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
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现状分析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08期·8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8-0089-03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现状分析王晶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郑州450046)摘要:堆积体在中国广泛分布,其结构松散、力学性质差,遇降雨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工程安全和基础设施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滑坡发生频繁且破坏力大,相比土质岩质滑坡,目前对堆积体滑坡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与方法。
从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失稳机理3个方面综述了目前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的研究进展,分析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过程,并展望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降雨;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中图分类号:TU43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08.0331引言中国幅员辽阔,夏季降雨频繁,滑坡发生频率高。
而大多数滑坡为堆积体滑坡[1-5]。
堆积体是指第四系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系沉积物等的组合体。
其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6-9]。
该类滑坡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复杂多变,其存在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
堆积体滑坡在夏季呈现数量多、频率大、灾害严重的特点。
由于堆积体的特殊性,对其研究不能参照以往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的经验和方法,需根据其形成机理和自身特点对已有的方法进行归纳和借鉴。
不少学者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现场原位试验、数值分析等方法从不同方面对堆积体滑坡进行分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13]。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解释堆积体滑坡的演化机理。
因此,分析堆积体滑坡失稳的演化机理,对以后的失稳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降雨条件下堆积体滑坡研究方法现状分析2.1小尺寸模型试验滑坡模型试验是发展自20世纪初的结构模型试验。
研究边坡的滑动机制与厚在降雨条件下堆积层
毕业英文文献翻译:研究在降雨条件下厚堆积层边坡的滑动机制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班级:26011002学号:2601100230姓名:张鹏研究在降雨条件下厚堆积层边坡的滑动机制文摘有一定厚积累滑坡为例,基于这一理论的不饱和土力学,本文利用有限元法计算并分析边坡渗流和动态稳定条件下的入渗和水里的时间效应进行了研究运动在边坡稳定边坡质量。
结果表明,松散的结构坡堆积的身体,大梯度的土壤强度差,边坡前缘和挖掘在坡脚滑坡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条件。
在强降雨下,不稳定变形首先发生在坡脚附近,然后把边坡后缘,造成拉伸裂缝。
沿着坡面雨水渗透,形成的渗流场身体和削弱了岩土边坡质量参数。
与此同时,形成饱和径流边坡表面生成边坡前缘向下的渗透力,并促进了斜坡前沿滑动的滑动,并引发层次斜坡。
在初始阶段的重降雨滑坡的安全系数迅速降低,这很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关键词:不饱和;削弱;降雨;积累;机制;有限元1.介绍滑坡是指自然现象的斜坡上的土体或袜子质边坡滑下斜坡沿着某些柔软的表面分散(带)整体或由重力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河水冲刷、地下水运动,降雨、地震及人工切坡。
与此同时,“滑坡”也指的一面边坡的变形状态,质量下滑,下滑的质量在稳定状态[1 - 3]。
与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涉及大规模的发掘和)结构,和它可能打扰吗原始地质力学平衡的身体在一定程度上。
在自然的力量下,压倒性的胜利灾害发生频繁,作为结果,经济建设,人们的生活和属性和重大项目的安全遭受严重损害.大量统计数据表明,不稳定的自然斜坡和挖掘山坡上的铁路、公路和露天矿主要发生在降雨后[4 - 6]。
它可以解释为降雨入渗和地下水有重要吗边坡稳定的意义。
为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滑坡机制降雨引起的,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全面测试和离心模型试验(7 - 12),在此期间,丰富的成就已经得到,据他们的研究,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的原因降雨和滑坡的诱发的滑坡发生的过程。
降雨条件下双层滑移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
降雨条件下双层滑移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摘要: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双层滑坡系统及双层滑移现象,尤其发生在较大型堆积层边坡的失稳过程中。
降雨是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因素,对于双层滑移边坡而言,降雨对双层边坡系统的浅层坡体和深层坡体的影响与降雨持时和降雨强度有关。
本文通过四种降雨工况对典型双层黄土坡滑坡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研究双层滑移边坡的稳定性演化规律。
关键词:双层滑移;黄土坡滑坡;降雨;降雨强度;降雨持时;1.引言双层滑移滑坡是指堆积层滑坡中上、下两层迭置的滑体组成的复杂滑坡系统。
水是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外因,而高强度或长持时的降雨入渗及地下水渗流的长期作用,使堆积层边坡产生多级滑移或解体现象,形成双层或多层滑移边坡。
一些专家学者对双层滑移边坡进行了研究。
贺可强[1,2](1992、1998年)以新滩滑坡为例分析了这一大型堆积层滑坡的多层滑移规律,并建立了堆积层边坡双层滑移物理模型以及对边坡滑移进行了分类。
邹正盛[3,4](1998、1999年)对西宁市林家崖滑坡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双层滑体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提出稳定性分析程序及防治原则。
张鲁新[5]等(1999年)对东荣河滑坡这一具有三层滑面的滑坡系统进行了滑坡形成机理的研究。
Yang.PC和Sokobiki.H[6](1996年)对日本第三纪软岩中的蠕动滑坡进行了变形预报研究。
李海亮,黄润秋[7]等(2012年)通过对降雨条件下双层土坡的模型实验研究,为降雨入渗条件下非均质非饱和土双层边坡的稳定分析提供了依据。
本文结合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双层滑坡——黄土坡滑坡,利用勘探、隧洞群等技术确定黄土坡滑坡的双层滑移面,对双层滑坡系统进行四种降雨工况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浅层和深层滑体的稳定性,以对双层滑坡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2.数值模拟概化模型的建立与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2.1 黄土坡滑坡双层滑移概况黄土坡滑坡位于三峡库区巴东县东城区的黄土坡小区,是一处由古滑坡体和崩滑堆积体组成的特大型滑坡,形成历史悠久,地质条件复杂,物质构成杂乱,降雨频繁且雨量较大,一直阻碍着科研工作者对其形成机制和长期稳定性的研究。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滑坡成因机制分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是充分认识滑坡本质的重要研究。
本文介绍了滑坡的基本定义,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内外因条件,并重点分析了降雨对滑坡的影响。
文章以某库区库岸滑坡为例,根据滑坡的变形特性,分析了滑坡成因机制,并提出基本的防治措施建议。
标签:滑坡成因分析降雨滑坡作为一种频发的地质灾害,不仅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巨大、严重地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危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1滑坡的基本定义关于滑坡最为基本的定義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贯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根据2008年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地矿部地质灾害勘察规范,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滑坡的机制实质上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2滑坡的形成条件滑坡的形成条件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研究分析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对于认识滑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而在滑坡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滑坡内在的因素对其稳定性起主导作用,且不可逆。
而外因对于滑坡稳定性来说常常是诱发或触发的作用。
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一般包括滑坡体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
具备滑坡内在条件的坡体是否会发生滑动,这与其诱发因素紧密有关。
诱发因素是指并非斜坡体固有的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包括大气降水雨、河岸冲刷、地震等自然因素也包括了人工开挖、上覆加载、采空塌陷、以及爆破振动等人为因素。
其中大气降水、地震作用、人工开挖坡脚、车辆长持时振动(主要诱发公路边坡下滑)是影响研究区内黄土滑坡较为主要的诱发因素。
其中降雨对滑坡的影响非常大。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
降雨与滑坡的作用机理摘要:滑坡是我国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的地质灾害,其中降雨型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
降雨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素,研究降雨型滑坡中水与滑坡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分析总结,从如下4方面论述降雨对滑坡失稳的激发作用:①降雨控制滑坡发育的力学机制②降雨对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③降雨强度、历时、型式对斜坡的影响④径流对坡面的侵蚀。
关键词:滑坡; 降雨; 作用机理作者简介:云山(1992-),男,呼伦贝尔人,中国地质大学硕士,从事地质工程研究。
Mechanism of rainfall and landslideAbstract:Landslide Is a geological disaster its damage after of the earthquake,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accounted for 90% of the total landslide .Rainfa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cing factors of landslide,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water to the landslid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t through a lot of reading literature,I analyzed instability excitation function of rainfall on landslid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1)rainfall control mechanics mechanism of landslide development.(2)the influence on shear strength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3)the influence of rainfall intensity, duration, type of slope runoff on the broken surface erosion (4) runoff on the broken surface erosion .Key words: landslide; rainfall; mechanism of action0引言: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地、丘陵且普遍处于季风性气候,降雨集中,导致我国滑坡发生的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是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的地质灾害。
滑坡堆积体表层碎石土滑动原理分析
场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东部边缘,属构造剥蚀丘陵及侵蚀堆积地貌。
丘包圆缓孤立,不甚规则,沟谷迂回,谷底宽阔、平缓;场地横坡平缓,自然斜坡坡度多为15°~35°,斜坡、缓坡以及台地多被垦为旱地,稍陡斜坡一般为林地。
滑坡处于一单向斜坡之上,斜坡呈台阶状分布,总体坡向298°;斜坡上下较陡,中部平缓,上部坡度约33°,下部坡度约15°,中部平缓,坡度约4~6°。
拟路线从滑坡前缘沿等高线展布以路基形式通过,区内最低点为线路右侧斜坡下部的长河堰,海拔约478m;最高点为线路右侧斜坡上部山梁,海拔约730m,相对高差约252m。
在本次勘察前,曾有一个针对该滑坡的勘察,但未查明滑坡尾部反翘情况。
当时,成员分析滑坡区表土层以含角砾粉质粘土为主,下伏基岩地层岩性为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粉砂质泥岩,岩层产状350°∠10°;滑坡体所在斜坡中下部坡脚较陡,坡角约30°~40°。
雨季降雨致使斜坡岩土体饱和度不断增加,重度不断增大,雨水沿裂缝不断下渗,下覆基岩粉砂质泥岩为隔水层,下渗的雨水不断软化基覆界面,大大降低滑带土抗剪强度,从而使滑坡具备了滑动的内因条件;部分超过了极限平衡状态开始变形滑动,而前缘陡峭则加速了其整体变形,工程施工时需要撤除既有挡墙,同时对边坡进行开挖,滑坡体临空并诱发其失稳。
1 滑坡堆积体形态和物质组成1.1 物质组成滑坡堆积体主要由含碎石粉质黏土组成,碎石含量较高,约为45%。
由于碎石含量较高,其透水性较好,碎石成分主要为强风化粉砂质泥岩。
1.2 滑坡规模295°,主滑方向纵向长约290m,揭示滑体厚度11~16m,平均厚度程分别为500m和550m,相对高差约万m3,属中型滑坡。
1所示,基岩为粉砂质泥岩。
根据传统方法计算该滑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发现滑坡顶部土体出现了滑移,滑坡顶部房屋有拉裂痕迹,滑坡堆积体顶部的小型挡墙已被滑坡堆积体表层土体滑坡破坏。
降雨条件下陕南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机理分析
ECOLOGY区域治理降雨条件下陕南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机理分析西安工业大学 段钢摘要:堆积层滑坡具有众多其他类型滑坡不同的特点,占我国滑坡总类型比例很大。
在陕南地区,堆积层滑坡失稳破坏绝大多数是由降雨而引起的。
通过对降雨入渗与堆积层滑坡关系的叙述,得知堆积层滑坡的发生与降雨入渗具有相关性与滞后性。
降雨入渗条件下岩土体张拉裂缝面的发展作用、水-气耦合力作用、力学参数的弱化作用和应变软化作用都必不可少影响滑体稳定,本文将对此展开失稳机理分析。
关键词:降雨入渗;堆积层滑坡;失稳机理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2-0126-0001一、引言陕南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流过,地形结构复杂多变,地质及生态环境因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而严重恶化,加之气候条件多雨水,使滑坡灾害多发,堆积层滑坡占该区滑坡总数的92.3%。
堆积层滑坡是指除黄土、粘性土以外发生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一类滑坡[1]。
近几十年来,我国学者对降雨与滑坡稳定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
贺可强[2]通过对降雨诱发型堆积层滑坡的动力学机制及动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得出降雨或地下水位是影响和控制堆积层滑坡位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张玉[3]等人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揭示了降雨入渗引起大型滑坡体滑动变形的动态机制。
但对于在降雨条件下陕南堆积层滑坡的失稳机理研究较少,因此深入分析将对防灾减灾和预警预测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降雨入渗与堆积层滑坡关系水是堆积层滑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导致滑坡失稳的水主要有大气降水、地下水及农业不合理灌溉。
由于陕南地区的降雨频率高,且降水量大,因此降雨诱发堆积层滑坡是最主要的因素。
滑坡滑体的失稳破坏与降雨入渗具有相关性,但大多发生于降雨中后期或滞后几天,且滞后时间一般不超过10天[4]。
陕南山区堆积层滑坡滑体多孔疏松,粘聚力小,因此当地表水沿坡面径流后,部分雨水快速渗入土体中。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
第40卷第4期Vol.40No.4水利水电科技进展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20年7月Jul.2020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39004)作者简介:徐卫亚(1962 ),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㊂E⁃mail:wyxu@DOI:10.3880/j.issn.10067647.2020.04.014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徐卫亚1,2,周伟杰1,2,闫 龙1,2(1.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从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㊁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㊁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的研究进展㊂针对目前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明确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深入研究渗流与径流的耦合机制及渗流地质结构力学参数的互馈耦合作用机制,加强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动态灾变机制研究,完善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安全性评价方法㊂关键词:堆积体滑坡;降雨入渗;渗流特性;稳定性;综述中图分类号:TU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647(2020)04008708Research progress on seepage stability of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 //XU Weiya 1,2,ZHOU Weijie 1,2,YAN Long 1,2(1.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Geomechanics and Embankment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eepage stability of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from the aspects of unsaturated rainfall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evaluation methods of stability for accumulation landslide and instability mechanism of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In view of the deficiency in the study of seepage stability of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clarified.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seepage and runoff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seepage⁃geological structure⁃mechanical parameters should be further investigated.The study of the dynamic disaster mechanism for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 of rainfall⁃induced accumulation landslide should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Key words :accumulation landslide;rainfall infiltration;seepage characteristics;stability;review 堆积体是指第四系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质体,是基岩㊁古垮塌体㊁古崩滑体㊁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系沉积体等的组合体㊂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高山峻岭之中,其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在降雨影响下易发生地质灾害㊂典型的滑坡堆积体主要为土与石的混合体,石块形状与尺寸各异,使堆积体往往有着复杂的地质结构特征,研究难度大㊂堆积体种类繁多,按形成原因可分为滑坡堆积体㊁坡积堆积体㊁崩塌堆积体㊁泥石流堆积体㊁冲击堆积体㊁洪积堆积体㊁冰水堆积体㊁堰塞堆积体㊁混合堆积体等,其中滑坡堆积体比较常见,为前期滑坡堆积形成,在所有堆积体中占有不小的比例㊂根据王自高[1]的统计,近40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发生的主要滑坡地质灾害大多是由降雨造成,表明降雨是造成滑坡失稳的主要诱发因素㊂为了有效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需要着重研究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降雨入渗特性㊁稳定性评价方法及失稳机理㊂本文主要综述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作了展望,为揭示降雨型堆积体滑坡致灾机理及防治对策提供科学支撑㊂1 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是指降雨由堆积体浅层非饱和区渗入深层饱和区的过程,在降雨过程中,堆积体的渗透能力随饱和度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对非饱和渗流入渗率的准确求解是得到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的关键㊂目前的饱和非饱和降雨入渗理论认为,降雨入渗率受堆积体滑坡的入渗能力和降雨强度影响㊂当降雨强度小于入渗能力时,入渗率为降雨强度;当降雨强度大于入渗能力时,将产生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此时入渗率接近入渗能力㊂入渗能力的确定与岩土体结构及水文地质结构有关㊂图1简要描述了地下水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图中实线表示岩土体在一定的水头作用下的入渗率的变化,虚线表示一定雨强施加过程中入渗率的变化情况,两种入渗曲线的入渗率最终均下降至一个稳定值㊂图1 入渗率随时间变化曲线目前许多研究假定降雨强度恒小于入渗能力[2⁃3],从而简化边界条件的处理㊂也有一部分学者在研究雨强较大的降雨时,考虑了雨强大于入渗能力的情况,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超渗坡面流,即降雨强度超出了土壤能够入渗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生径流;另一类是蓄满坡面流,即土壤饱和后入渗能力降低而产生径流[4]㊂早期的研究主要通过非饱和降雨入渗模型来描述降雨入渗的过程,如Horton 等[5⁃6]提出了经验性的降雨入渗模型,用于描述土体在降雨量不受限制时的入渗情况,但该模型不适用于常规的降雨条件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hu 等[7⁃8]改进了降雨入渗模型,使之适用于降雨强度小于入渗率的情况㊂此外,Cho [9]在Green⁃Ampt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浅层不透水边界,有效模拟了降雨在含有浅层不透水基岩的滑坡饱和区内的渗流㊂研究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降雨入渗试验㊁数值解析法等㊂人工降雨试验的优点是能够准确获得实际的入渗量与径流量,得到更合理的规律㊂目前的人工降雨试验可分为室外降雨试验和室内降雨试验㊂张燕青[10]根据室外降雨试验结果,拟合出相应数值模型的边界条件,利用该边界条件进行不同条件下土坡渗流场的计算;朱伟等[11]认为入渗率主要受初始含水率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室内降雨入渗土柱试验,得到了不同降雨强度㊁初始含水率下土柱入渗率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初始含水率㊁恒定水头作用下的土柱入渗能力变化曲线,将入渗边界控制模式分为3个阶段:流量控制阶段㊁交替控制阶段以及水头控制阶段㊂李宁等[4]在处理入渗问题时,假定坡面积水深度为0,即坡面的积水会很快沿着斜坡流走,但实际上当降雨持时较长时,如果不考虑积水深度的影响就会造成较大的误差㊂因此许多学者研究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渗流的耦合问题,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坡面流方程与地下水流动方程通过入渗率耦合起来㊂Woolhiser 等[12]给出了缓坡条件下的地表水流动模型,为使该模型适用于陡坡,Yen 等[13]将水深h 在垂直方向的压力水头修正为h cos θ,提出陡坡情况下的地表水流动模型,如图2所示,其控制方程可用式(1)(2)表示㊂图2 陡坡地表水流动模型∂h ∂t +∂(uh )∂x=r -f (1)∂(uh )∂t +∂(u 2h )∂x +gh cos θ∂h∂x=gh (S 0-S f )(2)式中:t 为时间;h 为地表积水深度;u 为断面平均流速;θ为坡角;S 0为底坡降;S f 为摩阻坡降;r 为降雨强度;f 为入渗率;g 为重力加速度㊂饱和非饱和地下水流动方程可表述为m w ρw g∂H ∂t -∂∂x k x ∂H ∂()x -∂∂y k y ∂H ∂()y=0(3)式中:H 为土水势;m w 为土水特征曲线斜率;ρw 为水的密度;k x ㊁k y 分别为x ㊁y 方向的渗透系数㊂径流与渗流耦合就是将坡面流方程与地下水流动方程迭代计算的方法㊂利用径流与渗流耦合方法,Kwok [14]进行了入渗量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认为影响入渗量的最主要因素是饱和渗透系数;汤有光等[15]研究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渗流耦合作用对入渗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径流渗流耦合的迭代计算方法,通过耦合计算,发现当降雨强度越大时,地表径流与渗流耦合对渗流场的影响越小,因此,渗流径流耦合适合在久雨条件下考虑;张培文等[16]使用迭代计算研究了坡面径流与入渗的耦合问题,相比于前人的研究,张培文等的算法假定了地表饱和判断的范围,增加了收敛速度;童富果等[17]改进了耦合计算方法,避免了繁琐的迭代计算,计算效率更高㊂对堆积体滑坡这种高渗透性㊁结构松散的地质体,稳定性研究必须着重考虑其渗流特性㊂目前对非饱和降雨入渗的研究仍有两方面值得商榷,一方面,将降雨大多简化为连续型降雨,未能考虑降雨在时间与空间的不连续性,这样简化是否符合实际需要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堆积体滑坡的入渗率计算采用土质边坡的计算模型是否合理也尚无定论,且计算入渗率时将流量边界转换为水头边界的临界点简单定为坡体饱和尚有缺陷,这导致计算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有一定的误差㊂2 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堆积体滑坡不同于普通的斜坡,结构上通常存在古滑带,组成复杂,很难准确判别其稳定性㊂目前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依旧采用常规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㊁有限元法㊁离散元法㊁有限差分法等㊂极限平衡法原理简单,物理意义明确,通过安全系数评价滑坡稳定性,是比较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㊂有限元法在堆积体稳定性分析中运用广泛,通常是通过应力场㊁位移场㊁塑性区等特征来评价滑坡的稳定性㊂Chen等[18]使用经典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数值方法对降雨诱发滑坡机理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方法计算的危险滑面几乎一致;刘俊新等[19]运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非饱和水气两相流固耦合方程,对比了考虑流固耦合与不考虑流固耦合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差异;张绪涛[20]基于Sarma法基本原理,提出了考虑地表入渗的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改进Sarma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该程序考虑了非饱和带基质吸力对岩体抗剪强度的贡献以及暂态附加水荷载对岩体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㊂徐晗等[21]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水力渗透系数特征曲线和土水特征曲线的流固耦合计算模型,基于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引入修正的摩尔库伦破坏准则,进行了非饱和渗流场和应力场的耦合分析;蒋中明等[22]利用有限差分法,通过自编的Fish函数模拟了三维边坡降雨入渗过程,弥补了FLAC在求解非饱和问题时的不足㊂尽管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极限平衡法虽然可以获得滑坡的安全系数,但是无法研究滑坡的应力应变状态,只能得到滑坡的整体稳定性情况;而有限元法基于岩土体本构关系,能够反映滑坡的破坏机理,但无法直观地评价滑坡的稳定性㊂为了弥补两者的局限性,极限平衡有限元法逐渐发展起来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极限平衡有限元法的研究日益完善㊂曾亚武等[23]将滑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相结合,通过有限元法得到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利用应力张量变换求出条分底部应力,并由极限平衡法得到滑坡的安全系数;徐卫亚等[24]基于Dijkstra算法建立了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有限元分析方法,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安全系数介于极限平衡法和强度折减法之间,危险滑动面位置与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危险滑动面位置基本一致㊂刘耀儒等[25]采用多重网格法,分别建立用于有限元计算的结构网格和用于计算滑面稳定安全系数的滑面网格,可以方便地获得任意滑面的稳定安全系数,从而将有限元与极限平衡法结合起来㊂Liu等[26]提出了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认为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有限元法精确模拟复杂地质构造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极限平衡法的适应性和全面性㊂堆积体滑坡在渗流作用下会发生较大的变形,因此有必要研究渗流与堆积体的相互作用机制㊂目前对滑坡稳定性的流固耦合研究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向流固耦合,一种是双向流固耦合㊂a.单向流固耦合㊂在某些条件下,堆积体产生的变形是微小的,变形对渗透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可以只考虑渗流对变形的影响,而不考虑变形对渗流的影响,即所谓的单向流固耦合㊂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Sigma⁃Slope耦合计算是一种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其首先计算出渗流场分布,再基于孔隙水压力进行应力应变计算㊂魏宝龙等[27]采用此方法研究了某库区堆积体滑坡在暴雨条件下的失稳机制,揭示了堆积体滑坡在降雨入渗作用下稳定性的变化过程㊂b.双向流固耦合㊂双向流固耦合同时考虑渗流对堆积体变形的影响以及堆积体变形对渗透特性的影响,在每一步迭代中,流体计算将孔隙水压力传递到固体计算中,同时,固体计算将节点位移传递到流体计算中,从而在每一次迭代计算后更新渗流场与位移场的数值㊂流固耦合计算通常需要以下条件:流体平衡方程㊁动量守恒㊁相容方程㊁达西定理㊁毛细定律㊁流体本构方程以及力学本构方程㊂刘俊新等[19⁃21]的研究表明,流固耦合对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影响明显;Cascini等[28]对比了极限平衡法㊁单向流固耦合法以及双向流固耦合法对流动性滑坡稳定性的计算结果,认为双向流固耦合法能够研究滑坡在后继屈服阶段的特性㊂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在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研究中运用较为广泛,而极限平衡有限元法由于有效地弥补了有限元法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的不足,使计算能在不脱离本构的条件下准确客观地评价滑坡的安全程度,因而成为了滑坡稳定性研究方法中的一大热点㊂特别地,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稳定性分析中,水与堆积体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有学者将流固耦合法运用到堆积体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中㊂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㊁完全耦合计算收敛困难等因素,大多数研究还是简化了流固体的相互作用,因而在堆积体滑坡全耦合计算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㊂3 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3.1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失稳的直接诱因对降雨入渗下堆积体渗流稳定性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研究堆积体非饱和渗流开始的㊂在非饱和渗流影响下,堆积体滑坡的基质吸力降低㊁孔隙水压力增加以及滑坡体重力荷载增加是降雨型堆积体滑坡失稳的直接诱因㊂许多学者研究了堆积体内部的孔压㊁土压㊁基质吸力及含水率等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演化机制㊂Lv 等[29]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岩质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稳定性,发现高孔隙水应力会影响裂隙网络,使裂缝增多,入渗速率加快,有效应力降低,进一步导致煤岩边坡失稳;Oh 等[30]认为非饱和渗流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与土体的基质吸力㊁体积含水率密切相关;陈善雄等[31]认为饱和度影响基质吸力并进一步影响非饱和土坡的抗剪强度;李兆平等[32]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构建了一维瞬态含水率模型,并依据非饱和抗剪强度公式,推算出与基质吸力相关的安全系数公式,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例中㊂3.2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以及稳定性的影响是受多方面因素控制的,前期降雨㊁土体渗透系数㊁坡角㊁降雨雨型㊁降雨持时等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㊂其中,前期降雨影响了土体的初始饱和度,进而影响了渗流场;土体渗透系数影响了降雨入渗的速率,进而影响渗流场;坡角影响了坡体的受力方向和入渗率,进而影响渗流场与应力场;降雨雨型㊁持时等均直接影响渗流场变化㊂根据影响因素的类别可将其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即堆积体滑坡的类型㊁结构㊁形态与性质等,外在因素即降雨强度㊁降雨持时㊁前期降雨等外界触发因素㊂3.2.1 内在因素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渗流场与稳定性劣变的内在因素与滑坡的类型㊁结构㊁形态及渗透性能有关,且均能够进一步影响堆积体渗透特性或力学状态㊂其中,在坡体形态这一因素上,坡体厚度越大,降雨引起的位移越小[33];坡角越大,降雨入渗越困难,径流量越大,越不容易形成贯通滑裂面,但坡角越大,坡体越偏于凌空,这对稳定性是不利的[34],因此,坡角对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不是单一的㊂对于双层土而言,其渗透特性与单层土不同:在降雨初始阶段,双层土的渗透率呈现与单层土类似的规律,而在入渗率稳定阶段,双层土的入渗率决定于下层土的渗透性能[35]㊂Damiano[36]认为,坡体中的粗土层可能会在降雨初期将渗流限制在上覆细土层中,延缓入渗㊂因此,多层土坡的入渗率与湿润锋所到达的土层的渗透系数有关(一般而言,深度越深,渗透系数越小),当湿润锋到达基岩表面时,湿润锋将很难下移,并形成平行于坡面的坡内流,此时,受动水压力影响,滑坡的安全系数将会明显降低㊂在滑坡结构这一因素上,王刚等[37]采用室内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垂直节理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认为滑坡结构对稳定性影响较大且大于降雨形式的影响㊂Liu等[38]的研究认为边坡内孔隙的变化对边坡变形与破坏有很大的影响㊂此外,不同类型的滑坡受到降雨影响的机制也不同,如承压水型滑坡容易在暴雨工况下发生失稳,而潜水型和层间水型滑坡更易在久雨工况下发生失稳[39];渗透系数各向异性的土体相对于各向同性的土体受降雨的影响更大,随着水平渗透系数与垂直渗透系数比值的增大,坡体的稳定性随之降低[40];压实度大的坡体(如高填方路堤边坡)由于渗透性能的降低而拥有更好的稳定性与强度[41]㊂在影响堆积体渗透性能的众多因素中,裂隙是至关重要的㊂降雨造成滑坡失稳,实际上是内部裂隙不断扩展并形成贯通滑带的过程㊂邱路阳等[42]认为,降雨渗入坡内后,渗流主要集中在浅表面,并使得浅表面处部分土体产生局部膨胀,裂隙增加,孔压降低㊂当表层水渗入裂隙后,土体饱和度增加,孔压回升㊂周而复始便使得土体出现软化,裂隙进一步增长,滑面逐渐贯通㊂而另一方面,已有的裂缝对雨水的入渗速率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当降雨通过裂隙渠道入渗时会产生优势流㊂在滑坡中,多数降雨的入渗深度不会很深,而裂隙的存在相当于给降雨的入渗提供了优先通道㊂这种优先通道是许多降雨型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43⁃44]㊂刘礼领等[45]认为滑坡体上存在大量裂隙,裂隙的考虑与否将带来完全不同的分析结果,考虑裂隙入渗时的计算结果与宏观观测结果更一致㊂考虑到裂隙这一因素对滑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性,王晓磊等[46]根据滑坡实际情况确定了裂隙布置方法,能够体现裂隙的产生及发展㊂阙云等[47]研究了不同深度㊁宽度㊁位置的裂隙对降雨入渗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越深,降雨造成的饱和区就越大,滑坡稳定性越低㊂刘华磊等[48]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坡体裂缝的变化机理,发现降雨形成的表层横向径流,加之边坡临空条件影响,会导致微裂隙的形成,而微裂隙加剧了降雨入渗的速度,降雨入渗则又加剧了裂隙形成,最终在后缘处形成了贯通到软弱面的缝隙,使降雨更容易到达软弱面,导致滑坡的频繁发生㊂3.2.2 触发因素降雨雨型㊁降雨强度等外在因素对于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复杂的雨型往往会带来复杂的滑坡渗流场变化,探索其影响机理也会有所困难㊂降雨强度㊁降雨持时与滑坡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49⁃50]㊂Chen等[51]分析了172次降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事件,发现大型滑坡通常是由于长时间中等强度的降雨造成的,而小型滑坡及浅层泥石流在不同的雨强持时组合皆有可能发生,即降雨诱发滑坡存在暴雨诱发㊁久雨诱发等情况㊂谢守益等[52]分析了长江三峡地区两起滑坡复活事件,根据滑坡的物质条件㊁结构条件以及环境条件等,发现鸡扒子滑坡是典型的暴雨诱发滑坡,而新滩滑坡是典型的久雨诱发滑坡㊂林鸿州等[53]开展了土质边坡失稳模型试验,建议采用降雨强度和累计降雨量作为滑坡预警的参数,高强度降雨主要是产生坡面冲刷而影响稳定性,多造成表面流滑破坏;而累积降雨量较大的久雨型降雨则对滑坡深层的孔压造成影响,一旦造成滑坡,极有可能是毁灭性的大滑坡㊂谭新等[54]研究了前期降雨对滑坡渗流场的影响,发现前期降雨对渗流场有较大的影响,且降雨对渗流场的影响具有滞后性㊂汪益敏等[55]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认为金湖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岩性软弱㊁降水总量大㊁排水设施不足等㊂张玉成等[56]认为降雨诱发滑坡的因素中,前期降雨㊁降雨类型㊁临界降雨强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㊂林孝松等[57]从雨频㊁降雨周期㊁持时㊁雨量㊁雨型等多方面研究了滑坡与降雨的关系,认为对降雨与滑坡关系的研究需要各学科合作来完成,从而使滑坡灾害的研究更加系统化㊁综合化㊂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影响降雨条件下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比较多,这些因素大多对滑坡的渗流特性和受力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劣化整体稳定性㊂而目前对于动态变化的复杂地形条件和水文条件作用下的稳定性研究还甚少,对堆积体滑坡的松散特性,结构的时空变化影响的考虑还不够㊂因此,堆积体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稳定性变化机制有待通过进一步研究来揭示㊂4 研究展望a.明确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㊂确定堆积体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是开展渗流稳定性评价的基础㊂应加强野外现场工程地质特征的研究及原位动态监测,建立更为综合的降雨型堆积体滑坡分类体系,明确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结构及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形成堆积体滑坡的基本地质结构模型㊂针对不同的滑坡类属,根据滑坡的具体特征,建立具体全面的滑坡地质结构模型㊂b.深化渗流地质结构力学参数的互馈耦合作用机制研究㊂堆积体滑坡的降雨入渗是一个复杂的耦合过程,对渗流场㊁应力场的准确求解是十分困难的㊂现有研究大都基于一定假设,分析计算能力有限,模拟结果与现场原位监测和野外模型试验结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堆积体滑坡复杂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影响的考虑还不够㊂因此在明确地质结构的前提下,有必要开展大型室内外降雨入渗试验与数值试验,改进现有的计算方法,探求渗流与径流的耦合机制及渗流地质结构力学参数的互馈耦合作用机制㊂c.加强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动态灾变机制研究㊂将堆积体滑坡的失稳机制分析与堆积体的地质结构特别是水文地质结构联系起来,考虑降雨过程中堆积体结构与渗流㊁力学特性的动态劣化反应,引入更为符合实际的降雨模式,揭示久雨及暴雨诱发堆积体滑坡灾害的动态机制㊂d.完善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安全性评价方法㊂目前对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安全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尚不成熟,应在充分收集整理实际堆积体滑坡基本地质特征㊁诱发触发因素㊁原位监测信息㊁数值物理模拟结果及灾变演化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交叉,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基于现场勘察㊁动态监测㊁理论分析㊁数值模拟㊁物理模型试验㊁风险评价等手段,综合运用人工智能㊁大数据分析等,突出互馈和耦合分析,对滑坡的安全性状况进行更为合理与全面的评估㊂参考文献:[1]王自高.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5.[2]崔亮,崔可锐.基于ABAQUS对降雨条件下非饱和土坡稳定性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11):1560⁃1564.(CUI Liang,CUIKerui.Stability studies of unsaturated soil slope underrainfall conditions based on ABAQUS[J].Journal of Hefe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2012,35。
灾害地质学中的山体滑坡机制分析
灾害地质学中的山体滑坡机制分析山体滑坡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灾害地质学家对山体滑坡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和地下水等方面,探讨山体滑坡的机制。
首先,地质构造是影响山体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壳运动引起断裂或褶皱时,会导致地层的变形和应力的积累。
而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限制时,山体就会发生滑坡。
例如,在一些地震活跃的地区,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会破坏原有的岩层结构,从而造成山体滑坡。
此外,地下水的作用也是地质构造引起滑坡的原因之一。
当水分子渗透到岩石中时,会加剧岩层的变形和破坏,从而促使滑坡的发生。
其次,地形和气候条件对山体滑坡的机制也有很大的影响。
陡峭的斜面往往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区域。
这是因为斜面使得地表的水分聚集,并迅速下渗到地下,大大增加了土壤的饱和度。
而土壤的饱和度又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
当降雨量增加时,饱和度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导致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此外,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滑坡的机制。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降雨量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土壤的稳定性和斜坡的坚固性,从而促进山体滑坡的形成。
最后,地下水是山体滑坡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
地下水对山体滑坡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地下水的渗流作用会削弱土壤的粘聚力,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促使滑坡的形成。
另一方面,当地下水表面下降时,土壤中的吸力逐渐增大,进一步加剧了山体滑坡的危险性。
因此,合理地管理地下水资源,对于减少山体滑坡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灾害地质学中的山体滑坡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和地下水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山体滑坡的发生。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机制,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减少山体滑坡的风险。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山体滑坡的机制,为减少灾害的发生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增刊l吴火珍等: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327善一赢_|皤s蛔燎爨蒋繁加繇蕊10100吸力,kPa图4土.水特征曲线Fig.4Thesoil-watercharacteristiccurves吸力,kPa圈5渗透性函数Fig.¥Thehydrauficconductivityfunctions圈6有限元计算模型Fig.6Thefiniteelementmodel4.5计算结果分析采用SEEP/W有限元程序进行非稳态非饱和渗流分析。
按照给定的边界条件,分8个时间步长对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瞬态渗流场进行模拟,降雨时长分别为l、3、6、9、12、24、36、48h。
计算的初始状态对应初始地下水位情形。
限于篇幅限制,只列出降雨9h时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图,如图7所示。
孔隙水压力等于0的等值线表示暂态的滞水面,即通常所说的浸润线,负孔隙水压力为吸力。
表1土层物理力学性质Table1ThephysicaI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soilstrata4.皂虚磕干重度湿重度有效黏聚力有效内摩擦吸力内摩擦二【后自仲/渊,m3)/渊,m3)c,/lcPa角∥/(。
)角矿/(a)坡面残积土17.618.51l189鬈糌愧。
魄,。
,:,。
№7nep翟思嚣篙篡盟岫吣n中风化泥岩24.324.7l032304.4计算削面、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本文的计算剖面为滑坡体的主滑剖面,在滑坡体上的位置如图l所示,剖面几何形状及地质构成如图2所示。
根据勘察时测得的4个钻孔地下水位可知,此滑坡体地下水位均在中风化岩面以下,对坡面堆积层影响不大,因此,计算时没有考虑初始地下水位的影响。
坡体左右两边和底边为不透水边界,坡面为流量边界,流量大小为降雨强度,根据当地此时气象资料,取50mm/d。
假设坡面孔隙气压力为大气压,这样基质吸力在数值上等于孔隙水压力,可以用孔隙水压力头表示。
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6所示。
降雨型滑坡机制
降雨型滑坡机制1降雨型滑坡1.1滑坡发生的力学原因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可通过斜坡的受力状况来解释。
由于滑坡总是沿一定的滑动面运动的,所以在总体上,可看成如下关系,滑坡岩土体自重P沿滑动面可分为两个分力:一个是岩土体下滑的驱动力T,另一个是垂直滑动面的正压力N,该力是产生滑面阻力的主要原因。
当下滑的驱动力大于滑面阻力时,滑坡发生。
图1斜坡体受力示意图1.2降雨型滑坡降雨与滑坡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二者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或略滞后性。
滑坡多集中发生在降雨量多的年份,不少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的特点,这就形象的说明了水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子。
大气降雨引发的滑坡称为降雨型滑坡。
降雨诱发的滑坡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是由水引起的滑坡的主要类型。
降雨型滑坡是在降雨和渗透的作用下,斜坡平衡遭受破坏而产生的滑动现象,其作用包括缓慢长期的斜坡变形和突然急剧的爆发过程。
降雨与滑坡两者在空间上也有很好的一致性。
降雨型滑坡成群集中分布在久雨、暴雨区和江河冲刷严重的沿岸地区。
2降雨导致滑坡产生的机理对于由降雨因素导致的滑坡机理,当前可以总结为:降雨入渗使得边坡体内的地下水潜水位升高,滑面处岩土体软化,从而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
事实上,降雨渗入边坡岩土体,到达潜水面经历了一个非饱和—饱和渗流过程,典型的含水率分布剖面可以分为四个区(如图2所示)。
图2降雨入渗过程中典型含水率剖面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降雨还会引起斜坡体内部的结构以及物理化学等因素向不利于稳定的方向变化,大部分都是间接的通过地下水的作用来实现的。
从斜坡体安全系数方面着眼,可将其总结为两方面:一是水的作用会引起斜坡下滑力的增大;二是水的作用会引起斜坡抗剪强度的降低。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机理
降雨与滑坡的作用机理摘要:滑坡是我国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的地质灾害,其中降雨型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
降雨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素,研究降雨型滑坡中水与滑坡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分析总结,从如下4方面论述降雨对滑坡失稳的激发作用:①降雨控制滑坡发育的力学机制②降雨对岩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③降雨强度、历时、型式对斜坡的影响④径流对坡面的侵蚀。
关键词:滑坡; 降雨; 作用机理作者简介:孙云山(1992-),男,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国地质大学硕士,从事地质工程研究。
Mechanism of rainfall and landslideAbstract:LandslideIs a geological disaster its damage after of the earthquake,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accounted for 90% of the total landslide .Rainfall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cing factors of landslide,The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water tothe landslide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t through a lot of reading literature,I analyzed instability excitation functionof rainfall on landslid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aspects:(1)rainfall control mechanics mechanism of landslide development.(2)theinfluenceon shear strength in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3)theinfluence of rainfallintensity, duration, type of slope runoff on the broken surface erosion(4) runoff on the broken surface erosion .Key words: landslide; rainfall; mechanism of action0引言: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地、丘陵且普遍处于季风性气候,降雨集中,导致我国滑坡发生的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是危害程度仅次于地震的地质灾害。
降雨条件下工程渣土堆积体渗透机理及滑坡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降雨条件下工程渣土堆积体渗透机理及滑坡风险评价方法
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大量工程渣土堆积体的形成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然而,降雨条件下工程渣土堆积体的渗透机理以及滑坡风险评价方法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首先,降雨条件下的工程渣土堆积体渗透机理需要深入研究。
降雨会导致渣土堆积体中的水分增加,进而改变其力学性质。
渗透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渣土堆积体中水分的渗透路径和速度,从而评估其稳定性和滑坡风险。
其次,滑坡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也是必要的。
传统的滑坡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基于统计学和经验公式,往往无法准确评估降雨条件下工程渣土堆积体的滑坡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的评价方法来考虑降雨对渣土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
在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手段,分析降雨对工程渣土堆积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其次,建立数值模型,模拟渣土堆积体渗透过程,并分析其稳定性。
同时,结合实测数据,优化现有的滑坡风险评价方法,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考虑渣土堆积体的物理性质和工程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渗透机理。
其次,要合理选择试验方法和参数,以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最后,要结
合实际工程情况,对渣土堆积体的滑坡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降雨条件下工程渣土堆积体渗透机理及滑坡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渣土堆积体的渗透机理和滑坡风险评价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工程渣土堆积体在降雨条件下的滑坡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降雨导致的滑坡变形及应力的试验分析
降雨导致的滑坡变形及应力的试验分析摘要:本文以四川某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分析了降雨条件下某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相同时,降雨持续时间越长,边坡的渗透深度也就大。
这是雨水在渗透进入边坡土体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往下渗流,降雨持续时间越长,渗透深度也就越深;在降雨总量相同时,降雨强度越大,越容易在边坡表层形成暂态饱和区。
关键词:边坡工程;降雨;试验0引言我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发展非常迅速,高速公路也向山区和荒漠地区发展。
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也就成为了公路安全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我国公路路堤边坡的发展与研究,我国的大量学者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毛昶熙[1]等、陈祖煜[2]等率先在世纪初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他们基于圆弧滑动法的边坡的滑移分析还考虑到渗流对边坡的作用。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通过试验分析了降雨条件下某高速公路路堤边坡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稳定性。
1工程概况本文所研究边坡主要组成地层为粉质黏土。
该边坡最大坡度为1:1.75。
边坡自西向东,西部靠近一座高度约为30m的小土山。
东面距离500m处有一个小水塘,地下水丰富。
该路段处周围的地层土壤类型大部分为软土地基,小部分为侵蚀山地地貌。
坡多且陡峭,山体裂隙众多,岩体破碎明显,而且多数山体出现了明显的断层,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2试验过程本文开展了一系列降雨滑坡物理模型试验,试验装置主要包括滑坡模型、降雨装置、监测设备等。
其中,T1—T4分别表示安装在坡面上的4个倾角传感器,P1—P4和S1—S4分别表示安装在滑体上的4个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和4个土压力传感器。
通过倾角传感器、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孔隙水压力传感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试验仪器分别量测滑坡倾斜角、应力、变形、坡面形态等的变化。
3试验结果分析3.1降雨类型对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图1显示的是降雨结束时,边坡从坡肩开始沿着深度方向的剖面的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关系。
强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 1)
式中: i 为入渗速度; Ks 为饱和渗透系数; zf 为湿 润锋垂直于坡表的深度;Sf 为湿润锋处基质吸力水 头; 为斜坡表面倾角。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降雨初始时刻,表层土体 尚未饱和,即无湿润锋,而式(1)只适用于表层土 体饱和、湿润锋形成后,因此,必须将降雨入渗过 程分为湿润锋形成前和形成后两个阶段分析。
i Ks zf cos Sf zf
。 解 析 计 算 方 面 , Hurley 、
[8] [9]
[6]
Iverson 、詹良通 、李宁 等基于 Richard 非饱和 渗流理论,通过简化边界条件分别推导了无限斜坡 降雨入渗表达式,但由于解析计算过程繁琐,难以 将这些理论推广到复杂条件的滑坡。因此,亟需一 种简单的滑坡降雨入渗计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滑 坡稳定性评价。近年来,很多学者结合已经发生的 降雨型滑坡实例,先后采用 Green-Ampt 模型(GA 模型)分析斜坡降雨入渗问题。GA 模型最早用于 评价水平地表积水入渗速率问题[10],描述了地表水 在重力和基质吸力作用下的入渗规律。在经典 GA 模型的基础上, Chen 等 入渗的影响;Zhang 法;Gavin 等
第 37 卷第 2 期 2016 年 2 月
DOI: 10.16285/j.rsm.2016.02.017
岩 土 力 学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Vol.37 No.2 Feb. 2016
强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分析
汪丁建,唐辉明,李长冬,葛云峰,易贤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引
言
体后,土体重度增加,并产生渗透力作用,导致滑 坡下滑力增大,不利于其稳定。降雨型滑坡稳定性 定量评价通常分两步进行,首先是选取合适的降雨 入渗模型,分析滑坡渗流特点和水力作用。以此为 基础,采用合适的稳定性评价方法,分析滑坡土体 受力特征,计算稳定性系数。 降雨入渗分析和稳定性评价方法选择是降雨
降雨诱发滑坡变形机理分析
勘
察
科
学
技
术
2011 年第 4 期
( 带) 。根据滑坡 监测结果, 该滑坡于 1994 年、 1997 年、 2001 年、 2005 年及 2008 年皆出现过较明显的变 形。图 3、 为 1994 年至 2010 年变形观测点年变形 4 量与降雨量和暴雨的关系曲线。曲线显示出滑坡变 形与降雨量及暴雨频次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降雨量 或暴雨越大, 滑坡变形量越大, 但是, 暴雨对变形的 影响明显大于降雨量。例如 2001 年的年累计降雨 量为 2747 3mm, 2008 年 全 年 累计 降 雨 量 为 2710 mm, 两年的年累计降雨量基本相当。但 2008 年出 现大暴雨过程 5 次, 暴雨过程 7 次, 年暴雨日数共计 16d, 为历史第二高值, 其中大暴雨日数 7d, 打破历 史最 高纪 录。2 号监 测 点 2008 年的 年 位 移量 达 294 6mm, 而 2 号监 测点 2001 年的 年位 移量 只有 76 6mm。
5 月至 9 月为雨季, 年平 均降雨量 1925mm, 降 水日 数 146d。6 月至 9 月间多为台风型暴雨, 日最大暴
作者简介: 周雪峰( 1970- ) , 男, 硕 士, 主要从 事岩土工 程勘察、 设计 与施工工作。 收稿日期: 2011- 04- 02
2011 年第 4 期
勘 察
科
2) 降雨是 触发滑坡 变形的 重要外动 力因素。 当降雨特别是暴雨入渗补给地下水时, 滑坡体内地 下水来不及排泄, 引起地下水位急剧抬高, 使非饱和 带土层的含水量增加, 加大该土层的湿容重, 使自重 荷载增加和非饱和带负孔隙水压力减小, 顺滑坡方 向的渗透力增大; 同时, 当降雨在地表形成坡面径流 时, 对坡面形成冲刷力及动水压力, 侵蚀坡脚, 破坏 坡体, 改变边坡结构和应力分布。上述各种力的增 加, 使滑坡体的下滑力增大。同时, 降雨入渗使得滑 坡非饱和带产生暂态饱和, 使滑体土体达到塑性状 态, 使得滑坡土体中( 特别是浅层土) 基质吸力降低, 土粒间胶结软化, 吸附凝聚力减小, 从而导致滑坡土 体抗剪强度降低; 降雨还能溶解岩土层中的易溶物 质, 使岩土成分发生变化, 岩土结构受到破坏, 发生 崩解和泥化现象, 从而导致岩土层的抗剪强度降低; 非饱和带负孔隙水压力减小也将使其抗剪强度大幅 度的降低。以上各种作用, 使滑坡体的抗滑力减小。 以上两方面的影响, 使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减小, 从而 导致滑坡体产生变形。
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研究
降雨型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研究摘要:广西属多雨地区,降雨型滑坡频繁,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在阐述了降雨型滑坡类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降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既有利于加深对降雨型滑坡机理的认识,又能充分利用其规律来指导防灾与减灾,意义深远。
关键词:降雨型滑坡;机理;防治Abstract: More rain area in Guangxi,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frequently, to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aused hea vy loss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ain type landslide typ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and can make full use of its rul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guide meaning.Key Words: rainfall type landslide; mechanism; prevention and control滑坡(土体和岩体滑动、也包括泥石流和崩塌等)是一定自然条件下的斜坡,在以重力为主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使部分土体或岩体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带),整体、间歇,以水平位移为主的严重变形现象。
滑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多发于丘陵山区,在有些地方一年可以发生几次,甚至十几次,而这其中又以降雨诱发的滑坡即降雨型滑坡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
降雨入渗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告
降雨入渗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的开题报
告
一、研究背景
滑坡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滑坡的形成因素复杂,其中水文因素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
降雨入渗是水文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能够改变土体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水文性质,从而影响滑坡的稳定性。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降雨入渗对堆积体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降雨入渗导致的土体物理、力学和水文性质变化,进而探讨滑坡的稳定性变化机理。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堆积体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和现场调查获取滑坡稳定性、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相关数据。
(二)实验设计
本研究将进行室内降雨入渗模拟实验,通过改变降雨强度、降雨时间、土体含水率等参数,模拟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土体变化及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现场调查、室内模拟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找出堆积体滑坡稳定性与降雨入渗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滑坡的预测、预警、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为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同时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科学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堆积层滑坡的降雨增载-弱化耦合灾变机制及其稳定性演化规律-精选文档
堆积层滑坡的降雨增载-弱化耦合灾变机制及其稳定性演化规律1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与极端气候的变化,滑坡灾害,特别是降雨诱发滑坡灾害已成为对人类社会安全极大威胁与影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地质环境灾害[[[] 陈国金, 陈松, 骞佳洲. 水库型和降雨型滑坡地下水作用研究[A]. 湖北省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文集[C], 2005]]。
据统计90%以上的滑坡与降雨有着密切关系[[[] 兰恒星, 伍法权, 周成虎, 等. GIS支持下的降雨型滑坡危险性空间分析预测[J].科学通报, 2003, 48(5) :507~512]],因此降雨作用下滑坡灾变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
在水诱发边坡各种预测方法与评价模型研究中,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目前主要采用极限平衡力学方法、强度折减法和传统位移监测预警方法。
纵所周知,上述三种方法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解释不了边坡变形与失稳的机理与力学动因,因此,其预测结果常常带有很大的或然性。
为此,笔者以新滩滑坡为研究对象,从水诱发堆积层滑坡的变形与失稳的机理与动因出发,从根本上研究降雨作用下堆积层滑坡的灾变机理。
2降雨增载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2.1 新滩边坡概况新滩滑坡位于湖北省秭归县境内的新滩镇北,下距三峡工程26.5km,于1985年6月12日发生了高速巨型堆积层滑坡,滑坡体积约3×107 m3,长约2km,总面积约1.1km2,呈近南北向展布。
后缘高程约900m,向南伸展至高程65m的江边,平均坡度23˚。
滑坡后缘及西侧边界为泥盆系的基岩陡壁,东侧边界为切割于崩坡积层中的裂隙面;堆积物厚度一般30~40 m,自东向西增厚[[[] 王尚庆等.长江三峡滑坡监测预报.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新滩边坡地质剖面图见图1。
2.2 边坡数值模型的建立根据图1建立二维双层结构模型,其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取值见表1。
运用GeoStudio有限元中的SEEP/W渗流分析模块创建数值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增刊l吴火珍等: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327
善一赢_|皤s蛔燎爨
蒋
繁
加
繇
蕊
10100
吸力,kPa
图4土.水特征曲线
Fig.4Thesoil-watercharacteristiccurves
吸力,kPa
圈5渗透性函数
Fig.¥Thehydrauficconductivityfunctions
圈6有限元计算模型
Fig.6Thefinite
elementmodel
4.5计算结果分析
采用SEEP/W有限元程序进行非稳态非饱和渗
流分析。
按照给定的边界条件,分8个时间步长对
降雨条件下边坡的瞬态渗流场进行模拟,降雨时长
分别为l、3、6、9、12、24、36、48h。
计算的初
始状态对应初始地下水位情形。
限于篇幅限制,只
列出降雨9h时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分布图,如图7
所示。
孔隙水压力等于0的等值线表示暂态的滞水
面,即通常所说的浸润线,负孔隙水压力为吸力。
表1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Table1ThephysicaIandmechanical
propertiesofsoilstrata
4.皂虚磕干重度湿重度有效黏聚力有效内摩擦吸力内摩擦
二【后自仲/渊,m3)/渊,m3)c,/lcPa角∥/(。
)角矿/(a)
坡面残积土17.618.51l189
鬈糌愧。
魄,。
,:,。
№7nep翟思嚣篙篡盟岫吣n中风化泥岩24.324.7l03230
4.4计算削面、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本文的计算剖面为滑坡体的主滑剖面,在滑坡体上的位置如图l所示,剖面几何形状及地质构成如图2所示。
根据勘察时测得的4个钻孔地下水位可知,此滑坡体地下水位均在中风化岩面以下,对坡面堆积层影响不大,因此,计算时没有考虑初始地下水位的影响。
坡体左右两边和底边为不透水边界,坡面为流量边界,流量大小为降雨强度,根据当地此时气象资料,取50mm/d。
假设坡面孔隙气压力为大气压,这样基质吸力在数值上等于孔隙水压力,可以用孔隙水压力头表示。
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6所示。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降雨的初期,坡体饱和度较低,入渗量较大,但产生的流量并不是很大。
随着降雨持时的增长,饱和度逐渐上升,降雨产生的流量逐渐增大;当降雨达到一定的时间后,两侧水流向坡体中间,降雨矢量朝向该区域,使得坡体中非饱和区域不断缩小,逐渐饱和。
另外,随着降雨持时的增长,坡体内部负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当降雨持时达到9h后,接触面附近土体达到暂态饱和状态,负孔隙水压力趋于0,基质吸力基本丧失。
此后,由于接触面透水性很差,降水将在此面上聚集,从而使得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形成暂时的浸润线,非饱和区域逐渐减小,渗透比降逐渐增大,使得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
坡体接触面处孔隙水压力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降雨9h后,孔隙水压
O
O
O
O
O
0
O
O
O
O
万方数据
328
岩
土
力学
2010年
力大致为0,说明此时土体已经趋于饱和,此后孔隙水压力随着降雨时间加长而逐渐增大,但降雨
24
h后增大不多,说明此时降雨强度已经超过土体
的入渗能力,已经形成了坡面径流,这与现场调查的情况相符。
一
生
\
R
出
*殛
一
0
1020304050
时间t/h
圈8孔隙水压力与降雨持时关系
Fig.8
Relationshipbetweenporepressure
andrainfallduration
应用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Janbu法),对不同降雨持时坡体稳定性进行计算。
由于该滑坡体主要沿基岩接触面滑动,为折线滑动,因此,采用折线滑动法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参数见表1。
计算结果如图9、10所示。
1.151.IO
1.05
嫠lJDo
袋0.95
O.90O.850.80
01020304050
时间,,h
圈9安全系数与降雨持时关系Fig.9Relationshipbetweensafetyfactor
andrainfaUduration
圈10降雨结束时安全系数
Fig.10
Safetyfactor
attheendofrainfall
由计算结果可知,坡体的稳定性明显地受到降雨过程的影响,即随着降雨持时的增长,坡体的稳定性逐渐降低。
在降雨lh时,安全系数为1.132,坡体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安全储备不高;当降雨9
h
时,安全系数为0.953,处于不稳定状态,这主要是由于雨水通过坡面土体渗入地下,在土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滑带土体完全饱和、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从而使得边坡稳定性大为降低;继续降雨,安全系数继续减小,这主要是由于此后降雨在坡体内部形成了渗流,产生渗透力,在渗透力的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大幅下降,形成滑坡。
降雨48h时,安全系数仅为0.8ll,较降雨1h时减少了28.3%。
事实上,发生滑动之后,如果没有在坡脚堆放
砂袋的阻滑作用,滑坡体还会继续滑动,直到滑坡发生,正是由于砂袋的阻挡和反压,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4.6滑动机制及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对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的分析,认为其滑动机制为:滑坡体物质结构松散、大孔隙比、透水性强等特点,为雨水的入渗提供了便利通道。
降雨沿堆积体表面的裂缝入渗,进入相对不透水的岩面,在土.岩接触面上汇流贯通,形成滞水,降低了滑面土体的力学性质。
随着降雨的补给,产生动态浮托力,同时雨水不断充填裂缝和软弱结构面,产生顺坡向的动态扩张力,使张裂缝扩大,逐步加剧斜坡堆积体的变形,促使堆积体发生滑坡。
根据堆积层滑坡体物质组成、滑面与层面关系、外界条件及计算分析,可以判定致使滑坡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滑坡发生于坡面凹槽处,地形较陡,且表面岩土体结构松散、强度差。
(2)滑坡前的强降雨使得雨水沿着坡面入渗,在土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而泥岩受地下水浸泡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发生滑动。
通过滑动机制及原因分析认为:雨水沿坡面入渗,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
因此,治理措施应该能够有效阻止雨水入渗,故在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对滑坡体进行加固的同时,坡面裂缝用灰土夯填,以防地表水沿裂缝下渗,一并且根据坡体的走向,在滑坡外侧修筑60emx60cm截水沟,隔断顺坡向水流。
治理措施如图1所示。
5结论
以西南某物流园区堆积层滑坡体为例,对其地质结构特征、滑坡体类型、滑动机制及原因进行了
O
5
O
5
O
5
O5
2●●一
o
o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降雨条件下堆积层滑坡体滑动机制分析
作者:吴火珍, 冯美果, 焦玉勇, 李海波, WU Huo-zhen, FENG Mei-guo, JIAO Yu-yong,LI Hai-b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
刊名:
岩土力学
英文刊名:ROCK AND SOIL MECHANICS
年,卷(期):2010,31(z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0条)
1.贺可强.周敦云.王思敬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的加卸载响应比特征及其预测作用与意义 2004(16)
2.李新志.贺可强地下水在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中的作用 2008(30)
3.陈善雄.许锡昌.徐海滨降雨型堆积层滑坡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2005(增刊)
4.徐晗.朱以文.蔡元奇.朱方敏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分析 2005(12)
5.刘新喜.夏元友.蔡俊杰.宁齐元.陈向阳降雨入渗下强风化软岩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 2007(8)
6.李兆平.张弥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非饱和土边坡瞬态安全系数研究 2001(5)
7.陈善雄.陈守义考虑降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2001(4)
8.李汝成.王复明降雨入渗对泥岩-土混填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2008(11)
9.张开鹏.刘新喜降雨入渗对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2006(6)
10.FREDLUND D G.RAHARDJO H.陈仲颐.张在明.陈愈炯非饱和土土力学 1997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tlx2010z1051.aspx
授权使用:中南大学(zndx),授权号:6c76248b-466d-42b5-ac57-9e7c014c4b50
下载时间:2011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