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空间分析报告
![拙政园空间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566885ba1aa8114531d908.png)
建筑设计|拙政园空间分析目录一、园林简介二、园林内部构成三、园林表现特点四、园林空间与功能五、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六、总结姓名:穆垚班级:环艺106班学号:201005014612 指导教师:岳璐园林简介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
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园林内部构成东园东区的面积约31亩,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
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
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
拙政园东园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
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
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
中园从东部进入中园,一泓清池映入眼帘,古树,垂柳拂水,湖石峻秀。
远处一洞隐约可见。
池南厅堂林立,错落有致。
池北岩岛,溪桥相连,百年枫杨。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总的格局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拙政园
![拙政园](https://img.taocdn.com/s3/m/f4f00c36aaea998fcc220e45.png)
3.山体分析
拙政园形成大大小小山体九座,其 中HI至H5五座山体为土包石的山 体形式,山上种植了大量植物,形成 了富有野趣的山林景观;H6山体为 石包土的形式,山体自身成景,点植 的几株高大乔木增加了山势,并作 为山上建筑的配景。H7、 H8为 叠石假山,并在其周围点植高大乔 木;H9为石包土的小丘,点缀在庭 院之中,塑造了微地形,并结合植物 配置形成园中主要景观。
(5)远香堂前的荷花
远香堂北部水池植有荷花, 仲夏时节,荷香弥漫。
(6)听雨轩的芭蕉
听雨轩小院植有芭蕉,夏季可听雨打芭蕉沙沙作响,通过雨声的拍打而 给人带来听觉、视觉的享受。
(7)梧竹幽居的竹
拙政园多竹,品类亦繁,终年 翠绿可为园林衬色。
谢谢观赏!
从剖面图看山地的地形变化
(1)柳树
拙政园中部荷风四面亭及园北部的河堤周围植有柳树,柳枝随风摇 曳,增加了水岸的观赏性。
(2)黑松
拙政园西部听松风处周围点植有黑松,修饰了的玉兰
(4)海棠春坞的海棠
拙政园中部玉兰堂、海棠春坞分别植 有春花植物玉兰、海棠,初春时节,花开 烂漫。
拙政园
姓名:何廷 学号:2014512337
拙政园分析
1.平面图
2.水体分析
拙政园的水体面积在苏州私家园林中算是最大的,以水为骨架,土山、石山点 缀其间,构成了全园的山水格局。其中园林中西部的水体约5800平方米。在园 林中部,水体较为开阔,大片水面及沿岸景观构成了相对开敞的空间,提高了 空间的整体性,为该区域营造出了疏朗风貌。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d1f7eb561252d380eb6ebc.png)
轴线——中园
拙政园中部园林在布局中由"三纵三 横"六条轴线控制着园林的空间结构。 纵轴线:三条纵向轴线与园林南部 的住宅空间结构联系紧密。住宅建 筑巾,数进院落沿控制在南北向的建 筑轴线之中;园林中三条纵向轴线则 为南部建筑轴线的延伸、错位, 进而 对园林中的景点(点状空间)起到控制
作用。 横轴线:拙政园中部园区水体在园 林骨架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园区北 部和中部分别形成了两条横向的水 轴线,南部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了
横向一轴:横向主轴线,由主体建筑远香堂引出的东西向轴线。 轴线的景观特色依次为:海棠春坞小院(观花)一绣绮轩(观水)——土石假山 (山景)——远香堂
(观水、观山)——倚玉轩(观水)一香洲(观水)——假山(山景)——玉兰堂(观花) 该轴线上的景观以远香堂为中心,东西两侧的观景要素相互呼应,并形成了序列性的景观。此 外,该轴线东起海棠春坞小院,以观海棠为主, 西止玉兰堂,以玉兰花开形成了小院的特色景观; 玉兰堂和海棠春坞同为观花的封闭型院落,并设置在轴线两端,景点从观景特色和空间结构方
被观赏对象,其山水之景可尽收眼底,“宜两亭”在两园的衔接上起到重要作用。
空间结构
拙政园在空间布局上,由景点、视廊、庭园、景区四部分组成, 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空间将格局。
点: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组成的基本空间单元
面:一系列的景点组合成庭园或景区,形成结构中的,庭院或景 区在空间构成中处于核心的地位,一系列的庭园或景区构成了
第二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东至西依次为:块状空间1 (实)——面状空间1 (虚)——块状空间2 (实)——块状空 间3 (实)——面状空间2 (虚)——块状空间4 (实)。
七个点状空间——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倚玉轩、香洲、别有洞天——重要的 控制性节点。倚玉轩和香洲为单独存在的点状空间,具有划分空间的作用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5b6f45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de.png)
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标题:拙政园调研分析报告引言:拙政园作为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吸引人之处,我们进行了一次拙政园调研。
本报告将通过调研结果,分析拙政园的特点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一、调研方法和过程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共有100名游客参与了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游客对拙政园的印象以及对其吸引力的评价。
实地观察包括对园林布局、景点设置等方面的考察。
访谈则通过与游客沟通,了解他们的游览体验和需求。
二、拙政园的特点1.园林布局精巧:拙政园以苏州园林的精致、雅致而闻名,园林内的建筑、石桥、湖泊等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2.文化内涵丰富:拙政园注重展示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园林艺术、宜居理念等为主题,通过各种文化元素的展示,让游客领略到苏州的历史和文化。
3.历史价值突出:作为苏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拙政园保存了许多古代的建筑和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4.园林氛围浓厚:拙政园的建筑、植物、水景等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园林氛围,让人身心舒畅。
三、对游客的吸引力1.文化体验:通过参观拙政园,游客可以感受到苏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中国艺术和历史的了解。
2.休闲放松:拙政园的园林氛围和环境非常适合游客放松心情,享受悠闲的时光,远离尘嚣。
3.知识获取:在拙政园,游客可以了解到园林建筑的构造和设计原理,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4.艺术欣赏:拙政园内的建筑、石雕、绘画等艺术品都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髓,对于喜爱艺术的游客来说,是一场视觉盛宴。
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拙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拙政园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园林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光顾。
游客在拙政园中可以获得文化体验、休闲放松、知识获取和艺术欣赏等多重需求的满足。
然而,也要注意保护好拙政园的历史价值和环境,确保它能够长久地向游客展示苏州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aad8f6c8d376eeaeaa31af.png)
中部的拙政园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
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
散处则以曲折取胜。
池的东西两端留有水口、伸出水尾,显示疏水若为无尽之意。
西山较大,山顶建雪香云蔚亭,东山较小,山后建北山亭藏而不漏,与前者成对比烘托。
岛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
北
南
水源
园门—障景,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
拙政园西端水尾的处理:小沧浪、小飞虹南北呼应,配以周围亭廊构成一个空间内聚的独立幽静的水院。
景观深远、层次丰富:小沧浪—小飞虹——荷风四面亭(见山楼)
别有洞天与梧竹幽居的对景梧竹幽居的框景
园中之园枇杷园,嘉实亭—月洞门(框景)—雪香云蔚亭
中部拙政园水体约占五分之三,水面广。
靠北的主景区即是以大水面为中心的而形成的一个开阔的山水环境,再利用山池、树木及少量的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互相穿插、处处沟通的空间层次,领略的景域范围比实际稍大。
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
靠南的若干景区则多是建筑围合的内聚和较内聚的空间,建筑密度较大,提供园主人生活和园居活动需要。
—疏处可走马,密处不透风。
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
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不同。
主体建筑与谁同坐轩:具有点景和观景效果
宜两亭:既能俯瞰西部园景又能邻借中部之景。
拙政园景点分析范文
![拙政园景点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df25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拙政园景点分析范文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是清代平湖知府、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务的倪斌旧宅,因其地处平湖西南,构造精妙而得名。
拙政园建于1760年,初名为"深园"。
1800年,倪氏第十世孙倪瓒重修,将深园更为拙政园,并在园内树立"拙斋"、"东泉"、"寒山"、"积翠山房"等联号。
拙政园占地约5.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水比土地面积更大。
整个园林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湖泊为主,编钟形式排列。
东西两部分通过半岛相连,形成三岛并列的格局。
拙政园精心营造了一座具有典型江南园林特色的秀美园林。
园内设置了各种园林景观,如假山、池塘、廊榭和花园等。
尤其是它的池塘,占据了园林总面积的近60%,是拙政园的核心景观。
拙政园内的假山是拙政园中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园中有一座700多平方米的太湖石假山,形似大山,云若卷帘,生动而灵动。
假山背依老屋,其势峭拔,石壁上花草葳蕤,草木葳蕤,形状各异,瑰丽多姿。
拙政园的花园也是其魅力所在。
园内有雅韵悠扬的春梅园、盛开着花朵的夏蔷园、晚秋时节烂漫的曼陀罗园和卉香四溢的玫瑰园等。
每到花朵盛开的季节,园内香气四溢,花海一片,给人以美好的映象。
拙政园的建筑也是其特色之一、园内有小石山、镜花园、月亮井等一系列仿古建筑,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其中,小石山建筑群是根据黄山和富春山的形式花费二十年建造而成,是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此外,园中还有一座以通惠花园为主题的绿化展览园区。
这个展览园区融合了自然与人工景观,结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园林布局方式,使整个园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总的来说,拙政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精巧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园林景观而闻名。
无论是风景如画的花园、精致的假山还是宁静的湖泊,都体现出江南私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8977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c.png)
拙政园缺点分析报告一、引言拙政园是中国苏州的一座古典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拙政园也存在一些缺点。
本报告将对拙政园的一些缺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改进和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二、拙政园存在的缺点1. 过于拥挤拙政园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尤其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
然而,由于园区较小,游客数量过多,导致整个园区常常人满为患,给游客的游览体验带来一定的不便。
某些热门景点周围更是人山人海,游客们往往需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亲身体验。
2. 缺乏导览设施拙政园的布局错综复杂,内部景点众多,游客往往容易迷失方向。
然而,拙政园却缺乏明确的导览设施,包括缺乏清晰的指示牌和相关地图等。
这使得游客在园内游览时,常常需要询问工作人员或其他游客的帮助,增加了游览的困难度。
3. 清洁状况有待改善虽然拙政园的景致优美,但是园区内的卫生状况却有待改善。
游客随地乱扔垃圾和吃零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尽管园内有清洁人员进行定期清扫,但仍然难以避免一些角落和景点周围的脏乱现象。
4. 缺乏多样化的娱乐设施随着人们旅游观光需求的提高,游客对于单一的观赏景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拙政园目前缺乏多样化的娱乐设施,比如游乐设施、文化表演等,这对于游客的停留时间和体验感受有一定的影响。
5. 食品和饮料供应有限在拙政园内,游客们经常会感到饥渴和饿肚子,然而园区内的食品和饮料供应却有限。
目前,园内仅设有少数几个小吃摊位和茶座,无法满足所有游客的需求,游客们往往需要外出寻找其他餐饮场所。
三、改善方案1. 控制游客数量为解决拙政园过于拥挤的问题,可以考虑限制每天的游客数量,并通过预约、门票分配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
此外,可以在旅游旺季增加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和维护园区秩序。
2. 增加导览设施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拙政园,可以增加明确的导览设施,包括设置指示牌、地图、标识等。
这样,游客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园区内的景点分布和导览路线,提升游览的效率和体验感受。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10e00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af.png)
拙政园元素设计分析报告一、引言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城内一处古代私家园林,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其设计风格独特,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本报告将对拙政园的元素设计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园林设计中的意义和价值。
二、建筑设计元素1. 建筑布局拙政园的建筑布局严格按照传统园林的规划原则进行设计,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
整个园林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功能和景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追求和谐、均衡的思想。
2. 园林建筑拙政园内的建筑大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以木材、砖石等材料为主要构造,屋顶采用重檐翘角的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
建筑的装饰十分精美,常见的有雕花、彩绘等传统工艺,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髓和审美观念。
3. 园林景观拙政园的景观包括湖泊、山石、花木等多种元素。
湖泊是整个园林的核心,以“配水主”和“配景”为原则,与周围的建筑、山石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水景画面。
山石被运用得恰到好处,既增添了园林的山水韵味,又起到了景障的作用。
花木点缀其中,为整个园景增添了生机和色彩。
三、艺术设计元素1. 象征意义拙政园中的建筑、山石和景观多有象征意义,寓意深远。
建筑和山石往往以龙凤、莲花、云纹等图案进行装饰,寓意着繁荣、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其中,龙凤象征着君主和贵族的权力和尊贵,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和美好,云纹则寓意着祥瑞。
这些象征意义的运用,使整个园林充满了文化和精神内涵。
2. 艺术造型拙政园中的建筑、山石和景观都经过精心的造型设计,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建筑的屋顶造型多变,有的如拱桥,有的如宝塔,富有变化和动感。
山石则呈现出各种形状和姿态,有的高耸入云,有的曲折蜿蜒,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像空间。
景观的设计巧妙地将山水、建筑和植物融为一体,形成了美的画面和意境。
3. 园林细节拙政园中的细节设计非常精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注重细节和精神内涵的传统。
例如,建筑的雕花和画栋梁上的彩绘都非常精美,展示了绘画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技巧。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03f53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8.png)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
苏州拙政园是苏州各个园林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中园和西园是拙政园的主要部分。
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
每个建筑都经过仔细推敲,做得非常有意思。
私家园林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示各种空间。
欲扬先抑是其中一种。
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南面,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
园门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种植乔木、花草,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
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
用土山代替常用的影壁,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
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营造出极佳的效果。
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
___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
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
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
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又能隐约见到北山上的另外一亭待霜亭的一角,一藏一露,给人以无尽的想象,趣味十足。
园林中的曲折廊道和通幽小道常常让人联想到。
这些廊道有两种作用。
首先,曲折的廊道不仅可以形成流线上的曲折,还可以形成空间上的曲折,使空间富有变化。
其次,廊道作为一种狭长的带状空间,具有极强的空间引导性,既起引导人流的作用,又起分割空间的作用。
拙政园分析
![拙政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beb590e2bd960591c67715.png)
2020/11/22
概述
西园
中园
住宅
2020/11/22
历史: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后 经清代的多次改造
风格:整体为旷远明瑟、平
淡疏朗的明代风格
总面积:约5.57 hm2 组成:东部、中部、西部、
住宅
园林中部和西部、张之万住宅为 晚清原物遗存,面积约2.53 hm2, 是最能代表拙政园艺术特点的部 分。
2020/11/22
竖向空间:上层空间有山体、树木、建筑相互掩映,中层空间有 门洞、漏窗等相互借景、渗透,下层空间又有水系相互贯通。 园墙——方形的漏窗——彼此分离却又相互联系 园墙西部——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水系上的贯通 感
2020/11/22
宜两亭——西园东侧小山丘上的“宜两亭”地势较高,有利于中园 将此景借入园内,不但丰富了中园的景观层次,更使得中、西两 园的视线联系更加紧密;而身处“宜两亭”之上,中园又作为被观 赏对象,其山水之景可尽收眼底 ,“宜两亭”在两园的衔接上起到重 要作用。
2020/11/22
拙政园山体分析
2020/11/22
一、平面布局分析
2020/11/22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2020/11/22
HI为雪香云蔚亭所 在的山体,是中园 的主峰,东西长约34 米南北宽约25米, 山体高4.5米,为全 园地势最高点。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2020/11/22
待霜亭和绣绮轩所 在的山体为次峰。
横向二轴:拙政园中部园林大面积的中心水池形成了横向的水轴 线,水轴线东起梧竹幽居,中部布置有荷风Fq面亭景点,西侧止于 别有洞天景点。此条水轴线以水景为特色景观,并通过水轴线对 游人的视线进行引导,同时通过别有洞天景点的月洞门起到了拙 政园中部与西部的视线联系。
拙政园全方位解读
![拙政园全方位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349c3a9c77da26925c5b0a0.png)
二、景观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景观分析
叠石堆山——山体空间的营造是保证景色错落有致、 园林空间含蓄内敛的重要因素。 江南私家园林由于场地有限,往往通过模拟、缩写的方 式将自然山势利用"叠石堆山"的方式展现在园林中,往往 形成:峰、峦、洞室、绝壁等山体景观。 拙政园中、西两园山体景观的营造也遵循上述原则。
第二组庭园的空间结构由东至西依次为:块状空间1 (实)——面状空间1 (虚)——块状空间2 (实)——块状空间3 (实)——面状空间2 (虚)——块 状空间4 (实)。 七个点状空间——梧竹幽居、待霜亭、雪香云蔚亭、荷风四面亭、倚玉 轩、香洲、别有洞天——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倚玉轩和香洲为单独存在 的点状空间,具有划分空间的作用
面——南北向
庭园空间:中三西二。庭 院的宽度、长度与其相对 应的住宅院落基本上保持 一致。 五组南北向的庭园作为拙 政园中部、西部园林纵向 的"框架",对其空间结构具 有支撑、控制作用。
中一
北部园边界结合竹丛等植物群落+块状空 间5——北部的狭长水系
北部山体和雪香云蔚亭+块状空间3——为 中部的水系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H3为绣绮轩 所在的山体,东西长约32米,南北约21米,与主峰 HI隔水相望。 Hl、 H2、 H3形成了中园的主要地形地势。
西园地形地势由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H4、 H5、 H6三
座山体形成,山
体布局与中园相 似,主峰和两次 峰相依相望,山 体呈西北走势。
H7、H8、H9为三
拙政园山体分析
一、平面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山体平面布局
HI为雪香云蔚亭所在的山体,是中园的主峰,东西长约34米, 南北宽约25米,山体高4.5米,为全园地势最高点。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
![拙政园景区详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f9a0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c.png)
为了在有限的面积内构成富 于变化的风景,江南私家园林在 布局上,采取划景区和空间的办 法。层次为景区,主要依据水体、 路径、廊架和主体建筑来分割空 间,拙政园共分为5个景区。
中部与东部用一条复廊隔开, 透过每一个窗户看去有移步换景 的效果。
小沧浪
小沧浪位于拙政园西部;面积约占600平方米,约 占中部面积的1/20,曲折变化丰富,小沧浪水院在整 个境域组织中属于幽深屈曲,利用建筑和水景域的典 型,
小 沧 浪 平
面 图
拙政园造园艺术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 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 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 完全一样; 正是这种差异,逐 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 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 3%。
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 变幻曲折。由小飞虹 得真亭、志清意 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 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 有一组庭园,即枇杷园,由海棠春坞、 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 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 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 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 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 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 得更加疏朗、开阔。
THE END
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
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 香洲底层平面
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
最为美观的一个。船头是台,
前舱是亭,中舱为榭,船尾是
阁,阁上起楼,线条柔和起伏,
比例大小得当。香洲位于水边,
正当东 西水流和南北向河道的
交汇处,三面环水,一面依岸,
拙政园园林分析范文
![拙政园园林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a863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d.png)
拙政园园林分析范文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它以其精巧的园林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江南园林的瑰宝。
拙政园的建成与发展历程、园林布局和设计、建筑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拙政园的建成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这里是一座私家园林,归属于苏州一个富有的商人。
后来,这个商人经济上遭受困难,把园林出售给了一个政府官员,而后者因为官场上的权力斗争而最终被贬斥。
这个园林被颇有名气的文人魏忠贤购买,并将其重新改建成现在的面貌。
园林在历经多次的转手之后,最终成为了公共景区。
拙政园的园林布局和设计以其巧妙和精细而受到广泛赞赏。
整个园林以水为中心,园内有大小湖泊交织,湖泊利用山势和建筑的分布形成了多样性的水景。
园内的水系由五个大湖组成,其中最有名的是“太湖石”湖,这个湖搭配着岩石和树木的排列,形成了以“假山”为主题的景观。
园内的假山造型各异,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山洞,还有的像悬崖,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感觉。
另外,园内的建筑也是重要的景观元素,建筑的布局和造型与园林的主题和景观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
拙政园的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主要有亭、楼、塔、阁、廊等建筑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园内的“太和堂”,这是一个三进的宫殿式建筑,采用了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有着华丽的彩绘、雕刻和装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审美理念。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较小的建筑,例如“个园”、“别园”等,它们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同样有着精心的设计和装饰,体现了中国古代贵族园林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拙政园除了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外,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艺术精神和审美观念。
例如园内的假山就是中国传统文人墨客崇尚的“山水”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人对山水的独特感受和审美追求。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案例分析实践成果
![拙政园苏杭园林调研案例分析实践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c948017a01f69e314332945e.png)
游览路线设计
• 拙政园的布局变化多端 • 没有既连续又脉络分明的观赏路线 • 环状的空间序列
☺游线设计:自南门入园后,由于西面(小
飞虹以带)的景观变化丰富,而又有游廊与之相通,与 东面(枇杷园)相比其吸引力要大得多,这种情况表明 沿顺时针方向观赏或许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三、造园手法
• • • • • • 造园特点 庭园理水 堆山叠石 建筑 花木配置 空间序列
拙政园
——苏杭园林暑期实践周实习
目录 ——
• • • • •
拙政园
一、拙政园简介 二、游览路线 三、造园手法 四、钢笔写生范图 五、游览小攻略
一、拙政园简介
• • • • • • • 简介 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 得名缘由 历史背景 平面图 空间分析
拙政园简介
•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 江南园林的代表,号称“中国 园林之母”。这一大观园式的 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 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 又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 范”。 •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 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 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 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
•
拙政园空间的变化主要体现 在其疏密相间的建筑布局安 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空间序列
•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 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东园 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 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 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 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 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中园是 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 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 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 南 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 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 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 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 两山溪谷 间架有小桥 山岛上各建 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 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 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 “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 的“荷风四面 亭”成三足鼎立之 势,都可随势赏荷。
拙政园建筑史分析报告
![拙政园建筑史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b4f2e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a.png)
拙政园建筑史分析报告拙政园是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拙政园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起初是苏州城内官员的园林,后来几经转手,最终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对拙政园建筑史的分析报告。
首先,拙政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苏州传统园林的特点和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
园内的建筑物主要以假山、廊亭和房屋为主,整体呈现出典雅、精致的美感。
而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构造,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经验和技巧,例如曲折的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假山和精工巧匠的雕刻等。
拙政园的建筑更是精心设计,通过布局、造型和比例的合理运用,使整个园林显得更加和谐、美丽。
其次,拙政园的建筑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在园林的布局中,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合天地合”的理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合一的看重。
此外,拙政园还注重了“诗意”的营造,将文学与建筑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景观,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同时,建筑物上的纹饰、雕刻和壁画等艺术细节,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工艺美术的重视。
最后,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和园林设计的高超。
拙政园的建筑物多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中的特色,例如攻坚、悬楼和花厅等。
这些建筑技术的运用,使得拙政园的建筑物既具有实用性,又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同时,园林设计上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园林空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既宽敞又精致的感觉。
这种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的运用,是中国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存在。
总之,拙政园作为中国古代艺术与文化的瑰宝,其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以及设计技艺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拙政园建筑史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园林建筑的影响。
拙政园的建筑物体现了苏州传统园林的特点和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建筑技术。
拙政园园亭分析
![拙政园园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6de263227916888586d72a.png)
拙政园园亭分析园林规划设计实习论文拙政园园亭分析一、拙政园简介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园中有堂、楼、亭、轩等31景,随着后来的增建,景点达到39处之多,其中以亭命名的景点就达到18处。
拙政园随处可见大小各式点景或观景用的亭子,可见亭在其中的独特地位。
一个亭是一道风景、一篇诗文。
二、拙政园景点分布图三、拙政园园亭大观(一)东部1.绣绮亭枇杷园北边假山上的长方亭。
登高远眺是古典园林游赏风景的重要方式,私家花园尽管占地不大,但每每也要设立高处的赏景小筑。
绣绮亭是拙政园中部水池南边唯一的山巅亭台,这里向北可观望大荷花池及水中两座山岛,南看便是洁静的枇杷小园,西边与远香堂互为对景,东向则是海棠春坞等几组建筑。
山下湖石围成的自然形花坛中种植多本牡丹,每当阳春三月,姚黄魏紫,娇艳欲滴,登亭四望红花绿叶,烂漫如锦,正合杜甫“绣绮相辗转,琳琅愈青荧”的诗意,故名。
小亭造型清秀美丽,四角起翘轻盈又舒展,台座、柱身及屋顶之间的比例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古典园林小筑之美。
亭西檐下,悬挂着横卷形的匾额,上边行楷书写着亭名。
原先,西柱上挂有清人所写的楹联:“人远忽闻清籁起,心闲频得异书看”。
现原联佚失,改悬从它处移来的劝人处世的联文:“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
亭内复有额对,横匾为“晓丹晚翠”,上联是“露香红玉树”;下联为“风绽紫蟠桃”。
据姑苏文化老人回忆,亭中在抗战前曾悬有梁山舟撰书的景联:“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其境界似乎比今联要高。
2.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
此亭外围为廊,红柱白墙,飞檐翘角,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拙政园分析作业
拙政园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
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
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
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虽然是私家园林,面积相对皇家园林来说较小,但在园林建筑形式上却丰富多样,涵盖了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类型,起到了点景、观景、引景、对景等诸多作用。
园林中有大量的闭合空间和长廊,为了防止人们视觉审美疲劳,在设计手法上,利用镂空造型表现借景等艺术形式,让整个空间动静结合,富有生气。
拙政园的造园艺术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
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这种园中园、多空间的庭院组合以及空间的分
割渗透”、对比衬托;空间的隐显结合、虚
实相间空间的婉蜒
曲折、藏露掩映;空
间的欲放先收、先抑后扬等等手法,其目的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从而取得丰富的园林景观。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着称。
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着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江南古典园林特点总结:
第一,叠石理水。
江南水乡,以水景擅长,水石相映,构成园林主景。
太
湖产奇石,玲珑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赏玩。
第二,花木种类众多,布局有法。
江南气候土壤适合花木生长。
苏州园林堪称集植物之大成,且多奇花珍木,如拙政园中的山茶和明画家文徵明手植藤。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沿文人园轨辙,以淡雅相尚。
布局自由,建筑朴素,厅堂随宜安排,结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一反宫殿、庙堂、住宅之拘泥对称,而以清新洒脱见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