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体
古代文学
1、宋初“三体诗”:百体、西昆体、晩唐体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唯演等人,因他们互相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3、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代表,二十多人中有不少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他们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4、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者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即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晚期绝句。
也称半山体。
5、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歌总体风格的概括,他毕生精力与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创作的一大变局,后世成为山谷体”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论诗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与具体的诗歌创作,即强调用典要以故为新,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成熟的异意象中翻新出奇。
6、一祖三宗:是指江西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一祖指杜甫,江西诗派标榜要向杜甫学习,特别是杜诗高度的艺术技巧,学习杜诗的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诗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杜诗的情感特征。
三宗指的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7、六一风神:(1)这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2)它的实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富有淳厚的诗意,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3)结构层次曲折多变(重视文章节奏气势连贯)。
(4)语言平易自然。
六一风神特点: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二、简答题:8、柳开的先驱地位柳开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他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古文的传统为己任,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第五编宋代文学P25-28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音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
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
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5、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兰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杨亿、刘++++、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著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宋诗的发展
宋诗的发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宋诗诗分唐宋,唐诗与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
钱钟书说:“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严羽概括宋诗的特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宋诗能在唐诗高峰另辟新境,树立诗歌的另一种风格情韵,在于宋诗人“穷则变”、“变则通”的生新求变的精神,正如缪钺所言:“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
”这一精神推动着宋诗的发展流变。
宋诗的发展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宋初三体;诗文革新运动;元佑时期;南渡时期;中兴时期;江湖时期;宋末爱国诗人。
一、宋初三体宋初三体沿袭晚唐五代诗风。
1、白体宋初五十年左右流行白体诗,它是宋初宫廷唱和之风的产物。
文人士大夫效仿白居易的闲适诗,多写流连光景、安享尊荣、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流畅。
宋初白体诗成就最高是王禹偁,“宋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其诗风格简练朴素,不尚华靡,开宋诗平淡诗风。
2、晚唐体晚唐体不满足于白体的浅易平素,遂以古典的山林雅趣矫正白体之俗,以贾岛、姚合的苦吟工夫矫正白体诗的浅易。
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风格清新工巧,但有境界内容狭窄之弊。
九僧诗人与隐逸之士。
林逋以咏梅着称。
3、西昆体北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诸人以所作唱和之诗,编为一集,为《西昆酬唱集》。
其诗大抵宗奉李商隐,追求辞藻,好用典故,文字绮丽,一时慕之,号西昆体,亦称昆体。
欧阳修曾说:“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
”有感于白体流于浅俗,晚唐体也有狭窄的缺点,所以西昆体通过学李商隐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字华美的艺术特征,来改革宋初的文坛风气。
但是由于专门模仿李商隐的艺术外貌而缺乏内在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有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这样给文坛带来了一股柔弱浮艳的风气。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宋代文学-宋诗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
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
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苏梅:苏舜钦在诗歌上创作上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
3、半山体: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苏黄:在宋代,黄庭坚被认为是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诗人,称之为“苏黄”。
5、点铁成金、夺胎换骨: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6、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7、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家):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家”,指的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的樊篱,自创面目。
8、永嘉四灵:永嘉四灵。
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9、江湖诗派:江湖派是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
他们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
诗风不一,有的粗犷豪放,有的幽静清苦,有的新奇,有的旷达。
古代文学三名词解释
1.西昆体:宋初三体之一,得名于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主要收录了杨亿、刘筠、钱惟演等17人的247首诗。
此集行世后,引起青年士子的竞相效仿,人称“杨刘风采,耸动天下”。
其特点:题材内容比较狭窄,主要是怀古咏史、咏物、留恋光景;艺术上师法李商隐,诗作对仗工稳,用事深密,文辞华美,音韵铿锵。
但缺乏李诗蕴涵的人生体验和深沉感慨,往往徒具外表而缺乏内在情韵,流入为文造情一路。
但与白体诗相比,无俚俗滑易之弊,有含蓄精致之长;与晚唐体诗相比,无细碎小巧之弊,有丰瞻开阔之优,故而在当时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也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所以能风行天下20多年,这是“杨刘风采,耸动天下”的主要原因。
(西昆体因《西昆酬唱集》的编辑而得名,是宋初诗坛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西昆体推崇李商隐,以对仗工稳、辞采华丽,喜用典故为艺术特征;抒写内容大致为怀古咏史、咏物和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缺点是题材狭窄,思想内容贫乏。
)“西昆体”:得名《西昆酬唱集》:17位诗人,共247首诗,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西昆体的题材内容,怀古咏史:《始皇》、《汉武》、《明皇》;咏物:《鹤》、《梨》、《泪》;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夜燕》、《别墅》西昆体的艺术特征,文字华美、整饬、典丽;用事深密;对仗工稳。
西昆体的艺术缺陷,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
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西昆诗派: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派(1分),因杨亿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1分)。
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1分)。
该诗派师法李商隐(1分),诗歌题材狭隘,对仗工稳,文词华美,缺乏内在的气韵(2分)。
2.江西诗派:指宋代以黄庭坚为首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陈师道、陈与义。
主要特征:在师法对象上,以杜甫为宗,学习杜诗造句谋篇的技巧;在题材内容上,多吟咏书斋生活;在诗歌语言上,提出“点铁成金”之说;在诗歌意境上,提出“夺胎换骨”之说;在诗歌创作上,喜欢用僻典,压险韵,制拗句,追求生新瘦硬的诗风。
宋初诗歌三体
宋初诗歌三体
宋初诗歌三体,指的是唐宋继承下来的诗歌风格,包括山水田园、婉约爱情和豪放壮志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
三体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宋代文学的特色和风格。
一、山水田园诗
宋朝的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文人的关怀之心。
诗中描写高山深谷、清泉流水、田园牧歌等自然景观,赞颂儒家思想,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
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苏洵等大家。
例如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就表达了对于历代才子的敬仰和推崇。
二、婉约爱情诗
宋代的婉约爱情诗是表达爱情的一种温柔柔美的艺术形式。
在这种诗歌中,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心情转化成具体的景象和情感。
体现了对生活中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强调“婉约”。
代表性诗人有李清照、周邦彦等大家。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柔情和惆怅之情。
三、豪放壮志诗
宋代的豪放壮志诗表现出诗人追求自由、奋斗和开放的人生态度。
诗
人在诗中通常主张要反抗封建统治、讴歌人民力量和追逐自由理念。
代表性诗人有辛弃疾、陆游等大家。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综上所述,宋代诗歌三体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文学的特色和风格,也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所追求和关注的问题。
这些不同的诗歌体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影响和意义,也成为中国文学历史上值得深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三派:一是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是李昉、姚铉和王禹偁,他们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唱和诗;二是西昆体,代表人物是杨亿、钱惟演和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的近体律诗;三是晚唐体,代表人物是林逋等,他们推崇贾岛、姚合,多写闲情逸趣。
宋初“三体”诗,即指三个诗派。
2、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
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体。
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
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3、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欧阳修登上文坛,学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并很快成为文坛领袖。
他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形成了浩大的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开创了一代诗风。
人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们把这场有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4、六一风神: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所谓六一风神即指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
欧文措辞平易,语言精炼而有变化,亲切自然,条达疏畅,让读者从寻常的叙说和描写之中体悟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意境,于一波三折、吞吐反复之中领略特有的情致韵味。
这种偏于阴柔之美,纡余委备而婉曲有致,诗味醇浓而情韵绵邈,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的风格,标志着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倾心于风神姿态,故称之为六一风神。
5、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
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
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河北师大宋元文学期末重要知识点
宋元文学复习资料宋朝文学知识点.... 夜整理•―1.元人方回《送罗寿可诗序》说:“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这就是“宋初三体”;三种偏向:一是以(王禹偁)为代表,学习中唐的(白居易),称“白体”;一是以(杨亿)为代表,学习晚唐的(李商隐),称为“昆体”,这是因《西昆酬唱集》得名。
一是以(林逋)为代表的“晚唐体”,继承了晚唐(姚合)、(贾鸟)的诗风。
其中王禹偁提出“传道而明”的主张,开创学习杜甫的风气,著有《小畜集》宋初影响最大的是西昆体(派),昆体功夫指讲究修辞和资书以为诗。
2.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人物,“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作政文《朋党论》,以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其诗歌擅长七言古体,注重“以文为诗”,师法韩愈;“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出自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
3.我国第一部诗话是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欧的散文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诗话”的形式,继之而起的有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等;宋末词人张炎著有词学理论高作《词源》--另外张炎的词集为《山中白云词》。
4.宋朝文赋的代表作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轼的《赤壁赋》等。
宋朝笔记高作中成绩最高的是《梦溪笔谈》和《容斋随笔》。
5.清末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以为欧阳修词“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指出了其词风在两个方面的影响。
苏轼的词集为《东坡乐府》,其词的最大特色是“以诗为词”;北宋词人中,被以为是“尤工于^旅行役”者是柳永,其词集《乐章集》,代表作《八声甘州》等,慢词特点“以赋为词”。
6.“苏梅”指的是北宋两位齐名的诗人苏舜钦和梅尧臣,叶燮《原诗》以为此二人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苏辛苏黄欧晏(晏殊)7.王安石是宋朝“熙宁变法”的主将,擅长议论说理,主张文章以实用为本,晚年七绝雅丽精绝,人称为“王荆公体”。
8.《珠玉集》的作者是晏殊;《清真词》周邦彦;《漱玉词》李清照;《嘉佑集》苏洵;《中州集》元好问;《小山词》晏几道;《梦窗词》吴文英---“七宝楼台”9.北宋词人中,以擅长写“影”而著称的是张先(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幕橙花影,,'堕轻絮无影,一汉典网>;晏殊是词从晚唐五代过渡到北宋的关键人物,也是北宋专工令词且以词著名的第一人,被称为富贵词人,同时也被誉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打印版名解
1【西昆派】宋初流行诗派之一。
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得名。
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内容上,他们多咏宫廷生活、前代帝王故事、男女爱情故事,还有更多的是咏物诗。
形式上,声律和谐、对仗工整、辞藻华丽。
他们标榜学习李商隐,但不过片面发展了追求形式美的倾向,思想空洞、内容贫乏,不过为封建士大夫提供了文字消遣的玩意。
西昆派风靡宋初诗坛数十年,一方面,有助于矫正浅俗的白体和无文的复古体,另一方面,也因其脱离现实,馆阁气十足而注定了不会统治诗坛太久。
2【宋初三体】宋初诗坛,袭晚唐五代余风,有三体之说,即三种诗歌流派风格。
一曰白体,又叫香山体,学白居易,浅切随意,如王禹偁、李昉;二曰晚唐体,学贾岛、姚合,写隐逸生活,清逸幽隐,诗风清苦,如林和靖、九僧;三曰西昆,学李商隐,力变浅切,文辞华丽,然尚欠空洞,如杨亿、刘筠、钱惟演。
三体均离政治较远,多用近体。
这一时期,王禹偁是比较出色的诗人。
虽然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相对纷乱,但已预示着一个新的变革时代的到来。
3【苏梅】宋代诗人苏舜钦、梅尧臣的合称。
苏舜钦,性格豪迈,慷慨磊落,不畏位卑,积极倡导政治改革,诗风豪壮,晚年趋于清雅,尝作沧浪亭。
梅尧臣,沉沦下寮,善工五言古律。
风格平淡、状物鲜明,题材丰富,反映民生。
苏梅强烈反对西昆的浮艳诗风,创作了一些揭露黑暗、抨击时政的作品。
苏梅是宋初现实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4【江西诗派】中国文学史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派,以黄庭坚为中心,重要成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并非都是江西人,但因黄庭坚故得名。
他们多学杜甫,宋末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一祖三宗”。
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师承前人之辞、师承前人之意。
创作上要求字字有出处,以故为新;诗风新奇瘦硬。
内部成员风格各异,自成一体。
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力最大的诗派,影响遍及南宋,余波一直到近代同光诗人。
他们学习杜甫是对的,但没有真正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片面强调技巧,摆脱了西昆体的束缚,又走上了新的形式化道路。
宋初三体
1.宋初三体:晚唐体、白体、西昆体
白体:宋初仿效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的一个诗体,其代表作家有徐铉、王禹偁等,他们的诗歌语言浅切、流畅,内容多反映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有些诗歌不免流于过分平易,顺口溜似的缺乏诗味。
晚唐体:宋初继承晚唐诗人贾岛、姚合风格进行诗歌创作的一种诗体,偏重以苦吟为主,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代表诗人有林逋、魏野、寇准、九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
西昆体:宋初继承晚唐诗人李商隐风格进行诗歌创作的一种诗体,得名于杨亿的《西昆酬唱集》,该集收录了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批高级官僚诗人的作品。
他们学习李商隐诗歌形式美的特点,在宴乐应酬中创作了一些辞采华丽、对仗工整、多用典故的诗篇。
西昆派统治宋初诗坛约四十余年,最终在诗文革新运动后,被江西诗派取代。
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的一个影响巨大的一个诗派,得名于北宋末期吕本中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等二十五人。
于是文坛上才有了“江西诗派”这个名称。
这一诗派具有严格的宗派色彩,以杜甫为师,表达上多用典故、古语,刻意求新求异,多数成员的写作风格清新瘦硬。
到了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又提出“一祖三宗”之说,即以杜甫为祖师,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大宗师。
江西诗派形成了“以文字为师、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征,一时在诗坛声势极大。
什么是“宋初三体”?
什么是“宋初三体”?宋初三体指宋初出现的以李防、徐铉、王禹偁等诗人为代表的“白体”、以“九僧”、林逋、寇准等诗人为代表的晚唐体和以杨亿、钱惟演等诗人为代表的西昆体。
从白体、晚唐体到西昆体,宋代诗人先后在唐代诗歌中选择白居易、贾岛和李商隐作为学习的典范。
它们都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
但是这种摸索过程事实上为后来的诗文革新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宋末的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嫌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则颇为准确。
“白体”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宋初朝廷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酬唱,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唱酬成风,且编成了许多唱酬诗集,例如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他们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其诗的主要内容是吟咏湖山胜景和抒写隐居不仕、孤芳自赏的心情。
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是晚唐体的盟主。
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只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西昆体诗人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但缺乏李诗蕴涵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得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
4.11.13宋初诗坛三体
所谓宋初三体: 指宋初诗坛的三种诗风:白体、昆体(西昆体)、晚唐体。 宋末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 白体、昆体、晚唐体。”说宋初诗坛已经铲除五代旧习,稍 显夸张,但把宋初诗风归为三体,颇为准确。
宋初三体的出现,首先与文学本身发展的连续性、惯性有关, 宋初诗人多由旧朝而入新朝,包括降臣群体和后周诗人群体,所 以,中晚唐诗风得以延续便顺理成章。其次,宋初实行崇文抑武 的基本国策,以确保原来后周统治地区的稳定,并提防南唐、西 蜀等降臣的复辟图谋,又要不断地提升文臣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影 响,以削弱武将割据做大的政治隐患。利用君臣唱和推行其政治 策略,提升文人政治地位,是宋初崇文政策的重要内容。各种唱 和活动,拓展了宋初诗歌的功能,提升了诗歌品位。宋初三体的 发育、流播,都与此密切相关。
二、晚唐体和林逋
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 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 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代表: 1.九僧诗人。“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 径的是“九僧”, 即希昼、惠崇等九位僧人,其 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 、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形式上特别重视五 律,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 ,表现出中正平和、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较好地贯彻了其“ 词丽而不冶,气直而不讦,意远而不泥”的诗学主张,成为宋 初白体诗人中的翘楚。例如其《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信 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 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此诗做于被贬商州时期,是诗人首次贬谪后真实情感的流露 。可以看出深受白居易诗风的影响,语言浅近,不用典故,叙 述层次清楚,对仗工稳而不求雕饰,拾取自然物境来组织诗歌 意象,自然地透露出自己的情感变化,于平易处自有深致。
宋初三体名词解释
宋初三体名词解释在宋朝(960年-1279年)兴起的文学体裁有很多,其中一种重要的体裁是三体,也称为宋初小品文。
三体指的是以三个人物为主体,通过对话形式来表达观点和思想的一种文学形式。
下面是对三体中涉及到的一些名词的解释。
1. 三体:三体即三个人物,每一次对话都由三个具有不同立场和意见的人物进行,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在三体中,通过这三个人物的对话,表达出一种多元的、综合性的观点。
2. 对话:对话是三体的基本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表达出观点和思想。
对话中的人物常常是一个问题的提出者,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人物和一个提出赞同意见的人物,通过三个人物的角度和立场的对比,展示出不同的观点。
3. 对比:三体中的人物往往代表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他们之间的对话对比,可以突出各自观点的不同之处。
通过对比,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观点,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4. 辩证思维:三体中的对话常常涉及到对待问题的辩证思维,即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可以综合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意见。
通过三体的对话,读者可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5. 深思熟虑:三体中的对话往往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和触及到问题的核心。
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三体不仅仅是一种对话的形式,更是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和反思的结果。
6. 多元化:三体中涉及的观点和思想是多元化的,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三体,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三体是宋初文学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它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对比,并引出辩证思维和深思熟虑的思考方式,使读者在多元的观点中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思考。
三体是宋初文学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的深度思考。
宋初三体白体名词解释
宋初三体白体名词解释
宋初三体白体是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具有较高的纯文学性质。
宋初是指北宋初期,白体是指白话文体。
在宋初,文学创作开始转向白话文体,主要特点是注重以白话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语言表现力。
白体则是指这种白话文体的创作形式。
白体文学以散文为主,通常包括散文、小品文、议论文等形式。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语言通俗明快、自然流畅,注重真实生活的描写和表达,与五言绝句等传统的古诗词形式相比,显得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宋初三体白体文学在对社会问题的反映及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上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它既具有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又能与民众产生较强的共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试述“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试述“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
宋初三体是指宋代初期出现的三种不同的诗歌体裁,即律诗、绝句和词。
这三种诗歌体裁在宋代初期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以下是对宋初三体的总体艺术风貌的论述:
1.律诗的规范与庄重:宋初的律诗以五言律诗为主,其句长
仅六言,并严格遵守了韵律、格律的规范。
它采用了严谨
的写作方式和结构,表现出一种庄重、端正的艺术风貌。
律诗常常以体裁的形式表达主题和情感,运用准确、清晰
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绝句的短小精悍与巧妙构思:宋初的绝句以四言绝句为主,
以其短小精悍、含蓄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而受到广泛欢迎。
绝句在字数上的限制使得诗人们更加注重构思和表达的精
炼。
诗人们常常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
悟,给人以清新、鲜明的艺术感受。
3.词的抒情细腻与音乐性的追求:宋初的词以其抒情细腻、
音乐性的追求而著名。
词的创作注重对情感和内心体验的
表达,运用绵密、含蓄的语言和抒情的手法,描绘了丰富
多变的人生情感。
词的特点之一是其配合音乐演唱的表演
形式,追求和谐的音韵和旋律,使词融入音乐之中,显现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方式。
总之,宋初三体在艺术风貌上展现了不同的特点。
律诗以庄重、规范的写作方式和结构为主,绝句以精炼、巧妙的构思为特点,
词以抒情细腻、音乐性的追求为特点。
这三种诗歌体裁共同体现了宋代初期的文学创作风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和内涵。
它们在艺术上的追求和创新推动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初三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代表作有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
风格浅切清雅。
但是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与五代诗风仍是一脉相承,忽视了白居易讽喻现实的精神,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王禹偁也被宋人看做白体诗人,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将身世之感与他们同情结合,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王禹偁语言晓畅自然、情感含蓄深沉,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将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并不忽视炼字炼句,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①晚唐体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他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数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例如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②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
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稍微丰富一些。
林逋《山园小梅》③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由于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
他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春日登楼怀归》西昆体诗人: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此派诗作的题材,集中于怀古咏诗,如《始皇》《汉武》,,咏物,如《梨》《泪》,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直夜》《别墅》等。
内容上比较贫乏,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联系。
艺术上师法李商隐的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音调铿锵,但又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西昆体衰微的两个致命弱点:①诗歌题材范围狭小,缺乏时代气息。
②诗歌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晏殊情中有思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涌字耆卿柳永对宋代词坛的贡献一、从体制上,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柳永大力发展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①利用民间原有词调《内家娇》《风归云》②旧曲翻新从大曲、法曲、曲破中翻为慢词新腔的《雨霖铃》等。
③由小令扩展为慢词柳永《女冠子》④自创新凋,二叠《笛家弄》,由二叠发展至三叠的《夜半乐》,自创三叠《戚氏》二、从内容和创作方向上,他注重市民情调的表现和俚俗语言的运用。
柳永变“雅”为“俗”。
着力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1、从内容上①其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定风波》“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②也有被遗弃的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满江红》“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③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少年游》中提到她们“心性温柔,品流雅详。
”④此外,他还表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
《望海潮》2、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口语和俚语,“争”、“恁”、“我”、“伊”等,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且易于接受。
三、从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同时善于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
例如《雨霖铃》中整个送别场景的铺叙,即事言情。
时空上双重结构的思念,《八声甘州》“想佳人到争知我”。
四、在题材取向上,柳永一生宦游沉浮,江湖浪迹,多抒发羁旅行役之感和身世遭遇,朝着更加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上发展。
在多首行役词中表现自己追求、失落、挫折的心情,《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
“五、对宋词的全面大革新。
词调创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等方面都对后人产生重大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人生观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一、苏轼发展了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
①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善于打通各种文体,以文为诗,以古诗为近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的自由度,“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②善于议论,新奇警策。
深刻透辟,触处生春。
而且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叙事,既事明理,叙议结合。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二、对诗歌艺术技巧掌握达到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以翻新出奇精神对待艺术规范。
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①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②用典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浑然天成。
“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③对仗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
三、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
《新城道中》四、苏诗兼备各种体式,以七言诸体为妙。
七言古体和诗行,酣畅淋漓,雄浑豪迈;七律流丽圆转,自然洒脱。
七绝精美明快,富有情致。
《饮湖上初晴后雨》五、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①苏轼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种特色。
苏轼重视两种对立风格的融合,使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相互渗透,互相调节。
《游金山寺》“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②风格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也有不同表现。
早期偏于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晚年质朴平淡,内蕴精深华妙。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一、对词学观念的变革①苏轼具有“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他以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
评价柳永《八声甘州》名句“不减唐人高处”,在文体观念上将词与诗提到同等的高度。
②“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与鲜于子俊》中“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之风味,亦自是一家”在文学上反对步入后尘。
二、对题材主题的扩展和转移苏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诗体的主要方向。
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
①继范仲淹《渔家傲》之后,进一步改变了以佳人公子为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塑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
这类作品深层次地展现出词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鲜明的个性风神,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词的哲理意蕴。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的感慨③苏词既向内心世界开拓,也朝外在世界扩展。
他并不封闭于画楼绣户等一些日常的交际,进一步展现自然风光和乡村风情。
自然山水关照与人生历史反思相结合,借自然山水表现超然闲适的人生态度。
《西江月》“照野……”三、艺术风格的转变1、苏轼革新了词的语言,“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呈现出一种清新雅练、劲键晓畅的语言。
①用题序。
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交代词的创作动机和缘由,指向所抒情感。
②使事用典。
既是一种替代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孙权射虎。
2、突破了音律的束缚,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发展了词的表现技巧①直陈叙事的抒怀《沁园春》②利用宏大场面烘托人物《念奴娇》③日常生活中小事寄情寓理《定风波》④不用景语,不假叙事,直抒胸臆,甚至以议论写怀《满庭芳》4、变革了词的风格①纵放遒劲、壮怀激烈的豪放词《念奴娇》②幽怨缠绵、情辞妩媚的婉约词《水龙吟》③洒脱旷达、抒发逸怀浩气的浩旷之词《定风波》④清新明丽、乡土气息的韶秀之词《浣溪沙》黄庭坚词艺术特色江西诗派流行于两宋之交,由宋人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
此派诗人并非都是江西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周邦彦词的艺术特色一、飘零不定的主题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谁识京华倦客”《兰陵王》二、开启门径的咏物词周邦彦咏物词数量既多,如咏新月、杨柳、梅花等,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
《兰陵王·柳》周邦彦创作时精心结撰,追求词作的艺术规范性,“下字运意,皆有法度。
”周词的法度、规范,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三、回环往复的章法①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从柳永词变化而来。
柳永善铺叙,周词也长于铺叙,但是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
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多变。
《兰陵王·柳》②周词的铺叙,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
他能够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地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
《六丑·蔷薇谢后作》四、融化诗句的语言技巧周邦彦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入词,浑然天成,如从己出。
周词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立意上点化前人的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
《西河·金陵怀古》全词系化用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莫愁乐》三首诗而成。
语言经重新组合,意境更有新意。
五、和谐严密的音律凋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①长于自度曲,声腔圆美,用字高雅。
例如《兰陵王》和《六丑》。
②音律和谐,注重词调的声请与宫调的音色协调一致。
例如感伤的《少年游》选用宫调,荆州明媚春光的《少年游》选用黄钟宫。
③为使音律和谐,周词审音用字,也非常严格精密,用字分平仄。
④擅长运用拗句,在坳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
音律中做到坳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是清真词的独创。
王国维评价其,“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
”李清照号易安在理论上,确立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在创作上,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以靖康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内容多写自然美景与闺阁生活,也写夫妇之间的离别相思。
风格上,多明亮轻快,洋溢着青春活力。
例如《一剪梅》后期:靖康之变,家破夫亡,人生命运的剧变。
内容上多触景生情或托物寓意,抒发了她的家国之恨,故土之恋,把个人的遭遇和时代的不幸交织在一起。
风格沉郁凄怆,悲凉哀婉。
例如《声声慢》词的艺术特色①她以女性的身份塑造了主人公多愁善感的自我形象,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真挚大胆地表现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丰富生动地书写自我的情感世界,打破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格局,表现出浓厚的女性自觉意识,由前期的《一剪梅》到后期的《声声慢》②她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展示自我内心世界;《永遇乐》“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