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及作文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评论及素材积累
36岁的四川汉子李勇为来自新疆的哈萨克族女大学生阿依努尔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这个名叫“月光”的女孩点燃了生命之火。
在救助阿依努尔的几个月中,发生了很多“没想到”的感人故事:阿依努尔的父母亲没想到,那么多素昧平生的人伸出援助之手;阿依努尔的同学们没想到,在网上发的“鸡毛信”,在社会上掀起爱的波澜;阿依努尔的骨髓捐赠者没想到,6年前爱的承诺穿越了时空,在6年后为花季少女带来生的希望……
【深度分析】“没想到”的背后,是爱的力量。最早发出“求救”呼吁的阿依努尔的同学们始终被感动包围:“正因为有了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大爱,我们的求救才有如此强烈的响应。”如果没有同学们的大声疾呼、没有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没有慈善部门的鼎力支持、没有爱心人士的无私援助,就不会有令人动容的“阿依努尔现象”。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爱的信心、爱的行动,就能给困境中的人们爱的支持、爱的温暖。
“阿依努尔现象”,不仅是爱的涟漪,也是慈善的典范。没有生病之前,善良的阿依努尔曾为白血病患者募集资金。阿依努尔赢得那么多关爱,不仅因为她少数民族的独特身份,还因为她的爱心打动了无数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只有播撒爱的种子,担当社会责任,才可能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收获更多的爱。
“阿依努尔现象”,具有社会学标本意义。社会本来没有“墙”,是猜忌、隔膜和不信任,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屏障。在慈善事业中,也存在这样的“社会墙”:对慈善机构不信任,阻挡了爱心人士的脚步;善款运用不透明,消解了人们的捐助热情;做了好事却被误解,让人们沦为冷漠的看客……
在社会转型期,如何打破这些无形壁垒,形成新的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如何光大慈善精神,形成一家有难、万人支援的社会风尚?“阿依努尔现象”,为打破“社会墙”提供了新的启示:只有更透明、更专业、更公正,才能拆除不信任的“心理围墙”,打造有公信力的慈善事业。当慈善成为一种习惯、助人成为一种快乐,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善的领地、美的家园。
人的悲剧,不是无法战胜疾病和苦难,而是面对疾病和苦难时,孤立无援。让我们在祝福阿依努尔的同时,把关切的目光投向更多的“阿依努尔”——上百万与白血病殊死搏斗的患者和家庭。我们期待着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期待着更多鼓舞人心的“阿依努尔现象”。
央视四套播出。李白的出生地四川江油,要求湖北安陆停止侵权。
江油市李白纪念馆馆长郭兴隆表示:“李白不过是在安陆生活了10年,娶了第一个妻子而已,后人凭什么就自我标榜‘李白故里’?我们有充分的史料佐证李白出生于江油,而且‘李白故里’的称谓,也是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了的城市商标。”
江油市委宣传部称,具有内容争议的湖北安陆形象推荐广告,已引起江油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江油市已分别向中央电视台与湖北安陆市方面发函,要求立即修改或停播该广告,停止名誉侵权。江油市政府法制办负责人表示,此事还在进一步讨论中,目前广告还在播出,本周内将给安陆市发去律师函,表明江油对处理此事的立场,对其侵权提出交涉。
【深度分析】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流行的当下,古代名人俨然就是“财神爷”。一些地方为了古代名人的故乡名号纷纷争抢,蔚为壮观,成一时之盛。其实,这只是一些地方政府“借水行船”的发财招数而已,目的在于拉名人为自己招商引资和拉动旅游服务。然而,脱离城市的自身特色,光靠“傍名人”来打造城市品牌,恐怕难以持久。试想,如果城市本身不吸引人,再多的名人广告,又能怎样?
一桩在融资收购高峰期达成的媒体交易走向破产的案例。此前,已有《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
坛报》和《芝加哥太阳时报》等6家主流报纸出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由于美国媒体出版公司秉承完全的市场化运作,每一家报纸的背后都有大财团的资助。在美国金融业一泻千里的萧条市场下,必然波及到其他产业的经营。
《读者文摘》这份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文摘类杂志,曾是大萧条时期美国人最为珍贵的精神食粮和心灵鸡汤。目前,它有48个版本,19种语言,风行60多个国家,拥有1.3亿读者。【深度分析】《读者文摘》等权威媒体的破产,除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传统出版业遭遇到网络阅读时代的狙击,使传统阅读走到了末路。很多人甚至担忧数字化阅读的盛行,会使人类失去书本和传统阅读的“经典”文化和生活方式。历史的进程无法阻挡,顺应时代潮流,《读者文摘》如果通过资产重组,能够从虚拟网络中闯出一条新路,将会成为传统媒体数字化生存的典范。
随着由周润发主演的《孔子》的热映,“孔子”越来越热闹,终于由官方出面搞起了祭孔大典。《中国文化报》7月7日刊登赵士林的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敬重的,是本来面貌的孔子。
我们应纪念作为伟大的文化人、教育家、知识分子的孔子,不应尊奉作为专制王朝的精神符号和意识形态偶像的孔子;我们应梳理、批判、继承儒学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顶礼膜拜作为精神枷锁的儒教。因此,我们可以赞成建孔子学院,可以赞成设孔子奖,但坚决反对祭孔。
其实,先秦那位不得势的孔夫子可不是那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望之俨然。相反,他老人家倒是很随和、很自然、很有趣、很亲情的一个人。
【深度分析】不言而喻,现代社会所追思、学习、敬重的孔夫子,不能再是精神禁锢的孔夫子,不能再是专制偶像的孔夫子,更不能再是三跪九叩的孔夫子,而是可以切磋琢磨的老师、学者、朋友,可以像和李宇春那样“互动”的孔夫子。我想,本来面貌的孔夫子是很愿意这样做,而不愿被抬到祭坛上去的。孔子是人,不是神;儒家是学派,不是宗教;《论语》是文献,不是圣经。
火遍大江南北,引发人们对幸福的思考。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在剧中,小五渴望荣华而难求富贵,老四渴求别墅而险为房奴,老三为了升官而差点官司上身,老二的巨额财富在瞬间蒸发。惟有傅老大,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境遇顺逆,都能感受到幸福。其实,傅老大并无创造幸福的“独门绝招”,有的只是平凡人的知足心态。在他看来,得到是福,舍得是福,知足最幸福。
【深度分析】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傅老大的幸福观引人深思。知足常乐的心态,不是小富即安,不是“阿Q精神”,而是对环境的适应。人应该学会改变环境,也要学会适应环境。憨厚老实的傅老大来到北京寻找幸福,尽管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不同让他四处碰壁,但他有幸福的指引,因而在陌生的大都市里生活得游刃有余。
这种幸福的心境,源于对幸福真谛的深刻认识。傅老大不求大富大贵,不求有权有势,不求锦衣玉食,只求内心的真实感受。真爱为他消除隔膜,真情为他清除障碍,真心换来无尽的愉悦。因为有自己的幸福坐标,无论顺境逆境,傅老大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人生的幸福和烦恼是等量的,就看你如何感受。就像在沙漠里发现了半瓶水,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水”的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说“真糟糕,只剩下半瓶了”的人感受到的是烦恼。有心的人能更多地感受幸福。感受幸福,首先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需要有良好的品格和修养。
幸福在哪里?正如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的那样,“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处在我们的灵魂之中”。不幸的是,在喧嚣的现实生活中,财富多寡通常被一些人认为是衡量幸福的主要标准。不少人总是憧憬、描绘着未来,可所期待的幸福生活到来时,却找不到曾经向往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