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容贸易谈中国本土文化规范
文化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

文化对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1. 引言1.1 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文化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化是每个国家独特的精神财富,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风俗习惯等各种元素。
这些文化因素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也影响着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表现和结果。
文化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产生着深远影响。
文化差异会导致商业谈判中的误解和障碍,影响合作伙伴的选择和沟通效果。
文化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表现,包括广告策略、产品包装等方面。
文化对产品定位和定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价值观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根据文化背景进行相应调整。
文化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需要重视文化因素并将其纳入国际贸易战略中。
只有深入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
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并据此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和决策。
2. 正文2.1 文化差异对贸易活动的影响第一,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沟通不畅等问题。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合作伙伴之间的误解和沟通不畅,进而影响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礼仪文化。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礼仪文化,包括交往方式、礼节、礼物等。
在贸易活动中,如果双方没有了解对方的礼仪文化,可能会造成误解、尴尬甚至冲突。
了解对方的礼仪文化是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
价值观念。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包括对待工作、商业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
在贸易活动中,双方需要了解并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念,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
文化差异对贸易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只有企业能够充分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更好的业务成果。
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企业需要重视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并通过文化交流和学习,实现跨文化合作的成功。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FDI的研究较为全面,相关的理论也较为成熟,而对于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的研究,大多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与经济学理论结合程度较低,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因而有关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系统性研究文献并不多。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学原理分析,从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以及文化因素这四个方面着手,对于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国内研究进行整合,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述评。
一、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成本因素跨国公司实行本土化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最小化。
成本学派认为跨国公司通常会选择成本最低的区位进行生产与经营活动。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在资源与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源成本会比其他地区的低,如劳动力成本对跨国公司生产区位的选择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即倾向于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区位;除企业专有资源外,企业的普通资源也往往很容易从东道国获取,且相对于从母国获取资源而言,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本土化有利于绕过贸易壁垒,使产品迅速进入东道国或邻近地区市场销售,从而降低了成本。
除了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之外,跨国公司在实施本土化战略中,也会注重交易成本的控制。
凯夫斯(1971)经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在寻找原材料和服务、雇佣人力、探索市场、以及计算谈判合同成本时,往往趋于成本产生最小的地方。
此外,企业的成本还受到资金利息率和税收的影响,而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同时,直接聘请本土人员要比外派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低得多。
英国经济学家邓宁于1981年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指出了跨国公司进行本土化战略是出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这三者的考虑,解释了跨国公司利用我国庞大的市场与廉价的资源,降低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徐轶奕(2006)认为由于文化差异、关税壁垒和非关税措施等的限制,跨国公司只有在我国实行研发本土化战略,就地研发与技术创新,才能绕过贸易壁垒,节约成本。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事件

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事件1.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中国古代外交交流事件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理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古代外交交流可追溯至远古时期,早在商代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就开始了贸易往来。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形成了以封建贵族、宗室和官僚等为主体的外交体系。
而汉代及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对外交流最为繁荣的阶段,当时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中亚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文化、科技和思想。
随着宋代的崛起,中国的对外交流更加多元化,大批外国使节来到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外交往来。
这些古代外交交流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巨大。
首先,它们增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不仅促进了贸易、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交流,还有助于解决了一些重要的国际事务。
其次,这些事件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通过接触外来文化,中国人汲取了外邦文化的精华,丰富了本土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这些交流事件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外交交流事件是中国历史宝贵的财富,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事件,我们既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古代历史,又可以汲取其中的智慧与经验,为我们当代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整体文章的组织逻辑和主题来展开讨论。
在这篇名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事件"的长文中,可以用以下方式来组织文章结构:1. 分类讨论:按照时间、地域或相关性等方式将古代中国的外交事件进行分类,每个类别作为一个章节来讨论。
2. 重点事件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完整参考答案(地市以下)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完整参考答案(地市以下)一、如何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请你谈谈“给定资料1—3”对做好这方面工作有哪些启示。
(20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
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阅读题目,审清题意很明显,这是一道启示型分析题。
作答任务是分析“给定资料1~3”对于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启示。
材料范围非常明确——“给定资料1~3”。
作答条件包括“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三个:第一个条件即是中公教育反复强调的申论作答原则之一——“立足材料”,要点从三则材料提取即可,无需额外引申发挥;第二个条件提示考生本题作答应有结构意识,要对提取出的要点实行逻辑加工,忌无序地罗列要点;作答字数不超过300字,无序赘言。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既然题目明确限定了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3”,那么我们从这三则材料入手提取要点即可。
给定资料1对南城牛街地区实施危改工程前后的情况实行了陈述、对比,凸显了对基层街区实施危改工程的必要性和成效。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由两点。
一方面,应注重对文物街区的修缮和保护,具体措施材料中说得很详细,学员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原则,材料提到了改建后的牛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改建保持了建筑布局的完整性;二是具体措施,材料里提到了利用现有条件和历史文物资源、对牛街所实行的一系列修缮和改建工作,同时指出了完善社区数字化管理系统。
另一方面,最后一段的后半部分还介绍了具备“历史性”和“传承性”的白猿通臂拳的第六代传人指导孩子们习武练拳的内容,由此能够提炼出第二个启示: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申遗。
给定资料2介绍了乡村放映员王其璋以电影的形式协助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的事迹,将电影文化与农业的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了寓教于乐。
给定资料3是座谈会的发言摘要,记述了ABC三人的发言。
A的发言强调了要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物质,培养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具体做法是动员群众读书,并通过展开“农业书屋”,请农业大学老师、农科院技术员来开讲座等形式来实行,这与资料2的寓教于乐不无相似之处,均是对文化学习形式、方式的一种创新。
国货文化输出:通过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等方式推广本土文化与品牌价值观

国货文化输出:通过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等方式推广本土文化与品牌价值观国货文化输出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如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推广本土文化和品牌价值观。
这种输出有助于增强国内品牌的影响力,提升国内文化的国际认可度,实现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一种推广国货文化的方式是通过文化交流。
在国际舞台上,通过文化交流可以展示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这包括艺术表演、文化展览、传统技艺的展示等。
例如,国际艺术展览可以展示中国的绘画、雕塑和摄影作品,传播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价值观和创新理念。
此外,国内的舞蹈团体和音乐团队也可通过国际巡演,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舞蹈和音乐文化。
另一种推广国货文化的方式是通过国际展览。
国际展览是各国之间分享并学习彼此最新成就的重要渠道。
通过参加国际展览,国内品牌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同时也可以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国内品牌的知名度和形象,还有助于推动本土文化的传播和国际化。
比如,在世界知名的国际消费电子展览会上,中国品牌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创新和设计理念,向国际观众展示中国品牌价值观和形象。
除了文化交流和国际展览,媒体合作也是推广国货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国际媒体的合作和推广,可以将国内品牌和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国际受众。
例如,与国际时尚杂志或电视节目合作,可以展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和当代时尚文化。
与国际旅游平台合作,可以推广中国旅游文化,吸引更多国际游客。
同时,与国际社交媒体合作,可以借助全球性的网络平台,向世界分享中国品牌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推广国货文化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品牌价值观的传播。
品牌价值观是指品牌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使命。
通过传播品牌价值观,可以增强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忠诚度和认可度。
同时,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也反映了本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因此,通过推广品牌价值观,也是在推广本土文化。
例如,一些国内品牌强调环保、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等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品牌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在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也非常活跃,是中国文化影响力扩散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从史料中整理出一些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案例,展示中国在古代的国际影响力。
西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西汉时期, 扬州作为一个商业港口城市,成为了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之间的交通枢纽,所以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通过这条通道,丝绸、茶叶、香料、玉石、瓷器等物品被输往了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是地中海地区。
同时,一些外国的商品也沿着这条通道进入了中国市场,例如来自罗马帝国的大理石、象牙、玛瑙以及金属器具。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国与外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带来了来自印度、波斯和罗马等地的文化影响,这些文化影响最终将与中国的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文化。
此外, 在丝绸之路上的外交往来也带来了外国的使者和传教士,从而加深了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
唐代的长安城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荣耀的一个朝代之一。
在唐朝时期,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这座城市不仅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对外交流的中心。
唐代的长安城因其繁荣和引人注目的城墙而出名,故而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和学者前来交流。
长安城在唐代时期被认为是一座文化交汇点,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唐朝最为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长安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
不仅有着国内的学者、文化名流,也有来自外国的游学者和传教士。
唐朝的国际影响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宋代的南方海洋贸易宋代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地带由扬州转移到了广州。
宋代的广州因为地处南方海洋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中心。
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商人和船队,被称为水师。
水师通过船只来进行贸易,将中国的物品输往东南亚、东印度和非洲等地。
同时水师也将许多外国商品引入了中国市场,加深了中国与外国的联系,以及文化交流。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相互关联

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相互关联一.引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之一,它指的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
而文化多样性是指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差异。
本文将探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联。
二.国际贸易与文化多样性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交流与互动。
然而,国际贸易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通过贸易,各国之间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得以传播和传承,从而丰富了文化多样性。
例如,中国的茶文化、法国的红酒文化,都是通过国际贸易而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然而,国际贸易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冲突。
有些国家担心国际贸易会导致本土文化的被动传播,进而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构成威胁。
因此,各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也需要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文化多样性。
三.外商投资与文化多元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外商直接投资在各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外商投资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外国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观念。
这对于当地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外商投资可以促进文化多元主义的发展。
外国企业在当地设立分公司或合资企业,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也带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比如,跨国企业为了迎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会对产品进行本土化的调整,从而激发、弘扬当地文化。
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也可能对当地文化造成冲击。
大量外资涌入市场,可能导致当地企业无法与之竞争,最终形成文化单一化的情况。
此外,外国企业也可能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强加给当地社会,从而导致当地文化的失去独特性。
四.科技进步与文化削减效应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便捷。
这也使得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文化的同质化现象越来越普遍。
例如,全球通信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
然而,科技进步也带来了文化削减的效应。
便捷的交通与通信,使得人们更愿意融入全球化的主流文化,而忽视或甚至抛弃本土的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和外交关系

文化交流与外交关系的互 动案例
丝绸之路:促 进了东西方文 化的交流与融 合,加强了中
外贸易往来
郑和下西洋: 加强了中国与 东南亚、印度、 非洲等地区的 文化交流与外
交关系
玄奘西行:促进 了佛教文化的传 播,加强了中国 与印度、中亚等 地区的文化交流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活动 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外交政策 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外交交流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外交交流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与外交关系的变化
外交关系的维护
建立友好关系:通过文化交流、互派使节等方式建立友好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进行外交活动 遵守国际法: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准则,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
中
流 国 尽 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和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外 代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交 的 文
字 是
关 文 您
思 想 的
系 化 提
炼 ,
汇 报 人 :
请
交
目
壹
贰
叁
肆录
交文
目
文
外关化录化 Nhomakorabea交
系交
标
交
关
的流
题
流
系
关与
系外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文第 二
章
化 交 流
文化交流的形式
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佛教传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中国佛教 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 瓷器、丝绸等手工艺品的贸易:通过贸易传播中国文化,影响世界
试论多边贸易体制内中国的文化贸易问题

改革 ,O年 代开始 合 作企业 , 事 除 电影 外 的音 像 制 品 的 分 9 从
本 就孱 弱 的国 内文 化产 业 受 到 冲 击 , 场 濒 临 被 域 市 20 0 1年 加 入 wTO 时 , 国 就 文 化 领 域 在 我
S项下 做 了如下 具体 承诺 : 外 文化产 业挤 占的危 险 。文 化 关 乎 国 家 生存 安 全 、 GAT ( ) 告 服务 : 1广 允许 外 国服务 提供 者仅 限 于以合 民族 传统 传 承发展 的意义逐 渐 引起 国人 的重视 。然 在 外 而 , 国 固有 的文 化 事 业行 政 管 理 体 制 与新 时 期维 资企 业形 式 , 中 国设 立 广 告 企 业 , 资 不 得 超 过 我 9/ 9 6 将 护文化 身份 、 促进 本 土 文化 蓬 勃 发 展 的 要 求 不 相适 4 。中国加 入 WTO 后 2年 内 , 允 许 外 资 拥 有 将 应 。因此 , 样在 市 场化 运 作 过 程 中适 当 照 顾 到文 多数 股权 。中 国加 入 WTO 后 4年 内 , 允 许 设 立 怎 2分 加入 WTO 后 1 年 化特 性 , 在文化 贸 易 活动 中防 范 可 能存 在 的 文化 侵 外 资独 资 子公 司 。( ) 销服 务 : 外 袭 以及 克 服文化 产 品与服 务 的 同质 化 缺陷就 成 为决 内 , 国服 务提 供者 可 在 我 国经 济 特 区 和有 关 城 市 设 立 中外 合 资 的 图 书 、 纸 、 志 零 售 企 业 。加 入 报 杂 策者必 须 面对 的问题 。而这些 宏观 架构 上 的矛 盾落
自20 0 1年 加 入世 贸组 织 以来 , 国文 化 产 业 、 列行 政 法规 和规 章 制 度 构 成 的文 化 产 业 政 策体 系 , 中 文化 市场 的发展 以及 对外 进行 文化 贸易 的活 动都 不 以及 由这个 体 系形成 的文 化管 理机 制 , 括《 包 电影 管 可避 免地 纳入 到 了 WT 体 制 之 中 。一 方 面 , 循 理 条例 》 《 版 管 理 条 例 》 《 播 电视 管 理 条 例 》 O 遵 、出 、广 、 WT 货物 与服 务 领 域 的 自 由贸 易 规 则 , 国 不 断 《 像制 品管 理 条例 》 《 告法 》 , O 我 音 、广 等 基本 涵盖 了文 化
推动本土文化的政策与法律支持

推动本土文化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地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宝藏,体现了人们的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观。
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本土文化面临着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和侵蚀。
为了保护和发展本土文化,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律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推动本土文化的政策与法律支持的重要性,并对其中的几种主要措施进行分析。
1. 国家文化政策在推动本土文化发展方面,国家文化政策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各界对本土文化的重视和研究,通过资金支持、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创作的活力。
此外,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和保护本土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化运作。
2. 文化多样性法律保护文化多样性是保护本土文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来保护和维护本土文化的多样性。
法律可以对本土文化进行定义和分类,明确保护的范围和内容。
此外,法律还可以对侵犯本土文化权益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以维护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3. 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传承对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遗产。
建立专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对古建筑、文物和传统技艺等的保护,防止其流失和贬值。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措施,鼓励年轻一代参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加强文化教育,培养文化传承人才。
4. 文化产业支持政策文化产业是本土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激发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提供融资支持、减免税收、降低创业门槛等。
政府还可以协助文化企业开展国内外合作,推广本土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 文化交流与合作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可以带来新的观念和创意,激发本土文化的创新和活力。
政府可以与其他国家签署文化合作协议,促进文化艺术作品的互相引进、展览和交流。
此外,政府还可以在国外设立文化中心、举办文化节等,展示本土文化的魅力与魄力。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与文化交流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远方的国度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更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外交往的探索。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贸易通道,不仅让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物品走向世界,也使西域的香料、珠宝等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同时,伴随着贸易往来的还有文化的交流。
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唐时期,中国的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和活跃。
唐朝的都城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之一,吸引着来自各国的使节、商人、学者和留学生。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生产技术。
这些遣唐使回国后,推动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的文化也对周边的新罗、百济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技术日益先进,商船频繁往来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东海岸。
这一时期,中国的瓷器成为了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同时,指南针等科技发明也通过对外交流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交流方面,阿拉伯文化和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明清时期,虽然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有所收紧,但民间的对外交流依然存在。
郑和下西洋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
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远航,访问了亚非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国力和灿烂文化。
然而,随着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中国在对外交往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
在对外关系中,中国始终秉持着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贸易壁垒与突破策略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贸易壁垒与突破策略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随着贸易往来的不断加深,各种贸易壁垒也逐渐浮现,其中文化贸易壁垒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文化贸易壁垒不仅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流通,也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深入研究文化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并探寻有效的突破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1、产品标准与认证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产品的质量、安全、环保等标准存在差异。
某些国家可能会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制定更为严格的产品标准和认证要求。
例如,对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产品,一些国家可能会基于宗教、传统等文化因素,对成分、生产工艺等方面提出特殊的规定。
2、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些国家可能会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规,对他国文化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
比如,通过严格的版权、专利和商标法规,限制他国文化创意产品的传播和销售。
3、文化内容审查某些国家会对进口的文化产品进行内容审查,基于本国的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念、政治立场等因素,对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行限制或禁止。
这种审查可能涉及电影、电视剧、音乐、书籍等多种文化产品。
4、包装与标识要求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也可能成为文化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一些国家可能会要求进口产品的包装和标识符合其特定的文化习惯和法规,例如使用特定的语言、符号或图案。
二、文化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1、保护本土文化产业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产业,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度冲击,会设置文化贸易壁垒。
本土文化产业往往是国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文化价值观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对某些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同。
例如,某些宗教文化对于特定的艺术表现形式或内容可能存在抵触,从而引发贸易壁垒。
3、经济利益驱动文化产业在一些国家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政府可能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作用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极其重要的贸易路线,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深远,不仅在经济上,更在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此,我将从各个方面探讨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
一、经济影响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
随着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传播,中国古代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贸易的兴旺也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丝绸之路在经济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传播了商品,更传播了文化。
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中,东西方的文化交融,带来了艺术、宗教和哲学的交流。
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唐朝盛行的大秦景教、佛教造像中的希腊式神态、波斯的花纹图案等,都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产物。
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科技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传播了商品和文化,更传播了科技。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在世界各地传播,也带出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丝绸之路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科技的交流,带动了科技的发展。
纸张、印刷术等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西方的文化和科技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丝绸之路在科技交流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在当今时代,我们也可以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吸取经验,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不仅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贸易路线对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

贸易路线对古代文明发展的影响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贸易路线如同文明发展的脉络,贯穿了各个古代文明的兴衰起伏。
这些贸易路线不仅是商品交换的通道,更是知识、技术、文化和思想传播的桥梁,对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古代贸易路线的形成往往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地中海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连接欧洲、亚洲和非洲的重要贸易枢纽。
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和城邦通过海上贸易路线,交换着各种商品,从粮食、纺织品到金属制品和奢侈品。
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繁荣,也为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在古代的亚洲,丝绸之路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贸易路线之一。
它起始于中国的长安,穿越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精美商品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珠宝、玻璃制品等也传入了中国。
贸易的繁荣带动了沿线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如敦煌、撒马尔罕等。
这些城市成为了文化融合的中心,不同民族、宗教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
贸易路线的存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古代文明通过贸易获取了所需的资源和商品,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
例如,一些地区缺乏某种矿产资源,通过贸易可以从其他地区获得,从而支持了当地的手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同时,贸易的扩大刺激了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商人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和运输方式,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
除了经济方面,贸易路线对古代文明的科技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贸易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技术和工艺得以交流和传播。
比如,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欧洲的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西方的天文、数学和医学知识也通过贸易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技体系。
这种技术交流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使得古代文明能够不断创新和发展。
文化的传播和融合是贸易路线带来的另一个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宗教、艺术、语言和风俗习惯随着贸易的进行相互渗透和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贸易与外交往来

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贸易与外交往来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其独特的贸易与外交往来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贸易活动的国家之一,而外交往来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贸易与外交往来。
首先,中国古代的贸易活动丰富多样。
早在商代时期,中国就开始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
商代的商人通过陆路和水路将中国的丝绸、青铜器等商品运往周边国家,同时也从周边国家进口各种稀有的商品。
而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贸易活动进一步扩大。
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贸易得以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成为了世界各地的宠爱。
此外,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也为中国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等地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贸易活动的繁荣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
其次,中国古代的外交往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外交往来主要通过朝贡体系进行。
各国向中国朝贡,以表示对中国的臣服和友好。
中国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通过朝贡体系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这种外交往来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也使得中国的文化、科技、艺术等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中国也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例如,中国与匈奴的外交往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了边界争端,保证了中国北方的稳定。
另外,中国古代的贸易与外交往来也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通过贸易活动,中国接触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和文化,这些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与中亚、西亚等地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之传入中国。
这些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同时,外来文化也促进了中国的科技进步。
通过与外国商人和学者的交流,中国学习了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贸易与外交往来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与发展机遇

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与发展机遇近年来,中美贸易战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话题。
对于中国而言,其对外贸易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承受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一、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文化产业的负面影响1. 文化产品出口受限:中美贸易战导致双方加征关税,中国文化产品出口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可能导致出口量减少,特别是那些面向美国市场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音乐、动漫等。
这将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构成阻碍。
2. 市场竞争加剧: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文化产品在中国市场竞争力有望减弱,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同样将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特别是那些受贸易战间接影响较小的国家。
这将对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一定压力,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拓展。
3. 投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战加剧了全球投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也不例外。
投资者可能对增加市场的风险持谨慎态度,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发展机遇1. 内需市场扩大: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催生了内需市场的扩大。
消费者会更加注重本土文化产品,这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投资者也可能将目光转向中国市场,加大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投资。
2. 技术创新推动:中美贸易战加剧了中国对自主创新的需求。
文化产业也需要借助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意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贸易战对于中国文化产业来说,也是一个转型升级的契机。
3. 地区合作机遇:中美贸易战对全球经济格局带来了动荡,然而这也为中国提供了与其他国家加强地区合作的机遇。
通过地区合作,中国文化产业可以更好地拓展市场,互惠互利地与其他国家合作,推动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面对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压力,中国文化产业应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创意和质量,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加强国际合作:同时,中国文化产业也应该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
融合东西方的交流之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作文范文

融合东西方的交流之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作文范文融合东西方的交流之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作文范文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古老而庞大的东方文明国家,自古便以其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开放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通过辛勤努力和外交交往,中国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以历史为背景,探讨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分析其所展示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特征。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交流始于遥远的古代,特别是在东亚地区,中国积极开展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诸如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建立,使得中国与中亚、印度和西域等地区建立了稳定的贸易和文化往来。
中国通过这些交往活动,不仅向外界推广了自己的文化和商品,也吸收了来自外邦的文化和技术,从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在交流的过程中,中国古代还积极引进各种外来文化。
例如,自汉代起,汉朝开始与西域国家进行交流,通过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中国首次接触到了西方文明。
这种交流使得中国人民了解到世界上还有其他文化存在,为中国的开放思想和融合文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西方文明的传入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古代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邻近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中国始终奉行“和为贵”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例如,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大亮点。
郑和领导的船队多次远航至南亚、东南亚和非洲沿海,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
这些交往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通过贸易、外交和引进外来文化等手段,使得中国古代成为了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促进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还造就了丰富多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外文化交流。
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增进文化的互鉴和共享。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时中国以丝绸之路为主要途径与中亚、东南亚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不仅远销海外,也带来了宝贵的外来文化,如佛教、波斯文化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时期的中国,对外文化交流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更加频繁。
许多来自东方和西方的旅行者、学者和商人都来到中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
例如,隋朝时期的法国僧人玄奘,专程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最终将佛经带回中国。
他的行迹被后人记录下来,成就了中国文学名著《西游记》。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新阶段。
随着海上贸易的兴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愈加频繁。
宋代的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传教士等。
这些外来文化的融入,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同时也使中国的经济繁荣。
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流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的方式,传播到了更远的地方。
同时,欧洲传教士的到来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
例如,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将西方音乐引入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欧洲的数学、地理学等知识也被引入中国,对中国的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进入近现代时期,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的电影、音乐、舞蹈、美食等文化产品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理解。
美国文化强调客观性,注重平等观念,因此往 往依赖界定严密的合同来保障权利和规定义务。
注重关系的文化,争端解决并不能完全依赖法 律体制,相反常常依赖双方间的关系。
所谓谈判风格主要指在谈判过程中,谈判人员 所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处事方式以及习惯爱好等 特点。由于文化背景不一样,不同国家、地区的谈 判者具有不同的谈判风格,而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 国际贸易谈判时应了解和掌握的。
从而达成一揽子协议。
例如:在美国,如果一半的问题定下来了,
那么谈判就算完成了一半。但是在日本,好像什么
事也还没定下来,然后,突然间一切又全定下来了。
由于不同文化的商务谈判风格差异很大,所以 在国际商务谈判时,要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业伙 伴,强化基于文化差异的国际商务谈判对策体系设 计,包括谈判前对策、谈判过程对策和谈判后对策。
1.干脆坦率,直截了当
美国人属于外向的民族。他们的喜怒哀乐大多 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在谈判中,他们精 力充沛,热情洋溢,不论在陈述己方的观点,还是 表明对方的立场态度,都比较坦率。
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加拿大分公司,同中国东
方汽轮机厂的一个访问团谈妥向该公司销售几台
大型汽轮机,可是接下来的不是签订合同,而是
方式各异。
如北美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对美国人来说 时间就是金钱,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现代竞争意识,
追求速度和效益,这就造就了美国商人雷厉风行
的商业作风。他们会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谈判时
间,力争使每一场谈判都能速战速决。对他们来
说,要衡量一个谈判的进程如何,就是看解决了
多少小问题。
而中国人的时间观是循环往复的,中国人会 用长远的眼光和系统的方法,在广泛的范围内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内容贸易谈中国本土文化规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也日益彰显,外国“卖文化”、中国“卖产品”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网游和电视剧充斥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影响着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消费观。
在“文化倒灌”的形势下,怎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怎样才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发扬本土文化,在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使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本文将以韩国的内容贸易角度出发,谈谈中国本土文化规范。
【关键词】内容贸易;本土文化;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首次提出的,主要包括国家文化或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等方面。
近年来,各国都强烈意识到国家应该利用自己的文化,而不仅仅依靠军事、经济以及工业等力量来影响国际事务和改善自身形象,应该以更加“亲民”的形象赢得世界范围内的好感。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的全球化现象也日益彰显,外国“卖文化”、中国“卖产品”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网游和电视剧充斥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影响着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审美观及消费观。
在“文化倒灌”的形势下,怎样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怎样才能在全球文化贸易中发扬本土文化,在亚洲甚至世界范
围内产生影响,使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本文将以韩国的内容贸易角度出发,谈谈中国本土文化规范。
文化即人化,是无法脱离人类和社会而单独存在的。
文化交流学者波特和萨莫瓦认为,文化特性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第一是文化的习得性,它通过学习习得,这个学习的过程即视为同化。
第二是文化的传承性,也就是沿袭性,从大的时间范围来看,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
第三是文化的动态性,文化不是一经产生便停滞或静止的,而是会经历产生、扩散、发展和衰落、再发展的过程。
第四是文化的选择性,就像普通的个人一样,文化也会选择对自身有益,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
第五是文化的种族性,人们通常倾向于把自己的社会文化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另外,文化还具有一种亲缘性,也就是说,由于地缘、文化亲缘等方面的接近性,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这里需要提到由美国社会学家、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提出的文化规范理论,他指出大众传播不一定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变化了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之观念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构建一种文化,以受众乐意接受的方式来传达这种文化信息,并且是长期不懈的传达,由于受众是无法脱离社会无法脱离文化而生存的,所以最终使受众认同、接受此种文化,并且外化为行为上的转变。
从这一理论角度出发,韩国在向全亚洲销售韩剧的同时,也销售“形式”及“内容”,在内容贸易中,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潜移默化的将韩
国饮食、服饰、音乐等大众文化传递给亚洲其他国家和受众。
韩国电视剧进入中国始于1993年,即中韩建交的第二年,但未引起巨大反响。
直至1997年的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韩剧开始逐渐被中国大众所了解。
随着韩国政府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制订适合竞争的文化政策,尤其是偶像剧和家庭剧的成功,使文化输出形成洪流。
随之而来的,是韩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是韩语学习热潮的展开,“韩式”商品也与韩剧一同敲开了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大门。
韩国传统文化是对儒家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扬,“君为臣之纲、父为子之纲、夫为妻之纲”和“仁、义、礼、智、信”等被视为忠孝伦理典范。
儒家思想在韩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韩剧中的文化传统意蕴,就是对道德伦理和传统文化的彰显。
首先,韩剧擅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伦理和人情,比如《人鱼小姐》意味着家庭是社会的主轴,亲情高于一切,在重重矛盾下,依然坚持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主旨。
其次,韩剧善于在细节刻画中树立价值观,比如《冬季恋歌》通过唯美的画面、婉约的音乐烘托,亲情、友情、爱情粘合的情愫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使得韩剧本身走红的同时,与其相关的原声音乐、拍摄地、主人公服饰等也成为受众追捧的潮流。
另外,当代的韩国文化兼容并包,充分体现了这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结合。
比如,《浪漫满屋》剧本来自于日本漫画,其中的部分拍摄场地又选自于中国上海和泰国普吉岛,在这样多方融合的电视剧中,使得整个亚洲的观众在关注这部电视
剧的同时都能或多或少的从中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化,那么自然而然的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继而认同韩国的这种文化传播方式。
在内容贸易这场战役中,韩国是继日本之后崛起的强大的剧集形式出口商。
其销售市场由几部分组成,首先销往日本,其次是中国台湾、香港、中国内地以及新加坡这样的中文市场,然后是诸如泰国、印尼等二级市场,另外还有一个市场也格外受到重视,就是海外的韩国人市场,首当其冲的是生活在美国的130万韩国人。
这是在1998年韩国明确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文化产业之后,形成的文化贸易市场局面。
在韩剧出口的强大攻势下,在韩剧构建的这种儒家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独有的文化特质中,受众会在感同深身受中被这种文化所规范,体现在价值观、人生观的转变,进而从外在行为上发生变化,比如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韩剧文化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化和丰盈,内容丰富且博大精深,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怎样向世界宣扬我们的本土文化,怎样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呢?
首先,要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其次,要从大众的贴近度出发,以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本土文化。
这种方式就是文化的融合,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通俗文化与经典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文化发展应该秉持有容乃大的理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有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
2012年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中国文化规范的
典范,其在海外推广方面的做的相当到位,先后在台湾公视、新加坡星和都会台、香港tvb翡翠台播出,同时推出了法语版、英语版等不同版本,不仅在华人世界引起中国热,而且在欧美国家也产生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兴趣。
文化规范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从构建独有文化开始,用亲近于受众的方式让其身陷的文化氛围发生变化,使受众在不自觉中从内在和外在也潜移默化的随之变化。
中国文化要想在文化贸易市场上成功,就需要找到各种文化的契合点,从亲和力角度探寻同源文化之旅,再从好奇心角度追求差异文化之旅,通过恰当有力的宣传渠道和方式,以海纳百川的态度,在文化贸易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增强软文化的竞争实力,中国的文化就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