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第3部分 第3讲 18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的世界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820世纪战争与和平练含解析

专题18 2019战争与和平1.练高考01.(2019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16)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点睛:本题以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历史时序、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等能力。

本题一改以往选做题中7-8,5-9分的分值分配,体现了高考命题大胆的变化。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并根据信息调动所学知识。

02.(2018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16)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

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

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

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

——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第(2)问,“作用”,依据材料信息“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人教版】(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精讲

【人教版】(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精讲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十月革命后的人类历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同发展、共同借鉴的历史。

一说,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开始。

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世界现代史可划分为两个时期。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1917-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阶段特征】【史实概览】政治: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

2.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w.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政局混乱,社会动荡;4.危机期间,各国以邻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战,恶化了国际关系5.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制。

英法绥靖政策,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战爆发(1939-1945)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经济:1.社会主义:苏俄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苏联斯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2.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WB、IMF)、《关贸总协定》(GATT)。

文化:1.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六)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殷商贵族笃信“天命”主宰一切,并永远庇佑其统治,祭祀占卜居于政治意识的主流。

而西周宣扬“敬德保民”“明德慎刑”才能得到“天命”的眷顾。

这一变化表明了A. 神权思想体系的崩溃B. 伦理政治的勃兴C. 德主刑辅理念的成熟D. 对“天命”的质疑2.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

材料意在强调( )A.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D. 古代中国不可能实行民主政治3.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

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

由此可知A. 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B. 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C. 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D. 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4.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

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

这反映了统治者()A.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B. 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D. 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5.《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

这说明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C.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D.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6.有学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大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属于资产阶级,他们革命的动力不是为资产阶级争取利益,而是从帝制统治和列强的窥视下拯救中国。

2024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1讲工业文明的到来__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精练含解析

2024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11讲工业文明的到来__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精练含解析

第11讲工业文明的到来——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实力都出现了转折。

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

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缘由是 ( )A.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B.农业技术和生产实力的提高C.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D.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解析:从“英国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实力都出现了转折”可知,材料反映出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缘由是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经营方式,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故C项正确。

答案:C2.(2024·长郡中学模拟)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变更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

变更这些政策( )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解析: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这些政策减弱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巨大的工业优势,变更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

答案:D3.“在18世纪的英国,它使整个阶级起先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

社会仿照效应使原来只买‘风光用品’的人起先购买‘奢侈用品’,只买‘必需用品’的人起先买‘风光用品’……”这种现象表明( )A.消费观念的变更B.工业革命的发展C.浪漫主义的流行D.自由主义的传播解析:消费观念的变更是表象,故A项错误;购买需求的增加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宝的增加,故B项正确;浪漫主义强调反思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自由主义,故D项错误。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篇训练11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__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练习

2020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通史篇训练11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__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练习

一、选择题1 . (2019 •甘肃兰州二模)“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一一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的可能 性非常有限,工业经济意味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 革命。

”材料强调的是 ( )A. 工业发展之后应首先注重粮食生产B. 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快速提升C. 农业进步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D.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在铁路和轮船时代到来之前”,即工业革命前,以及“工业经济意味 着主要由国内农业所提供的食物,必先大幅度地增产,此即农业革命”可知,农业革命推动 工业经济——工业革命,故选 C 项。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前,不是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前农业进步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排除 B 项;材料未提及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排除 D 项。

2.(2019 •全国卷I )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 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 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 源自于劳动实践 B •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 •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答案 A解析 由材料“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 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源自劳动实践,A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 项错误; 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 用,C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各阶层广泛 参与”与史实不符,D 项错误。

3. (2018 •全国卷I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 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doc

二轮复习专题教案(世界近代史部分)专题一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专题立意本专题内容包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制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知识。

基本上是按照近代欧美的资本主义代议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这一思路进行整合。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本专题在新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高考较为关注的内容。

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观念,如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等。

知识精讲知识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权利法案》:①时间:1689年颁布②内容: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③作用: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为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君主立宪制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实行集体统治,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确立①时间: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

②内阁的组成: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

③内阁的职能: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或首相负责。

内阁的权力主要表现在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

④首相的职能:首相的权力主要表现为拥有各部大臣和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主持权、各项重大政策的决策权等。

1、君主立宪制确立作用:(1)对英国: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对欧洲和其他地区:君主立宪制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对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和人民掀起了议会改革的运动。

经过1832年和19世纪后期两次议会改革,英国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

高考专题4.2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高考专题4.2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解题思路:第(2)问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第(3)问给出答 题思路——“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从危害和积极 影响两方面来分析影响。答题的关键在于紧扣材料,抓住时代背景对 历史事件进行全面、总体的概括 答案:(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 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 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 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3.特点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 解体的速度 速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 解体的结果 经济体制
4.评价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 的进步。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 的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3)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逐步沦为资本主 义附庸的过程。
二、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小农经济中的“织”与“耕”分 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 2.洋务运动 (1)原因:19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 堂,派遣留学生。
洋务 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 后,清政府面临着 内忧外患的局面, 有识之士认识到学 习西方的重要性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 瓦解,外商企业刺 激,洋务运动诱导
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创办近代工 业,在甲午中日战 争中覆灭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发展曲折, 1956年被改造为社 会主义国营经济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世界现代史

2020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测试试题:世界现代史

世界现代史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

据此可知,该学者( )A.否定了列宁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2.《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关于对外政策的纲领性文件。

列宁在报告中宣布,“我们应当帮助各国人民干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当时,列宁签订和约的思想、其和平观的指向是( )A.用革命手段推翻沙皇专制政府 B.工人阶级掌握全部政治权力C.以和平方式结束帝国主义战争 D.以革命战争维护苏维埃政权3.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世界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扬弃、全人类进入后国家的“自由人联合体”时代的到来。

尽管俄国十月革命未达到上述理论设定的标准,但有些学者仍赋予其“世界革命”的符号,主要依据是俄国十月革命( )A.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大大推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俄国社会的伟大变革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之间贸易“经常项目”(商品和劳务项目)的变化情况。

这一现象( )A.与杜鲁门主义的援助有关B.催生了欧洲复兴计划出台C.使欧洲清偿能力日渐增强D.有利于美国扩大欧洲市场5.《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 )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6.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世界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世界史》知识点归纳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览基本概念: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一。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代(16世纪—19世纪初)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人类社会走向融合统一。

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再兴与发展政治上: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采用两种手段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与若干原则国际关系:早期殖民争霸(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英国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注意过程)。

法国援美抗英,英俄等国组织“反法同盟”和拿破仑对外战争,都体现了欧洲争霸的特点。

科学进步:近代科学产生,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与牛顿经典力学,形成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大综合。

二.资本主义的蒸汽机时代(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经济上:由于英国颁布《取消限制机器出口禁令》,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扩大到欧美,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也出现了经济危机。

思想上: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自由主义思想;随着劳资矛盾加剧,产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在更大的范围内确立,如俄国、德国、日本;资产阶级代议制得以进一步发展,如法国、德国。

伴随日本明治维新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包括制度、市场、殖民地三块内容)。

阶级关系:劳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不断发展,如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则把这一阶段的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早期工人运动具有政治斗争为主、暴力斗争为辅,具有分散性、自发性的特点,其作用被马克思称之为“反对自己敌人的敌人”。

国际关系:为获取市场与原料,资本主义到处侵略,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太平天国运动)。

文学艺术:人们对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社会感到失望,产生浪漫主义文学、音乐;进而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绘画。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解析版(四)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四)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西周时期,同宗兄弟或共居共财、或异居共财。

春秋战国时期,财产个体私有的小家庭崛起,社会风气更多体现出一种自我的意识和家庭的观念。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农业生产耕作方式发生转变B. 家长制受到挑战C. 公民意识增强D. 中央集权的削弱2.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 司法性质B. 分割相权C. 抑制腐败D. 职广位重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 摧毁了门阀政治B. 扩大了政权基础C. 促进了社会公平D. 与人才培养脱节5.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6.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训练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专题训练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8·高考全国卷Ⅰ,T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欧洲方面,德意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

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年9月)材料二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年12月)(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

解析:第(1)问,可直接立足于材料一、二的内容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在1939年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1941年则认为其为民族国家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

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识中1939年二战爆发初期苏联、欧美国家的立场和做法与毛泽东论断之间的对应关系,从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合作的愿望等来分析其立场的变化.解答时需要注意的是1942年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改变是这一同盟建立前的策略调整,而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的影响。

答案:(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0·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战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排除C项。

答案:D2.(2020·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软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软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决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排除C项。

答案:D3.(2020·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化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排除A项;五四运动确实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排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排除C项。

高考专题4.3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高考专题4.3   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经济结 构变动 阶级关 系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 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 向西方 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 学习 度层面
三、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1)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②民族危机加深。 ③西方思想不断传入。 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 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 (5)意义 ①为戊戌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 (1)背景 ①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 (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 阐发为“三民主义”。 (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 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 会革命,“平均地权”。 (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 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 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 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任务。
1 主干串联· 核心回顾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工业革命后要求在中国抢占商品市场,掠夺生 产资料。 ②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 (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影响 ①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中国各阶层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第3部分 第3讲 18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的世界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第3部分 第3讲 18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的世界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随堂讲义·第三部分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第3讲 18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的世界1.(2018·福建文综)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答案:C2.(2018·广东文综)“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题干信息“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说明它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界定一致,故选B 项。

答案:B3.(2018·江苏历史)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由普鲁士皇帝产生,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4.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与会各国的妥协C.钟表制造业的发展D.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2020届高考历史山东版二轮习题:专题十八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20届高考历史山东版二轮习题:专题十八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限时:60分钟总分:76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1.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

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参战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协约所预期全部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

这些行为()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答案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参战的主要目的是趁机占领德国原来在中国山东和太平洋上的一些殖民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趁英国、法国忙于战争之机,加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扩充自己的经济实力。

题干中“日本声称参战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协约所预期全部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说明日本意在掩盖其参战意图,故选B项。

A、C、D三项均未反映日本的本质意图。

2.历史学家杰弗里·帕克在其历史著作《剑桥战争史》中有这样一段话:“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

”在作者分析同盟国一战失败的原因中,不包括()A.协约国与美国贸易密切,可以得到巨额的贷款B.英国的海上封锁C.数年的大战使同盟国经济遭到极大破坏D.协约国经济实力总体强于同盟国答案 C 材料“长远看来,协约国可任意借助美国经济,但德国却遭到封锁,这使它只能使用中欧资源,这种封锁产生了巨大的效果”,说明A、B两项正确。

材料“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说明D项正确。

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选C项。

3.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扩张,是向着巴尔干、多瑙河流域和近东,……势必演成欧洲战争。

……让他们向着非洲沙漠吧!……或者就能安静下来了。

”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D.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答案 C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了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让意大利向非洲沙漠扩张,可以减少其对西欧国家的威胁,这正是绥靖政策的目的,故正确答案为C 项。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下篇模块四选修模块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程下篇模块四选修模块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错误!例1 (2019·全国卷Ⅰ)[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

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

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

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

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

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

(6分)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苏德战争爆发后”,可知当时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由时间信息“1942年6月”可知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由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墨索里尼……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

第(2)问,从阿拉曼战役对北非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及对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的影响方面分析。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4 选修部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4 选修部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大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

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

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战争观.(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前两句话对比分析其变化;第二小问,从一战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上分析。

第(2)问,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积极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消极方面:结合二战爆发前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惨痛教训分析。

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任答两点即可)(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任答两点即可)2.(2019·临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
随堂讲义·第三部分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
第3讲 18世纪末—20世纪初(1917年)的世界
1.(2014·福建文综)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 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答案:C
2.(2014·广东文综)“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题干信息“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说明它为各国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与《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界定一致,故选B 项。

答案:B
3.(2014·江苏历史)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皇帝由普鲁士皇帝产生,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D项正确。

答案:D
4.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与会各国的妥协
C.钟表制造业的发展
D.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1884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是世界市场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4·汕头一模)194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的标题极为醒目:“科学革命、
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

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
A.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普朗克与量子论
C.达尔文与进化论 D.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阐述了新的时空观,是对近代物理学框架的重大突破,故A项正确。

答案:A
6.(2014·福建文综)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从材料“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说明该作家敢于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社会矛盾,由此判断应该是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

答案:B
7.(2014·华南师大附中三模)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从那时起就出现了关于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争。

至今,它仍是世界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

……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白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
《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二亚瑟·索尔特爵士把霍利—斯莫特关税称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致使1933年3月美元贬值)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
——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
《剑桥欧洲经济史》
【注】霍利—斯莫特关税法于1930年6月17日经胡佛总统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

该法案通过之后,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

材料三对全世界而言,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回归始终是一个难以消除的危险。

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有呼吁对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人,而工业化国家有可能分裂成几个大的地区性贸易集团。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问题: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原因,并说明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网络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霍利—斯英特关税法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背景。

谈谈你对“西方文明的终结”这一论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国家在二战后为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航海条例》主要是针对当时海上贸易大国荷兰,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第二小问结合英国政治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

第三小问从推动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两个方面分析。

第(2)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时间可知美国遭遇经济危机;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可知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自由贸易时代结束。

第(3)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为了推动自由贸易的重大措施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从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作用:打击荷兰的海上力量,维护英国的航海贸易与殖民霸主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确立;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影响: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自由贸易时代结束,贸易保护主义占据
(3)措施:建立关贸总协定,后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

影响:推动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建立;开启了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