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课件04_,多组分系统
合集下载
物化课件04_,多组分系统
注意: G 以上四个化学势表达式中只有 是偏
n 摩尔量,其余三个均不是。 B T , P ,n c
二、化学势决定传质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自发 dGT,p≤0 =,平衡
dGT,p=∑μBdnB ≤0
<,自发
=,平衡
以相变为例: 系统:+
相 B 相
相变:等T,p,W’ = 0,微 量 B → dG = ?
B = ?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B
* pB p * θ θ B B B B RT ln θ B RT ln θ p p
B
θ B
pB RT ln θ p
B:纯理想气体B(T,p) pB pxB RT ln θ RT ln θ : 可由混合气体和T,p和组成求出 p p
U dU TdS pdV ( ) S ,V ,nCB dnB nB B
令
H=f(S, P, nB , nC, nD,)
H dH TdS Vdp ( ) S , p ,nCB dnB nB B
令
A=f(T, V, nB , nC, nD,)
A dA SdT pdV ( )T ,V ,nCB dnB nA B
V n B T , p ,nC
VB
等于物质B的偏摩尔体积, Gm Vm 对单组分系统,有 p T , nB
§4-4 气体的化学势 (Chemical potential of gases)
B的绝对值不可知,所以要人为选择标准状态, 即用相对值的办法表示B。 一、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dG=d(U+PV-TS) dG= dU+PdV+VdP-TdS-SdT
n 摩尔量,其余三个均不是。 B T , P ,n c
二、化学势决定传质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自发 dGT,p≤0 =,平衡
dGT,p=∑μBdnB ≤0
<,自发
=,平衡
以相变为例: 系统:+
相 B 相
相变:等T,p,W’ = 0,微 量 B → dG = ?
B = ?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B
* pB p * θ θ B B B B RT ln θ B RT ln θ p p
B
θ B
pB RT ln θ p
B:纯理想气体B(T,p) pB pxB RT ln θ RT ln θ : 可由混合气体和T,p和组成求出 p p
U dU TdS pdV ( ) S ,V ,nCB dnB nB B
令
H=f(S, P, nB , nC, nD,)
H dH TdS Vdp ( ) S , p ,nCB dnB nB B
令
A=f(T, V, nB , nC, nD,)
A dA SdT pdV ( )T ,V ,nCB dnB nA B
V n B T , p ,nC
VB
等于物质B的偏摩尔体积, Gm Vm 对单组分系统,有 p T , nB
§4-4 气体的化学势 (Chemical potential of gases)
B的绝对值不可知,所以要人为选择标准状态, 即用相对值的办法表示B。 一、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dG=d(U+PV-TS) dG= dU+PdV+VdP-TdS-SdT
物理化学:第4章_多组分系统热力学_
Vm*,B Vm*,C Vm*,B xC
真实混合物:实曲线
Vm xBVB xCVC VB (VC VB)xC
当混合物组成改变时,两组 分偏摩尔体积随之改变,且二者 变化相互关联。
组成接近某纯组分,其偏摩 尔体积也接近该纯组分摩尔体积。
5. 吉布斯 − 杜亥姆方程
对广度量 X (T , p, nB, nC , nD ,) 求全微分:
dX
X T
p,nB
dT
X p
T ,nB
dp
B
X nB
dnB T , p,nC
恒温、恒压
另一方面,由加和公式
,恒温恒压下求导:
比较两式,得
或
或
吉布斯-杜亥姆方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混合物
组成变化时,各组分偏摩尔量变化的相互依赖关系。
➢ 系统中各组分的偏摩尔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 互依存的。
➢ 例:固体溶解、过饱和溶液析出、…
组分B在α、β两相中迁移达平衡的条件:该组分
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 物质总是从其化学势高的相向化学势低的相迁移, 直至物质迁移达平衡时为止,此时系统中每个组分在 其所处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化学势 判据
② 化学平衡
<0:自发不可逆; =0:平衡、可逆
任一化学反应,假定系统已处于相平衡,
任一组分B在每个相中的化学势都相等: Bα B
B
B
整个系统中B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dnBα dnB
α
BdnB
B
化学平衡时
平衡条件: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方式无关。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3、纯真实气体的化学势 4、真实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真实混合物:实曲线
Vm xBVB xCVC VB (VC VB)xC
当混合物组成改变时,两组 分偏摩尔体积随之改变,且二者 变化相互关联。
组成接近某纯组分,其偏摩 尔体积也接近该纯组分摩尔体积。
5. 吉布斯 − 杜亥姆方程
对广度量 X (T , p, nB, nC , nD ,) 求全微分:
dX
X T
p,nB
dT
X p
T ,nB
dp
B
X nB
dnB T , p,nC
恒温、恒压
另一方面,由加和公式
,恒温恒压下求导:
比较两式,得
或
或
吉布斯-杜亥姆方程--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当混合物
组成变化时,各组分偏摩尔量变化的相互依赖关系。
➢ 系统中各组分的偏摩尔量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 互依存的。
➢ 例:固体溶解、过饱和溶液析出、…
组分B在α、β两相中迁移达平衡的条件:该组分
在两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 物质总是从其化学势高的相向化学势低的相迁移, 直至物质迁移达平衡时为止,此时系统中每个组分在 其所处的相中的化学势相等。
化学势 判据
② 化学平衡
<0:自发不可逆; =0:平衡、可逆
任一化学反应,假定系统已处于相平衡,
任一组分B在每个相中的化学势都相等: Bα B
B
B
整个系统中B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dnBα dnB
α
BdnB
B
化学平衡时
平衡条件: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方式无关。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3、纯真实气体的化学势 4、真实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课件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概要
证:在 P 点 V总=xBVB + xCVC
Q VB*
P
VC*
Q xB xC 1 Vt VB (VC VB ) xC
B
xC Q=VB , R=VC
C
P点的切线方程:( y = b + m x )
R-Q V总=Q+ xC , 相应地 1
15
4. 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差别
由截距法及图可看出其差别
若系统是开放的或组成发生变化时则不再适用。对于
组成可变的多组分系统,必须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方程。 这一问题是由Gibbs(美 1839-1903)解决的。
23
吉布斯(美,1839-1903): 1874年发表:《以热力学 的原理决定化学平衡》; 1876、1877年发表:《关 于物质的多项平衡》 (文章长 达300多页,有700多个公式) ; 1891年吉布斯的文章被 奥斯瓦尔德译成德文《热力 学的研究》; 1899年被译成法文《化 学体系的平衡》。
(需代入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形式复杂)
为使实际气体的 B 表达式也具有较简单的形式,
pB 和逸度因子B 的概念 Lewis引入了逸度 %
32
1. 逸度与逸度因子
实际气体
$ B B RT ln(% pB / p$ )
* * p
p RT dp RT ln pO p
27
* = + RT ln ( p / p)
:p = 100 kPa 时的化学势,又称为标准化学势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其中的 B 组分,有:
pB GB G RT ln $ p
17
§4.2 化学势
定义:混合物(或溶液)中组分B的偏摩尔 吉布斯函数GB又称为B的化学势
Q VB*
P
VC*
Q xB xC 1 Vt VB (VC VB ) xC
B
xC Q=VB , R=VC
C
P点的切线方程:( y = b + m x )
R-Q V总=Q+ xC , 相应地 1
15
4. 偏摩尔量与摩尔量的差别
由截距法及图可看出其差别
若系统是开放的或组成发生变化时则不再适用。对于
组成可变的多组分系统,必须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方程。 这一问题是由Gibbs(美 1839-1903)解决的。
23
吉布斯(美,1839-1903): 1874年发表:《以热力学 的原理决定化学平衡》; 1876、1877年发表:《关 于物质的多项平衡》 (文章长 达300多页,有700多个公式) ; 1891年吉布斯的文章被 奥斯瓦尔德译成德文《热力 学的研究》; 1899年被译成法文《化 学体系的平衡》。
(需代入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形式复杂)
为使实际气体的 B 表达式也具有较简单的形式,
pB 和逸度因子B 的概念 Lewis引入了逸度 %
32
1. 逸度与逸度因子
实际气体
$ B B RT ln(% pB / p$ )
* * p
p RT dp RT ln pO p
27
* = + RT ln ( p / p)
:p = 100 kPa 时的化学势,又称为标准化学势
对于理想气体混合物,其中的 B 组分,有:
pB GB G RT ln $ p
17
§4.2 化学势
定义:混合物(或溶液)中组分B的偏摩尔 吉布斯函数GB又称为B的化学势
物理化学课件04章_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19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1.B的质量浓度 B
B def m(B) /V
即用B的质量 m(B) 除以混合物的体积V。
B 的单位是: kg m3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19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2. B的质量分数 wB
§4.1 引言
溶液(solution) 广义地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彼此以分子或
离子状态均匀混合所形成的系统称为溶液。
溶液以物态有固态溶液和液态溶液之分,但没 有气态溶液。根据溶液中溶质的导电性又可分为电 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本章主要讨论液态的非电解质溶液。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19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19
偏摩尔量的定义
偏摩尔量ZB的定义为:
ZB def
Z ( nB )T , p,nC (CB)
代入下式并整理得
k Z
dZ B=1 ( nB )T , p,nC (CB) dnB
上一内容
Z1dn1 Z2dn2 Zkdnk
k
ZBdnB B=1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wB def
m(B) mA
A
即B的质量 m(B) 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wB 的单位为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0/3/19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3. B的浓度 cB (又称为 B的物质的量浓度)
cB def
nB V
即B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体积V的比值。
物化第4章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80%
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相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等温蒸发 法、等温蒸发结露法和等温升华 法等。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定义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 力下,可逆反应达到的动态平 衡状态,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相 等,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化学平衡的条件
化学平衡的条件是各组分浓度 不变,且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化学平 衡常数Kc=Kp/Kw。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区别在于它们的 关注点不同。相平衡主要关注各相之 间的分界面性质和相组成,而化学平 衡主要关注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 和各组分浓度的变化。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 相互影响
在多组分体系中,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例如,在液态混 合物中,各组分的化学势差异会导致 物质传递和扩散现象的发生,从而影 响相平衡状态;同时,化学反应的进 行也会影响各相的组成和性质,从而 影响相平衡状态。因此,在多组分体 系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平衡和 化学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衡 常数法、物料守恒法和电荷守 恒法等。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关系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 联系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都是热力学平衡态 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 系。在多组分体系中,化学平衡通常 存在于相平衡状态中,而相平衡也是 化学平衡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平衡和化学平衡的 区别
04
02
03
04
热容
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 力,与温度和物质种类有关。
熵
表示系统无序度的量,与系统 内分子运动状态和排列有关。
焓
表示物质内能和压力势能的量 ,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和温度有 关。
自由能
表示系统在恒温恒压下的自由 程度,与系统内部能量和熵有 关。
物理化学课件: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
指液态溶液。 液体与液体以任意比例相互混合成均相即形成
混合物,气体、液体或固体溶于液体溶剂中即形成 溶液。
溶质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分,本章主要讨 论非电介质所形成的溶液。
按规律性来划分 混合物:理想混合物、真实混合物。
溶液:理想稀溶液、真实溶液。
理想混合物在全部浓度范围内,理想稀溶液在 适当小的范围内,均有简单的规律性。
组成表示 ① 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 bB:
bB
def
nB mA
溶质物质的量,单位 mol 溶剂的质量,单位 kg
bB 的单位:mol kg 1 。
② 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 cB:
cB
def
nB V
cB 的单位:mol m 3 。如果文献中用 molarity,则指单位 为 mol dm 3 。
B
dnB
=0
B
dnB
BdnB 0
B
该平衡条件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方式无关。
23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标准态:温度 T,标准压力 p 100 kPa ,理想气体。
该状态下的化学势称为标准化学势,以符合μBΘ(g)表示。 对于纯气体则省略下标B。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使某纯理想气体B在温度T下由标准压力pΘ变至某一压力p,
Bl
Bg
RT
ln
pB* p
RT lnxB
* Bl
Bg
RT
ln
pB* p
40
因此
Bl
B* l RT lnxB
由纯液体 B 标准态的定义可知,
p
* Bl
Bl
p Vm*,B l dp
最后得到理想液态混合物中 B 组分化学势表达式:
混合物,气体、液体或固体溶于液体溶剂中即形成 溶液。
溶质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分,本章主要讨 论非电介质所形成的溶液。
按规律性来划分 混合物:理想混合物、真实混合物。
溶液:理想稀溶液、真实溶液。
理想混合物在全部浓度范围内,理想稀溶液在 适当小的范围内,均有简单的规律性。
组成表示 ① 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 bB:
bB
def
nB mA
溶质物质的量,单位 mol 溶剂的质量,单位 kg
bB 的单位:mol kg 1 。
② 物质的量浓度(molarity) cB:
cB
def
nB V
cB 的单位:mol m 3 。如果文献中用 molarity,则指单位 为 mol dm 3 。
B
dnB
=0
B
dnB
BdnB 0
B
该平衡条件与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的方式无关。
23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标准态:温度 T,标准压力 p 100 kPa ,理想气体。
该状态下的化学势称为标准化学势,以符合μBΘ(g)表示。 对于纯气体则省略下标B。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使某纯理想气体B在温度T下由标准压力pΘ变至某一压力p,
Bl
Bg
RT
ln
pB* p
RT lnxB
* Bl
Bg
RT
ln
pB* p
40
因此
Bl
B* l RT lnxB
由纯液体 B 标准态的定义可知,
p
* Bl
Bl
p Vm*,B l dp
最后得到理想液态混合物中 B 组分化学势表达式:
大学物理化学经典课件4-3-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原理分析复杂体系的能力,为后续的 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多组分体系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系。多 组分体系热力学主要研究这类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 律,包括相平衡、化学平衡、能量转换等内容。
溶液的理论来处理真实溶液的问题。
活度系数
活度系数是描述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差异程度的物理量,它与溶液中的离子强度、溶剂 化作用等因素有关。活度系数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真实溶液的性质和行为。
03
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相律与相图
相律
描述多组分体系相平衡的基本规律, 即体系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的 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和 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域前沿与展望
新理论和新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组分体系热力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如非平衡态热力学、微观热力学等,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镀
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 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对于控制镀层 质量和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
通过电流作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的过程,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研 究有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产率。
高分子溶液中的应用
高分子合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多 组分体系热力学研究有助于优化合成路线和提高产率。
相图
用图形表示多组分体系在不同条件下 的相平衡关系,包括温度、压力、组 成等。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 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热力学原理分析复杂体系的能力,为后续的 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多组分体系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系。多 组分体系热力学主要研究这类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 律,包括相平衡、化学平衡、能量转换等内容。
溶液的理论来处理真实溶液的问题。
活度系数
活度系数是描述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差异程度的物理量,它与溶液中的离子强度、溶剂 化作用等因素有关。活度系数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真实溶液的性质和行为。
03
多组分体系的相平衡
相律与相图
相律
描述多组分体系相平衡的基本规律, 即体系自由度、组分数和相数之间的 关系。
理论联系实际
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和 解决具体问题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领域前沿与展望
新理论和新方法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组分体系热力学领域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如非平衡态热力学、微观热力学等,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镀
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 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对于控制镀层 质量和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电解
通过电流作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变 化的过程,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研 究有助于降低能耗和提高产率。
高分子溶液中的应用
高分子合成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化合物,多 组分体系热力学研究有助于优化合成路线和提高产率。
相图
用图形表示多组分体系在不同条件下 的相平衡关系,包括温度、压力、组 成等。
04章_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nB V
cB , 或 [B]
返回
2019/2/14
4.2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2.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mB
def
nB mA
或
bB
def
nB mA
1
溶质 B 的物质的量与溶剂 A 的质量 的比值称为溶质 B 的质量摩尔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的单位
mol kg
因质量摩尔浓度不受温度的影响,故 在电化学中用得较多。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电子课件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p/Pa
R
p = kx,B xB 服从henry定律
W
纯B
* pB = pB xB
A
上一内容
实际曲线 xA xB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B
返回
201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
作 业:p265
复习题:1、2、4、5、6、7
习 题:4、5、10、12、15、21、23、26(作业 本)
V/cm3 103.24 106.93 112.22 118.56
注:1 g乙醇的体积是1.267 cm3, 1 g水的体积是1.004 cm3。溶液的总量是100 g。
(2) 系统的广度性质并不等于各纯组分的该性 质之和 V nV *
i m,i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2/14
Z = ( )T , p ,nc (C B) B=1 nB
k
Z + ( )T , p ,n1 ,,nk-1 dnk nk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9/2/14
物理化学第四章溶液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在化工生产中,溶液多组分系统的热 力学性质对于确定化学反应的平衡条 件至关重要,如反应热、反应熵等。
02
相分离与提纯过程
利用溶液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原理, 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如精馏 、萃取等单元操作。
03
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研究有助 于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并为防腐措 施提供理论依据。
06 溶液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平 衡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 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C]^c * [D]^d / [A]^a * [B]^b。
相图类型
常见的相图类型包括二元相图、三元相图等。二元相图主要描述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平衡关系; 三元相图则涉及三种物质的相平衡关系,更为复杂。
复杂相图的简化与处理方法
复杂相图的简化
对于复杂的多元相图,可以通过 一些简化方法进行处理,如将多 元系统分解为若干个二元或三元 子系统进行分析,或者采用等温 截面图、等压截面图等方式进行 简化表示。
活度系数
表示活度与浓度之间的比值,反映了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程度,常用于描述非理想溶液的组 成。
03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
偏摩尔量的定义与性质
偏摩尔量定义
在恒温、恒压下,物系的广度性 质随某种组分摩尔数的变化率叫 做该组分的偏摩尔量。
偏摩尔量的性质
偏摩尔量可以是体积、焓、熵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表示了某组 分在混合物中的存在状态,而不 受其他组分的影响。
02
相分离与提纯过程
利用溶液多组分系统的相平衡原理, 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如精馏 、萃取等单元操作。
03
腐蚀与防护
溶液中的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研究有助 于理解金属腐蚀的机理,并为防腐措 施提供理论依据。
06 溶液多组分系统的化学平 衡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意义
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表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 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K = [C]^c * [D]^d / [A]^a * [B]^b。
相图类型
常见的相图类型包括二元相图、三元相图等。二元相图主要描述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相平衡关系; 三元相图则涉及三种物质的相平衡关系,更为复杂。
复杂相图的简化与处理方法
复杂相图的简化
对于复杂的多元相图,可以通过 一些简化方法进行处理,如将多 元系统分解为若干个二元或三元 子系统进行分析,或者采用等温 截面图、等压截面图等方式进行 简化表示。
活度系数
表示活度与浓度之间的比值,反映了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程度,常用于描述非理想溶液的组 成。
03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
偏摩尔量的定义与性质
偏摩尔量定义
在恒温、恒压下,物系的广度性 质随某种组分摩尔数的变化率叫 做该组分的偏摩尔量。
偏摩尔量的性质
偏摩尔量可以是体积、焓、熵等,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表示了某组 分在混合物中的存在状态,而不 受其他组分的影响。
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物理化学课件.ppt
其它形式:
③适用条件: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亨利定律: 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pB(溶质)~ xB
拉乌尔定律:稀溶液中的溶剂
pA(溶剂)~ xA
亨利定律是化工单元操作“吸收”的依据,利用溶剂对混合气体中 各种气体的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吸收分离。把溶解度大的气体吸收下来, 达到从混合气体中回收或除去某种气体的目的。
几种纯液体在恒温恒压下,混合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混合前后系 统的体积不变。
(2) mixH 0
几种纯液体在恒温恒压下,混合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混合前后 系统的焓不变,因而混合(焓)热等于零。
恒压、恒温下液体的混合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 。
B
dnB
B
恒温恒压下非体积功等于零的条件下: dG
<0 自发过程 =0 平衡状态
>0 非自发过程
化学势判据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1.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纯理想气体:μ =GB =Gm
▲标准状态下的化学势:
B
(
g
)
▲任意压力下的化学势:μ *
T
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化学势
小结
★化学势判据 (恒温恒压)
B
dnB
B
★气体的化学势 ●理想气体
纯 混合物
纯 ●真实气体
混合物
<0 自发过程 =0 平衡状态 >0 非自发过程
★拉乌尔定律 适用条件:理想液态混合物 或理想稀溶液中的溶剂 pA(溶剂)~ xA ★亨利定律 适用条件:稀溶液中的挥发性溶质 pB(溶质)~ xB
③对于其他热力学性质如H、G、S、
U等亦有类似情况。
《物理化学第4版》第四章4-1 多组分系统组成表示法ppt课件
第四章 液态混合物和溶液
1. 混合物及溶液的分类
多组分系统
非均相(多相) 均相(单相)
混合物 溶液
1
(i) 对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不区分为溶 剂及溶质,对各组分均选用同样 的标准态;
(ii) 对溶液中的各组分区分为溶剂 及溶质,并选用不同的标准态加 以研究。
2
按聚集状态不同,
气态混合物如空气;
混合物液态混合物如苯和甲苯;
固态混合物如粘土和沙石。 液态溶液如Mn Fe液态合金;
溶液 固态溶液(固溶体黄铜 青铜等);
3
液态溶液— 简称溶液电非解电质解溶质液溶如 液食 (盐 分水 子溶 溶液液; 如高分子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蔗糖水溶液; 氧O2溶于水; 乙醇水溶液 H2O(l)—— C6H5NH3(l)溶液;
金属溶液: Fe(l)—— Mn(l)溶液; Cu(l)——Zn(l)溶液。
MA
bB
MA
17
def cB nB /V
SI单位:moldm-3
8
五、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bB 或mB def nB / mA
用于液态或固态溶液的溶质,也可 以用下式定义:
bB 或mB def nB /(nAM A )
SI 单位:molkg-1 9
由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 关,在热力学处理中比较方便。在电 化学中也主要采用该浓度表示电解质 的浓度。
12
x1 = n1 / (n1 + n2 )= 0.321 mol / (0.321 mol+0.652 mol) = 0.329 b1= n1 /m2 = 0.321 mol / 30.0 10-3 kg = 10.7 molkg-1 w1 = m1 / ( m1+ m2 ) = 25.0 g / (25.0+30.0) g = 0.455
1. 混合物及溶液的分类
多组分系统
非均相(多相) 均相(单相)
混合物 溶液
1
(i) 对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不区分为溶 剂及溶质,对各组分均选用同样 的标准态;
(ii) 对溶液中的各组分区分为溶剂 及溶质,并选用不同的标准态加 以研究。
2
按聚集状态不同,
气态混合物如空气;
混合物液态混合物如苯和甲苯;
固态混合物如粘土和沙石。 液态溶液如Mn Fe液态合金;
溶液 固态溶液(固溶体黄铜 青铜等);
3
液态溶液— 简称溶液电非解电质解溶质液溶如 液食 (盐 分水 子溶 溶液液; 如高分子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蔗糖水溶液; 氧O2溶于水; 乙醇水溶液 H2O(l)—— C6H5NH3(l)溶液;
金属溶液: Fe(l)—— Mn(l)溶液; Cu(l)——Zn(l)溶液。
MA
bB
MA
17
def cB nB /V
SI单位:moldm-3
8
五、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bB 或mB def nB / mA
用于液态或固态溶液的溶质,也可 以用下式定义:
bB 或mB def nB /(nAM A )
SI 单位:molkg-1 9
由于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与温度无 关,在热力学处理中比较方便。在电 化学中也主要采用该浓度表示电解质 的浓度。
12
x1 = n1 / (n1 + n2 )= 0.321 mol / (0.321 mol+0.652 mol) = 0.329 b1= n1 /m2 = 0.321 mol / 30.0 10-3 kg = 10.7 molkg-1 w1 = m1 / ( m1+ m2 ) = 25.0 g / (25.0+30.0) g = 0.455
4-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C
同理:
G d A d G d( pV ) S d T p d V dnB ,可得: n B B T , p ,n G dU TdS pdV dnB B n B T , p , n
C
C
C
C
C C
偏摩尔热力学能: UB U / nB T , p,n 偏摩尔亥姆霍兹函数:SB S / nB T , p ,n 偏摩尔焓: HB H / nB T , p,n 偏摩尔吉布斯函数:GB G / nB T , p,n
C
C
第1节 偏摩尔量
C
C
定义为组分B的化学势:
G A H U B n n n n B T , p ,n B T ,V ,n B S , p ,n B S ,V ,n
def
C C C
2. 偏摩尔量的物理意义
用偏摩尔量表示,任一广度性质 X 的全微分:
X X dX dT p T p ,n
B B
第 4章
X BdnB dp B T ,n
恒温,恒压条件下:
dX X B dnB
B
保持组成不变则XB为定值,上式积分得 :
第 4章
适用于封闭系统 (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 源于系统内部的化学反 应)和开放系统无其它 功过程。
BdnB 0 化学势判据:
B
自发 平衡
dT 0, dp 0, δW 0 dT 0, dV 0, δW 0 dS 0, dp 0, δW 0 dS 0, dV 0, δW 0
同理:
G d A d G d( pV ) S d T p d V dnB ,可得: n B B T , p ,n G dU TdS pdV dnB B n B T , p , n
C
C
C
C
C C
偏摩尔热力学能: UB U / nB T , p,n 偏摩尔亥姆霍兹函数:SB S / nB T , p ,n 偏摩尔焓: HB H / nB T , p,n 偏摩尔吉布斯函数:GB G / nB T , p,n
C
C
第1节 偏摩尔量
C
C
定义为组分B的化学势:
G A H U B n n n n B T , p ,n B T ,V ,n B S , p ,n B S ,V ,n
def
C C C
2. 偏摩尔量的物理意义
用偏摩尔量表示,任一广度性质 X 的全微分:
X X dX dT p T p ,n
B B
第 4章
X BdnB dp B T ,n
恒温,恒压条件下:
dX X B dnB
B
保持组成不变则XB为定值,上式积分得 :
第 4章
适用于封闭系统 (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 源于系统内部的化学反 应)和开放系统无其它 功过程。
BdnB 0 化学势判据:
B
自发 平衡
dT 0, dp 0, δW 0 dT 0, dV 0, δW 0 dS 0, dp 0, δW 0 dS 0, dV 0, δW 0
物理化学04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dG=dG( ) +dG()
当恒温恒压,W’=0 时
β相
dG() ()dn()
dG( ) ( )dn( )
dn( ) dn()
dX
X T
p,nB ,nc ,nD
X
dT
p
T ,nB ,nc ,nD
X
dp
nB
T , p,nc ,nD
dnB
X
X
nC
T , p,nB p,nB ,nc
dnD
2021/1/6
偏摩尔量XB的定义为: X B def
X ( nB )T , p,nc
2021/1/6
解:取1kg溶液
nH2O
mH2O M H2O
(1 0.12)1 18.015 103
mol
48.85mol
nAgNO3
mAgNO3 M AgNO3
0.12 1 169.89 103
mol
0.7064mol
xAgNO3
nAgNO3
n n AgNO3
H2O
0.01425
cAgNO3
2021/1/6
由题意:
VA 17.35cm3 / mol
VB 39.01cm3 / mol
由集合公式,混合后:
V nAVA nBVB {0.617.35 0.4 39.01}cm3 26.01cm3
混合前:
VA '
nAM A A
10.84cm3
VB'
nB M B B
16.19cm3
dA SdT pdV BdnB
dA
B
BdnB 0
自发 =平衡
B
(dT 0,dV 0, W ' 0)
广西大学物理化学课件 04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V
VB
V nB
T , p,nC
slope
2020/3/29
nB
注意
①偏摩尔量是在T、P恒定,除nB以外的所有其他组分的 量都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任意广度量X随nB的变化率。 ②只有广度量才有偏摩尔量,而偏摩尔量是强度量。 ③只有在T、P恒定,某广度量对组分B的物质的量的偏 微分才是偏摩尔量。而其它条件(如恒温恒容,恒熵恒 压等)下的变化率均不是偏摩尔量。 ④任何偏摩尔量都是(T,P,组成nB )的函数。 ⑤纯物质的偏摩尔量就是摩尔量。
xB def
nB n(总)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 称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分数,又称为摩尔分数,单 位为1。
2020/3/29
溶液组成的表示法
2.质量摩尔浓度mB(molality)
mB def
nB mA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剂A的质量之比称为 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单位是 mol kg-1 。这个 表示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用准确的称重法来配制溶 液,不受温度影响,电化学中用的很多。
气态溶液
物理化学—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固态溶液 液态溶液
正规溶液
2020/3/29
非电解质溶液
4.1 偏摩尔量 4.2 化学势 4.3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4.4 逸度及逸度因子 4.5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 4.6 理想液态混合物 4.7 理想稀溶液 4.8 活度及活度因子 4.9 稀溶液的依数性
化学势的几种形式
dU =TdS-pdV+∑μB dnB
得 U
( ) B
S ,V ,n j ( jB )
nB
dH =TdS+VdP+∑μB dnB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变:等T,p,δW’ = 0,微 量 B α→β dG = ?
则
dG = dGα + dGβ = µα dnα + µβ dnβ B B B B
α β α = µ B − µ B dnB ≤ 0
α相 B
β相
(
)
即
µα − µβ ≥ 0 B B
µα B
≥
µβ B
> 自发 = 平衡
结论:在等T,p,δW’ = 0的条件下, 物质由化学势高的相流向化学势 低的相。相平衡时化学势相等。
H = ∑ nB H B S =
A = ∑ nB AB
B
B
∑n S
B B
B
B
U = ∑ nBU B
B
G = ∑ nBGB
§4-3 化学势 (Chemical potential) 所有偏摩尔量中,以GB最重要,应用最广泛 特殊对待 新名字:化学势,以µ来表示
一.化学势定义 .
∂G µ B = GB = ∂n B T , p ,nC
总结: (1) 在等T,p,W’ = 0的条件下,物质总 是由高化学势流向低化学势。平衡时化 学势相等。 (2) 在W’ = 0的条件下,化学势决定所有 传质过程的方向(化学势判据——统一判 据) (3) 在W’ = 0的条件下,化学势相等是平 衡的条件,是处理平衡问题的依据。
三、化学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µ B = f (T , p, xB , xC ,L) 对一个给定的溶液 µ B = f (T , p ) 1. µB与T的关系:
∂V V 定义: B = ∂ n B T , p , n C
推广
其它的广延量X (U,H,S,A,G)
∂X X B == ∂n B T , p , nc
def
VB
def
∂V ∂nB T , p ,nC(C≠ B) ∂H ∂nB T , p ,nC(C≠ B) ∂A ∂nB T , p ,nC(C≠ B)
注意: 注意: ∂G 以上四个化学势表达式中只有
∂n B T , P ,n 摩尔量,其余三个均不是。 c
是偏
二、化学势决定传质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自发 dGT,p≤0 =,平衡 dGT,p=∑µBdnB ≤0 <,自发 =,平衡
以相变为例: 系统:α+β
α相 B β相
代入
dG = − SdT+ Vdp +∑ (
B
∂U) dn ∂nB S,V,n C≠ B B
B
与1式 dG = − SdT + Vdp + ∑ µ B dnB 比较,可得
µB
def
∂U ( ) S ,V ,nc (c ≠ B) ∂nB
同理可得:
µB
def
∂H ( )S , p,nc (c≠B) ∂nB
令
A=f(T, V, nB , nC, nD,…)
∂A dA = − SdT − pdV + ∑ ( )T ,V ,nC ≠B dnB ∂nA B
dG=d(U+PV-TS) dG= dU+PdV+VdP-TdS-SdT 将 dU = TdS − pdV + ∑ (
B
∂U ) S ,V ,nC ≠B dnB ∂nB
分类: 气态溶液 (气体混合物) 液态溶液 ★ 固态溶液 (固溶体) 溶剂(A)和溶质(B): g + l → sln s + l → sln g和s为B,l为A
l1 + l2 → sln(液体混合物) 其中量多者为A,少者为B
二、溶液组成的习惯表示方法 组成是溶液的强度性质: T,p,组成 1. 物质的量分数 (Substance amount fraction, mole fraction)
解: VA=0.002/0.0001=20cm3·mol-1 ∵ ∴ V=nA VA+nBVB VB=60 3·mol-1 =60cm
三、集合公式 (Additive formula)
∑ nBVB = V
(1) 意义: (2) 二元溶液,
nAVA + nBVB = V
(3) 其他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
5 98 xB = = 0.0096 5 98 + 95 18
5 98 bB = × 1000 = 0.5371mol.kg-1 95 (2) 在很稀的浓度范围内,以上各量成正比。
§4-2 偏摩尔量 (Partial molar quantities)
水
乙醇
+
50ml 50ml
20℃,1atm
96ml
一、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1. 纯理想气体 B(T, p),
* µB
µB* = ?
理想气体, , , 选择标准状态为 B(理想气体,T,pθ), µBθ 理想气体
=
µθ B
+ ∫ θ VBdp =
p
=
* B
µθ B
+∫
θ B
p p
µθ B
+ ∫ θ Vm, Bdp
p
p
pθ
RT dp p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定义
UB
def
∂U ∂nB T , p ,nC(C≠ B) ∂S ∂nB T , p ,nC(C≠ B) ∂G ∂nB T , p ,nC(C≠ B)
HB
def
SB
def
AB
def
GB
def
注意几点: 1. XB 是研究混合物时提出 只有
以化学反应为例 在等T,p,δW’ = 0的条件下,系统内发生 0 微量反应dξ,= ∑ν BB ,则
dG = ∑ µ BdnB = ∑ν Bµ Bdξ
= ∑ν Bµ B ⋅ dξ ≤ 0
即
∑ν BµB ≤ 0
< 自发 = 平衡
结论:在等T,p,W’ = 0的条件下,化学反应向 着化学势降低的方向。化学平衡时化学势相 等。
第四章 溶液热力学 Chapter 5 Solution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理论对多组分系统的应用 本章的教学难点 §4-1 溶液的特点及其组成表示方法 一、溶液的特点 定义:多种物质,其中每一种物质都以分子、 原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其他物质当中。 特点:多组分均相,组成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含B,C,D … …等多组分系统的体积:
V=V(T、p、nB、nC… …)
∂V dV = ∂T
∂V dT + ∂p p ,n
i
dp + ∑
T, n i B
∂V ∂nB
dnB
T , p n C,
p 和组成不变
仅T变化引起 V的变化
T 和组成不
变仅p 变化引 起V的变化
T、 p 不变, 、
仅组成变化 引起V的变化
dG = − SdT + Vdp + ∑ µ B dnB
B
令
U=f(S, V, nB , nC, nD,…)
∂U dU = TdS − pdV + ∑ ( ) S ,V , nC ≠B dnB ∂nB B
令
H=f(S, P, nB , nC, nD,…)
∂H dH = TdS + Vdp + ∑ ( ) S , p ,nC ≠B dnB ∂nB B
平衡: (1) pB = pB* (2) µB = µB*
µB = ?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B
pB p* * θ θ B µ B = µ B = µ B + RT ln θ = µ B + RT ln θ p p
µB =
µθ B
pB + RT ln θ p
µBθ:纯理想气体B(T,pθ) pB pxB RT ln θ = RT ln θ : 可由混合气体和T,p和组成求出 p p
∂ ∂µ B = ∂T p,nB ,nC ,L ∂T ∂G ∂n B T , p,nC ,L
p ,n B ,nC ,L
∂ ∂G ∂(− S ) = = ∂nB ∂T p,nB ,nC ,L ∂nB T , p,n ,L T , p ,nC ,L C
二、实际气体的化学势
* µB 对纯实际气体:
p µ = µ + RT ln θ p
* µB
=
µθ B
+ RT ln
p pθ
(1) 式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B (g, T, p) 理想气体B(T,pθ)
µB*
p RT ln θ p
µBθ
µB* - µBθ
(2) µB*值不可知,但不影响比较化学势
2. 理想气体混合物
B+C+… T,pB 纯B T,pB*
对纯组分系统
X*m,B, XB= X*m,B
2.只有广延性质才有偏摩尔量,而偏摩尔量本身为 强度性质 3.必须强调等T等P条件 偏摩尔量
∂U UB = ∂n B
T , p , n C
UB≠
∂U ∂n B
T,V,nc T,V,nc
4.偏摩尔量与组成有关系: 恒定T,P,nc 2
∂A µB = ( )T ,V ,nc (c≠B) ∂nB
∂U ∂H µB = = ∂n ∂n B S ,V , nC B S , P , nC ∂A ∂G = = ∂n ∂n B T ,V , nC B T , P , nC
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