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例(3个)资料讲解
保护环境的法律案例(3篇)
![保护环境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f5de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6d.png)
第1篇案由:环境污染案情简介:张某,某市一家化工企业的负责人。
2018年,张某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未经环保部门批准,擅自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直接倾倒至郊外的一处废弃矿坑内。
这一行为严重污染了周边土壤和地下水源,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案件经过:1. 初步调查: 2018年6月,当地居民发现废弃矿坑内出现大量不明液体,并伴有恶臭。
居民怀疑该矿坑被非法倾倒危险废物,遂向环保部门举报。
2. 现场勘查: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废弃矿坑进行现场勘查。
经检测,该矿坑内存在大量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溶剂的液体,严重超标。
3. 证据收集:环保部门调取了废弃矿坑周边的视频监控,发现张某的企业车辆多次进出该矿坑。
同时,通过调查取证,确认张某的企业是唯一产生此类危险废物的企业。
4. 立案侦查:环保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张某的企业进行了立案侦查。
5. 调查取证:在调查过程中,张某承认了非法倾倒危险废物的行为。
他还表示,为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他明知危险废物不能随意倾倒,但为了追求利益,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
6. 案件审理: 2018年9月,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此案。
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构成环境污染罪。
根据张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以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依法判处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张某作为企业负责人,有义务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其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法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规定,禁止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固体废物。
环境保护法律案例
![环境保护法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bb3f792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2.png)
环境保护法律案例在过去几十年里,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环境保护领域的法律案例,以展示法律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
案例一:巴塞罗那海滩清洁行动2018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政府采取行动,通过颁布法律要求海滩管理人员实施清洁行动。
根据该法律,海滩管理人员需要定期清理海滩上的垃圾,并确保海滩水质的清洁和安全。
此外,该法律还限制了沿海工业企业的废水排放,以保护海滩的环境质量。
案例二: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中国正式实施,旨在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根据这项法律,企业需合规排放,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各级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责任和措施。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的重要作用。
案例三:美国清洁水法案1972年,美国通过了“清洁水法案”,旨在保护水资源。
该法案规定了水污染的标准和措施,要求企业和政府机构对排放进行监测,并设立相关机构来监管和执行法律。
这个案例证明了法律在保护水环境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案例四: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法2006年,巴西通过了“亚马逊雨林保护法”,以保护南美洲最大的热带雨林。
根据这项法律,严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砍伐雨林树木。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对雨林破坏者的处罚和惩罚措施。
这个案例显示了法律在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五:印度塔吉·马哈尔保护法案1986年,印度通过了“塔吉·马哈尔保护法案”,以保护世界遗产塔吉·马哈尔。
根据这个法案,周围地区的建筑物和污染源都受到了限制,以保持塔吉·马哈尔的原貌和美学价值。
这个案例突出了法律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法律在全球范围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在清洁海滩、减少大气污染、保护水资源、维护雨林和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f65e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f.png)
环境保护法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环境保护法案的案例,探讨其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和效果。
1. 案例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大气污染问题长期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和民众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案明确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分工,并规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中国的大气污染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得到了提升,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
2. 案例二:美国《清洁水法》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其水资源管理长期存在问题。
为了保护水资源,美国制定了《清洁水法》。
该法案规定了对水体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包括限制工业和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效率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美国的水质得到了改善,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恢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得到了保障。
3. 案例三:巴西《森林法》作为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国家之一,巴西的森林资源保护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问题一直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巴西制定了《森林法》。
该法案规定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包括限制非法砍伐和滥用森林资源的行为,加强对森林的监管等。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巴西的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的破坏程度得到了控制。
4. 案例四:日本《废弃物处置法》日本是世界上资源稀缺的国家之一,废弃物处理问题一直是该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制定了《废弃物处置法》。
该法案规定了废弃物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措施,鼓励人们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提高废弃物的处理效率。
通过该法案的实施,日本有效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量,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保护法案在推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法案通过明确的目标和措施,规范了各方的行为,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实施。
法律法规政策案例分析(3篇)
![法律法规政策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6a24d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对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以某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案例,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法》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实施与挑战。
二、案例分析1. 案例概述某地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尤其是冬季采暖期间,PM2.5浓度居高不下。
为改善空气质量,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能源结构、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等。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2. 案例分析(1)法律法规政策实施情况在《环境保护法》的指导下,某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包括: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对工业污染源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②提高能源结构。
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减少燃煤污染。
③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
对机动车实施尾气排放检测,对超标排放的车辆进行处罚。
(2)法律法规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②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环境保护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困难。
③执法力度不够。
部分执法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执法不严,存在监管盲区,导致违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④公众参与度低。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面广,但公众参与度较低,对政策实施的监督作用有限。
三、法律法规政策实施挑战1. 政策执行难度大。
大气污染防治涉及多个领域,政策执行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但实际工作中,部门间沟通协调不畅,政策执行效果不佳。
2. 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环境保护法》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困难。
环境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
![环境法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a3685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8.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本文将结合一起环境污染案件,对环境法进行案例分析。
二、案情简介2018年5月,某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废水。
当地居民投诉后,环保部门对该化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化工厂确实存在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经检测,废气、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本案中,化工厂在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情况下,擅自进行生产,属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
2.超标排放污染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不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
本案中,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属于超标排放污染物。
(二)法律责任1.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责令停产整治。
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法对化工厂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行为,进行整改。
2.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破坏环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破坏环境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1fee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3.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某化工企业污染事件便是其中之一。
该企业长期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在案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依法对污染企业进行查处,并对责任人进行了追究。
二、案例基本情况1. 案件时间: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2. 案件地点:某市某区3. 案件当事人:(1)被告:某化工有限公司(2)原告: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某村村民代表4. 案件事实: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该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废水、废气,导致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2018年3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联合对该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超标排放废水、废气等问题。
随后,两家环保部门依法对该企业进行了处罚,并要求其整改。
然而,在整改期间,某化工有限公司仍未达到环保要求,继续超标排放废水、废气。
2019年2月,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再次对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发现该公司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此次事件引起了当地村民的强烈不满,村民代表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某化工有限公司的法律责任。
三、案件审理过程1. 一审法院判决:一审法院认为,某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超标排放废水、废气,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判决某化工有限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环境修复费用共计人民币1000万元。
2. 二审法院判决: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某化工有限公司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故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四、案例分析1. 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某化工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某市环境保护局、某区环境保护局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过程中,依法对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处罚,保护了环境权益。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案例解析及政策法规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案例解析及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c30075327d3240c8447ef79.png)
AIR POLLUTION CONTROL天津大学第十一章11-5主要内容一、宜宾市大气污染防治与可持续发展浅析二、澳大利亚大气污染防治经验研究与启示三、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宜宾市能源结构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煤炭资源丰富,全市探明储量53×108t,保有储量44.3×108t,占全省保有储量的53%,主要煤种为无烟煤。
宜宾市能源结构宜宾市共有煤矿379个,设计生产能力1600×104t/a。
其中,国有重点矿4个(芙蓉、白皎、杉木树和巡场),设计生产能力400×104t/a,地方煤矿375个,设计生产能力1200×104t/a。
2002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u 2002年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108mg/m 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8倍。
u 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8mg/m 3,低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
u 2002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为(0.174mg/m 3),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74倍(0.10mg/m 3)。
2002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二氧化硫浓度年度变化二氧化氮浓度年度变化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度变化1. 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主导的“跳越式”发展模式2.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地域优势,努力开发旅游资源3. 产业布局调整将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难以解决的工业调整到城区以外,尽可能将重污染企业分区集中设置改善工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对策分析1. 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燃料2. 不得在城区或近郊新改扩建燃煤电厂3. 禁止审批新建、扩建煤层含硫大于3%的煤矿加强城市综合整治理对策分析4. 强力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整治理对策分析对策分析实施二氧化硫总量控制和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制度1. 所有排放二氧化硫的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二氧化硫控制指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
生态环境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案)
![生态环境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6df0b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2.png)
案例1:沧州市河北晋泰玻璃纤维制品公司未按要求建设污染治理设施 违法行为
河北晋泰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沧州市任丘市北辛庄乡,主要从事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按照排污许可 证要求,炉窑废气经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处理后排放。工作组检查发现,该公司正常生产时,炉窑工 序未按要求建设SCR脱硝设施,废气未经脱硝处理直接排放,污染大气环境。
评批复要求造型 /浇注工序颗粒 物经布袋除尘器
处理后排放
造型/浇注作业 未配套废气处 理设施,废气
直接排放
5
案例5:泰安市肥城昌盛特种石墨有限公司不正常运行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
违法行为
安平县鑫泽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南王庄镇,主要从事不锈钢管件生产。按照环评 文件及批复要求,脱蜡工序产生的废气经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排放。工作组检查发现,该公司脱蜡 工序正在运行,部分废气未进入治理设施,通过治理设施前方的直连管道(旁路)直接外排,污染大气环境。
安平县鑫泽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脱蜡工序废 气集气罩与排气筒之间有直连旁路管道
部分废气通过治理设施前方的直连旁路管道直接外排
3
案例3:阜新市阜新宏顺机械有限公司未按要求安装和运行污染治理设施
违法行为
安平县鑫泽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南王庄镇,主要从事不锈钢管件生产。按照环评 文件及批复要求,脱蜡工序产生的废气经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排放。工作组检查发现,该公司脱蜡 工序正在运行,部分废气未进入治理设施,通过治理设施前方的直连管道(旁路)直接外排,污染大气环境。
炉窑工序正在生产;排污许可证要求建设SCR脱硝设施
2
案例2:衡水市安平县鑫泽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通过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
生态环境法律案例分析(3篇)
![生态环境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f314b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4.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成为困扰我国城市的一大难题。
XX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大气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2018年,XX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50%,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XX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对一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查处。
本文将以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大气污染案件为例,分析生态环境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XX市某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钢铁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钢铁生产、加工、销售业务。
该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大气污染,导致废气排放超标。
2018年,XX市环保部门对该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废气排放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件审理1. 调查取证XX市环保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对某钢铁公司进行了调查。
经查,某钢铁公司确实存在废气排放超标问题。
环保部门依法对超标排放的废气进行了监测,并收集了相关证据。
2.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环保部门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如下处罚:(1)责令某钢铁公司立即停止超标排放废气行为;(2)对某钢铁公司罚款人民币50万元;(3)责令某钢铁公司缴纳环境保护税。
3. 案件审理结果某钢铁公司不服行政处罚,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钢铁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适当。
据此,法院驳回了某钢铁公司的诉讼请求。
四、案例分析1. 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本案中,环保部门通过现场检查、监测等方式,认定某钢铁公司存在废气排放超标行为。
这表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违法排污行为的认定需要依靠充分的证据。
2. 法律法规的适用本案中,环保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某钢铁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
这说明,在生态环境法律案件中,法律法规的适用是确保案件公正、合法的关键。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e05ba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e.png)
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总结词
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可以从源头上降 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详细描述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生 物质能等。同时,加强能源多元化发展,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 保障能力。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管力度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是由于各种污染物在大气中累积、转化和传输,导 致大气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负 面影响。这些污染物可能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氧化碳等。
大气污染的来源
总结词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生产和生活中各种燃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 气。
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大气 污染问题,采取联合减排措施
。
03
案例二:洛杉矶光化学 烟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现状
严重性
持续时间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全球最早的大气 污染事件之一,长期对当地居民的健 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尽管经过多年的治理,洛杉矶地区的 光化学烟雾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持续 的关注和措施。
影响范围
等污染物。
气候条件
低风速和高压天气系统导致污染物 在伦敦上空累积,无法得到有效扩 散。
地理环境
伦敦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也加剧了空 气污染问题。
伦敦烟雾事件的治理措施
立法措施
英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空气质量 标准和排放限制的立法,限制了
污染物排放。
能源转型
逐步淘汰燃煤,转向使用天然气、 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燃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治理措施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系统
大气污染法律案例(3篇)
![大气污染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3b224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0f.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大气污染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文将介绍一起典型的大气污染法律案例——某钢铁公司大气污染案。
二、案件事实2017年,某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钢铁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导致公司周边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经当地环保部门监测,钢铁公司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数倍。
当地居民对钢铁公司的大气污染问题反映强烈,要求政府部门严肃处理。
经调查,钢铁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未按照国家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2. 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或者未按照规定设置、使用监测监控设备;3. 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钢铁公司违法行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 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3. 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四、案件处理当地环保部门对钢铁公司进行调查后,依法作出了如下处理决定:1. 责令钢铁公司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 对钢铁公司处以罚款人民币三十万元;3. 责令钢铁公司停产整治,整改期间不得恢复生产。
钢铁公司不服处罚决定,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经复议,当地人民政府维持了环保部门的处罚决定。
五、案件启示某钢铁公司大气污染案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实施过程中的一起典型案例。
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 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环境保护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3. 公民应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环境法中的大气污染治理与减排措施案例分析
![环境法中的大气污染治理与减排措施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8682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84.png)
环境法中的大气污染治理与减排措施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愈演愈烈,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关注焦点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许多国家都推出了各种环境法规,旨在治理大气污染并采取减排措施。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探讨环境法中的大气污染治理与减排措施的实施情况。
案例一: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国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中国政府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责任主体、监管措施等内容。
根据该法律,各地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控格网,并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此外,还规定了排放污染物的限值标准,各企事业单位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生产运营。
通过该法律的实施,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案例二:欧盟的排放交易体系欧盟是世界上大气污染治理最为先进的地区之一。
欧盟采用了排放交易体系来降低大气污染。
该体系的核心是向企业发放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证,每个许可证对应一定数量的污染物排放。
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排放许可证的买卖,如果某个企业排放量低于其持有的排放许可证数量,则可以将多余的排放许可证出售给排放量超标的企业。
这一机制激励企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为排放量低的企业带来了经济利益。
案例三:美国的清洁空气法美国的环境法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清洁空气法》。
该法案旨在保护和改善空气质量,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其重要内容。
根据该法律,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各州政府要制定具体的减排措施,并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减排目标。
此外,清洁空气法还规定了车辆排放标准和工业设备排放标准等内容,以进一步降低大气污染。
案例四:日本的PM2.5减排措施日本是亚洲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PM2.5污染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首先,加强源头治理,通过控制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排放来减少PM2.5的产生。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21717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f.png)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颗粒物、有害气体等,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探讨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中国的大气污染案例。
2013年,中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中北京、天津等城市PM2.5浓度一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标准。
这场雾霾的成因主要是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燃煤供暖。
长期暴露在这种污染环境中,人们易患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个国际案例。
2015年,印度新德里因焚烧农作物秸秆和工业排放,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PM2.5和PM10浓度均超过安全标准。
空气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呼吸系统健康。
再来看一个欧洲的案例。
2019年,法国巴黎因交通拥堵和工业排放,空气质量指数多次达到警戒线。
政府采取了限制车辆出行、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等措施来应对污染。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污染状况,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污染、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为了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如加强工业排放监管、推广清洁能源、优化城市规划等。
此外,公众意识的提高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一环。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鼓励人们采取绿色出行、减少能源消耗等行动,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努力。
总之,大气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例(3个)
![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例(3个)](https://img.taocdn.com/s3/m/352e5e821711cc7930b71636.png)
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例案例1 锅炉排放烟尘污染案某市市级幼儿园建于2000年3月,其内部建造的食堂和锅炉房均采用燃烧生煤的方式做饭和烧热水,两根烟囱每天排出滚滚浓烟。
2000年9月,市轮船总公司在紧邻幼儿园食堂和锅炉房的旁边动工修建了一座水上娱乐城。
由于该市河流较少,该水上娱乐城立即成为本市居民夏天消暑的好去处,生意十分兴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幼儿园不断向外排放浓烟,导致水上娱乐城的水面上总是有一层黑色漂浮物。
游客们认为太不卫生,不再光顾娱乐城,娱乐城的生意渐渐清淡。
2000年10月3 日,经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水上娱乐城的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被责令限期整改。
娱乐城认为其生意不好及被卫生防疫站责令限期整改的主要责任在于幼儿园排放浓烟污染了娱乐城的水质,于是要求市环保局进行处理。
市环保局受理后,进行了现场检测.鉴定幼儿园两烟囱的排放严重超标,是娱乐城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经研究决定,责令幼儿园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并罚款15 000元.同时,娱乐城也将幼儿园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16 280元.在庭审中,幼儿园辩称:(1)幼儿园建在先,娱乐城建在后。
市轮船总公司在明知幼儿园烟囱排放可能污染其水质的情况下仍然建造娱乐城,引起的一切后果应由娱乐城自己承担.(2)幼儿园已接受了环保局15 000元的罚款,不应再给娱乐城赔偿。
【问题】1.幼儿园的理由是否成立?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3.法院应如何处理?【分析】1.幼儿园的理由不成立。
(1)幼儿园以其建在先作为免除其法律责任的理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我国《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只有下面三种情况可以作为法定的免责条件:1)不可抗力;2)第三人的过错;3)受害人自身的过错。
因此,幼儿园建在先不能作为免除其法律责任的条件。
(2)认为自己已承担了行政处罚的行政责任就不应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不对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责任。
空气污染法律案例分析(3篇)
![空气污染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c9882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d.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某城市作为我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空气质量状况持续恶化,市民对此反响强烈。
为了治理空气污染,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然而,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本文以某城市空气污染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执行情况。
二、案例介绍某城市位于我国北方,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
近年来,该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持续恶化,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某城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关停整顿污染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标准等。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监管不到位等原因,空气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018年,某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倒数,市民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在此背景下,一起因空气污染引发的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三、法律分析1. 空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我国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政府、企业、公民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实行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制度等。
此外,该法还规定了各级政府、企业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则针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具体规定,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等。
2. 案例中法律法规的适用在上述案例中,某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未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某城市部分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但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2)未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
部分企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但政府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
环境管理法律手段的案例(3篇)
![环境管理法律手段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50979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9.png)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法律手段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我国某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案例为切入点,探讨环境管理法律手段的应用。
二、案例概述某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该市于2016年制定了《某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并于2017年开始实施。
三、案例实施过程1. 法律制定阶段在法律制定阶段,某市环保部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措施和责任,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宣传培训阶段为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认识,某市环保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开展知识竞赛等。
通过宣传培训,使广大市民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内容,提高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3. 监督执法阶段在监督执法阶段,某市环保部门加大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严格监管;二是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打击;三是强化案件办理,对违法企业依法进行处罚,确保法律实施。
4. 信息公开阶段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透明度,某市环保部门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制度。
一是公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二是公开重点污染源排放信息;三是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
通过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接受社会监督。
四、案例成效1. 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自《某市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以来,某市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2. 企业环保意识增强。
在法律威慑下,企业加大了环保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公众参与度提高。
通过宣传活动和信息公开,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认识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
雾霾问题法律案例分析(3篇)
![雾霾问题法律案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c427b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7.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雾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解决的重要环境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雾霾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本文将以一起雾霾问题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及实施情况。
二、案例介绍2017年某月,我国某城市连续多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指数持续超标。
在此期间,该城市部分企业因超标排放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涉事企业进行了调查,并对其中一家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
以下是该案件的详细情况:1. 案件背景2017年某月,我国某城市连续多日出现严重雾霾天气,PM2.5指数持续超标。
经调查,该城市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的情况,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2. 案件调查当地环保部门接到举报后,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未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许可登记;(2)未按照规定设置、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3)未按照规定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 案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当地环保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以下处罚:(1)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2)罚款人民币XX万元;(3)责令该企业整改,并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违法行为。
三、法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中,当地环保部门对涉事企业的处罚依据如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 法律适用(1)关于污染物排放许可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排放大气污染物,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污染物排放许可登记。
本案中,涉事企业未进行污染物排放许可登记,违反了该法律规定。
(2)关于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安装、使用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扬尘污染案例法律分析(3篇)
![扬尘污染案例法律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9510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扬尘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扬尘污染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某市某地发生了一起因扬尘污染导致的纠纷,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起案例进行法律分析,以期对扬尘污染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情简介2019年5月,某市某地某小区居民李某,因附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严重,导致其家中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李某多次与工地负责人沟通,要求其采取措施控制扬尘污染,但效果不佳。
于是,李某向当地环保部门投诉,要求对其进行调查处理。
环保部门经调查,认定该工地存在扬尘污染问题,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然而,整改期间,扬尘污染依然严重,李某的生活环境并未得到改善。
无奈之下,李某将工地负责人及施工单位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三、法律分析1. 扬尘污染的法律性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扬尘污染属于大气污染的一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扬尘污染属于环境违法行为。
因此,扬尘污染具有明显的法律性质。
2. 扬尘污染侵权责任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工地负责人及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扬尘污染,导致李某等人遭受侵害,其行为构成侵权。
3. 扬尘污染侵权责任的承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法院经审理认为,工地负责人及施工单位存在过错,导致李某等人遭受侵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具体承担方式如下:(1)赔偿李某因扬尘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2)赔偿李某因扬尘污染造成的精神损害抚慰金;(3)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四、案例分析及启示1. 扬尘污染侵权案件的处理本案中,李某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终获得了法院的支持。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
![大气污染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eac70f7f1922791788e8cd.png)
D
13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 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 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D
14
❷油烟浓度达到6mg/m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规模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
D
9
• 由于原油泄漏到发生爆炸达8个多小时,受海水倒 灌影响,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内蔓 延、扩散、积聚,最终造成大范围连续爆炸。事 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75172万元。
D
10
案例3
• ■广州市郊某居民楼毗邻一个大型饭店,2011年冬季居
民开窗时有浓重油烟味道飘进室内,一段时间后开始有老 人和小孩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小区居民怀疑是饭店油 烟超标排放,投诉到环保局,环保局检查后发现该饭店油 烟净化设施已达报废期,不能发挥作用,致使排放油烟浓 度达到6mg/m3,同时该饭店使用煤粉烧水。
象。
•
这种现象使大气中烟尘积存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在
其作用下,马斯河谷工业区内13个工厂排放的大量烟雾弥
漫在河谷上空无法扩散,有害气体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
D
5
•
3日这一天雾最大,加上工业区内人烟稠密,整个河
谷地区的居民有几千人生病。病人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咳
嗽、呼吸困难等。一星期内就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
D
3
• 马斯河谷是比利时境内马斯河旁一段河谷地段,中部低洼, 两侧百米高山对峙,河谷处于狭长的盆地之中。
D
4
•
1930年12月1日到15日,整个比利时被大雾笼罩。
大气污染事例
![大气污染事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6259bc89eb172ded63b7c1.png)
大气污染事例大气污染事例一:四日事件1955年以来,以石油联合企业为主的日本四日市工业迅速发展,每年排到大气中的粉尘和SO2总量达13万吨,使城市终年烟雾弥蔓,严重污染了空气,并蔓延到其它城市。
人们由于吸入了有害气体而患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称为“四日市哮喘病”。
截止到1972年,患四日市哮喘病患者高达6376人。
大气污染事例二:兰州空气污染,天下第一。
因大气污染严重,兰州曾被称为“看不见的城市”,洛杉矶时报曾报导说,兰州的 200万市民天天忍受著恶劣的环境,吸口气就像抽了一包烟似的,连洛杉矶當年污染最严重時都沒這么厉害,因为里头含有太多的煤灰、汽车废气和尘土,「世界资源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兰州市是全球空气污染程度最严重的城市。
兰州地处黄土高原的河谷盆地,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机动车辆和耗煤量不断增加,大气中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有人称兰州是个“只冒烟却没有窗户的黑房子”,当地顺口溜则说“太陽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
大气污染事例三: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初的一天,本来就污染严重的英国伦敦,突然出现陰雨天气,天空中灰黑色烟雾缭绕,并有浓重的生葱头似的辛辣味,伦敦上空的能见度太低,飞往世界各地的班机全部取消。
浓雾中,粒径小米般大小的黑色晶体纷纷扬扬地降落着,撒落在街道上、建筑物上、人们的衣服上,天地之间仿佛降了场黑雪。
整个伦敦开始了一场集体性烟气中毒。
医院里咳嗽、呕吐声不绝于耳,4天之后,伦敦城死去4000多人;2个月后,伦敦市统计部门统计,这次黑色浩劫共夺去了8000位无辜市民的生命。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例四: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
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海滨城市,前面临海,背后靠山。
原先风景优美,常年陽光明媚,一年只有几天下雨,气候温和。
美国电影中心——好莱坞就设在它的西北郊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防治法案例
案例1 锅炉排放烟尘污染案
某市市级幼儿园建于2000年3月,其内部建造的食堂和锅炉房均采用燃烧生煤的方式做饭和烧热水,两根烟囱每天排出滚滚浓烟。
2000年9月,市轮船总公司在紧邻幼儿园食堂和锅炉房的旁边动工修建了一座水上娱乐城。
由于该市河流较少,该水上娱乐城立即成为本市居民夏天消暑的好去处,生意十分兴隆。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幼儿园不断向外排放浓烟,导致水上娱乐城的水面上总是有一层黑色漂浮物。
游客们认为太不卫生,不再光顾娱乐城,娱乐城的生意渐渐清淡。
2000年10月3 日,经市卫生防疫站检测,水上娱乐城的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被责令限期整改。
娱乐城认为其生意不好及被卫生防疫站责令限期整改的主要责任在于幼儿园排放浓烟污染了娱乐城的水质,于是要求市环保局进行处理。
市环保局受理后,进行了现场检测。
鉴定幼儿园两烟囱的排放严重超标,是娱乐城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
经研究决定,责令幼儿园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并罚款15 000元。
同时,娱乐城也将幼儿园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16 280元。
在庭审中,幼儿园辩称:(1)幼儿园建在先,娱乐城建在后。
市轮船总公司在明知幼儿园烟囱排放可能污染其水质的情况下仍然建造娱乐城,引起的一切后果应由娱乐城自己承担。
(2)幼儿园已接受了环保局15 000元的罚款,不应再给娱乐城赔偿。
【问题】
1.幼儿园的理由是否成立?
2.环保部门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3.法院应如何处理?
【分析】
1.幼儿园的理由不成立。
(1)幼儿园以其建在先作为免除其法律责任的理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我国《环境保护法》、《民法通则》明确规定,只有下面三种情况可以作为法定的免责条件:1)不可抗力;2)第三人的过错;3)受害人自身的过错。
因此,幼儿园建在先不能作为免除其法律责任的条件。
(2)认为自己已承担了行政处罚的行政责任就不应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是不对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而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7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违法受到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承担了行政责任,并不免除其承
担民事责任的可能性。
2.环保局的处理决定是不正确的。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并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二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和违反限期治理要求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规定。
本案中,环保局对幼儿园作出罚款15 000元的行政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但作出的限期治理的行政处罚超越自己的权限,不符合法律的规定。
3.法院应判决幼儿园赔偿娱乐城16 280元的经济损失。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2条规定:造成大气污染危害的单位,有责任到除危害,并对直接遭受损失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
本案中娱乐城生意清淡以至被市卫生防疫站责令限期整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园排放的浓烟污染了娱乐城的水质,因此,幼儿园应对其给娱乐城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2 餐厅油烟扰民案
【案情】
杨蓉住在二楼,一楼是一家餐厅。
该餐厅每天排放大量的油烟,致使杨蓉家在炎热的夏天也无法开窗通风。
更为严重的是,杨蓉安装在二楼外墙的空调散热机,由于长期被油烟熏,已无法正常使用。
杨蓉多次找餐厅协商,没有结果,于是向环保局投诉,要求其进行处理。
经环保局监测,该餐厅油烟排放未超过国家标准。
经杨蓉要求,环保局对餐厅造咸杨蓉空调无法正常使用一事进行调解。
餐厅认为其排放的油烟未超过国家标准,、不存在违法行为,坏应承担杨蓉的经济损失。
调解不成,环保局作出餐厅赔偿杨蓉3 000元经济损失的处理决定。
餐厅不服,认为环保局处理不当,于是以环保局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环保局的处理决定。
【问题】
1.餐厅不予赔偿的理由是否咸立?为什么?
2.法院是否受此案?
【分析】
1.餐厅不予赔偿的理由不成立。
按照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不以违法为前提。
也就是说,即使排放污染物未超过规定的标准,只要造成损害事实,也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本案中,餐厅实施了排放油烟污染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杨蓉的空调机无法正常使用的损害事实,且在排污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构成了无过错责任的条件。
因此,餐厅应承担杨蓉的经济损失。
2.法院应驳回餐厅的起诉。
因为在环境民事纠纷案件中,环保局应当事人的请求,对当事人之间因一方污染环境的行为而造成另一方财产损失或人身损害的赔偿纠纷进行处理时,其地位只是第三人的身份,处于调解人地位,并不代表国家履行行政管理的职责。
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也不具有强制力。
因此,如当事人不服环保局对环境民事赔偿纠纷作出的处理决定,不能以环保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而只能以对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案例3 水泥厂排放二氧化硫污染果园案
【案情】
2001年甲水泥厂建成,在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每天排放大量废气。
周围的果园受其排放废气的污染,大量减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万元。
果农纷纷向当地环保局投诉,要求环保局进行处理。
2002年10月13 日,环保局监测发现甲水泥厂排放的废气严重超标。
2002年10月23 日,环保局对水泥厂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1)须缴纳排污费21 890元,并处以罚款25 000元;(2)限期治理;(3)赔偿果农经济损失10万元。
果农认为赔偿额过低,不服,以水泥厂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斯讼。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要求果农提供水泥厂排放的废气是造成果园减产主要原因的证据,否则承担败诉的责任。
果在
提供不出该证据,法院判决果农败诉。
【问题】
1.环保局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
2.法院的审理是否合法?
【分析】
1.环保局的行政处罚不合法。
其理由为:(1)其所作出的第1项行政处罚决定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2000年4月29日新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3、14、48条明确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国家按照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征收排污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2)第2项行政处罚决定不符合法律规定。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6条和《环境保护法》第29条规定,作出限期治理行政处罚的,应先由环保局向当地政府提出申请,由当地政府作出决定,而不是由环保局作出决定。
(3)第3项行政处罚决定不应属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只是环保局以第三人的身份对环境民事赔偿纠纷所作出的调
解,不应作为行政处罚决定。
2.法院的审理不合法。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在环境污染民事赔偿案件审理过程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所谓“举证责任倒置”,是指被告如对原告提出的赔偿要求有异议,则需举出以下证据:(二)自己没有实施排污致害行为;(2)由于不可抗力;(3)第三人过错;(4)受害人自身的过错。
如举不出,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不承担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与其受到的损害是否有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只承担是否有损害事实的举证责任。
因此,本案中法院要求果农承担水泥厂的排污行为与其果园减产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