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5讲--图形变换与证明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图形变化在几何证明中的体现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图形变化在几何证明中的体现

图形变化在几何证明中的体现学校:南宁市三美学校姓名:郑翔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南宁市三美学校的郑翔尹,我今天说题的主题是:图形变化在几何证明中的体现。

接下来,我将按照以下7个步骤进行说题,1、说背景;2、说学情;3、说题目;4、说解法;5、说变式;6、说反思;7、说教法。

一、说背景1.题材背景题目:如图,已知△ABC,以AB,AC为边向△ABC外做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求证:BE=CD本题我将在九年级以复习课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解,但是本题可以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83页轴对称中等边三角形的课后习题中找到原型题。

原型题题目为:如图,已知等边△ABD和等边△ACE,求证:BE=CD2.知识背景: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式性质等。

3.方法背景: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与知识储备,让学生充分分析已知条件,并通过观察图形找到隐含条件,进而解决问题。

4.思想背景:类比思想、转化思想等二、说学情1.学生特点:本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观察能力都有所发展,具有了从一定问题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

2.解题困难:由于部分学生对以往知识点掌握不太牢固,当几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出现时,不能熟练、快速的找到隐含条件。

3.解题策略:针对学生可以遇到的困难,我的解题策略是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以好带差,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

4.重难点: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相等难点:寻找、发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说题目1.设计意图:本题是全等三角形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问题,本题的解法是一法多用的经典之作,它综合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运用SAS就能顺利证明线段相等。

我希望通过本道题目及其变式,让学生能体会一法多用这一理念,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2.分析题目:本题的已知条件比较明显,即△ABD和△ACE都为等边三角形;待求结论为BE=CD.本题属于中等偏易的几何证明题,要证明线段相等,学生第一反应就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对应线段相等,学生对此类问题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把握。

初中数学图与图形的变换精讲

初中数学图与图形的变换精讲

图形与图形的变换1.图形的初步认识①掌握画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②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③了解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球除外)之间的关系.④掌握比较角的大小,估计一个角的大小,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进行度、分、秒简单换算.⑤了解角平分线及其性质,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⑥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⑦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了解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⑧掌握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⑨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和平行线的识别;了解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掌握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⑩理解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掌握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方法.2.轴对称①认识轴对称.②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③掌握能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④掌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并指出对称轴.⑤掌握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及相关性质.⑥掌握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的设计.3.平移和旋转①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选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②认识旋转(含中心对称);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③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④掌握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⑤掌握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四种关系形式.⑥掌握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⑦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课时分布】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在第一轮复习时大约需要3个课时,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课时数内容1基本图形的认识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平移与旋转1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单元测试与评析【知识回顾】1.知识脉络图形的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视图平面展开图点和线角相交线平行线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旋转对称中心对称2.基础知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2)视图有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右视图).(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4)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5)平移的特征:①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连结对应的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②对应角分别相等;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6)图形的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决定.(7)旋转的特征:①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②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旋转了相同的角度;③旋转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3、能力要求例1选择、填空题(1)如图6-1,小军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绕它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几何体,将这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大致图形是·····································A.B.C .D .【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展开.【解】D .(2)如图6-2,已知□ABCD 的对角线BD =4cm ,将□ABCD 绕其对称中心O 旋转180°,则点D 所转过的路径长为()A .4πcmB .3πcmC .2πcmD .πcm【分析】图形的旋转与圆弧问题结合.【解】C .(3)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O 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 ,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①,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②……,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①~图④中相同的是()A .图①B .图②C .图③D .图④【分析】图形的旋转与操作.【解】B .(4)如图6-3,在Rt △ABC 中,∠C =90°,AC =8,BC =6,ABCD 图6-3C’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图6-2ABCDO图6-1(5)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则折痕BD的长为__________.【分析】图形的折叠与勾股定理应用.【解】35.(5)如图6-4,在68⨯的网格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中,⊙A 的半径为2个单位长度,⊙B 的半径为1个单位长度,要使运动的⊙B 与静止的⊙A 内切,应将⊙B 由图示位置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分析】图形平移、圆的位置关系与发散思维结合【解】4或6(6)如图6-5所示,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 △纸片,点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将ABC△沿着DE 折叠压平,A 与'A 重合,若=70A ︒∠,则1+2∠∠=()A.140︒B.130︒C.110︒D.70︒【分析】图形折叠、三角形内角和与平角的结合【解】A(7)如图6-6-1和6-6-2,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EFGH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与点F 重合,点B ,D (F ),H 在同一条直线上,将正方形ABCD 沿F →H 方向平移至点B 与点H 重合时停止,设点D 、F 之间的距离为x ,正方形ABCD 与正方形EFGH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则能大致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图6-4图6-5图图【分析】图形的平移、动点问题及函数图像【解】B【说明】由于概念、性质比较多,复习时可以通过基本练习题的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图形与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训练,重视平移、旋转、折叠、展开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分解、组合图形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中考数学《图形变换》讲座

中考数学《图形变换》讲座

中考数学《图形变换》讲座王友新知识回顾1. 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它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2. 平移的特征是:经过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大小与形状都没有发生变化,即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且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3.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4.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对应点就是对应点 .5.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 图形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7、旋转图形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8、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9、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10、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典例精析一、平移问题例1、两个直角边为6的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OB和CED按图6所示的位置放置,A 与C重合,O与E重合.(1)求图6中,A B D,,三点的坐标.(2)Rt AOB△沿x轴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右运动,当D △固定不动,Rt CED点运动到与B点重合时停止,设运动x秒后Rt CED△和Rt AOB△重叠部分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Rt CED△以(2)中的速度和方向运动,运动时间4△运动x 秒时Rt CED到如图7所示的位置,求经过A G 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例2、如图15,矩形ABCD中,3BC=,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AC平移,平AB=,4移后的矩形为EFGH(A、E、C、G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点E与C重合时停止移动.平移中EF与BC交于点N,GH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M,EH与DC交于点P,FG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Q.设S表示矩形PCMH的面积,S'表示矩形NFQC的面积.(1)S与S'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设AE x=,写出S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取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如图16,连结BE,当AE为何值时,ABE△是等腰三角形.二、轴对称问题例1. 把一个矩形纸片如图折叠,使顶点B和D重合,折痕为EF。

全等三角形和图形变换(图形的变换)

全等三角形和图形变换(图形的变换)

课题:全等三角形和图形变换(图形的变换)课型: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体验图形变换,理解全等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通过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数学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3、学生在活动、总结中感悟、理解全等与图形变换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全等与图形的变换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与图形的变换二者的关系教学方法:“做做议议结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活动的前言(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2)初二年级学习的图形有哪些变换?第一篇:在简易中看到真理的永恒教学要点:(1)让四位同学上黑板解答下列三个问题;(2)解答完后,请同学们讨论这些问题有哪些相同点。

(3)小组内分工解答,每人解两个题.1、如图示,BPD∠==,,=PA∠APCPCPDPB求证:△APB≌△CPD第1题图2.如图,等腰直角△ACB中,AC=CB.点D在BC上,E为AC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CD,延长AD交BE于点F.(1)求证:AD=BE3,如图示,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做两个等边△ABE和△ACF求证:BF=CE第3题图4.(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如图示,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做两个正方形ABEF和正方形ACDG .(1)求证:BG=CF(2)试判断BG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二篇:用新理念重温经典知识5、回忆下列数学知识,并画出证明图形,用图形变换的观点,总结它们的共同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角平分线的性质;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6、(一碟小菜):如图,在△ACB中,∠C=90°,AD平分∠ACB,AD=5,AC=4,则D点到AB 的距离是.(郑州09预测卷)7、(考考智力):如图,点P是∠AOB的角平分线上一点.过点P作PC∥OA交OB于点C.若∠AOB=60°,OC=4,则P到的OA距离PD等于.8、(测测智商):如图,AD是等腰Rt ABC的底角的角平分线,作DE⊥AB于点E,若AC=2,则BDE的周长为().A. 2B. 4C. 22D. 22第三篇:过关与检测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C=180. 求证:DA=DC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第四篇:课后大练兵10、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 =3,AD =5.如图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A ’处,折痕为PQ ,当点A ’在BC 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 、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 点P 、Q 分别在AB 、AD 边上移动,则点A ’在BC 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 .11、(09年河南省中考)(9分)如图所示,∠BAC =∠ABD ,AC =BD ,点O 是AD 、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12.(09年河南省中考)(10分)如图,在Rt△ABC 中,∠ACB =90°,∠B =60°,BC =2.点0是AC 的中点,过点0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0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_____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_________; ②当α=______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_______;(2)当α=90°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13.本次中心质量检测第22题.第10题 第11题图第11题图课题:全等三角形和图形变换(图形变换)课型: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体验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2、通过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数学题的解答,使学生掌握旋转和轴对称在中招试题解答中的方法;教学重点:图形变换在解决问题时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实行图形变换教学方法:“做做议议结结”----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教学过程活动的前言(1)我们学习的图形有哪些变换?这些变换要素有哪些?(2)图形变换的过程中,图形保持着哪些不变的性质。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

初中阶段的五种图形变换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五种图形变换:平移变换、轴对称变换、中心对称变换、旋转变换、位似变换。

这些变换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是改变了其位置。

其中前四种变换还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下面,让我们逐一回顾与归纳。

【一】平移1.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变换称为平移。

〔提示:决定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2.平移的性质:〔1〕平移前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前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3〕平移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形。

〔提示:平移的性质也是平移作图的依据。

〕3.用坐标表示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向左平移a 〔a>0〕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向上或向下平移b 〔b>0〕个单位,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二】轴对称变换1.轴对称图形:〔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就称这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提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射线或线段,对称轴不一定只有一条。

〕〔2〕性质: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旁的图形是全等形。

2.轴对称:〔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翻折,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必在对称轴上。

〔3〕判定:①根据定义〔提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必全等,但全等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对称〕;②如果两个图形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第5讲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师版(基础)

第5讲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教师版(基础)

第5讲: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学习目标】1.了解作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三种方法;2.掌握三角函数图象的作用,会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象。

【要点梳理】要点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画法 1.描点法:按照列表、描点、连线三步法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方法。

2.几何法利用三角函数线作出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2,0[π内的图象,再通过平移得到x y sin =和cos y x =的图象。

3.五点法先描出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波峰、波谷和三个平衡位置这五个点,再利用光滑曲线把这五点连接起来,就得到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

在确定正弦函数x y sin =在]2,0[π上的图象形状时,起关键作用的五个点是)0,2(),1,23(),0,(),1,2(),0,0(ππππ-要点诠释:(1)熟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起关键作用的五点。

(2)若x R ∈,可先作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2,0[π上的图象,然后通过左、右平移可得到x y sin =和cos y x =的图象。

(3)由诱导公式cos sin()2y x x π==+,故cos y x =的图象也可以将x y sin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2π个单位长度得到。

要点二:正弦曲线、余弦曲线(1)定义:正弦函数sin ()y x x R =∈和余弦函数cos ()y x x R =∈的图象分别叫做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图象要点诠释:(1)由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可以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研究与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有关的问题,如[]0,2x π∈,方程lg sin x x =根的个数。

要点三:函数图象的变换图象变换就是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为基础通过对称、平移而得到。

sin sin()sin()y x y x y A x ϕωϕ=→=+→=+【典型例题】类型一:“五点法”作正、余弦函数的图象 例1.用五点法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初二年级几何证明例题精讲

初二年级几何证明例题精讲

∴AC=FD ∠ACE=∠FDE ∵DB=AC ∴DB = DF
∵∠ADB=∠ACD+∠CAD
AD=AD ∠ADF = ∠ADB
D F =DB ∴△ ADF≌ ADB(SAS)
∵ AC=DC
∴∠FAD=∠BAD
∴ ∠CAD=∠CDA
∴AD 平分∠DAE
A DE
F
【小结】熟悉法一、法三“倍长中线”的辅助线包含的基本图形“八字型” 和“倍长中线”两种基本操作方法,倍长中线,或者倍长过中点的一条线段以 后的对于解决含有过中点线段有很好的效果。
∵∠CAD =∠BGD
BD=DC
∴∠BFG= ∠CAD
∴△ADC ≌△GDB(SAS)
∵∠BFG=∠AFE
得 AC= BG ∠CAD =∠BGD
∴∠AFE=∠FAE
∵AC=BF
∴AE =AF
G
②、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例 5】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 AD,CE 相交于
A
C B
D
【例 13】如图,AC∥BD,EA,EB 分别平分∠CAB,∠DBA,CD 过点 E,求证;AB = AC+BD
A
D
E
B
C
【例 14】如图,已知在 A ABC 内, BAC 600 , C 400 ,P,Q 分别在 BC,
CA 上 , 并 且 AP, BQ 分 别 BAC ,ABC 的 角 平 分 线 。 求 证 : 是
B P C
【例 15】.如图,在△ABC 中,∠ABC=60°,AD、CE 分别平分∠BAC、∠ ACB,求证:AC=AE+CD.
方法同【例 5】
【例 16】已知:∠1=∠2,CD=DE,EF//AB,求证:EF=AC

初二-第05讲-勾股定理-学案

初二-第05讲-勾股定理-学案

第05讲勾股定理温故知新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课堂导入(1)小红用一张边长为3cm的正方形纸片,按对角线折叠重合,你知道折痕长是多少吗?(2)如果把折叠成的直角三角形放在如图1所示的格点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cm),你能知道其斜边长是多少吗?(3)观察图1,完成表格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问题:图1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形知识要点一典例分析例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5,一直角边的长是3,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6 . 例2、在△ABC 中,AB=AC=5,BC=6,D 为BC 中点,则AD 的长为( )A .3B .4C .5D .6例3、如图,Rt △ABC 的周长为(553)cm +,以AB 、AC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PQ 和正方形ACMN .若这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25 cm 2,则 △ABC 的面积是 cm 2.例4、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 A .3,4,5B .4,5,6C .5,12,13D .6,8,10勾股定理 1、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的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

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用,a b 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有222a b c += 。

3、勾股数:我们把满足勾股定理的这样一组数称为够股数。

常见的够股数有:3、4 、5; 5、12、13 ; 6、8、10 ; 7、24、25;8、15、 17; 9、12、15;例5、下列几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A.1,,B.15,8,17C.13,14,15D.,,1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在Rt△ABC中,AB=8,AC=6,∠CAB=90°,AD⊥BC,那么AD的长为()A.1B.2C.3D.4.82、如图,在△ABC中,∠ACB=90°,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BC于点E.若AC=3,AB=5,则DE等于()A.2B.C.D.3、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x,那么以x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A.13B.5C.13或5D.44、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2+,斜边长为2,则它的面积是()A.B.1C.D.学霸说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主题二 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 (共63张PPT)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课件:主题二 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 (共63张PPT)

∵将Rt△COD旋转得到Rt△C′OD′,
∴OD′= OD,OC′=OC, ∠D′OD=∠C′OC, ∴OD′= 3 OC′,∠AOC′=∠BOD′,

OB OD = OA OC ,
∴△AOC′∽△BOD′, BD OB ∴ = = 3 ,∠OAC′=∠OBD′, AC OA ∴BD′=AC′.
主题二 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

与直线形有关的证明与探究

与圆有关的证明与探究
类型一 直线形中的证明与计算
典例1 如图,在△ABC 中, AB = AC ,∠ BAC = 40°,将
△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得到△ADE, 连接BD,CE交于点F. (1)求证:△ABD≌△ACE; (2)求∠ACE的度数;
(2) 若 四 边 形 ABCD 是 菱 形 , ∠ ABC = 60° , 旋 转
Rt△COD 至图 (3) 所示的位置, AC′ 与 BD′ 又有什么关 系?写出结论并证明.
(1)
(2)
(3)
解:(1)AC′=BD′,AC′⊥BD′.
(2)结论:BD′=
3 AC′,AC′⊥BD′.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AO=CO,BO=DO, ∵∠ABC=60°,∴∠ABO=30°, ∴OB= 3 OA,∴OD= 3 OC,
设AC与BD′交于点O′,
∵∠AO′D′=∠BO′O,
∠O′BO+∠BO′O=90°,
∴∠O′AC′+∠AO′D′=90°, ∴AC′⊥BD′.
兰州· 26 , 10 分 ) 如图 (1) ,将一 张矩形纸片 典例2 (2017· ABCD 沿着对角线 BD 向上折叠,顶点 C 落到点 E 处, BE交AD于点F. (1)求证:△BDF是等腰三角形. (2)如图(2),过点D作DG∥BE,交BC于点G,连接 FG交BD于点O. ①判断四边形BFD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②若AB=6,AD=8,求FG的长.

人教版初二数学讲义《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变换》

人教版初二数学讲义《一次函数解析式与图象变换》

1题型切片(三个) 对应题目题型目标复杂条件下求解析式例1,例2,练习1,练习2,例6; 一次函数图象变换 例3,例4,练习3,练习4; 与“将军饮马”问题的综合例5,练习5.本讲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题型,在寒假学习过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之后,题型一部分一方面要对寒假内容进行巩固,另一方面增加题目难度,进一步熟练解析式的求法;题型二重点探讨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对称及旋转变换,逐步完备一次函数学习体系;题型三是点的存在性问题之“将军饮马”模型与一次函数的综合,与之前在轴对称版块的学习侧重点不同,主要是把解析法融入到几何题目当中,需要学生一会画图,二会根据点的坐标求直线解析式,最后再求题型切片编写思路知识互联网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变换1交点坐标,需熟练掌握.本讲的最后一部分是2013年东城(南片)期末考试真题,本题既考查到求函数解析式,又涉及平移,并且与找规律进行结合,综合性比较强,并且训练了由已知点的坐标求线段长度的问题,这部分的训练是函数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期学习函数与几何题目的综合练习时会进一步深入探索.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确定图象上两个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寒假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的回顾(填表):y kx b=+示意图(草图)经过的象限变化趋势性质(增减性)0 k>b=从左向右____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y随x的减小而______ 0b>b<0 k<b=从左向右_______y随x的增大而_____,y随x的减小而______ 0b>b<【解析】(学生版不出现)y kx b=+示意图(草图)经过的象限变化趋势性质(增减性)0 k>b=y0x一、三从左向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0b>y0x一、二、三思路导航题型一:复杂条件下求解析式230b <xy一、三、四0k <0b =x0y二、四从左向右下降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随x 的减小而增大0b >y0x一、二、四 0b <y0x二、三、四【引例】 如图,一次函数图象经过点A ,且与正比例函数y x =-的图象交于点B ,则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2y x =-+ B .2y x =+C .2y x =-D .2y x =--【解析】 由题意可知()02A ,,()11B -, 设该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将A B 、点坐标代入,解得12k b ==,,所以选B【例1】 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C 为线段BD 上一点,分别过点B 、D 作AB ⊥BD ,ED ⊥BD ,连接AC 、EC ,已知AB =6,DE =1,BD =8,高CB =x ,试求使AC +CE 的值最小的x 值.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当点C 在AE 、BD 交点处时,AC +CE 的值最小,他先后尝试了各种方法,发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函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初中数学竞赛讲解教材 第五讲 三角形的五心

初中数学竞赛讲解教材   第五讲  三角形的五心

第五讲 三角形的五心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内心及旁心,统称为三角形的五心.一、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外心.与外心关系密切的有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例1.过等腰△ABC 底边BC 上一点P 引PM ∥CA 交AB 于M ;引PN ∥BA 交AC 于N .作点P 关于MN 的对称点P ′.试证:P ′点在△ABC 外接圆上.(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 分析:由已知可得MP ′=MP =MB ,NP ′=NP =NC ,故点M 是△P ′BP 的外心,点N 是△P ′PC 的外心.有 ∠BP ′P =21∠BMP =21∠BAC , ∠PP ′C =21∠PNC =21∠BAC . ∴∠BP ′C =∠BP ′P +∠P ′PC =∠BAC .从而,P ′点与A ,B ,C 共圆、即P ′在△ABC 外接圆上. 由于P ′P 平分∠BP ′C ,显然还有P ′B :P ′C =BP :PC .例2.在△ABC 的边AB ,BC ,CA 上分别取点P ,Q ,S .证明以△APS ,△BQP ,△CSQ 的外心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B ·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分析:设O 1,O 2,O 3是△APS ,△BQP ,△CSQ 的外心,作出六边形 O 1PO 2QO 3S 后再由外心性质可知 ∠PO 1S =2∠A , ∠QO 2P =2∠B ,∠SO 3Q =2∠C .∴∠PO 1S +∠QO 2P +∠SO 3Q =360°.从而又知∠O 1PO 2+∠O 2QO 3+∠O 3SO 1=360°将△O 2QO 3绕着O 3点旋转到△KSO 3,易判断△KSO 1≌△A B C P P M N 'A B C QK P O O O ....S 123O 2PO 1,同时可得△O 1O 2O 3≌△O 1KO 3.∴∠O 2O 1O 3=∠KO 1O 3=21∠O 2O 1K =21(∠O 2O 1S +∠SO 1K ) =21(∠O 2O 1S +∠PO 1O 2) =21∠PO 1S =∠A ; 同理有∠O 1O 2O 3=∠B .故△O 1O 2O 3∽△ABC .二、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掌握重心将每 条中线都分成定比2:1及中线长度公式,便于解题.例3.AD ,BE ,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P 是任意一点.证明:在△P AD ,△PBE ,△PCF 中,其中一个面积等于另外两个面积的和. (第26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 分析:设G 为△ABC 重心,直线PG 与AB ,BC 相交.从A ,C ,D ,E ,F 分别 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为A ′,C ′, D ′,E ′,F ′.易证AA ′=2DD ′,CC ′=2FF ′,2EE ′=AA ′+CC ′, ∴EE ′=DD ′+FF ′.有S △PGE =S △PGD +S △PGF .两边各扩大3倍,有S △PBE =S △P AD +S △PCF .例4.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该三角形和由它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相似.其逆亦真.分析:将△ABC 简记为△,由三中线AD ,BE ,CF 围成的三角形简记为△′.G 为重心,连DE 到H ,使EH =DE ,连HC ,HF ,则△′就是△HCF .(1)a 2,b 2,c 2成等差数列⇒△∽△′.若△ABC 为正三角形,易证△∽△′.不妨设a ≥b ≥c ,有CF =2222221c b a -+, BE =2222221b a c -+, A A 'F F 'G E E 'D 'C 'P C B DAD =2222221a c b -+. 将a 2+c 2=2b 2,分别代入以上三式,得 CF =a 23,BE =b 23,AD =c 23. ∴CF :BE :AD =a 23:b 23:c 23 =a :b :c .故有△∽△′.(2)△∽△′⇒a 2,b 2,c 2成等差数列.当△中a ≥b ≥c 时,△′中CF ≥BE ≥AD .∵△∽△′,∴∆∆S S '=(a CF )2. 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43”,有∆∆S S '=43. ∴22aCF =43⇒3a 2=4CF 2=2a 2+b 2-c 2 ⇒a 2+c 2=2b 2.三、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称为三角形的垂心.由三角形的垂心造成的四个等(外接)圆三角形,给我们解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5.设A 1A 2A 3A 4为⊙O 内接四边形,H 1,H 2,H 3,H 4依次为△A 2A 3A 4,△A 3A 4A 1,△A 4A 1A 2,△A 1A 2A 3的垂心.求证:H 1,H 2,H 3,H 4四点共圆,并确定出该圆的圆心位置. (1992,全国高中联赛) 分析:连接A 2H 1,A 1H 2,H 1H 2,记圆半径为R .由△A 2A 3A 4知 .O A A A A 1234H H 1213212sin H A A H A ∠=2R ⇒A 2H 1=2R cos ∠A 3A 2A 4; 由△A 1A 3A 4得A 1H 2=2R cos ∠A 3A 1A 4.但∠A 3A 2A 4=∠A 3A 1A 4,故A 2H 1=A 1H 2.易证A 2H 1∥A 1A 2,于是,A 2H 1 A 1H 2, 故得H 1H 2 A 2A 1.设H 1A 1与H 2A 2的交点为M ,故H 1H 2与A 1A 2关于M 点成中心对称.同理,H 2H 3与A 2A 3,H 3H 4与A 3A 4,H 4H 1与A 4A 1都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故四边形H 1H 2H 3H 4与四边形A 1A 2A 3A 4关于M 点成中心对称,两者是全等四边形,H 1,H 2,H 3,H 4在同一个圆上.后者的圆心设为Q ,Q 与O 也关于M 成中心对称.由O ,M 两点,Q 点就不难确定了.例6.H 为△ABC 的垂心,D ,E ,F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心.一个以H 为圆心的⊙H 交直线EF ,FD ,DE 于A 1,A 2,B 1,B 2,C 1,C 2.求证:AA 1=AA 2=BB 1=BB 2=CC 1=CC 2.(1989,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 分析:只须证明AA 1=BB 1=CC 1即可.设 BC =a , CA =b ,AB =c ,△ABC 外 接圆半径为R ,⊙H 的半径为r . 连HA 1,AH 交EF 于M . A 21A =AM 2+A 1M 2=AM 2+r 2-MH 2=r 2+(AM 2-MH 2), ①又AM 2-HM 2=(21AH 1)2-(AH -21AH 1)2 =AH ·AH 1-AH 2=AH 2·AB -AH 2=cos A ·bc -AH 2, ② 而ABHAH ∠sin =2R ⇒AH 2=4R 2cos 2A , Aa sin =2R ⇒a 2=4R 2sin 2A . ∴AH 2+a 2=4R 2,AH 2=4R 2-a 2. ③ 由①、②、③有∥=∥=H H H M A B B A A B C C C F 12111222DEA 21A =r 2+bc a c b 2222-+·bc -(4R 2-a 2) =21(a 2+b 2+c 2)-4R 2+r 2. 同理,21BB =21(a 2+b 2+c 2)-4R 2+r 2, 21CC =21(a 2+b 2+c 2)-4R 2+r 2. 故有AA 1=BB 1=CC 1.四、内心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简称为内心.对于内心,要掌握张角公式,还要记住下面一个极为有用的等量关系:设I 为△ABC 的内心,射线AI 交△ABC 外接圆于A ′,则有A ′I =A ′B =A ′C .换言之,点A ′必是△IBC 之外心(内心的等量关系之逆同样有用).例7.ABCD 为圆内接凸四边形,取 △DAB ,△ABC ,△BCD ,△CDA 的内心O 1, O 2,O 3, O 4.求证:O 1O 2O 3O 4为矩形.(1986,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题)证明见《中等数学》1992;4例8.已知⊙O 内接△ABC ,⊙Q 切AB ,AC 于E ,F 且与⊙O 内切.试证:EF 中点P 是△ABC 之内心.(B ·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分析:在第20届IMO 中,美国提供的一道题实际上是例8的一种特例,但它增加了条件AB =AC .当AB ≠AC ,怎样证明呢? 如图,显然EF 中点P 、圆心Q ,BC 中点K 都在∠BAC 平分线上.易知AQ =αsin r . ∵QK ·AQ =MQ ·QN , ∴QK =AQQN MQ ⋅ =αsin /)2(r r r R ⋅-=)2(sin r R -⋅α. 由Rt △EPQ 知PQ =r ⋅αsin . A B CD O O O 234O 1A ααMB C KN ER O Q F r P∴PK =PQ +QK =r ⋅αsin +)2(sin r R -⋅α=R 2sin ⋅α. ∴PK =BK .α利用内心等量关系之逆定理,即知P 是△ABC 这内心.五、旁心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内角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 一点,是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旁心常常与内心联系在一起, 旁心还与三角形的半周长关系密切.例9.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证:r +r a +r b +r c =2p .式中r ,r a ,r b ,r c 分别表示内切圆半径及与a ,b ,c 相切的旁切圆半径,p 表示半周.(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分析:设Rt △ABC 中,c 为斜边,先来证明一个特性:p (p -c )=(p -a )(p -b ).∵p (p -c )=21(a +b +c )·21(a +b -c ) =41[(a +b )2-c 2] =21ab ; (p -a )(p -b )=21(-a +b +c )·21(a -b +c ) =41[c 2-(a -b )2]=21ab . ∴p (p -c )=(p -a )(p -b ). ① 观察图形,可得r a =AF -AC =p -b ,r b =BG -BC =p -a ,r c =CK =p .而r =21(a +b -c ) =p -c .∴r +r a +r b +r c=(p -c )+(p -b )+(p -a )+p=4p -(a +b +c )=2p .由①及图形易证.K r r r r O O O 213A OE C B a b c例10.M 是△ABC 边AB 上的任意一点.r 1,r 2,r 分别是△AMC ,△BMC ,△ABC 内切圆的半径,q 1,q 2,q 分别是上述三角形在∠ACB 内部的旁切圆半径.证明:11q r ·22q r =q r . (IMO -12)分析:对任意△A ′B ′C ′,由正弦定理可知OD =OA ′·2'sin A =A ′B ′·'''sin 2'sin B O A B ∠·2'sin A =A ′B ′·2''sin 2'sin 2'sin B A B A +⋅, O ′E = A ′B ′·2''sin 2'cos 2'cos B A B A +. ∴2'2''B tg A tg E O OD =. 亦即有 11q r ·22q r =2222B tg CNB tg CMA tg A tg ∠∠ =22B tg A tg =qr . 六、众心共圆这有两种情况:(1)同一点却是不同三角形的不同的心;(2)同一图形出现了同一三角形的几个心.例11.设在圆内接凸六边形ABCDFE 中,AB =BC ,CD =DE ,EF =F A .试证:(1)AD ,BE ,CF 三条对角线交于一点;(2)AB +BC +CD +DE +EF +F A ≥AK +BE +CF . (1991,国家教委数学试验班招生试题)分析:连接AC ,CE ,EA ,由已知可证AD ,CF ,EB 是△ACEA ...'B 'C 'O O 'E D的三条内角平分线,I 为△ACE 的内心.从而有ID =CD =DE , IF =EF =F A ,IB =AB =BC .再由△BDF ,易证BP ,DQ ,FS 是它的三条高,I 是它的垂心,利用 不等式有: BI +DI +FI ≥2·(IP +IQ +IS ).不难证明IE =2IP ,IA =2IQ ,IC =2IS . ∴BI +DI +FI ≥IA +IE +IC .∴AB +BC +CD +DE +EF +F A =2(BI +DI +FI ) ≥(IA +IE +IC )+(BI +DI +FI ) =AD +BE +CF .I 就是一点两心.例12.△ABC 的外心为O ,AB =AC ,D 是AB 中点,E 是△ACD的重心.证明OE 丄CD .(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分析:设AM 为高亦为中线,取AC 中点F ,E 必在DF 上且DE :EF =2:1.设CD 交AM 于G ,G 必为△ABC 重心. 连GE ,MF ,MF 交DC 于K .易证: DG :GK =31DC :(3121-)DC =2:1. ∴DG :GK =DE :EF ⇒GE ∥MF .∵OD 丄AB ,MF ∥AB ,∴OD 丄MF ⇒OD 丄GE .但OG 丄DE ⇒G 又是△ODE之垂心.易证OE 丄CD .例13.△ABC 中∠C =30°,O 是外心,I 是内心,边AC 上的D点与边BC 上的E 点使得AD =BE =AB .求证:OI 丄DE ,OI =DE .(1988,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题)分析:辅助线如图所示,作∠DAO 平分线交BC 于K . 易证△AID ≌△AIB ≌△EIB ,∠AID =∠AIB =∠EIB . 利用内心张角公式,有∠AIB =90°+21∠C =105°, Erdos ..I P A B C D E F Q SA B C D E F O K G O A BC D E F I K 30°∴∠DIE =360°-105°×3=45°.∵∠AKB =30°+21∠DAO =30°+21(∠BAC -∠BAO ) =30°+21(∠BAC -60°) =21∠BAC =∠BAI =∠BEI . ∴AK ∥IE .由等腰△AOD 可知DO 丄AK ,∴DO 丄IE ,即DF 是△DIE 的一条高.同理EO 是△DIE 之垂心,OI 丄DE .由∠DIE =∠IDO ,易知OI =DE .例14.锐角△ABC 中,O ,G ,H 分别是外心、重心、垂心.设外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 外,重心到三边距 离和为d 重,垂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 垂.求证:1·d 垂+2·d 外=3·d 重. 分析:这里用三角法.设△ABC 外接圆 半径为1,三个内角记为A ,B , C . 易知d 外=OO 1+OO 2+OO 3 =cos A +co sB +cos C ,∴2d 外=2(cos A +cos B +cos C ). ①∵AH 1=sin B ·AB =sin B ·(2sin C )=2sin B ·sin C ,同样可得BH 2·CH 3.∴3d 重=△ABC 三条高的和=2·(sin B ·sin C +sin C ·sin A +sin A ·sin B ) ②∴BCHBH sin =2, ∴HH 1=cos C ·BH =2·cos B ·cos C .同样可得HH 2,HH 3.∴d 垂=HH 1+HH 2+HH 3=2(cos B ·cos C +cos C ·cos A +cos A ·cos B ) ③欲证结论,观察①、②、③,须证(cos B ·cos C +cos C ·cos A +cos A ·cos B )+( cos A + cos B + cos C )=sin B ·sin C +sin C ·sin A +sin A ·sin B .即可.B C O IAO G H O G H G O G H 123112233练 习 题1.I 为△ABC 之内心,射线AI ,BI ,CI 交△ABC 外接圆于A ′, B ′,C ′.则AA ′+BB ′+CC ′>△ABC 周长.(1982,澳大利 亚数学奥林匹克)2.△T ′的三边分别等于△T 的三条中线,且两个三角形有一组角相等.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1989,捷克数学奥林匹克)3.I 为△ABC 的内心.取△IBC ,△ICA ,△IAB 的外心O 1,O 2,O 3.求证:△O 1O 2O 3与△ABC 有公共的外心.(1988,美国数学奥林匹克)4.AD 为△ABC 内角平分线.取△ABC ,△ABD ,△ADC 的外心O ,O 1,O 2.则△OO 1O 2是等腰三角形.5.△ABC 中∠C <90°,从AB 上M 点作CA ,CB 的垂线MP ,MQ .H 是△CPQ 的垂心.当M 是AB 上动点时,求H 的轨迹.(IMO -7)6.△ABC 的边BC =21(AB +AC ),取AB ,AC 中点M ,N ,G 为重心,I 为内心.试证:过A ,M ,N 三点的圆与直线GI 相切.(第2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7.锐角△ABC 的垂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分别是H 1,H 2,H 3.已知:H 1,H 2,H 3,求作△ABC .(第7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8.已知△ABC 的三个旁心为I 1,I 2,I 3.求证:△I 1I 2I 3是锐角三角形.9.AB ,AC 切⊙O 于B ,C ,过OA 与BC 的交点M 任作⊙O 的弦EF .求证:(1)△AEF 与△ABC 有公共的内心;(2)△AEF 与△ABC 有一个旁心重合.。

第5讲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解析版)

第5讲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解析版)

第5讲 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一、思维导图:请同学们根据思维导图回忆本讲的知识点:二、知识梳理:1.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下表中k ∈Z )函数 y =sin x y =cos x y =tan x图象定义域 R R ________值域 ________ ________ R 周期性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奇偶性 ________ ________ 奇函数 单调增区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单调减区间 ________ ________ 无对称中心 ________ ________ ⎝⎛⎭⎫k π2,0 对称轴方程________________无答案:⎩⎨⎭⎬x |x ∈R ,且x ≠k π+π2 [-1,1] [-1,1] 2π 2π π 奇函数 偶函数⎣⎢⎡⎦⎥⎤2k π-π2,2k π+π2 [2k π-π,2k π] ⎝ ⎛⎭⎪⎫k π-π2,k π+π2 ⎣⎢⎡⎦⎥⎤2k π+π2,2k π+3π2 [2k π,2k π+π] (k π,0) ⎝ ⎛⎭⎪⎫k π+π2,0 x =k π+π2 x =k π例1.(2019.全国理(新课标Ⅱ))下列函数中,以2π为周期且在区间(4π,2π)单调递增的是A .f (x )=│cos 2x │B .f (x )=│sin 2x │C .f (x )=cos│x │D .f (x )= sin│x │【答案】A【解析】因为sin ||y x =图象如下图,知其不是周期函数,排除D ;因为cos cos y x x ==,周期为2π,排除C,作出cos 2y x =图象,由图象知,其周期为2π,在区间(,)42ππ单调递增,A 正确;作出sin 2y x =的图象,由图象知,其周期为2π,在区间(,)42ππ单调递减,排除B ,故选A .2. 函数y =A sin(ωx +φ)的图象(1) y =A sin(ωx +φ)表示一个振动量的有关概念 y =A sin(ωx +φ) (A >0,ω>0,x ∈R )振幅 周期 频率 相位 初相 AT =2πωf =1T =ω2πωx +φφ例2.(2021.全国新高考Ⅰ)下列区间中,函数()7sin 6f x x π⎛⎫=-⎪⎝⎭单调递增的区间是( ) A .0,2π⎛⎫⎪⎝⎭B .,2ππ⎛⎫⎪⎝⎭C .3,2ππ⎛⎫ ⎪⎝⎭D .3,22ππ⎛⎫ ⎪⎝⎭【答案】A【解析】因为函数sin y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2,22k k k Z ππππ⎛⎫-+∈ ⎪⎝⎭, 对于函数()7sin 6f x x π⎛⎫=-⎪⎝⎭,由()22262k x k k Z πππππ-<-<+∈,解得()22233k x k k Z ππππ-<<+∈,取0k =,可得函数()f 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2,33ππ⎛⎫-⎪⎝⎭, 则20,,233πππ⎛⎫⎛⎫⊆- ⎪ ⎪⎝⎭⎝⎭,2,,233ππππ⎛⎫⎛⎫⊄- ⎪ ⎪⎝⎭⎝⎭,A 选项满足条件,B 不满足条件; 取1k =,可得函数()f x 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58,33ππ⎛⎫⎪⎝⎭, 32,,233ππππ⎛⎫⎛⎫⊄- ⎪ ⎪⎝⎭⎝⎭且358,,233ππππ⎛⎫⎛⎫⊄ ⎪ ⎪⎝⎭⎝⎭,358,2,233ππππ⎛⎫⎛⎫⊄ ⎪ ⎪⎝⎭⎝⎭,CD 选项均不满足条件.故选:A.例3.(2019.全国文(新课标Ⅱ))若x 1=4π,x 2=34π是函数f (x )=sin x ω(ω>0)两个相邻的极值点,则ω=( ) A .2 B .32C .1D .12【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sin f x x ω=的周期232()44T ωπππ==-=π,得2ω=.故选A . 例4. (2021.全国乙(文))函数()sin cos 33x x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分别是( ) A .3π2 B .3π和2C .6π2D .6π和2【答案】C【解析】由题,()234x f x π⎛⎫=+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T =2π13=6π,最大2.故选:C . 例5.三角函数解析式(1).(2021.全国甲(文))已知函数()()2cos f x x ωϕ=+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2f π⎛⎫= ⎪⎝⎭_______________. 【答案】3【解析】由题意可得:31332,,241234T T Tπππππω=-=∴===, 当1312x π=时,()131322,2126x k k k Z πωϕϕπϕππ+=⨯+=∴=-∈, 令1k =可得:6πϕ=-,据此有:()52cos 2,2cos 22cos 362266f x x f πππππ⎛⎫⎛⎫⎛⎫=-=⨯-== ⎪ ⎪ ⎪⎝⎭⎝⎭⎝⎭故答案为:3(2).(2020.新高考1)下图是函数y = sin(ωx +φ)的部分图像,则sin(ωx +φ)= ( )A. πsin(3x +)B. πsin(2)3x - C. πcos(26x +)D. 5πcos(2)6x - 【答案】BC【解析】由函数图像可知:22362T πππ=-=,则222T ππωπ===,所以不选A, 当2536212x πππ+==时,1y =-∴()5322122k k Z ππϕπ⨯+=+∈, 解得:()223k k ϕππ=+∈Z ,即函数的解析式为:2sin 22sin 2cos 2sin 236263y x k x x x ππππππ⎛⎫⎛⎫⎛⎫⎛⎫=++=++=+=- ⎪ ⎪ ⎪ ⎪⎝⎭⎝⎭⎝⎭⎝⎭.而5cos 2cos(2)66x x ππ⎛⎫+=-- ⎪⎝⎭.故选:BC.例6.ω问题(1).(2022·全国甲(理))设函数π()sin 3f x x ω⎛⎫=+ ⎪⎝⎭在区间(0,π)恰有三个极值点、两个零点,则ω的取值范围是( )A. 513,36⎫⎡⎪⎢⎣⎭B. 519,36⎡⎫⎪⎢⎣⎭C. 138,63⎛⎤ ⎥⎝⎦D. 1319,66⎛⎤⎥⎝⎦【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得0>ω,因为()0,x π∈,所以,333x πππωωπ⎛⎫+∈+ ⎪⎝⎭, 要使函数在区间()0,π恰有三个极值点、两个零点,又sin y x =,,33x ππ⎛⎫∈ ⎪⎝⎭的图象如下所示:则5323ππωππ<+≤,解得13863ω<≤,即138,63ω⎛⎤∈ ⎥⎝⎦.故选:C . (2).(2012.全国理(课标卷))已知0>ω,函数()sin()4f x x πω=+在(,)2ππ上单调递减,则ω的取值范围是( )A .15[,]24B .13[,]24C .1(0,]2D .(0,2]【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得,322,22442k k k Z ππππππωπωπ+≤+<+≤+∈, ∴1542,24k k k Z ω+≤≤+∈, 0ω>,1524ω∴≤≤.故A 正确.(3).(2019.全国理(新课标Ⅲ))设函数()f x =sin (5x ωπ+)(ω>0),已知()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下述四个结论:①()f x 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 ②()f x 在(0,2π)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③()f x 在(0,10π)单调递增 ④ω的取值范围是[1229510,)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 A .①④ 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当[0,2]x π时,,2555x πππωπω⎡⎤+∈+⎢⎥⎣⎦, ∵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 ∴5265πππωπ≤+<,∴1229510ω≤<,故④正确, 由5265πππωπ≤+<,知,2555x πππωπω⎡⎤+∈+⎢⎥⎣⎦时, 令59,,5222x ππππω+=时取得极大值,①正确;极小值点不确定,可能是2个也可能是3个,②不正确; 因此由选项可知只需判断③是否正确即可得到答案,当0,10x π⎛⎫∈ ⎪⎝⎭时,(2),5510x ππωπω+⎡⎤+∈⎢⎥⎣⎦, 若f (x )在0,10π⎛⎫⎪⎝⎭单调递增, 则(2)102ωππ+< ,即<3ϖ , ∵1229510ω≤<,故③正确.故选D . 例7.三角函数最值问题(1).(2014.全国理(全国Ⅱ卷))函数()()()sin 22sin cos f x x x ϕϕϕ=+-+的最大值为_________. 【答案】1【解析】由题意知:()()()sin 22sin cos f x x x ϕϕϕ=+-+=()()sin[]2sin cos x x ϕϕϕϕ++-+=()sin cos x ϕϕ++()cos sin x ϕϕ+-()2sin cos x ϕϕ+=()cos sin x ϕϕ+-()sin cos x ϕϕ+=()sin[]x ϕϕ+-=sin x ,即()sin f x x =,因为x R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1. (2).(2017.全国理(新课标2卷))函数()23s 34f x in x cosx =-(0,2x π⎡⎤∈⎢⎥⎣⎦)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 【答案】1【解析】化简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可得()22311cos 3cos 344f x x x x x =--=-++= 23(cos 12x --+,由[0,]2x π∈,可得cos [0,1]x ∈,当3cos 2x =时,函数()f x 取得最大值1.(3).(2018.全国理(新课标I 卷))已知函数()2sin sin 2f x x x =+,则()f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答案】332-【解析】:()()21'2cos 2cos24cos 2cos 24cos 1cos 2f x x x x x x x ⎛⎫=+=+-=+- ⎪⎝⎭,所以当1cos 2x <时函数单调减,当1cos 2x >时函数单调增,从而得到函数的减区间为()52,233k k k Z ππππ⎡⎤--∈⎢⎥⎣⎦,函数的增区间为()2,233k k k Z ππππ⎡⎤-+∈⎢⎥⎣⎦,所以当2,3x k k Z ππ=-∈时,函数()f x 取得最小值,此时33sin ,sin222x x =-=-,所以()min 33332222f x ⎛⎫=⨯--=- ⎪ ⎪⎝⎭,故答案是332-.(2)用五点法画y =A sin(ωx +φ)一个周期内的简图时,要找五个特征点,如下表所示:x0-φω π2-φω π-φω 3π2-φω 2π-φω ωx +φ 0 π2 π 3π2 2π y =A sin(ωx +φ)A-A(3)函数y =sin x 的图象经变换得到y =A sin(ωx +φ)(A >0,ω>0)的图象的步骤如下:例8.(2022·浙江卷) 为了得到函数2sin3y x =的图象,只要把函数π2sin 35y x ⎛⎫=+ ⎪⎝⎭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左平移π5个单位长度 B. 向右平移π5个单位长度 C 向左平移π15个单位长度 D. 向右平移π15个单位长度【答案】D【解析】因为ππ2sin32sin 3155y x x ⎡⎤⎛⎫==-+ ⎪⎢⎥⎝⎭⎣⎦,所以把函数π2sin 35y x ⎛⎫=+ ⎪⎝⎭图象上的所有点向右平移π15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函数2sin3y x =的图象.故选:D. 例9.(2021.全国乙(理))把函数()y f x =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曲线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sin 4y x π⎛⎫=- ⎪⎝⎭的图像,则()f x =( )A .7sin 212x x ⎛⎫-⎪⎝⎭B .sin 212x π⎛⎫+⎪⎝⎭ C .7sin 212x π⎛⎫- ⎪⎝⎭D .sin 212x π⎛⎫+⎪⎝⎭【答案】B【解析】解法一:函数()y f x =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2)y f x =的图象,再把所得曲线向右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应当得到23y f x π⎡⎤⎛⎫=- ⎪⎢⎥⎝⎭⎣⎦的图象,根据已知得到了函数sin 4y x π⎛⎫=-⎪⎝⎭的图象,所以2sin 34f x x ππ⎡⎤⎛⎫⎛⎫-=- ⎪ ⎪⎢⎥⎝⎭⎝⎭⎣⎦, 令23t x π⎛⎫=-⎪⎝⎭,则,234212t t x x πππ=+-=+, 所以()sin 212t f t π⎛⎫=+⎪⎝⎭,所以()sin 212x f x π⎛⎫=+ ⎪⎝⎭; 解法二:由已知的函数sin 4y x π⎛⎫=-⎪⎝⎭逆向变换, 第一步:向左平移3π个单位长度,得到sin sin 3412y x x πππ⎛⎫⎛⎫=+-=+ ⎪ ⎪⎝⎭⎝⎭的图象,第二步: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sin 212x y π⎛⎫=+ ⎪⎝⎭的图象,即为()y f x =的图象,所以()sin 212x f x π⎛⎫=+⎪⎝⎭.故选:B. 例10.(2016.全国)将函数2sin(2)6y x π=+的图象向右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 )A .π2sin(2)4y x =+ B .2sin(2)3y x π=+ C .2sin(2)4y x π=-D .2sin(2)3y x π=- 【答案】D【解析】函数2sin(2)6y x π=+的周期为π,将函数2sin(2)6y x π=+的图象向右平移14个周期即4π个单位, 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为2sin[2())]2sin(2)463y x x πππ=-+=-,故选D.三、巩固练习:1.(2022·全国甲(文))将函数π()sin (0)3f x x ωω⎛⎫=+> ⎪⎝⎭的图像向左平移π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C ,若C 关于y 轴对称,则ω的最小值是( ) A.16B.14C.13D.12【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曲线C 为sin sin()2323y x x ππωππωω⎡⎤⎛⎫=++=++ ⎪⎢⎥⎝⎭⎣⎦,又C 关于y 轴对称,则,232k k ωππππ+=+∈Z ,解得12,3k k ω=+∈Z ,又0>ω,故当0k =时,ω的最小值为13.故选:C. 2.(2022·全国乙(文)) 函数()()cos 1sin 1f x x x x =+++在区间[]0,2π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 A. ππ22-, B. 3ππ22-, C. ππ222-+,D. 3ππ222-+, 【答案】D【解析】()()()sin sin 1cos 1cos f x x x x x x x '=-+++=+,所以()f x 在区间π0,2⎛⎫ ⎪⎝⎭和3π,2π2⎛⎫⎪⎝⎭上()0f x '>,即()f x 单调递增; 在区间π3π,22⎛⎫⎪⎝⎭上()0f x '<,即()f x 单调递减, 又()()02π2f f ==,ππ222f ⎛⎫=+ ⎪⎝⎭,3π3π3π11222f ⎛⎫⎛⎫=-++=- ⎪ ⎪⎝⎭⎝⎭,所以()f x 在区间[]0,2π上的最小值为3π2-,最大值为π22+.故选:D 3.(2022·新高考Ⅰ) 记函数()sin (0)4f x x b πωω⎛⎫=++> ⎪⎝⎭的最小正周期为T .若23T ππ<<,且()y f x =的图象关于点3,22π⎛⎫⎪⎝⎭中心对称,则2f π⎛⎫= ⎪⎝⎭( ) A. 1 B.32C.52D. 3【答案】A【解析】由函数的最小正周期T 满足23T ππ<<,得223πππω<<,解得23ω<<, 又因为函数图象关于点3,22π⎛⎫⎪⎝⎭对称,所以3,24k k Z ππωπ+=∈,且2b =, 所以12,63k k Z ω=-+∈,所以52ω=,5()sin 224f x x π⎛⎫=++ ⎪⎝⎭,所以5sin 21244f πππ⎛⎫⎛⎫=++=⎪ ⎪⎝⎭⎝⎭.故选:A4.(2022·北京卷) 已知函数22()cos sin f x x x =-,则( )A. ()f x 在,26ππ⎛⎫-- ⎪⎝⎭上单调递减 B. ()f x 在,412ππ⎛⎫-⎪⎝⎭上单调递增 C. ()f x 在0,3π⎛⎫⎪⎝⎭上单调递减D. ()f x 在7,412ππ⎛⎫⎪⎝⎭上单调递增 【答案】C【解析】因为()22cos sin cos2f x x x x =-=.对于A 选项,当26x ππ-<<-时,23x ππ-<<-,则()f x 在,26ππ⎛⎫-- ⎪⎝⎭上单调递增,A 错;对于B 选项,当412x ππ-<<时,226x ππ-<<,则()f x 在,412ππ⎛⎫- ⎪⎝⎭上不单调,B 错;对于C 选项,当03x π<<时,2023x π<<,则()f x 在0,3π⎛⎫⎪⎝⎭上单调递减,C 对;对于D 选项,当7412x ππ<<时,7226x ππ<<,则()f x 在7,412ππ⎛⎫⎪⎝⎭上不单调,D 错. 故选:C.5.(2022·新高考Ⅱ)函数()sin(2)(0π)f x x ϕϕ=+<<的图象以2π,03⎛⎫⎪⎝⎭中心对称,则( ) A. y =()f x 在5π0,12⎛⎫⎪⎝⎭单调递减 B. y =()f x 在π11π,1212⎛⎫-⎪⎝⎭有2个极值点 C. 直线7π6x =是一条对称轴 D. 直线3y x =-是一条切线 【答案】AD【解析】由题意得:2π4πsin 033f ϕ⎛⎫⎛⎫=+=⎪ ⎪⎝⎭⎝⎭,所以4ππ3k ϕ+=,k ∈Z ,即4ππ,3k k ϕ=-+∈Z , 又0πϕ<<,所以2k =时,2π3ϕ=,故2π()sin 23f x x ⎛⎫=+ ⎪⎝⎭.对A ,当5π0,12x ⎛⎫∈ ⎪⎝⎭时,2π2π3π2,332x ⎛⎫+∈ ⎪⎝⎭,由正弦函数sin y u =图象知()y f x =在5π0,12⎛⎫⎪⎝⎭上是单调递减; 对B ,当π11π,1212x ⎛⎫∈-⎪⎝⎭时,2ππ5π2,322x ⎛⎫+∈ ⎪⎝⎭,由正弦函数sin y u =图象知()y f x =只有1个极值点,由2π3π232x +=,解得5π12x =,即5π12x =为函数的唯一极值点; 对C ,当7π6x =时,2π23π3x +=,7π()06f =,直线7π6x =不是对称轴;对D ,由2π2cos 213y x ⎛⎫'=+=- ⎪⎝⎭得:2π1cos 232x ⎛⎫+=- ⎪⎝⎭, 解得2π2π22π33x k +=+或2π4π22π,33x k k +=+∈Z , 从而得:πx k =或ππ,3x k k =+∈Z , 所以函数()y f x =在点3⎛ ⎝⎭处的切线斜率为02π2cos 13x k y =='==-, 切线方程为:3(0)y x =--即3y x =-. 故选:AD .6.(2020.全国文(新课标Ⅰ))设函数()cos π()6f x x ω=+在[π,π]-的图像大致如下图,则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A .10π9 B .7π6 C .4π3D .3π2【答案】C【解析】由图可得:函数图象过点4,09π⎛⎫-⎪⎝⎭, 将它代入函数()f x 可得:4cos 096ππω⎛⎫-⋅+= ⎪⎝⎭又4,09π⎛⎫-⎪⎝⎭是函数()f x 图象与x 轴负半轴的第一个交点, 所以4962πππω-⋅+=-,解得:32ω=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24332T πππω===.故选:C7.(2020.全国文(新课标Ⅲ))已知函数f (x )=sin x +1sin x,则()A .f (x )的最小值为2B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C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π=对称D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答案】D 【解析】sin x 可以为负,所以A 错;1sin 0()()sin ()sin x x k k Z f x x f x xπ≠∴≠∈-=--=-∴()f x 关于原点对称; 11(2)sin (),()sin (),sin sin f x x f x f x x f x x x ππ-=--≠-=+=故B 错;()f x ∴关于直线2x π=对称,故C 错,D 对.故选:D 8.(2019.全国理(新课标Ⅰ))关于函数()sin |||sin |f x x x =+有下述四个结论:①f (x )是偶函数 ②f (x )在区间(2π,π)单调递增 ③f (x )在[,]-ππ有4个零点 ④f (x )的最大值为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是 A .①②④ B .②④C .①④D .①③【答案】C 【解析】()()()()sin sin sin sin ,f x x x x x f x f x -=-+-=+=∴为偶函数,故①正确.当2x ππ<<时,()2sin f x x =,它在区间,2π⎛⎫π ⎪⎝⎭单调递减,故②错误.当0x π≤≤时,()2sin f x x =,它有两个零点:0,π;当0x π-≤<时,()()sin sin 2sin f x x x x =--=-,它有一个零点:π-,故()f x 在[],-ππ有3个零点:0-π,,π,故③错误.当[]()2,2x k k k *∈ππ+π∈N 时,()2sin f x x =;当[]()2,22x k k k *∈π+ππ+π∈N 时,()sin sin 0f x x x =-=,又()f x 为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2,故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④ 正确,故选C .9.(2019.全国文(新课标Ⅱ))曲线y =2sin x +cos x 在点(π,–1)处的切线方程为 A .10x y --π-= B .2210x y --π-= C .2210x y +-π+= D .10x y +-π+=【答案】C【解析】当x π=时,2sin cos 1y =π+π=-,即点(,1)π-在曲线2sin cos y x x =+上.2cos sin ,y x x '=-2cos sin 2,x y πππ=∴=-=-'则2sin cos y x x =+在点(,1)π-处的切线方程为(1)2()y x --=--π,即2210x y +-π+=.故选C .10.(2019.全国文(新课标Ⅲ))函数()2sin sin2f x x x =-在[]0,2π的零点个数为A .2B .3C .4D .5【答案】B【解析】由()2sin sin 22sin 2sin cos 2sin (1cos )0f x x x x x x x x =-=-=-=, 得sin 0x =或cos 1x =,[]0,2x π∈,02x ππ∴=、或.()f x ∴在[]0,2π的零点个数是3,故选B .11.(2018.全国理(全国卷II ))若()cos sin f x x x =-在[],a a -是减函数,则a 的最大值是( ) A .4πB .2π C .34π D .π【答案】A【解析】解析:因为π()cos sin 2)4=-=+f x x x x ,所以由π02ππ2π,(k Z)4+≤+≤+∈k x k 得π3π2π2π,(k Z)44-+≤≤+∈k x k因此π3ππ3ππ[,][,],,044444-⊂-∴-<-≥-≤∴<≤a a a a a a a ,从而a 的最大值为π4,选A.12.(2018.全国卷Ⅲ(文))函数()2tan 1tan xf x x=+的最小正周期为 A .4π B .2π C .πD .2π【答案】C 【解析】:由已知得()221f sin2,1221()sinxtanx cosx sinxcosx x x k k Z sinx tan x c x osx ππ⎛⎫====≠+∈ ⎪+⎝⎭+ ()f x 的最小正周期2T π2π==故选C.13.(2017.全国)已知曲线C 1:y =cos x ,C 2:y =sin (2x +2π3),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B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C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D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 【答案】D【解析】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cos2x 图象,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cos2(x+π12)=cos(2x+π6)=sin (2x+2π3)的图象,即曲线C 2,故选D .14.(2016.全国文(新课标2卷))函数sin()y A x ωϕ=+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A .2sin(2)6y x π=-B .2sin(2)3y x π=-C .2sin(+)6y x π=D .2sin(+)3y x π=【答案】A【解析】:由题图知,2A =,最小正周期2[()]36T πππ=--=,所以22πωπ==,所以2sin(2)y x ϕ=+.因为图象过点(,2)3π,所以22sin(2)3πϕ=⨯+,所以2sin()13πϕ+=,所以22()32k k Z ππϕπ+=+∈,令0k =,得6πϕ=-,所以2sin(2)6y x π=-,故选A. 14.(2016.全国)函数π()cos 26cos()2f x x x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6D .7【答案】B【解析】:因为22311()12sin 6sin 2(sin )22f x x x x =-+=--+,而sin [1,1]x ∈-,所以当sin 1x =时,()f x 取得最大值5,选B.15.(2015.全国理(新课标Ⅰ))函数()f x =cos()x ωϕ+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 .13(,),44k k k Z ππ-+∈ B .13(2,2),44k k k Z ππ-+∈ C .13(,),44k k k Z -+∈D .13(2,2),44k k k Z -+∈【答案】D【解析】由五点作图知,1+42{53+42πωϕπωϕ==,解得=ωπ,=4πϕ,所以()cos()4f x x ππ=+,令22,4k x k k Z πππππ<+<+∈,解得124k -<x <324k +,k Z ∈,故单调减区间为(124k -,324k +),k Z ∈,故选D. 16.(2012.全国文(课标卷))已知ω>0,,直线和是函数f(x)=sin(ωx+φ)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则φ=A .4π B .3π C .2π D .34π 【答案】A 【解析】因为和是函数图象中相邻的对称轴,所以,即.又,所以,所以,因为是函数的对称轴所以,所以,因为,所以,检验知此时也为对称轴,所以选A.17.(2020.全国理(新课标Ⅲ))关于函数f (x )=1sin sin x x+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③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2π对称. ④f (x )的最小值为2.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答案】②③【解析】对于命题①,152622f π⎛⎫=+=⎪⎝⎭,152622f π⎛⎫-=--=- ⎪⎝⎭,则66f f ππ⎛⎫⎛⎫-≠ ⎪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不关于y 轴对称,命题①错误;对于命题②,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k k Z 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1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命题②正确;对于命题③,1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1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则22f x f x ππ⎛⎫⎛⎫-=+ ⎪ ⎪⎝⎭⎝⎭, 所以,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命题③正确;对于命题④,当0x π-<<时,sin 0x <,则()1sin 02sin f x x x=+<<, 命题④错误. 故答案为:②③.18.(2019.全国文(新课标Ⅰ))函数3π()sin(2)3cos 2f x x x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答案】4-.【解析】23()sin(2)3cos cos 23cos 2cos 3cos 12f x x x x x x x π=+-=--=--+23172(cos )48x =-++,1cos 1x -≤≤,∴当cos 1x =时,min ()4f x =-,故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4-.19.(2018.全国卷Ⅲ理)函数()πcos 36f x x ⎛⎫=+ ⎪⎝⎭在[]0π,的零点个数为________.【答案】3 【解析】:0x π≤≤193666x πππ∴≤+≤由题可知3336262x x ,ππππ+=+=,或5362x ππ+= 解得4x ,99ππ=,或79π故有3个零点.20.(2014.全国)函数sin 3y x x =的图象可由函数sin 3y x x =+的图象至少向右平移_____个单位长度得到.【答案】23π 【解析】:sin 32sin(),sin 32sin()33y x x x y x x x ππ==-==+,故应至少向右平移23π21.(2022·全国乙(理)) 记函数()()cos (0,0π)f x x ωϕωϕ=+><<的最小正周期为T ,若3()2f T =,9x π=为()f x 的零点,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答案】3【解析】解: 因为()()cos f x x ωϕ=+,(0>ω,0πϕ<<) 所以最小正周期2πT ω=,因为()()2π3cos cos 2πcos 2f T ωϕϕϕω⎛⎫=⋅+=+==⎪⎝⎭, 又0πϕ<<,所以π6ϕ=,即()πcos 6f x x ω⎛⎫=+ ⎪⎝⎭,又π9x =为()f x 的零点,所以ππππ,Z 962k k ω+=+∈,解得39,Z k k ω=+∈, 因为0>ω,所以当0k =时min 3ω=; 故答案为:322.(2022·北京卷) 若函数f(x)=A sin x −√3cos x 的一个零点为π3,则A =________;f (π12)=________.【答案】 ①. 1 ②. 2-【解析】先代入零点,求得A 的值,再将函数化简为π()2sin()3f x x =-,代入自变量π12x =,计算即可. 【解析】∵π33()03f A =-=,∴1A = ∴π()sin 32sin()3f x x x x =-=-ππππ()2sin()2sin 2121234f =-=-=-故答案为:1,2-23.(2021.全国甲(理))已知函数()2cos()f x x ωϕ=+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满足条件74()()043f x f f x f ππ⎛⎫⎛⎫⎛⎫⎛⎫---> ⎪ ⎪ ⎪⎪⎝⎭⎝⎭⎝⎭⎝⎭的最小正整数x 为________.【答案】2【解析】由图可知313341234T πππ=-=,即2T ππω==,所以2ω=; 由五点法可得232ππϕ⨯+=,即6πϕ=-;所以()2cos 26f x x π⎛⎫=-⎪⎝⎭. 因为7()2cos 143f π11π⎛⎫-=-= ⎪⎝⎭,()2cos 032f 4π5π⎛⎫== ⎪⎝⎭; 所以由74(()())(()())043f x f f x f ππ--->可得()1f x >或()0f x <; 因为()12cos 22cos 1626f πππ⎛⎫⎛⎫=-<-= ⎪ ⎪⎝⎭⎝⎭,所以, 方法一:结合图形可知,最小正整数应该满足()0f x <,即cos 206x π⎛⎫-< ⎪⎝⎭, 解得,36k x k k π5ππ+<<π+∈Z ,令0k =,可得536x <<ππ,可得x 的最小正整数为2.方法二:结合图形可知,最小正整数应该满足()0f x <,又(2)2cos 406f π⎛⎫=-< ⎪⎝⎭,符合题意,可得x 的最小正整数为2. 故答案为:2.。

八年级数学教案《图形和变换》_0652文档

八年级数学教案《图形和变换》_0652文档

2020八年级数学教案《图形和变换》_0652文档EDUCATION WORD八年级数学教案《图形和变换》_065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

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八年级数学暑假辅导第五讲 图形变换

八年级数学暑假辅导第五讲 图形变换

第五讲 图形变换一、学习指引1.知识要点:轴对称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移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旋转的基本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法指导:轴对称、平移、旋转和相似是图形的四种基本变换. 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换....可以将一个图形或图形的某一部分平移或旋转到一个适当的位置,组成有利于解题的新图形,即将原来比较分散的已知条件通过平移或旋转变换而集中在一起. 利用轴对称变换.....解决问题时,常会用到角平分线、线段中点、等腰(边)三角形的知识. 二、典型例题例1 .如图,是由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网格,△ABC 的三个顶点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网格上画出三个顶点都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与△ABC 成轴对称的所有..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下图备用)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1)已知点A (3,1),连结OA ,平移线段OA ,使点O 落在点B .设点A 落在点C ,作如下探究:探究一:若点B 的坐标为(1,2),请在图1中作出平移后的像,则点C 的坐标是;连结AC ,BO ,请判断O ,A ,C ,B 四点构成的图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探究二:若点B 的坐标为(6,2),按探究一的方法,判断O ,A ,B ,C 四点构成的图形的形状(直接写出结论即可).(2)通过上面的探究,请直接回答下列问题:①若已知三点A (a ,b ),B (c ,d ),C (a +c ,b +d ),顺次连结O ,A ,C ,B ,请判断所得到的图形的形状;②在①的条件下,如果所得到的图形是菱形或者是正方形,请选择一种情况,写出a ,b ,c ,d 应满足的关系式.图1 图2C B A C B A C B A CBAC BAC BA例3 .实验与推理如图14―1,14―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

初二第5讲--图形变换与证明

初二第5讲--图形变换与证明

第5讲 图形变换与证明◆ 【基本考点、方法梳理】◆1 图形的全等变换:对称翻折、平移、旋转平移、旋转、对称翻折是全等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 解决图形变换类问题关键要抓住变换前后各部分之间的等量关系,常与勾股定理、方程相结合;◆3 注意全等基本模型的识别与运用:对称型、平移型、旋转型、叠合型; ◆ 几何中的最短距离问题基本原理:(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垂线段最短; (3)将军饮马问题---解决线段之和最小,线段之差最大; ◆4 猜想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类型有:(1)和差关系---截长补短法; (2)倍分关系---关注特殊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3)平方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的边;(4)等积关系---相似 ◆ 【考点题型1】---图形变换的有关计算【例1】(13宁夏)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 α∠=,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 ∆,此时点D 在AB 边上,则旋转角的大小为 .ABCDP E2、(13铁岭)如图,在ABC ∆中,2AB =, 3.6BC =,60B ∠=︒,将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 .3、(13郴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5A ∠=︒,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沿CD 折叠,使B 点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ADB ∠等于( )A 、25︒B 、30︒C 、35︒D 、40︒【例2】(1)AOC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OBD ∆,则平移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AOC ∆与BOD ∆关于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 ;AO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DOB ∆,则旋转角度可以是 度;(2)连结AD ,交OC 于点E ,求AEO ∠的度数.◆ 【考点题型2】---图形变换与最值问题【例3】1、(13资阳)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B ∠=︒,点D 是BC 边上的点,1CD =,将ABC ∆沿直线AD 翻折,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ABCPM N2、(13苏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点C 的坐标为(12,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个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A BCD 、3、(湖北黄石)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120ABC ∠=,点P 是底边AC 上一个动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PM PN +的最小值为2,则ABC ∆的周长是( ) A 、2B 、2C 、4D 、4+4、(13沈阳)已知等边ABC ∆的高为4,该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有一点P ,若点P 到AB 的距离是1,点P 到AC 的距离是2,则点P 到BC 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分别是 【例4】(12南充)在Rt POQ ∆中,4OP OQ ==,M 是PQ 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 处,以M 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Rt POQ ∆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 、B 。

初二数学最新课件-图形变换浙教版 精品

初二数学最新课件-图形变换浙教版 精品

(-1,-3) (-2.5,2)
(1,--3) (2.5,-2)
x (cm)
大你加家能 以的说用图图明形形吗都变?一换样的吗观?点
y
(2,3)
3
A
2
将∆ABC各顶点的横坐标,
1
纵坐标分别乘以-1,得到的
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4,0)
-2
(0,0) O
1
2
B
(4,0) x
-2
(-2,-3)-3
它像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
y

(1)写出点A的坐标; (2)分别作点A关于x轴,y轴
A2•
4 3
(-2,3) 2
•A(2,3)
的对称点,并写出它的坐标;

(3)比较点A与它关于 x轴 的对称点的坐标,点A与 它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5
-4
-3
-2
-1 01 -1




-2
-3 -4
•A(12,-3)
4.点P(4,-3)到x轴的距离是_______, 到y轴的距离是______,到原点的距离是 _________.
填空
1、点Q(1,2)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 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
2、点C的坐标为(4,-3),若将点C向上平移3个单位, 则平移后的点C坐标为________.
完成一个零件的主视图
100 150
单位:mm
1、按你自己所认为合适的比例, 选取合适的方格纸,建立直角坐标系。
400 100
500
2、在直角坐标系中选取适当的位置,作出这个主视图,标明比例, 并求出轮廓线各个转折点的坐标。

中考数学河北专总复习热点题型高分攻略课件:主题二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共张

中考数学河北专总复习热点题型高分攻略课件:主题二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共张

中考数学河北专总复习热点题型高分攻略课件主题二: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共张1. 引言图形变换是中考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考点比较多的一个主题。

在图形变换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帮助同学们在中考中取得高分。

2. 证明题型2.1 三角形的证明三角形是图形变换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形状。

在证明题型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推导和证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角形证明题型:2.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对于一个三角形,如果两条边的长度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

我们可以通过证明角的性质来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1.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直角三角形是图形变换中常见的一种特殊三角形。

在证明中,我们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推导出。

2.2 平行线与等角线的证明平行线和等角线也是图形变换中经常出现的概念。

在证明题型中,我们常常需要证明两条线段平行或者两条线段相等。

2.2.1 平行线的证明平行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证明中,我们可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进行推导。

2.2.2 等角线的证明等角线是指两条直线与一条直线的交点所成的相邻角互为对顶角。

在证明中,我们可以运用等角线的性质,结合角的基本知识进行推导。

3. 探究题型图形变换中的探究题型要求同学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性质,自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1 相似三角形的研究相似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的角相等,对应的边成比例。

在探究题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2 图形的对称性研究图形的对称性研究是图形变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和性质。

4.通过本课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图形变换中的证明与探究题型,掌握了解决这些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在中考中,我们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多进行习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图形变换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图形变换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

图形变换在几何证明中的运用发表时间:2019-11-28T18:06:35.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9期作者:徐敦全[导读] 《中学数学(人教版)》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系统讲述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结构点、线构图法,常见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概念、性质、判定等,它们是几何的基础知识。

图形变换包括平移、轴对称、旋转,是对图形运动变化规则的论述。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花园镇中学432900《中学数学(人教版)》在图形与几何部分系统讲述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结构点、线构图法,常见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概念、性质、判定等,它们是几何的基础知识。

图形变换包括平移、轴对称、旋转,是对图形运动变化规则的论述。

这两部分共同组成了求解几何题的依据、思维方向。

在求解复杂几何题时,要有效地进行图形变换,将分散的已知条件集中起来,构成新的基本图形,创造有利条件,综合分析,破题解题。

下面利用图形变换解析几道习题:图3 图4解题分析:题目条件只提到长度关系而没有涉及到角度,更无45°角,我们可以通过旋转平移等图形变换构建一个45°角,得到∠AFD=45°。

旋转的途径有多种(这里以图3为例):可以点D为旋转中心将△DCB逆时针旋转90°,构建等腰△DGH,得到45°,再通过平移证明,如图3;也可以点B为旋转中心,将△BCD逆时针旋转90°得等腰△BNM,再证平行,如图4,可以得到结论;还可以旋转△ACE,中心可以是A点或E点。

下面以第一种思路(图3)证明如下:证明:以点D为旋转中心将△DCB逆旋转时针90°得△DGH,连接BH、AH,则有∠ADG=90°,∠DGH=90°,GH=BC,DH=CD,HG=BC。

∵DB=DH,∴∠HBD=45°;∵AD=BC,∴AD=HG,∴GH∥AD,GH=AD,∴四边形ADGH为平行四边形,∴AH∥DG,AH=DG=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 图形变换与证明
◆ 【基本考点、方法梳理】
◆1 图形的全等变换:对称翻折、平移、旋转
◆2 解决图形变换类问题关键要抓住变换前后各部分之间的等量关系,常与勾股定理、方程相结合;
◆3 注意全等基本模型的识别与运用:对称型、平移型、旋转型、叠合型;
◆ 几何中的最短距离问题基本原理: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垂线段最短;
(3)将军饮马问题---解决线段之和最小,线段之差最大;
◆4 猜想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主要类型有:
(1)和差关系---截长补短法; (2)倍分关系---关注特殊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3)平方关系---构造直角三角形的边;(4)等积关系---相似
◆ 【考点题型1】---图形变换的有关计算
【例1】(13宁夏)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 α∠=,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 ∆,此时点D 在AB 边上,则旋转角的大小为 .
2、(13铁岭)如图,在ABC ∆中,2AB =, 3.6BC =,60B ∠=︒,将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 .
3、(13郴州)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5A ∠=︒,D 是AB 上一点.将Rt ABC
∆沿CD 折叠,使B 点落在AC 边上的/B 处,则/
ADB ∠等于( ) A 、25︒ B 、30︒ C 、35︒ D 、40︒
【例2】(1)AOC ∆沿x 轴向右平移得到OBD ∆,则平移的距离是 个单位长度;AOC ∆与BOD ∆关于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 ;AOC ∆绕原点O 顺时针旋转得到DOB ∆,则旋转角度可以是 度;
(2)连结AD ,交OC 于点E ,求AEO ∠的度数.
◆ 【考点题型2】---图形变换与最值问题
【例3】1、(13资阳)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60B ∠=︒,点D 是BC 边上的点,1CD =,将ABC ∆沿直线AD 翻折,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点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
2、Rt OAB ∆的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点C 的坐标为(
12
,0),点P 为斜边OB 上的一个动点,则PA PC +的最小值为( )
A B 31 C 319+
D 、3、(湖北黄石)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120ABC ∠=,点P 是底边AC 上一个动
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PM PN +的最小值为2,则ABC ∆的周长是( ) A 、2 B 、23 C 、4
D 、4+
4、(13沈阳)已知等边ABC ∆的高为4,该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有一点P ,若点P 到AB 的距离是1,点P 到AC 的距离是2,则点P 到BC 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分别是
【例4】(12南充)在Rt POQ ∆中,4OP OQ ==,M 是PQ 中点,把一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 处,以M 为旋转中心,旋转三角尺,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Rt POQ ∆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A 、B 。

(1)求证:MB MA =
(2)连接AB ,探究: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AOB ∆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最小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A B C P M N
C1
◆【考点题型3】---三角形的有关计算与证明
【例5】1、如图,将ABC
∆沿DE折叠,使点A与BC边的中点F重合,下列结论中:①、//
EF AB且
1
2
EF AB
=;②、BAF CAF
∠=∠;③、2
BDF FEC BAC
∠+∠=∠,④、
=
ADFE
S
四边形
ABC

2
1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1个
2、(13遂宁)如图,在ABC
∆中,90
C
∠=︒,30
B
∠=︒,以A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交BC于点D。

下了说法:①、AD是BAC
∠的平分线;
②、60
ADC
∠=︒;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④、:1:3
DAC ABC
S S
∆∆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淮安)如图,在Rt ABC
∆中,90
ABC
∠=︒,30
ACB
∠=︒,将ABC
∆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5︒
后得到
11
AB C
∆,
11
B C交AC于点D,如果AD=ABC
∆的周长等于;
4、(13凉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10,0)、C(0,4),点D是OA的中点,点P在BC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
5、(13龙岩)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0,2),B(0,6),动点C在直线y x
=上.若以A、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A、2
B、3
C、4
D、5
◆【考点题型4】----创新中考
【例6】1、在A B C
∆中,BC
AC
AB,2
,3
2=
=
边上的高为3,则BC的长为;
图7
B 2、(13黔西南)如图7,已知AB
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
D 、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 CD =,D
F DE =,则_______A ∠=度。

3、(13温州模拟)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拼接:含30︒角的三角尺(ABC ∆
)的长直角边与含45︒角的三角尺(ACD ∆)的斜边恰好重合.已知AB =E 是AC 上的一点,当DE BE =时,AE 的长为 ;
【例7】(13烟台)已知,点P 是Rt ABC ∆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A ,B 重合),分别过A ,B 向直线CP 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Q 为斜边AB 的中点.
(1)如图1,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AE 与BF 的位置关系是 ,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式 ;
(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点Q 重合时,试判断QE 与QF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3)如图3,当点P 在线段BA (或AB )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
A B C M N
M N A B
C
望子成龙学校家庭作业(5)
姓名 作业等级
第一部分:
1、(13内江)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 A 、125︒ B 、120︒ C 、140︒ D 、130︒
2、(13泰州)如图,ABC ∆中,6AB AC cm +=,BC 的垂直平分线l 与AC 相交于点D ,则ABD ∆的周长为 cm .
3、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E ,交AC 于F ,50A ∠=︒,16AB BC cm +=,则BCF ∆的周长和EFC ∠分别为( )
A 、16cm ,40︒
B 、8cm ,50︒
C 、16cm ,50︒
D 、8cm ,40︒
4、(13泰安)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AB 的
垂直平分线DE 交AC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若
30F ∠=︒,1DE =,则BE 的长是 .
第二部分:
5、已知:ABC ∆中,AB BC <,AC 的中点为M ,MN AC ⊥交ABC ∠的角平分线于N
(1)如图1,若60ABC ∠=︒,求证:3BA BC BN +=;
(2)如图2,若120ABC ∠=︒,则BA 、BC 、BN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并对你得出的结论给予证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