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5

合集下载

实验05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专题期末复习(人教版)

实验05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专题期末复习(人教版)

实验05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实验剖析】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保持电阻不变,所以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需选取定值电阻,而不能选取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因为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2.实验装置图片电路图实物连接图这里滑动变阻器有两个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本实验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流,获取多组数据的目的:分析数据,获取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规律)。

不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电压表要与定值电阻要并联。

若果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相并联,则会出现“电压越高,电流越小”的现象。

3.实验记录表格设计4.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与结论我们采用图像分析法:在I-U图像中,图像时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例关系。

结论: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5.实验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处于最大阻值处。

(2)注意选择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接线时,要让电流从它们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电压表要与定值电阻相并联。

(4)每次实验操作力求迅速,尽量减小由于电阻长时间通电温度升高,电阻变大。

6.常考点(1)接线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3)分析实验数据获取结论。

(4)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与读数。

(5)实验记录表的完善或设计。

(6)绘伏安曲线图。

(7)对出现“电压表示数越大,电流越小”的原因的分析: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了。

(8)不能用小灯泡代替定值电阻的原因分析:本实验中需要控制“电阻不变”,而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9)本实验多次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而改变电流,获取多组数据的目的:分析数据,获取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规律)。

【易错点】1. 接线时,开关处于“闭合位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小阻值处。

2.将结论叙述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或“当电阻一定时,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含解析

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考点聚焦经典例题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2)(3)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腾特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包括温度计的读数、液体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规律化过程中的区别。

突破练习2.(2019•鞍山)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实验05 过滤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5  过滤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实验(人教版)(解析版)

实验05 过滤知识归纳:1.适用范围:用于难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2.实验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实验用品:滤纸。

3.实验装置图4.操作要点及违反操作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如果滤纸未贴紧(留有气泡),会造成过滤速度慢;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滤液会不经滤纸而流下。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面,如果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这边,可能造成滤纸破损;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如果没有紧靠,过滤变慢,同时可能造成液滴飞溅。

5.问题思考①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过滤过程中不能用玻璃棒搅拌,会造成滤纸破损。

②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接液烧杯不干净,更换滤纸并清洗仪器,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③过滤后所得的水是混合物,过滤只是除去了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还有可溶性杂质没有除去。

基础练习:1.下列关于过滤净化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可以在漏斗中用玻璃棒搅拌B.当过滤完成后如果滤液还是浑浊的,不用管它,过段时间后自然澄清C.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难溶性和可溶性固体杂质D.当过滤时待滤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滤液浑浊【答案】D【解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在漏斗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过滤完成后如果滤液还是浑浊的,应重新进行过滤,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固体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当过滤时待滤液体高于滤纸边缘,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会导致滤液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2. 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过滤液体时,为防止液体外流,要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嘴要靠玻璃棒的中下部,为加快过滤的速度,防止滤液溅出,漏斗末端的尖嘴要靠在烧杯的内壁,仔细观察装置图,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图。

实验05 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实验05 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

姓名:班级:学号(短号):实验五全圆方向观测法测水平角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

2、掌握全圆方向法观测水平角的方法。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DJ6经纬仪、三脚架、标杆三、课时安排:2学时四、实验步骤及要求1、如图所示,在o点安置经纬仪,选取一方向作为起始零方向(如图中的A方向)。

2、盘左观测:照准A方向,并拨动水平度盘变换手轮,将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设置在接近00°00′00″附近,然后顺时针转动照准部1-2周,重新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方向观测法记录表中。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

继续旋转照准部至A方向,再读取水平度盘读数,检查上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是否合格;如超限,上半测回应重测。

3、盘右观测:盘右位置观测前,先逆时针旋转照准部1-2周后再照准A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记入记录表中。

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D、C、B方向,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将读数值分别记入记录表中。

逆时针继续旋转至A方向,读取零方向A的水平度盘读数,并检查下半测归零差(绝对值小于18″);如超限,下半测回应重测。

BAOD C零方向图1 全圆方向法测水平角图示.'. 4、完成一测回后,进行第二个测回,必须注意:第二测回的起始方向应调节水平度盘为180°/n的整倍数来观测,本实验2个测回,则起始方向调节水平度盘接近180°/2=90°。

5、两个测回结束后,计算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是否满足绝对值小于24″五、实验成果记录表1 水平角测量观测记录(全圆方向法)六、实验误差计算(结果是否满足限差要求,并说明原因?)。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解析版)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解析版)

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目的要求】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材料用具】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显微镜。

【方法步骤】1.观察①将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中央。

②用显微镜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并防止物镜接触玻片。

③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如果还看不清,可通过调节视野亮度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楚些。

2.记录找到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个典型细胞,观察染色体及细胞的特点。

然后选择其中1~2个细胞,画出其图像。

【典例01】小萌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细胞分裂发生于洋葱根尖的分生组织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1)在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一般会出现染色体...等结构;(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在细胞分裂开始后,分散在细胞中的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的中央..,然后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一般也平均分成两等份;这样,一个细胞分裂就形成两个新细胞。

(4)分裂后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B.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C.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结构D.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答案】C【详解】A.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因此该实验中,细胞分裂可发生于洋葱根尖的分生组织,A 正确。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正确。

实验05 脉冲示踪法测定基本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实验05  脉冲示踪法测定基本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σ
2 θ
=
σ
2 t
2
(8)
t
对于两种理想流动,其用无量纲时间标度表示的方差分别为 0 和 1,其它实际流动 反应器的方差皆界于 0 与 1 之间,即:
当σ
2 θ
=0
时,为理想置换流动模型;当σ
2 θ
=1
时,为全混流模型;当
0<σ
2 θ
<1
时,
为非理想流动,因此,根据σ
2 θ
值的大小,可以直观地反映反应器中物料的返混程度,σ
形上可清楚地反映出来),即可关机、关水停止实验; 6.小心将电极从电导池中取出,洗净拭干,妥善收存,同时将搅拌釜内剩余的水虹
吸出来,量取体积,然后将搅拌釜清洗干净,整理仪器,清洁桌面。
六、实验数据处理
1.将各个时刻所记录的电导值,根据不同温度下的κ-c关系,计算出相应的温度下 的c(t)值,并根据公式E(t)=qVc(t)/M0计算出与各个时刻对应的E(t)值;
五、实验操作步骤
(一) 管式反应器 1.整理管式反应器的管路,确保畅通无泄漏; 2.在管式反应器出口支管中小心插入电导率仪光亮铂电极,并将电导率仪与长图平 衡记录仪连接妥当; 3.缓慢打开自来水龙头,向高位槽中注水,待溢流管中有水流出后,打开水槽出口 活塞,调节转子流量计到适宜刻度,使管式反应中充满水流,且电极也应全部侵入水中, 流量稳定; 4.接通长图平衡记录仪电源,并控制其走纸速度为 60×10 mm·h-1; 5.启动已调节好的电导率仪,然后,用注射器瞬时在管式反应器入口橡胶管中快速 注入 1ml 着红色的 KCl 溶液,观察长图平衡记录仪上记录笔绘制的曲线,直至示踪剂全 部流出为止; 6.分别将水量调节为 100 l·h-1,80 l·h-1和 60 l·h-1作三次实验以观察记录电导率 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7.本实验结束后,关闭电导率仪及记录仪电源,关闭水糟出口流活塞,继续进行下 一个实验。

实验05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05 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05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式实验,得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实验器材】(1)电源、导体若干、开关、电流表、导线(2)电流表作用:①测量电路中的电流;②反映电阻的大小。

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假设:可能和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说说你的猜想理由。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测量什么物理量?测几次?②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设计实验电路?4. 【实验步骤】ᯗ(1)设计实验电路图;(2)选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比较流过长短不同的镍铬合金丝电流的大小。

(3)选用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比较流过粗细不同的镍铬合金丝电流的大小。

(4)选用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是材料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分别将它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比较流过材料不同的金属丝电流的大小。

(5)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表中;(6)断开开关,整理器材,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5. 【实验表格】6.【实验结论】(1)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2)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3)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4)另外,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较小的材料导电性能较强;反之,电阻较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较弱。

7.【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

(2)闭合开关前要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并进行试触,以确保不损坏电流表。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时,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②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时,控制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相同;③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解析版)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实验结论】: 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 物距(u )与像距(v )的关系 应用 u ﹥2f倒立、缩小的实像 f<v<2f u>v 照相机 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 u=v 测焦距 f ﹤u ﹤2f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u<v 投影仪 u=f不成像 获得平行光束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让太阳光正对透镜(使光线平行于透镜主光轴)。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去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成像情况。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蜡烛放在一倍焦距内;②焦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外。

05 实验五 DNA的限制性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λ DNA,Hind III)(考核15%)

05 实验五  DNA的限制性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λ DNA,Hind III)(考核15%)

理和适用范围有什么异同?
如果用EcoR
I酶解λ DNA,电泳后的胶
图会如何?
解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专一性的机理。
器材
电泳仪(DYY-2C),水平电泳槽 微量加液器(10 uL),枪头(10 离心管0.5 mL,离心管架 恒温水浴
uL)
凝胶成像仪(Gel Logic
Gold
淹没胶孔。
制样
1号样:2 uL λ DNA + 18 uL 蒸馏水 + 5 uL 加样缓冲液,混匀,取10 uL点样。 2号样:20 uL λ DNA酶切液 + 5 uL加样
缓冲液,混匀,取10 uL点样。
点样
吸取10
uL样液;
将枪头贴近样孔上沿,略微插入样孔;
(注意:枪头不要戳破胶孔底部)
212 PRO)
view溶液

10×Buffer(100 mmol/L Tris-HCl,pH7.5,
100 mmol/L MgCl2,10 mmol/L 二硫苏糖醇, 500 mmol/L NaCl )
试 剂
5×TBE缓冲液:Tris[111] 54
g,硼酸
[61.83] 27.5 g,20 mL 0.5 mol/L EDTA
0.5×TBE电泳缓冲液:用5×TBE液稀释 Gold
View:每100 mL琼脂糖胶加5 uL
试 剂
加样缓冲液(5×)(Loading dye)
溴酚蓝 (300 bp) 二甲苯腈蓝 (4000 bp) 蔗糖(甘油) Tris-HCl
思考题
加样缓冲液中各个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琼脂糖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
轻轻将样液一次连续注入样孔。

05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05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

实验五. 葡聚糖凝胶层析【实验目的】1.掌握葡聚糖凝胶的特性及凝胶层析的原理。

2.学习葡聚糖凝胶层析的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凝胶层析又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凝胶过滤,是以被分离物质的分子量差异为基础的一种层析分离技术,这一技术为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提供了一种非常温和的分离方法。

层析的固定相载体是凝胶颗粒,目前应用较广的是:具有各种孔径范围的葡聚糖凝胶(Sephadex)和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葡聚糖凝胶是由直链的葡聚糖分子和交联剂3—氯1,2—环氧丙烷交联而成的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

凝胶颗粒中网孔的大小可通过调节葡聚糖和交联剂的比例来控制,交联度越大,网孔结构越紧密;交联度越小,网孔结构就越疏松,网孔的大小决定了被分离物质能够自由出入凝胶内部的分子量范围。

可分离的分子量范围从几百到几十万不等。

葡聚糖凝胶层析,是使待分离物质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各个组分由于分子量不相同,在凝胶柱上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同,而在层析柱中以不同的速度移动。

分子量大于允许进入凝胶网孔范围的物质完全被凝胶排阻,不能进入凝胶颗粒内部,阻滞作用小,随着溶剂在凝胶颗粒之间流动,因此流程短,而先流出层析柱;分子量小的物质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的网孔内,阻滞作用大,流程延长,而最后从层析柱中流出。

若被分离物的分子量介于完全排阻和完全进入网孔物质的分子量之间,则在两者之间从柱中流出,由此就可以达到分离目的。

本实验以葡聚糖凝胶G—25作为固定相载体,来分离蓝色葡聚糖—2000和溴酚蓝。

蓝色葡聚糖—2000分子量接近2×106,而溴酚蓝分子量为670,二者分子量相差较大,前者完全排阻,而后者则可完全进入凝胶颗粒网孔内,二者通过层析柱的时间不同而分开。

【实验材料】1.实验器材层析柱(1×20cm)附有一小段乳胶管及螺旋夹;洗脱液瓶(带下口的三角瓶,250m1);试管及试管架;量筒10m1;721型分光光度计2.实验试剂(1) Tris—醋酸缓冲液(pH7.0):取0.0lmol/L Tris溶液(含0.1mol/L KCl)900m l,用浓醋酸调pH至7.0,加蒸馏水至1000m1。

实验05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05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解析版)

实验05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2.【实验器材】(1)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搅拌器、火柴、纸盖、停表(2)主要器材作用:①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②停表:记录加热时间。

③加盖纸板: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3.【设计实验】(1)提出问题:①水是不是一开始烧就沸腾了?②水沸腾前后温度会怎么变化?③你怎样判断水是否在沸腾?(2)猜想假设:说说你的猜想和理由。

(3)如何验证你的猜想:①实验需要测量什么物理量?②由此确定需要什么器材?③怎样组装实验器材?④如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4. 【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5. 【实验步骤】按图所示的装置加热水,观察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和现象。

将所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点,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6. 【实验表格】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温度/℃7.【实验结论】(1)沸腾前,水吸热温度升高。

(2)沸腾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8.【注意事项】(1)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2)烧杯中水量要适当。

(3)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壁。

1.烧杯中水量要“适当”的含义::(1)不能太少,否则无法浸没温度计玻璃泡。

(2)不能太多,否则加热时间太长。

2.实验现象:(1)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少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下左图);(2)沸腾时,水温保持不变,杯底有大量气泡产生,上升过程中体积迅速变大,在液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去(下右图);(3)停止加热,水停止沸腾。

3.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1)适当减少所用水的质量。

(2)可用初温较高的水进行实验;(3)调大火焰。

4.水的沸点低于100℃的原因:(1)当地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2)水中含有杂质。

5.会画沸腾图像: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2020年中考物理必考实验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实验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观察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和规律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①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2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③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④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f u f >>,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测量像距和物距。

⑤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⑥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⑦表格:透镜焦距f= cm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实虚大小 正倒 2u f >2u f = 2f u f >>【实验结论】:【考点方向】: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 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其中利用太阳光来寻找焦点时一定要:。

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物体的像。

此时应。

4、光屏上没有像原因:①;②。

③。

④。

5、若像成在光屏左上角,可将①;②。

6、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大致在,目的是:。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②③。

实验05:方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

实验05:方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

实验五:方向耦合器(Directional Coupler ) *一.实验目的:1.了解方向耦合器的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方向耦合器的特性。

3.学会使用微波软件对方向耦合器进行设计和仿真,并分析结果。

二.预习内容:1、熟悉耦合原理的理论知识。

2、熟悉方向耦合器的原理的理论知识。

四、理论分析:(一)方向耦合器的原理:方向耦合器是个四端口网络结构(4-port network ),如图5-1所示。

图5-1方向耦合器方框图其信号输入端(Port-1,Input Port )的功率为P1,信号传输端(Port-2,Transmission Port )的功率为P2,信号耦合端(Port-3,Coupling Port )的功率为P3,而信号隔离端(Port-4,Isolation Port )的功率为P4。

若P1、P2、P3、P4皆用毫瓦(mW )来表示,定向耦合器的四大参数,则可定义为:Port-1 P1 Port-2 P2 Port-2 P3Port-4 P4传输系数:12log 10)(P P dB T on Transmissi ⋅-==耦合系数:13log10)(P P dB C Coupling ⋅-== 隔离度:14log 10)(P P dB I Isolation ⋅-==方向性:)()()(dB C dB I dB D y Directivit -==常见的定向耦合器可分成支路型和平行线型两种。

其设计方法如下: 1、支路型(Branch-line Coupler )其电路根据组成元件可再分为低通L-G 式、高通L-G 式和传输线式,如图5-2(a)(b)(c)所示。

图5-2(a)低通L-C 式支线型耦合器; (b) 高通L-C 式支线型耦合器其设计步骤如下:步骤一:决定耦合器的规格。

包括耦合系数C(dB)、端口的等效阻抗Zo (ohm )、电路使用的中心频率,fc (Hz )。

实验05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05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专题05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一、实验原理1.提取DNA的原理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提取DNA,去除其他成分。

如:(1)DNA在酒精溶液中的溶解性:DNA不溶于酒精,但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

(2)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性: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它能溶于2 mol/L 的NaCl溶液。

2.鉴定DNA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DNA遇二苯胺试剂会呈现蓝色。

二、方法步骤1.称取约30 g洋葱,切碎,然后放入研钵中,倒入10 mL研磨液,充分研磨。

2.去除滤液中的杂质方案一在漏斗中垫上纱布,将洋葱研磨液过滤到烧杯中,在4 ℃冰箱中放置几分钟后,再取上清液方案二直接将研磨液倒入塑料离心管中,在1 5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5 min,再取上清液3.DNA方案一在上清液中加入体积相等的、预冷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95%),静置2~3 min,溶液中出现的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去上面的水分方案二将溶液倒入塑料离心管中,在10 000 r/min的转速下离心5 min,弃上清液,将管底的沉淀物(粗提取的DNA)晾干4.DNA取两支20 mL的试管,各加入2 mol/L的NaCl溶液5 mL。

将丝状物或沉淀物溶于其中一支试管的NaCl溶液中,再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的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 min,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操作提示1.以血液为实验材料时,每100 mL血液中需要加入3 g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

2.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加剧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四、关键点拨1.利用动物细胞提取DNA时,破碎细胞的方法:动物细胞无细胞壁,可直接使其吸水涨破。

2.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含解析

中考物理必考实验精解精练专题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含解析

实验05探究水沸腾的特点考点聚焦探究课题: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实验装置探究方法实验法,归纳法探究过程1.安装实验装置顺序:自下而上安装好实验装置。

2.向烧杯中注入适量温水, 用酒精灯加热。

3.观察并记录实验中水温和气泡的情况。

4.当水温升到90 ℃时, 每隔0.5 min 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5.当水沸腾后, 拿走酒精灯停止加热, 观察水的沸腾情况。

5.分析数据, 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实验图像实验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沸腾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收热量经典例题1.(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③第6min时(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原因是水(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③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所以第6min时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

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05实验五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新)

05实验五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新)

实验五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实验简介】转动惯量是描述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研究刚体转动定律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不仅取决于刚体的总质量,而且与刚体的形状、质量分布以及转轴位置有关。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简单规则的刚体,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计算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复杂的刚体,计算转动惯量是相当困难的,通常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其大小。

因此,测定转动体系的转动惯量成为生产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课题。

测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较多,如拉伸法、扭摆法、三线摆法等,本实验是利用“塔轮式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来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的转动定律。

2.学会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3.学习测量转动惯量的一种方法。

【实验仪器】刚体转动惯量实验仪,电子秒表、卷尺(米尺)、小挂钩、小槽码(每个5.00g,5~6个)。

图5-1刚体转动实验仪1-气泡水准仪;2-横杆;3-可移动的重锤;4-底座;5-轴固定螺丝;6-塔轮;7-转轴;8-底脚螺丝;9-滑轮;10-滑轮固定螺丝;11-滑轮架;12-指示标志;13-滑轮架固定螺丝;14-砝码实验五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2【实验原理】根据转动定律,刚体绕固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角加速度β与所受的合力矩M 成正比,与转动惯量J 成反比,即:M J β= (5-1)如图所示刚体系(塔轮、横柱和两个质量为0m 的重物)所受外力矩是绳的张力矩及轴上的摩擦力矩。

根据转动定律有:r Tr M J -β= (5-2)式中T 为绳的张力;r 为塔轮的半径;r M 为轴上的摩擦力矩。

以砝码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T 'ma (5-3)当滑轮和绳的质量均可忽略,滑轮轴上的摩擦力矩不计时,有:=T T ' (5-4) 当绳与塔轮之间没有相对滑动时,砝码的加速度a 与塔轮的角加速度β的关系为:βa =r (5-5)整理可得 ()-=+r Jam g a r M r(5-6) 若砝码由静止开始下落h 高度所用的时间为t ,则有:212=h at 即 22=ha t(5-7) 将上式代入(2-6)式,可得()22-=+r Jhm g a r M rt(5-8)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满足ga ,上式中a 可忽略,则有:实验五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3222=+r M Jhm gr gr t(5-9) 若rM mgr ,略去r M ,则有:222=Jhm gr t(5-10) 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实验05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实验05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实验五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 用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二、原理说明在一个确定的闭合电路中,各点电位的高低视所选的电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变,但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则是绝对的,它不因参考点电位的变动而改变。

据此性质,我们可用一只电压表来测量出电路中各点相对于参考点的电位及任意两点间的电压。

电位图是一种平面坐标一、四两象限内的折线图。

其纵坐标为电位值,横坐标为各被测点。

要制作某一电路的电位图,先以一定的顺序对电路中各被测点编号。

以图5-1的电路为例,如图中的A ~F, 并在坐标横轴上按顺序,均匀间隔标上A 、B 、C 、D 、E 、F 、A 。

再根据测得的各点电位值,在各点所在的垂直线上描点。

用直线依次连接相邻两个电位点,即得该电路的电位图。

在电位图中,任意两个被测点的纵坐标值之差即为该两点之间的电压值。

在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定。

对于不同的参考点,所绘出的电位图形是不同的,但其各点电位变化的规律却是一样的。

四、实验内容利用HE-12实验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按图5-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5-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5-1注:1.“计算值”一栏,U AB =φA -φB ,U BC =φB -φC ,以此类推。

2. 相对误差=⨯-计算值计算值测量值100 (%)五、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线路板系多个实验通用,本次实验中不使用电流插头和插座。

HE-12上的K 3应拨向330Ω侧,三个故障按键均不得按下。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5绘制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图

石大自然地理实验指导05绘制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图

实验五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一)目的要求
掌握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的绘制和使用方法。

加深对课堂学习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准备
坐标纸、铅笔、彩色铅笔、实验教材等。

(三)主要内容
1、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分析在一次涨落水过程中,水位/流量关系点的分布及其原因;
3、用水位推求其流量。

(四)实验步骤
1、取用一次涨落水过程的水位和相应的流量资料,以纵坐标为水位(H),横坐标为流量(Q),把水位和对应流量点绘在坐标纸上,再经过点群中心画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并写上图的名称。

2、分析在涨落水的过程中,水位相同时,水位/流量关系点子分布的情况及其原因。

3、用水位值73m、74m、75m,在已绘制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上,推求流量的相应数值。

(五)思考问题
1)用给定的水位、流量资料绘制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图。

2)分析所绘曲线图,说明在涨落水的过程中,关系点子分布的不同及其原因。

3)在所绘曲线图上,用已知水位推求流量。

表1 1960年8月9日—13日广州牛心岭站水位流量资料。

重点实验0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卷版+解析)

重点实验05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卷版+解析)

重点实验05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与进行实验】1.实验原理:;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3.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本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5.实验中尽量选择的玻璃板,实验时,通过玻璃板能看见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玻璃板的放置要求: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确保物像重合,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11. :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得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的原因: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 用灯泡代替蜡烛好处的评估:不会由于蜡烛的燃烧而导致另一支蜡烛和像之间的高度不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从键盘输入一个正整数n,计算 n! 的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fact(n),计算n!,函数形参n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double。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5 (n=5)
5! = 120.000000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repeat<10),做 repeat 次下列运算:
输入1个整数 x,若 x 大于0,sign(x) = 1;若 x 等于0,sign(x) = 0;否则,sign(x) = -1,最后输出sign(x)的值。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sign(x)实现该分段函数, 函数形参x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int。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3 (repeat=3)
10 (x=10)
-5 (x=-5)
0 (x=0)
输出
sign(10) = 1 (x=10时sign(x)的值为1)
sign(-5) = -1 (x=-5时sign(x)的值为-1)
sign(0) = 0 (x=0时sign(x)的值为0)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 (0<repeat<10),做repeat次下列运算:
输入一批正整数(以零或负数为结束标志),求其中的奇数和。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even(n) 判断数的奇偶性,当n为偶数时返回1,否则返回0,函数形参n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int。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2 (repeat=2)
12 9 7 18 3 11 20 0
11 8 6 17 2 10 19 -1
输出
The sum of the odd numbers is 30.
The sum of the odd numbers is 47.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repeat (0<repeat<10),做repeat次下列运算:
给定平面任意两点坐标 (x1, y1) 和 (x2, y2),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保留2
位小数)。

要求定义和调用函数 dist(x1, y1, x2, y2)计算两点间的距离,函数形参x1、y1、x2和y2的类型都是double,函数类型是double。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1 (repeat=1)
10 10 (x1=10, y1=10)
200 100 (x2=200, y2=100)
输出
Distance = 210.24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repeat<10),做 repeat 次下列运算:
输入2个正整数 m 和 n(1<=m,n<=500),统计并输出 m 到 n 之间的素数的个数以及这些素数的和。

素数就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1不是素数,2是素数。

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 prime(m) 判断m是否为素数,当m为素数时返回1,否则返回0,函数形参 m 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int。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1 (repeat=1)
1 10 (m=1, n=10)
输出:
Count = 4, sum = 17 (1到10之间有4个素数:2,3,5,7)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repeat<10),做 repeat 次下列运算:
读入1 个整数in,再输入一个数字digit(0≤digit<10),统计并输出整数 in 中数字 digit 的个数。

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countdigit(number,digit),它的功能是统计整数 number 中数字 digit 的个数 ,函数形参number和digit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int。

例如,countdigit(10090,0)的返回值是3。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2 (repeat=2)
21252 2 (number=21252, digit=2)
-1111 9 (number=-1111, digit=9)
输出
Number 21252 of digit 2: 3 (21252中有3个2)
Number -1111 of digit 9: 0 (-1111中有0个9)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repeat<10),做 repeat 次下列运算:
输入2 个正整数 m 和 n(1<=m,n<=1000),输出 m 到 n 之间的所有水仙花数。

水仙花数是指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其自身的数。

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is(number)判断 number 的各位数字之立方和是否等于其自身,若相等则返回1,否则返回0,函数形参 number 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int。

输出使用语句:printf("%d\n", i);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2 (repeat=2)
100 400 (m=100, n=400)
1 100 (m=1, n=100)
输出:
result: (100 到400之间的水仙花数)
153 (1*1*1+5*5*5+3*3*3=153)
370 (3*3*3+7*7*7=370)
371 (3*3*3+7*7*7+1*1*1=371)
result: (1到100之间的水仙花数)
1 (1*1*1=1)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m(0<m<10),求1! + 2! + … + m!,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fact(n)计算 n!,函数形参 n 的类型是int,函数类型是double。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5 (m=5)
输出:
1!+2!+...+5! = 153.000000
程序填空,不要改变与输入输出有关的语句。

输入一个正整数 repeat (0<repeat<10),做 repeat 次下列运算:
输入精度 e 和 x,用下列公式求cos(x)的近似值,精确到最后一项的绝对值小于e。

cos(x) = x^0/0!-x^2/2!+x^4/4!-x^6/6!+……
要求定义并调用函数 funcos(e,x)计算 cos(x) 的值,函数形参e和x的类型均为double,函数类型是double。

输入输出示例:括号内是说明
输入:
2 (repeat=2)
0.001 0 (e=0.001, x=0)
0.0001 -3.14 (e=0.0001, x=-3.14)
输出:
sum = 1.000000 sum = -0.999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