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初三体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代表作有李昉与李至的《二李唱和集》、徐铉等人的《翰林酬唱集》等、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但是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与五代诗风仍是一脉相承,忽视了白居易讽喻现实的精神,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
(王禹偁也被宋人看做白体诗人,他更重视白居易的讽喻诗,将身世之感与他们同情结合,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
王禹偁语言晓畅自然、情感含蓄深沉,平易流畅,简雅古淡。
晚唐体诗人: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将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此派诗人喜作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但并不忽视炼字炼句,好以自然意象入诗,并以此抒发清苦幽僻的情怀,境界偏于狭窄,缺乏深刻的现实性。
①晚唐体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他继承了贾岛、
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数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例如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
②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他们一
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稍微丰富一些。林逋《山园小梅》
③晚唐体诗人中身份迥异的是寇准,由于他曾官至宰相,又与上述两个诗人群体都有交往,
所以成了晚唐体的盟主。他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春日登楼怀归》
西昆体诗人: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得名,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此派诗作的题材,集中于怀古咏诗,如《始皇》《汉武》,,咏物,如《梨》《泪》,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直夜》《别墅》等。内容上比较贫乏,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联系。艺术上师法李商隐的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音调铿锵,但又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
(西昆体衰微的两个致命弱点:①诗歌题材范围狭小,缺乏时代气息。②诗歌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晏殊情中有思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涌字耆卿
柳永对宋代词坛的贡献
一、从体制上,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柳永大力发展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①利用民间原有词调《内家娇》《风归云》
②旧曲翻新从大曲、法曲、曲破中翻为慢词新腔的《雨霖铃》等。
③由小令扩展为慢词柳永《女冠子》
④自创新凋,二叠《笛家弄》,由二叠发展至三叠的《夜半乐》,自创三叠《戚氏》二、从内容和创作方向上,他注重市民情调的表现和俚俗语言的运用。
柳永变“雅”为“俗”。着力运用通俗化的语言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1、从内容上
①其中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定风波》“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
②也有被遗弃的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满江红》“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
③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少年游》中提到她们“心性温柔,品流雅详。”
④此外,他还表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生活。《望海潮》
2、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口语和俚语,“争”、“恁”、“我”、“伊”等,富有表现力,生动
活泼且易于接受。
三、从表现方法上,创造性地运用铺叙和白描手法,同时善于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布景、
言情。
例如《雨霖铃》中整个送别场景的铺叙,即事言情。时空上双重结构的思念,《八声甘州》“想佳人到争知我”。
四、在题材取向上,柳永一生宦游沉浮,江湖浪迹,多抒发羁旅行役之感和身世遭遇,朝着
更加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上发展。
在多首行役词中表现自己追求、失落、挫折的心情,《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低斟浅唱。“
五、对宋词的全面大革新。词调创用,章法铺叙,景物描写等方面都对后人产生重大影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人生观儒学体系为根本浸染释、道的思想
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
一、苏轼发展了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传统,矫正了在他之前宋诗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的弊病。
①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善于打通各种文体,以文为诗,以古诗为近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诗的自由度,“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
②善于议论,新奇警策。深刻透辟,触处生春。而且议论往往借助于形象的描绘和生
动的叙事,既事明理,叙议结合。
《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
二、对诗歌艺术技巧掌握达到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以翻新出奇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①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絮帽……”
②用典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浑然天成。“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
③对仗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
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
三、语言清新流畅、圆熟自然。
《新城道中》
四、苏诗兼备各种体式,以七言诸体为妙。
七言古体和诗行,酣畅淋漓,雄浑豪迈;七律流丽圆转,自然洒脱。七绝精美明快,富有情致。《饮湖上初晴后雨》
五、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①苏轼艺术风格以清雄豪放为主调,而兼具多种特色。苏轼重视两种对立风格的融合,使
阳刚之美、阴柔之美相互渗透,互相调节。
《游金山寺》“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②风格在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也有不同表现。
早期偏于雄健奔放,中期绚烂多彩,气象峥嵘,晚年质朴平淡,内蕴精深华妙。
苏轼诗的艺术特色
一、对词学观念的变革
①苏轼具有“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他以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
评价柳永《八声甘州》名句“不减唐人高处”,在文体观念上将词与诗提到同等的
高度。
②“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与鲜于子俊》中“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之风味,亦自是一家”在文学上反对步入后尘。
二、对题材主题的扩展和转移
苏轼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诗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
①继范仲淹《渔家傲》之后,进一步改变了以佳人公子为抒情主人公的词坛格局,塑
造英雄人物形象,寄托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②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抒写自我的人生理想。这类作品深层次地展现出
词人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鲜明的个性风神,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词的哲理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