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成长路(一):惺惜明轩话哲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成长路(一):惺惜明轩话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东省乐陵县城西赵洪都村一个读书人家庭。

其祖父宋堪性善好施,享有佳名。

其父宋湘及为清末廪膳生,学识广博且多才,然而不通农事,成婚后便外出谋生了。

宋哲元两三岁时,家境早已变“望族”为破落了,他和母亲住在村边一间破烂茅屋里,由于父亲捎回的钱物不多,基本上靠母亲赊购些棉花......
宋哲元的老爹宋釜,字湘及,是清末廪生,学识广博,以才高学富在当地乡校闻名,在乐陵算是德高望重的大儒。

虽然宋湘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因为他的老师遭受清王朝的文字狱而受到株连,终身不得做官。

宋湘及的谋生手段确也扬长避短,那就是做幕僚、教家馆。

宋湘及四处漂泊、终年在外,靠给人家做幕僚和在广西、四川、山西、北京等地教家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幕僚也称幕宾,更通俗一点称为师爷,也就是参谋,秘书之类的人,当时,那是个没有编制,没有固定工资的跑腿、受累的活,主家给的薪水更是少得可怜。

教家馆也就是做家庭教师,不像现在国办教师有事业编制和固定的工资,得的那点菲薄的束脩(shù xiū,现在叫学费)更是难以养家糊口。

不过做幕僚和家庭教师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宋湘及曾做过袁世凯的亲信陆建章的幕僚,为宋哲元以后在陆建章麾下发展积累了人脉。

宋哲元7岁时,作为父亲兼启蒙老师的宋湘及老师开始系统的教儿子识字。

山东乐陵和隔河相望的直隶(今河北)盐山县毗邻,宋哲元的爷爷宋堪与盐山的潘文楼是同学。

潘文楼,有的资料上说是潘问楼,也是读书人,不过,潘文楼幸运的是“学而优则仕”,曾经当过广西任桂林知府。

1893年,宋哲元时年9岁,因为潘文楼与宋湘及的这层关系,宋湘及到广西任桂林知府潘文楼的幕宾,宋哲元到舅舅沈兰棻的塾馆继续读书。

后来抗日战争中的臭名昭著的大汉奸潘毓桂就是潘文楼的儿子。

就是因为潘毓桂与宋哲元是世交,二人过从甚密,作为二十九军军头的宋哲元疏于防范潘毓桂这个内贼。

以至于二十九军的机密外泄给日本人。

13岁时,宋师爷下岗失业在家.不久,宋湘及由小村镇转聘到天子脚下,被北京的严尉史聘为塾师,宋哲元随之转学到皇城根下就读。

1900年,庚子之变爆发, 北京城成了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 此时的宋哲元已经长成了一个热血小愤青。

宋哲元亲眼目睹了外患频频、国破家亡的屈辱,怀着切肤之痛,更加坚定了为国御侮的志向。

乐陵人本来就有习武健身之风,游学北京的宋哲元常去天桥或庙会上看打把势卖艺的武术表演,并发扬了好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领悟到了武术的技巧。

宋湘及看到京城都乱成了一锅粥,本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念头,带着儿子返回了乐陵。

回家后的宋哲元不忘国耻,早晚习武不辍.坐吃山空肯定不行,第二年,宋湘及为
了生计,再次外出谋生,家中生活更加困顿,看着整天围在母亲身边要吃要穿的弟弟妹妹,宋哲元子承父业,先后在前颜、后颜、李仕村设馆教书,宋同学成了宋老师。

1904年
冬天,小站练兵起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了扩充实力,在北京西什库经板库胡同创办了自己的军校——武卫右军随营
武备学堂。

袁世凯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小站训练的武卫右军中选拔优秀的士兵到军校学习,作为他扩办新军的骨干。

袁世凯派他的心腹陆建章为这所军校的常务校长。

陆建章,北洋军将领,袁世凯的心腹,安徽蒙城人。

清末曾历任协统、总兵。

民国成立后,历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长、统领,兼京畿军政执法处处长,因为杀人成性,有“陆屠伯”之称。

第二年,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扩编为北洋六镇,原来的武卫右军随之改为北洋陆军第六镇。

“风水轮流转,今朝到我家”,一直漂泊不定的老宋老师时来
运转,被陆建章聘到曹州参赞军机,成为一个有着准铁饭碗的北洋新军参谋。

宋湘及参谋在参谋职位上还干得不错,深的陆建章赏识,因为军功授五品军衔。

比作为一方父母官的七品县令要高好几品。

宋参谋和陆建章咋攀上关系的呢?宋家和陆建章的关系和
盐山县小庄乡尚宅的一个姓刘的亲戚有很大的关系。

刘家并不声名显赫,但刘家的四个姑娘却都嫁对了郎。

她们的老公在民国军界是赫赫有名的,都是民国前期的军界要人。

这就
是刘家和民国名人陆建章、冯玉祥、阎相文和石敬亭的姻亲关系。

陆建章我们说过,是袁世凯的心腹,后来曾任陕西督军,又任代总统冯国璋高等军事顾问。

1918年7月策动其
妻侄女婿冯玉祥与皖系作战,被皖系骨干徐树铮诱杀于天津。

陆建章的夫人是冯玉祥夫人的姑母,阎相文夫人是冯玉祥结发夫人刘德贞的本家妹妹。

陆建章、阎相文、冯玉祥都先后当过陕西督军。

故此,有人称他们的夫人为“督军三夫人”。

刘德贞还有一个本家妹妹嫁给曾做过西北军参谋长的石敬亭。

史料上记载,宋家和刘家有姻亲关系,宋湘及和陆建章夫人是表亲,冯玉祥夫人刘德贞是宋哲元的表姐。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后来宋湘及到陆建章处当参谋参赞军机和再以后的宋哲元受陆建章、冯玉祥的大力提拔栽培,也就顺理成章了。

宋湘及参谋通过与陆建章的这层关系,推荐自己的儿子宋哲元老师从军。

宋哲元在1900年离开北京六年后又一次来到
北京.因为有陆建章和宋参谋的关系,宋哲元并没有实打实的入伍当兵,仅仅是在北洋陆军第六镇第十一协第二十二标第二营补了一个名额,就是说,宋哲元在第二营有了一个名头,实际上在第六镇随营武备学堂学习。

1906年秋,北洋陆军在彰德举行一年一度的彰德秋操,秋操就是秋季演习。

第六镇第十一协参加演习,协统(旅长)李纯从武备学堂里挑选10名优等生随军任参谋、谍报等勤
务工作。

德才兼备、勤奋好学的宋学兵被选拔参加了这次演习。

为自己的学兵生涯镀了一次金。

武备学堂的编制是甲、乙、丙、丁4个班,每班50人。

这年冬天第一期学生毕业,宋哲元考升丙班学长。

宣统三年, 陆建章荣升京畿军法处执法处长。

陆处长随即派宋哲元为执法处稽查员。

宋稽查引起了执法处一个大个子委员的注意,大个子委员觉得宋稽查志向远大,和自己志同道合,是一条道上跑的马车。

这个人就是民国史上叱咤风云、赫赫有名,曾经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的冯大个子——冯玉祥。

先简述一下,冯大个子刻苦勤奋、踏踏实实的做派受到上司的青睐,两年之内连升四级,由普通士兵-副目-正目-哨长(连长)-队官。

当时的长官陆建章看到冯大个子德才兼备,前程远大,一下子相中了,打听到大个子没有成家,就把自己的妻侄女刘德贞许配给冯玉祥。

冯玉祥真是赶上了好事,来了个爱情事业双丰收。

这个刘德贞就是宋哲元的表姐。

宋哲元任执法处稽查员的时候,冯玉祥也在执法处办差,冯玉祥和宋哲元既有亲戚关系,又志同道合,冯玉祥的正直和义气让宋哲元佩服的五体投地,宋哲元的愤世嫉俗也被冯玉祥赏识,认为宋哲元是一个可供大任的人才,正应了那句话,“惺惺惜惺惺,英雄爱英雄”。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冯玉祥果真没有看走眼,冯玉祥在几十年的建军、治军的生涯中,一直把宋哲元
看成自己的左膀右臂,非常器重并大力培养。

宋哲元也一直追随在冯玉祥身边,鞍前马后,殚精竭虑,不辞劳苦。

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1910年冯玉祥通过考试,升任陈宧
任统制的二十镇四协八十标三营管带(营长)。

二十镇就成
了北方革命的大熔炉,这一镇的参谋长刘一清、管带施从云、王金铭、王石清、郑金声、第三镇上校参谋孙岳、兵工营排长戴锡九以及孙建声、张之江、张树声、李鸣钟、等人都和冯玉祥过从甚密。

广州黄花岗的三声枪响,带动了北方的革命形势,北方的革命风云一触即发,就差那一个小火星点燃了。

为了策应武昌起义,孙中山的特使白雅雨(亚羽,原名毓昆, 李大钊的老师)来到北方,和冯玉祥和施从云、王金铭商量,决定趁着空虚从清廷的背后捅一刀子。

推定王金铭为北方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长,成立北方军政府。

滦州起义的大幕拉开了。

滦州是北京的后院,老袁一看自己在前方后院要燃起熊熊烈焰,耍起了他的软硬兼施的手段。

一面急调第三镇统制曹锟举兵滦州,将滦州义军团团包围。

一面调派王怀庆到滦州劝谕起义军。

少壮的起义领袖施从云、王金铭哪里敌得过老奸巨猾的王怀庆。

老王头略施手腕,施从云、王金铭等人就血洒滦河滩,滦州起义功败垂成。

冯玉祥被软禁.
谁让冯管带是陆建章的内侄女婿。

陆建章在袁世凯面前一番
讲情斡旋,冯玉祥没被追责, 再次应征入伍当了京畿军法处执法处委员,这才有了宋哲元和冯玉祥的邂逅。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利用反革命的两手策略,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深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老袁更要让枪杆子来保卫他的政权,老袁给新军种起了个新名字——备补军,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预备役,北洋陆军的预备役部队。

备补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路,每路又分为前后左右中五个营。

陆建章再次受到袁老板的重用,被任命为左路备补军统领兼任中营管带,陆建章委任冯玉祥为前营(第二营)管带,宋哲元被陆建章提升为自己兼任营长的中营前哨哨长. 1912年的3月5日,是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七,传统新年的年味还没有完全散去。

宋哲元随冯玉祥到直隶景县、山东德州、禹城、平原一带招兵。

民风淳朴的冀鲁大平原,民间读书氛围比不上尚武之风,那时的招兵不是义务兵,是募集兵,“招募新兵”的小旗在城镇、集市上一挂,随宣传,随招募,好多的青壮年为了求条生路,报名应征。

老冯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理想,制定的招兵标准各色的很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只招收农村里质朴健壮的青少年,从前当过兵的老兵油子一概不要。

这是底线。

就这一点就能看出老冯的眼光和气魄,往长远里打算,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队伍。

按照老冯的标准,宋哲元等人像过筛子一样,筛出一个有一个,留下的个顶个的精神抖擞,体格健壮、壮硕如牛。

如何区别当没
当过兵呢?一样庄稼汉的穿着打扮,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来。

老冯自有他独特的甄别办法:先叫想当兵的人排成长队,他冷不丁地大喊一声“立正”。

凡是当过兵的,下意识地马上来
一个标准或不标准的立正,谁当过兵谁立马看出来了。

老冯带着这些冀鲁子弟兵回到北京,在南苑训练。

南苑从此就和老冯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老冯又多次带兵来到南苑。

老冯刚到北京,就有许多二十镇时的部属纷纷前来投效,比如李鸣钟、张维玺、陈毓耀、韩复榘、谷良民、谷良友、许祥云等。

他们和刚应征入伍的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佟麟阁、过之纲、冯治安、韩占元、曹福林等组成了赫赫有名的“老二营”。

1913年8月,左路备补军改编为京卫军,老冯升任左翼第
一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

宋哲元为第一团第一营前哨哨官,成为老冯的直接下属。

大清国和民国交替之际,天灾加上兵灾,位于江淮地区的河南、安徽地区出现了跑白狼的风俗,当地碰上灾年的时候,当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苦农民就加入了跑白狼的行列。

跑白狼其实是处于乞丐和强盗之间的一种职业,人们成群结队的出去要饭。

尊严和道德当不得饭吃,这些人要不着饭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他们哪还顾得上什么礼义廉耻,免不了就要做些偷偷窃甚至抢夺的勾当。

白朗利用“跑白狼”的势头,演变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农民起
义。

白朗用的是清末捻军的战术,类似于后来著名的游击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直隶、河南、湖北、安徽几个省出没无常,飘忽不定。

白朗的势力不断做大,人马发展到两三万人。

白朗更是狂妄的自称为“中州真主”,京城也为之震动,几乎也到了谈狼色变的地步了. 陕西的告急电报正中老袁下怀,陕西的实力派辛亥革命元老张凤翙一直不听招呼,老袁的势力往陕西插不进脚去,这些告急电对老袁来说简直就是要想睡觉送枕头。

老袁祭起手中的王牌,任命陆建章为剿匪督办,督率五个旅赶赴陕西打狼. 在部队临出发前,老冯的左翼二团扩编为京卫军左翼第一旅,寸功未立,冯团长就成了冯旅长(兼任第一团团长). 老冯的队伍刚开到河南,第一旅又改编为中国陆军第十四旅.白朗率部和十四旅在广阔的黄土高原上兜起了圈子。

白朗率部先是窜到陇西,老冯不放弃不抛弃地率部追到泾川,泥鳅一样刁滑的白朗部穿插到陇南,攻陷秦州、岷县、宁远、伏羌,甘肃全省大震。

假如白朗有一个有谋略的狗头军师,回师北上兰州或者南下四川,白朗流寇或许真的成了气候.在老冯升任旅长的时候,宋哲元也有宋连长升任第二团第一营营副,随团长何乃中对白朗围追堵截。

宋营副给落单的士兵背枪支、子弹袋更是家常便饭。

宿营时,宋营副的举动更是让士兵感动的一塌糊涂.白朗南窜子午谷,企图绕道子午镇东下。

这一如意算盘彻底断送了他的流寇生涯。

因为老冯比他先下了一
步棋,十四旅第二团团长何乃中早就率部埋伏在这里守株待“狼”。

在十四旅官兵面前,威震中原的狼再也没有了狼性,变成了一只只负隅顽抗的“绵羊”。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叱咤几省的白朗部被彻底击溃,白朗身受重伤,成了一只病狼狼狈兮兮地地逃到荆紫关。

陆建章在剿匪中居功至伟,荣升封疆大吏——陕西督军,陕西终于成了隶属中央的地盘。

老冯在剿匪功勋卓著,由十四旅旅长升格为十六混成旅旅长,混成旅是一种多兵种部队,一般有独立的骑兵营。

更大的馅饼是混成旅受北洋中央陆军部直辖,不再受陆建章节制。

纵然是亲戚,受人家管也不如自己说了算更自由!两年时间,老冯就有一个小营长坐着火箭炮般的“蹭蹭蹭”地上升为自己说了算的旅长,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老冯至少成为一个封疆大吏。

但事实恰恰相反,老冯在旅长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八年.老冯日后成为统率二三十万人的超级军头,军纪和建军精神都起源于十六混成旅,老冯麾下那一颗颗闪耀的将星,大都是从这里升起的。

冯大将军日后驰名世界,登上了美国《TIME》时代周刊封面,也是以十六混成旅为出发点。

人才是第一要务。

此时,后来的南口大战中和宋哲元荣辱与共的伙计蒋鸿遇加盟老冯, 聘为参谋长,成为老冯的智囊.老冯想的是从基层抓起,建立自己的军官速成体系,培养真正属于自己的冯氏嫡系部队.十六旅的模范连就这样应运而生,
后来成为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李鸣钟成了模范连连长,同样是五虎将的刘郁芬、和参谋长蒋鸿遇成了模范连的教官,佟麟阁、冯治安、刘汝明、孙连仲、韩复榘、石友三等都成了模范连的首批学员。

1915年2月, 陈宧率领中央陆军第四混成旅伍祥祯部,沿着长江西上入川,为了给陈宧增威壮胆,老袁同时命令老冯的第十六混成旅进驻川北。

老冯的老同事,后来的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张之江这时加盟老冯的队伍,出任上尉参谋。

宋哲元在随着老大入川后驻扎在广元,由营副升职为第一团团副. 1915年12月12日,终于按捺不住的老袁背弃了民国,登上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华帝国皇帝的宝座,改元洪宪。

1916
年元旦,宋哲元与订婚三年的常淑清在绵阳结为伉俪, 宋哲元的上司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大老冯亲自为内表弟主持这场
婚礼,团长杨桂棠和常老先生分别作为男女方主婚人。

来宾约五六十人,除了少数邻居外,大多数是十六旅第一团的军官。

婚礼破除旧习,显得简朴而隆重,喜气洋溢,开了绵阳新式结婚的先河。

1916年1月,云南组织“护国军”,公推唐继尧为都督,分三路大军出兵讨袁。

蔡锷任第一路军总司令,攻打四川。

李烈钧任第二路军总司令,进军广东。

唐继尧兼任第三路军总司令进攻湖南、广西。

老袁立即调兵遣将迎敌,派曹锟为总司令,率领张敬尧等带领大兵南下镇压护国军。

处在前沿的陈
宦派伍祥祯的第四混成旅守叙府(宜宾),而老冯的第十六旅则调守泸州。

老冯派智囊蒋鸿遇和护国军刘云峰部和谈讨袁,刘云峰挟小胜的余威,狮子大张口,要加太高。

老冯一鼓作气拿下宜宾,再派张之江、鹿钟麟直接和蔡锷和谈。

没大费劲,意气相投、惺惺相惜的双方罢兵休战,握手言欢。

老冯和蔡锷成了知音,一封电报打给新领导陈宧,力劝陈老板宣布讨袁, 拿不挺主意的陈督军急电老冯回成都共商大计。

老冯马上率全旅北上护国。

开拔的途中,老冯的第十六混成旅就打起了护国军第五师的旗号,老冯改头换面成了冯师长。

全国讨袁形势风生云起,陈宧顺应形势毅然决然在5月22日通电宣布四川独立。

老袁本来把陈宧当做最靠底的心腹,才委以四川督军重任。

陈宧独立消息传到北京,老袁的心拔凉拔凉的,知道自己野心梦碎,陷于完全绝望之中。

看到电报后大受打击如五雷轰顶,顿时昏迷过去。

继四川的陈宦后,陕西的陕北镇守使陈树藩和湖南督军汤乡茗又相继宣布独立.有一副对联概括了老袁的皇帝梦碎“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六君子、二陈汤全是中药名,六君子正好契合了劝老袁称帝的杨度等筹安六君子;二陈汤就是陈宧、陈树藩和汤乡茗。

在老袁心中最不成问题的人居然也成了问题,老袁不郁闷死才怪。

老冯审时度势率部返回陕西。

老冯自行取消护国军第五师名
义恢复第十六混成旅番号。

6月下旬,老冯率部抵达汉中。

此时陕西政局已经物是人非,老冯的姑丈人陆建章已经被陈树藩挤兑走了。

这年秋间,和陈树藩尿不到一个壶里的老冯奉命离开陕西,率部由汉水经襄阳、樊城等地,到达汉口乘火车北上廊坊。

北上的沿途招补新兵4个营,宋哲元改任第二团第一营营长. 1917年春天,段祺瑞依旧兼任陆军总长要职,老段的亲信傅良佐、徐树铮二人是陆军次长. 有一次,因为傅良佐办事不公,老冯不给面子当面顶撞,让傅次长下不来台。

一般撮尔宵小之徒,乘机纷纷向老段进言污蔑老冯。

傅良佐抓住机会多次放话要裁减十六旅兵员。

正赶上甘肃督军张广建请求调一个混成旅的兵随同到甘肃。

老冯更是装傻充愣,根本没有尿傅良佐一眼。

一看老冯不听当当又不会来事,傅良佐假传“圣旨”,阴了老冯一回,以老段的名义免了老冯的职务。

令调老冯为驻正定的直隶南路巡防统领。

十六旅旅长一职以团长杨桂棠升补.
消息传到了廊坊,十六旅一下子炸了锅。

那帮愣头青的营长、团长联名给总统府国务院打电报,请政府收回成命, 老段当然不肯刚说的话又咽回去。

一看不成,十六旅营长以上军官赴京请愿,千方百计留住老冯。

段总理派员前往解释,这帮愣头青全体匍匐在地上,要求转达挽留老大的意思,哭声震动天地,场面蔚为壮观。

老冯决定服从中央命令,可是部下
哪干,坚决不放老冯走,张之江、鹿钟麟、宋哲元、李鸣钟等几位十六旅的资深大佬并且撂出狠话,要不就全体解散。

话到了这个份上,北京城谣言四起.老段无奈,请出十六旅老长官陆建章出来调解。

陆建章告诉全体军官,到了这个份上,只有顾全中央威信,服从命令,老冯将来终有将有北归的一天。

老冯登车南下的时候,相送的队伍,从营房门口一直排列到火车站。

全体军官到车站送行,许多人伤心的痛哭流涕。

换了便衣马褂的老冯正要上车,众人拽着老冯的长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这帮人的劲头也忒大了点,“刺啦”一声老冯的长袍就裂开了,众人一拥而上,裂开的长袍被撕成了一条一块的,每个人存了一小块作为纪念。

继任旅长杨桂棠比老冯大了二十多岁,体力精神本来就不济,老冯在的时候,这帮少壮派军官还给老杨点面子。

老冯去职后,柔弱无能的杨桂棠哪里玩得转。

1917年的7月1日, 张勋复辟时任大总统. 十六旅继任旅长杨桂棠是张勋的故交,张勋率领辫子军北上经过廊坊时,杨桂棠率领一个团的士兵到车站欢迎。

等到张勋复辟后,命令十六旅改挂大清龙旗,十六旅军官请杨旅长表明态度到底是挂还是不挂。

老杨含混其词,模棱两可,大伙看到老狐狸的圆滑,非常气愤。

在老杨应张勋的命令赶往北京开会之际。

第三营营长李鸣钟邀请张之江、鹿钟麟、蒋鸿遇、李鸣钟、刘郁芬、宋哲
元、张维玺、佟麟阁、孙良诚、刘汝明、韩多峰、邹心境、韩复榘、石友三等到营部开会,商量对策。

这帮子少壮派讨论的结果是一致反对复辟。

非常时期要有非常之举,疾不如快,快不如疾,既然老杨附和了张勋,大伙就不再尿他这一壶,大伙公推薛笃弼秘密赶赴天台山请老冯复出主持军事,以挽救国家危局。

全旅由宋哲元、李鸣钟、邹心境临时指挥,厉兵秣马准备平叛。

凑巧的是,老冯在西直门火车站正和薛笃弼不期而遇。

两个人商量妥当后,薛笃弼在廊坊下车向十六旅的兄弟们传达老冯的意见。

早就跃跃欲试的十六旅官兵更是积极备战,张之江奉命到天津等候老冯的命令。

老冯抵达天津,和自己的老上司陆建章、张绍曾等人商量妥当,公推段祺瑞为讨逆总司令,指挥全部讨逆大军。

此时的旅长老杨在北京接受张勋命令回旅主持大计。

走到半道上,听说全旅积极备战迎接老冯,知道自己大势已去,马上扯呼改道逃往天津。

老冯命令十六旅沿着铁路直攻北京永定门,由宋哲元指挥二团一营沿铁路进攻,刘汝明率领三营九、十两连在铁路以北策应。

7月11日,讨逆的大幕真正拉开,冯军节节胜利,直逼北京。

宋营进展神速,最先攻入永定门占领天坛.次日天亮前,城内枪声停了下来,讨逆军完全控制了北京局势。

张勋见大势已去,乘汽车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

复辟的闹剧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