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
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引言金融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则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探讨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旨在深入理解其内在机制和互动影响,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提供参考。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资金需求和资金来源,而金融则通过资金的配置与引导,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投资和风险管理等服务。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有效的金融体系能够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至关重要。
金融体系通过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和个人的资金需求,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金融机构通过放贷、发行债券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更多的资金,提高了实体经济的资金利用效率。
其次,金融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金融市场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如期货、期权和衍生品市场等,帮助企业和个人进行风险的有效管理。
最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包括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政策的支持。
金融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对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够提高实体经济的信心,增强市场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
同时,金融体系还通过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手段对实体经济进行调控和引导,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问题与挑战尽管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理论文献综述前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不仅次数大大增加,破坏力也明显增强。
理论界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的热情也同时被激发。
迄今为止,金融危机理论大致可分为三代:以Krugman (1979)和Flood and Garber (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理论;以Obstfeld(1994、1996)为代表的第二代理论;第三代理论因出现较晚,争论很大,流派很多。
第一代模型认为政府实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制的内在矛盾引起一国外汇储备的枯竭,当外汇储备降到临界水平就会引发投机性攻击,造成危机。
第二代模型认为政府行为并不是线性膨胀的,而是理性的;所以政府会比较维持和放弃汇率制度的成本来选择措施,危机并不一定发生在储备耗完之后;另外这模型还强调“多重均衡”和“自我实现”性,当公众预期危机会发生时,“好”的均衡会转为“坏”的均衡从而引发危机。
第三代模型的观点还不统一,研究者从而不同角度对危机形成原因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有的强调危机的传染性、有的强调金融市场的羊群效应、有的强调道德风险引起的过度借贷、有的强调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不足,还有的强调企业的收支平衡恶化。
三代金融危机模型都与现实事件相联系。
第一代模型是对七八十年代拉美金融危机的解释,第二代模型以1992年EMS 金融危机为基础,第三代模型是对1997亚洲金融危机的解释。
1、第一代模型1.1基本分析框架0,>-=-αφαφt t t i y p m (1)10)1(<<-+=r R r rD m tt t (2)0>=μμtD (3)t t s p = (4)t t t sE i i +=* (5) 除了利率,其余的变量都为LOG 值。
t m 表示名义货币,tD 国内信贷,t R 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t s 即期汇率,t p 价格水平,*i 国外利率(假定为常数),t i 国内利率。
t E 表示t 时期可用信息的预期值。
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传导机制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传导机制文献综述作者:周建刚张明涛李大刚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9年第10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明显加快,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危机不仅局限于一国,而且会扩散到其他国家,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特别是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国金融危机的后果会影响到区域乃至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综述按国内学者刘园和王达学的观点,金融危机是指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能力,造成其金融制度混乱,进而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的过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在其1948年5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金融危机分为四种类型: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债务危机、系统金融危机。
(一)早期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研究周才云(2007)认为金融风险形成、积累和转化为金融危机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这个转变过程也就是相关的经济状态从均衡转向失衡的过程,而这中失衡又分为国际收支失衡、经济结构失衡和资本借贷失衡三个方面。
在早期的研究中,迈克尔?佩蒂斯认为,始于发达国家的大范围的资本流动性收缩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Calvo(1998)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外资流入并通过银行业信用过度扩张,风险贷款增加,使一国的金融体系脆弱性增强。
当一国外资流入过多导致外债过度时,在内外部冲击因素的作用下,外资的流入会出现逆转,这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二)美国金融危机发生过程陈华、赵俊燕(2009)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是金融风险长期积累瞬间爆发的结果。
其过程是:(1)美联储的降息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
(2)金融衍生产品的催化作用。
(3)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
(4)政府监管不力,忽视了信贷风险的控制,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也超越了金融监管的范围。
张明(2007)在分析美国次贷危机成因时把危机的演进逻辑概括为三个环环相扣的风险链条,即房地产市场繁荣导致抵押贷款标准放松和抵押贷款产品创新、证券化导致信用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向资本市场传递,以及基准利率提高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成为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金融风险传导的文献综述
金融风险传导的文献综述摘要:本文首先对金融风险传导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整理,然后进行了简要评述,为金融风险及其传导的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关键词:金融风险;传导;文献一、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传导的理论根源1.金融危机传导的最早研究。
最早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
他的《狂热、恐慌、崩溃—金融危机的历史回顾》一书,是西方国家第一部系统研究金融危机的学术论著,也是第一次提出了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和国际传导问题。
在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上,该书从分析1636—1637年荷兰的“郁金香热”开始,到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市暴跌、1990年11月日本股市的暴跌等,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周期的波动密切相关,经济繁荣时期,投资、信贷迅速扩张,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快速飙升,人们被繁荣的景象所陶醉,这种繁荣的陶醉感会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传播,经济泡沫愈加膨胀,最后以危机的爆发而强制解决。
2.经济学文献的相关研究。
金融市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传导的重要根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市场间的关联性在增强。
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会通过金融市场进行传导。
关于金融市场的联动程度研究,Stehle(1977)的固定收益的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国际资产价格均等化理论,表明证券市场间的联动效应很高。
后Errunza 和Losq(1985)的中度市场分割理论、Bekaert 和Harvey(1995)的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证券市场的关联性。
Baig 和Goldfajn(1999)也认为股票市场是相关的,即一个市场的变动会引起另一个市场的变动。
从众心理、羊群行为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传导的助动力。
经济学文献的研究表明,从众心理、羊群行为也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传导的根源。
金融主体的从众心理是金融主体无法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时,便依赖于其他主体的行为进行决策。
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一个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
金融发展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对资产泡沫的形成以及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资产泡沫的膨胀与破裂也对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产生反作用。
因此,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对于维护金融稳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金融结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接着,分析了资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金融发展与资产泡沫之间的关系,以及资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发现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资产泡沫的形成,而资产泡沫的膨胀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受到资产泡沫的影响。
因此,维护金融稳定、防止资产泡沫过度膨胀对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内在机制,以期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政策建议也应关注金融稳定、资产泡沫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金融发展是一个涵盖广泛且多层次的领域,它涉及到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结构的优化、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制度的完善等多个方面。
在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金融市场的有效性和金融中介的作用始终是核心议题。
理论层面:金融发展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指出金融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随后,金融结构论、金融约束论、金融功能论等相继涌现,不断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发展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强调,金融市场的深化和金融中介的完善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进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践层面: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发展实践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
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作为出口大国的我国,其实体经济是如何遭受影响的值得探讨。
本文从出口贸易、直接投资、金融市场、预期信心四个方面阐述了金融风暴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路径。
关键词: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战略调整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路径(一)出口贸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出口行业受到的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
危机从金融层面转向经济层面,削弱了美国和欧盟的消费,直接影响我国对外出口。
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从而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优势。
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矛盾,导致大量热钱流入我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进程,从而使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
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出口呈现减速迹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开始上升,出口企业的外部信用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直接投资我国接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报告指出,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受到影响,增加了信贷成本,但其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宏微观经济影响目前为止较为有限。
从我国方面看,2008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5.55%,达524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更是迅猛增长,对外直接投资额已远远超过去年,达到256.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29%。
因此,我国直接投资受到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三)金融行业2008年9、10两个月,金融危机波及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为了自保开始收缩银根。
母银行紧缩银根,使在华的分银行和支银行的投资大幅收紧。
但国外的金融资金、贷款、投资等业务,只有外国企业和涉外很深的少数我国企业才能涉及到。
所以对我国金融业整体的影响也不大。
(四)预期信心融资中介和消费者对市场看淡。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体系中,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对其原因和应对措施进行研究。
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常常带来严重的实体经济衰退。
首先,金融业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危机导致银行信贷紧缩,企业融资困难,这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
另外,由于金融市场的动荡,消费者信心下降,导致消费需求减弱,进一步拖累实体经济的发展。
此外,金融危机还会引发全球市场的不稳定,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国际贸易。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金融市场的不透明度和风险管理不足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
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化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增加了系统性风险。
其次,短视和贪婪的行为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金融机构追求高风险高回报,不顾风险而进行投机活动,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应对金融危机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政府的干预是关键。
首先,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
其次,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降息等手段刺激实体经济,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活动。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
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防范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四、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启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要求我们从中吸取教训。
首先,实体经济应更加关注风险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护,促进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外,金融危机也提醒我们要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过度依赖金融业的发展。
结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政府的干预和国际合作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金融危机是指银行系统或金融市场发生严重崩溃,导致整体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多次经历了金融危机,比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导致资金紧缺和信贷收缩,不可避免地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财务约束。
当金融机构陷入危机时,它们会收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这就使得企业难以借到所需的资金用于生产和扩张。
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恐惧加剧,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撤回到相对安全的避险资产中,而不去投资于实体经济中那些被视为风险较高的项目,使得实体经济的投资水平下降。
其次,金融危机还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国内外贸易。
危机期间,全球贸易活动普遍放缓,跨国公司的利润下降。
此外,危机还导致了货币贬值和汇率波动,这使得实体经济特别是出口行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金融危机的严重性,一些国家还可能实施出口限制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实体经济的贸易状况更加困难。
金融危机还会对实体经济的就业和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面临着更加困难的经营环境,它们可能会裁减员工以削减成本。
而且,金融危机会导致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进一步增加了失业率。
失业率的增加会使得大量的人们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影响消费能力,实体经济的需求也会大幅下降。
然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完全是负面的。
有些实体经济部门,比如金融服务业和法律咨询业,可能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增加需求。
在金融危机期间,这些行业通常会面临更多的法律问题和金融纠纷,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提供服务。
此外,对于某些实体经济行业来说,金融危机也可能会带来商机。
企业倒闭和资产贱卖可能使得一些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扩大规模或者进入新市场。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复杂而广泛的。
它们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缺、信贷收缩、贸易活动放缓以及就业和收入下降。
然而,对于某些实体经济部门来说,金融危机也可能带来商机。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探析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多,对于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共同发展的细分领域内容也在逐步丰富。
Gurley and Shaw(1995)提出,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于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金,使其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投资,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在金融支持下,国家资金流动不畅的问题会更加少见,经济发展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Goldsmith(1969)在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方面,先对金融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一国的金融结果是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这些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金融中介机构中各种分支机构的集中程度等。
改革开放初期,金融压制政策开始实行,极大地干预了金融市场及金融体系的发展,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都受到了抑制。
于是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比如Shaw(1973)认为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理论的核心,并指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还不成熟,财政政策等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过度,导致市场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不利影响,不利于市场参与者的收入及财富水平的提升,对此,需要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可以利用计划、配额、许可证、法令、特权等手段来实现。
总之,要想促进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减少政府的市场干预。
Mckinnon认为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前提是金融市场完全竞争,但这种完全竞争基本上不存在,因此,金融自由化理论是一种理想化的理论观点,需要结合实际加以利用。
Stigliz and Hermans(1994)等提出了金融约束论,即金融部门一定程度的干预方能促进金融深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要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官方实施一些控制手段,使金融和生产两个部门可以更好地发展。
进入到21世纪,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不少的经济危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联系不再紧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开始更多进入视野,科研成果也相继出现。
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
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引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推动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资本流动的加快。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作为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金融、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金融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通过资金的流动和配置,实现实体经济中的投资与融资需求。
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依赖于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和金融市场的公平、高效运作。
金融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而实体经济的状况又会反过来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二、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互动金融市场作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桥梁,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有效、稳定的金融市场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实体经济的状况也会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例如经济增长放缓会导致股市下跌,投资信心下降等。
三、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创新作为推动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能够开展更多种类的业务,提供更为灵活的融资方式,从而满足实体经济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金融创新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如金融风险的增加和资金流动性的不稳定。
四、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金融风险是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
金融风险的加剧会导致实体经济的需求下降,企业投资和消费意愿减弱,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金融稳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金融监管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金融监管机构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
通过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金融体系能够避免风险的扩大和传染,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国际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
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_一个文献综述
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_一个文献综述引言近些年来,金融发展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焦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资产泡沫的出现成为了一个常见的现象。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金融发展、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1.1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其次,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金融风险,使实体经济更加稳健。
1.2金融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金融发展也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的过度发展可能导致资金过度流向虚拟经济领域,从而削弱实体经济的实际投资能力。
其次,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如金融危机等。
二、资产泡沫与实体经济的关系2.1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资产泡沫是指某一类资产(如房地产、股票等)价格远远高于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资产泡沫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投资者对高回报的预期过高,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二是投机行为的增加,投资者通过炒作来获取暴利。
2.2资产泡沫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资产泡沫的出现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首先,资产泡沫会导致资源错配,使实体经济中的真实投资机会被忽视,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
其次,当资产泡沫破裂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冲击。
此外,资产泡沫也会增加社会贫富差距,加剧社会不稳定。
三、金融发展与资产泡沫的关系3.1金融发展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可能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促使投资者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资产市场,从而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
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
美国金融危机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一、概述美国金融危机,作为21世纪初全球经济领域的一次重大事件,其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预防未来类似事件的发生以及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随后通过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网络和全球化的金融市场迅速扩散,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在传导过程中,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的金融创新和宽松的监管环境。
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时期,大量资金涌入,推动了房价的持续上涨,进而催生了大量的次级贷款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房价开始下跌时,这些基于高房价假设的金融产品迅速贬值,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连锁反应。
从机制上看,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主要通过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扩散来实现。
次级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恶化,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市场恐慌情绪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资本流动性下降,加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这两种风险的相互作用和叠加效应,使得危机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
美国金融危机先是从房地产市场蔓延至金融机构,再通过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金融市场和复杂的金融网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危机爆发后,不仅美国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实体经济的下滑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金融危机的传导过程、机制与路径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市场和领域。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金融危机的本质和规律,为未来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与概述美国金融危机,作为21世纪初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其背景源于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
美国的消费习惯和经济结构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美国社会形成了高消费、低储蓄的生活模式,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消费驱动,这导致经济体系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加深。
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和减少管制的思潮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为金融市场的过度创新和风险积累提供了温床。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与调整研究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与调整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危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无法忽视的风险。
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对实体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也体现在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上的变化。
首先,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出现严重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向金融市场流动,从而减少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导致实体经济的投资减少。
此外,金融危机带来的信贷紧缩和消费者对未来的担忧也会降低消费支出,进一步拖累经济增长。
因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无疑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其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表现在经济结构上的调整。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一些传统的金融业务受到冲击,例如投资银行、券商等。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必须适应新的金融环境,寻找新的融资渠道。
一些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可能借助科技发展,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方式获得融资。
另一方面,传统实体经济中一些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可能面临淘汰,经济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调整。
此外,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还会引发社会层面的变化。
金融危机导致大规模失业和收入下降,给人民生活带来直接的冲击。
工人失去工作后,生活质量下降,人们的消费能力减弱,从而使得实体经济进一步陷入困境。
此外,金融危机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出现社会动荡,甚至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因此,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必然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为了调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政府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实体经济。
例如,加大财政投资,加大对重点行业和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低利率和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等方式来增加实体经济的投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制度,防范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企业则可以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寻找新的发展机遇,适应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
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思索
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思索随着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关系不断加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逐渐凸显。
我们必须深入思索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好地理解其产生的根源,并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首先,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直接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的抑制作用,另一个是对实体经济的市场需求的压缩作用。
金融危机使得商业银行负债端遇到困难,而实体经济在获得资金时也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
这种影响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市场需求也随之下降。
其次,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带来的间接影响是反映在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体系的联系方面。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联系密切,但金融危机导致金融体系崩溃的同时,实体经济也遭受到了损失。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升级,实体经济领域面临的困境也是无法避免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等等,这些都是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难以挽回的伤害。
因此,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我们应该思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通过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来互补其短板,增加金融机构的负责任和风险管理能力,优化税收政策,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经济运转能力。
其次,需要推行一些财政政策,尤其是增加国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的活力,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另外,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言,也需要加强人才本土化的培养,推进互联网+模式,用技术手段增强实体经济的效率。
最重要的是,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联系必须重新被规范,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实体经济管理和监管体系,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以达成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良好互动。
总之,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逐渐凸显,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完善政策,并加强政府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管理监管体系,使实体经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分析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范围内的挑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1.出口市场萎缩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和需求下降。
中国的实体经济主要依赖出口贸易,而危机爆发后,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许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出口下降的困境,进而导致生产能力下降和就业岗位减少。
2.金融市场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了各国金融市场,中国也难以幸免。
金融市场的动荡引发了投资者对风险的担忧,进而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投资者撤资、投资规模减少,实体经济的发展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各行业的投资规模也受到了限制。
3.内需市场减缓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消费信心下降,中国的内需市场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金融危机导致了就业岗位减少和薪资水平下降,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
此外,许多人也开始谨慎消费,削减日常支出。
这些因素导致了内需市场的减缓,对中国实体经济产生了消极影响。
4.产业结构调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也催生了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
由于全球贸易减少,以出口为主的产业面临困境,而国内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使得部分行业受到冲击。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减少对外需求的依赖。
三、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1.加强内需市场针对金融危机对内需市场的影响,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内需市场的拉动力度来稳定实体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就业率等措施来促进内需市场的发展,增强市场的消费动力。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分析
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分析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而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路径及其影响。
首先,了解金融市场风险的本质是理解传导效应的前提。
金融市场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波动、投资损失的不确定性因素。
金融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这些风险因素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其次,金融市场风险通过两个主要传导路径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
第一,金融渠道传导效应。
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中介机构,它们通过贷款、融资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当金融市场风险增加,金融机构的信贷能力受到影响,导致贷款难度加大,融资成本上升,从而制约实体经济的投资活动和发展。
第二,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金融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财富水平。
当金融市场风险增加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时,投资者的财富减少,进而降低其消费和投资能力,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金融市场风险对企业的融资渠道也会产生影响,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然而,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并非单向且简单。
实体经济的状况也会反过来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
例如,实体经济的表现会对金融机构的信用状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
这也意味着,实体经济的状况对金融市场风险的传导存在一定的缓冲作用。
此外,政策因素也在金融市场风险传导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各国政府和央行在金融危机或市场动荡时往往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控制金融风险的传导。
例如,央行可以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政府可以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以减轻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风险对实体经济的传导效应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影响的过程。
通过金融渠道传导和财富效应传导两个主要路径,金融市场风险会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能力、消费能力和融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研究讨论情况的综述
金融危机有关问题研究讨论情况的综述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理论界围绕危机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对新自由主义的认识专家学者认为,西方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危机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
有观点认为,金融危机是新自由主义酿成的苦果,新自由主义是危机的罪魁祸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主导美国的经济政策。
正是在它的影响下,美国政府采取放任的自由市场政策,放松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听任、放纵和鼓励华尔街的种种贪婪和冒险行为,使不受约束的市场肆意妄为,造成金融市场投机盛行,促成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有观点认为,金融危机再次宣告了新自由主义及其经济政策的破产。
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的弊端,表明新自由主义无论是在拉美这样的外围地带,还是在北美、西欧这样的资本主义发达地区,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灾难。
以主张彻底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政策宣言,金融危机把“华盛顿共识”基本理念的失败记录推向了顶峰。
有观点认为,新自由主义实质就是一种极端的市场原教旨主义。
新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力量高度崇拜,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是高效率的,甚至是万能的。
这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市场经济虽然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效率和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手段,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失灵的时候,必须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纠正,绝不能自由放任。
有观点认为,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说,新自由主义实际是代表超级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意识形态。
新自由主义推行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符合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自由掠夺的意志。
它已经政治化、意识形态化,成为国际垄断集团的核心理念,成为资本主义向外输出的意识形态。
对此,我们必须坚决批判和抵制。
二、关于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基本矛盾的认识专家学者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最终必然归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金融10—02姓名:陈--- 程-- 张--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全球信贷紧缩,与美国房地产的衰退结合和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放缓,并且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更糟的是从2008年l0月后,由美国国家刺激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侵蚀实体经济。
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失业率剧增,世界经济出现衰退。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难逃牵连,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
本文献主要通过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为例来分析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且结合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对稳定我国稳定金融系统做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政策性建议一、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经济危机的分界点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临界点,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剪刀差形态不断扩大,而且八十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是以虚拟经济为导火索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给一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虚拟经济所持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指导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抑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繁荣,因此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当今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首先要认识虚拟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之初,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规避风险就成为了虚拟经济的另一大功能。
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合理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整体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文献综述刘英,陈岩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摘要:金融危机是金融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的全面经济衰退。
从金融系统出现紊乱到经济全面衰退存在一系列的过程与环节,所有这些过程和环节的集合即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文献和模型分析。
按照目前理论界普遍接受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总结,并提出了本人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染机制;贸易传染;金融传染;预期传染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金融危机,无论是1992-1993年英国英镑、意大利里拉贬值所引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或是1994-1995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所引发的拉美危机,还是1997-1998年泰国货币危机所演变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共同特征是:金融危机都带有明显的传染效应,而且随着传染现象的频频发生,传染后果的破坏性也越来越大,经济出现负增长,甚至影响了政局的稳定。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1. 金融危机传染的界定金融危机传染( Contagion) 历来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理论界关于金融危机和传染的定义较多。
Holger Wolf认为,传染( Contagion)是“在经济基本指标没有发生共同变动的情况下,不同市场发生了共同的变动”[1]。
Edwards(2000)提出了一个虽然被广泛接受,但并非没有争议的有关传染的定义,他认为“传染反映了一种情势(situation),即一种外部冲击的效应大于专家和分析人士对其的预期”[2]。
本人觉得金融危机传染是指金融危机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扩散。
当危机爆发时, 金融市场之间的相关性常常显著增强, 使金融危机从一个市场迅速传染到另一个市场, 即出现所谓的金融危机传染。
2. 国外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研究的主要理论国际上关于金融危机传染性的系统研究始于1992一1993年欧洲货币危机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班级:金融10—02姓名:陈--- 程-- 张--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传导渠道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从2007年初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危机的爆发带来了全球信贷紧缩,与美国房地产的衰退结合和共同作用,导致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放缓,并且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更糟的是从2008年l0月后,由美国国家刺激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侵蚀实体经济。
世界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失业率剧增,世界经济出现衰退。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难逃牵连,也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现象。
本文献主要通过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为例来分析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并且结合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对稳定我国稳定金融系统做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政策性建议一、金融危机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既是经济危机的分界点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临界点,这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剪刀差形态不断扩大,而且八十年代之后世界范围内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都是以虚拟经济为导火索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虚拟经济的不断扩张加速了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给一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乃至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虚拟经济所持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指导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抑制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繁荣,因此正确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也就成为了当今理论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认识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首先要认识虚拟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虚拟经济产生之初,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通过资金的流动,来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后来随着金融工具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规避风险就成为了虚拟经济的另一大功能。
通过这两点,可以看出合理的虚拟经济发展对经济的整体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危机。
但是物极必反,近年来,由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松懈以及相关立法的滞后,虚拟经济的高盈利性驱使着各国金融机构不断对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进行创新,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我们知道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的,因为这种定价方式考虑到了对未来的预期,这种预期既包括对未来个人情况的预期,也包括对国家宏观环境政策导向的预期所以,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在这种波动下,虚拟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偏离实体经济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合理的。
但是如果这种偏离超过了合理的范畴,那么这种偏离所带来的就是所谓“泡沫”了,这种泡沫并不是真实的,因而高度的泡沫化就增加了经济运行的系统风险,当这种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由于虚拟经济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其资金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所以,当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危机会沿着资金流动的逆向渠道进行传播,继而扩大影响范围。
这就是虚拟经济与经济危机的辩证关系。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标与本的关系。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现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生产能带来人们的效用和福利的产品或者为其服务的经济活动;而虚拟经济是通过虚拟资本增值带来权益收益的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驱动现代市场经济增长。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的发展使虚拟经济产生的基础,但是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增长起反作用。
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
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
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
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
资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
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
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
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
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
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
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
第三,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
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三、传导渠道金融危机 虚拟经济流动性不足 消费需求减少投资需求减少 出口贸易减少 实体经济下滑(一)出口传导机制美国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传导到中国实体经济的。
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达60%,美国和欧洲市场占中国总出口的40%,由于美、欧、日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中国出口也必然会随之放缓,对出口企业和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2008年11月以来,我国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2009的年2月出口同比下降了25.7%。
具体来说,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出口:1.美国进口需求下降。
(1) 收入下降。
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收入减少,这将改变近年来美国消费的财富驱动型格局,削弱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消费需求。
根据美国纺织品贸易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数据,2008年上半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成衣价值共计138.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43%。
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
美国心理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生活压力倍增,10个美国人中就有8人对目前的经济状况表示非常担忧,这在过去从未有过。
(2)融资困难。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出现投资亏损而出现惜贷现象,违约率上升造成金融机构提高了对各类贷款的审核,即使是被评级机构评为AAA的巨头企业都只能以苛刻的条款借贷,至于普通企业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导致美国居民与企业均面临较严重的信贷紧缩。
(3)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后,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纷纷开始裁员,高盛集团、施乐、惠普、通用汽车、克莱斯勒汽车、雅虎等著名公司都己宣布裁员计划。
2009年3月6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09年2月份失业率达8.1%,创1983年12月以来失业率最高纪录。
失业的增加降低了美国民众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
2.其他国家进口需求的下降。
美国通过金融创新已经将金融危机传染到欧洲、日本及新兴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10月8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因发达国家金融市场面临1930年代以来最危险的冲击,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显著低迷时期"欧洲经济已出现下滑,欧元区2008年第二季度投资、消费及出口同时下降,导致当季经济收缩0.2%,为欧元诞生以来首次负增长。
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经济萎缩年度环比达12.7%,为1974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差"经济下滑,导致这些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减少。
3.国内企业出口意愿降低"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企业没有足够的出口意愿,因为出口换来的外汇,缺乏好的投资出路,外汇或外汇金融资产存在巨大的贬值风险,出口企业的坏账明显增加。
次贷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坏账的重灾区,大量拖欠出口商货款也成为美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转嫁损失的一种办法。
近期美国破产法院公布的多起家具!五金机械类破产案中,大部分债权人都是中国企业和供货商。
4.出口竞争力下降。
为应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相对于美国国内替代品的价格,从而造成美国居民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相对下降。
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5.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势头转弱,失业率上升。
各种名义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将纷纷出笼,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
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2008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833%。
WTO的调查显示,2008年贸易伙伴国针对中国倾销商品的指控共发起了37项调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6%。
2009年美国在刺擞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欧洲一些国家在救助本国经济的过程中试图将利益圈在国内,甚至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
(二)投资传导机制美国金融危机通过以下3个因素,导致中国的投资需求减少。
1.银行惜贷。
金融危机对投资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影响是银行惜贷,也就是说银行不愿意向企业提供贷款,或者提供贷款时利率很高。
尽管美联储以及其他主要央行在不断地调低基准利率水平,但决定企业筹资成本的市场利率却不降反升.面对筹资困难以及利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规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萎缩。
为促进经济增长,我国己出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商业银行仍然面临存款激增、贷款难放的困局。
2.因出口下降导致投资减少。
由于我国外向型企业的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外,当金融危机导致出口规模下降时,出口企业被迫取消或推迟原有的投资计划,一些在建投资项目也暂停。
3.投资商撤资.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项目的投资商因经营出现困难或对市场前景担忧,开始将激进的投资计划束之高阁,现金为王策略成为上选.金融危机也影响到中国影视圈,多家北京、广东、上海影视公司遭遇撤资风暴,影视剧相继停止拍摄或缩减投资规模,导致部分影视公司收不回片款,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