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工程论文
居住区中儿童交往空间的环境行为学研究
康远娥① KANG Yuan-e;唐文① TANG Wen;郭磊② GUO Lei
(①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②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深圳518000)
(①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②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00,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官渡区世纪城居住区的调查,针对目前儿童邻里交往现状,从环境行为学入手,对影响交往行为发生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了交往空间的形态,对适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交往空间进行了初步的探讨。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Shijicheng residential area in Guandu District of Kunming, aiming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ldrenacute;s 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based o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t analyzes the form of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ommunication space suitable for childrenacute;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居住区;邻里交往;儿童环境行为
Key words: community;neighborhood communication;childrenacute;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105-02
1 研究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涌入的新居民数量不断增加,导致居住区内人口构成复杂,居民之间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使之对户外交往缺乏兴趣,失去了开拓新的社会交往群体的欲望。在这类社区中,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组人群像一条纽带,能够将不同年龄段的人联系起来。由于孩子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大人与小孩间的关系,进而又促进了大人与大人间的交往,所以Bell等人1973年说:“小孩才是真正的邻居”。[1]环境行为学是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来实现人与环境共生关系的建构。1951年,心理学家K·Lewin提出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即环境行为基本模式:B—f(P·E)(式中B—行为Behavior;f—函数Function;P—人Person;E—环境Enviroment)。公式体现了:①行为是人自身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应;②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叠加了外在环境刺激的作用:可能支持,也可能阻碍行为产生。[2]
而居住区外部空间环境是儿童除学校之外发生交往行为最为频繁的场所,此空间的营造对儿童交往行为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本文就以儿童为中心的邻里交往现状,从环境行为学入手,对影响交往行为发生的各要素进行研究,分析了交往空间的现状特征,从感知、认识和偏好来分析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2 调查地点简介
本文选取昆明市官渡区世纪城作为案例研究,内共有26个苑(雅春苑、探春苑等)可容纳6.6万人居住。世纪城包括住宅、SHOPPING MALL、巨型公园、
社区、1所九年制学校及4所幼儿园等。
3 调查情况分析
本研究主要以访谈、观察的方式对该居住区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调查儿童在居住区外部交往空间中的活动情况、对环境的感受;检验外界环境对个体行为的相互影响,提出居住区环境改善的措施。
调研时间选取天气较好的工作日和周末时间,时间:上午10-12时,下午5-7时。
3.1 小区外部空间环境儿童交往行为发生统计
①观察统计时间:
A.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晴,下午16:30-18:30;
B.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晴,上午10:00-12:00及下午16:30-18:30;
C.2014年3月1日,星期一,晴,上午10:00-12:00及下午16:30-18:30;
D.2014年3月8日,星期六,晴,上午10:00-12:00及下午16:30-18:30;(元宵节)
②在探春苑观察得出的儿童行为发生(发生数量与分布)统计图中选取代表性的图,如图1、图2。
3.2 部分儿童交往行为观察纪实
在实地观察调研过程中,记录了部分儿童的交往行为(图3-行为记录)。
①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晴,下午16:10-17:10。
正常工作日,16时多儿童放学,由于本区儿童大多在社区内的学校上学,5点之前儿童已基本离校回到住区。
行为记录一:约16:45分,一个小男孩(一二年级左右)独自在组团路逗留、玩耍。但仅玩不到十分钟便离去;
行为记录二:临近17时,两个小男孩和两个小女孩在小区内的中央轴线的浅水池边逗留、玩耍。
②2014年2月23日,星期日,晴,下午16:30-18:00。
双休日,天气晴,适合户外运动。但小区内人流比较少。
行为记录三:17时,有个妈妈带1-2岁左右小孩在小区内的中央轴线的浅水池边看小鱼。
行为记录四:17:30分,小区内一个亭子内,几个老人在演奏歌曲,其中有两个小孩,小孩并没有安静坐着欣赏歌曲,而是跳来跳去。
③2014年3月8日,星期日,晴,下午16:30-18:30。(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