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实验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教案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课教案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 实验原理:利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物体运动的距离,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3. 实验操作步骤:斜面实验、毛巾实验、棉布实验、木板实验。

4. 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距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力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3.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斜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包括毛巾实验、棉布实验、木板实验。

5. 数据收集: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小车在不同摩擦力下的运动距离。

6. 数据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距离的关系。

7. 结论总结:学生总结实验结论,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

8.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9.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含义。

2. 演示法:教师演示斜面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距离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距离的关系。

3. 学生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 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斜面、毛巾、棉布、木板、小车、刻度尺。

2. 教学课件:PPT课件,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等。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和流体力学性质的学科,对于工程领域的学生来说,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一份流体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流体力学实验旨在帮助学生:1. 理解流体的基本性质和运动规律;2. 掌握流体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流体的基本性质实验a. 测量液体的密度和表面张力;b. 研究流体的压强和压力分布;c. 探究流体的黏性和黏度。

2. 流体静力学实验a. 研究流体的静压力和压力分布;b. 探究浮力和浮力原理;c. 测量流体的压力中心和压力力矩。

3. 流体动力学实验a. 研究流体的速度和流量;b. 探究流体的雷诺数和流动稳定性;c. 测量流体的流速分布和流体动量。

4. 流体实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a. 使用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误差分析;b. 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c. 利用图表和报告呈现实验结果。

三、实验要求1. 实验前的准备a. 提前阅读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b. 学习相关实验操作技巧;c.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b. 注意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c.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3. 实验后的总结与报告a.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b.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c. 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和交流。

四、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a. 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描述准确性;b.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能力;c.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合理性;d. 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语言表达。

2. 实验操作的评分标准a.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技巧;b.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c. 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力学》教学大纲

《力学》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Mechanics 课程代码 PHYS1001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4学分 学 时 72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张汉壮. 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

适当的为物理学的前沿打开窗口,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能较为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目标2: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并进一步根据实际的物理运动过程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3:回顾力学发展史,了解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科学家所做贡献和其展现的科学精神;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适当引入新中国在工程建设、航天航空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现状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课程目标1 第O章 绪论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三章 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四章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 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 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七章 刚体第八章 流体第九章 振动第十章 波动2-2 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能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描述自然现象和规律2-3 掌握物理学理论知识,能解释或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具有初步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7-1 能够运用各类搜索工具搜索网络信息和文献资料能规范撰写物理相关领域或课题进展调研报告系统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大纲(执笔人:郑文龙高级工程师审阅人:宋先村高级工程师)课程编号:060201204课程名称:工程力学总学时:60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实验室:力学实验室一、目的与任务(一)目的:1.使学员巩固所学理论,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员掌握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3.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和严谨科学作风。

(二)任务:1.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包括材料的各项强度指标和弹性参数。

2.验证已经建立的理论。

3.进行应力分析实验。

二、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单元一拉伸和压缩试验实验1.1 拉伸试验(学员必做)1.实验目的与任务①测定低碳钢的拉伸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抗拉强度R m、断后伸长率A(A11.3)和断面收缩率Z;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②观察材料拉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包括屈服、强化和颈缩等现象),并绘制出力—位移拉伸图。

③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机械性能的特点。

2.实验原理拉伸试验是将试验力施加于试样的轴线上(保证试样受单向拉伸),直至试样拉断,测定相关材料的力学性能。

拉伸试验是检验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普遍采用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力-位移拉伸图,全面地体现了材料在轴向拉应力作用下,从试样开始变形直至断裂这一过程中的各种性质。

由拉伸试验所确定的金属力学性能四大指标(下屈服强度R eL ,抗拉强度R m ,断后伸长率A 和断面收缩率Z )最富有代表性,而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金属力学性能四大指标是机械制造设计的主要依据。

在建筑工程及机械制造等许多领域,凡是受拉伸应力的零件、部件,离开强度(包括屈服强度)指标,设计是无法进行的。

3.实验内容及要求⑴ 实验教学内容:① 材料力学实验的内容、标准、方法和要求。

② 材料万能试验机原理和操作,重点介绍微机控制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原理、构造及操作步骤。

③ 金属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介绍,重点介绍国家标准GB/T 228-2002《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理解力学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程内容涵盖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应用静力学和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力的测量、平衡实验等;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知识1.1 点、线、面的概念及其力的表示1.2 作用在力学系统上的力的特点1.3 力的合成、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1.4 受力分析及受力平衡条件2. 静力学2.1 一维运动和二维平面力学2.2 统一力学原理及其应用2.3 刚体平衡2.4 结构受力分析3. 动力学3.1 物体的运动3.2 牛顿力学3.3 动力学定律及其应用3.4 能量、功率和机械效率3.5 动量定理及冲量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由教师讲解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讲解典型问题的解法及应用。

2.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力的测量方法、平衡实验等,掌握实践技能。

3. 小组讨论:根据教师安排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解决方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课程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出勤、课堂参与)2.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考核)3.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4. 课程设计报告(工程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5. 期末综合考核(综合理论和实践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工程力学基础》、《工程力学原理》等2. 实验设备:平衡实验台、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仪等3. 资源共享:利用网络资源、学术期刊等积极探索和学习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七、教学保障1. 专业师资: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团队2. 实验室支持: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支持团队3. 学习环境: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保障学生学习需求八、总结和展望工程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生掌握工程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教案目的:通过实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所需器材:1. 小球(如小钢球)2. 放置小球的架子3. 计时器4. 尺子5. 纸板实验步骤:1. 将小球放在架子上的起始位置,距离地面为H,用尺子测量H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2. 确保小球起始时静止,运动轨迹为竖直向下。

3. 用计时器计时,记录小球自由落体从起始位置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

4.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不同高度下小球的自由落体时间t。

5.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纸板上,并计算小球下落的平均时间。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高度图。

2. 根据实验数据,使用公式s = 0.5 * a * t^2,求解重力加速度a的大小。

实验结果分析:1. 从实验数据得到的时间-高度图中,可以观察到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线性关系。

2. 通过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与已知数值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小球的运动轨迹稳定,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注意安全,避免小球掉落伤人。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

教师提示:1. 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2. 鼓励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拓展实验:1. 尝试改变小球的质量,研究小球质量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2. 探究不同高度下重力加速度是否相同。

(备注:该实验适用于高中物理力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英文翻译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英文翻译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英文翻译Translation of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Introduction: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is an essential document that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conducting experiments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s. It serves as a roadmap for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ensur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actical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present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highlighting its key sections and objectives.Objective: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i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in mechanics through hands-on experimentation. It aims to develop their practical skills,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By conducting various experiments, students can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cenarios, foster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s.Experimental Equipment and Safety:This section of the outline provides a detailed list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required for conducting mechanics experiment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safety standards in the laboratory.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on the proper usage of equipment, handling 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implementing safety measures to prevent accidents. Safety protocols, such as wearingprotective gear and maintaining a clean working environment, are also emphasized.Experiment Design and Procedure:The Experiment Design and Procedure section outlines the steps involved in planning and executing mechanics experiments. 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lear objectives, accurate measurements, and controlled variable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design experiments that test specific hypotheses or investigate particular phenomena. The outline also provides guidelines on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Key Experiments:This section highlights a selection of key experiments that cover various topics in mechanics. Each experiment is described in detail, including its purpose, materials required, and expected outcomes. The experiments are designed to cover a wide range of concepts, such as Newton's laws of motion,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projectile motion. By conducting these experiments, student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fundamental principles.Data Analysis and Reporting:The Data Analysis and Reporting section guides students on how to analyze experimental data and present their findings effectively. It introduces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data analysis, such as calculating averages,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uncertaintie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use graphs, tables, and diagrams to present their results clearly. Additionally, the outlin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of accurate record-keeping and the inclusion of error analysis in experimental reports.Conclusion: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serves as a comprehensive guide for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s. Its objective is to facilitate practical learn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rough hands-on experimentation. By following the outline's guidelines,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alytical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 real-world scenarios. The outline also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in the laboratory and provides detailed instructions on experiment design, data analysis, and reporting. Overall, the Mechanics Experimental Teaching Outlin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echanics among students.。

力学教学大纲学习目标

力学教学大纲学习目标

力学教学大纲学习目标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力学教学中,学习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力学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首先,力学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包括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学生需要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质点、力、加速度等,并能够理解这些概念的物理意义。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力学的基本原理,如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力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力学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还包括了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

力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来实现,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力学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还包括了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

实验是力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设计力学实验,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准确的结论。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课程和实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除了以上提到的学习目标,力学教学大纲还可以包括一些拓展性的学习目标,如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力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才能不断推动力学的发展。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对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力学教学大纲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了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对力学的兴趣和热情。

《地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力学》实验教学大纲
1、课程名称:地质力学
2、课程编码:0706422010
3、课程类别:专业课
4、所属学科:地质学
5、实验总学时:10学时
6、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依据自编“地质力学”教学大纲。

7、本课程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地质找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研究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是地质力学理论教学的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8、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与编制,达到对构造体系型式的组成特征及分布规律与地壳运动的统一性认识,启发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9、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课程总学时30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实验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例占30%,实验以读图的形式。

实习指导书为地学院构造教研室自编。

实验成绩评定:实验成绩的评定占总成绩的30%,以读图报告的形式判定。

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地质力学》实验项目
课程名称:地质力学
课程编码:0706422010
实验课开课学期:春季/秋季
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依据:自编教学大纲
成绩考核: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力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情况
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及实验内容),注:星号为自学内容
第一」

全息干涉技术,
第一节光学测量技术简介
第二节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双曝光与时间平均全息干涉
第四节实时与频闪全息干涉
第五节全息干涉术的应用介绍

二早散斑干涉技术,
第一节散斑的性质和检测原理
第二节散斑照相术
第三节散斑场的逐点和全场分析
第四节双光场散斑干涉
综合设计型实验
效应系数的方法之一即在等强度梁表面沿轴向和横向各贴一片应变片 受力弯曲时,应变片R o 受拉应变£;应变片R90因泊松比效应受压应变
£=-卩£用电阻应
化得:
*实验二 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法及
K 、H 的标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组桥方法
2、掌握一种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 K 和横向效应系数 H 的测定方法
3、学会静态应变仪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等强度悬臂梁装置来测定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K 。

在悬臂梁弯曲过程中,
用带有千分表的挠度计测量挠度
f ,可以计算出梁表面的轴向应变为:
4hf L 2
其中h 为等强度梁的厚度;f 为挠度计上的千分表的读数; L 为挠度计的跨度。

从同一批生
产出来的未知灵敏系数
K 的应变片中选出一定数量的应变片沿着轴向粘贴在等强度梁的表
面,悬臂梁弯曲过程中,在记录挠度
f 的同时,用应变仪测量梁上应变片的应变
&仪,则:
R R
其中K 仪通常为2.oo ; K 为待测的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因此,有:
K 仪仪
K
R/R
K 仪仪
2
4hf /L
此外,应变片的横向效应系数 H
为:
K L
其中:K L 为应变片的纵向灵敏系数;
K B 为应变片的横向灵敏系数。

测量电阻应变片的横向
R o 、R 90,当等强度梁
变仪分别测量£1仪和
£仪,若其电阻相对变化为
R o
R 0 1
K L 1
K B (
R o
R o
R 90
1
和验
1
) K L
1
2
,则:
K B 2
Ro
R 9o
2
K L (
1
) K L
2
K B 1
其中:K 仪为电阻应变仪的灵敏系数,
般取 K 仪=2.00; □为等强度梁的泊松比。

将上式简
2、掌握测量物体表面静态变形的双曝光全息干涉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按实验指导书中图1布置光路。

注意,参物光光程应尽量小,强度比以4:1左右为
宜,参考光与物光的夹角要合适。

(1)
v
2、 按实验指导书中图2,测量照明方向矢量 K 0及观察方向矢量 K 1与表面位移方向(沿 物面法线方向)
间的平均角度
0和1。

3、 对图1所用的模型试件,在加载前后分别曝光一次,且两个全息像记录在同一张全息 底片上。

注意进
行双曝光全息记录时,两次记录时间应尽量保持一致。

4、 按规定的冲洗程序对全息干板进行处理。

5、 观察再现物像上的全息条纹,并进行图像摄取。

6、 实验结束后,对物体表面沿y 方向某一截面进行数据处理,
作位移分布曲线。

根据薄
板的小挠度理论,本实验中试件表面各点位移可近似为沿表面法向, 即仅存在法向位
移w,因而位移分量可按下式计算。

w ——n
(n 0,1,2 )
COS 1 COS o
(三) 实验类型
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验三双曝光散斑照相测量静态物体表面面内位移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主观散斑与客观散斑,感性认识影响散斑颗粒大小的主要因素
2、 掌握单光束散斑照相测量静态物体位移或变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二) 实验内容
1、按实验指导书中图 1安排好光路,并调好距离及相关参数,如成像是否清楚、散斑场 强度是否合适、散
斑颗粒是否均匀且大小适中等,同时控制位移加载量在
50到100微米。

2、 测量散斑照相光路中物距、像距或园盘直径与园盘像的直径,以计算成象系统的放大 倍数。

3、 用图1所示光路,利用双曝光技术将物体变形前后的两个散斑图记录在同一张全息底 片上,并按规定的
操作程序处理底片。

4、按图3的光路布置,利用逐点分析方法提取位移信息。

分析位置分别为水平半径、垂 直半径及45度方向半径,各测点分别距园盘中心为 7mm, 14mm, 21mm.。

测量中可选择测
量杨氏条纹间距,也可以测量杨氏条纹在
x 及y 轴节距。

计算公式如下:
L
u --------
M
L
上式中 为You ng's 条纹的间距(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 ,d (u,v )为物体表
面位移,L 为散斑图到屏幕的距离, O.6328um ,为激光波长, x

y
分别为杨氏条
纹沿x 及y 轴节距。

5、实验报告要求:
1) 列表或曲线给出检测位移结果并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2) 分析误差大小及来源
3) 将实验过程及相关参数详细写入实验报告
(三)实验类型 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验四几何云纹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几何云纹实验,了解几何云纹的产生方式;熟悉基本的云纹计量光路
2、 通过曲杆试件对称面的应变与应力测定,掌握云纹的基本计量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 光路图如图所示调整光路与加载装置
2、 将粘有变形栅的试件置于加载架上,加载至适当载荷,然后将分析栅仅贴紧试件栅
并调整分析栅的位置,使两栅线平行(调整到云纹条纹上下对称分布即可)。

3、 观察屏上云纹图的特点,并作记录
4、 根据云纹图,计算对称面上各点的应变值,并与理论值比较。

5、 实验报告要求:
1) 说明试件在对称截面上平行云纹图样的特点,在该截面上如何判断各点应变的 正负号; 2) 根据曲杆的平行云纹图样计算对称截面上各点的应力,并与理论应力曲线进行 比较(图画在
同一张图上);
3) 计算实验的 m ax 和理论的 max 的相对误差:
讪「100%
maxc
(三) 实验类型
综合设计型实验
实验五平面光弹基本实验 (一)
实验目的
在实际计量中也可以直接测量
及条纹与X f 轴的夹角
,此时有如下关系式:
x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