 侵蚀沟治理、淤地坝修筑、田间设施配套、农技 推广、气象预报、病虫害检测预警和防控等,切 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 土地整治规划
一、 土地整治规划概念
土地整治: 是指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 施,改变土地利用中不利的生态环境条件,以建 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 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资源能持续利用。
土地整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 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红黄 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总人口增加了1.1亿,城镇 化水平由29.04%提高到44.94%,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等 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刚性增长。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 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不断减少,过去10年全国耕地面积 净减少1.25亿亩,到2007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减少到 1.38亩,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三、2009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整治”在政 府文件第二次出现):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 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 发等各类建设资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 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
土地整治规划:是以土地整治为核心内容的规划。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二、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土地整治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10) 提出: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 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大规模 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 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 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 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
改造等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总体来说,土地整治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和人地关系,采
它取既行涉政及、国经土济、、财法政律、和农工业程、措林施业,、按水照利规、划交对通一、定科区技域、土气地
进象行等综多合部治门理的工,作以,提又高与土各地级利地用方率政和府土、地农生民产的能利力益,紧改密善相生
产关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利益。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五、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田玉福 程 锋)
(一)土地整治概念内涵 土地整治:多部门综合治理,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和人地关系。
目前,从与土地有关的建设行为来看,土地整治内容涵盖: 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 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活动; 以及生态修复、土地退化防治、灾后重建活动; 还有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决定》提出,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搞好规划、 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鼓励 农民开展土壤改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 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 比重。这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2009年2月18日星期三
.
一是积极应对水土资源不断减少而农产品需求持 续增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