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短柱的处理措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设计标准滞后、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监理不严格等。
为提高抗震性能,需加强设计标准修订、优化结构设计、控制施工质量、严格监理、协调抗震与节能设计。
通过这些对策,能有效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安全稳定。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设计标准、抗震性能、施工工艺、材料选择、监理、质量控制、节能设计、对策、修订、更新、优化、施工质量、监理力度、协调、双赢。
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其结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
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当前的抗震设计标准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不相适应,需要加强标准的修订和更新。
结构设计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易受损,需要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抗震性能。
施工工艺和材料选择不当也会影响结构抗震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材料质量,确保符合抗震要求。
监理不到位、质量控制不严格也是问题之一,需要加强监理力度,确保施工质量。
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协调抗震设计与节能设计,实现双赢。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需要全面思考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确保高层建筑结构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能够安全稳固地屹立不倒。
2. 正文2.1 问题一:设计标准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设计标准滞后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抗震设计标准的滞后,很多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抗震性能不足的情况。
设计标准的滞后意味着设计中所采用的抗震参数和计算方法可能已经过时,无法充分考虑到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随着地震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涌现,原有的设计标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抗震需求。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导致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一项常见问题是结构刚度不足。
在地震中,结构刚度不足会造成建筑物的振动幅度变大,进而导致结构破坏。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增加结构横向刚度的方法,如在结构中添加剪力墙、拱墙等。
还可以通过增加结构的柱、梁尺寸,或者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数量和尺寸,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是柱的弯曲效应。
柱的弯曲效应会导致层间位移不协调,进而引起结构的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增加柱截面面积的方法,以提高柱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合理确定柱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出现柱间距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减小柱的弯曲效应。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是结构的柔度不足。
柔度不足会导致结构在地震中产生较大的位移和变形,从而增加结构破坏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增加结构的减震措施。
常见的减震措施包括添加阻尼器、加装隔震装置等。
这些减震措施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地基的影响。
不稳定的地基会导致结构在地震中发生倾覆或沉降,进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在地基中设置加固桩、提高地基承载力等。
在选择建筑地点时,应该优先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避免选择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结构刚度不足、柱的弯曲效应、结构柔度不足以及地基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增加结构刚度、增加柱截面面积、添加减震措施以及加固地基等解决对策,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的背景下,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对其抗震性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加以解决。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地震动参数不准确:地震动参数是进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
地震动参数的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导致设计不达标或者过度消耗资源。
2. 结构抗震性能验证困难: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通过大量的计算和试验来验证其抗震性能,但是目前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验证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还比较不成熟,导致验证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3. 结构设计参数不合理: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结构设计参数不合理的情况,如梁柱剪力配筋率过小、柱子截面尺寸过小等,这些不合理的设计参数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4. 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脱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导致设计图纸与实际施工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对策:1. 完善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需要通过大量的地震动监测数据和先进的地震动预测技术手段,来完善地震动参数的获取和预测,以提高地震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探索新的结构抗震性能验证技术手段:需要加快推进新的结构抗震性能验证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构抗震性能模拟和验证方法。
5. 加强抗震意识与培训:需要加强高层建筑从业人员的抗震意识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抗震设计工作。
6. 建立完善的抗震设计标准体系:需要加强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完善的抗震设计标准体系,为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
在发生地震时,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性能将会被严重考验,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
因此,需要我们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设计对荷载工况考虑不全面。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很多地震荷载工况,包括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风荷载、振动荷载等等,如果设计人员对荷载工况考虑不周,就会导致在地震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出现失灵现象。
2.设计中无法有效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
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是指地震时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它是决定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然而,目前的地震预报预警系统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这使得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难以顾及到这一因素。
3.抗震设计中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问题。
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因素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如果设计中这些因素没有得到妥善的考虑,就会导致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时出现严重变形、结构破坏等现象。
2.创新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方法。
考虑到目前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中预留一定的安全裕量。
此外,还可以探索使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地震预测,以提高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的准确性。
3.优化材料性能和结构形式。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与材料性能、结构形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优化这些因素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例如,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筋和混凝土,可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采用几何对称结构或板-柱结构可以降低结构在地震时出现的不对称变形。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个十分严肃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全面考虑地震荷载工况、创新地预测地震峰值地面加速度方法,以及优化材料性能和结构形式,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人的生活和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过去的地震事件中,高层建筑的倒塌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也给抗震设计带来了重大挑战。
本文将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抗震设计中的不足1. 结构刚度不足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结构刚度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而地震作用对结构的要求较高,因此结构刚度不足可能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产生过大的变形,甚至倒塌。
2. 楼层荷载分布不合理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楼层荷载的分布不合理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楼层荷载分布不合理可能导致结构受力不均衡,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增加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风险。
3. 抗震设计参数过于保守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参数过于保守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了尽可能地保证结构的安全性,设计者往往会在设计中采用较为保守的参数,这不仅增加了工程造价,也影响了结构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二、对策分析1. 加强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为了解决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结构刚度不足的问题,设计者需要加强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
在设计阶段,需要对结构的刚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合理的材料和结构形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施工阶段,需要对结构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结构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针对楼层荷载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设计者需要优化楼层荷载分布方案,合理分配楼层荷载,确保结构受力均衡。
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楼层荷载计算与分析,根据结构的特点和地震作用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楼层荷载分布方案。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结构刚度不足、楼层荷载分布不合理和抗震设计参数过于保守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者需要加强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优化楼层荷载分布方案,合理选择抗震设计参数,确保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结构的破坏风险,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高层建筑作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一直被用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和发展水平。
随着地震频发,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不但可能会对建筑本身造成严重的损害,还可能对周围的城市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并提出对应的对策,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对地震影响的全面评估。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没有进行充分的地震影响评估,导致设计方案存在漏洞,无法满足地震时的需求。
二、结构设计不合理。
有些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缺陷,例如结构件的连接不紧密、梁柱连接处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可能在地震发生时对建筑结构造成损坏。
三、材料选择不当。
有些高层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存在着问题,例如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这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的抗震能力。
四、抗震设防水平不够。
一些高层建筑在抗震设防水平上存在不足,例如抗震设计参数选取不合理、地震动效应计算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以上这些不足可能会导致高层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受到严重的破坏,不仅会对建筑本身带来损失,还可能会对周围的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我们需要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三、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
在高层建筑的建筑材料选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选择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通过以上对策的采取,可以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破坏。
这也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和相关部门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进行充分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并将地下空间与地上空间利用起来。
高层建筑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设备等,如果抗震设计不合理,当出现强震情况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要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设计措施,提升高层建筑建设质量。
标签: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对策1、抗震设计理念概述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抗震结构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建筑的安全性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抗震结构设计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人员要基于对抗震结构与建筑材料性能的掌握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建筑结构进行综合设计,确保抗震性能良好。
在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
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整体可以承受的震级,所以,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是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效果,从整体出发,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来临时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2)确保建筑结构的刚度满足抗震要求。
基于对建筑物刚性需求的考虑,如果建筑物刚度不符合要求,抗震性能将大大减弱,发生地震时,建筑会受到严重的损坏。
所以,設计人员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刚度,控制建筑结构产生的变形。
2、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分析2.1建筑高度超标我国各地对建筑高度要求不同,对建筑物有着明确限高,工程建设时需要严格遵守这一点,但实际中部分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造成建筑物高度超过当地规定,建筑物高度过高影响到建筑物抗震水平,当出现强烈地震后容易发生变形或破坏。
2.2地基选址位置失误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内部土地资源持续紧张,开发商只关注经济效益,并未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考虑,不重视施工场地地质构造分析,影响到建筑地基勘察、处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勉强建成后存在安全隐患。
2.3材料选择问题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质量,也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需要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的处理措施摘要: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短柱易发生脆性破坏,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必须要针对高层建筑中存在短柱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有效避免因为短柱问题而形成的破坏,从而增强高层建筑抗震结构的整体稳定,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解决方案;处理对策引言高层建筑结构作为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建筑结构,是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选材广泛、施工技术成熟、造价低廉,在当前建筑行业应用广泛。
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结构非常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而出现破坏,对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短柱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常常会出现,由于短柱截面较大,剪跨度比较小,延性低,很容易在地震发生时发生脆性破坏。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短柱问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过程中,柱净高与截面高度比值不大于4,可以判定为短柱。
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由于梁比较小,尤其是底部的嵌固结构会导致梁对柱产生的约束弯距较小,这样也会造成柱的反弯点要高出柱中点。
甚至很多的高层建筑柱中不存在反弯点。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短柱的判断无法按照柱净高和截面高度的比值小于4,所以可以采用剪跨比是否小于2。
如果框架柱反弯点距离柱中点比较远,柱的上下截面弯矩值会出现异常,其剪跨比也会存在差异。
如果要判断该处是否为短柱,必须要选择上下截面最大剪跨比进行判断。
如果发现连续剪跨不变而截面出现上下配置的纵筋相同,则弯矩较大的区域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
在框架柱中弯矩较大的区域也会因为临界斜裂缝而产生问题。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柱高或者出现连续梁剪跨区间弯曲越大则区域剪跨比越大。
随着剪跨比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剪能力也会变小,导致承受能力因为剪切破坏的影响造成弯曲变大,所以必须要根据截面的最大剪跨比判断是否存在短柱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内框架柱的反弯点会比较高,由于柱上截面弯矩值比下截面弯矩值要小,所以经过判断下截面的剪跨比要小于2。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 抗震设计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标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要求相对较低,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
2. 设计方法不合理: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有些设计者在计算和考虑地震作用
时采取了较为简化的方法,将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视为普通住宅,没有充分考虑到高层建
筑特有的抗震需求。
3. 结构刚性差:高层建筑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自重较大,
容易产生较大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而且结构的刚性相对较差,抗震能力较弱。
4. 非线性效应忽视: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存在非线性效应的问题,即结构在
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方式是非线性的,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实际上很多设计
者忽视了这一点。
对策如下:
2. 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应该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对地
震作用进行全面的考虑,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 加强结构刚性:应该进一步加强高层建筑的结构刚性,采用更为牢固和刚性的材
料和结构形式,提高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标准不完善、设计方法不合理、结构刚性差、非线性效应忽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制定和技术研究,提高抗震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多个问题,如抗震设计不足导致地震灾害风险增加、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存在隐患、地基设计不合理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增加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抗震设计规范和监管、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的质量、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以提高抗震性能、加强抗震设计人员培训与考核。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对策、地震灾害、风险、材料、连接方式、地基设计、抗震性能、计算方法、建筑设计人员、规范、监管、培训、考核1. 引言1.1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地震作用,减少地震灾害风险的重要环节。
在实际的建筑实践中,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也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潜在的危险。
抗震设计不足造成的地震灾害风险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一些建筑物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影响,导致在地震发生时容易发生倒塌或结构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存在隐患也是影响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如果建筑物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连接方式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建筑结构在地震时容易发生破坏,增加地震灾害的危险性。
地基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抗震性能不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建筑物的地基设计不符合地震要求,那么在地震发生时地基将无法承受住建筑物的荷载,从而导致建筑物的倒塌或结构破坏。
抗震设计计算方法或假设不准确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如果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不准确的计算方法或者假设,那么建筑物在地震时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增加地震灾害的风险。
加强抗震设计规范和监管、提高建筑结构材料和连接方式的质量、合理设计地基结构以提高抗震性能、加强抗震设计人员培训与考核是解决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问题的关键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保障大楼在地震时能够稳定抵御地震力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
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
策。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足的抗震设计标准。
现行的抗震设计标准主
要考虑了一定强度的地震,但对于较大强度的地震,结构的抗震能力无法得到保障。
对策
是进一步提高抗震设计标准,考虑更大范围的地震情况,确保高层建筑在更强地震中的稳
定性。
第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是结构刚度不足。
高层建筑因为其高度较大,容易发生剧烈的振动,需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地震力。
一些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刚
度不足,导致结构易发生形变甚至垮塌。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建筑的刚度设计,例
如采用更坚固的结构材料、加固结构节点等。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结构的非线性行为未能充分考虑。
在地
震发生时,结构往往会发生非线性行为,例如局部坍塌、弯曲等。
而传统的线性分析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预测结构的行为。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采用非线性分析方
法来预测结构的行为,以及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结构的耐震性。
第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对地震影响的动力响应分析不够准确。
地震力的大小和方向会极大地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但一些设计中未能准确考虑地震影
响的动力响应。
对策是利用先进的地震动力学分析方法,考虑地震动力响应的不确定性,
更准确地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地震多发的地区,抗震设计更是至关重要。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不同地区抗震设防标准不一致目前,我国各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地震危险性等级,而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意味着,同一种结构的建筑,在不同地区的抗震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时候会出现因为忽视了地区差异而导致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不足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建筑结构的风险。
2. 结构设计参数选择不当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参数包括了材料的选择、截面尺寸的确定、各构件的受力组合等,而这些参数的选取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在实际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对于结构参数的选择不当,导致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不如预期,甚至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3. 结构柔度不足高层建筑的结构柔度是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而在实际设计中,有时候会出现结构柔度不足的问题。
结构柔度不足意味着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能力不足,导致结构容易发生刚度失稳,从而影响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4. 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高层建筑的结构材料是保障其抗震性能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这其中可能包括了原材料质量问题、工艺操作不当等因素,这些问题都可能会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为了规范化地区差异的抗震设防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统一的抗震设防标准,明确不同地区的抗震要求与标准,并对相关抗震设计施工规范进行修订,以确保不同地区的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工作能够符合标准要求。
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参数的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本身的特点,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一直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标准过低。
很多地方仍然采用过时的抗震设计标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修订。
这导致了很多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无法承受地震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尽快修订和完善抗震设计标准,根据地震活动的特点和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抗震设计标准,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结构布局不合理。
一些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柱网间距过大、梁柱结构布置不合理等,导致了结构的刚度不均,抗震能力较差。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通过合理设计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减小柱网间距,增加结构的刚度,提高抗震能力。
第四,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是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不畅。
设计师在进行抗震设计时没有与施工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了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的理解有误,从而出现了施工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建立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渠道,加强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交流,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传达和理解,提高施工质量和抗震能力。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主要包括设计标准过低、结构布局不合理、结构材料质量差和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不畅等方面。
通过积极修订和完善抗震设计标准、合理设计结构布局、提高结构材料的质量和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层建筑数量也不断增加。
高层建筑相较于普通住宅,在抗震设计方面的要求更高。
然而,目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仍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
问题一:设计标准过低当前,国内高层建筑的设计标准普遍比国外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抗震能力评估方法的不完善,加之高层建筑规模大、建造成本高等因素,导致部分设计单位为节约成本,不得不降低抗震能力设计标准。
解决对策:完善抗震评估方法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设计单位需要完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制定更高的抗震能力设计标准。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遵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优先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问题二:结构材料不合理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单位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过度追求施工速度,而未能考虑材料的合理性,导致在抗震设计中存在较大缺陷,影响了建筑的整体可靠性和稳定性。
解决对策:选择优质材料应该在选择结构材料时,尽可能地使用高强度、高质量的钢材、混凝土及其他建筑结构材料。
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使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保证建筑结构的彻底整合和均衡稳定。
问题三:抗震构造设计不合理有些高层建筑在抗震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导致设计结构不完善。
同时,国内抗震构造设计的标准也没有得到普及,很难达到结构抗震能力的要求。
解决对策:提高技术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抗震技能水平。
同时,对设计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单位进行规范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的抗震构造设计标准,确保建筑的可靠性和抗震能力。
问题四:地震安全管理不足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的地震管理、备案和评估体系还比较薄弱,不能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解决对策:完善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需要针对高层建筑区域制定多样化、严格的地震安全管理和备案制度。
同时,应加强地震预警和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效率,以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浅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首先针对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出分析,其次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针对如何有效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方面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地震带给我们人类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
为了有效缓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和损失,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特别重视抗震设计。
所以,在具体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对高层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才可以更好的降低地震带给人类的伤害,同时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的解决问题,总结经验。
一、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诸多建筑物高度超过限制一般来说,根据我国目前关于高层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2010)中规定,在定结构型式以及定设防烈度下,对于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都明确了一个科学合理的高度。
所规定的高度也是基于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科研技术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相对来说比较科学合理的,同时也是符合现阶段土建规范要求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高层混凝土建筑的高度已经远远超出了该限制。
对于一些超过限制高度的建筑物,还是需要抱有谨慎科学的态度:其一,需要有相关专家的论证。
其二,需要经过模型振动台实验。
因为对于那些超过限制高度的建筑物来说,在地震的影响下,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就容易出现巨大的变化,并且如果建筑物高度有所增加,那么诸多因素都会产生变化,甚至出现部分参数本身会远远超出规定的范围,诸如:安全指标、材料性能、延性要求、力学模型选取、荷载取值等。
(二)不合理的选取地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但是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均占有面积就逐步在减少。
对于许多建筑商来说,却是哪里利润大就喜欢在哪里施工,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所需要的场地应该是那些地域广阔的地方,同时土地的密实度以及坚硬度要适宜,最好是远离河岸,还不能地跨在两种不同的土壤之间,还有一些异性地形以及不利的地形也要避开,诸如:山崖、断层、滑坡以及低陷等。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应注重抗震设计。
因此,在建筑施工实践中,设计人员应分析研究建筑抗震设计的主要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处理好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1 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
按我国现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在一定设防烈度和一定结构型式下,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都有一个适宜的高度。
这个高度是我国目前建筑科研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下,较为稳妥的,也是与目前整个土建规范体系相协调的。
可实际上,已有许多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了这个限制。
对于超高限建筑物,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一要有专家论证,二要有模型振动台试验。
在地震力作用下,超高限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为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许多影响因素将发生质变,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如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荷载取值、力学模型选取等。
2)地基的选取不合理。
现代城市不断的发展,而人口也在不断增多,城市的人均占有面积已经在逐渐减少,但很多建筑商忽略了这一个问题,他们发现哪里的利润空间大,就会在哪里施工,但高层建筑应该选择地域宽阔的土地,同时要保证土地的坚硬或密实均匀中,远离河岸,不应垮在两类土壤上,避开不利的地形或异性地形,例如:断层、山崖、滑坡、地陷等,在这些地段开展建设也会遭遇很多危险。
因此,地基选择的错误还可能导致抗震能力差。
3)材料的选用不科学,结构体系不合理。
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地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结构体系的设计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建筑物主要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
因此,变形的控制与设计必须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为准。
但是,钢筋混凝土的弯曲变形侧移较大,如果利用钢框架来减少位移,不仅会增加钢筋的负荷,且无明显的辅助效果,为此,有时还必须加大混凝土的刚度或设置伸臂结构,这样才能勉强满足其位移控制标准。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高层建筑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而抗震设计是其安全性的基本保障。
然而,当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计理念落后、规范执行不严格、概念模糊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设计理念落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念的更新换代还不够快,多数设计师在实践中仍然过于依赖传统方法,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
这种情况导致高层建筑抗震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容易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受到损害。
因此,应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加快抗震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提高抗震理论水平,不断推进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理念的更新换代。
二、规范执行不严格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伴随着一系列相关规范来进行的,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是在实践中,很多设计者并没有对规范执行到位,随便或者不负责任的出图验收,导致抗震性能无法达到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此时,需要强化设计师的规范教育和规范执行意识,建立抗震工程质量监测机制,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能力符合标准和规范。
三、概念模糊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一些概念比较模糊,如抗震性能等级、抗震骨架体系等。
由于概念比较模糊,导致设计师在实践中应用不当。
因此,需要把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点放在概念的明确和清晰上,禁止将综合性设计变成仅单单考虑抗震设计,避免在实际抗震能力中失去整体设计能力。
在设计实施中,应将抗震设计与建筑的综合性能等因素结合起来,建立严谨的抗震设计体系及其关联的构造和材料等符合工程实践要求的规范。
综上所述,要解决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需要增加理论研究,提高规范执行意识,明确概念等措施。
希望建筑行业的设计师、规范制定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切实加强抗震设计,呵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的处理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问题的处理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延性而降低轴压比则会导致柱截面增大,且轴压比越小截面越大;而截面增大导致剪跨比减小,又降低了构件的延性。
因此,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满足规程[1]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较大,在结构底部常常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
另外,诸如图书馆的书库、层高较低的储藏室、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等由于使用荷载大、层高较低,在设计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短柱。
众所周知,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无法满足“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准则。
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一、短柱的正确判定规程[1]和规范[2]都规定,柱净高H与截面高度h之比H∶h≤4为短柱,工程界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据此来判定短柱,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为确定是否短柱的参数是柱的剪跨比λ,只有剪跨比λ=M∶Vh≤2的柱才是短柱,而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H∶h ≤4的柱其剪跨比λ不一定小于2,亦即不一定是短柱。
按H∶h≤4来判定的主要依据是:①λ=M∶Vh≤2;②考虑到框架柱反弯点大都靠近柱中点,取M=0.5VH,则λ=M∶Vh=0.5VH∶Vh=0.5H∶h≤2,由此即得H∶h≤4.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梁、柱线刚度较小,特别是底部几层,由于受柱底嵌固的影响且梁对柱的约束弯矩较小,反弯点的高度会比柱高的一半高得多,甚至不出现反弯点,此时不宜按H∶h≤4来判定短柱,而应按短柱的力学定义——剪跨比λ=M∶Vh≤2来判定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在柱高Hn或连续梁剪跨a的范围内,最大剪跨比出现在弯矩较大区段。
钢筋砼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是随剪跨比λ增大而降低的。
所以,同样条件下,弯矩较大区段的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比弯矩较小区段的小,在荷载作用下,如果发生剪切破坏,就只能是在弯矩较大区段上。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不足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高层建筑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高层建筑的抗震安全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因为地震、火灾等灾害会给建筑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其抗震性能,以保证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本文从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不足、原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 抗震设防指标不合理抗震设防指标是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因此其标准的合理性对整个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现有标准中,抗震设防指标过于保守,导致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于臃肿,建造成本过高,难以实际落地。
此外,也存在指标过低的情况,导致高层建筑抗震性能不足。
2. 设计理念陈旧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理念存在陈旧问题,缺乏统一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此外,设计人员对于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理念理解不深入,难以设想各种可能的地震情况下建筑会发生的应力变形。
3. 现场施工质量无法保证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超高精度的施工过程去保证其稳固和耐久,但是现场施工环境的现实问题,安全问题经常被忽视,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高层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难以保证。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原因1. 设计标准过于超前部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用的是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设计标准难以跟上,导致建筑物的稳定度受到影响,建筑物的寿命可能不如预期。
2. 设计时无考虑实际情况有的设计师在进行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时,过于理论化,而忽视了实际环境的复杂性和建筑材料的实际特性,难以保证其在不同地震情况下的抗震能力。
3. 建设管理落后在施工现场缺乏规范的施工管理制度,难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建筑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抗震性能也会受到影响。
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指标标准,保证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同时,应编辑相关的标准和规程,以确保建筑的总体稳固性和抗震能力。
2. 推行新技术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创新这方面的设计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短柱的处理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短柱措施
论文摘要:建筑抗震设计对结构构件有明确的延性要求。
轴压比和剪跨比是影响构件延性的最主要的两个因素,也是一对互成矛盾的因素。
短柱的延性很差,尤其是超短柱几乎没有延性,在建筑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或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很容易发生剪切破坏而造成结构破坏甚至倒塌,无法满足“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准则。
为了避免短柱脆性破坏问题在高层建筑中发生,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判定短柱,然后对短柱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或处理,提高短柱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1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的建设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它的抗震问题的研究,其中又以中短柱问题为最主要的问题。
现在首先介绍一下抗震设计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
有的在扩初设计阶段还缺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有的在扩初设计会审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有的在规划设计或方案设计会审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
无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缺少了必要的依据。
1.2结构的平面布臵。
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1.3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如一半采用砌体承重,而另一半或局部采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底框砖房中一半为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承重[这种情况常发现在平面纵轴与街道轴线相交的住宅,其底层为商店,设计成一半为底框砖房(有的为二层底框),而另一半
为砖墙落地自承,造成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都产生突变,对抗震十分不利]。
1.4底框砖房超高超层。
如1996年,对在杭设计单位作的一次专题普查,发现有69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
新项目亦普遍存在此现象,1999年某地块住宅竣工交付使用验收中发现有三幢底框砖房超高超层,甚至有超三层的。
1.5抗震设防标准掌握不当。
有一些项目擅自提高了设防标准,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划分应属六度设防的,但设计中提高了一度按七度设防,提高了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将会增加工程投资;有的项目严格应按七度采取抗震措施的,但设计中又按六度设防,减低了抗震设防标准,不利抗震。
1.6结构的竖向布臵。
在高层建筑中,竖向体型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立面收进部分的尺寸比值B1/B不满足≥0.75的要求。
1.7抗震构造柱布臵不当。
如外墙转角处,大厅四角未设构造柱或构造柱不成对设臵;以构造柱代替砖墙承重;山墙与纵墙交接处不设抗震构造柱;过多设臵抗震构造柱等。
1.8框架结构砌体填充墙抗震构造措施不到位。
砌体外围护墙砌筑在框架柱外又没有设臵抗震构造柱,框架间砌体填充墙高度长度超过规范规定要求又没有采取相应构造措施。
1.9结构其他问题。
有的底层无横向落地抗震墙,全部为框支或落地墙间距超长;有的仅北侧纵墙落地,南侧全为柱子,造成南北刚度不均;有的底层作汽车库,设计时横墙都落地,但纵墙不落地,变成了纵向框支;还有的底框和内框砌体住宅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设计,其中几乎很少有纵墙。
不少地方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柱来承重以代替砖墙承重,实际上将砖混结构演变为内框架结构,这比底框砖房还不利,因内框砖房的层数、总高度控制比底框砖房更严,因此存在着严重抗震隐患。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引起目前大多数结构工程师的重视。
1.10平面布局的刚度不均。
抗震设计要求建筑的平、立面布臵宜规正、对称,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否则应考虑其不利影响。
但有的平面设计存在严重的不对称:一边进深大,一边进深小;一边设计大开间,一边为小房间;一边墙落地承重,一边又为柱承重。
平面形状采用L、π形不规则平面等,造成了纵向刚度不均,而底层作为汽车库的
住宅,一侧为进出车需要,取消全部外纵墙,另一侧不需进出车辆,因而墙直接落地,造成横向刚度不均。
这些都对抗震极为不利。
1.11防震缝设臵。
对于高层建筑存在下列三种情况时,宜设防震缝:①平面各项尺寸超过《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中表
2.2.3的限值而无加强措施;②房屋有较大错层;③各部分结构的刚度或荷载相差悬殊而又未采取有效措施;但有的竟未采取任何抗震措施又未设防震缝。
1.12结构抗震等级掌握不准。
有的提高了,而有的又降低了,主要是对场地土类型、结构类型、建筑高度、设防烈度等因素综合评定不准造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倘若不能得到改正,势必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方面的原因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原因,有设计人员忽视了抗震概念设计方面的原因(未能从整体、全局上把握好),有法律建设方面的原因(在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方面缺乏国家政府法律依据,特别是处罚
方面),通过这些问题来研究中短柱的问题:
2短柱的正确判定
柱净高H与截面高度h之比H/h≤4为短柱,工程界许多工程技术人员也都据此来判定短柱,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为确定是不是短柱的参数是柱的剪跨比λ,只有剪跨比λ=M/Vh≤2的柱才是短柱,而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H/h≤4的柱其剪跨比λ不一定小于2,亦即不一定是短柱。
按H/h≤4来判定的主要依据是:①λ=M/Vh≤2;②考虑到框架柱反弯点大都靠近柱中点,取M=0.5VH,则λ=M/Vh=0.5VH/Vh=0.5H/h≤2,由此即得H/h≤4。
但是,对于高层建筑,梁、柱线刚度比较小,特别是底部几层,由于受柱底嵌固的影响且梁对柱的约束弯矩较小,反弯点的高度会比柱高的一半高得多,甚至不出现反弯点,此时不宜按H/h≤4来判定短柱,而应按短柱的力学定义——剪跨比λ=M/Vh≤2来判定才是正确的。
框架柱的反弯点不在柱中点时,柱子上、下端截面的弯矩值大小就不一样,即Mt≠Mb。
因此,框架柱上、下端截面的剪跨比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即λt=Mt/Vh≠λb=Mb/Vh。
此时,应采用哪一个截面的剪跨比来判断框架柱是不是属于短柱呢?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框架柱上、下端截面中剪跨比的较大值,即取λ=max(λt,λb)。
一般情况下,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几层,框架柱的反弯点都偏上,即Mb>Mt。
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为提高延性而降低轴压比则会导致柱截面增大,且轴压比越小截面越大;而截面增大导致剪跨比减小,又降低了构件的延性。
因此,在高层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满足规程对轴压比限值的要求,柱子的截面往往比较大,在结构底部常常形成短柱甚至超短柱。
3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的措施
当按剪跨比λ判定柱子不是短柱时,按一般框架柱的抗震要求采取构造措施即可;确定为短柱后,就应当尽量提高
短柱的承载力,减小短柱的截面尺寸,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短柱的延性,改善短柱的抗震性能。
3.1使用复合螺旋箍筋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抗剪能力是应该满足剪压比限值和“强剪弱弯”要求的,柱端的抗弯承载力也是应该满足“强柱弱梁”要求的。
对于短柱,只要符合“强剪弱弯”和“强柱弱梁”的要求,是能够做到使其不发生剪切型破坏的。
因此,使用复合螺旋箍筋来提高柱子的抗剪承载力,改善对砼的约束作用,能够达到改善短柱抗震性能的目的。
3.2采用分体柱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
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
3.3采用钢管砼柱钢管砼是由砼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是套箍砼的一种特殊形式。
由于钢管内的砼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砼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砼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砼特别是高强砼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
向箍筋,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至少都在90以下,这相当于配筋率至少都在4.6%以上,这远远超过抗震规范对钢筋砼柱所要求的最小配筋率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