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河南省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第13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2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142光电效应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第二十七页,共41页。
诱思启导 (1)电路中光电管所加电压是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遏 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有何关系? (2)电流计示数为 0 说明了什么问题?增大入射光强度,会 使初动能增加吗?
第二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 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U=6.0 V,由动能定理,得 eU=Ek;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而 hν=10.5 eV,解 得逸出功 W0=4.5 eV.此时光电子的初动能 Ek 全部用于克服电 场力做功,刚好不能到达阳极 A,若增大入射光强度,并不能 使初动能增加,只是增加了光电子数目,并不能使它们到达阳 极 A,故光电流为零.
第七页,共41页。
②实验结果: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 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偏转,极少数 α 粒子 偏转角度超过 90°,甚至达到 180°.
(2)原子的核式结构: ①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 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 间绕核高速旋转. ②α 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结果是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 的基础.
第十七页,共41页。
例 1 如下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
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 h=6.63×10
-34 J·s,由图可知
()
第十八页,共41页。
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 4.27×1014Hz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 5.5×1014Hz 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 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0.5 eV
第十六页,共41页。
3.遏止电压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 遏止电压 Uc 是使光电流减小到 0 的最小反向电压,由动能 定理,有 eUc=12mv2. 4.光电效应方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金属表面的电子吸 收了光子的能量 hν 后,一部分用于克服逸出功 W0,剩余部分 即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12mv2=hν-W0.

【教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教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关键字】教师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1.考纲变化:本章内容是模块3-5中的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由原来的“选考内容”调至“必考内容”.2.考情总结:作为“选考内容”时,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考查,以基础为主,难度不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命题预测:调到“必考内容”以后,预计命题的热点不变,仍然集中在光电效应、氢原子能级结构、半衰期、核反应方程及核能的计算等方面,考查题型仍然是选择题.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知识点1 光电效应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6.63×10-34 J·s.3.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ν=Ek+W0或Ek=hν-W0.(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v2.知识点2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1.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2-1-1所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图12-1-1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知识点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看来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R(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3.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1)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12-1-2所示.图12-1-2(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_eV.(3)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1.正误判断(1)光子说中的光子,指的是光电子.(×)(2)只要光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3)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质量.(×)(4)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5)发射光谱可能是连续光谱,也可能是线状谱.(√)2.[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考查]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结论有:①金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②金原子是一个球体;③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④原子核的半径约是10-15m,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92492400】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B [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则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结论有金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原子核的半径约是10-15m ,不能说明金原子是球体,B 正确.]3.[对光电效应的考查](多选)如图12­1­3为用光照射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的装置示意图.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用E k 表示、入射光的强度用C 表示、入射光的波长用λ表示、入射光的照射时间用t 表示、入射光的频率用ν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3A .E k 与C 无关B .E k 与λ成反比C .E k 与t 成正比D .E k 与ν成线性关系AD [由E k =hν-W 0知,E k 与照射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无关,与ν成线性关系,A 、D 正确,C 错误;由E k =hc λ-W 0可知,E k 与λ不成反比,B 错误.]4.[对氢原子光谱的考查]如图12­1­4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用以下能量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时,能使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的是( )图12­1­4A .1.51 eVB .3.4 eVC .10.2 eVD .10.3 eVC [入射光子的能量只有等于原子所处能级与某一较高能级的差值时,入射光的光子才能被吸收,原子才能被激发,选C.]1.(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2.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1)两条线索:(2)两条对应关系: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题组通关]1.(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不会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ABD [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 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 正确;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根据hν-W 逸=12mv 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 正确.]2.(多选)在探究光电效应现象时,某小组的同学分别用波长为λ、2λ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最大速度之比为2∶1,普朗克常量用h 表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c 表示.则( )【导学号:92492401】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2∶1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3λC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 λD .用波长为52λ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 BD [由于两种单色光照射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由E k =12mv 2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4∶1,A 错误;又由hν=W +E k 知,h c λ=W +12mv 21,h c 2λ=W +12mv 22,又v 1=2v 2,解得W =h c 3λ,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 3λ,B 正确,C 错误;光的波长小于或等于3λ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D 正确.]两点提醒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不是入射光的强度.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子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不是正比关系.(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 =eU c ,其中U c 是遏止电压.(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 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 的关系是W 0=hνc .2.四类图象●考向1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1.(2017·抚州模拟)人们发现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和对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的规律.请问谁提出了何种学说很好地解释了上述规律?已知锌的逸出功为3.34 eV ,用某单色紫外线照射锌板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为106 m/s ,求该紫外线的波长λ.(电子质量M e =9.11×10-31 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1 eV=1.60×10-19 J)【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 k =hν-W 0 ①光速、波长、频率之间关系:c =λν ②联立①②得紫外线的波长为λ=hc W 0+12mv 2m = 6.63×10-34×3×1083.34×1.6×10-19+12×9.11×10-31×1012 m≈2.009×10-7 m 【答案】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2.009×10-7 m●考向2 与光电效应有关的图象问题2.(多选)(2017·武威模拟)如图12­1­5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图12­1­5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ν0C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 ABC [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对应图线可得,该金属的逸出功W 0=E =hν0,A 、B 均正确;若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2hν0-W 0=hν0=E ,故C 正确;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该金属不发生光电效应,D 错误.]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2­1­6所示,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 、A 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 发射后将向阳极A 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 由图中电流计G 测出,反向电压U 由电压表V 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 C ,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图12­1­6B [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光电流的强度与光强成正比,光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是瞬时的,不需要时间积累,故A 、D 图象正确;从金属中打出的光电子,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做减速运动,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减少,故C 图象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hν=hν0+E km ,而eU C =E km ,所以有hν=hν0+eU C ,由此可知,B 图象错误.]光电效应问题中的五个决定关系1.逸出功W 0一定时,入射光的频率决定着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2.入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的强度决定着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光电子数.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4.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 =eU c .5.逸出功与极限频率、极限波长的关系:W 0=hνc =hc λc .1.(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光子的频率ν=ΔE h =E 高-E 低h. (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ν=ΔE .②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 外≥ΔE .③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2.电离电离态与电离能电离态:n =∞,E =0基态→电离态:E 吸=0-(-13.6 eV)=13.6 eV 电离能.n =2→电离态:E 吸=0-E 2=3.4 eV如吸收能量足够大,克服电离能后,获得自由的电子还携带动能.3.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 -1).(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 =C2n =n n -12.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题组通关]1.(多选)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它们分别是从n 为3、4、5、6的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四条谱线中,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B .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6能级或n =5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C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1能级跃迁,则能够产生红外线D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将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D [从n 为3、4、5、6的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从n =3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大,可知为红色光谱,A 正确;蓝光光子频率大于红光光子频率,小于紫光光子频率,可知是从n =4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B 错误;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1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大于从n =6跃迁到n =2能级时辐射的紫光光子频率,即产生紫外线,C 错误;从n =6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大于从n =6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由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但从n =6跃迁到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 正确.]2.如图12­1­7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 的光子,问:(1)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2)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图12­1­7【解析】 (1)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光子的频率应满足:hν=E n -E 2=2.55 eV则E n =hν+E 2=-0.85 eV又有:E n =E 1n 2,所以:n =E 1E n =-13.6 eV -0.85 eV=4 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 =4的能级,应该提供的能量为ΔE =E 4-E 1=-0.85 eV -(-13.6)eV =12.75 eV.(2)辐射跃迁图如图所示:【答案】(1)12.75 eV (2)见解析1.一个区别: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能级跃迁的可能性.2.两点提醒:(1)原子能级之间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的光子能量一定等于两能级之间的差值.(2)要使氢原子发生电离,原子吸收的能量可以是大于原子该能级值的任意值.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第1节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教师用书

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1.考纲变化:本章内容是模块3-5中的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由原来的“选考内容”调至“必考内容”.2.考情总结:作为“选考内容”时,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考查,以基础为主,难度不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命题预测:调到“必考内容”以后,预计命题的热点不变,仍然集中在光电效应、氢原子能级结构、半衰期、核反应方程及核能的计算等方面,考查题型仍然是选择题.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知识点1 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 ν,其中h =6.63×10-34J·s.3.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 ν=E k +W 0或E k =h ν-W 0.(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v 2.知识点2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2­1­1所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图12­1­1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知识点3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 ⎛⎭⎪⎫122-1n 2(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n 为量子数. 2.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3.氢原子的能级、能级公式 (1)氢原子的能级图 能级图如图12­1­2所示.图12­1­2(2)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1n2E1(n=1,2,3,…),其中E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1=-13.6_eV.(3)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n2r1(n=1,2,3,…),其中r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1=0.53×10-10 m.1.正误判断(1)光子说中的光子,指的是光电子.(×)(2)只要光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3)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质量.(×)(4)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5)发射光谱可能是连续光谱,也可能是线状谱.(√)2.[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考查]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结论有:①金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②金原子是一个球体;③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④原子核的半径约是10-15m,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92492400】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B[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则从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出发推出的结论有金原子内部大部分都是空的,汤姆孙的原子模型不符合原子结构的实际情况,原子核的半径约是10-15m,不能说明金原子是球体,B正确.]3.[对光电效应的考查](多选)如图12­1­3为用光照射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的装置示意图.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用E k表示、入射光的强度用C表示、入射光的波长用λ表示、入射光的照射时间用t表示、入射光的频率用ν表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1­3A.E k与C无关B .E k 与λ成反比C .E k 与t 成正比D .E k 与ν成线性关系AD [由E k =h ν-W 0知,E k 与照射光的强度及照射时间无关,与ν成线性关系,A 、D 正确,C 错误;由E k =hcλ-W 0可知,E k 与λ不成反比,B 错误.]4.[对氢原子光谱的考查]如图12­1­4所示,1、2、3、4为玻尔理论中氢原子最低的四个能级.用以下能量的光子照射基态的氢原子时,能使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的是( )图12­1­4A .1.51 eVB .3.4 eVC .10.2 eVD .10.3 eVC [入射光子的能量只有等于原子所处能级与某一较高能级的差值时,入射光的光子才能被吸收,原子才能被激发,选C.]1.(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2.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2)两条对应关系: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题组通关]1.(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 .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不会消失C .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 .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ABD [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 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 正确;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 错误;根据h ν-W 逸=12mv 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 正确.]2.(多选)在探究光电效应现象时,某小组的同学分别用波长为λ、2λ的单色光照射某金属,逸出的光电子最大速度之比为2∶1,普朗克常量用h 表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用c 表示.则( )【导学号:92492401】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2∶1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3λC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λD .用波长为52λ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能发生光电效应BD [由于两种单色光照射下,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之比为2∶1,由E k =12mv 2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4∶1,A 错误;又由h ν=W +E k 知,h c λ=W +12mv 21,h c 2λ=W +12mv 22,又v 1=2v 2,解得W =hc 3λ,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c3λ,B 正确,C 错误;光的波长小于或等于3λ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D 正确.]两点提醒1.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不是入射光的强度.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子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二者不是正比关系.(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 =eU c ,其中U c 是遏止电压.(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 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 的关系是W 0=h νc . 2.四类图象●考向1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1.(2017·抚州模拟)人们发现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和对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的规律.请问谁提出了何种学说很好地解释了上述规律?已知锌的逸出功为3.34 eV ,用某单色紫外线照射锌板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速度为106m/s ,求该紫外线的波长λ.(电子质量M e =9.11×10-31kg ,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1 eV=1.60×10-19J)【解析】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 ①光速、波长、频率之间关系:c =λν ② 联立①②得紫外线的波长为 λ=hcW 0+12mv 2m=6.63×10-34×3×1083.34×1.6×10-19+12×9.11×10-31×1012m≈2.009×10-7m【答案】 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很好地解释了光电效应 2.009×10-7m ●考向2 与光电效应有关的图象问题2.(多选)(2017·武威模拟)如图12­1­5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图12­1­5A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 ν0C .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D .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2ABC [由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对应图线可得,该金属的逸出功W 0=E =h ν0,A 、B 均正确;若入射光的频率为2ν0,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2h ν0-W 0=h ν0=E ,故C 正确;入射光的频率为ν02时,该金属不发生光电效应,D 错误.]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2­1­6所示,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 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 、A 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 发射后将向阳极A 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 由图中电流计G 测出,反向电压U 由电压表V 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截止电压U C ,在下列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错误的是()图12­1­6反向电压U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光强I 的关系 A 截止电压U C与频率ν的关系 B光强I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反向电压U 的关系C光强I 和频率ν一定时,光电流i 与产生光电子的时间t 的关系 DB [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光电流的强度与光强成正比,光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是瞬时的,不需要时间积累,故A 、D 图象正确;从金属中打出的光电子,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做减速运动,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大,到达阳极的光电子数减少,故C 图象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h ν=h ν0+E km ,而eU C =E km ,所以有h ν=h ν0+eU C ,由此可知,B 图象错误.]光电效应问题中的五个决定关系1.逸出功W 0一定时,入射光的频率决定着能否产生光电效应以及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入射光的频率一定时,入射光的强度决定着单位时间内发射出来的光电子数.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 ν-W 0. 4.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 k =eU c . 5.逸出功与极限频率、极限波长的关系:W 0=h νc =hcλc.1.(1)自发跃迁:高能级→低能级,释放能量,发出光子. 光子的频率ν=ΔE h =E 高-E 低h.(2)受激跃迁:低能级→高能级,吸收能量.①光照(吸收光子):光子的能量必须恰等于能级差h ν=ΔE .②碰撞、加热等:只要入射粒子能量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即可,E 外≥ΔE . ③大于电离能的光子被吸收,将原子电离. 2.电离 电离态与电离能 电离态:n =∞,E =0基态→电离态:E 吸=0-(-13.6 eV)=13.6 eV 电离能.n =2→电离态:E 吸=0-E 2=3.4 eV如吸收能量足够大,克服电离能后,获得自由的电子还携带动能. 3.谱线条数的确定方法(1)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 -1). (2)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的两种求解方法. ①用数学中的组合知识求解:N =C2n =n n -2.②利用能级图求解:在氢原子能级图中将氢原子跃迁的各种可能情况一一画出,然后相加.[题组通关]1.(多选)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它们分别是从n 为3、4、5、6的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四条谱线中,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3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B .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6能级或n =5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C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1能级跃迁,则能够产生红外线D .若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将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AD [从n 为3、4、5、6的能级直接向n =2能级跃迁时,从n =3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最小,波长最大,可知为红色光谱,A 正确;蓝光光子频率大于红光光子频率,小于紫光光子频率,可知是从n =4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B 错误;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1能级跃迁,辐射的光子频率大于从n =6跃迁到n =2能级时辐射的紫光光子频率,即产生紫外线,C 错误;从n =6跃迁到n =2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大于从n =6跃迁到n =3能级辐射的光子频率,由氢原子从n =6能级直接向n =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但从n =6跃迁到n =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 正确.]2.如图12­1­7所示,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出能量为2.55 eV 的光子,问:(1)最少要给基态的氢原子提供多少电子伏特的能量,才能使它辐射上述能量的光子? (2)请在图中画出获得该能量后的氢原子可能的辐射跃迁图.图12­1­7【解析】 (1)氢原子从n >2的某一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辐射光子的频率应满足:h ν=E n -E 2=2.55 eV则E n =h ν+E 2=-0.85 eV 又有:E n =E 1n2, 所以:n =E 1E n =-13.6 eV-0.85 eV=4基态氢原子要跃迁到n =4的能级,应该提供的能量为 ΔE =E 4-E 1=-0.85 eV -(-13.6)eV =12.75 eV. (2)辐射跃迁图如图所示:【答案】 (1)12.75 eV (2)见解析1.一个区别:一个氢原子和一群氢原子能级跃迁的可能性. 2.两点提醒:(1)原子能级之间跃迁时吸收或放出的光子能量一定等于两能级之间的差值.(2)要使氢原子发生电离,原子吸收的能量可以是大于原子该能级值的任意值.11。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第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三章第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含答案

第1讲原子结构氢原子光谱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氢原子光谱Ⅰ1.原子的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

(2)α粒子散射实验: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进行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的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光谱(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122-1n2,(n=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

【知识点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1.玻尔理论(1)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2)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h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3)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

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

3.氢原子的能级图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 氢原子能级图及原子跃迁[深化理解]1.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第12章 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新人教版高考物理总复第12章 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栏目导航
10
3.光电流与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 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 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 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 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
栏目导航
A.若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反接后,电路中仍可能有光电流 B.单色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才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转动 C.若另一束波长为 λ2 的单色光(λ2>λ1)照射到光电管的阴极时, 电路中也可能产生光电流但光电流肯定比前次小 D.入射光的强度一定时,电路中光电流的大小随电压的增大而 持续增大
解析答案 栏目导航
A.1×1014 Hz
B.8×1014 Hz
C.2×1015 Hz
D.8×1015 Hz
解析答案 栏目导航
19
B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Ek=hν-W0=hcλ-hν0,代 入数据解得 ν0≈8×1014Hz,B 正确。]
栏目导航
20
4.(多选)(2017·全国卷Ⅲ)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
答案 栏目导航
36
[判断正误]
(1)原子核集中了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质量。
(×)
(2)原子中绝大部分是空的,原子核很小。
(√ )
(3)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 )
栏目导航
37
1.下列与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一致的是( ) A.所有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偏转角度都很小 B.大多数 α 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向各个方向运动的 α 粒子数目基本相等 D.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的偏转
15

2019高考通用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2019高考通用版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第12章 第1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第章 量子论初步 原子核1.考纲变化:本章内容是模块3-5中的部分内容,考纲要求从2017年起由原来的“选考内容”调至“必考内容”.2.考情总结:作为“选考内容”时,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考查,以基础为主,难度不大,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3.命题预测:调到“必考内容”以后,预计命题的热点不变,仍然集中在光电效应、氢原子能级结构、半衰期、核反应方程及核能的计算等方面,考查题型仍然是选择题. 4.2017年考题分布第一节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对应学生用书第214页)[教材知识速填]知识点1 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饱和光电流越大.(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叫遏止电压.(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ε=hν,其中h =6.63×10-34 J·s. 3.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ν=E k +W 0或E k =hν-W 0.(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 v 2. 4.光的波粒二象性(1)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5.物质波(1)概率波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新课标)河南省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第13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新课标)河南省高考物理总复习讲义 第13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第2讲光电效应氢原子光谱知识一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3,4,5,…),R是里德伯常量,R=1.10×107 m-1,n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1)轨道: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2)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1).(2)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考点一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一、光电效应的实质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二、极限频率的实质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限频率.三、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四、图13-2-3光电效应方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 k =h ν-W 0.如图13-2-3所示.五、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 1.常见电路(如图13-2-4所示)图13-2-42.两条线索(1)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 (2)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常见概念辨析⎩⎪⎨⎪⎧照射光⎩⎪⎨⎪⎧ 强度——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频率——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ε=h ν光电子⎩⎪⎨⎪⎧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度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 12mv 2m——————[1个示范例]——————(2013·浙江高考)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3-2-5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图13-2-5(1)图甲中电极A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________Hz,逸出功W0=________J;(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________J.【解析】(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A极运动,故电极A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题图可知,铷的截止频率νc为 5.15×1014 Hz,逸出功W0=hνc=6.63×10-34×5.15×1014J≈3.41×10-19 J.(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7.00×1014Hz时,由E k=hν-hνc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6.63×10-34×(7.00-5.15)×1014J≈1.23×10-19 J.【答案】(1)阳极(2)5.15×1014 3.41×10-19(3)1.23×10-19——————[1个预测例]——————A、B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A、E B.求A、B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解析】光子能量ε=hν,动量p=hλ,且ν=cλ得p=εc,则p A∶p B=2∶1A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A=εA-W0.同理,E B=εB-W0解得W0=E A-2E B.【答案】2∶1 W0=E A-2E B考点二氢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一、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13-2-6所示.图13-2-6 二、能级图中相关量意义的说明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C2n=n n-12.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1).——————[1个示范例]——————(2012·四川高考)如图13-2-7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图13-2-7A.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解析】因为E4-E3=0.66 eV<E3-E2=1.89 eV,根据c=λν和hν=E n-E m得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选项A 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等,与光子的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能级越低,在靠近原子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概率越大,选项C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是氢原子核外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了低能级向外放出能量,选项D错误.【答案】A——————[1个预测例]——————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3-2-8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图13-2-8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解析】原子发光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能级差,先分别计算各相邻的能级差,再由小到大排序.结合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表可知,有两个能量分别为1.89 eV和2.55 eV 的光子属于可见光,分别属于红光和蓝-靛光的范围,故答案为A.【答案】 A1.(多选)(2011·广东高考)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解析】在光电效应中,若照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无论光照时间多长,光照强度多大,都无光电流,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立刻有光电子产生,故A、B错误,D正确.由-eU=0-E k,E k==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 B5.(2011·福建高考)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13-2-10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图13-2-10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3轨道上比处在n=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He+处在n=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图13-2-11【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r n =n 2r 1可知电子处在n =3的轨道上比处在n =5的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近.大量He +处在n =4的激发态时,发射的谱线有6条.【答案】 近 69.(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解析】 设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 0==E 1n2,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当氢原子由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ν1;若氢原子由第2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频率为ν2,则ν1ν2=________. 【解析】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h ν1=E 4-E 2=E 142-E 122=-316E 1h ν2=E 2-E 1=E 122-E 112=-34E 1所以ν1ν2=31634=14.【答案】 14。

2024年新高考版物理专题十三近代物理初步讲解部分

2024年新高考版物理专题十三近代物理初步讲解部分

过程,称为核反应。
2.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三个重要核反应
1)1919年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174
N+
4 2
He
18 7
O
11
H。
2)1932年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了中子的存在,其核反应方
程为:94
Be+
4 2
He
16 2
C
10
n。
3)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发现正电子的核反
4.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 ①定义: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光量 子,简称光子。 ②光子的能量:每个光子的能量只决定于光的频率,即ε=hν,ν表示光的频 率。 2)逸出功:要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需要外界对它做功,做功的最小值叫这 种金属(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的逸出功,一般用W0表示。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k=hν-W0,E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电子 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黑体的颜色不一定是黑色,黑体不反射电磁波,但会向外辐射电磁波。 2.能量量子化 1)能量子:组成黑体的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ε 的整数倍。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也是以这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 一份一份地进行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能量子。 2)公式:ε=hν。ν是带电微粒的振动频率,也是带电微粒吸收或辐射电磁波 的频率,h是普朗克常量,其值为h=6.626×10-34 J·s。 3)能量量子化:在微观世界中,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某些分立值,这种 现象叫能量量子化。
3.质量亏损 1)概念: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作质量 亏损。 2)质能关系:ΔE=Δmc2。 3)核子平均质量: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大,核子 的平均质量就小,故核子的平均质量大小也能够反映原子核的稳定性,即 核子的平均质量越小,原子核越稳定。核子平均质量随原子序数变化的 定性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2021届课堂新坐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2021届课堂新坐标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
【答案】 CD
1.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n12E1(n=1,2,3,…),其中 E1 为基态能 量,其数值为 E1=-13.6 eV.
(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 r1 为基态半径, 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 r1=0.53×10-10 m.
【答案】 C
(见学生用书第 215 页)
1.(2011·天津高考)下列能揭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的实验是( )
A.光电效应实验
B.伦琴射线的发现
C.α 粒子散射实验
D.氢原子光谱的发现
【解析】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光具有粒子性,故 A 错误.伦琴射线
为电磁波,故 B 错误.卢瑟福由 α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见学生用书第 213 页)
1.光电效应的实质 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 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 子. 2.极限频率的实质 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 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 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 限频率.
3.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 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 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 4.光电效应方程 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 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k=hν- W0.如图12-2-3所示.
2.(2011·全国高考)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 E1,激发态能量 En= E1/n2,其中 n=2,3,….用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 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6:13-2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优质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6:13-2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优质课件
答案:C
变式训练 1 (2013·北京卷)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 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 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 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 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 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 15-1-6 所示.用频率为 ν 的普通光源 照射阴极 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 ν 的强激光照射阴 极 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 U,即将阴极 K 接电源正极,阳极 A 接电源负极,在 KA 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思路分析 光子频率不变,则光子能量不变,入射光强度减弱 是由于单位时间内光子个数减少.
解析:光电效应瞬时(不超过 10-9 s)发生,与光强无关,A 错;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只决定于入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极限频率,与 光强无关,D 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入射 光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B 错;光电子数目多少与入射光强 度有关,可理解为一个光子能打出一个电子,光强减弱,逸出的光 电子数目减少,C 对.
考点自测
考点一 光电效应 1.(多选题)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规律,考查考生对光电效应规 律的理解.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时间无关,A 项错误;如果 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入射光再强也不会发生 光电效应,B 项错误;遏止电压 Uc,满足 eUc=hν-hν0,从 表达式可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C 项正确;只 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会有光电子逸出,D 项 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近代物理 第一节 光电效应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近代物理   第一节 光电效应

[考点要求]1.光电效应(Ⅰ)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Ⅰ) 3.氢原子光谱(Ⅰ)4.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Ⅰ) 5.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Ⅰ) 6.放射性同位素(Ⅰ)7.核力、核反应方程(Ⅰ) 8.结合能、质量亏损(Ⅰ)9.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Ⅰ) 10.射线的危害和防护(Ⅰ)[高考导航]第一节光电效应[学生用书P249]【基础梳理】提示:电子光电子大于增大hνhν-W0干涉波动性光电效应粒子性波动粒子【自我诊断】1.判一判(1)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就是光子.()(3)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4)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5)入射光的频率越大,逸出功越大.()提示:(1)×(2)×(3)√(4)×(5)×2.做一做(1)(多选)如图所示,用导线把验电器与锌板相连接,当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发生的现象是()A.有光子从锌板逸出 B.有电子从锌板逸出C.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 D.锌板带负电提示:选BC.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锌板上的电子吸收紫外线的能量从锌板表面逸出,称之为光电子,A错误,B正确;锌板与验电器相连,带有相同电性的电荷,锌板失去电子应该带正电,且失去电子越多,带的正电荷越多,验电器指针张角越大,C正确,D错误.(2)(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同一种单色光,先后照射锌和银金属的表面,都能产生光电效应.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四个物理量中,一定不同的是()A.遏止电压B.饱和光电流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D.逸出功提示:选ACD.同一束光照射不同的金属,一定相同的是入射光的光子能量.不同的金属,逸出功不同,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最大初动能不同,则遏止电压不同.同一束光照射,光中的光子数目相等,所以饱和光电流是相同的.对光电效应的理解[学生用书P250]【知识提炼】与光电效应有关的五组概念对比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2.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电子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光电子的初动能小于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跟进题组】1.(多选)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解析:选AC.根据光电效应规律,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则饱和光电流变大,A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知,入射光的频率变高,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变大,而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B错误,C正确;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时,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没有光电流产生,D错误.2.如图所示,当一束一定强度某一频率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时,此时滑片P处于A、B中点,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A.若将滑动触头P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B.若将滑动触头P向A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一定增大C.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D.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读数不变解析:选A.所加的电压使光电子到达阳极,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且可能处于饱和电流,当滑片向B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当滑片向A端移动时,所加电压减小,则光电流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A正确,B错误;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红外线频率小于黄光的频率,但是不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中不一定没有电流通过,C错误;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紫外线的频率大于黄光的频率,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小,电流表读数减小,D错误.光电效应方程[学生用书P250]【知识提炼】1.四类图象图象名称图象形状由图象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象(1)极限频率:图象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2)逸出功:图象与E k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W0=|-E|=E(3)普朗克常量:图象的斜率k=h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遏止电压U c:图象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绝对值(2)饱和光电流I m:电流的最大值,强光大于弱光(3)最大初动能:E km=eU c颜色不同时,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遏止电压U c1、U c2(2)最大初动能:E k1=eU c1、E k2=eU c2遏止电压U c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1)截止频率νc: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横坐标(2)遏止电压U c: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普朗克常量h: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即h=ke(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用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典题例析】(2019·高考北京卷)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组次入射光子的能量/eV相对光强光电流大小/mA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eV第一组1234.04.04.0弱中强2943600.90.90.9第二组4566.06.06.0弱中强2740552.92.92.9A.两组实验采用了不同频率的入射光B.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不同C.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D.若入射光子的能量为5.0 eV,相对光强越强,光电流越大[解析]由于光子的能量E=hν,又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故入射光子的频率不同,A 项正确;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E k,可求出两组实验的逸出功均为3.1 eV,故两组实验所用的金属板材质相同,B错误;由hν=W+E k,逸出功W=3.1 eV可知,若入射光子能量为5.0 eV,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1.9 eV,C正确;相对光强越强,单位时间内射出的光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形成的光电流越大,D正确.[答案] B【迁移题组】迁移1对E k-ν图象的理解1.(多选)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标0.5).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 HzB.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 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 eV解析:选AC.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为截止频率,A正确,B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0,可知图线的斜率为普朗克常量,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为:W0=hν0=6.63×10-34×4.27×10141.6×10-19eV≈1.77 eV,D错误.迁移2对I-U图象的理解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解析:选B.由图象知,甲、乙光对应的遏止电压相等,由eU c =E k 和hν=W 0+E k 得甲、乙光频率相等,A 错误;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丙光的波长小于乙光的波长,B 正确;由hνc =W 0得甲、乙、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相同,C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D 错误.迁移3 对U c -ν图象的理解 3.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纵轴截距分别为k 和b ,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 ,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解析: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及E km =eU c 得U c =hνe -W 0e ,故h e =k ,b =-W 0e ,得h =ek ,W 0=-eb .答案:ek -eb迁移4 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4.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 和5.44×1014Hz ,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 A .波长 B .频率 C .能量D .动量解析:选A.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ν=W 0+12m v 2m,又由W 0=hν0,可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12m v 2m =hν-hν0,由于钙的截止频率大于钾的截止频率,所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因此它具有较小的能量、频率和动量,选项B 、C 、D 错误;又由c =λν可知光电子频率较小时,波长较大,A 正确.1.由E k -ν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 (1)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2)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绝对值E =W 0. (3)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 .2.由I -U 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遏止电压U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的绝对值. (2)饱和光电流I m :电流的最大值. (3)最大初动能:E km =eU c . 3.由U c -ν图象可以得到的信息(1)截止频率ν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2)遏止电压U c :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普朗克常量h :等于图线的斜率与电子电荷量的乘积,即h =ke .(注:此时两极之间接反向电压)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学生用书P252]【知识提炼】1.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进一步理解(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m v,h 是普朗克常量.(3)德布罗意波也是概率波,衍射图样中的亮圆是电子落点概率大的地方,但概率的大小受波动规律的支配.【跟进题组】1.(多选)实物粒子和光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实中突出体现波动性的是( ) A .电子束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 B .β射线在云室中穿过会留下清晰的径迹 C .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D .光电效应实验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解析:选AC.电子束具有波动性,通过双缝实验装置后可以形成干涉图样,A 正确;β射线在云室中高速运动时,径迹又细又直,表现出粒子性,B 错误;人们利用慢中子衍射来研究晶体的结构,体现出波动性,C正确;光电效应实验,体现的是波的粒子性,D错误.2.(多选)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解析:选ABD.电子属于实物粒子,电子衍射实验说明电子具有波动性,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与光的波动性无关,B、D正确,C错误;物质波也是概率波,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A正确.[学生用书P252]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对点训练】1.(2018·高考全国卷Ⅱ)用波长为300 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1.28×10-19 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A.1×1014 Hz B.8×1014 HzC.2×1015 Hz D.8×1015 Hz解析:选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h c λ-hν0,代入数据解得ν0≈8×1014 Hz ,B 正确.2.(多选)(2020·山西运城模拟)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描绘出图乙中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 ,电子电荷量用e 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入射光的频率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M 端移动B .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C .由U c -ν图象可知,这种金属截止频率为νcD .由U c -ν图象可求普朗克常量表达式为h =U 1e ν1-νc解析:选CD.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遏止电压增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出U c -ν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得出斜率、截距表示的含义.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遏止电压增大,测遏止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N 端移动,A 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 =hν-W 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 错误;根据E km =hν-W 0=eU c ,解得U c =hνe -hνc e ,图线的斜率k =h e =U 1ν1-νc,则h =U 1e ν1-νc,当遏止电压为零时,ν=νc ,C 、D 正确.[学生用书P387(单独成册)](建议用时:4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光电效应有如下几种陈述,其中正确的是( )A .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B .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无关C .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可见光照射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要大D.对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解析:选D.根据W0=hν0知,金属的逸出功由金属的极限频率决定,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A错误;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即影响光电流的大小,B错误;不可见光的频率不一定比可见光的频率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一定大,C错误;对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也就是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则对应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D正确.2.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到金属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解析:选C.光电效应瞬时(10-9 s)发生,与光强无关,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入射光的频率越大,最大初动能越大,B错误;光电子数目多少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光强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正确;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只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极限频率,与光强无关,D错误.3.用波长为2.0×10-7m的紫外线照射钨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4.7×10-19 J.由此可知,钨的极限频率是(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A.5.5×1014Hz B.7.9×1014HzC.9.8×1014Hz D.1.2×1015Hz解析:选B.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意在考查考生对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逸的理解,并能应用光电效应方程求解极限频率.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逸,而W逸=hν0,ν=cλ,所以钨的极限频率ν0=cλ-E kh=7.9×1014Hz,B正确.4.在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 A.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解析:选C.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需要时间,因此光电效应不可能瞬时发生,这与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电子会吸收足够的能量,克服原子的束缚成为光电子,因此所有金属均可以发生光电效应,这与光电效应有极限频率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照射光越强,电子获得的能量越大,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与光电效应中打出的光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强无关,而与照射光的频率有关矛盾;按照光的波动理论也可以得到光越强打出的光电子越多,光电流越大,C 正确.5.(2017·高考北京卷)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 =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 =6.6×10-34 J ·s ,真空光速c =3×108 m/s)( )A .10-21 J B .10-18 J C .10-15 J D .10-12J 解析:选B.由题意知,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等于照射分子的光子能量,E =hν=h c λ≈2×10-18 J ,故B 正确.6. 关于光电效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从金属逸出B .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但如换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子,则有可能发生光电效应C .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D .由于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解析:选D.发生光电效应时,金属中逸出的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A 错误;当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逸出时需要做的最小功,光电效应便不能发生了,但如换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子,频率更低,更不可能发生,B错误;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越多,形成的光电流越大,与最大初动能无关,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知,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是不相同的,因此使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也不相同,D正确.7.研究光电效应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解析:选C.由于是强度不同的光照射同种钠极板,则遏止电压相同,强度不同,饱和光电流不同,C正确.8.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只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光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用同样频率为ν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A .U =hνe -W eB .U =2hνe -W eC .U =2hν-WD .U =5hν2e -W e解析:选B.以从阴极K 逸出的且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Ue =0-12m v 2m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nhν=12m v 2m +W (n =2,3,4,…),联立上式解得:U =nhνe -W e(n =2,3,4,…),故B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9.(2020·北京朝阳模拟)用绿光照射一个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最大初动能增大,可以( )A .改用红光照射B .改用紫光照射C .改用蓝光照射D .增加绿光照射时间解析:选B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时间或照射强度无关,而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有关,入射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最大初动能越大,所以本题中可以改用比绿光光子能量更大的紫光、蓝光照射,以增大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10.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A .入射光太弱B .入射光波长太长C .光照时间短D .电源正、负极接反解析:选BD.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B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若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D正确.11.对光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个别光子的行为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出波动性B.光的波动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种属性,不是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C.光表现出波动性时,就不具有粒子性了,光表现出粒子性时,就不再具有波动性了D.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为:在某种情况下光的波动性表现得明显,在另外的某种情况下,光的粒子性表现得明显解析:选ABD.光是一种概率波,少量光子的行为易显示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的行为往往显示出波动性,A正确;光的波动性不是由于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的一种属性,这已被弱光照射双缝后在胶片上的感光实验所证实,B正确;粒子性和波动性是光同时具备的两种属性,C错误,D正确.12.用极微弱的可见光做双缝干涉实验,随着时间的增加,在照相底片上先后出现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图象,则()A.图象甲表明光具有粒子性B.图象乙表明光具有波动性C.用紫外线观察不到类似的图象D.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解析:选ABD.图象甲曝光时间短,通过光子数很少,呈现粒子性.图象乙曝光时间长,通过了大量光子,呈现波动性,故A、B正确;同时也表明光是一种概率波,故D正确;紫外线本质和可见光本质相同,也可以发生上述现象,可以用感光胶片观察到,故C错误.13.如图甲所示,合上开关,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K,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把电路改为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时,则()A .逸出功为1.9 eVB .逸出功为1.7 eVC .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2.6 eVD .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4.5 eV解析:选AC.光子能量hν=2.5 eV 的光照射阴极,电流表读数不为零,则能发生光电效应,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 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则电子不能到达阳极,由动能定理eU =12m v 2m知,最大初动能E km =eU =0.6 eV ,由光电效应方程hν=E km +W 0知W 0=1.9 eV ,对图乙,当电压表读数为2 V 时,电子到达阳极的最大动能E ′km =E km +eU ′=0.6 eV +2 eV =2.6 eV .故A 、C 正确.14.(2020·河北保定模拟)如图所示,这是一个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 ,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0的数值B .保持光照条件不变,滑片P 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将一直增大C .不改变光束颜色和电路,增大入射光束强度,电流表示数会增大D .阴极K 需要预热,光束照射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有光电流解析:选AC.只调换电源的极性,移动滑片P ,电场力对电子做负功,当电流表示数为零时,则有eU =12m v 2m,那么电压表示数为遏止电压U 0的数值,A 正确;当其他条件不变,P 向右滑动,加在光电管两端的电压增加,光电子运动更快,由I =q t得电流表读数变大,若电流达到饱和电流,则电流表示数不会增大,B 错误;只增大入射光束强度时,单位时间内。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第13章动量光电效应核能第1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考部分第13章动量光电效应核能第1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教师用书

第1节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通常用P来表示.2.表达式p=mv.3.单位kg • m/s.4.标矢性动呈: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知识点2动疑守恒左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虽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左律.2.表达式(1)p=p f,系统内力作用前总动量门等于内力作用后的总动量P'.(2)盘%+处%=加叫'+址卩/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3.动量守恒泄律的适用条件(1)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不是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为零,更不能认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2)近似适用条件: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3)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知识点3碰撞、反冲和爆炸问题1.碰撞⑴概念:碰撞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2)特点: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动疑守恒.(3)分类:2.反冲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原来系统内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发生相互作用后各部分的末速度不再相同而分开.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系统的动能址,且常伴有英他形式能向动能的转化.3.爆炸问题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爆炸过程中位移很小,可忽略不计,作用后从相互作用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知识点4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疑.(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汁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方案二:利用斜槽上滚下的小球验证动就守恒定律(1)用天平测岀两小球的质星,并选泄质疑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按照如图13-1-1所示安装实验装宜,调整固左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图13-1-1(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在适当位巻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0.(4)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左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而,圆心尸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 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A:如图13-1-2所示.图13-1-2⑹连接X测量线段0只%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血0P =OH ON ,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囤内是否成立.[核心精讲]1.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2.动量守恒左律的三种表达式及对应意义d)p=p',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F •(2)^p=p'—p=0,即系统总动量的增疑为0.(3)A A = ~A A,即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一部分动量的增量与另一部分动疑的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应用动量守恒泄律的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确左系统的组成(系统包括哪几个物体及研究的过程);(2)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系统动量是否守恒(或某一方向上是否守恒);(3)规定正方向,确左初末状态动量:(4)由动量守恒泄律列出方程;(5)代入数据,求出结果,必要时讨论说明.[题组通关]1.(2015 •福建高考)如图13-1-3所示,两滑块乩方在光滑水平而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川的质量为加速度大小为2%,方向向右,滑块万的质量为2皿速度大小为知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导学号:96622218]图13-1-3A.£和万都向左运动B.£和万都向右运动C.川静止,万向右运动D.川向左运动,万向右运动D选向右为正方向,则£的动M 2v0=2mv Q. B的动疑刃=一2加%.碰前月、万的动量之和为零,根据动量守恒,碰后月、万的动量之和也应为零,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2.两块厚度相同的木块和万,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而上,其质量分别为如=2. 0 kg, 皿=0.90 kg.它们的下底而光滑,上表而粗糙,另有一质量亦=0.10 kg的滑块C,以比= 10m/s的速度恰好水平地滑到月的上表而,如图13-1-4所示.由于摩擦,滑块最后停在木块万上,万和Q的共同速度为0. 50 m/s.求:图13-1-4(1)木块月的最终速度臥(2)滑块C离开月时的速度.【解析】C从开始滑上川到恰好滑至月的右端过程中,月、B、C组成系统动量守恒mcVc=(皿+皿)—+业々'C刚滑上万到两者相对静止,对万、C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IDS V A-\-mcVc =(血+业)v解得匕=0. 25 m/svc =2. 75 m/s.【答案】(1)0.25 m/s (2)2.75 m/s[名师微博]两点提醒:1.动量守恒左律的研究对象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与选择哪几个物体作为系统和分析哪一段运动过程有直接关系.2.分析系统内物体受力时,要弄淸哪些是系统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核心精讲]1. 碰撞现象满足的三个规律 (1) 动量守恒即 P I +A =P ' 1+P =•(2) 动能不增加(3) 速度要合理① 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泄增大,若碰 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 ② 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2. 对反冲现象的三点说明(1) 系统内的不同部分在强大内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通常用动疑守恒来处理. (2) 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 (3) 反冲运动中平均动量守恒. 3. 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 (1) 动虽:守恒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 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2) 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英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前后系统的总 动能增加.(3) 位宜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務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 爆炸后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疑开始运动.[师生共研]•考向1爆炸与反冲问题卜例D (2014 •重庆高考)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 髙时仅有水平速度v=2 m/s, 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 : 1.不计质量损失,重力加速度g 取10 皿扌,则下列选项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B 弹丸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外力,故爆炸瞬间动量守恒.因两弹片均水平飞出,飞 行时间£=\ 半=1 s,取向右为正,由水平速度知,选项A 中,八严2. 5 m/s, w 乙=—0. 5 m/s :选项 B 中,r «p = 2. 5 m/s, v/.=0. 5 m/s ;选项 C 中,卩中= lm/s, v z .=2 m,/s : 选项D 中,即 Ex+E&E'卩甲=—1 m/s,卩乙=2 m/s.因爆炸瞬间动量守恒,故mv=m中卩中+山乙卩乙,其中叭斗,m =m, v=2 m/s,代入数值计算知选项B正确.•考向2碰撞问题分析卜例固(2015・全国卷I )如图13-1-5,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物体乩B、C位于同一直线上,A位于& Q之间.月的质量为皿B、Q的质量都为",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使月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求e和”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只与万、Q各发生一次碰撞.设物体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的.图13-1-5【规范解答】川向右运动与6•发生第一次碰撞,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设速度方向向右为正,开始时〃的速度为%,第一次碰撞后C的速度为仏,川的速度为畑由动量守恒建律和机械能守恒建律得zz/vb=功心+Mva①1 3 1 . 1 . —p/z?vb=+-jMva②联立①②式得m—M厂、汨市%③2加忌"市“④如果第一次碰撞后,月与Q速度同向,且兔的速度小于C的速度,不可能与万发生碰撞;如果m=M.第一次碰撞后,川停止,Q以月碰前的速度向右运动,月不可能与万发生碰撞;所以只需考虑水”的情况.第一次碰撞后,月反向运动与万发生碰撞.设与万发生碰撞后,£的速度为尬,同样有根据题意,要求月只与氏C各发生一次碰撞,应有EeW Vh ⑥联立④⑤⑥式得m + 4zaW—"20解得皿鼻(羽一2)."另一解mW —(* + 2).W舍去.所以,加和M应满足的条件为(A/5—2)M^nKM.【答案】(乐一 2)底水M1.一个结论:在碰撞、爆炸和反冲问题中,即使有外力作用,往往因内力远大于外力,时间极短,认为系统动量是守恒的.2.两点提醒:(1)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不可能增大,但爆炸与反冲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可增大.(2)因碰撞、爆炸过程发生在瞬间,一般认为系统内各物体的速度瞬间发生突变,而物体的位置不变.[题组通关]3.(2014 •福建高考)一枚火箭搭载着卫星以速率%进入太空预左位置,由控制系统使箭体与卫星分离,如图13-1-6所示.已知前部分的卫星质量为如,后部分的箭体质量为蚣, 分离后箭体以速率力沿火箭原方向飞行,若忽略空气阻力及分离前后系统质疑的变化,则分离后卫星的速率坯为()【导学号:96622219]图13-1-6A・ vt>—vt B.比+ Vzr 处J K> ------ Vz庇D.比+二(Vb—Vz)OhD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对火箭和卫星由动量守恒泄律得(血+氐)内二处—+岛久解得犷+ 巾一心=“+仝仏_小Ok Ztt 故选D.4.质量为皿速度为卩的月球与质量为3羽的静止尸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万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万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A. 0. B・ 0. 4 vC. Q.2v D・vB 根据动虽守恒泄律得妙=/zm+3毗,则当S =0・6A时,n=-0.8v,则碰撞后的总动能F =|^(~0. 8v)=4-|x3^(0. 6r)==l. 72X^,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由于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增加,故A项错误;当v c=0.4v时,幻=一0.2力则碰撞后的总动能为F =知(一0.2/+*X3”(0.访=0.52X新,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可能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B 项正确;当v c=0.2v时,%=0.4卩,则碰撞后的£球的速度大于万球的速度,而两球碰撞,£球不可能穿透万球,故C项错误;当时,n=-2v,则显然碰撞后的总动能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D项错误.[典题示例]卜例同(2015 •山东高考)如图13-1-7,三个质量相同的滑块冻B、G间隔相等地静置于同一水平直轨道上.现给滑块川向右的初速度畑一段时间后月与万发生碰撞,碰后乂1 3万分别以尹、严的速度向右运动,万再与Q发生碰撞,碰后万、Q粘在一起向右运动.滑块A.歹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恒左值.两次碰撞时间均极短.求氏C碰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图13-1-7【解题关键】3速度讨戶尹,3的速度内=严,由动量守恒泄律得mv/=niv A V^VS①设碰撞前A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肌,由功能关系得府=£也诟一匹)设万与C碰撞前万的速度为讨$,万克服轨道阻力所做的功为&由功能关系得怙詁据题意可知赅=恥④设万、Q碰撞后瞬间共同速度的大小为W,由动量守恒泄律得mv f J=2mv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答案】耍%10利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解题的技巧1.若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应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守恒泄律和能量守恒立律(机械能守恒定律).2.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且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能疋理.3.因为动量守恒泄律、能量守恒泄律(机械能守恒泄律)、动能左理都只考查一个物理过程的始末两个状态有关物理量间的关系,对过程的细廿不予细究,这正是它们的方便之处.特别对于变力做功问题,就更显示出它们的优越性.[题组通关]5.(2016 •天津高考)如图13-1-8所示,方盒月静I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盒内有一小滑块氏盒的质量是滑块的2倍,滑块与盒内水平而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若滑块以速度"开始向左运动,与盒的左、右壁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滑块在盒中来回运动多次,最终相对于盒静止,则此时盒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 ,滑块相对于盒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96622220]图13-1-8【解析】由于水平而光滑,则滑块与盒碰撞时动量守恒,故有:2DV= (.“+皿)“,且.lf=2a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十m 3由功能关系知:"昭3=尹卩-—㊁(.“+加)viV解得滑块相对盒的路程s=—・3 Mgv /【答案】3莎[核心精讲]1.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方案提醒:①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导轨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导轨水平.②若利用摆球进行实验,两小球静放时球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刚好接触,摆线竖直, 将小球拉起后,两条摆线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③若利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④若利用斜槽进行实验,入射球质量要大于被碰球质量,即:m皿防止碰后凤被反弹.(3)探究结论:寻找的不变量必须在各种碰撞情况下都不改变.2.实验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装置本身是否符合要求,即:①碰撞是否为一维碰撞.②实验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如气垫导轨是否水平,两球是否等大,长木板实验是否平衡掉摩擦力等.(2)偶然误差:主要来源于质虽:血和速度w的测量.(3)减小误差的措施:①设计方案时应保证碰撞为一维碰撞,且尽量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②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题组通关]6.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左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13-1-9甲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等组成.在空腔导轨的两个工作而上均匀分布着一泄数虽的小孔,向导轨空腔内不断通入压缩空气,空气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圧地漂浮在导轨上,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图13-1-9下而是实验的主要步骤: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导轨的调盯旋钮,使导轨水平;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③把打点讣时器固左在紧靠气垫导轨左端弹射架的外侧,将纸带穿过打点让时器和弹射架并固左在滑块1的左端,调肖打点计时器的高度,直至滑块拖着纸带移动时,纸带始终在水平方向;④使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⑤把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已知碰后两滑块一起运动;⑥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滑块带动纸带一起运动: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岀较理想的纸带如图乙所示:⑧测得滑块1(包括撞针)的质量为310 g,滑块2(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205 g.(1)试着完善实验步骤⑥的内容.(2)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 02 s打一个点,计算可知两滑块相互作用前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______ kg・皿/s ;两滑块相互作用以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_______ kg・m/s.(保留3位有效数字)(3)试说明(2)问中两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滑块1.0 9⑵作用前滑块1的速度巾=6于m/s = 2m/s,Jt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为0. 310X2 kg・m./s =0. 620 kg・m/s,作用后滑块1和滑块2具有相同的速度尸牛乎m/s = l. 2 m/s,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0.310 + 0. 205)X1.2 kg・ m/s=0. 618 kg • m/s.(3)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有摩擦.【答案】(1)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滑块1(2)0.620 0.618(3)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有摩擦7.(2014 •全国卷II)现利用图13-1-10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左律.在图甲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左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图13-1-10实验测得滑块A的质量血=0. 310 kg,滑块B的质量皿=0. 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 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Q50.0 Hz.将光电门固左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A t B=3. 500 ms,碰撞前后打岀的纸带如图13-1-11所示.图13」11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I 碰撞器鬻倉之差X100%)最大为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左律?写岀运算过程.【解析】按左义,物块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式中为物块在很短时间△ r内走过的路程. 设纸带上打出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G则△仕=£=0. 02 sA力可视为很短.设A在碰撞前、后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心将②式和图给实验数据代入①式得%=2・ 00 m/s ③Vi = 0. 970 m./s ④设B在碰撞后的速度大小为吟由①式有Vz —代入题给实验数据得v z=2. 86 m/s设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分别为P和// ,则p=a-Vop =加久+血:%两滑块在碰撞前后总动虽: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为兀=P P X100%P联立③④⑥©©⑨式并代入有关数据,得^=1. 7%<5%.因此,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用内验UE了动量守恒左律.【答案】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用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左律:运算过程见解析⑥⑦⑧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 光电效应 氢原子光谱知识一 光电效应现象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内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4)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 2.光子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 ν,其中h =6.63×10-34J·s.3.光电效应方程(1)表达式:h ν=E k +W 0或E k =h ν-W 0.(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mv 2.(3)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知识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图13-2-12.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图13-2-2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知识三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2)光谱分类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122-1n2)(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n 为量子数.2.玻尔理论(1)轨道: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是不连续的.(2)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3)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 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为N =C 2n =n n -1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数最多为(n -1).(2)由能级图可知,由于电子的轨道半径不同,氢原子的能级不连续,这种现象叫能量量子化.考点一 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一、光电效应的实质 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某个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使其动能变大,当电子的动能增大到足以克服原子核的引力时,便飞出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二、极限频率的实质 光子的能量和频率有关,而金属中电子克服原子核引力需要的能量是一定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的逸出功才能发生光电效应.这个能量的最小值等于这种金属对应的逸出功,所以每种金属都有一定的极限频率.三、对光电效应瞬时性的理解 光照射到金属上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不需要积累,吸收的能量立即转化为电子的能量,因此电子对光子的吸收十分迅速.四、图13-2-3光电效应方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后从金属表面逸出,其中只有直接从金属表面飞出的光电子才具有最大初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 k =h ν-W 0.如图13-2-3所示.五、用光电管研究光电效应1.常见电路(如图13-2-4所示)图13-2-42.两条线索(1)通过频率分析: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2)通过光的强度分析:入射光强度大→光子数目多→产生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 3.常见概念辨析⎩⎪⎨⎪⎧照射光⎩⎪⎨⎪⎧ 强度——决定着每秒钟光源发射的光子数频率——决定着每个光子的能量ε=h ν光电子⎩⎪⎨⎪⎧每秒钟逸出的光电子数——决定着光电流的强度光电子逸出后的最大初动能 12mv 2m——————[1个示范例]——————(2013·浙江高考)小明用金属铷为阴极的光电管,观测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3-2-5甲所示.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J·s.图13-2-5(1)图甲中电极A 为光电管的________(填“阴极”或“阳极”);(2)实验中测得铷的遏止电压U C 与入射光频率ν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铷的截止频率νc =________Hz ,逸出功W 0=________J ;(3)如果实验中入射光的频率ν=7.00×1014Hz ,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________J.【解析】 (1)在光电效应中,电子向A 极运动,故电极A 为光电管的阳极.(2)由题图可知,铷的截止频率νc 为 5.15×1014 Hz ,逸出功W 0=h νc =6.63×10-34×5.15×1014 J≈3.41×10-19J.(3)当入射光的频率为ν=7.00×1014Hz 时,由E k =h ν-h νc 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 =6.63×10-34×(7.00-5.15)×1014 J≈1.23×10-19J.【答案】 (1)阳极 (2)5.15×1014 3.41×10-19(3)1.23×10-19——————[1个预测例]——————A 、B 两种光子的能量之比为2∶1,它们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A 、E B .求A 、B 两种光子的动量之比和该金属的逸出功.【解析】 光子能量ε=h ν,动量p =h λ,且ν=cλ得p =εc,则p A ∶p B =2∶1A 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A =εA -W 0.同理,EB =εB -W 0 解得W 0=E A -2E B .【答案】 2∶1 W 0=E A -2E B考点二 氢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一、氢原子的能级图能级图如图13-2-6所示.图13-2-61.一群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为N =C 2n =n n -12. 2.一个氢原子跃迁发出可能的光谱线条数最多为(n -1).——————[1个示范例]——————(2012·四川高考)如图13-2-7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图13-2-7A .从n =4能级跃迁到n =3能级比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B.从n=5能级跃迁到n=1能级比从n=5能级跃迁到n=4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速度大C.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一样的D.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核一定向外放出能量【解析】因为E4-E3=0.66 eV<E3-E2=1.89 eV,根据c=λν和hν=E n-E m得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长,选项A 正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等,与光子的频率无关,选项B错误;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处于不同能级时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同的,能级越低,在靠近原子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概率越大,选项C错误;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是氢原子核外的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了低能级向外放出能量,选项D错误.【答案】A——————[1个预测例]——————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13-2-8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2.00~2.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图13-2-8处于某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仅有2条,其颜色分别为(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解析】原子发光时放出的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能级差,先分别计算各相邻的能级差,再由小到大排序.结合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表可知,有两个能量分别为 1.89 eV和 2.55 eV 的光子属于可见光,分别属于红光和蓝-靛光的范围,故答案为A.【答案】 A1.(多选)(2011·广东高考)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解析】在光电效应中,若照射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无论光照时间多长,光照强度多大,都无光电流,当照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立刻有光电子产生,故A、B错误,D正确.由-eU=0-E k,E k=hν-W,可知U=(hν-W)/e,即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ν有关,C正确.【答案】CD2.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获得了重要发现,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里D.说明了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轨道上运动【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内存在一个集中了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的核.数年后卢瑟福发现核内有质子并预测核内存在中子,所以C对,A、B错;玻尔发现了电子轨道量子化,D错.【答案】 C图13-2-93.(多选)如图13-2-9所示给出了氢原子的6种可能的跃迁,则它们发出的光( ) A.a的波长最长B.d的波长最长C.f的光子比d的光子能量大D.a的频率最小【解析】由玻尔理论知,原子跃迁时,h cλ=ΔE,从能级图知ΔE a最小,a的波长最长,频率最小,则B错误,A、D正确;hνd=ΔE d=(132-122)E1=-536E1,hνf=ΔE f=(122-1 12)E1=-34E1,因此,f的光子的能量比d的光子的能量大,C正确.【答案】ACD4.(2012·北京高考)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 )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解析】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答案】 B5.(2011·福建高考)爱因斯坦因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m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13-2-10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图13-2-10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m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W=hν0,与y=kx+b相对应可知只有D项正确.【答案】 D6.(2011·四川高考)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 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 ,若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则( )A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 ν1+h ν2B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 ν1+h ν2C .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 ν2-h ν1D .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 ν2-h ν1【解析】 由题意可知:E m -E n =h ν1,E k -E n =h ν2.因为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ν2>ν1,即k 能级的能量大于m 能级的能量,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E k -E m =h ν2-h ν1,故只有D 项正确.【答案】 D 7.(2013·福建高考)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金箔中的原子核可以看作静止不动,下列各图画出的是其中两个α粒子经历金箔散射过程的径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图下方的字母)【解析】 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关键是弄清α粒子遇到金原子核时受到强大的斥力作用,才能发生大角度散射,选项C 正确.【答案】 C8.(2013·江苏高考)根据玻尔原子结构理论,氦离子(He +)的能级图如图13-2-11所示.电子处在n =3轨道上比处在n =5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__(选填“近”或“远”).当大量He +处在n =4的激发态时,由于跃迁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___条.图13-2-11【解析】 根据玻尔理论r n =n 2r 1可知电子处在n =3的轨道上比处在n =5的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近.大量He +处在n =4的激发态时,发射的谱线有6条.【答案】 近 69.(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的截止频率相应的波长为λ0,该金属的逸出功为________.若用波长为λ(λ<λ0)的单色光做该实验,则其遏止电压为________.已知电子的电荷量、真空中的光速和普朗克常量分别为e 、c 和h .【解析】 设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0,则该金属的逸出功W 0=h ν0=h cλ0;对光电子,由动能定理得eU 0=h c λ-W 0,解得U 0=hc λ0-λe λλ0.【答案】 hc λ0 hc λ0-λe λλ010.(2012·山东高考)氢原子第n 能级的能量为E n =E 1n2,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当氢原子由第4能级跃迁到第2能级时,发出光子的频率为ν1;若氢原子由第2能级跃迁到基态,发出光子的频率为ν2,则ν1ν2=________.【解析】 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公式,h ν1=E 4-E 2=E 142-E 122=-316E 1h ν2=E 2-E 1=E 122-E 112=-34E 1所以ν1ν2=31634=14.【答案】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