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_袁奇峰

合集下载

基于空间句法的上海、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及比较

基于空间句法的上海、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分析及比较
通 方式 .
3 结

() 1 空间句法理论可 以量化研究轨道交通 网 络的不同属性. 对于轨道交通领域来说 , 空间句法 的应用对于现有线路的评估、 优化以及规划线路的 便捷程度、 智能程度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2 北京地铁网络 的整体可达性与上海地体 网络相差很多 , 在现有线路 的基础之上需要积极结
62 9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2 1 年 01
量相对较少需要结合交通调查合理安排车辆发车 时间间隔和车辆编组 , 另一方面需要考虑乘客的出 行问题 , 由于地铁的可达性差对市民的出行造成的
的不便 , 要根 据交 通调查 合 理 的规划 城市轨 道交 需 通 与公交 车 、 驳车 、 短 快速 公交 、 电车等 地面公 共交
线路 之 间可 以换 乘 . 拓扑 结构 图如下 图 2所 示.
() 4 可达性评价指标 ( ce i l dx : A csb i I e ) 为 s it n y 了符合数值越高可达性越高的习惯 , 将不对称值的 倒数作为可达性评价指标.
应用前面介绍的参数和公式( ) 公式( )公 1、 2、
式( ) 3 分别对 图2的各条线路进行量化计算 , 便可 得出上海轨道交通线路相应的可达性指标 , 如表 1
所示 .

( 3 )
注: 为了计算方便 , 图中的站点只保 留了起始
站和换乘站 , 对于某些换乘站较多的线路也是根据
需要选取了一部分. 表 1 上海 轨道 交通 各线 路可达 性指标 汇总表
23 上 海与北 京 的城市轨 道 交通 网络 可达性 比较 .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 , 可见上海与北京的轨道 交通网络有很大的差异 , 同时在网络的便捷程度方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关系研究背景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的概况1.1 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

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日益严峻。

使我国大城市普遍面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诸多交通问题,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如何才能让交通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呢?发展公共交通,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最主要的出行方式。

因此就必须使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提高上去。

在城市公共交通中主要包括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实施“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建立起以大运量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交通系统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京建成第一条地铁以后,天津、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相继建设了地铁。

截止到2008年7月,中国内地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陆续修建地铁及轻轨线路并已投入运营,建成投入运营试运营的线路共有29条,运营及试运营里程共782.7公里,另外还有一条磁悬浮线路,全程31.17公里。

根据建设2007年统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开始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2个城市中,有3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建设,其中,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最多。

此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西安、苏州等16个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得到批复。

在未来lO余年里,16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线路总长约1700公里,总投资达到6200亿元。

据统计,目前国内40多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经有30多座城市开展了城市快速轨道的建设或建设前期工作,有10多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预计投资2000多亿元。

我国已建、在建、筹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几十个。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互动发展探讨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互动发展探讨

S p 2 1 e. 0 0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互动发展探讨
叶 红
( 州 科 技 学 院 建 筑 与城 市 规 划学 院 , 苏 苏 州 2 5 1 ) 苏 江 1 0 1

要 :目前 我 国正 处 在 轨道 交 通 的快 速 发 展 时期 , 如何 促 进 轨 道交 通 建设 与城 市 协 调互 动 发 展成 为现 阶段 亟需 研
第 2 3 院 学报 ( 程 技术 版 ) 工
V 12 o. 3
No 3 .
J u a o Jh uUnv ri fS in ea dT c n lg ( gn eiga d T c n lg ) o r l f z o iest o ce c n e h oo y En ie r n e h oo n SI y n y
究 的 重要 课 题 。通 过从 城 市 交 通 系统 与 城 市 土 地利 用 方 式 两者 之 间 存 在 的 相互 联 系 、 约 的循 环 关 系 人 手 , 论 了 制 讨 不 同 的交 通 系统 决 定 了不 同的 城 市空 间 拓 展 模式 和城 市 土 地利 用 方 式 ,通 过 例举 借 鉴 国外 轨 道交 通建 设 与 城 市 互
【 收稿 日期】 0 0 0 - 1 2 1 - 6 0
[ 金项 目】 苏 省建 设 系统 科 技 项 目(S 0 8H1) 基 江 J2 0 J 3
[ 者 简 介】 作 叶 红 (9 4 )女 , 庆 人 , 师 , 士 。 17一 , 重 讲 硕
第 3期
叶 红 : 轨道 交通 与城市 协调 互动 发展 探讨
6 9
生 活 质量 退 化 、 贫富及 种族 隔 离 、 环境 恶 化 、 田与原 野 的消失 、 筑 遗产 损毁 等诸 多 问题 。 因此美 国“ 汽 农 建 小 车 友好 型 ” 的交 通发 展模式 实 践证 明 , 路分 类 、 加 车行道 和设计 各 种交 叉 口方案 等方式 , 能保证 交通 的 道 增 不 可 持续 发展 。

轨道交通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20160919

轨道交通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20160919
京津冀的情况
城市在摊大饼,轨道也在摊大饼,线 网对几个重点核心的支撑不足,整体 效率低下
设施衔接也有问题,轨道和快速路通 道重合,与周边用地很难融合
张国华 2016年9月
发展模式转变与轨道交通转型
新加坡轨道与城市功能组团
轨道与快速路
轨道与快速路的纠缠不清
5
出路

投融资与制度创新
1 发展趋势 2 制度环境 3 土地制度创新 4 规划制度创新
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统筹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的交通特征
高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支撑: • 对外交通——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空/海港)、 高速铁路 • 城市群交通——城际、市郊铁路为主体 • 城市交通——地铁、轻轨、有轨电车为骨架
通过土地的混合使用提供稳定的客源, 减少人们不必要的出行,同时吸引多元 的人群来此居住
土地混合利用与复合功能系统产生综化 效应,加速地区整体品牌塑造
在功能上与周边区域相互补充,填补周 边区域城市功能,实现地区功能完整性
提升周边商业、居住等物业价值,获取 地区土地增值效益
综合开发模式有利于项目实现财务平衡, 提高招商建设的可行性
9
张国华 2016年9月
2.1 发展趋势
PPP模式探索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
建立健全PPP模式及相关法律法规
基于现有PPP模式深化制度改革,探索更灵活的价格机制,突破土地制度限制,促 进站点土地综合开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投融资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信用、特许经营、商业纠纷仲裁等多方面的制度,建设优良 的市场环境吸引多元投资方
轨道交通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研究主题: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1. 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公共交通方式,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睐。

然而,在现实中,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地面交通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导致在交通互联互通、路网规划、运输调度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以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2. 研究方案方法2.1 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现状和趋势。

2.2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不同城市的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运行数据及相关指标,运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等方法进行分析,找出两者协同发展的优势与问题。

2.3 专家访谈:通过访谈相关领域的专家,了解他们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发展的观点和建议,形成专家意见。

2.4 建立模型:基于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以量化的方式评估两者的协同程度和效果。

2.5 方案比较与优化: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优化,提出可行性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发展方案。

3.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发展的情况分析和评估结果。

通过对专家意见的整理和归纳,我们可以得到专家对不同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并将各种指标纳入其中,得出不同方案的评估结果。

最后,通过比较和优化不同方案,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对较好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协同发展方案。

4. 结论与讨论通过对研究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方案的实施,我们可以得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

通过对数据和专家意见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的协同发展。

规划师2020年(第36卷)总目次

规划师2020年(第36卷)总目次

2020年(第36卷)总目次1-5 1-13 1-20 3-5 3-12 3-17 3-24 4-5 4-13 4-21 5-5 5-10 5-15 5-21 5-30 6-5 6-13 6-20 6-26 7-5 7-10 7-16 7-22 7-27 9-5 9-13 9-22 9-29中国城市绿色交通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单数城市”到“复数城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人本规划设计策略城市绿色交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基于国外实践经验的思考“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新时期我国都市圈治理的新逻辑与变革方向探讨西雅图大都市区空间协同发展思路及其启示治理视角下深圳都市圈协同发展探索行政区划调整导向下济南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策略培育型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方法探索—以福州都市圈为例武汉城市圈的圈层聚散特征与引导策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语境下“双评价”研究进展与趋势国土空间“双评价”再认识及优化路径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双评价”的实践与思考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体系构建及广东省实践“双评价”成果在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思路与实践青岛市国土空间“双评价”的实践与思考我国县域国土空间“双评价”理论与浙江嘉善县实证研究国土空间脆弱性评价及优化策略—以山东省荣成市为例基于“三生”功能的柳州市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升级:关于城乡规划学科认知的自省与解决之道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未来规划师卓越实践能力培育“旧疾”与“新题”: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教育探讨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城乡规划教育思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态势与规划方法研究中国境外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与空间规划策略研究制度集成视角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模式研究—以成都自由贸易试验区双流片区为例空间发展规划视角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审视—以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九大板块协同发展为例魏贺,等卓健庞哲,等马向明,等龙茂乾,等王智勇,等邱凯付,等马交国,等刘希宇,等吴挺可,等张臻,等蒋国翔,等田川,等陈伟莲,等白娟,等于连莉,等李永浮,等杨昔,等农宵宵,等张昊哲,等杨贵庆杨辉,等陈宏胜,等周庆华,等杨晓娟,等李磊,等矫雪梅,等胡浩区城联动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研究—以深圳前海蛇口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例制度空间化与空间制度化:边境型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实践与思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特征、模式与制度体系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刚性与弹性的互动逻辑及优化路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实施的难点及建议新时期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的建议论海洋资源监管、用途管制与规划管理基于三条控制线的重庆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探索市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与制度协同—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以保护为导向的无居民海岛用途管制规划管理研究新时期城乡规划行业前景、机构变革与应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规划理论发展与行业变革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行业与机构转型发展研究新时代地方规划设计机构“产品”适应性思考新时期地方规划设计机构发展思考我国自然保护地分类研究综述与思考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构建路径公园城市的思想溯源、价值认知与规划路径存量背景下公园城市实践路径探索—公园化转型与网络化建构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的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面向规划统筹的厦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广州城市湿地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思路: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探讨县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框架及实践中国巨型城市区长远空间战略展望及“十四五”思考“十四五”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的协同治理研究西部地区“十四五”规划的刚性、弹性与落地性研究资源·功能·治理—对浦东新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空间干预、场所营造与数字创新:颠覆性技术作用下的设计转变“技术”与“人本”理念下未来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9-359-4111-511-1111-1611-2111-2712-512-1312-2013-513-1013-1513-2013-2915-515-1315-1915-2517-517-1317-2017-2617-3519-519-1419-2219-2921-521-14魏正波,等欧阳东,等何明俊孔雪松,等黄征学,等贾克敬,等林坚,等曹春霞,等何冬华李佳芮,等汪毅,等王唯山江勇,等白娟,等彭建德,等陈耀华,等雷会霞,等林凯旋,等邹锦,等汤怀志,等何子张,等黄慧明,等马向明,等程功,等于涛方,等赵广英,等矫雪梅,等罗翔张恩嘉,等伍蕾,等84852020年第24期 第36卷21-2021-2721-3523-523-1123-182-412-482-544-294-358-418-4810-4210-5012-2512-3114-2414-3314-4016-3216-3816-4518-2918-3418-3820-2720-3220-3722-2522-3222-40农业生产视角下的未来城市空间演变新模式未来社区:城市居住区建设的有益探索未来高密度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框架研究基于物权制度框架体系的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基础研究地方性国土空间规划立法中存量规划入法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研究我国控规公示特征、影响因素与优化建议—基于全国288个城市政务公开数据生态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和差异化管控研究成都市生态绿隔区管控探索岳阳市居住街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深度控制策略因“制”而“治”:城市规划实施中的“程序正义”—基于凤凰山庄征收事件的讨论超大城市机场规划用地分类体系研究—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例多元主体共治下的贫困村整治规划实践及其治理效应—广东省F 村的实证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体系及用途管制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城市边缘区小规模农林用地系统管控新时期政府整体性空间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以长沙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为例国家级新区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问题及建议管制并轨: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整合与重构“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制度重构珠海设计控制的目标、政策及机制深圳市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制度构建研究深圳市土地整备利益统筹共享机制研究深圳创新型产业空间治理的转型与创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海岸带海陆统筹管制探索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涉海指标体系设置研究中美城镇增长管理工具比较研究新型产业用地政策调控机理研究基于边界效应理论的风景名胜区分区管控探讨长沙非集中建设区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融合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转型策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城市“四线”管理制度的姜鹏,等袁奇峰,等王才强,等何明俊魏书威,等徐瑾,等史雅楠,等程茂吉,等汪小琦,等朱镱妮,等黄军林,等石蓓,等张园林,等龚健,等汤西子,等崔海波罗锦,等周子航,等姚爱国王世福,等刘芳,等肖靖宇,等侯衡,等易斌,等周鑫,等苏章娜,等刘力兵,等王晓洁,等邓方荣,等唐寄翁,等朱镱妮,等完善与提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规划框架的优化策略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发展回顾与运作评价水鸟友好视角下的海岸带湿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范围研究生态格局理念下的国家公园边界划定方法探讨—以秦岭国家公园为例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策略基于“容量测算—形态修正”的张家界城市建筑高度定量控制研究大明宫遗址区空间演化机制及规划提升策略景观指数化视角下的榆林古城文化景观特征解析及格局修补边缘效应下的烟台历史文化核心地段更新设计方法“双评价”结果在长沙市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探索公园城市:价值系统引领下的城市空间建构路径基于“精明营建”理念的城市设计探讨—以中山总部经济区滨水城市设计为例“绿量”到“绿质”:广州市空港经济区绿化景观规划探索空间基因:推动总体城市设计在地性的新方法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重点及对策—以广西融水县香粉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成都医学城产业功能区“链式模型”规划方法探索生态文明视角下武汉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探索品质提升下的少数民族地区景观风貌规划探讨—以林芝为例乡村密度与乡村居住质量的和谐设计之策—以上海松江区平移归并村庄设计方案征集活动为例沈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总体城市设计下公共中心体系构建与控制研究“公园+”模式下的昆明北站区域城市设计探析农业城市主义视角下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色营造策略西安杨家村乡村景观互适性转型探讨市县及以下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体系与内容探索“以流定形”:城市公共绿地设计方法探析上海虹口区63 号街坊风貌保护更新策略研究武汉市汉口历史街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规划24-2824-3524-411-261-321-381-473-313-397-337-409-509-5711-3311-4011-4911-5511-6011-6713-3413-3913-4613-5313-6015-3215-3815-4315-49张清华,等李开明,等庞晓媚,等韩西丽,等薛冰洁,等陈翀,等许乙青,等付晓萌,等黄嘉颖,等邢忠,等李彦波,等范颖,等李敏稚,等范京,等邵润青,等王志玲,等代鑫,等哈思杰,等黄炀杜春宇,等杨楠,等苏悦,等刘敏,等朱俊华,等吴雷,等蔡健,等严婷婷,等杜春宇,等2020年(第36卷)总目次17-41 17-48 17-5517-62 19-34 19-40 19-47 21-45 21-51 21-58 23-26 23-32 23-38 23-441-52 1-59 1-66 1-73 2-5 2-12 2-20 2-27 2-34 3-44 3-51 3-58 4-41布局研究面向精细化空间管制的德州市老城区品质提升路径郊野地区总体城市设计分区导控方法基于冬季PM2.5 扩散规律的居住组团内部公共空间优化—以成都市颐和家园、三千里、虹波苑三组团为例海宁市“杭海创谷”城市设计国际咨询评述流域治理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探讨—以大理白族自治州国土空间规划为例空间基因:驻留地方记忆的规划设计新径—南京原近代民国首都机场案例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非集中建设区规划体系构建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的城市设计响应—以山东省日照市城市设计试点为例城市设计中居住片区的引导与控制研究共生链接:都市区古镇规划策略—以成都市黄龙溪镇为例基于价值观战略决策模式的开发指导规划编制非保护类工业地段城市设计的逻辑构建—以杭州民生药厂地块为例城市自然生境空间体系构建研究—以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为例生命共同体理念下的浅山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探析—以闽江流域(福州段)为例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交通指标体系构建思考海陆界面城市生活段的绿色景观与生态营造从“角落村”到“明星村”:系统论视角下广州增城大埔围村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大都市发展视角下的近郊镇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模型研究—以徐州市铜山区近郊镇为例耦合空间规划体系的区域绿地规划思路西安纺织城地区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研究国家园林城市与国家森林城市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比较滨海城市风暴潮避难所分布的灾害风险适应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特征与规划对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模式绿色化转型思考老年视角下社区日常消费性服务设施的感知与使用研究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研究中国乡村规划建设研究进展与展望—基于国邹涵,等喻晓,等俞静郑丽红,等李婷,等朱江,等邵润青, 等杜瑞宏,等孙卓元,等杨靖,等贾刘强,等肖鹏飞,等任凌奇,等何萍,等王文奎,等马小毅,等刘利刚,等邓毛颖,等牛成,等黄槟铭,等王冰倩,等韩静,等张威涛,等杨培峰,等陈蓉,等彭科,等杨贵庆,等4-504-587-467-537-608-58-128-208-268-339-649-7110-510-1210-1810-2610-3211-7311-8111-8612-3812-4512-5112-5813-6613-7213-78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的文献计量分析“末梢时间”对保障房居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影响我国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空间布局演替的类型学研究澳门“第四空间”规划纲要及策略探索基于多源数据的北部湾城市群都市圈识别与发展规划建议东南亚地区中国境外产业园区的主要特征及发展策略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基于FLUS 模型的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模拟与评估市县级国土空间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优化新时期城镇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15分钟生活圈关键指标讨论影响微型公共开放空间活力的建成环境因素研究社区建成环境对呼吸健康的影响研究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国际化发展态势研究—基于中国学者SCI/SSCI收录期刊文献分析社区公共交往活动的空间争夺特征与规划导控—以福州市区广场舞空间为例男性使用视角下城市公共场所育婴空间研究—以西安市大型商业设施为例共生理论视角下资源枯竭型城市区域协调研究—以铜川市为例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探讨—以南京市南秀村为例福利导向的新增长主义:中西比较与中国城镇化展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规划高等院校协同创新网络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进趋势、动因及协调机制城市住区建成环境步行性需求评价及差异分析—以武汉市五类住区为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技术方法及差异研究城市诊断方法在社区更新规划中的应用—以北京石景山区八角社区为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世界园林博览会园区的后续利用研究—以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为例双城经济圈内的重庆主城区与周边各区流空间特征研究基于心理可达性的长南迳古道保护修复成效及其优先改进策略研究基于POI 混合度的城市公园体力活动类型多样舒波,等杨林川,等陈甜甜,等姚敏峰,等毛蒋兴,等袁新国,等朱雷洲,等薛峰,等傅幸之胡紫薇,等吴夏安,等韩西丽,等陈春,等秦诗文,等曾献君,等董欣,等施一峰,等王凌瑾,等李沁原,等刘晓畅赵万民,等申洁,等胡耀文,等叶锺楠,等段义猛,等王芳,等潘裕娟,等86872020年第24期 第36卷13-8714-514-1114-1715-5515-6116-516-1316-1916-2517-7117-7718-518-1218-2219-5219-5819-6420-520-1120-2021-6421-7222-522-1222-1923-5023-5723-6724-524-1224-21性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步行商业街界面形态类型与感知量化研究韧性城市理论下河流蓝绿空间融合策略研究健康水文视角下的西南山地多雨城市雨洪调控与规划应对附属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解析与规划刍议中观层面城市设计导则40年:回眸、反思与展望基于网络图景的重庆主城空间意象研究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南京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度评价研究大城市中心区小学布局满意度提升规划策略杭州市主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城市设计内容纵向传导的现实困境及建议“自然状态”情景下的规划正当性来源与基础研究新中国城市扩张与更新的制度逻辑解析哈尔滨多中心空间结构识别与特征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实施转移的陕南河谷城市空间布局研究—以山阳县城区为例协同治理视角下成片连片改造的更新模式转型探索—广州鱼珠车辆段片区土地整备实施路径的思考城市规模缩放效应的实证研究城市设计的“基础设施主义”—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趋势和空间生产模式街道吸引力对老年人活动可行能力的影响研究新发展阶段社区规划的时代认知、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上海市15分钟生活圈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及可达性研究城市设计中城市图层系统构建技术方法与路径初探城市脉搏: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动态结构研究武汉市水生态基础设施空间格局研究未来城市智慧TOD 的发展趋势思考—兼议TOD 化与去TOD 化之争县域生态空间系统化修复路径与实践基于运动轨迹大数据的泸沽湖风景名胜区慢行系统优化研究国家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系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生态规划研究历程及分析成都市中心型地铁站点地区协同性评价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索面向低碳生活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乡村生活圈范围测度方法与优化策略探索——以雅安市汉源县为例郑权一,等孙良,等陈竞姝李云燕徐家明,等边泓溱,等杨迪,等韩非,等魏伟,等陈玉娟,等杨一帆,等郑伊辰李晋轩,等郭嵘,等吴左宾,等许宏福,等周东东杨超韩瑞娜,等黄瓴,等马文军,等徐苏宁,等杨俊宴杨柳琪,等刘泉,等李立峰,等黄红元,等许景权彭姗妮,等杨镇铭,等李琪,等张赫,等官钰,等5-395-425-455-495-525-575-615-675-725-785-825-855-895-945-995-1035-1096-336-366-406-446-506-566-616-656-696-726-766-80直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城市规划反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城市发展思考与规划应对城市公共健康风险的复杂性认知与适应性规划响应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韧性思考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疫情防控规划编制思考医疗科技的新趋势对城市防疫规划的启示应对重大疫情事件的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探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规划反思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为例特大城市公共卫生风险识别及规划应对街区“大开放”+ 住区“中防控”+ 组团“小隔离”—“平疫”结合模式下的城市住区三级空间防控体系构建与转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思考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型应急医疗设施规划思考韧性城市理念下传染病医院弹性建设模式研究临时性到常备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救治设施空间规划供给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城市防灾规划复合化体系建构思考应对突发传染性疫情的城市民生商业供应布局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中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思考“冗余空间”:城市应急空间规划与管理思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乡关系思考空间联动发展和城市“升维”规划管治研究—对城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思考与应对城镇空间危机预警系统研究人口输入型城市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城市空间策略探索—以苏州市为例健康的韧性城市规划模型构建与策略韧性城市视角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解读与响应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居民健身空间的规划思考健康乡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乡村应对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乡村治理的应对思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乡村社区治理与空间管雷诚,等赵毅,等于婷婷,等许丽君,等金锋淑,等邱爽,等欧阳鹏,等方可,等刘斐旸,等余珂,等吴林芳,等陈保禄,等卢涛,等矫雪梅,等欧阳东,等赵东昊,等孔德静,等黄建中,等周建军,等沈瑶,等唐源琦,等倪庆梅,等夏杰,等肖婧,等李晓宇,等魏晓芳丁少平,等段德罡,等882020年(第36卷)总目次粤港澳大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设计—以佛山三龙湾为例淮南市“多规合一”规划对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指导研究基于创新网络理论的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规划探讨FLUS 模型对佛山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验证与修正分析广义视角下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思与应用滨海生态地区空间发展策略探索—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例面向单元化风险管理的人居安全格局构建—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深圳市大运轨道枢纽片区城市更新困境与策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规划策略及实践地域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广西象州温泉城规划设计策略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潇贺古道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生态文明体制下“三区三线”管控体系建构深圳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的联动:案例实践与政策反思基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深圳土地整备制度研究复杂存量地区综合提升路径及深圳龙岗河沿线实践门户与中心:哈尔滨建设国家边境中心城市功能定位思考“央地关系”改革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思考新时期综合保税区转型发展与空间应对—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规划为例高品质的田园化空间特色构建策略—以北京顺义区为例海南共享农庄发展现状及规划设计探索—以三亚南田共享农庄为例国土空间规划中发展战略规划路径转变:框架、愿景到绩效—湛江、黄石与北海的对比研究网络化治理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传导机制研究—对广州市黄埔区规划实施路径的思考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的用途留白策略探讨—以广州增城区为例基于空间活力模拟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北海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城市历史景观(HUL) 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广州逢源大街—荔3-653-733-793-867-697-757-807-878-568-618-669-779-849-919-959-10210-5810-6410-7010-7612-6612-7212-7812-8315-66刘洁贞,等袁勇,等谭宇文,等招晖,等李启军蔡奇杉,等杜菲,等谭琛,等陈江碧,等朱少武,等胡金龙,等赵广英,等刘荷蕾,等许亚萍,等朱骏,等蔡天抒,等荀春兵,等胡章,等魏祥莉,等李荣,等陈研新,等赵颖,等杨恒,等许宏福,等6-866-906-946-986-1026-1076-1126-1162-592-652-714-664-724-7814-4814-5614-6316-5316-6216-6616-7216-8016-8622-4622-5222-6024-4624-5224-58控—基于PPRR 模型的案例解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社区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研究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社区治理平疫结合的城市韧性社区建设与规划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市开放社区规划反思与应对策略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社区应对健康城市理念下社区建成空间环境研究与治理——由某农贸市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规划思考强化应急治理能力的韧性社区营造策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启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区建设策略—基于“社区”概念的辨析北京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践广州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研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智能化评价研究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体化业务模型研究与实践改革背景下自然资源业务重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为例“数据治理”的转型:长沙市“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探索柳州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思维探索柳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区划策略研究柳州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策略探索及实践巴基斯坦瓜达尔市总体规划编制探索面向2050年的瓜达尔城市发展路径探讨政府公共财政约束下的巴基斯坦瓜达尔城市空间方案演变研究瓜达尔港城协调发展思路与方案巴基斯坦瓜达尔市城市安全规划策略探讨瓜达尔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困境及创新基于大数据的空间治理智慧决策系统建设理论与实践天津市国土空间规划基数转换方案研究广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的体检评估基于区块链的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相关研究数字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新空间认知与分析从“数据治理”到“信息化治理”: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方式改革探索—以长沙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为例高银宝,等刘佳燕袁媛,等于洋,等戴锏,等王兰,等黎洋佟,等王世福,等栾晓帆,等喻文承,等詹美旭,等钟镇涛,等刘瞻,等唐巧珍,等崔海波,等宁琦,等秦钦兰,等黄玉莉,等李奇,等姚苑平,等刘景华,等覃振东,等黎杰,等彭佐康,等谢盼,等张硬,等何正国,等曹先,等胡晓艳,等崔海波,等。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胡润州【摘要】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社会经济;交通拥堵;重要动力【作者】胡润州【作者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看,轨道交通建设对一个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不仅改变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让土地增值,而且促进其经济繁荣,消除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病”的滋生,提升其现代化发展水平。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武汉市就开始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探索。

当时,首先是遇上了以“公交乘车难”为特征的交通紧张期,常规公共汽电车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企业职工)的出行需求。

为此,国务院发文提出了“上天入地”的应对之策,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应运而生。

其次是由于建设汉口新火车站,原穿越武汉市中心的京广铁路旧线要外迁,迁移后的铁路旧线干什么、武汉的轨道交通应如何建设,也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这两点,从上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就开始了其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城市交通方式,需要协同发展,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在我国,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但两者之间存在着互补和竞争关系,如何促进二者合作共赢,实现优势互补,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对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协调发展机制和策略,对于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分析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探讨二者的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协调发展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提出协调发展的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的意义在于优化城市交通体系,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升城市居民出行体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公共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可以实现相互补充、有机结合,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利性,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运输成本,促进城市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还具有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公共交通的高效率运行和便捷服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音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加强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宜居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协调发展,通过对现有状况的分析和机制的探讨,揭示其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以及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策略性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关系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不仅能够缓解交通压力,还可以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相促进的机制。

一、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科技创新的促进1. 提供科技创新的平台与机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大量的先进科技设备和技术,例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企业和专业人士可以借助轨道交通项目来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与轨道交通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比如,在轨道交通领域,出现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自动驾驶列车、智能地铁站、智能票务系统等,不仅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科技的创新和应用。

2.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设备和材料,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如信号控制系统、车辆制造技术等。

这些需求推动了城市科技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

这种产业链的形成不仅可以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资金涌入城市,进一步推动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

3. 优化城市管理与智慧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密切相关。

例如,利用轨道交通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城市管理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城市交通运行状况,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升交通效率;同时,通过轨道交通系统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可以实现对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推动城市的智慧化管理,促进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

二、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支持1. 提供智能化服务与创新需求城市科技创新的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智能化服务和创新需求。

例如,随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便捷和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科技创新可以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智能车站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的乘客出行分析等创新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创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创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需求的日益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环保的公共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以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创新为主题,分析其发展的原因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同时介绍一些新技术和新理念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创新影响。

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原因1.1 交通需求的增加随着人口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交通需求急剧增加。

传统的道路交通系统往往面临拥堵、延误等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高速、高效特点,则成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理想选择。

1.2 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驱动的公共交通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交通选择。

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挑战2.1 基础设施建设困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土地资源,同时还面临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存在的问题。

因此,在一些已经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要修建轨道交通系统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2.2 运营管理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需要高度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涵盖调度、安全、票务等多个方面。

因此,运营管理的挑战成为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进一步发展的一大限制因素。

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创新与发展3.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得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

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优化调度和运营管理,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3.2 线网规划的创新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困难的问题,一些城市开始采取创新的线网规划方式。

例如,利用既有的道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轨道线路的快速建设;采用小型化、柔性化的线网布局,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3.3 车辆设计的创新除了线网规划的创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车辆设计也在不断创新。

1763.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

1763.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

1763.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陈世栋1 邱加盛2 袁奇峰1(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 510275;2.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275)【摘要】针对农民忽视农地保护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要走“自上而下”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和“自下而上”农业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路结合、四化并行”的道路;而大都市边缘区农村则应通过强化服务城市来获得转型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地流转平台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平台的“一个制度、两个平台”机制,以保障通过农业现代化来推动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

【关键词】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路径;农业现代化Research on the Path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Metropolis marginal Zone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Gaoming District,Foshan CityCHEN Shidong1,QIU Jiasheng2,YUANqifeng1(1.Geography and Planning Schoo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 2. Academy of Urban&Rural Planning and Dsign,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viewpoint on metropolis marginal zones to aim at the phenomenon that farmers neglect farmland protection.The pattern of “combine two ways and four changes” should be taken by metropolises to balanc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at is “top to bottom” moder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combined with “bottom to top”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作者简介:陈世栋(198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通讯作者:袁奇峰(1965-),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城市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Countryside of metropolis marginal zones is supposed to ga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y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serving cities. The mechanism of “a system and two platforms”,namely,the rural joint stock-cooperative system,farmland changing platform and construction land index trading platform is expected to secure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so that it can promote metropolis marginal zones to realize urban-rural integration.Keywords: metropolitan fringe area; path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改革开放三十年快速工业化推动的城市化,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和农村类型[1-5]。

以城市轨道交通_TOD_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以城市轨道交通_TOD_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规划设计徐志焕,葛 会(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产开发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111)第一作者:徐志焕, 男, 统计师引用格式:徐志焕, 葛会. 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04): 9-15. XU Zhihuan, GE Hui. 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strategy driven by urban rail transit TOD development - Ningbo city case study[J].Modern Urban Transit, 2024(04): 9-15.DOI:10.20151/ki.1672-7533.2024.04.0021 引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城镇化推进到摘 要:在土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及结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能够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如何在强调沿线土地高强度开发、协调开发主体复杂性、强化历史文化等特色价值挖掘与利用等理念及特征的同时引导城市更新,文章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开展案例研究,在分析其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及瓶颈的基础上,从开发主体、开发模式、资金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将轨道引领城市发展落到实处,助力城市更新,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城市更新;策略;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TU984一定阶段后,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转变,逐步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

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5.22% [1]。

预计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城镇化由高速推进向逐步放缓的“拐点”[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在机动车机械故障引发事故中,制动、转向、行驶系、 轮胎、灯光等发生故障造成的交通事故率较大。因此,应对 车辆的制动、转向及行驶系等作重点技术防范。车辆管理部 门和车辆驾驶员,一是要应严格落实车辆维修制度,做到对
车辆勤检查,及时保养和维修,严格防止车辆的失修、失保, 确保车辆维修的及时性和维修质量的可靠性;二要落实好出 车前的前、中、后车辆检查,严防驾驶员带障碍行车;三要 认真落实车辆的年审制度,严防车辆年审流于形式。 1 . 2 . 4 对事故多发路段和环境的预防
表 2 2 0 1 1-2016 年运营里程与年客运3 的增长表
增加里程数 累计里程数
年份
(公里)
(公里)
运营里程 增加率
年客运量 年客运量
(万人次) 增长率
2011
58
2012
28
200
40. 8%
121660
85.8%
228
14.0%
142268
16. 9%
2013
108
336
47.4%
184645
直接促进沿线土地的高密度性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
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点,又会直接影响土地开发的广度与
利 用 。有 些 地 铁 线 路 一 味 为 了 降 低 建 设 成 本 ,选择了城市
原有的国铁线路,但这种环境其周边用地一般都是各种工
厂 ,并没有足够的客流量,导致资源浪费程度进一步扩大。 3 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 3 . 1 重视多途径投融资方式
行业交流
18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谷剑锋陈鹏
(武汉理工大学,武 汉 430063)
摘 要 :本文详细分析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的根源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以 期能促使城市轨道交通更好地建设与发展。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

市政建设Municipal Construction– 132 –我国的第一条轨道交通在北京建设,在大都市,轨道交通早已经成为最大的基础设施,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前途,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阶段,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存在许多的矛盾,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的最重要基础设施,支撑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城市的战略布局。

轨道交通可以带动周围地区的高速发展,轨道交通的周围往往是房产开发区、商业区、科研中心,便利的交通为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可以说轨道交通是城市的血管,是城市的命脉,所以发展建设优秀的轨道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不再依靠车马赶路,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效率更加高。

先进的轨道交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方便、舒适,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代化的轨道交通和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在经济、交通、城市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轨道交通为经济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经济效益也为轨道交通带来的巨大发展,使得城市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增强了城市的发展活力,改善了城市发展结构,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意义重大。

2.轨道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一般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住宅区域化的影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便捷作用,使得人口工作区域更加合理,避免城市功能区域的过度集中化,推动城市中心人口的转移。

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不断创新,自我更新。

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重新规划城市的结构布局,使得城市结构更加合理,增强城市发展的活力,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3.轨道交通对城市人口分布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土地的充分开发,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达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改善土地的使用类型和利用现状,促进沿线土地的价值提升,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轨道交通对人口分布的具体影响体现在:沿轨道交通线,人口增多,从而减轻了城市中心的人口压力,减轻了城市中心的交通拥堵。

袁奇峰:城乡规划要回归社会建设

袁奇峰:城乡规划要回归社会建设

袁奇峰:城乡规划要回归社会建设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展已经消失了“新常态”的态势——经济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创新成为驱动进展的最大动力,各行各业都在“新常态”下迎来了升级的挑战和变革的机遇。

“新常态“背景下,城乡进展方式及其趋势也将呈现新的特征,深刻熟悉这种新常态,乐观适应新常态,将成为当前和今后肯定时期内我国城乡规划工作和进展的关键所在。

”新常态“下,我们如何熟悉城市?我们如何定位规划?城乡规划正在迫切召唤适应“新常态”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

基于此,9月将于贵阳举办的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主题定为“新常态:传承与变革”,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中国城市规划网特殊邀请了规划界的专家学者为各位同仁解读这一主题。

今日奉上第四位解读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员,中山高校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的思索。

他提出,规划“新常态”之“新”,在于城市社会的来临和城市时代带来的挑战。

将来,城市规划作为重要工具,需要回归到社会建设的领域,为提高城镇化质量而努力。

他还指出规划转型过程中要强调“理性”——城市进展的理性、政府的理性、社会的理性和生态的理性。

1。

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4.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策略思考 [J], 杨丽辉
5.城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策略思考 [J], 杨丽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张晓东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6(040)010
【摘 要】随着近些年北京城镇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以城市交通拥堵为表象的“大城市病”日益严重.本文探讨了北京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从城市人口规模、空间结构调整、土地综合效益提升、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宜居城市建设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总页数】5页(P81-85)
【作 者】张晓东
【作者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影响预测分析及J], 姚智胜;熊志华
3.北京城市铁路西直门线路向南延伸实施性探讨--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调整建议之一 [J], 郑晓薇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
袁奇峰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4(000)012
【摘要】城市规划体系必须突出其作为地方事务的特点.首先,要明确国家和地方事权,国家对地方城市规划的审批只需要审查涉及区域、流域协调和国家战略的重大
问题,减少单一城市发展对区域的不良"外部性"影响;其次,要重视建立地方规划编制、决策和管理制度,明确规划委员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地位,在"市场-行政公众"之间形成制衡的权力体系,以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总页数】4页(P33-36)
【作者】袁奇峰
【作者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2
【相关文献】
1.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规划体系的构建 [J], 杨江山;郭超
2.基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体系构建 [J], 杨利锋;张文佩
3.城市双修背景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 [J], 杨毅栋;洪田芬
4.地名规划体系的构建:与城市规划体系无缝对接--以佛山南海区地名规划为例[J], 郭丽阁;张冠增
5.关于大城市立体式综合消防规划体系构建的探索——以洛阳、杭州等城市消防规划及建设经验为例 [J], 胡小静;朱晓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展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发展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发展轨道交通,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谈璟
【期刊名称】《铁道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大容量地下铁道、中等容量轻轨交通和市郊铁路三种形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大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优点,提出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谈璟
【作者单位】中日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
【相关文献】
1.分析新趋势,抓住新机遇,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2013城市轨道交通国际论坛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侧记 [J], 张勇
2.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发展轨道交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J], 卢悦
3.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新形势要求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在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J], 胡祖才;
4.城市轨道交通:驱动大城市的可持续未来——世界领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探析 [J], 邓茗文
5.城市轨道交通:驱动大城市的可持续未来——世界领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探析 [J], 邓茗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讨

关于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讨

关于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讨
董明峰
【期刊名称】《城市公用事业》
【年(卷),期】2012(026)003
【摘要】该文从轨道交通与城市交通环境改善、与周边土地开发影响等角度,分析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不同类型轨道交通模式的适用性。

从支撑上海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性地提出几点对上海轨道交通规划的宏观建议。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董明峰
【作者单位】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2
【相关文献】
1.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沿线土地综合开发问题探讨 [J], 卢源;秦科
2.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重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J], 沈晓阳
3.城际轨道交通与区域旅游协调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探讨——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 [J], 陈永胜
4.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协调、创新发展——多制式城市轨道交通协调发展论坛综述 [J], 田葆栓
5.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9年袁奇峰《反思中国城市化三十年》.doc

2019年袁奇峰《反思中国城市化三十年》.doc

袁奇峰《反思中国城市化三十年》主持人殷亚敏:首先感谢各位文化大讲堂的忠实听众、市民朋友能在雨中光临文化大讲堂,同时等待袁教授到现在,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市民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格力电器珠海文化大讲堂第192期的讲座现场。

首先有一个问题请教大家,2007年广州市3148户贫困居民全部搬入了政府兴建的金沙洲新社区,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一下大家:让所有的贫困居民住在一起是好还是不好?下面有人说不好,看来您的观点跟严教授异曲同工。

当时袁教授就在公开的场合直言批评,按说这样不好,因为这种小区在不断的筛选过程中,最后留下来的都是越来越差的人,会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国外就有过这样的先例,最后这些小区都是被拆除重建了。

这位教授就是袁奇峰,袁奇峰教授人如其人,有一奇两峰。

先说一奇,观点奇,他是一位非常有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型的规划师,经常不看主流和政府的脸色,发表真知灼见。

对广州金沙洲社区的批评就是一例。

再说两峰:先是专业的高峰,袁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城市规划师,曾经主持过全国东西南北十几个城市上百个规划项目。

他是广州著名的珠江新城的总规划师,他提出广州市的城市发展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

他首创的亚运城市的概念,都名震全国。

其次是学术的高峰,他是国家标准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修编主要的起草人之一,出版了学术专著4本,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有请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袁奇峰教授开讲——反思中国城市化三十年。

袁教授:非常感谢,我没想到这个大讲堂这么火,这么多人来听,今天的天气很差,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这样热闹的景象还是不容易的。

我本人是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师大概有几种类型。

城市规划师干什么呢?实际上在中国这个阶段,城市规划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中国这30年的快速发展,增量空间很大。

经常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说你们总是讲效率和效益,不讲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为什么规划师还是很重要的呢?我说是很重要的,我跟他们说有规划的发展比没有规划的发展要好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