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薄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一、引言水准测量是地理勘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地面高程差来确定地形的起伏情况。
在水准测量中,四等水准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测量等级。
本次观测记录将详细记录四等水准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测设备和仪器1.水准仪:使用相对稳定的激光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2.掌上电脑:记录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
三、观测路线和目标点本次四等水准测量目标主要是记录A市区域内的路线和目标点高程数据。
观测路线起点为A市政府大楼,终点为A市火车站。
途中设置了多个目标点,包括A市医院、A市中学、A市公园等。
观测路线全长约10公里。
四、观测过程1.设置起始点:在A市政府大楼设置水准仪的起始点,确保水准仪设置平稳。
2.观测目标点:依次观测目标点的高程,每个目标点进行3次观测,求取平均值。
在每个目标点进行观测时,需要确保水准仪的稳定和读数的准确性。
3.记录观测数据:使用掌上电脑记录观测数据,包括每个目标点的高程观测值、水准仪的读数等。
4.检查校核:对每个目标点的观测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观测终点:在A市火车站结束本次测量,并确保水准仪的稳定和读数的准确性。
五、观测结果1.观测数据汇总:将每个目标点的观测数据进行汇总,计算每个目标点的平均高程。
2.数据处理: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起点到终点的高差,并绘制高程剖面图。
3.分析结果:比较各目标点的高程差异,发现了一些地形特征,如山坡、河谷等。
4.结论:本次四等水准测量结果可信度较高,可以为该地区相关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六、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案在本次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1.气象影响:气象条件对水准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在测量时选择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观测。
2.仪器误差:水准仪的误差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应定期进行仪器校准和维护,确保测量精度。
3.观测操作:观测操作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对测量结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培训和提高观测员的业务水平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1)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呈像 时间: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天气: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页
测自 至 观测者: 记薄者:
时间:
呈像。
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实施细则
全国第三届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实施细则第一部分总则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测绘学会教育委员会关于举办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测绘实践技能竞赛的决定,特制定本细则。
一、竞赛项目1.四等水准测量2. 一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3. 1:500数字图测绘二、参赛队伍凡开设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均可组队报名参赛。
每个参赛队由四名学生组成,其中队长1名。
每支队伍可以参加全部3项比赛,也允许只参加其中1项或者2项。
但指导教师的人数不得多于参赛的项目数。
三、技术标准1.《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2. 《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1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6.本细则。
凡本细则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本细则为准。
四、使用仪器1.全站仪:中海达ATS-320R全站仪。
2.具有符合水准器的DS3光学水准仪及其配套标尺。
3.GNSS接收机:中海达RTK接收机(海星达H32三星豪华版)。
4.绘图用计算机由组委会提供,成图软件使用南方CASS 9.1数字测图软件。
水准仪由各队自带,但型号必须符合要求。
全站仪及GNSS接收机由各参赛队在当地“中海达”分公司借用,比赛时自带。
脚架及标尺、棱镜杆、GNSS接收机杆均可在河南城建学院借用,但须事前联系,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见河南城建学院网站。
五、竞赛的总要求1.各队按照自己的竞赛出场顺序,在规定的时间由大赛工作人员指引下,到现场熟悉竞赛场地,同时做好竞赛的各项准备工作。
2.裁判组长宣布竞赛开始之前,参赛队的仪器必须装箱,脚架收拢置地。
3.裁判宣布竞赛开始,同时竞赛计时开始,计时精确到秒。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
水准测量应遵守的规定(1)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可使标尺在望远镜中的成像清晰、稳定。
一般情况下,一、二等水准观测应在日出后半小时至正午前两小时和正午两小时半至日落前半小时(三、四等水准观测可视情况适当放宽此限制)进行。
也可根据地区、季节及气象情况,适当地增减中午间歇时间。
当标尺分划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气温突变、风力大于四级时,均不得进行观测。
(2)为避免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观测应使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趋于一致(一、二的等水准观测前,应将仪器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半小时)。
设站观测时,为避免阳光直接照射仪器,应用白色测伞遮住阳光,迁站过程中应用白色仪器罩罩住仪器。
(3)每测站的前视后后视标尺至仪器的距离应大致相等,而且,视线长度不得超过有关规定的长度,视线的高度不得过低。
这样可以消除或减弱i角误差、垂直折光等与距离有关的误差影响。
(4)每站观测程序应按“后—前—前—后”或“前—后—后—前”进行。
这样可以在测站观测高差中消除或减弱i角变化、仪器垂直升降等于时间有关的误差影响。
(5)一个测段中的测站数应为偶数,以便消除标尺零点不等差的影响。
另外,由往测转反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
(6)一、二等水准测量应进行往返观测,一抵消单程观测(往测或返测)高差中所含同一性质、相同符号累积的误差影响。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根据《水准规范》的规定,采用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7)一、二等水准测量的往测和返测,应“分段”进行。
即将一个区段分成2~3个分段,每分段的长度应为20~30km。
在一个分段内连续进行往测或反测。
在一个分段内的侧段上,其往测与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或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
但这种里程的测站总数,对于一等,不应超过该分段总测站数的20%,二等不应超过30%。
一、二等水准观测一二等水准测量属于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时使用的仪器室具有光学测微器的精密水准仪,使用的标尺是线条式因瓦合金水准标尺。
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三等、四等水准测量常用于小地区测绘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1、观测程序以DS3型水准仪及双面水准尺在一个测站上的观测步骤为例:(1)瞄准后视水准尺黑面,精平,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2-2中(1)、(2)、(3);(5)、(6);(3)瞄准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4)瞄准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2、测站的计算与校核(1)视距部分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00×[(1)-(2)]前视距:(10)=100×[(4)-(5)]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K1=(13)=(7)-(6)K1=(14)=(8)-(3)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3)高差计算与校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6)红面高差:(16)=(8)-(7)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误差不得超过5mm。
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18)={(15)+[(16)±100mm]}/2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前取负号计算。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测站编号
点
号
后尺下丝
前尺下+黑-红
高差
中数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后前距差d
累积差∑d
后
K1=
K2=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误
差
计
算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测回法)
日期天气仪器观测者记录者检查者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半测回角值
°′″
一测回角值
°′″
备注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日期仪器组别组长
观测者记录者计算者
测站编号
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尺读数
K+黑-红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水准测量是确定地面点高程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本次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熟悉水准仪的使用和校验。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4、提高解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1、水准仪一台,型号为_____,精度满足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2、水准尺两根,红黑面双面尺,刻度清晰。
3、尺垫两个,用于稳定水准尺。
三、实验原理四等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从而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根据已知高程点的高程,通过逐站测量高差,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在前后两个水准尺上读取读数 a 和 b,则两点间的高差 h 为:h = a b。
四、实验步骤1、选点与布设在实验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水准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应选在地面坚实、易于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并做好标记。
2、观测前准备(1)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安置在两水准点之间,大致水平,调整脚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
(2)瞄准水准尺:目镜对光,使十字丝清晰;瞄准水准尺,消除视差。
3、观测过程(1)后视水准尺:读取后视尺的黑面读数,记录下来。
(2)前视水准尺:读取前视尺的黑面读数,记录下来。
(3)前视水准尺红面读数:读取前视尺的红面读数,记录下来。
(4)后视水准尺红面读数:读取后视尺的红面读数,记录下来。
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即先观测后视尺的黑面和红面,再观测前视尺的黑面和红面。
4、记录与计算(1)记录观测数据:将观测数据准确无误地记录在水准测量手簿中。
(2)计算高差:分别计算黑面高差和红面高差。
(3)检核计算:计算高差闭合差,并判断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若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则进行高差改正和高程计算;若闭合差超限,应重新测量。
5、数据处理(1)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h =∑h 测∑h 理,其中∑h 测为实测高差总和,∑h 理为理论高差总和(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水准路线计算得出)。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仪器记录表重要问题记载表页数问题摘要处理结果或意见处理者编号记载由某号水准点至某号水准点或与路线页数联测之三角点其它点的往测或反侧(标出图幅分幅线、水准路线、点位号数及路线联测之三角点或其它点)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铟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
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
表1 (单位:m)(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c.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a.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b.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c. 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a. 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b.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c. 照准前视尺黑面,按b款操作;d. 照准前视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e. 照准后视尺红面,按d款操作。
使用单排分划的铟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
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
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
水准测量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二一、填空题1、水准测量直接求待定点高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高差法,计算公式为AB A B AB h H H b a h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单个点高程的情形;另一种是视线高法,其计算公式为 b H H a H H i B A i -=+=,,该方法适用于根据一个已知点确定多个前视点高程的情形。
2、写出水准仪上四条轴线的定义:A 、视准轴 望远镜物镜光心与十学丝交点的连线。
B 、水准管轴 过水准管零点圆弧的切线。
C 、圆水准器轴 过圆水准器零点的球面法线。
D 、竖轴 水准仪旋转轴的中心线。
3、水准管的分划值τ″是指 水准管2㎜圆弧所对应的圆珠笔心角,分划值τ″愈小,水准管的灵敏度愈 高。
4、水准测量中,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使仪器竖轴处于铅垂位置;调节管水准气泡居中的目的是 使视准轴处于水平位置。
5、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有 闭合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和 支水准路线。
6、水准测量测站检核方法有 两次仪高法和 双面尺法。
7、 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传递高程。
8、水准尺的零点差,可采用 每测段测偶数站予以消除。
9、DS3微倾式水准仪中,数字3的含义是指 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10、设A 点为后视点,B 点为前视点,若后视读数为1.358m ,前视读数为2.077m ,则A 、B 两点高差为 -0.719m ,因为 高差为负,所以 A 点高;若A 点高程为63.360m ,则水平视线高为 64.718m ,B 点的高程为 62.641m 。
11、将水准仪圆水准器气泡居中后,再旋转仪器180°, 若气泡偏离中心,表明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
二、问答题1、试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答:水准测的原理: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已知高程点(A )和未知高程点(B )上立水准尺并读取读数,测定两面三刀点间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未知点高程。
如图: AB A B AB h H H b a h +=-=,2、水准仪能够正常使用,必须满足哪些几何轴线关系?答: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
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
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概述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大地测量方法,用于确定两个或多个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
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获取可靠的高程数据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进行详细探讨,包括表格的结构、填写要点以及对测量过程的评价和考核。
一、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结构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的结构主要分为表头和表体两部分。
1. 表头表头包括以下几个字段:•日期:记录测量操作的日期。
•测量组:填写参与测量的组别或个人姓名。
•测站:填写测量的起始站和终止站。
•气压:记录测量过程中的气压,单位为千帕。
•温度:记录测量过程中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湿度:记录测量过程中的湿度,单位为百分比。
•近似高差:填写起始站和终止站的近似高差。
2. 表体表体包含多个记录行,每行对应一个测量操作。
•测站:填写实际进行测量的测站名称。
•倾斜角:记录测站的倾斜角,单位为度。
•视线长度:填写测站视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放样:勾选测站是否经过放样操作。
•瞄准:勾选测站是否经过瞄准操作。
•调直:勾选测站是否经过调直操作。
•杆高:填写测站处的测杆高度,单位为米。
•视线高差:填写该测站的视线高差,单位为米。
•净高差:填写该测站的净高差,单位为米。
•累积高差:填写该测站的累积高差,单位为米。
二、四等水准测量操作检查要点在填写四等水准测量操作考核记录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记录准确性确保填写的日期、测量组、测站、气压、温度和湿度等信息准确无误。
这些信息对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十分重要。
2. 测量操作的完整性对于每个测站,记录相应的测杆高度、视线高差和净高差等信息。
确保每个测站的测量操作都被记录下来,以便对测量过程进行评价和校核。
3. 勾选项的正确性对于进行了放样、瞄准和调直操作的测站,确保相应的勾选项被正确勾选。
这些操作对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需要在表中进行明确记录。
4. 高差计算的准确性根据测站的视线高差和测杆高度计算净高差,并填写在相应的列中。
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记录表
点号
水准尺读数咼差
高程/m 备注后视前视+ ——
BM1 100.000 BM1 =
100.000
检
验L a- E b= L h=
班级:组别: 记录: 计算:
1、画出闭合水准路线图示。
2、计算出闭合差及容许闭合差。
水准测量记录表(2)
班级:组别:测量:记录:计算:日期:
按测站数调整咼差闭合差及咼程计算表
按路线长度调整高差闭合差及高程计算表
测回法观测手薄
标准要求:上下半测回角值之差(盘左盘右角值差)不超过限值土 40 〃,两测回均值不超过±24 〃。
注意事项:1)记录表请填写字迹工整、内容完整、格式正确。
2)每一测站第一测回时第一次读数应调整至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第二测回时第一次读
数应调整至90。
稍大一点度数位置。
表7-2 各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薄(双面尺法)。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951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后 前 后-前
2786 333 2453 2789 654 2135 1786 1234 552 1299 1218 81 371 2758 -2387 2707 622 2085 1045 1651 -606 2335 2677 -342 2577 486 2091 2624 426 2198 1787 2359 -572 644 2407 -1763 625 1609 -984 317 2760 -2443 1430 1671 -241 1323 1735 -412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2 -2 0 -1 1 -2 -1 1 -2 0 -1 1 -1 -2 1 -1 -1 0 -1 -1 0 0 -2 2 0 0 0 -1 -1 0 -1 -1 0 1 1 0
2453
2135
552
81
-2387
2086
-605
-342.5
2090.5
8
-366
9
-2163
10
2168
11
-2332
12
-1341
13
2447
2716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856 14 1.8 2719 2859 14 -2 1493 2079 58.6 2 1157 1441 28.4 -0.8 126 616 49 -2.2 2426 2988 56.2 2.2 801 1289 48.8 -2.6 2078 2592 51.4 -1.2 2321 2833 51.2 1.4 2374 2874 50 -1 1548 2026 47.8 1.8 504 784 28 0.8 413 837 42.4 -1.4 127 507 38 -2 1275 1585 31 -1.6 1179 1467 28.8 -0.2
(整理)四等水准表格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簿日期:仪器型号:天气:第二部分导线测量一、实习目的:1、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距离、角度测量方法。
3、掌握坐标计算方法。
二、仪器设备:每组经纬仪1台、钢尺1把、测钎2根、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每组测量一条闭合导线(五边形)。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1、要点:导线点坐标推算方法。
2、流程:①测角。
采用测回法测量闭合导线内角,要求闭合差小于40″n。
②测边。
采用往返测测量闭合导线边长。
③根据已知条件及实测值计算各点坐标。
五、实习记录1、已知条件: 12=18°18′18″,X A=500.00,Y A=500.002、实测地面左角或右角(见下表)。
3、实测各相邻导线点间距离(见下表)。
4、根据外业数据计算各点坐标(见下表)。
测回法观测手簿1 钢尺量距观测手簿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第三部分圆曲线测设一、实习目的:(1)熟悉经纬仪的使用。
(2)掌握圆曲线主点测设方法。
(3)掌握偏角法进行圆曲线详细测设方法。
二、仪器设备:每组DJ2经纬仪1台、钢尺1把、测钎2个、记录板1个。
三、实习任务:每组放样出两条圆曲线,包括三大主点(ZY、QZ、YZ)及加桩。
四、实习要点及流程:(1)要点:复杂的平面曲线测设最终都化解为基本的水平角、距离测设。
(2)流程:①测量转向角:置镜JD,利用测回法测量导线转角β, =180°—β。
②主点测设:置镜JD,后视ZD得切线方向,量取切线长T,得主点ZY、YZ。
自切线方向拨(180°—α)/2,得分角线方向,量取外矢距E0得QZ。
③偏角法详细测设:分别置镜ZY或YZ,后视JD得切线方向,拨各点偏角δ、自前一点量各段弦长,得各曲线点。
五、实习记录(一)第一段曲线 1、设计资料JD 2里程DK48+123.456,曲线半径R=500m ,线路转向角α右= 18°25′51″。
测回法观测手簿(导线转角)日期: 2010-5-27 天气: 小雨 观测: 记录: 复核:α右= 180°-161°34′09″=18°25′51″ 2、曲线要素计算 切线长T=R ·tan2α=500×tan (18°25′51″ /2)=81.120 m 曲线长L=R ·α·(π/180°)=500×18°25′51″×(π/180°)=160.839 m 外失距E 0= R ·(sec2α-1)= R ·()2/cos(1α-1) = 500×()2/512518cos(1"'。
工程测量实训数据表
174°23′10″
174°22′56″
4
174°22′57″
右
6
180°00′01″
174°23′10″
4
354°23′11″
5
左
6
90°00′04″
174°23′00″
174°22′47″
4
264°23′04″
右
6
270°00′13″
174°22′34″
4
84°22′47″
4
-0.286
-2
-0.187
+2.6
+3.9
5
5—6
1243
1460
后视K1
1127
5913
+1
1009
1195
前视K2
1329
6015
+1
23.4
26.5
高差
-0.202
-0.102
0
-0.202
-3.1
+0.8
6
6—7
1261
1479
后视K2
1140
5829
-2
1021
1231
前视K1
1355
6141
0
91°07′12″
32601.403
56131.166
6
330°44′54″
48.88
42.65
0
42.65
-23.89
0
-23.89
7
177°25′21″
0
177°25′21″
32644.053
56107.276
7
333°19′33″
39.56
35.35
四等水准测量竞赛规则
图1 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第三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竞赛规则1)执行规范参照《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2)水准路线形式三个未知点和一个已知点M 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见图1), 水准路线总长约为900米。
3)具体内容①参赛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精度不低于3mm 的自动安平水准仪独立完成规定路线的四等水准测量;②根据观测高差和起算点高程在规定时间内独立计算出水准路线上另外3个未知水准点的高程。
4)比赛要求a.参赛小组的四个同学,编号为1、2、3、4号,按规范要求独立完成指定闭合水准路线的全部观测;b.各组独立观测一条路线,路线的起始点及待定点由竞赛委员会事先确定,抽签确定各组所观测的路线;如第1组起算点为1M ,待定点分别为1A 、1B 、1C ;第2组起算点为2M ,待定点为2A 、2B 、2C ,依次类推。
数字为组号,字母为水准点号。
c.参赛小组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一个测段(即两个指定水准点之间的一段路线)的观测、另一测段的记录和计算,具体方案如下:1号测段(已知点M 到A 未知点)由本组1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2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3、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放置2号测段(A 点到B 未知点)由本组2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3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4号选手负责水准尺放置3号测段(B 点到C 未知点)由本组3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4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1、2号选手负责水准尺放置4号测段(C 点到已知点M )由本组4号选手独立进行仪器安置、观测,1号选手进行记录,计算,2、3号选手负责水准尺放置d.记录必须用大赛组委会发的有盖章的记录手薄(见表1示例),在比赛时领取空白记录手薄;MABC表1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薄(部分表格记录计算示例)注:各测站高差中数的计算采用“奇进偶舍”的原则,取位至1mm。
e.各组由3号和4号参赛选手进行水准测量内业计算;f.计算所用的水准测量成果计算表由大赛组委会提供(见表2示例),计算表的辅助计算栏中必须填入水准线路高差闭合差,计算时领取盖公章的空白计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