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SOD、MDA变化的研究

合集下载

抗氧化指标水平变化(SOD、GSH、MDA)在COPD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抗氧化指标水平变化(SOD、GSH、MDA)在COPD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ABSTRACT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is a common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high mortality.The acute phase(AECOPD)repeated episode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progressive decline the lung function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PD.The high incidence of COPD patients not only brought to life danger and economic burden,but also a serious public health problem to bring a heavy economic burden on society.The sensitive detection indicators of AECOPD and stable phase can make the health workers detect early lesions in patients and change the dosing regimen in time that reduce the injury to the patients with AECOPD,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patients and society.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ECOPD,the experiment explore the changes of antioxidation system level(SOD,GSH,MDA)of the COPD during the treatment(acute period and stable period)significance,At the same time,the joint detection of platelet hematocrit(PCT)level and changes in WBC,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OPD and evaluation of curative effect.Method:The study select our80cases of the AECOPD patients(age above40) admitted Respiratory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Guide2011revision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formulate b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respiratory neurology.And selection of30cases of healthy people(age above40)as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taken on the morning fasting venous blood of the examination day to detect PCT and WBC with whole blood and detect antioxidant index with serum.COPD patients in hospital take a fasting venous blood in the morning of first day(acute aggravating period),and treatment of5,10,14days(remission)to detect PCT and WBC with whole blood and detect antioxidant index with serum.For each group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temperature measurement,recording changes in sputum volume,dyspnea relief of records,disease progression was observed in pare AECOPD and COPD remission of various indicators of change,to explore whether they can be used to detect COPD acute and paring the indicators change and recovery among the patients with all ages,smokers and non-smokers,work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smoke and out of touch with smoke,respectively,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ge,smoking status,work environment with rehabilitation inpatients AECOPD.Results:1.After14days of drug treatment,74AECOPD patients into remission, the disease tends to be stable as the cough and sputum volume decreases.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he MPV increased to12.29±1.72fl,the PL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o139.46±31.90×109/L(P<0.05),PCT decreased to0.130±0.06%;in the white blood cell count showe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 in the blood of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16.51± 4.68%(P<0.05),the percentage of intermediate cells decreased to3.76± 2.12%,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91.74±10.87%and total number of leucocytes were increased to13.34±4.16×109/L(P<0.05);the oxidative stress was induced by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in the body,therefore,lead to patients SOD and GSH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o49.13±7.29U/mL and208.16±38.96 mg/L(P<0.05),MDA increased to8.21±1.91nmol/L.After drug treatment into remission,the platelet damage was reduced in COPD patients,platelet MPV tapers to 9.98±2.75fl,PLT and PCT increased to183.21±42.94×109/L and0.185±0.13%, respectively;inflammation has also been effective control,the lymphocyte percentage and the intermediate cells percentage gradually increased to25.43±4.46%and4.12±1.89%,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and leukocytes decreased to68.12±4.84%and 9.19±2.86×109/L;the oxidative stress was also decreased in the body,SOD and GSH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o78.59±6.47U/mL and321.43±47.05mg/L (P<0.05),MDA content decreased to8.09±1.63nmol/L.pare smoking and nonsmoking patients,smoker’s MPV were increased to 12.5±1.9fl,10.0±2.8fl,it was higher than non-smokers,PLT(135.2±50.3×109,174.9±37.4×109)and PCT(0.16±0.08%)were lower than non-smokers,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99.3±32.5%,88.8±29.6%)and leukocytes(15.7±2.8%, 12.5±2.8)higher than non-smoking patients,lymphocyte percentage(15.2±6.6%, 22.1±0.9%)lower than in non-smokers;SOD and GSH content levels were lower than non-smoking patients,MDA levels(10.8±2.2nmol/L,9.6±2.6nmol/L)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non-smokers(6.7±1.1nmol/L,5.6±0.2nmol/L)(P <0.05).Contrast the patients whose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exposure to smoke and the patients do not touch the smoke;the platelet analyzes between two types of patient outcomes and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as not significant,the antioxidant indicators, MDA levels(12.8±1.0nmol/L)in patients with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 exposure to smok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o not exposure to smoke patients(8.2±2.7nmol/L)(P<0.05).Comparing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found that the 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24.1±3.2%)in higher than70years old was lower than the patients with young age,platelet analysis and antioxidant index test resul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Conclusion:1.The expression of Platelets analysis,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antioxidant index of COPD may have some relevance;combined detection of changes of Platelets analysis,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antioxidant index of COPD patients has provided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ECOPD,observe the condition changes,and evalu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2.Smoking have a bad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COPD acute phase as it can aggravate the damage of platelets,aggravating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increased the degre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vivo;Smoke can aggravate the cellular damage in oxidative stress;Over70ages COPD patients had more serious repeated infection.Key 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latelet;white blood cell count;oxidative stress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第二部分试验方法 (4)2.1研究对象 (4)2.1.1对象纳入标准 (4)2.1.2对象排除标准 (4)2.2资料收集 (5)2.3主要仪器及设备 (5)2.4主要试剂 (5)2.5试验方法 (5)2.6指标观察及测定 (6)2.6.1肺功能测定 (6)2.6.2血小板压积的检测 (6)2.6.3白细胞计数 (6)2.6.4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 (6)2.6.5丙二醛的测定 (7)2.6.6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测定 (8)2.7统计学方法 (8)第三部分试验结果 (9)3.1对照组及COPD组患者基本信息 (9)3.2肺功能测定结果 (9)3.3血小板压积测定结果 (10)3.4白细胞计数结果 (12)3.5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 (13)3.6联合检测五项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15)第四部分讨论 (17)4.1各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17)4.2COPD与肺功能检测及常规观察 (17)4.3COPD与血小板变化的相关性 (19)4.4COPD与白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 (20)4.5COPD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21)4.6敏感性特异性比较 (22)4.7吸烟与COPD的相关性 (23)4.8职业环境与COPD的相关性 (23)4.9不同年龄段与COPD的相关性 (24)4.10总结 (24)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 (26)5.1结论 (26)5.2下一步工作计划 (26)附表一 (27)致谢 (28)参考文献 (29)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2)综述 (33)缩略词表缩略词表缩略词英文全称中文全称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 forced vital capacity用力肺活量FEV1%The percentage of FEV1of expected value 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 first seconds lung capacity percentage of thetotal lung capacity一秒率MPV mean platelet volume血小板平均体积PLT platelet count血小板计数PCT thrombocytocrit血小板压积WBC white blood cell count白细胞计数GSH Glutathione还原性谷胱甘肽SOD 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总超氧化物歧化酶MDA malonaldehyde丙二醛第一部分前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统称,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COLD)和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COAD)等等,是一种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长期存在气流受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恶化[1]。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9)5
【摘要】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药物治疗依然是以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线的症状治疗,长期用药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神经精神症状、平衡步态障碍等问题限制了很多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PD药物治疗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

在症状治疗方面,一批左旋多巴制剂新剂型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新剂型,新型单胺氧化酶-B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多种非多巴胺能药物陆续进入临床或即将进入临床。

目前虽然尚无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但一批针对不同PD发病机制靶点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正在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研究,有些药物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些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被再开发用于PD治疗。

本文对该领域新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6页(P542-547)
【作者】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抗抑郁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3.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4.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机制及抗氧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

氧化应激细胞模型建立的研究进展何方婷;陈嘉熠;徐佳伊;董科;冷云;姜春萍;裴晓方【摘要】细胞模型是筛选评价抗氧化物质,研究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有不少研究采用氧化应激细胞模型探讨植物化学物质的抗氧化效果及机制.根据研究目的,可以选择多种细胞株及应激源,但模型建立缺乏统一标准,系统性的总结少见报道.因此,本文从细胞株和应激源的选择、模型判断指标等方面介绍氧化应激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并从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面对应激源进行了分类总结,旨在为筛选、评价抗氧化剂效果,探究干预氧化损伤机制等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5页(P341-345)【关键词】氧化应激;活性氧;细胞模型;抗氧化性【作者】何方婷;陈嘉熠;徐佳伊;董科;冷云;姜春萍;裴晓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氧化应激是指在体内外有害因素刺激下,体内自由基增加或机体抗氧化保护能力减弱,导致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1]。

在此状态下,过多积累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会造成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等生物分子的损伤,进而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等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2]。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d患者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针灸治疗pd的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够完善,笔者将其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帕金森;针灸;作用机制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残留的神经元胞浆中有lewy小体形成。

[1]经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及实验证明针灸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pd患者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针灸治疗pd的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笔者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现综述如下。

1 抗脑组织氧化损伤王顺[2]等人研究表明头部电针透穴疗法使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及lpo(过氧化脂质)降低有助于清除儿茶酚胺神经元周围的自由基,对儿茶酚胺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谢潇侠[3]等人通过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表明:头皮针埋线对帕金森病大鼠体内抗氧化系统具有调整作用,对脑组织细胞形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何晓阔[4]等人通过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sod、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针刺苍自球内侧部可以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氧化应激所引起的神经损伤且有保护作用。

袁红[5]等人通过测定sod、gsh-px活性及mda 含量,结果表明:针灸治疗显著提高sod活力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说明针灸可能参与pd氧化应激机制的调节。

张洋[6]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脑黑质gsh含量和gsh-px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针刺治疗pd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黑质内抗氧化能力增强,抑制自由基的产生,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18)(总分96.22, 做题时间120分钟)X题型1.患者男,61岁。

2年前患者驾驶汽车时发生事故,汽车自行撞在隔离带上,严重损毁。

当目击者打开车门时见患者面色青紫,双眼上视,口吐白沫,肢体抽动,对呼叫无反应,约1min后肢体抽动停止,但意识仍然不清,约20min后意识转清。

被送到医院急诊室。

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规律服药。

家族史无特殊。

可能造成该患者发作的原因有( )SSS_MULTI_SELA心律失常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药物D电解质紊乱E癫痫F癔症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72答案:A,B,C,D,E2.患者女,70岁。

近1年来常常忘事,经常因找不到东西而怀疑被家人拿走。

入院查体发现患者社交礼仪良好,但有重复性行为,如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确阳性体征。

该患者临床可选用的进一步检查是( )SSS_MULTI_SELA腰椎穿刺B卧立位血压检测C肌电图D神经心理测评ESOD1基因检测颅脑MRI平扫+海马相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D,FAD所致痴呆的诊断标准仍然是一个临床诊断,主要通过医生询问知情者(患者或家庭成员)以及神经心理测验来判断是否存在或正在发生痴呆。

生物标志对诊断AD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

随着结构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进展,神经影像已经成为目前痴呆鉴别诊断和治疗决策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

3.患者男,73岁,右利手。

3年前其妻发现他在睡梦中大喊大叫,肢体用力挥动,有一次曾打伤了她。

2年前逐渐出现右侧肢体震颤,行走在不平的路面时有困难,易跌倒。

1年前出现脚步拖沓,偶尔流涎。

(提示患者步态随病程有轻度改善,但震颤变得更加频繁。

其妻子注意到患者思维混乱以及定向力障碍逐渐加重,偶尔会出现幻觉。

患者有时哭泣,感到绝望,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

)根据以上变化,本患者须考虑的诊断主要有( )SSS_MULTI_SELA抑郁症B路易体痴呆C阿尔茨海默病D帕金森病痴呆E多发性硬化FCreutzfeldt-Jakob病该题您未回答:х该问题分值: 1.89答案:B,D从临床角度将DLB和PDD区分很困难,二者均可出现波动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运动障碍。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

针刺配合穴位敷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SOD、MDA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方法:117例患者按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针刺组40例、针刺加化瘀贴敷贴组35例、针刺加安慰剂敷贴组42例。

15次为1个疗程。

结果:针刺配合化瘀贴组有效率91.43%、愈显率60.00%,与针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组:取穴为头针运动区(病灶侧)、肩髃、肩髎、曲池、尺泽、外关、八邪、伏兔、血海、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冲。

口角歪斜加颊车、夹承浆,语言不利加舌下三针。

操作:捻转得气后连接G6805—Ⅰ型电针仪(选取上、下肢各一对穴位,舌下三针不加电),选用疏密波,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

每天1次。

2.2 针刺加化瘀贴组:针刺取穴及操作同上,敷贴穴位为气海、大椎、命门。

将“化瘀贴”于针刺后1小时敷贴在相应的穴位上,每日换药1次,连续敷贴12小时以上。

化瘀贴系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中心制作。

药物组成:葛根提取物、丹参提取物、川芎油、肉桂油、龙脑等(水杨酸甲酯、月桂氮酮、薄荷脑、樟脑等作为促渗剂)。

剂型:乳膏剂。

方法:使用时将乳膏剂直接涂抹在穴位表面成1cm×1cm的薄层,每穴需药0.5~1g,再用医用输液贴固定。

2.3 针刺加安慰剂组:针刺处方及操作,敷贴穴位及方法、时间亦同上。

安慰剂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中心制作,不含药物及促渗剂,气味与色泽与化瘀贴相似,肉眼无法辨识。

以上3组均以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各组未给予溶栓抗凝西药及口服中药。

3 检测与统计方法3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抽取静脉血3.0ml,立即分离血清,置-20℃冷冻待测。

SOD、MDA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两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

4 结果4.1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在脑缺血中的作用丙二醛(MDA)含量是反映机体抗氧化潜在能力的重要参数,可以反应机体脂质过氧化速率和强度,也能间接反映组织过氧化损伤程度。

近些年来,有文献报道,缺氧性心肌损伤大鼠心肌中和克山病患者体内氧自由基(0FR)含量增加。

众所周知,缺氧可使心肌组织生成大量氧自由基(0FR), OFR作用于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使膜脂质产生过氧化反应.进而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并形成脂质过氧化物, 丙二醛(MDA)是体内重要的OFR的代谢产物,能较好地反应组织过氧化程度。

大量自由基产生及其导致的质膜、细胞器膜脂质过氧化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致病机制。

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目前已证实甘露醇、巴比妥类、类固醇类激素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实验发现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皮质MDA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

33℃亚低温能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脑皮质MDA产生,保护SOD活力(P<0.05),且30℃亚低温作用更为显著,其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01〉。

这一结果提示:亚低温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保护SOD的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机体内清除O2-的特异性酶。

有三种SOD亚型存在于机体内,SOD1(CuZnSOD),SOD2(MnSOD),SOD3(EC-SOD).SOD1是哺乳动物胞质中主要的酶,SOD2存在于线粒体。

SOD3存在于细胞外。

这三种SOD亚型均可歧化O2-生成H2O2,继而被过氧化物酶(peroxisomal),过氧化氢酶(catalase),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清除。

近年发展的转基因和基因敲除技术,对在不表达或过表达过氧化物酶动物的进一步研究,证明了自由基和氧化应激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在大鼠全脑缺血及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Chan等[14]发现在SOD1过表达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死亡比对照组减少50%,SOD1还可以保护氧化应激所导致的血脑屏障损伤和皮质栓塞的形成[1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sod mda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4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sod mda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4

53 1,2,4-三氯苯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科研热词 抗氧化酶 黑色素 黄酮类 镉(cd) 银杏内酯类,糖基化终产物 醋酸镉 菠菜(spinacia olerancea l.) 膜脂过氧化作用 膜脂过氧化 脂质过氧化物 肾上皮细胞 肝细胞 耐性基因型 细胞增殖和分化 线粒体 稳恒磁场 硬毛素类 生理生化特征 渗透调节物质 海水 活性氧 水稻 氮素 氮 氧化状态 氧化性应激 氧化应激 毒性 樱桃 棉花 根系生长 新生小鼠 敏感基因型 抗氧化 微量元素 常压缺氧和游泳的耐力 小麦 小型西瓜 嫁接 奶牛 大鼠 复水 土壤干旱 同源四倍体 同工酶分析 叶绿素 叶绿体 低氧胁迫 不结球白菜 不同生理阶段 pol胞质雄性不育 nacl胁迫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水稻 2 氧化状态 2 奶牛 2 围产期 2 丙二醛 2 一氧化氮 2 防御酶 1 超氧化物歧化酶 1 超氧化物岐化酶 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 观赏草 1 衰老特性 1 衰老 1 血管性痴呆 1 蛋白水解酶 1 脑益康 1 脂肪代谢 1 肝脏功能 1 耐旱性 1 纳米分散体 1 碳氮代谢 1 硫辛酸 1 相关性 1 盐胁迫 1 番茄红素 1 海马神经元 1 氮肥利用效率 1 枯叶率 1 抗肿瘤作用 1 抗氧化系统 1 抗氧化特征 1 抗氧化活性 1 抑菌活性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1 小麦 1 大豆 1 增殖细胞核抗原 1 四氯乙烯 1 双根清脑颗粒 1 一氧化氮合酶 1 yd4-6和nv11-4 1 d-半乳糖 1 bcl-2 1

SOD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Super Oxide Dismutase 缩写,中文名称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

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

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

SOD类型:超氧化物歧化酶按其所含金属辅基不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含铜(Cu)锌(Zn)金属辅基的称(Cu.Zn—SOD),最为常见的一种酶,呈绿色,主要存在于机体细胞浆中;第二种是是含锰(Mn)金属辅基的称(Mn—SOD),呈紫色,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原核细胞内;第三种是含铁(Fe)金属辅基的称(Fe—SOD),呈黄褐色,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SOD是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活性蛋白酶,是目前生物学、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世界级的高、尖、精课题。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开发,主要从红细胞里提取,造价非常昂贵。

化学反应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ECl.15.1.1,它催化如下的反应:2O2-+2H+→H2O2+O2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

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

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 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

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化链条。

自由基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一类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是个有不成对(奇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分子和离子。

其中最重要的是氧自由基,它可聚集在体表、心脏、血管、肝脏和脑细胞中。

颅针加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痰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血清SOD、MDA影响的研究

颅针加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痰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与血清SOD、MDA影响的研究

摘 要 : 目 的 探 讨 针 刺 颅 骨 缝 区 ( 针 ) 药 物 对 急 性 脑 梗 死 ( ) 证 患 者 的 神 经 功 能 康 复 及 颅 加 CI痰 血清 S OD、 MDA 的 影 响 , 察 颅 针 治 疗 急 性 脑 梗 死 的 临床 疗 效 。 方 法 采 用 随机 数 字 表 分 为 单 纯 观 药 物 组 ( 组 ) 针 刺 颅 骨缝 区 加 药 物 ( 组 ) 2 A 和 B 各 0例 。A 组 采 用神 经 内科 常 规 治 疗 , 组 在 A 组 治 疗 B 的 基 础 上 , 用针 刺 冠 状 缝 、 状 缝 、 字 缝 、 颞 诸 缝 治 疗 。 对 照 观 察 临 床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评 分 值 、 加 矢 人 额 中
行 ) 的 中 医 诊 断 标 准 …和 19 》 9 4年 在 全 国 脑 病 协 作 组 第 六 次会 议 上 讨 论 通过 的 《 中风 病辩 证 诊 断 标 准 ( 行 ) 的诊 断标 准 [为证 候 辨 别依 据 。 试 》 5 13 病 例 纳 入 标 准 凡 年 龄 在 4  ̄7 . 5 5岁 ,神 志 清楚 , 生命 体 征 稳 定 , 病 7 d内 , 合 上 述 诊 断 发 符 标准, C 经 T或 MR 证 实 , 医 辨证 为 中风 痰 证 , I 中 愿 意 参 加 本研 究 并签 署 知 情 同意 书 者 。
症 状 和 体 征 。头 针 疗 法 自上 世 纪 7 0年 代 创 立 以
来, 已广泛 应 用 于 临床 , 治疗 以 中枢 神经 系 统 疾 病 为 主 的各 类疾 病 ,其 中 对 中风偏 瘫 的疗 效 尤 其 显 著 ,至 今 已成 为 我 国针灸 临 床 常 用 的治 疗 中枢 神
俞 昌德 , 国 书 。吴 炳 煌 , 智 文 。宋 红 梅 俞 宙 王 , 李 , ,

针刺对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中SOD、MDA、GSH-Px活性的影响

针刺对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中SOD、MDA、GSH-Px活性的影响

针刺对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中SOD、MDA、GSH-Px活性的影响目的:研究针刺对于照射引起的皮肤光老化大鼠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0D)、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谷胱甘肽氧化酶(GSH-Px)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对抗皮肤光老化的作用。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模拟日光中uv(uV A+UVB)照射,造成皮肤光老化模型。

每次造模前,针刺组给予电针刺激,阳性对照组采用VE涂抹造模部位,15周后对比各组生化指标结果。

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大鼠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 含量明显增加(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SOD、GSH-Px活性增加,MDA 含量明显降低(P<O.05),与V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可对抗uv引起的皮肤光老化,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皮肤中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来改变皮肤的老化外观的。

标签:针刺;光老化;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氧化酶皮肤光老化是源于紫外线(UV)损害,在光暴露部位的皮肤提早出现皱纹,并伴有皮肤干燥、粗糙、皮革样外观、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异常沉着、甚至癌变等。

《黄帝内经》中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针灸对局部皮肤、穴位的刺激及对脏腑气血的调摄,在防止皮肤皱纹产生,延缓皮肤衰老方面有确切疗效。

由于自由基损伤与衰老密切相关,故本实验以UV致大鼠皮肤光老化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对皮肤组织中自由基及各类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针刺防治皮肤老化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与分组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5)g,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VE组。

各组每5只放入一笼饲养,常规饲食和饮水,无不良因素影响,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饲养1周,待其适应实验室环境后开始进行实验。

金刚烷胺联合达灵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金刚烷胺联合达灵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

神针法联合用于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扰清窍型)患者,结果发现,总有效率高达91.80%,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血管活性物质是反映椎基底动脉供血状况的客观指标,本研究检测两组血管活性物质,发现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浆6-keto-PG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

6-keto-PGF1α、TXB2是前列环素(PGI2)、TXA2稳定的代谢产物,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微血管收缩性增强,6-keto-PGF1α、TXB2异常表达。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有效成分及通督调神针法均具有扩张血管、维持缩血管因子与舒血管因子平衡等作用,因此,可调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扰清窍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而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但具体二者通过何种信号通路转导调节6-keto-PGF1α、TXB2水平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综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联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上扰清窍型)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调节血管活性物质水平。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1]何菊,张怀亮.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6):871-872,封3-封4.[2]黎建青,姚文凤,梁巧梅,等.中药烫疗联合物理治疗护理措施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35(1):131-133.DOI:10.16190/ki.45-1211/r.2018.01.037.[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11):805-812.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11.002.[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7-38.[5]陈小敏,明淑萍,张腾,等.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风痰阻络证50例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J].中医杂志,2019,60(5):396-399.DOI:10.13288/j.11-2166/r.2019.05.009.[6]沈先敏,程谨,刘恒.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4):908-911.DOI:10.13193/j.issn.1673-7717.2019.04.032.[7]潘明柱,张洁瑛,荣兵,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结合穴位手法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9):1285-1288.[8]李士英.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浊中阻型)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5):60-61.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15.026.金刚烷胺联合达灵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邵可可汝文文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274300通信作者:邵可可,Email :【摘要】目的分析金刚烷胺联合达灵复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状态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

帕金森病50例皮肤交感反应特点分析冯新红;尹琳【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皮肤交感反应(SSR)的特点,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PD患者50例,同时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50例,均采用常规肌电图检查,测定其运动神经传导、F波、感觉神经传导(SCV)和SSR.结果正常对照组SSR全部引出,50例PD患者中,上肢5例波形缺失,下肢16例波形缺失.SSR潜伏期:正常对照组上肢(1.33±0.04)s,下肢(1.99±0.38)s,PD组上肢(1.50±0.11)s,下肢(2.16±0.17)s,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SSR波幅:正常对照组上肢(3.31±2.15)mv,下肢(1.73±0.98)mv,PD组上肢(1.23±0.67)mv,下肢(0.72±0.45)mv,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50例PD患者中,SSR 异常35例(70%),其中上肢异常10例,下肢异常35例,上肢SR异常的患者,其下肢SSR均有异常.下肢异常率明显高于上肢,二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D患者SSR异常主要表现在:波形消失16例,潜伏期延长7例,波幅下降19例.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SSR异常率明显高于无自主神经损伤症状组.结论 PD 患者可出现SSR的异常,SSR能为PD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提供依据.%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tures of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ri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SR and automatic dysfunction. Methods The data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D were collected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08 to January 2012. 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 were measured in median nerve. Parameters analyses mainly included SSR. Latency and amplitude. Results The SSR was present in 100% of thecontrols but was absent in 5 cases in the hands and 16 cases in the feet in PD patients. The mean latency of the PD patients [palmar SSR: (1.50±0.11)s, plantar SSR:(2.16±0.17)s] were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almar SSR: (1.33±0.04)s, plantar SSR: (l.99±0.3S)s] (P < 0.01). The mean amplitudes of the PD patients [pal mar SSR: (l.23±0.67) mv,plantar SSR: (0.72±0.45) mv]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s [palmar SSR: (3.31 ±2.15) mv: plantar SSR: (1.73±0.98) mv] (P < 0.01). The abnormality rate of SSR was 70% in 50 PD patients. 10 cases in the hands, 35 cases in the legs. The abnormality of SSR in automatic dysfunc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nautomatic dysfunction group (P < 0.01). The abnormality of SSR included prolonged latencies, decreased amplitudes and wave absence. Conclusion An abnormal SSR cart been observed in PD.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in PD patients may be early detected by the SSR.【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14【总页数】2页(P73-74)【关键词】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皮肤交感反应【作者】冯新红;尹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27;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较常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慢性病程等特点,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PD患病率约1.7%,我国前至少有200万PD患者,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患病总人数正在持续增长。

【1-3】。

其症状特点是: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步态困难、体位不稳等。

近年来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4]。

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因素包括: 遗传易感性、衰老、氧化应激、毒素等。

下面就线粒体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做一阐述。

1、线粒体的作用及功能异常1.1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众所周知,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在线粒体间质中发生氧化一磷酸化作用(主要是三梭酸循环代谢),同时释放出能量和电子,并生成还原型烟酞胺腺嗦吟二核昔酸(NADH)和还原型黄素嗦吟二核昔酸(FADHZ)等辅酶。

后者又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链系统,包括复合物I 、Ⅱ、Ⅲ、Ⅳ和V的作用,最终经三磷酸腺昔(ATP)合成酶生成ATP,供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

任何一个电子传递链阻断,都将影响线粒体的产能过程,细胞因缺少ATP,膜电位不能维持,钙离子的内环境稳定性受到破坏,自由基生成增多,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细胞最终死亡。

此外,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起着枢纽作用。

主要途径是通过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胞色素C、调亡诱导因子(AIF)、多种降解酶前体的释放和膜电位下降、活性氧产生及线粒体基质肿胀,最终导致细胞裂解。

线粒体跨膜电位DY-mt的下降,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级联反应过程中最早发生的事件。

1. 2线粒体功能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多指由于线粒体膜受到破坏、呼吸链受到抑制、酶活性降低、线粒体DNA( mtDNA)的损伤等引起的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导致一系列相互作用的损伤过程。

其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异常是引起神经肌肉疾病,导致记忆、视力、听力丧失和体力下降,造成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肠胃病、酒精中毒症、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因。

脑血管病患者NO、NOS、SOD、MDA的检测及其意义

脑血管病患者NO、NOS、SOD、MDA的检测及其意义

脑血管病患者NO、NOS、SOD、MDA的检测及其意义闫金辉;吴晓华;孙玉敏;陈树君;王利勇;王化刚;佟敏;杜广昌【期刊名称】《医学临床研究》【年(卷),期】2010(027)010【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三高)患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血清丙二醛(MD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25例典型三高患者NO、NOS、SOD和MDA的水平,分析脑血管事件与上述指标的关系,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CNⅠ组)及未发生脑血管事件组(CNⅡ组)比较,脑出血组(CH组)和脑梗死组(CI组)NO含量明显降低(P<0.05);NOS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SOD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CH组和CI组的SOD含量均有降低趋势;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CH组和CI组之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CNⅡ组与CNⅠ组比较,各检测值含量差异无显著性,但CNⅡ组的NO、NOS偏低,SOD偏低,MDA偏高.[结论]血清NO、NOS、SOD和MDA的测定有助于发现其变化规律,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有参考意义.【总页数】4页(P1815-1818)【作者】闫金辉;吴晓华;孙玉敏;陈树君;王利勇;王化刚;佟敏;杜广昌【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沧州,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相关文献】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itC VitE SOD MDA测定的临床意义 [J], 孙道媛;孙玉萍;刘忠强;李强2.AC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APN 、SOD和MDA检测的临床意义 [J], 郭小妹;孙兰青3.联合检测SOD、GSH-PX、MDA及hs-CRP水平在大鼠急性肾损害中的意义[J], 丁小丽;夏宇;汪琪;许培华;甘钰;李涛;黄帝锡;胡蓉4.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ROS、SOD、MDA、GSH-Px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检测意义分析 [J], 孙彦;熊辉;宋俊;潘春桂5.脑血管病患者SOD,MDA检测意义及其相关性研究 [J], 黄开泉;周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尾状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
黑质纹状体束 黑质
• 纹状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 多巴胺是一种抑制性递质,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
• 纹状体的多巴胺由黑质产生,经黑质纹状体束传送到新纹 状体;
• 当黑质破坏使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下降(>80%)时,这
种平衡也被破坏,从而出现症状,这是造成帕金森病的主
帕金森病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
保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梁容仙
• 帕金森病(Parkison disease, PD ) 又 名 震 颤 麻 痹 , 是 1817 年
Parkison 首 先 描 述 , 是 一 种 中 老 年 人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 病,主要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尤其 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缺 失,而使多巴胺含量明显降低,而 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震颤、 肌强直、运动迟缓症状群。
• 本病多巴治疗无效,也无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
• 对神经多系统变性的诊断必需非常慎重, 因为本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临床 诊断即判为不治之症,对临床表现必需 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且经过一定时间 的观察,除外其它可能疾病,才能考虑 临床诊断。当然这种病目前尚属少见病, 由于认识不够而误诊为帕金森病,脑梗 塞,脑萎缩等误治的也不少见。
• 其他:发音弱,吞咽困难;油脂面,直 立性低血压,多汗,顽固性便秘等。
• 帕金森病痴呆发病率为20-25%,相关认 知障碍为35-40%,晚期出现,常见抑郁 和视幻觉。
• ㈡辅助检查:
• 1、一般常规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无异常。
• 2、颅脑CT、MRI无特征性改变,晚期可 有脑萎缩。
• 3、脑脊液及尿中,多巴胺代谢产物 (HVA)减少。
• 2、不对称性:症状多自一侧上肢→同侧下 肢→对侧上肢→对侧下肢,呈N字型发展。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发布时间:2022-09-29T00:49:55.48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1期作者:李岳鸿林树煌李洪州指导老师:宋玉莹[导读]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观察。

李岳鸿林树煌李洪州指导老师:宋玉莹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运动训练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评估(MoCA评分)、帕金森相关量表评分(UPDRS评分、Wsbster评分),以及步态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6min步行测试(6MWT)]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后,两组UPDRS、Wsbster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缩短,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oCA评分、BB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6MWT步行距离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疗法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缓解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改善病情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康复运动训练;帕金森病引言帕金森病(PD)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呈慢性进展,老年人群好发。

PD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睡眠障碍等,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因全身僵硬致卧床不起,出现吸入性肺炎、骨折等并发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西医常使用左旋多巴、金刚烷胺、苯海索等药物控制病情,部分患者联合康复运动干预,但疗效不甚理想,同时长期口服上述药物,常出现恶心、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低血压等副作用。

SOD在临床的应用

SOD在临床的应用

SOD在临床的应用郑纯波;王智兴【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1995(000)0S1【摘要】SOD在临床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200025)郑纯波,王智兴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是一类活性金属酶,广泛存在于需氧和耐氧的生物体各种组织内。

按金属辅基的成分不同,可分为C...【总页数】5页(P89-93)【作者】郑纯波;王智兴【作者单位】[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荔枝果皮LcMn-SOD、LcCu/Zn-SOD-1、LcCu/Zn-SOD-2、LcPRDX5的表达特性分析 [J], 严伶俐;甘小迎;韩冬梅;吴振先2.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T—SOD Mn—SOD CuZn—SOD活性含量的变化 [J], 范侠;段朝辉3.低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SODs基因表达的影响 [J], 凌晨;张美东;沙航;邹桂伟;罗相忠;梁宏伟4.Cefoperazone sodium/sulbactam sodium vs piperacillinsodium/tazobactam sodium for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J], Xiao-Xia Wang;Cheng-Tai Ma;Yan-Xia Jiang;Yun-Jie Ge;Fa-Yun Liu;Wen-Gang Xu5.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总SOD锰-SOD铜-锌-SOD活力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李爱敏;张继红;孙洪亮;宓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2组 S O治 疗 前 后 比较 O ( 士s)
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P O 0 ; 对 照组 治 疗 后 比较 , < .5与 △P O 0 < .5
1 1 临床资料 .
本I 临床试验 血管性 帕金森综合 征患者来 自
素 方差 分 析 。
2 结 果
21 2 超 氧化 物歧 化 酶 ( O ) 疗 前 后 指 标 比较 . 组 S D治
4 O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P ) 由脑血 管病变引起 的一种 V S是 独立的帕金森综 合征 。血管性 帕金森综 合征为西 医病名 , 中 医一直无独立相对应病证。直到 1 9 9 1年 1 月第三届 中华 全 1 国中医学会老年脑病学 术研讨会_ 通过 了“ 1 中医老年颤证 诊 断和疗效评定标准” 确定本病统一病名为“ , 老年颤证” 。笔者
8 岁 , 疗 组 平 均 年 龄 ( 1 9 ± 8 8 ) , 照 组 平 均 年 龄 7 治 7. 4 . 1 岁 对 (1 3 士7 2 ) ; 6 7. 3 . 1岁 ≤ 0岁 2 , 6 例 ≥ O岁 3 8例 , 中 男 2 其 9例 ,
金森综合征患者 中治疗组 2 O例 MD A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 < 00 ) 对 照 组 2 P .5 ; O例 内科 常 规 治 疗 后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例, 对照组 2 O例。2 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病程等方面 , 经统计
学 处 理 , 显 著性 差 异 ( 无 P>O 0 )具有 可 比性 。 .5, 12 治 疗 方 法 . 治 疗 组 、 照 组 均 给 予 内科 基 础 治疗 : 制 对 控
3 讨 论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的中医病机为肝风 内动 , 筋脉失养。 病理性 质总属本虚标 实 , 虚在肝 。 本 肾阴虚 、 气血不足 , 标实为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0 年第3 卷第4 09 0 期
临床研究 ・
针 刺 治疗 血 管 性 帕金 森 综合 征 患者 S D M A变化 的研 究 O 、D
夏 毅 ,刘卫 国。 ,郭海 英。
(. 1 南京医 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 南京 2 09 . 1 2;2 南京医 0 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 科,江苏 南京 202  ̄ 109 3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江苏 南京 202) . 1 9 0
( > O 0 )组 间 比较 无统 计 学 意 义 ( P .5 ; P>0 0 ) 见 表 2 .5 , 。
表 2 2组 MD A治 疗 前 后 比较 ( ± )
与 治 疗 前 比较 , P O 0 < .5
女 1 例 。4 1 0例根据 随机原则将 其分 为 2组 , 中治疗组 2 其 o
关键词 : 针刺; 血管性帕金 森综合征 ; D; A; O S MD 疗效
中图 分 类 号 : 4 R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39 2 O )4 OO 一O 10 —2 4 ( O9 O ~ O 8 2
用 。 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配对 t 检验 。组 间采用单 因
准差表示 。每组资料处理前均先进行正态检验 。计数资料采
S 、 A对比观 察。结果 : 治疗 前后 均有显 著性 差异 OD MD 2组 ( <O0 ) P . 5 。组 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 . 5 。结论 : 针刺
治 疗 可清 除 自由基 , 改善 脑 基 础 治 疗 外 加 针 刺 治 疗 该 病 2 例 , 得 较 好 疗 效 , O 取 现
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 中治疗组 2 例 S D针刺前后有显 0 O 著性差异( - . 5 ; P ̄0 0 )对照组 2 例 内科常规治疗后也有显著性 0 差异( <O0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5; P<O 0)见表 1 .5 , 。
风 、 、 、 。病 位 在 筋 脉 、 、 、 火 痰 瘀 肝 睥 。 肾。合 谷 和 太 冲 同用 , 称
血压 、 血糖 、 调节血脂 , 降低血 液黏稠度 , 抗血 小板 聚集 , 改善 脑循环 , 以脑 细 胞 活 化 剂 , 离 子 阻 滞 剂 , 多 巴 1次 辅 钙 美
015, 日 2 。 .2g每 次
摘 要: 目的 : 察 针 刺 治 疗血 管性 帕 金 森 综 合 征 患者 前 观
血瘀动风、 气血两虚 、 肝肾不足 、 阴阳两虚 5型。( ) 1 肝肾不足 加肝俞 、 肾俞 、 复溜 ;2 痰 热动风加 丰隆 、 () 阴陵泉 ;3 气血不 ()
后 S D、 0 MDA 变 化 。方 法 : 据 改 良 We se 评 分 , 取 分 值 根 b tr 选
22 2 . 组丙二醛( A) MD 治疗前后指 标 比较
4 O例血管性帕
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脑科 医院神 经内科病房。选 取 病例符合 日本学者户村 则昭等¨ 的诊断标 准 , 除原发性 帕 2 ] 排 金森综合征 、 遗传变性 帕金森综合征 、 帕金森 叠加综合征 , 除 外病 因明确 的继 发性 帕金森 综合 征, 一氧 化碳 中毒 、 如 脑外 伤、 病毒性脑炎 等引起 的 帕金森 综合 征。根据 改 良 We s r bt e 评分[ , 3 选取分值为 1 ~2 ] 1 O中等程度 患者 4 。年龄 5 ~ O例 5
为 l~ 2 1 0患 者 4 0例 ,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各 2 分 O例 进 行
足加气海、 元、 关 命门 ;4 血瘀动风加 血海 、 () 膈俞 ;5 阴阳两 () 虚加关元 、 门。每 日 1 ,o天为 1 命 次 2 个疗程 。 采用 S S 1. P S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结果均 以均数 ±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