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何背景的综合题的复习探究

合集下载

对初中几何专题复习的探讨

对初中几何专题复习的探讨

!""# 年第 $% 期 ( 数学教学
图? )+ # 当待证比例中的四条线段没有对应地分布相似的三 角形之中时 ’ 常分析条件观察有没有与待证比例中的线段相 等的线段 ’ 有则代换 ’ 再分析代换后的待证比例是否对应地分 布在两个可能相似的三角形之中 % 例 7 已 知 & 如 图 @ ’!.’ !* ’(A 是 "& 的 中 垂 线 交 #% 的 延 长线于 A %
# 8# 是第三象限角! ! 则 # *! : 7 7 ! 所在象限是 , & &$ / &" 第二或三象限 E" 第二或四象限
3*
# !)? $ / / 可得 !+""3*# !)@ ! 因此 !+":* # <
评注 % 利用方程的思想方法解有关三角函数问题 ! 如果 45.!!45." 是二次方程的二根 ! 则方程的系数由韦达定理作为 桥梁与两角和正切公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 这是方程与三角函 数知识的一个交汇点 $ 如果 01,! !,-.! 是二次方程的二根 ! 则方 程 的 系 数 由 韦 达 定 理 作 为 桥 梁 与 ,-. ! +01, ! :; 有 着 密 切 联 系 ! 要注意利用这种关系解题 $ 策略七 ! 对称的思想 例 A" 如 果 函 数 B:,-./6+501,/6 的 图 象 关 于 直 线 6:* 称 ! 那么 5: ,#
图@ 求证 &A& ’A% + A# % 分析 & 欲证 A& ’A% + A# ’ 只须证
* *
A& A# ’ 从图形上看它们 ’ A% A&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查的是学生对几何概念和几何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题能力。

下面是一些解决几何综合题的方法总结:
1. 理清题意:阅读题目时要仔细理解题意,画出所给图形,并标记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量。

2. 运用几何性质: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几何性质进行推理,找到与待求量有关的几何关系。

3. 设辅助线:根据题目需要,可以设法引入一个或多个辅助线,从而将题目转化为更简单的几何问题。

4. 利用相似性质: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条件,判断是否存在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相似性质求解。

5. 利用比例关系:在相似三角形中,可以利用比例关系求解未知量。

6. 利用面积关系:根据题目中给出的面积关系和几何性质,利用面积关系求解未知量。

7. 利用三角关系: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外角和等关系,利用三角关系进行求解。

8. 利用平行线性质:根据平行线和交叉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
性质进行推导和求解。

9. 利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三角形的三边、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边或者两个角和一边的关系,可以利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进行求解。

10. 利用勾股定理:如果题目中给出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
边或者一个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边的关系,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求解。

总之,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几何性质、相似性质、比例关系、面积关系、三角关系和平行线性质等知识,善于将题目进行转化和简化,注重思维的灵活运用。

此外,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假设和辅助线的引入,以帮助解题。

最后,注意检查答案,查漏补缺,确保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

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几何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解题几何综合题的策略如下:
1. 画图: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画出几何图形。

可以帮助理清思路,更直观地理解题目。

2. 利用几何定理:根据几何定理,找出题目中给出的有用信息,并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常用的几何定理包括角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等。

3. 运用代数方法:如果几何定理的运用不够直接或者不够明显,可以尝试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通过代数方法求解。

例如,可以用未知数表示某个长度或角度,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列方程,解方程求解。

4. 引入辅助线:当题目所给条件不足以解题时,可以尝试引入辅助线。

辅助线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隐藏的几何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5. 利用特殊情况:有时候,将几何综合题中的形状限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可以简化问题,找到一般情况下的解法。

6. 反证法:如果直接证明某个结论比较困难,可以尝试使用反证法。

假设结论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原结论是正确的。

7. 设计实验:有时候,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得到一些几何性质,从而解决问题。

8. 总结归纳:在解决几何综合题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已经
使用过的几何性质和解题方法,以便在后续的题目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

以上策略并非绝对适用于所有的几何综合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一)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一)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方法总结(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中考内容的多样化和难度的提升,几何综合题成为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如何有效解题,成为备战中考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的方法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在备考中更好地应对这一考点。

正文掌握基本概念1.几何综合题通常涉及到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几何图形,首先要熟悉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周长、面积、角和边的关系等基本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各种三角形相关的数据。

图形分解法1.针对复杂的几何综合题,可以尝试将图形分解成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再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题。

2.对于具有对称性的图形,可以利用对称性将图形分解成几个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便于计算。

利用相似性质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边长比例、面积比例等有用的信息。

2.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对应角的大小关系,辅助求解题目。

辅助线的运用1.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可以尝试引入辅助线,通过构造一些辅助图形,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

2.合理选择辅助线的位置和方向,能够使问题的解决更加简便和直观。

多角关系的应用1.在解析几何综合题时,往往需要利用多个角的关系来求解。

2.例如,利用平行线之间的交角和内错角的性质,可以求解角度的大小,进而解决题目。

结尾掌握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的解题方法,需要对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熟悉几何公式和性质,并善于利用图形分解、相似性质、辅助线和多角关系等思路。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相信同学们能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几何复习思路探索

中考几何复习思路探索

中考几何复习思路探究岳池县伏龙中学宋坤明中考几何的复习是个难题,关键在于怎样进步复习的有效性。

那么中考几何如何进展复习才能高效呢?方案分三个阶段进展复习,第一阶段为图形的认识,第二阶段为图形的变换和坐标,第三阶段为图形的构造。

不同的是要对他们进展整合。

时间安排为20课时左右。

第一阶段:图形的认识。

按传统方法进展整合,可以分相交线和平行线〔1〕、三角形〔2〕、四边形〔2〕、相似与全等〔2〕、解直角三角形〔2〕、圆〔3〕。

共计约12课时。

此阶段的复习是对教材及课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进展最根底的复习稳固。

所选的例题习题要覆盖所有的知识点,而且是选自教材、广安复习指导书及岳池“单元目的〞中最为根底的简单的证明与计算。

第二阶段为图形的变换和坐标。

时间为3课时。

此阶段是在图形的认识的根底上进一步的深化复习,但仍然是在保证最根底的技能训练下表达图形变换的思想魅力。

复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做好对所选的内容进展定位;有了定位才能选题,为内容效劳。

假如定位不好,那么怎样选题都会出现问题,不易到达复习目的。

其次是在选题上下功夫;选题仍以教材、指导书、“单元目的〞为主,以近年来各地中考题为辅,要精选。

最后是注意练习层次的编排。

分为三个环节:环节1为根底训练;〔意图为:设置简单的新颖的直接反映某一知识点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训练,到达对知识点回忆的目的,明确变换的观点〕。

环节2、3为拓展训练。

〔环节2意图为:题目难度就环节1略有进步,用变换来识别图形,力求通过题目反映利用图形变换解题技巧和优势。

环节3为一些综合题型,意图为:经过环节1的根底训练和环节2的拓展训练后,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理论探究发现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变换之间的联络,进一步强化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种图形变换在解题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为图形的构造。

时间安排约为2课时。

注意进步问题综合性的研究。

在这里,需要对一些问题进展小综合的训练,帮助学生进展图形构造分析、图形的完好性分析、思维方法的提炼,主要是对前面复习的提升,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搞两三个专题进展。

几何综合问题解决策略

几何综合问题解决策略

几何综合问题解决策略中考几何综合题的解决策略一般有三类方法,一是,利用借助于图形变换获得添加辅助线的灵感,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相似等关系,或构造特殊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解决问题;二是,挖掘题目条件或图形特征,寻找隐藏在图形中的隐圆,借助于辅助圆这个平台获得新的有利条件,解决问题;三是,根据题目图形的特殊性,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坐标法,量化题目中各元素,从而寻找解决所求的策略。

下面,借助于几个中考或者一模试题,来分析上述方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图形变换近几年的中考题很多由几何变换形成变化背景,需要挖掘其中的不变性和变化规律。

对于起源于变换的探究性问题,解决的思考要围绕变换而展开,主要的思考方向有:一是,将问题化归到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即化归到基本原则;二是,以变换为线索,探究图形变换过程中各种情况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二)辅助圆类型一:借助于圆找点例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2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的一个交点为A (-1,n ),另一个交点为B . (1)求反比例函数ky x=的解析式; (2)若P 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P A =OA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变式:点P 是坐标轴上一点,且满足∠APB =90度,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类型二:借助于圆求角例题:(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B =∠ADB =90︒,∠ADC =25︒,则∠= .(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B =AC =AD ,∠BAC =26︒,∠CAD =74︒,则∠BDC =________°,∠ADB =________°. (3)已知90AOB ∠=︒,OM 是AOB ∠的平分线.将一个直角RPS 的直角顶点P 在射线OM 上移动,点P 不与点O 重合.如图,当直角RPS 的两边分别与射线OA 、OB 交于点C 、D 时,请判断PC 与PD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类型三:借助于圆求线段数量关系 例题:(1)如图,分别是正方形的边的中点,相交于,求证:.(2)如图,正方形,是上一点,交的外角平分线于,求证:.E F 、ABCD CD AD 、BE CF 、H AH AB =HFE DC BAABCD M BC ME AM ⊥BCD ∠E AM EM =ABCDEM D CBA(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中,BD 为对角线,45MAN ∠=︒,将MAN ∠绕顶点A 逆时针旋转α(045α<<),旋转后角的两边分别交BD 于点P 、点Q ,交BC CD ,于点E 、点F ,联结EF EQ ,.在MAN ∠的旋转过程中,AEQ ∠的大小是否改变?若不变写出它的度数,若改变,写出它的变化范围.练习:题型一 共顶点等线段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y =+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与y 轴交于点B ,点C 的坐标为()30,,连结BC .⑴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⑵ 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连结AP ,作AP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 ,并与y 轴交于点E ,分别连结EA 、EP . ①若6CP =,直接写出AEP ∠的度数; ②若点P 在线段BC 的延长线上运动(P 不与点C 重合),AEP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ADP ∠的度数;题型二 共斜边的直角三角形2.如图,正方形ABCD 的中心为O ,面积为22013cm ,P 为正方形内一点,且45OPB ∠=︒,:5:6PA PB =,求PB 的长.题型三 四点共圆的简单应用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是BAD ∠的平分线,若180B D ∠+∠=︒,求证:BC CD =4.设D 是等腰Rt ABC △底边BC 的中点,过C D 、两点(但不过点A )任作一圆交直线AC 于点E ,连接BE 交此圆于点F .求证:AF BE ⊥.(三)坐标法NMQP FE DCBADC BA。

初中 几何综合题 教案

初中 几何综合题 教案

初中几何综合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定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些初中几何的综合题目,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以及解析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象或者趣味性的几何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解新知1. 平面几何: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定理,如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

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2. 立体几何: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基本立体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3. 解析几何:讲解直线、圆、抛物线等的基本方程和性质,如何通过坐标系来描述和解决问题。

(三)例题解析选择一些典型的几何综合题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供学生练习,难度适中,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强化记忆。

四、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课本上的习题和一些拓展性的题目,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几何综合题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综合题解题技巧

初中几何综合题解题技巧引言在初中数学中,几何综合题常常是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这些题目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一些几何概念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解题。

本文将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几何综合题。

规范化图形当遇到几何综合题时,一开始就需要规范化图形。

即将所给图形的形状和信息,在纸上重新画出来,并尽量保证比例和几何关系的准确性。

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和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二是为了更方便地进行后续的推理和计算。

利用几何图形的对称性在几何综合题中,很多题目都涉及到图形的对称性。

我们可以利用对称性来简化题目,减少计算量。

具体做法是将图形进行折叠或旋转,看是否有对称的部分,从而得到一些隐藏的性质和关系。

运用相似三角形和比例相似三角形是几何综合题中经常会用到的概念。

当我们找到一个相似的三角形时,就可以建立相应的比例关系,从而在解题过程中帮助我们求解未知数。

注意,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推导出很多其他的几何关系。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在几何综合题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也经常能够派上用场。

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也相等。

当我们发现一个等腰三角形时,就可以根据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解题。

运用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定理之一,它可以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在解决几何综合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勾股定理来求解一些未知的边长,从而解题。

另外,正弦定理也是几何综合题中常用的公式,它可以用于求解任意三角形的边长。

总结初中几何综合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灵活运用几何概念和性质进行推理和解题。

通过规范化图形、利用对称性、运用相似三角形和比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等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几何综合题,解决问题。

希望本文提供的技巧能够对同学们在解答初中几何综合题时有所帮助,使大家更加轻松地面对这类题目。

例谈几何型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例谈几何型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例谈几何型综合题的解题策略几何型综合题常以动态几何知识为背景,以考察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所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有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

近年来,它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出现。

例题:(年上海中考题)已知:∠=60,点是射线上的一点,=(如图). 为直线上一动点,以为边作等边三角形(点、、按顺时针排列),是△的外心.(1) 当点在射线上运动时,求证:点在∠的平分线上; (2) 当点在射线上运动(点与不重合)时, 与交于,设=,y AO AC = ,求关于的函数解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3) 若点是射线上,=时,⊙是△的内切圆,当△的边或与⊙相切时,请直接写出点到点的距离.分析:这类试卷一般有三个小题,第一小题研究几何背景,为论证或计算;第二小题研究运动中图形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关系;第三小题研究图形不确定性带来的分类讨论。

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建立方程、分类讨论三个步骤,从复杂的背景中提取解题所需信息,使问题逐步解决。

一、 化整为零要证平分∠,只要证明到、的距离相等,故作⊥于,⊥于,故∠=°。

因此只要连结、,证∠=°,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等边三角形外心的性质。

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经过分拆,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基本问题,从而寻找到解题的途经。

解:连、,∵是等边△的外心 ∴,∠=° 作⊥于,⊥于,故∠=° ∴∠=∠ 可证△≌△,∴= ∴在∠的平分线上二、 建立方程建立几何图形间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动态几何图形间的数量关系,是这类试卷的考察重点,函数关系式的建立实际上是探求两个变量与之间未知函数类型的函数问题,如果我们把函数理解为关于、的二元方程,不管是何种类型函数,都可以通过寻找与之间的等量关系,C HG NMQO P BA建立方程来解决。

而建立等量关系常见的途经有:比例线段、勾股定理、等积原理、线段和差等等。

本题要建立y (AO AC ⋅ )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建立与之间的方程,所涉及的线段有、、三条,因此常要寻找第四条线段,根据题意只有=是已知线段,故可以优先考虑,因此只要证△∽△.解:∵∠∠°, ∴∠∠∠∠∠∠又∠∠ ∴△∽△ ∴APAOAC AB =故=(>) 三、 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是这类试卷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仅考察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还考察动态图形的认知能力,对同学来说,是难点之一。

2019届中考数学(通用版)复习专题学案:几何综合题

2019届中考数学(通用版)复习专题学案: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题型特征】以几何知识为主体的综合题,简称几何综合题,主要研究图形中点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以及特定图形的判定和性质.一般以相似为中心,以圆为重点,常常是圆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解题策略】解答几何综合题应注意:(1)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3)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其他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小结】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是以计算为主线综合各种几何知识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包含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逻辑关系复杂、解法灵活.解题时必须在充分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及题设的基础上挖掘几何图形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在复杂的“背景”下辨认、分解基本图形,或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并善于联想所学知识,突破思维障碍,合理运用方程等各种数学思想才能解决.【提醒】几何论证型综合题以知识上的综合性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难度普遍下降,出现了一大批探索性试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减少几何中推理论证的难度,加强探索性训练,将成为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命题的新趋势.为了复习方便,我们将几何综合题分为: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类型一以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典例1(2019·江苏泰州)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E,F分别在BC,AB上,且DE∥AB,EF∥AC.(1)求证:BE=AF;(2)若∠ABC=60°,BD=6,求四边形ADEF的面积.【技法梳理】(1)由DE∥AB,EF∥AC,可证得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BD=∠BDE,又由BD是△ABC的角平分线,易得△BD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证得结论;(2)首先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易求得DG与DE的长,继而求得答案.【解析】(1)∵DE∥AB,EF∥AC,∴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ABD=∠BDE.∴AF=DE.∵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D=∠DBE.∴∠DBE=∠BDE.∴BE=DE.∴BE=AF.(2)过点D作DG⊥AB于点G,过点E作EH⊥BD于点H,∵∠ABC=60°,BD是∠ABC的平分线,∴∠ABD=∠EBD=30°.∴DE=BE=2.∴四边形ADEF的面积为DE·DG=6.举一反三1. (2019·湖北武汉)如图,Rt△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B出发,在BA边上以每秒5cm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在CB边上以每秒4cm 的速度向点B匀速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0<t<2),连接PQ.(1)若△BPQ与△ABC相似,求t的值;(2)连接AQ,CP,若AQ⊥CP,求t的值;(3)试证明: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1)(2)(第1题)【小结】此类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三角函数等知识.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类型二以四边形为背景的综合题典例2(2019·安徽)如图(1),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a,P是BC边上一动点,过P作PM∥AB交AF于M,作PN∥CD交DE于点N.(1)①∠MPN=;②求证:PM+PN=3a;(2)如图(2),点O是AD的中点,连接OM,ON,求证:OM=ON;(3)如图(3),点O是AD的中点,OG平分∠MON,判断四边形OMGN是否为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1)(2)(3)【全解】(1)①∵四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C=∠D=∠E=∠F=120°.∵PM∥AB,PN∥CD,∴∠BPM=60°,∠NPC=60°.∴∠MPN=180°-∠BPM-∠NPC=180°-60°-60°=60°.故答案为60°.②如图(1),作AG⊥MP交MP于点G,BH⊥MP于点H,CL⊥PN于点L,DK⊥PN于点K,(1)(2)如图(2),连接OE.(2)∵四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AB∥MP,PN∥DC, ∴AM=BP=EN.又∠MAO=∠NOE=60°,OA=OE,在△ONE和△OMA中,∴△OMA≌△ONE(SAS).(3)如图(3),连接OE.(3)由(2)得,△OMA≌△ONE,∴∠MOA=∠EON.∵EF∥AO,AF∥OE,∴四边形AOEF是平行四边形.∴∠AFE=∠AOE=120°.∴∠MON=120°.∴∠GON=60°.∵∠GON=60°-∠EON,∠DON=60°-∠EON,∴∠GOE=∠DON.∵OD=OE,∠ODN=∠OEG,在△GOE和∠DON中,∴△GOE≌△NOD(ASA).又∠GON=60°,∴△ONG是等边三角形.∴ON=NG.∵OM=ON,∠MOG=60°,∴△MOG是等边三角形.∴MG=GO=MO.∴MO=ON=NG=MG.∴四边形MONG是菱形.【技法梳理】(1)①运用∠MPN=180°-∠BPM-∠NPC求解,②作AG⊥MP交MP于点G,BH⊥MP于点H,CL⊥PN于点L,DK⊥PN于点K,利用MP+PN=MG+GH+HP+PL+LK+KN求解;(2)连接OE,由△OMA≌△ONE证明;(3)连接OE,由△OMA≌△ONE,再证出△GOE≌△NOD,由△ONG是等边三角形和△MOG是等边三角形求出四边形MONG是菱形.举一反三2. (2019·山东烟台)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1)如图(1),当点E自D向C,点F自C向B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请你写出A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直接回答“是”或“否”,不需证明)(3)如图(3),当E,F分别在边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接AE,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4)如图(4),当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请你画出点P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1)(2)(3)(4)(第2题)【小结】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恰当的作出辅助线,根据三角形全等找出相等的线段.类型三以圆为背景的综合题典例3(2019·江苏苏州)如图,已知l1⊥l2,☉O与l1,l2都相切,☉O的半径为2cm,矩形ABCD的边AD,AB分别与l1,l2重合,AB=4cm,AD=4cm,若☉O与矩形ABCD沿l1同时向右移动,☉O的移动速度为3cm,矩形ABCD的移动速度为4cm/s,设移动时间为t(s),(1)如图,连接OA,AC,则∠OAC的度数为°;(2)如图,两个图形移动一段时间后,☉O到达☉O1的位置,矩形ABCD到达A1B1C1D1的位置,此时点O1,A1,C1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圆心O移动的距离(即OO1的长);(3)在移动过程中,圆心O到矩形对角线AC所在直线的距离在不断变化,设该距离为d(cm),当d<2时,求t的取值范围(解答时可以利用备用图画出相关示意图).【全解】(1)∵l1⊥l2,☉O与l1,l2都相切,∴∠OAD=45°.∵AB=4cm,AD=4cm,∴CD=4cm,AD=4cm.∴∠DAC=60°.∴∠OAC的度数为∠OAD+∠DAC=105°.(2)如图位置二,当O1,A1,C1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设☉O1与l1的切点为点E, 连接O1E,可得O1E=2,O1E⊥l1,在Rt△A1D1C1中,∵A1D1=4,C1D1=4,∴tan∠C1A1D1=.∴∠C1A1D1=60°.∴OO1=3t=2+6.(3)①当直线AC与☉O第一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1,如图,此时☉O移动到☉O2的位置,矩形ABCD移动到A2B2C2D2的位置,设☉O2与直线l1,A2C2分别相切于点F,G,连接O2F,O2G,O2A2,∴O2F⊥l1,O2G⊥A2G2.由(2)得,∠C2A2D2=60°,∴∠GA2F=120°.∴∠O2A2F=60°.在Rt△A2O2F中,O2F=2,②当直线AC与☉O第二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2,记第一次相切时为位置一,点O1,A1,C1共线时为位置二,第二次相切时为位置三, 由题意知,从位置一到位置二所用时间与位置二到位置三所用时间相等,【提醒】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利用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t的值是解题关键.【技法梳理】(1)利用切线的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分别求出∠OAD=45°,∠DAC=60°,进而得出答案;(2)首先得出,∠C1A1D1=60°,再利用A1E=AA1-OO1-2=t-2,求出t的值,进而得出OO1=3t得出答案即可;(3)①当直线AC与☉O第一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1,②当直线AC与☉O第二次相切时,设移动时间为t2,分别求出即可.举一反三3. (2019·浙江宁波)木匠黄师傅用长AB=3,宽BC=2的矩形木板做一个尽可能大的圆形桌面,他设计了四种方案:方案一:直接锯一个半径最大的圆;方案二:圆心O1,O2分别在CD,AB上,半径分别是O1C,O2A,锯两个外切的半圆拼成一个圆;方案三:沿对角线AC将矩形锯成两个三角形,适当平移三角形并锯一个最大的圆;方案四:锯一块小矩形BCEF拼到矩形AFED下面,利用拼成的木板锯一个尽可能大的圆.(1)写出方案一中圆的半径.(2)通过计算说明方案二和方案三中,哪个圆的半径较大?(3)在方案四中,设CE=x(0<x<1),圆的半径为y.①求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②当x取何值时圆的半径最大,最大半径为多少?并说明四种方案中哪一个圆形桌面的半径最大.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方案四方案备用图方案备用图(第3题)【小结】本题考查了圆的基本性质及通过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等性质求解边长及分段函数的表示与性质讨论等内容,题目虽看似新颖不易找到思路,但仔细观察每一小问都是常规的基础考点,所以总体来说是一道质量很高的题目,值得认真练习.类型一2. (2019·浙江嘉兴)如图,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上,AB=8,∠CBA=30°,点D在线段AB 上运动,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DF⊥DE于点D,并交EC的延长线于点F.下列结论:①CE=CF;②线段EF的最小值为2;③当AD=2时,EF与半圆相切;④若点F恰好落在上,则AD=2;⑤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线段EF扫过的面积是16.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第2题)类型二3. (2019·广东珠海)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点F在边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与边CD相交于点G,连接BE与对角线AC相交于点H,AE=CF,BE=EG.(1)求证:EF∥AC;(2)求∠BEF大小;.(第3题)4. (2019·浙江温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0),(0,6).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以CP,CO为邻边构造▱PCOD,在线段OP延长线上取点E,使PE=AO,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点C运动到线段OB的中点时,求t的值及点E的坐标.(2)当点C在线段OB上时,求证:四边形ADEC为平行四边形.(3)在线段PE上取点F,使PF=1,过点F作MN⊥PE,截取FM=2,FN=1,且点M,N分别在一,四象限,在运动过程中▱PCOD的面积为S.①当点M,N中有一点落在四边形ADEC的边上时,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②若点M,N中恰好只有一个点落在四边形ADEC的内部(不包括边界)时,直接写出S的取值范围.(第4题)类型三5. (2019·湖南怀化)如图,E是长方形ABCD的边AB上的点,EF⊥DE交BC于点F.(1)求证:△ADE∽△BEF;(2)设H是ED上一点,以EH为直径作☉O,DF与☉O相切于点G,若DH=OH=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面第一位,≈1.73,π≈3.14).(第5题)6. (2019·黑龙江大庆)如图(1),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为48,面积为S,AB∥CD,∠ADC=60°,设AB=3x.(1)用x表示AD和CD;(2)用x表示S,并求S的最大值;(3)如图(2),当S取最大值时,等腰梯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O上,点E和点F分别是AB 和CD的中点,求☉O的半径R的值.(1)(2)(第6题)参考答案【真题精讲】(2)如图(1),过P作PM⊥BC于点M,AQ,CP交于点N,则有PB=5t,PM=3t,MC=8-4t,(第1题(1))∵∠NAC+∠NCA=90°,∠PCM+∠NCA=90°,∴∠NAC=∠PCM且∠ACQ=∠PMC=90°.∴△ACQ∽△CMP.(3)如图(2),仍有PM⊥BC于点M,PQ的中点设为点D,再作PE⊥AC于点E,DF⊥AC于点F,(第1题(2))∵∠ACB=90°,∴DF为梯形PECQ的中位线.∵BC=8,过BC的中点R作直线平行于AC,∴RC=DF=4成立.∴D在过R的中位线上.∴PQ的中点在△ABC的一条中位线上.2. (1)AE=DF,AE⊥DF.理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DC,∠ADC=∠C=90°.∵DE=CF,∴△ADE≌△DCF.∴AE=DF,∠DAE=∠CDF.由于∠CDF+∠ADF=90°.∴∠DAE+∠ADF=90°.∴AE⊥DF;(2)是.(3)成立.理由如下:由(1)同理可证AE=DF,∠DAE=∠CDF,如图(1),延长FD交AE于点G,(第2题(1))则∠CDF+∠ADG=90°,∴∠ADG+∠DAE=90°.∴AE⊥DF;(4)如图(2):(第2题(2)) 由于点P在运动中保持∠APD=90°,∴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D为直径的弧,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C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在Rt△ODC中,OC===,∴CP=OC-OP=-1.3. (1)方案一中的最大半径为1.分析如下:因为长方形的长宽分别为3,2,那么直接取圆直径最大为2,则半径最大为1.(2)如图(1),方案二中连接O1,O2,过O1作O1E⊥AB于E,方案三中,过点O分别作AB,BF的垂线,交于M,N,此时M,N恰为☉O与AB,BF的切点.方案二方案三(第3题)方案二:设半径为r.在Rt△O1O2E中,∵O1O2=2r,O1E=BC=2,O2E=AB-AO1-CO2=3-2r,∴(2r)2=22+(3-2r)2,比较知,方案三半径较大.(3)①∵EC=x,∴新拼图形水平方向跨度为3-x,竖直方向跨度为2+x.类似题(1),所截出圆的直径最大为3-x或2+x较小的.∴方案四时可取的圆桌面积最大.【课后精练】1.①②③④解析:①∵AB=AC,∴∠B=∠C.∵∠ADE=∠B,∴∠ADE=∠C.∴△ADE∽△ACD.故①结论正确.故③正确.④易证得△CDE∽△BAD,由②可知BC=16, 设BD=y,CE=x,整理,得y2-16y+64=64-10x,即(y-8)2=64-10x,∴0<y<8,0<x<6.4.故④正确.2.①③⑤解析:①连接CD,如图(1)所示.(第2题(1))∵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CE=CD.∴∠E=∠CDE.∵DF⊥DE,∴∠EDF=90°.∴∠E+∠F=90°,∠CDE+∠CDF=90°.∴∠F=∠CDF.∴CD=CF.∴CE=CD=CF.∴结论“CE=CF”正确.②当CD⊥AB时,如图(2)所示.(第2题(2))∵AB是半圆的直径,∴∠ACB=90°.∵AB=8,∠CBA=30°,∴∠CAB=60°,AC=4,BC=4.∵CD⊥AB,∠CBA=30°,根据“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可得:点D在线段AB上运动时,CD的最小值为2.∵CE=CD=CF,∴EF=2CD.∴线段EF的最小值为4.∴结论“线段EF的最小值为2”错误.③当AD=2时,连接OC,如图(3)所示.(第2题(3))∵OA=OC,∠CAB=60°,∴△OAC是等边三角形.∴CA=CO,∠ACO=60°.∵AO=4,AD=2,∴DO=2.∴AD=DO.∴∠ACD=∠OCD=30°.∵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ECA=∠DCA.∴∠ECA=30°.∴∠ECO=90°.∴OC⊥EF.∵EF经过半径OC的外端,且OC⊥EF,∴EF与半圆相切.∴结论“EF与半圆相切”正确.④当点F恰好落在上时,连接FB,AF,如图(4)所示.(第2题(4))∵点E与点D关于AC对称,∴ED⊥AC.∴∠AGD=90°.∴∠AGD=∠ACB.∴ED∥BC.∴△FHC∽△FDE.∴DB=4.∴AD=AB-DB=4.∴结论“AD=2”错误.⑤∵点D与点E关于AC对称,点D与点F关于BC对称,∴当点D从点A运动到点B时,点E的运动路径AM与AB关于AC对称,点F的运动路径NB与AB关于BC对称.∴EF扫过的图形就是图(5)中阴影部分.(第2题(5))∴EF扫过的面积为16.∴结论“EF扫过的面积为16”正确.3. (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F.∵AE=CF,∴四边形ACFE是平行四边形.∴EF∥AC.(2)连接BG,(第3题)∵EF∥AC,∴∠F=∠ACB=45°.∵∠GCF=90°,∴∠CGF=∠F=45°.∴CG=CF.∵AE=CF,∴AE=CG.在△BAE与△BCG中,∴△BAE≌△BCG(SAS).∴BE=BG.∵BE=EG,∴△BEG是等边三角形.∴∠BEF=60°.(3)∵△BAE≌△BCG,∴∠ABE=∠CBG.∵∠BAC=∠F=45°,∴△AHB∽△FGB.(2)如图(1),连接CD交OP于点G,(第4题(1))在▱PCOD中,CG=DG,OG=PG,∵AO=PO,∴AG=EG.∴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3)①(Ⅰ)当点C在BO上时,第一种情况:如图(2),当点M在CE边上时,(第4题(2))∵MF∥OC,∴△EMF∽△ECO.∴t=1.第二种情况:如图(3),当点N在DE边(第4题(3))∵NF∥PD,∴△EFN∽△EPD.(Ⅱ)当点C在BO的延长线上时,第一种情况:如图(4),当点M在DE边上时,(第4题(4))∵MF∥PD,∴EMF∽△EDP.第二种情况:如图(5),当点N在CE边上时,(第4题(5))∵NF∥OC,∴△EFN∽△EOC.5. (1)∵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90°.∵EF⊥DE,∴∠DEF=90°.∴∠AED=90°-∠BEF=∠EFB.∵∠A=∠B,∠AED=∠EFB,∴△ADE∽△BEF.(2)∵DF与☉O相切于点G, ∴OG⊥DG.∴∠DGO=90°.∵DH=OH=OG,∴∴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约为6.2.6. (1)作AH⊥CD于点H,BG⊥CD于点G,如图(1),(第6题(1))则四边形AHGB为矩形,∴HG=AB=3x.∵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DH=CG.在Rt△ADH中,设DH=t,∵∠ADC=60°,∴∠DAH=30°.∴AD=2t,AH=t.∴BC=2t,CG=t.∵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为48,∴3x+2t+t+3x+t+2t=48,解得t=8-x.∴AD=2(8-x)=16-2x,CD=8-x+3x+8-x=16+x.(3)连接OA,OD,如图(2),(第6题(2))当x=2时,AB=6,CD=16+2=18,等腰梯形的高为(8-2)=6, 则AE=3,DF=9,∵点E和点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直线EF为等腰梯形ABCD的对称轴.∴EF垂直平分AB和CD,EF为等腰梯形ABCD的高,即EF=6.∴等腰梯形ABCD的外接圆的圆心O在EF上.设OE=a,则OF=6-a.在Rt△AOE中,∵OE2+AE2=OA2,∴a2+32=R2.在Rt△ODF中,∵OF2+DF2=OD2,∴(6-a)2+92=R2.∴a2+32=(6-a)2+92,解得a=5.∴R2=(5)2+32=84.∴R=2.。

初三数学总复习——几何内容为主的综合题

初三数学总复习——几何内容为主的综合题

初三数学总复习——几何内容为主的综合题北京八中刘颖几何综合题大多采用“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模式展开问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各小题之间承接性强,层层深入,从而出现更多的思维层次,体现试题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一. 考试说明要求(与几何内容有关的“C”级要求)“C”级要求: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思维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实现对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图形的性质(1)推理与证明——C: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结论(2)直线、射线和线段——C:运用两点间距离的有关内容(3)角平分线——C:运用角平分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4)线段垂直平分线——C: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5)三角形——C: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6)三角形中位线——C: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7)全等三角形——C: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8)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C:运用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9)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C: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10)平行四边形——C: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C:运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12)圆的有关性质——C:运用圆的性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1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C:运用圆的切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2. 图形的变化(1)图形的平移——C:运用平移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2)图形的轴对称——C:运用轴对称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3)图形的旋转——C: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3. 图形与坐标坐标与图形运动——C :运用坐标与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二. 复习建议1. 对于综合题的复习,是要通过数量有限的题目的练习、分析、讲解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宜“以点带面”、“以问题带方法”的方法. 即在选择典型问题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将题目讲深、讲透,也可将问题适当进行变化、类比,力求充分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灵活、综合的应用.2. 可以将一道综合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将一个复杂图形拆分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这样做,一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处理综合题的自信.3.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在“考试说明中”均有“C ”级的要求,要引起注意.4. 针对“有关运动变换”、“有关阅读、探究、操作”等问题,重点要教给学生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通用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例如:“运动变换型”问题一定要多画图形来帮助寻找变化规律,注意一般位置和特殊位置的关系,并关注在变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变的量或不变的关系;“阅读、探究、操作”问题通常有定义新概念和定义新方法两类,要认真审题,既要“照猫画虎”,又要体现虎与猫的“根本区别”,等等. 举例:(1)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2,点A 、C 分别在x 轴、 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 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A . 222B . 52C . 62D . 6 (2) (学探诊第33页第6题)已知等腰△ABC 中,AD ⊥BC 于D ,且AD =21AB ,则△ABC 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3)(2014门头沟一模)已知:在△ABC 中,∠ABC =∠ACB =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D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射线DC 绕点D 逆时针旋转α与过点A 且平行于BC 边的直线交于点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如图1,当α=6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D 与A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如图2,当α=45°时,判断线段BD 与A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行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如图3,当α为任意锐角时,依题意补全图形,请直接写出线段BD 与AE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其中090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对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解决几何综合问题的能力的几点想法1. 准确理解和使用定义、定理,重视基本图形、基本方法及常添辅助线的总结和归纳,加强基本图形的识别(1)部分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举例 ① 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的作法 ※ 向角两边作垂线段; ※ 作平行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九年级几何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2007.5广州教研)

九年级几何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2007.5广州教研)

九年级几何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索刘永东几何复习关键在于提高复习的有效性,研究有效教学就是要研究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系统,从整体上解决问题。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九年级几何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一、内容整合策略复习内容应依学习所要达成的目标,采用一定的原则进行组织,就会形成连贯一致的知识。

现代学习理论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现代学习理论和的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人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经验、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过程;学生的认知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不断反复循环中实现的。

因此,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进行教学设计时,所做的大量工作是把教材内容处理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效益才会更高。

对九年级几何总复习来讲,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复习,第一阶段内容为“图形的认识”,第二阶段内容为“图形与变换”,第三阶段内容为“图形与证明”,对每阶段内容均需进行重新整合。

第一阶段复习是对教材及课标所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最基础的复习巩固,是成系统的复习基础,按传统方法进行整合,可以分三线八角、三角形、四边形、圆。

力求让学生全面回顾所学过的知识,掌握几何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暂时避免较难的综合运用。

以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主要目的,将学生以前学到的所有零碎知识进行系统地、有条理地重组,以形成比较成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第二阶段是在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的专题复习,只涉及三种变换,仍然是在保证最基础的技能训练下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阶段是注意提高问题综合性的研究。

对一些问题进行小综合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的提炼,是对前面复习的提升,把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融入此阶段结合复习,此阶段让学生掌握证明各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较典型的解题方法。

例如,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角对等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圆中的相关定理(同圆中的等弧对等弦等等),垂直平分线或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等。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

中考冲刺:几何综合问题—知识讲解【中考展望】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型在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不仅有选择题、填空题、几何推理计算题以及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计算题,还有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性的问题、方案设计的问题等等.主要特点是图形较复杂,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几何综合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如折叠类型、探究型、开放型、运动型、情景型等,背景鲜活,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考查方式偏重于考查考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几何为主的综合题常常在一定的图形背景下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包括相等、和、差、倍、分及比例关系等);2、证明图形的位置关系(如点与线、线与线、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3、几何计算问题;4、动态几何问题等.【方法点拨】一、几何计算型综合问题,常常涉及到以下各部分的知识:1、与三角形有关的知识;2、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的性质;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函数;4、平行四边形的性质;5、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6、垂径定理,切线的性质,与正多边形有关的计算;7、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二、几何论证型综合题的解答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 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2、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要由已知联想经 验,由未知联想需要,不断转化条件和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3、要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 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方程等思想来解决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动态几何型问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12cm ,BC=6cm ,点P 沿AB 边从点A 开始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 边从点D 开始向点A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那么:⑴当t 为何值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⑵求四边形QAPC 的面积;提出一个与计算结果有关的结论;⑶当t 为何值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D ABC QP【思路点拨】⑴中应由△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一结论,需补充条件AQ=AP ,由AQ=6-t ,AP=2t ,可求出t 的值;⑵中四边形QAPC 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其面积可由矩形面积减去△DQC 与△PBC 的面积求出;⑶中由于题目中未给出三角形的相似对应方式,因此需分类讨论. 【答案与解析】解:(1)对于任何时刻t ,AP=2t ,DQ=t ,QA=6-t .当QA=AP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6-t=2t ,解得:t=2(s ),所以,当t=2s 时,△QA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在△QAC 中,QA=6-t ,QA 边上的高DC=12,∴S △QAC =12QA •DC=12(6-t )•12=36-6t . 在△APC 中,AP=2t ,BC=6, ∴S △APC =12AP •BC=12•2t •6=6t . ∴S 四边形QAPC =S △QAC +S △APC =(36-6t )+6t=36(cm 2).由计算结果发现:在P 、Q 两点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APC 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也可提出:P 、Q 两点到对角线AC 的距离之和保持不变)(3)根据题意,可分为两种情况,在矩形ABCD 中:①当QA AP AB BC=时,△QAP ∽△ABC ,则有: 62126t t -=,解得t=1.2(s ), 即当t=1.2s 时,△QAP ∽△ABC ;②当QA AP BC AB=时,△PAQ ∽△ABC ,则有: 62612t t -=,解得t=3(s ), 即当t=3s 时,△PAQ ∽△ABC ;所以,当t=1.2s 或3s 时,以点Q 、A 、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总结升华】本题是动态几何题,同时也是一道探究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归纳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计算分析,抓住其本质,揭示出变中不变的规律.四边形QAPC 的面积也可由△QAC 与△CAP 的面积求出,;⑶中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具有一定的开放性.2.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D=3,CD=5,BC=10,梯形的高为4,动点M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点C 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直接写出梯形ABCD 的中位线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使得MC=MN .【思路点拨】(1)直接利用梯形中位线的定理求出即可;(2)平移梯形的一腰,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3)利用MC=MN时,结合路程=速度×时间求得其中的有关的边,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答案与解析】解:(1)∵AD=3,BC=10,∴梯形ABCD的中位线长为:(3+10)÷2=6.5;(2)如图1,过D作DG∥AB交BC于G点,则四边形ADGB是平行四边形.∵MN∥AB,∴MN∥DG,∴BG=AD=3.∴GC=10﹣3=7.由题意知,当M、N运动到t秒时,CN=t,CM=10﹣2t.∵DG∥MN,∴△MNC∽△GDC.∴=,即=.解得,t=;(3)当MC=MN时,如图2,过M作MF⊥CN于F点,FC=NC=t.∵∠C=∠C,∠MFC=∠DHC=90°,∴△MFC∽△DHC,∴=,即=,解得:t=.综上所述,t=时,MC=MN.【总结升华】解决动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找谁在动,谁没动,通过分析动态条件和静态条件之间的关系求解,但是对于大多数题目来说,都有一个由动转静的拐点.3.(1)已知:如图1,△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边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边△ADE ,连接CE .求证:①BD=CE ,②AC=CE+CD ;聪明的小明做完上题后进行了进一步变式探究.(2)如图2,在△ABC 中,∠BAC=90°,AC=AB ,点D 为BC 上的一动点(点D 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AE=90°(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类比题(1),请你猜想线段BD 、CD 、DE 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不需论证;(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D 点在BC 的延长线上运动,以AD 为边作等腰Rt △ADE ,∠DAE=90°(顶点A 、D 、E 按逆时针方向排列),连接CE .①题(2)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②连结BE ,若BE=10,BC=6,求AE 的长.【思路点拨】(1)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BAC=∠DAE=60°,AB=BC=AC ,AD=DE=AE ,进而就可以得出△ABD ≌△ACE ,即可得出结论;②由△ABD ≌△ACE ,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DC+CE ;(2)先判定△ABD ≌△ACE (SAS ),得出∠B=∠ACE=45°,BD=CE ,在Rt △DC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CE 2+CD 2=DE 2,即可得到BD 2+CD 2=DE 2;(3)①运用(2)中的方法得出BD 2+CD 2=DE 2;②根据Rt △BCE 中,BE=10,BC=6,求得CE=22106-=8,进而得出CD=8﹣6=2,在Rt △DCE 中,求得DE=2228+=,最后根据△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AE 的长.【答案与解析】解:(1)①如图1,∵△ABC 和△ADE 是等边三角形,∴∠BAC=∠DAE=60°,AB=BC=AC ,AD=DE=AE ,∴∠BAC ﹣∠DAC=∠DAE ﹣∠DAC ,∴∠BAD=∠EAC .在△ABD 和△ACE 中,,∴△ABD ≌△ACE (SAS ),∴BD=CE ;②∵BD=CE ,AC=BC ,又∵BC=BD+CD ,∴AC=CE+CD ;(2)BD 2+CD 2=DE 2.证明:如图2,∵∠BAC=∠DAE=90°,∴∠BAC ﹣∠DAC=∠DAE ﹣∠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D ≌△ACE (SAS ),∴∠B=∠ACE=45°,BD=CE ,∴∠B+∠ACB=∠ACE+∠ACB=90°,∴∠BCE=90°,∴Rt △DCE 中,CE 2+CD 2=DE 2,∴BD 2+CD 2=DE 2;(3)①(2)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图3,∵∠BAC=∠DAE=90°,∴∠BAC+∠DAC=∠DAE+∠DAC ,即∠BAD=∠CAE ,在△ABD 与△ACE 中,,∴△ABD ≌△ACE (SAS ),∴∠ABC=∠ACE=45°,BD=CE ,∴∠ABC+∠ACB=∠ACE+∠ACB=90°,∴∠BCE=90°=∠ECD ,∴Rt △DCE 中,CE 2+CD 2=DE 2,∴BD 2+CD 2=DE 2;②∵Rt △BCE 中,BE=10,BC=6,∴22106-=8,∴BD=CE=8,∴CD=8﹣6=2,∴Rt △DCE 中,2228+68∵△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683422== 【总结升华】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举一反三:【变式】△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内的一个动点,BP=BA ,若0︒<∠PBC <180°,且∠PBC 平分线上的一点D 满足DB=DA ,(1)当BP 与BA 重合时(如图1),∠BPD= °;(2)当BP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2),求∠BPD 的度数;(3)当BP 在∠ABC 的外部时,请你直接写出∠BPD 的度数,并画出相应的图形.【答案】(1)∠BPD= 30°;(2)如图3,连结CD .∵ 点D 在∠PBC 的平分线上,∴ ∠1=∠2.∵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A=BC=AC ,∠ACB= 60°.∵ BP=BA ,∴ BP=BC .∵ BD= BD ,∴ △PBD ≌△CBD .∴ ∠BPD=∠3.∵ DB=DA ,BC=AC ,CD=CD ,∴ △BCD ≌△ACD .∴ 134302ACB ∠=∠=∠=︒.∴ ∠BPD =30°.(3)∠BPD= 30°或 150°.类型二、几何计算型问题4.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 中,∠ACB=90°,AC=8,BC=6.折叠该纸片使点B 与点C 重合,折痕与AB 、BC 的交点分别为D 、E.(1) DE 的长为 ;(2) 将折叠后的图形沿直线AE 剪开,原纸片被剪成三块,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 .【思路点拨】(1)由题意可得: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易证DE∥AC,即DE是△ABC的中位线,即可求得DE的长;(2)由DE∥AC,DE=12AC,易证△AOC∽△EO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OA:OE=2,然后求得△ACE的面积,利用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底的比,即可求得答案.【答案与解析】(1)根据题意得:DE⊥BC,CE=BE,∵∠ACB=90°,即AC⊥BC,∴DE∥AC,∴AD=BD,∴DE=12AC=12×8=4;(2)∵DE∥AC,DE=12 AC,∴△AOC∽△EOD,∴OA:OE=AC:DE=2,∵CE=12BC=12×6=3,∵∠ACB=90°,AC=8,∴S△ACE=12CE•AC=12×3×8=12,∴S△OCE=13S△ACE=4,∴S△ADE+S△ODE=S△ABC-4-12=8,∴其中最小一块的面积等于4.【总结升华】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是一道典型的几何综合题.举一反三【变式】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中,∠B=45°,AE为BC边上的高,将△ABE沿AE所在直线翻折得△AB′E,那么△AB′E与四边形AE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 【答案】在Rt△ABE中,∵∠B=45°,AB=2,∴AE=BE=2,∴S△ABE=1.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E≌△ABE,∴EB′=EB=2∴B′C=BB′-BC=22-2,∵四边形ABCD是菱形,∴CF∥BA.∴∠ B′FC=∠B′AB=90°, ∠B′CF=∠B=45°∴CF=2'=2-22B C∴SB FC△'=221CF=3-22∴S阴=SB E′△A -SB FC′△=22-2.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45°,AB=10 cm,CD=4 cm,等腰直角△PMN的斜边MN=10 cm, A点与N点重合, MN和AB在一条直线上,设等腰梯形ABCD不动,等腰直角△PMN沿AB所在直线以1 cm/s的速度向右移动,直到点N与点B重合为止.(1)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形状由________形变化为________形;(2)设当等腰直角△PMN移动x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2),求y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x=4 (s)时,求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根据已知求出∠PNM=∠DAB=45°,求出∠AEN,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判断即可;推出∠DAB=∠PNM=45°,根据等腰梯形的判定判断即可;(2)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求出EH,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求出AN=x(cm),CE=BN=10-x,DE=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求出DF,代入梯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答案与解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梯形.(2)等腰直角△PMN在整个移动过程中与等腰梯形ABCD重合部分图形的形状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当0<x≤6时,重叠部分的形状为等腰直角△EAN(如图①).此时AN=x(cm),过点E作EH⊥AB于点H,则EH平分AN,∴EH=AN=x,∴y=S△ANE=AN·EH=x·x=.②当6<x≤10时,重叠部分的形状是等腰梯形ANED(如图②).此时,AN=x(cm),∵∠PNM=∠B=45°,∴EN∥BC,∵CE∥BN,∴四边形ENBC是平行四边形,CE=BN=10-x,DE=4-(10-x)=x-6,过点D作DF⊥AB于F,过点C作CG⊥AB于G,则AF=BG,DF=AF=(10-4)=3,∴y=S梯形ANED=(DE+AN)·DF=(x-6+x)×3=3x-9.综上,.(3)当等腰直角△PMN运动到PN边经过点D时,移动时间为6(s),∴当x=4 (s)时,y=x2=×42=4.∴当x=4 (s)时,等腰直角△PMN与等腰梯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cm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15,AD=20,∠C=30°.点M、N同时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点A、点D开始在AB、AD(包括端点)上运动.(1)设ND的长为x,用x表示出点N到AB的距离,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请判断△AMN的形状.【答案】(1)过点N作BA的垂线NP,交BA的延长线于点P.则AM=x,AN=20-x.∵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C=30°,∴∠PAN=∠D=30°.在Rt△APN中,PN=AN×sin∠PAN=(20-x),即N到AB距离为(20-x).∵点N在AD上,0≤x≤20,点M在AB上,0≤x≤15,∴x取值范围是0≤x≤15.(2)∵S五边形BCDNM=S梯形-S△AMN且S梯形为定值,∴当S五边形BCDMN最小时,应使S△AMN最大据(1),S△AMN=AM·NP=.∵<0,∴当x=10时,S△AMN有最大值.∴当x=10时,S五边形BCDNM有最小值.当x=10时,即ND=AM=10,AN=AD-ND=10,即AM=AN.则当五边形BCDNM面积最小时,△AMN为等腰三角形.。

专题六---几何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专题六---几何探究题的解题思路

专题六几何研究题的解题思路一、方法简述跟着中考的改革, 几何的综合题不再是定格在”条件----演绎----结论”这样关闭的模式中 , 而是一定利用题设勇敢猜想、剖析、比较、概括、推理,或由条件去研究不明确的结论, 或由结论去研究未赐予的条件, 或议论存在的各样可能性; 研究图形的运动、变换规律更是中考的热点题型 . 解决此类问题 , 数学思想的合理应用起着重点性的作用, 一个题目常常需要几个思想方法交叉应用 .二、思想方法1.分类议论思想分类议论思想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的很多问题因为题设交代抽象,需要进行议论,此外因为题意复杂,包括状况多也需要议论。

分类是依照数学对象的同样点或差别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一样种类的方法,其目的是复杂问题简单化。

正确的分类一定周到,不重不漏;分类的原则是:(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一定是独立的;(2)一次分类一定是一个标准;(3)分类议论应逐级进行。

2.数形联合思想数型联合就是将数和有关的图形联合起来,经过对图形的研究研究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数型联合思想,能够将复杂的形化为详细的数,由形索数,由数导形,将数形有机地联合起来,增强数形思想的训练,对稳固数学知识,提升问题的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3.函数与方程思想函数关系是指某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方程是由已知量和未知量组成的矛盾的一致体,它是由已知探知未知的桥梁,从剖析问题的数目关系下手,抓住问题的函数关系或等量关系,用数学语言将函数或等量关系转变为函数关系式或方程式,在经过函数的性质或方程的理论使问题获取解决的思想方法,就称为函数与方程思想。

4.转变与化归思想转变与化归思想,也是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之一,是将不熟习的问题转变、归纳成熟悉问题的思想方法,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剖析、联想、类比等过程,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变换,转变到已解决或比较简单解决的问题上,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优选实质上就是转变的过程。

几何解答题题型研究及其复习策略

几何解答题题型研究及其复习策略

绵阳市中考数学几何解答题题型研究及其复习策略三台县潼川中学胡丽萍纵观绵阳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中的几何解答题,其共同特征是以圆为基架,构建了一个与特殊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及圆有关的性质和定理等为理论基础;运用等积变换、转化、演绎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的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几何解答题,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又重视对学生逻辑推理的评价,既源于课本又不死搬硬套,既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又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考察。

居于以上特点我认为在我们复习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降低重心,夯实基础在中考中,“三基”的考察肯定占主体地位,而且学生能力的形成的前提也是基本功要扎实,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知识产生的背景、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加强概念的外延和内含的准确性定义,注重临近概念的区别,加强基础练习,做到过手落实,在练习设计时不要为了对准中考而盲目狂练中考试题给学生形成误导,基本功扎实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夯实基础知识,就拿绵阳2007年中考的24题来说吧:所考察的基础知识点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90︒切线的性质,30︒的直角三角形的特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等。

这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相关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并灵活应用。

(绵阳2007年,本题满分1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BAC = 60︒,P是OB上一点,过P作AB的垂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Q,过点C的切线CD交PQ于D,连结OC.(1)求证:△CDQ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CDQ≌△COB,求BP:PO的值.第二,回归教材,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淡化了数学知识之间的一种逻辑演绎体系,知识点比较分散,这给我们的复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我们要花更大的精力研究数学新教材。

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也是中考试题的主要来源,许多试题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原型,有的直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公式定理的证明作为中考题,有的将例题、习题修改、变形、重组,例如:我们绵阳市2007年第24题,就是由九年级上第110页习题24.2的第五题和八年级上第156页复习题14第五题组合变式所得;2006年第24题也是由八年级上第125页习题14.1第5题及九年级上第110页习题24.2第5题组合变式所得;而2008年第24题则是九年级上教材第93页的例2直接变式所得,这些试题与教材的密切联系说明了重视和回归教材的重要性。

复习数学几何题与解题技巧

复习数学几何题与解题技巧

复习数学几何题与解题技巧数学几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形状、大小、位置等问题。

为了能够熟练解决数学几何题,我们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和掌握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数学几何复习的方法,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

一、复习数学几何题的方法1. 逐章复习首先,我们可以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复习。

建议将每章的重点概念和定理进行整理,通过重新学习,加深理解。

2. 做题集做题集是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可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数学几何题目,通过解答题目来巩固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做重复性的计算题,要注重理解题意和分析解法。

3. 总结解题思路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总结出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如,对于平面几何,可以总结出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这样可以在遇到同类型题目时,能够更加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数学几何题的解题技巧1. 画图在解决数学几何题时,画图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画图,可以直观地理解题意和形状,同时也有利于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在画图的过程中,要注重几何图形的比例,尽量保证图形的准确性。

2. 运用几何性质数学几何题的解题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几何性质。

例如,对于三角形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角、边关系来解题;对于圆形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圆的性质,如切线、弦等来解题。

3. 利用相似性相似性是解决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之一。

当两个图形具有相似性质时,我们可以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

通过找出相似关系,可以计算未知长度、面积等。

4. 应用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数学几何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引入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进行解题。

这种方法适用于某些无法直接得出结果的几何问题,如证明题等。

5. 多角度思考在解决数学几何题的过程中,要多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直接的方法行不通,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运用不同的角度来解题。

这样可以开阔思路,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通过以上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几何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何背景综合题的复习
----------基本图形分析举例
光明初级中学 刘颖颋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一类基本图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建立各自理解的几何背景,提高学生在解决有几何背景的综合题方面的能力。

2. 通过对基本图形的探究,感悟解几何背景综合题的一般思考方法。

3. 体会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基本图形的分析中规律的探索和合理的运用。

教学过程:
B
例:已知:60MAN = ∠,点B 在射线AM 上, P 为射线AN 上一动点(点P 与点A 不重合),以BP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PQ (点B P Q ,,按顺时针排列),O 是
BPQ △的外心.求证:点O 在MAN ∠的平分线上;
例:在Rt △ABC 中,∠C = 90,AB =5,AC =4,BC =3,点M 是AB 边的中点,用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M 处旋转,使两直角边与原Rt △ABC 的两边
AC 、BC 分别交与E 、F 点,求MF ME
的值。

课堂训练:
如图,在Rt △ABC 中,∠C = 90,AB =5,AC =4,BC =3,点P 、Q 、R 分别是AC 、BA 、BC 上的动点,且CR =AP =BQ =x ,在运动过程中求使得∠PQR = 90的x 的值。

M
C
B
A
R
P
C
B
A
参考资料:
背景1: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等腰直
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的中点M 处旋转,让两直角边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交于E 、F 两点。

观察图形,会得到哪些结论?
(i) △CFM ≌△AEM ;△CEM ≌△BFM ; (ii) ME =MF ;△M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iii) ABC CEMF S S △四边形2
1
=
(iv) △CFM ∽△AEM ∽△FDM ∽△CDE ;△CEM ∽△BFM ∽△EDM ∽△
CDF ; (v) MC MD MF ME ∙==22;FD ED CD MD ∙=∙;CM CD CF EC ∙=∙·· (vi) AB AC CF CE 或=定值+
(vii)
以后我们遇上“直角对直角,并且直角与直角的顶点的连线平分一个直角”。

我们可以“过没有被平分的直角顶点作连线的垂线,补全图形再继续分析”;也可以“过没有被平分的直角顶点作对角两边的垂线,运用背景2的方法再继续分析”
上海市2002年中考压轴题: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有一
点P ,连接BP ,作PE ⊥BP ,PE 交CD 于E ,EF ∥BC 交AB 于F ,已知AB =10。

(i ) 求证:△P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ii ) 设AP =x ,B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
求出x 的取值范围;
(iii ) 点P 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出现△PBE 与正方形ABCD 的面积比为3∶8?如有可能求出x 和y 的值,如不可能,请说出理由。

(iv ) 点P 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可能出现△PCE 为等腰三角形,如果
可能请指出所有可能使△PCE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E 的位置,并指出相应的x 的值,如不可能,请说出理由。

2004年四川凉山中考压轴题: 如图,直线m x y 34
3
+-=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以AB 为直径的⊙M 过原点O ,垂直于x 轴的直线MP 与⊙M 的下半圆交于点P 。

(i )求点B 关于直线MP 对称的点C 的坐标;若直线MP 的解析式是6=x ,求过P 、B 、C 三点的抛物线解析式;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E ,使
∠EOP =
45?若有求坐标,若无说明理由。

B
P F E
D
C
A M
B
A
背景2:一个 120角的顶点放在等边三角形的BC 边的
中点M 处旋转,与另外两边分别交于E 、F 两点。

观察图形,会得到哪些结论?将这些结论与背景1的结论联系起来看,还会有什么发现或说还会有什么推广? (i)∵∠EMF = 120;∠BAC = 60∴∠1+∠2=∠2+∠
3⇒∠1=∠2;加上∠MGF =∠MHE =
90;MG =MH ;
⇒△MGF ≌△MHE ;
(ii )
ME =MF ;△MEF 是顶角为 120的等腰三角形;
(iii ) ABC AEMF S S △四边形4
3
=
(iv ) △AFM ∽△FDM ∽△ADE ;△AEM ∽△BFM ∽△ADF ; (v )
MA
MD MF ME ∙==22;FD ED AD MD ∙=∙;
AM AD AF EA ∙=∙;AF AE AM AD ∙=∙
(vi ) 周长的一半△=定值ABC AF AE =+
(vii ) 通过背景1和背景2结论的比较,我们发现这都是“互补的角相
对,并且连线平分其中一个角”。

是不是都有上述特点,还待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思考。

2007年上海市中考压轴题:如图,∠MAN = 60,点B 是射线AM 上的一点,AB =4,点P 是直线AN 上一动点,以BP 为边,以顺时针方向作正△BPQ 。

(i ) 当点P 在射线AN 上时,求证:△BPQ 的外心
O 一定在∠MAN 的角平分线上;
(ii ) 当点P 在射线AN 上且点P 不与A 重合时,联
结AO 交BP 于C ,设AP =x ,y AO AC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x 的取值范围。

(iii )
点D 是射线AN 上一点,AD =2时,⊙I 是△ABD 的内切圆,当⊙I 与BP 或BQ 相切时,求AO 的值。

2007年北京市中考压轴题: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 (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 (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
N
M
M
C
B
A
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60A ∠=°,
1
2DCB EBC A ∠=∠=∠.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
(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1
2
DCB EBC A ∠=∠=∠.探
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背景3:一个 120角的顶点放在等边三角形的BC 边的中点M 处旋转,与另
外两边分别交于E 、F 两点。

再将FM 、EM 延长与AB 、AC 相交与P 、Q 。

观察
图形,还会有什么发现或说还会有什么推
广?
(i)∵∠EMF = 120;∠PMQ = 120 又∵∠PBM =∠QCM = 120且BM =CM
∴△PBM ∽△MCQ ∽△PMQ
(ii)通过上述相似可以推出∠BPM =∠MPQ ;
∠CQM =∠PQM ⇒点M 是△APQ 的内心。

(iii)根据切线长定理知:PQ =PH +QG =PB +BH +QC +CG =PB +QC +BE +CF =PE +QF ·····
1999年上海市中考试题:在△ABC 中,AB =AC ,半园圆心O 在BC 上,且半园分别切AB 、AC 于点D 、E 。

设∠B =α。

(1) 求∠DOE 的度数(用α表示) (2) 延长AB 到F ,过F 作⊙O 的切线FM 和AC 的延长线相交于G ,试判断∠FOG 是否是一个定值。

(3) 设BC =m ,cos α=53
,BF =x ,FG
=y ,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
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F
A
B O
A D
E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