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类学和系统学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77757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5.png)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二、昆虫为何能分类
因为事物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性。即任何事物之间不 论差别如何悬殊,总有共同的一面(任何物质都是由原 子和分子组成的);相反,不论它们如何相似总有一些 差别。
林奈(C. Linnaeus, 1707-1778),1758年,林奈的《 Systema Naturae, 1758》第十版出版,标志着分类学作 为一门学科的开始。他的主要功绩是: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 第一次提出了双名法 ★ 提出了纲、目、属、种的分类体系 ★ 肯定了物种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 描述了大量的生物种类 把昆虫分成了7个目(无翅、双、鞘、半、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此期的特点:
★ 分类学与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等 学科的结合,使分类学从狭义形态学观点 发展到广义的生物学观点。
★ 物种群体概念的发展。使分类研究注 意种下差异及物种形成、进化之间的关系, 推动了对物种性质和结构的理解。
种内变异的分析、种下阶元及其进化 的研究阶段或称为γ分类阶段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代甲骨文 •中的“ 蜂”字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墓葬中的玉蝉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殷、周时代 •青铜器上 •的蝉饰纹
第一章昆虫分类学的概念和发展
3、进化分类学派 (evolutionary taxonomy) 代表人:E. Mayr G. G. Simpson 陈 世骧等 特点:既考虑共同的渊源,又考虑后 代的分歧,即进化的程度和速度。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
![植物地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d7e3dfa0242a8956bece452.png)
植物分类类群、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
1. 植物分类系统与方法 2. 植物的系统进化
1. 植物的分类地位
两界系统(林奈,1753):植物界、动物界 三界系统(海克尔,1866):原核生物界、植物界和动物 界 四界系统(科普兰,1938):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 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 五界系统(怀塔克,1969):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生态学理解的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广义理解植物界: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 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宣布:植物界分为绿色植物、褐色植 物、红色植物和真菌。
3. 分类等级与分类单位
中文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英文 kingdom phylum(division)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ales -aceae 词尾 -phyta
种 Species
分类单位举例
界: 植物界 Regnum vegitabile 门: 种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 蔷薇科 Rosaceae 属: 李属 Prunus 种: 桃 Prunus persica
系统发育分类与系统
恩格勒系统(1897):认为葇荑(读作ti)花序类植 物(即木本植物中花单性、无花被、花序轴柔软者, 如杨柳科)为双子叶植物种的原始类型; 哈钦松系统(1926):认为单性花比两性花要进化, 木兰目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前苏联植物分类学家塔赫他间(A. Takhtajan,1954) 系统和美国纽约植物园前主任柯朗奎斯特(A. Cronquist,1958)系统。他们都承认木兰目的原始 地位。 分子系统学研究认为:木兰目不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
植物学1-3章名词解释
![植物学1-3章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be6841acc7931b765ce15af.png)
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类群的分类、鉴定和亲缘关系的科学,也称为植物系统学。
植物形态学:是研究植物个体构造、发育及形态形成过程规律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的变化和生长发育的情况,以及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所引起的反应等的科学。
植物化学:是研究植物代谢产物的成分、结构、分布规律的科学。
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以及其应用的科学。
不定根: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称不定根。
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第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细胞周期。
双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过程程双受精。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
同源器官:外形与功能都有差异,而形态学上来源却相同的营养奇光,称为同源器官。
如茎刺、经卷须、根状茎等。
早材:在温带的生长季初期(即春季),气温温和,雨水充沛,适宜于植物形成层的活动,所产生的次生木质部一般较多,其中的导管和管胞直径较大而壁较薄,这部分木材称早材或春材。
早材质地较疏松,颜色较浅。
器官:植物体上,特别是成年植物的植物体上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部分,称为器官。
被子植物的根、茎、叶三种器官称为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三种器官称为生殖器官。
种子:是种子植物特有的生殖器官,是有性生殖的产物,又是新一代生命的开始。
种皮:是种子外面的保护层。
成熟种子的种皮有种脐和种孔。
种脐:是种子从种柄脱落时留下的痕迹。
种孔:种脐的一端有一极小的孔,是种子萌发时胚根穿出的孔道。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未成长的新植物体的雏形。
胚乳:是种子贮藏营养物质的部分,一般介于种皮和胚之间。
有胚乳种子:。
成熟种子内有胚乳,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无胚乳种子:成熟种子内无胚乳,由种皮和胚组成,子叶肥厚,贮藏着大量的营养物质,代替了胚乳的功能。
凯氏带:双子叶植物在内皮层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有一条木化和栓化的带状增厚称为凯氏带。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0972582e3f5727a5e96256.png)
第一章:绪论进化生物学Evolutionary Biology: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不仅研究进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研究进化的原因、机制、速率和方向。
(研究生物进化的科学,包括进化的过程、证据、原因、规律、演说以及生物工程进化与地球的关系等。
)系统学Taxonomy:is the science of defining groups of biological organisms on the basis of shared characteristics and giving names to those groups.根据生物体显现出的的基本特征定义并确定其群体名称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Systematic Biology:研究生物系统组成成分的构成与相互关系的结构、动态与发生,以系统论和实验、计算方法整合研究为特征的生物学。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分类Classification:provide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为生物的辨识与交流提供更便捷方法的学科。
系统发育Phylogeny: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among a group of species,provide a classification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s of organism.研究种群之间进化的联系,尽可能地为解读生物体之间的自然关系提供一种分类方式的科学。
进化Evolution:detect evolution at work,discovering its proces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results.(PPT)进化指食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过程。
分类学教程
![分类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659229b9f121dd36a32d82b8.png)
第一章分类学和系统分类学分类学:对植物进行识别、命名和分类的科学(Lawrence,1951)。
识别和命名是分类的重要前提,分类学也常被定义为“关于分类的科学,包括分类的根据、原理、规则和过程”(Davis,Heywood,1963)。
系统分类学:是一个更宽泛的词汇,最终目的是发现生物进化树的所有分支,证明所有的这些变化,并对分支末端的所有种进行描述。
需要信息的支持信息: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发生地理学、超微结构学等领域。
系统分类学研究的目标:建立一个理想的分类系统,这需要鉴定、描述、命名以及确立亲缘关系。
1、鉴定:用已知的分类群辨认未知的标本,并确定它在分类等级中的正确位置。
采用的方法:利用检索工具(植物志、图解、检索表、专著等)鉴定。
访问标本室,将未知标本与储藏在标本室的已正式鉴定的标本比较。
将标本送到专门机构,请专家鉴定。
给植物拍照,将照片传到网上,咨询相关专家。
同行之间可高效率互相帮助。
2、描述:使用形态学术语列出植物的形态特征(检索特征)。
描述的格式:习性、根、茎、叶、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果实、种子等。
新鲜标本便于描述,干燥标本在描述前需软3、命名给分类群一个正确的名称。
植物的命名遵行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4、分类依据相似性把植物分成不同的类群,这些类群依次合并成为范围更广的类群,直到所有的生物体都合并成一个范围最广的类群。
随着范围的不断扩展,这些类群就形成固定的分类阶元等级,如种、属、科、目、纲、门、界。
分类的过程包括:给一个新的分类群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和等级。
把两个或多个分类群合并成一个单元。
把一个分类群分成一个更小的单元。
转换分类群的位置并改变它的等级分类的方式:人为分类:实用主义的分类,以任意的、容易观察的特征(如颜色、数量、形态等)作为分类依据。
如:林奈的性系统(依据雄蕊的数目)。
自然分类:利用共同的相关特征(形态学)进行类群划分。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2b922786137ee06eef91871.png)
双名法:1753年林奈首创。每一种植物的 名称,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属 名,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 为种名,形容词;后面再写出定名人的姓 氏或姓氏缩写,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例如: 稻 Oryza sativa L.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三、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第二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1.蓝藻门(Euglenophyta); 2.绿藻门(Chlorophyta); 3.硅藻门(Charophyta); 4.金藻门(Chrysophyta); 5.甲藻门(Pyrrophyta); 6.裸藻门(Phaeophyta); 7.红藻门(Rhodophyta); 8.褐藻门(Cyanophyta); 9.细菌门(Bacteriophyta); 10.粘菌门(Myxomycophyta); 11.真菌门(Eumycophyta); 12.地衣门(Lichens); 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一般不具横隔 壁… …………………………………………..藻菌纲
1. 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内具横隔壁。 2. 具有性生殖阶段。 3. 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
内………………… ………………………….子囊菌纲
3. 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 ……………………………………..担子菌纲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1.人为分类:按照自己的方便和意图,选择一个或少数 性状(形态、习性、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而不考虑 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关系。
第1章-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概述
![第1章-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d00d0bf90f76c661371af8.png)
系统与进化生物学概述主要研究内容分类(Classification):provide a convenient method of ide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系统发生重建(Phylogeny):provide a classification which as far as possible expresses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s of organism.进化的过程和机制(Evolution):detect evolution at work, discovering its processes and interpreting its results.学科意义和重要性人类认识自然的本能追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自然(生命)科学的基础、农林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社会(政治、外交、法律)……进化:是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生物居群遗传组成的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
进化理论的发展和主要学派拉马克进化学说:物种可变,现存物种是从其他物种变化而来;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等级;“用进废退”法则和“获得性遗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生命是进化来的,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有着共同的祖先(一元论);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且能遗传给后代;生物进化是逐渐和连续的,不存在不连续变异或突变;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机制)中性突变-随机漂变理论(Kimura, 1968):突变大多是“中性”的,对生物个体的生存既无害也无利(在分子水平);中性突变是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在群体中固定下来,在分子水平上进化不依赖于自然选择;进化的速率由中性突变的速率所决定,对于所有生物几乎是恒定的;决定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压和机会综合进化理论(Dobzhansky, Mayr, Simpson, Stebbins):用孟德尔定律来解释遗传变异的性质和机制;用群体遗传学方法来研究进化的机制(理论和实验群体遗传学),通过对微观进化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来认识宏观进化;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部分—自然选择,并有所发展进化=遗传变异+变异的不均等传递+物种形成(突变重组基因流)(选择遗传漂变)(隔离)间断平衡论(Gould & Eldredge1977):Instead of as low, continuous movement, evolution tends to be characterized by long periods of virtual standstill ("equilibrium"), "punctuated" by episodes of very fast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是有历史的,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历史(达尔文);有化石的生命(单细胞生物)已追溯到35亿年前,生命史与地质史几乎同样长;生命史中最重要的进化事件(大繁荣与大萧条){真核生物-19~20亿年前;多细胞植物(海生藻类)—6~7亿年前;陆生植物(苔藓植物)和陆生无脊椎动物-亿年前}生物多样性和分类Systematics:The science dedicated to discovering, organizing, and interpreting biological diversity.分类的过程和最后的阶层系统并未改变,改变的仅仅是对生物之间相似性和差异性起因的理论分类的过程(process of classification):1.划分类群(grouping):选择、描述、测定性状{关键性状(特征);多性状(组合);变异的间断性} 2. 赋予等级(ranking):性状变异不连续(间断)性 3. 命名(nomenclature):模式方法进化论对分类学的影响:1.物种(species)不是造物主创造的不变体(creations),而是在生命长期历史中进化来的,构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着的连续统一体。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072c2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3.png)
植物学第二版下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绪论1.二元命名法是谁提出的?该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提出了二元命名法。
该法的基本原则是以两个名称表示物种,第一个名称表示属,第二个名称表示种。
例如,食人花的学名为Nepenthes rajah,其中Nepenthes表示属名,rajah表示种名。
2.什么是成熟的感染器?其在菌落的形成中的作用是什么?成熟的感染器是真菌体内一些生殖结构中的一种,用于感染并寄生在宿主体内。
在菌落的形成中,成熟的感染器可以产生孢子,通过传播孢子的方式扩散菌落。
3.下面哪些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植物的系统地位?–形态特征分析–生活史研究–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二章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下列哪些属于裸子植物门?杉科、松科、铁杉科、柏科、桧科、冷杉科、瑞香科等。
2.什么是金松?金松是松科植物,属于落叶乔木,具有口感酸甜可口的坚果,可以生食或者作为烘焙食材。
3.白皮松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植物?白皮松是松科的常绿针叶树种,是我国林木资源中比较重要的树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
第三章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1.什么是植物的染色体?植物的染色体是由DNA分子组成的,位于细胞核内,作为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基因组的变化。
2.什么是枇杷?枇杷是一种多年生落叶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南方,现已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
枇杷果实味甜可口,是一种常见的水果。
3.什么是植物的细胞骨架?植物的细胞骨架是指细胞内一系列纤维状的蛋白质分子,用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稳定性,同时也参与了细胞运动和分裂等生理过程。
以上为部分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详细内容请参考植物学第二版下册。
第一章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
![第一章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6c1212bee06eff9aef80726.png)
B.双子叶植物 D.蕨类植物 F. 藻类植物
人为分类法:
3、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分为只有一片子叶的单子 叶植物和有两片子叶的双子叶植物。 4、无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可以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和蕨类植物
植物的分类依据:
根据植物的根、
帝创造的,物种间相互独立且不连续,分类的目的是为
了方便掌握形形色色的生物界而已。
自然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系统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以亲缘关系作为分类
标准区分生物,建立分类系统。物种之间相似程度的差别,能够显示出它们 之间亲缘关系上的远近。它承认各种生物间存在进化发展关系。由于宗教的
影响,自然分类系统在一些宗教比较开放的国家产生和流行。
主要代表人物: 洛比留斯( Lobelius,公元1538-1616)荷兰 卡斯巴· 鲍兴( Casper Bauhin,公元1560-1634)瑞士
1623年初步建立了自然分类系统,并广泛应用了双名制命名法。
约翰· 雷伊(John Ray, 1627-1705)英国
约翰· 雷伊
A. 单子叶植物 C. 裸子植物 E. 苔藓植物
3、一种生物的俗名是多样的,而学名却是统一 的。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为 什么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统一了生物的命名方法,避免了生物名称 的混乱,排除了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许多障 碍,为科学分类和检索奠定了基础,所以是一 个很大的进步。
科学家在哥斯达黎加偏僻森林中发现 三种新的生物 归为蝾螈类
(1) 分类原则与分类系统 三、生物的分类方法
• 分类系统: 可将形形色色的物体整理成为某一
自然序列,并有明确的定义。
微生物分类学
![微生物分类学](https://img.taocdn.com/s3/m/5c4a1600d4d8d15abe234ecc.png)
3. 微生物命名的几点补充
由于自然中的微生物种类太多,有时会发 生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为了避免 混乱和误解,常需要在种名之后附有定名 人的姓。
由于各分类学家的观点不同,有时对一个 种列入哪个属也有不同的看法,往往发生 种转属的问题。
白孢放线菌
Actinomyces albos poreus Krainsky
从进化论诞生以来,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microbial taxonomy
Taxonomy or Systematics
the science of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Microbial taxonomy is going through a period of great change due to the use of new molecular techniques
Identification--determination of the particular taxon to which a particular isolate belongs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 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 或分类群的科学。
A strain is a population of organisms that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at least some other populations in a taxonomic category; it is thought to have descended from a single organism or pure culture isolate.
2-1植物系统学
![2-1植物系统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eb0089f18583d048645970.png)
第二节 菌类植物
• 1、菌类植物不具叶绿素,一般不能进行光合
作用,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而生活的低等植物, 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个门。
• 2、菌类植物的营养方式主要是异养,包括腐
生和寄生。这又可分为专性腐生,兼性寄生;兼 性腐生和专性寄生等四种方式。
• 3、细菌是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用分裂
方法繁殖后代的原核生物。
• 2、根据形态特征上的异同,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
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现知被子植物共 1万多属,约20多万 种,我国有2 700多属,约3万种。
• 3、被子植物的起源至今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有单系起源说,双系起源说和多系起源说。多数 人支持单系起源说。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一般认 为是在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期。被子植物起源的 地点,虽多数学者赞同低纬度起源,但确切的地 点有待深入研究。
由上而下可分为上皮层、藻层、髓和下皮.
• 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和有性生殖,前者利用粉芽、针
芽(珊瑚芽)、碎裂片进行繁殖,后者以子囊孢子担孢子 等繁殖后代。
• 构成地衣的真菌,主要是子囊菌,也有担子菌,极少
为藻状菌,藻类则为绿藻和蓝藻。
第四节 苔藓植物
• 1、苔藓植物是配子体发达的有胚孢子植物。
• 2、苔藓植物全由多细胞构成,有的为叶状体,有的具
体。配子体远较孢子体小而简单,生命很短但能独立生
活。
• 5、蕨类植物的精子有鞭毛,受精作用仍离
不
开水。这是保留下来的原始性状。
• 6、 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可表解如下:
•
7、蕨类植物中的主要代表有蕨、卷柏、木
贼、石松、满江红、四叶苹等,其中尤以蕨和卷
柏为最重要。
•
8、蕨类植物的起源,、一般认为是距今4
动物进化中的分类学系统学
![动物进化中的分类学系统学](https://img.taocdn.com/s3/m/af4755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6.png)
动物进化中的分类学系统学进化是生物界中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而分类学则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生物进化而建立的一套系统学。
动物界是生物界中最丰富多样的一个界,其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动物进化,分类学系统学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一、分类学的定义与意义分类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类与命名规则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并且为其命名和记录相关数据。
分类学的主要意义如下:1.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分类学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分类学的研究,可以更准确地进行生物物种鉴定、分类和命名,从而有助于保护和研究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2. 进化与演化研究:分类学系统学通过对物种的分类和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推测其进化历史,并为演化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3. 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分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和分类位置,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动物分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时期,但真正系统的分类学体系则是在18世纪由卡尔·林奈创建的。
林奈提出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分类法,其中以属、种的分类层级体系最为重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物分类学的方法和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法受到了分子生物学的影响,形成了分子系统学;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三、动物的分类特征动物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两个方面,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 解剖学特征:动物的内外部形态结构、器官组织等解剖学特征是分类学研究中的重要依据。
2. 软体特征:动物的软体特征,如动物的皮肤、毛发、鳞片、羽毛等,也是分类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
3. 生理学特征:动物的生理学特征,如呼吸方式、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分类单元。
4. 分子遗传学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动物的遗传特征对于分类学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系统学原理与方法
![生物系统学原理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1b8be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5.png)
第一章生物系统学简介一、生物系统学的定义1. 生物系统学(分类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于1758年,以林奈的《自然系统》第十版的正式出版及双名法的产生为标志。
2.定义生物系统学是关于生物物种多样性及物种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两个核心: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之间关系的多样性。
包括:一个内核:物种;两个外延:多样性,相互关系。
也就是:研究对象:物种,以及与物种相关的分类单元研究内容:物种多样性和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二、生物系统学的研究内容1. 研究、区分和确定自然界中的各个物种,予以命名,加以描述,提供正确认识和辨别物种的知识和资料。
--鉴定Identification2. 根据物种之间的异同,确定所属的分类阶元层次,制定各个物类的分类系统。
--分类Classification(Ordering)3. 探寻物种或物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其进化过程。
--系统发育Phylogeny三、生物系统学的科学意义1.生物系统学是研究物种多样性的科学(1)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涉及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不同层次的涵盖非常广泛的概念。
生物系统学仅在物种水平研究生物多样性。
(2)生物系统学以物种和与物种相关的分类单元为对象,研究生物的形式、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2.生物系统学是研究物种相互关系的科学(1)物种之间的关系:历史关系与现行关系(2)现行关系:指生物物种之间性状分布的异同规律(性状分布格局)、现代空间分布格局、物种在行为、生态学方面的广泛联系,这方面包括广义的生物物种之间所有的生物学关系。
(3)历史关系:物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进化而来的系谱关系,具有广义的系统发育关系。
3.生物系统学是物种水平上探索生物系统复杂性的科学四、生物系统学的发展史1.生物系统学的发展历史:(1)林奈前期(2)林奈时期(3)达尔文时期(4)新系统学时期(种群研究阶段)(5)现代生物系统学2. 现代生物系统学(1)进化系统学内容: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为重建动物自然历史的标准,追溯共同祖先,确定基于共同祖先的各个进化支系的进化速度与辐射程度。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e4498e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c.png)
第一章植物分类学原理(3)一、植物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一)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共同祖先理论:所有物种都来自一个共同祖先.自然的分类应是单系,即由来自同一祖先的所有后裔组成.二、分类学三大学派(一)支序分类学派(Cladistics)德国昆虫学家亨尼克创立,见于1950年出版的<系统发育系统学原理>(Grundzuge einer Theorie der phylogentichen Systematik)性状处理方法:系统发育由一系列二叉分支(a sequence of dichotomies)组成,每个二叉分支代表祖先种分化成两个子代种;并假定祖先种在二叉分支时消退.系谱的分支点必须完全依据共有衍生特征.(近裔有效)遇到的困难:分支不一定是二叉的;分支后原种未必消退.共同衍征确定的困难:趋同现象和极性(进化顺序)的判定.评价:支序分析的最大优点是检验原先已由表征法划分的类群的自然性〞(即单系或单源)的一种有效方法.支序分类是不能被接受的.(二)表征学派(数值分类学派numerical Phenetics )由Sokal和Sneath创立,见于1963年出版的<数值分类学原理>(Principles of Numerical Taxonomy).性状处理方法:所有性状等同对待.性状数量化,采用电脑处理,求出不同类群的相似性.(等价处理)遇到的困难:复杂的性状难以定量化.评价:原理是错误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届下等级的处理有用,对高级分类单位目、纲,或门不好用.数值分类学最有盼望的未来开展可能在于进一步开展加权程序.(三)进化学派(传统分类学派)主要代表为了Mayr和Simpson , 20世纪40 — 60年代成熟.性状处理方法:对独有衍征(一个姐妹群所获得而另一个姐妹群所不具有的衍生特征)给予了适当的加权.在分类中不仅表示系谱线(Pheletic line)的分支而且还表示它们随后的趋异现象.(性状加权)困难:趋同现象(平行进化)、进化的极性判定.评价:较为了合理,有待各学科的开展.三、传统分类的钻研1. 钻研对象:以种的处理为了根本,并经合理的演绎推理后建立高级分类阶元.2. 钻研目的:建立符合白然的系统发育系统.3. 钻研方法:形态地理学方法(多学科资料的综合运用).4. 钻研过程1)标本的米集;2)野外生物学特性的打量;3)文献的钻研;4)标本+文献+命名法规的钻研(屡次反复);5)分类性状确实定(性状加权的完成);6)确定亲缘关系,给出适宜的分类群名称;7)建立系统.举例:水杉的发现举例:水杉的发现1941年,日本三木茂教授经过钻研建立了水杉这个古植物新属.1941年冬天,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经万县磨刀溪村,拾取了一些落在地上的枝叶.1 943年夏天,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采集到一枝比拟完整的枝叶标本和假设干个球果.他将标本带回中国林业钻研所,查找了一些有关资料,给标本定名为了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K. Koch ,放入标本室内.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吴中伦把王战定名为了水松的水杉标本转交给郑万钧.郑万钧断定这个标本绝非水松.1946年2月至5月,郑先生连续3次派人前往磨刀溪采集标本,又把标本资料寄给胡先骊先生,共同研讨.胡先生在助手傅书遐的帮助下,确定为了水杉属.于是由胡先骊、郑万钧两人共同将该标本定名为了水杉并联名发表.1948年〈〈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编)>上正式发表〈〈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Cheng其中Metasequoia〞,即水杉属,meta〞的意思为了改变的,后生的〞,Sequoia〞即北美红杉属,指其与北美红杉属近缘而在地史上出现稍晚;Glyptostrobus〞,即水松属:’glypto〞的意思为了雕刻成的strobes〞指球果种鳞有洼点、花纹苞鳞的尖夏,Glyptostroboides〞即表示为了像水松的〞.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根据检索表编制的内容,可分为了分门检索表、分科检索表、分届检索表、分种检系寺0根据检索表编制的形式可分为了定距式(等距式)(indented keys)检索表和平行式检索表(bracketed keys).根据检索表编制的依据和目的,可分为了系统检索表(systematic keys)木日人为了检索表(artificial keys).根据检索表的亦制原理上和检索方法上的不同,可分为了单道检索表(single access keys)或连续检索表(squential keys)和多道检索表(multi — access keys).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2、单道检索表传统使用的根本上都是单道检索表,最早见于R. Morison的<伞形花类植物的新分布>(斯特斯,1986,263).原理:二歧分类原理.选取对立的一对或几对性状把整体分为了两个局部,以此类推把每个局部和由它们产生的更小的每局部再分成两局部,直到要检索的分类群出现.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在这种检索表中,每一对两个相对立的特征编为了相同的序号,并纵向相隔一定距离,且都书写在距书贞左边有同等距离的地方;每个分支的下边,乂出现两个相对应的分支,再编写相同的序号,书写在较先出现的一个分支序号向右退一个字格的地方,这样如此往复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了止.例如高等植物分门检索表如下:1.植物无花,无种子,以抱子繁殖.2.小形绿色植物,结构简洁,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了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 苔薛植物门Bryo ph yt a2. 通常为了中形或大形草本,很少为了木本植物,分化为了根、茎、叶,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门Pt erido phyta1. 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3. 胚珠裸露,不为了心皮所包被.............. 裸子植物门Gymn ospermae3. .............................................. 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被子植物门An g io sperm ae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4.平行检索表在这种检索表中,每一对两个相对立的特征编写相同的编号,平行排歹0在一起, 在每个分支的之末,再编写知名称或序号.此名称为了需要已查到对象的名称(中文名和学名);序号为了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序号,并重新书写在相对应的分支之前.仍以上例说明:1. ............................................................................................................................... 植物无花,无种子,以抱子繁殖21.植物有花,以种子繁殖 (3)2. 小形绿色植物,结构简洁,仅有茎、叶之分或有时仅为了扁平的叶状体,不具真正的根和维管束................................................. 苔薛植物门Bryo ph yt a2. 通常为了中形或大形草本,很少为了木本植物,分化为了根、茎、叶,并有维管束................................................................... 蕨类植物门Pt er ido phyt a3. 胚珠裸露,不为了心皮所包被 .............. 裸子植物门Gy m nospermae3. ............................................................................... 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举例:蔷薇科四亚科等距式检索表四、植物分类学的工具1 .文献引证.蕉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 eiog yn e h ain anen sis (Merr.) NT. Ban in Bot. Journ. URSS. 58: 1148. 1973; Heusden in Blu mea 38(2): 492, fig. 1a. 1994. --------------------- Fissistigma hainanensis Merr. in Journ. Arn. Arb. 6: 131. 1925. ----------------Fissistigma maclurei Merr. in Philipp. Journ. Sci. Bot. 23: 241. 1923. non Merr. in op. cit. 21: 342. 1922.——Desmos hainanensis (Merr. ) Merr. et Chun in Sunystsenia 2: 229. 1 935. ------------------------------ Meiogyne maclurei(Merr. ) Sincl. in Gard. Bull. Singap. 14: 241. 1953.pro part. excl Basinym: Fissistigma macclurei Merr. (1922). ------------ Oncodostigma hainanense (Merr.) Tsiang et P. T. Li in Fl. Reip. Popu. Sin. 30(2): 81, t. 34. 1979. P. T Li in Fl.Guangxi 1: 131, t. 57. 1991.——Type: McClure 9733, YikTso Mau , in forested ravines, 19 may 192 2 (ho lo-UC, iso-B, I BSC!, fragm. , BM, K, MO ).Chieniodendron hainanense (Merr. ) Y. Tsiang et P T. Li in Acta Phyto tax. Sin. 9 : 37 5, t. 36, et Fl. Hainan 1: 243, t. 119. 1964;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 807, t. 1614. 1972; P. T. Li et Z. K Li in High. Pl. China3: 176, t. 271.2000. ——Type: Hainan (海南),Dongfang (东方),H. Y. Liang (梁向日)63442 (holo-I BSC!)四、植物志的使用2.种的描述:注意形态解剖学名词概念;正确理解描述与标本的差异,抓住关键特征.四、梢物志的使用3.花果期、产地、生境、分布、用途及其他信息.4.墨线图.五、植物学拉丁文(一)植物学拉丁文概况1. 植物学拉丁文的重要性:是植物学钻研中的通用国际语言;还有着广泛的应用,比方:法律、宗教、外交、生物、医药和化学元素的命名.John Berkenhout于1789年说:对于那些甘心对拉丁文处于无知状态的人们, 植物学的钻研是没有他们的份的〞.五、植物学拉丁文2. 植物学拉丁文的起源和开展起源于公元1世纪,Pliny the Elder的<自然历史>(Historia Naturalis)问世.1542年罗马植物学家Valerius Cordus的<植物史>出版,1678年德国植物学家Jpachim Jung的<枝条的解剖出版>,推动了近代植物学拉丁文的开展.16、17世纪植物学家使用拉丁文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和习惯.林奈Carl Linnaeus(1707-1778),对大量动植物命名、描述,使得改变了形式的拉丁文用于于古典拉丁文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形成现代植物学拉丁文.五、植物学拉丁文近代植物学拉丁文的国际化和标准化.1800年德国博物学家Johann K. W. Illiger出版了〈〈动植物分类的全部术语学的钻研>.1824年德国植物学家Hernrich Friedrich Link (1 767-1851)出版了〈〈植物学哲学的根底>.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Gottlieb Wilhelm Bischoff出版〈〈植物术语学和分类学手册>.1867年第一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A. DC宣读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接受林奈的双名法.1959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规定:为了了有效发表,在1935年1月1日或此后所发表的植物的一个新分类群的名称…….必须伴有一个拉丁文的特征简介……..〞五、植物学拉丁文3. 拉丁文的发音(1)植物学拉丁文主要是一种记载用的文字,发音无关紧要,只要它是声音悦耳易于理解的.(2)发音方式:经典拉丁文发音,英语国家发音(传统的英语发音、改进的或学院式的发音).(3)元音:a, o, u, e, i(y), ae和oe发[e], au, eu, ei, ui这4个是两个字母连续呼出的音;辅音:p, b, k(c, x), g, t, d, f, v, s, z, h, m, n, r, l, w, j, ch, th, rh, ph.一般同英语中的读音.注意:c一般发[k],但在e, i, y, ae, oe, eu前发[ts]. ch, th, rh, ph发c, t, r, p的音.五、植物学拉丁文(4 )音节划分:辅音+元音;辅音+元音+辅音;辅音+元音+辅音+辅音;当辅音后有l或r时2辅音合成一个音节,如pu-plicus.(5 )重音规那么:一般地倒数第二个音节为了重音,如果第二音节是短元音那么重音就在倒数第三音节上不管它是长短音.(6 )短音规那么:元音前的元音为了短音;双辅音前面的元音为了短音.五、植物学拉丁文举例:菊科As-te-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毛戛科Ra-nun-cu-la-ce-ae;宽的late / la:te/ , 翼ala / a:la/ ,松散的Laxe/la:kse/ ,叶片lam ina / la:mina/ ,裂片loba / loba/ .练习:械属Acer,茎caulys,蔷薇属Rosa,好bene,茶属Thea,松属Pin us,梨属Pyrus,柳属Salix,玉米属Ze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 Heynl., 水稻Oryza sativa L.六、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1. 制定法规的必要性和法规的作用.2. 法规的处理的对象: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I CBN)是专门处理化石或非化石植物(包含高等植物、藻类、真菌、粘菌、地衣、光合原生生物(protists)以及与其在分类上近缘的非光合类群)命名的法规.六、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3. 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由国际植物学会议(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BC)制定.法规的原文是英文,遇有译文和原文不一致的地方,以原文为了准.最近几十年来,国际植物学会议每六年举办一次,每次都会对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进行修订,推出新版的法规.4. 现行法规:最新的法规是2005年7月第十七届国际植物学会议(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通过的维也纳法规〞(Vienna Code).六、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原那么I:植物命名法独立于动物命名法及细菌命名法.本法规均等地适合于处理为了植物的分类群的名称,不管这些分类群最初是否被认为了是植物.原那么II:分类群名称的应用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原那么111: 一个分类群的命名基于其发表的优先权.原那么IV:除特定情况外,每一个具有特定范围、位置和等级的分类群只能有一个正确名称(correct name),即最早的、符合各项规那么的那个名称.原那么V:不管其词源如何,分类群的科学名称均处理为了拉丁文.原那么VI :除非有明确规定,本法规的各项规那么均有追溯既往(retroactive)之效.六、国际梢物命名法规简介1. 合法名称(legitimate name)是符合各项规那么的名称.2. 正确名称(correct name)是指根据法规,在科或科以下的等级中,一个具有特定范围、位置和等级的分类群必须使用的那个合法名称.3. 异名(synonym)曾经是正确名称,根据法规,一个具有特定范围、位置和等级的分类群不能使用的名称.举例:属名Vfexillifera Ducke (1922)是基于其惟一的种V. micranthera所建立的合法名称.属名Dussia Krug. & Urb. ex Taub. (1892)是基于其惟一的种D. mart ini cen sis Both所建立的合法名称.当作为了两个独立的属处理时,两个属名均为了正确.可是,当Harms (Repert. Spec Nov. RegniVeg. 19: 291. 1924)将Vexillifera和Dussia^并为了一个属时,在该特定范围内, 只有Dussia为了该属的正确名称,Vexillifera为了异名.因此,合法名称Vexillifera可+艮据不同的分类学概念而为了正确或不正确.六、国际梢物命名法规简介3. 种的名称1) 双名法:届名+种加词.届名为了单数名词,种加词为了形容词或名词.举例:紫玉盘Uvaria macrophylla Roxb.;东京紫玉盘Uvaria tonkinensis Finet et Gagnep.长山暗罗Polyalthia zhui X. L. Hou et S. J. Li,2) 种加词是一个词,来源、构成任意;假设发表时是两个词,使用时加连字符变为了一个词,不得因此废弃.复习题1. 如何区分趋同演化和亲缘关系造成的相似性?2. 为了什么分支分类的分析是可取的?3. 现在分类学的困难在哪里?分类学开展的盼望何在?4. 标本采集有哪些重要性?5. 在分类学钻研中,传统分类学的钻研有哪些是分支分类和数值分类不可代替的?6. 何谓正确名称、异名?7. 模式法与模式概念各白含义是什么?8. 怎样编一个好用的检索表?拉丁文字母书写、名称和发音一览表植物命名的模式标定(模式法)科或科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名称,都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但更高等级(科级以上)分类群的名称,只有当其名称是基于属名的也是由命名模式来决定的.种或种级以下的分类群的命名必须有模式标本根据.模式标本必须要永久保存,不能是活植物.模式标本有以下几种:(1)主模式标本(全模式标本、正模式标本)(holotype)是由命名人指定的模式标本,即著者发表新分类群时据以命名、描述和绘图的那一份标本.(2)等模式标本(同号模式标本、复模式标本)(isotype)系与主模式标本同为了一采集者在同一地点与时间所采集的同号复份标本.(3)合模式标本(等值模式标本)(syntype)著者在发表一分类群时未曾指定主模式而引证了2个以上的标本或被著者指定为了模式的标本,其数目在2个以上时, 此等标本中的任何1份,均可称为了合模式标本.(4)后选模式标本(选定模式标本)(lectotype)当发表新分类群时,著作未曾指定主模式标本或主模式已遗失或损坏时,是后来的作者根据原始资料,在等模式或依次从合模式、副模式、新模式和原产地模式标本中,选定1份作为了命名模式的标本,即为了后选模式标本.(5) 副模式标本(同举模式标本)(paratype)对于某一分类群,著者在原描述中除主模式、等模式或合模式标底以外同时引证的标本,称为了副模式标本.(6) 新模式标本(neotype)当主模式、等模式、合模式、副模式标本均有错误、损坏或遗失时,根据原始资料从其他标本中重新选定出来充当命名模式的标本.(7) 原产地模式标本(topotype)当不能获得某种植物的模式标本时, 便从该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采到同种植物的标本,与原始资料核对,完全符合者以代替模式标本,称为了原产地模式标本.。
分类学
![分类学](https://img.taocdn.com/s3/m/fa481fe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1.png)
林奈和达尔文
林奈和达尔文的物种概念是个体概念──物种是一群相似的个体。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新系统学”的 发展,强调了群体概念。物种不是毫不相干的个体,而是以个体集合为大大小小的种群单元而存在的,物种是 “种群”集团,种群是种内的繁殖单元。分类学上当前流行的物种定义,就是以种群为单元的E.迈尔定义:“物 种是由自然种群所组成的集团,种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繁殖(实际的或潜在的),而与其他这样的集团在生殖上 是隔离的”。定义沿用了生殖隔离的标准,它所突出的是群体概念。生殖隔离作为标准,只适用于有性物种,不 适用于无性物种和化石物种。对于无性和化石物种,一般是从特征的间断程度,以判断种类划分。一个比较笼统 的定义:“物种是生命系统线上的基本间断”,可以适用于一切物种。
界级分类
林奈把生物分为两大类群:固着的植物和行动的动物。两百多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个 两界系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仍为一般教本所遵从,基本没有变动。
17世纪末叶,英国植物学者J.雷曾把当时所知的植物种类,作了属和种的描述,所著《植物研究的新方法》 (1682)是C.von林奈以前的一本最全面的植物分类总结。J.雷还提出“杂交不育”作为区分物种的标准。 近代 分类学诞生于18世纪,它的奠基人是瑞典植物学者林奈。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
分类学①建立了双名制,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由两个拉丁化名词所组成,第一个代表属名,第二个代 表种名。例如Panthera tigris是虎的学名,Bombyx mori是蚕的学名。
分类方法
一个物种或物类,以至整个植物界和动物界,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系统发育就是探索种类之间历史渊源, 以阐明亲缘关系,为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尽管在分类学派中有综合(进化)分类学、分支系统学和数值分类学3大 流派,但在其基本原理上都有许多共同之处,不过各自强调不同的方面而已。
系统发育学的名词解释
![系统发育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df3e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4.png)
系统发育学的名词解释系统发育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形态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特征,以及它们在地理分布和进化历史上的表现,来研究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过程。
在系统发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和概念需要被解释和理解。
分类学:分类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物种分类和命名的学科。
通过对观察到的物种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将物种分组为一系列的分类类群,并为它们命名。
分类学是系统发育学的基础,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亲缘关系:亲缘关系是指物种之间的亲戚关系或共同祖先。
通过研究物种的形态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特征,系统发育学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差异。
进化:进化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机制,包括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动和遗传漂变等。
系统发育学致力于研究不同物种的进化历史和演化过程,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变化和适应策略。
演化树:演化树是用来表示不同物种之间亲缘关系的图形模型。
演化树显示了物种的共同祖先以及相对于这个祖先的关系。
它由分支和节点组成,分支表示物种的分化和演化路径,节点则表示共同祖先。
通过构建演化树,我们可以了解物种之间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分子标记:分子标记是在系统发育学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分子标记可以是DNA序列、RNA序列或蛋白质序列等,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标记的差异,可以了解物种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是指不同物种在地球上分布的模式和范围。
地理分布可以受物种的迁移、扩散、隔离和适应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物种的地理分布,系统发育学可以推断其进化历史和演化过程,了解物种之间的相关性和适应策略。
系统分类学:系统分类学是一门结合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的学科。
它通过分析物种的形态学特征和亲缘关系,将物种分为不同的分类级别,并为它们命名。
第一章第一节笔记
![第一章第一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912446fc281e53a5802ffb3.png)
一、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人物贡献维萨里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比夏揭示了人体在组织水平的结构罗伯特…虎克观察木栓组织,是死细胞,并起名为了“细胞”列文…虎克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的活细胞马尔比基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施莱登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施旺动物也是细胞构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一致性耐格里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构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二、细胞学说理论:建立者:施莱登、施旺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注意:是一切动植物非一切生物!!!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
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三、生物学的分类:DNA病毒植物病毒非细胞结构:病毒或者动物病毒RNA病毒细菌病毒生物分类单细胞生物细胞结构:多细胞生物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生活方式为寄生,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以自己的遗传物质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增殖产生子代。
这就是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四、所有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①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活细胞②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③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五、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器官:由不同组织按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不同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几种生理功能的结构个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生物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形成整体,如:一个池塘的鲤鱼群落: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如:一个池塘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更大的整体,无机环境包括水、空气、阳光等如:一个池塘▲注意:①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表现生命特征,不属于生命层次的结构②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细胞膜、细胞器等结构都不能独立表现生命特征,所以不属于生命层次的结构③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又是个体,无组织、器官、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分类学和系统学分类学(Taxonomy)主要是关于生物体分类的科学。
在对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进行分类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命名。
具有几方面独特特征的特殊个体类群称之为种。
不同的种组成属,由属组成科,科再组成目,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种都划归至一个最大的、范围最广的类群中。
作为食物、能源、居所、服装、药物、饮料、氧气及美好环境的来源,植物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忠实伙伴,几个世纪以来,植物一直是分类活动的主体。
人类的分类活动不只局限于生物有机体,人们对食物、服装、书籍、游戏、车辆、宗教、职业以及任何他们遇到的或影响他们生活的客观事物进行识别、描述、命名和分类。
这一过程源于生活,止于生活。
每个人如分类学家都要从生到死。
分类是人们的一种自然的消遣,是最必要的一种消遣的识别。
至今人们已知的绿色植物约35万种,这一数据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努力积累而成。
虽然自文明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分类,但直到1813年德堪多(A. P. de Candolle)在他著名的著作Theorie elementaire de la botanique中将希腊词taxis(排列(整理、分类)和nomos(规则或法则)合成为一个词taxonomy,分类学(taxonomy)才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得到承认。
长期以来,植物分类学一直被认为是“对植物进行识别、命名和分类的科学”(Lawrence,1951)。
由于识别和命名是任何分类的前提,所以分类学也常被定义为“是关于分类的科学,包括分类的根据、原理、规则和过程。
”(Davis and Heywood,1963)。
虽然在二十世纪后半页期间,系统学(systematics)作为一个正式的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承认,但这一术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由拉丁词systema (有机的整体)衍生而来,systema一词用在了林耐著名的作品《自然系统》(1735)的题目中,虽然Huxley(1888)认为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是他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关于鸟类系统学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该词,但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林耐的《植物属志》(1737)中。
Simpson(1961)把系统学定义为“是对有机体种类和多样性,以及任何一种与所有种之间关系进行的科学研究。
”系统学被认为具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命名、分类以及进化。
然而近几年分类学的研究范畴也在扩大,使得分类学和系统学成了同义词。
分类学(taxonomy)的广泛定义是“研究和描述有机体的变异以及变异的前因后果,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一个分类系统的过程”。
这与系统学(systematics)的定义是一致的。
虽然事实如此,但很多作者还是认为分类学是一个更有限的词汇,而系统学是一个范围更广的词汇,作者们更喜欢在他们的作品中用系统学(sysematics)一词来概括讨论最近的进展。
系统学的现代分支目的在于重新构建整个历史进化事件,包括建立生物体独立的世系和生物体进化修饰的特性。
最终的目的是发现生物进化树的所有分支;证明所有的这些变化并对分支末端的所有的种进行描述。
但这样做是不可能的,除非把所有的信息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明确的分类系统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对基本的鉴定和命名法没有一个清楚的理解,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对数据处理工具、系统发育的新概念、用分子的数据来理解两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的专门知识的掌握也是同样重要的。
在达尔文进化论之前,分类群的关系只能用自然的亲缘关系(naturai affinities)来表达,而自然的亲缘关系只能依据形态特征的完全相似性。
达尔文开创了一个依据遗传进化过程来确定系统发育关系(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的时代。
随着计算机和精确的统计程序的引进,完全相似是被作为表征关系(phonetic relationship)来描述的,而表征关系包括每一种存在的特征,而这些来源于不同的领域如解剖学、胚胎学、形态学、孢粉学、细胞学、植物化学、生理学、生态学、植物发生地理学以及超微结构。
随着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新的信息不断地涌现,分类学家面临着将所有的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并提供一个综合体的挑战。
系统学现在就是一个无终止的综合体(unending synthesis),是一门肩负着永远无法停止的负责任的有生气的科学。
持续不断涌现出的大量数据需要给与描述性的报道,对鉴定系统进行修正,重新评价和改善分类系统以及为了能更好的理解植物区以及植物之间的新的关系。
这些训练本身包括了所有这些行为,而这只是编组和记录植物多样性,在不同的种间鉴别差别所作努力的一部分。
系统学的研究不仅以其他的生物科学为基础,而且还依赖于其他学科的数据及有用的信息来创立分类法。
生物学中的一些学科如细胞学、遗传学、生态学、孢粉学、古植物学和植物发生地理学等与系统学是紧密相关的,以至于没有基本的系统学资料,这些学科是无法开展研究的。
只有在生物体得到正确鉴定,生物体之间的关系明确的前提下,实验才能进行,否则实验是无法进行的。
理解植物之间的关系在应用领域是非常有用的,如植物育种、园艺学、林学以及药理学来寻求相关植物种类的实用性。
系统学的知识常常引导着具有潜在商业重要性植物的研究。
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各样的系统学研究都归结为一个目标即建立一个理想的分类系统,这需要鉴定、描述、命名以及确立亲缘关系的程序。
这样把信息更好地组织起来以便不同领域的工作者利用,研究不同植物的不同结构和功能。
鉴定(Identification)鉴定就是从已知的分类群中辨认出未知的标本并确定它在现存分类等级中的正确位置。
在实际中就是给未知标本命名。
这可以通过访问标本室,把未知的标本与储藏在标本室中的已正式鉴定的标本相比较来实现。
实在不行,标本可以送到该领域的专门机构,请专家来帮忙鉴定。
在鉴定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植物志、专著、手册以及图解等相关文献。
当未知的标本参照图解被暂时鉴定出来后,还要通过比较文献中记载的这个分类群的详细描述来进一步证实你的鉴定。
近几年越来越时髦的方法是将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拍照,将照片传在网上,咨询相关的专家,而这些专家通过看网上的这些照片把他们的意见发送给询问者。
这样同行之间就可以在鉴定上高效率地相互帮助。
描述(Description)分类群的描述是通过记录植物的特征状态而将植物的特征列出来。
简短的描述只包括那些分类学特征,而这些特征有助于将相近的分类群分开,简短的描述就形成了特征简介(diagnosis),而这些特征就叫做检索特征(diagnostic characters)。
一个分类群的检索特征确定了它的定义(circumscription)。
描述要用一定的模式来记录(习性、茎、叶、花、萼片、花瓣、雄蕊、心皮、果实等等)。
对于每一特征,要列出它的特征状态(character-state)。
花的颜色(特征)可以是红的、黄的、白的等等(状态)。
描述要用半技术性的语言,用特殊的词汇来描述每一特征状态,这样便于文献数据的编辑。
新鲜标本便于描述,而干标本在描述前须经热水或湿润剂(wetting agent)软化。
为了能更好的研究花的细节,软化对于花的解剖来说通常是必须的。
命名(Nomenclature)命名就是给分类群一个正确的名称(correct name)。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命名法规,植物(包括真菌)的命名遵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Nomenclature(ICBN))。
如今,每6年左右,植物法规(Botanical Code)通过特殊的定义、位置和等级,帮助人们从某一类群的为数众多的科学名称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名称。
为了避免某一分类群名称的变化引起的不便,法规中列出了保留名。
栽培植物遵从于栽培植物国际命名法规(ICNCP),并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于植物法规,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轻微的改动。
动物的命名遵从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ICZN);细菌的命名遵从于国际细菌命名法规(ICNB),现称为细菌法规(BC)。
病毒的法规是独立的,被称作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法规(草案,国际病毒分类学委员会(ICTV)由最近的病毒分类与命名法发展而来)。
随着电子革命的突然来临,需要一个共用的生物数据库便于全球的联系,人们期望着有一个可以共用的统一的法规。
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首次公开表达了这一目标。
第一个草案是在1995年准备的,经过一系列的复审(reviews)被称作生物法规草案(Draft BioCode)(1997)的由国际生物命名委员会筹备的第四个草案由Greuter等人出版(1998)并且可以在网上获得。
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不分阶层的系统发育法规(PhyloCode)在在系统发育的系统学上建立起来。
这一法规除了种和单系类群的‘clades’省略了所有的阶层,系统发育法规的最新版本(2002年7月)也可以网上查询。
系统发育(Phylogeny)系统发育是研究一个分类群的系统和进化的历史。
谱系学(系谱图)是研究祖先的关系和世系的,祖先关系用简图来描述被称作种系图(phylogram)(Stace,1989),由于普遍使用进化分支图(cladogram)这一词,而该词更适合于指用宗亲的方法构建简图。
种系图是一种具分枝的简图,而这些分枝取决于子孙的进化程度(衍生特性(apomorphy)),最长的分枝代表最进化的类群。
种系图与系谱树(a phylogenetic tree)的区别在于其垂直的等级代表着地质时代,所有的生物类群都可以到达顶部,原始的类群靠近中央,而进化的类群靠近外围。
单系类群,包括同一祖先的所有后代,被识别出来并在一个分类系统中形成一个整体。
并系类群,同一祖先的一些后代被排除了,要重新联合。
复系类群,一个以上的祖先,被分开形成单系类群。
表征信息经常有助于人们决定系统发育的关系。
分类(Classification)分类就是依据相似性把生物体分成不同的类群。
这些类群依次合并成范围更广的类群,直到所有的生物体都合并成一个范围最广的类群。
随着范围的不断广泛,这些类群就形成了固定的分类阶元等级像种、属、科、目、纲和门,最后的排列就形成了分类阶层系统。
分类的过程包括给一个新的分类群(taxon)确定一个适合的位置(position)和等级(rank)(被确定了任何等级的分类群;pl. taxa);把一个分类群归并进一个更小的单元,直到两个或更多的分类群归并成一个单元;转换(transferring)分类群的位置并改变(altering)它的等级。
分类一旦确定,就可提供一个信息储存、重新获得和使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