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教学与赏评
高中语文《饮酒》全国优秀教案设计4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古典诗歌,对古典诗进行审美性解读。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分析重点诗句,了解诗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饮酒》一诗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4、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初步了解五言古诗的一般特征。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感受情景描写的传神特征。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体味及其情感表现特征。
四、教学方法:1、朗读:①学生各自读②齐读。
2、提问:用提问方式设计课程讲读。
五、课前作业:学生查找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
六、教学设计:两个目标:一是体味作者的感情,了解本诗意境;二是如何从写作角度展现本诗的审美性。
1、导入新课。
我国诗歌,有许多题材分类。
比如以前学到过的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题材的诗歌——田园诗。
它是由东晋的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
2、学生反复朗读,把握语调、语气和节奏。
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⑴学生各自读。
⑵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
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
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⑶按分析的节奏、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处理字词。
让学生挑出不会的字词。
结庐:结,建造、构建。
庐,这里指简陋的居室。
结庐就是建造简陋的居室,这里指居住在此。
尔:代词,这样,指上句。
远:此处为动词,当远离讲。
见:指不经意看见。
山气:指山中景色。
日夕:指傍晚。
相与:共同、一道。
4、学习课文。
⑴第一段①提问:前四句怎么理解?这几句的意思是: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②第一层描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根本的原因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渊明《饮酒》翻译及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黄昏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黄昏。
相与:相交,结伴。
(9)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一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那么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
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
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
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
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
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
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认,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饮酒》即《饮酒二十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
《饮酒》陶渊明赏析
《饮酒》陶渊明赏析《饮酒》陶渊明赏析《饮酒》写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饮酒》陶渊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原文及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赞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的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
这里暗用了《庄子。
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者而言。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就是音乐,就是舞蹈,就是无声的沉默。
也是隐居后生活的写照,现在工作压力大的人不也是都希望过这种日子吗?。
陶渊明《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题_梅竹赏录描写菊花的古诗词陶渊明《饮酒》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
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
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
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
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古风藏书·诗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鉴赏、赏析和解读其一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焉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纸墨遂多,辞无诠次。
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饮酒诗二十首》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
旧说多认为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416)、三年间,王瑶定为义熙十三年(见所编注《陶渊明集》),可从。
按据原诗第十九首说:“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
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
”“终死归田”指渊明义熙元年(405)辞彭泽令归隐,再经一纪(即十二年),正好是义熙十三年,时作者五十三岁。
或据第十六首“行行向不惑(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淹留遂无成”,并将第十九首的“终死归田”解为渊明二十九岁辞去州祭酒职归家,当时他行将而立之年(三十岁),再加一纪为作诗之年,因而认为此诗当是义熙元、二年作者四十一、二岁时作。
实则“行行”句系回忆过去情事,并非写作此诗之年,而渊明辞去州祭酒职以后,又曾几次出仕,也与“终死归田”不合,也就是说,“是时向立年”同“终死归田里”讲的不是一回事。
此诗写作时,正是晋宋易代之际,故前人称这一组诗为“感遇诗”(见明钟惺、谭元春评选《古诗归》载谭元春语),充满了对时势和作者身世的感慨。
序文说明作诗缘起,旷达中透出悲凉,文笔绝佳。
“比”,近来。
“比夜”一作“秋夜”。
“顾影”,望着自己的身影。
“顾影独尽”即作者《杂诗》“挥杯对孤影”之意。
“辞无诠次”是说言辞没有选择、次序,意谓率意成篇,是不经意之作。
据诗序“比夜已长”,“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一组诗当是同一年秋夜陆续所作。
各首在写作的当时,虽然只是根据彼时的感触,直书胸臆,并无预先的规划,但在最后编排时,却照顾到了前后的联系,全组的结构,相当谨严。
陶渊明《饮酒》赏析
目录
• 陶渊明简介 • 《饮酒》诗歌赏析 • 《饮酒》的创作背景 • 《饮酒》的影响与评价
01
陶渊明简介
生平简介
01
02
03
出生背景
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末年一 个没落的官僚家庭,自幼 接受儒家思想教育。
仕途经历
他曾任江州祭酒、参军等 职,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 辞官归隐。
晚年生活
陶渊明晚年生活贫困,但 仍坚持诗歌创作,表达对 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术风格。
语言风格
平实质朴
陶渊明的语言风格以平实质朴为主,不追求华丽的修辞和繁复的 表达方式,而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自然流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如同行云流水一般,读来让人感到舒 适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含蓄蕴藉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常常通过暗示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 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空间。
接受和欣赏,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瑰宝。
02
跨文化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陶渊明的《饮酒》也逐渐被世界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读者所了解和喜爱,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
03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饮酒》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了中
国古代诗歌的成就,也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THANK YOU
03
《饮酒》的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东晋末年,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 ,士人普遍感到苦闷和彷徨。陶渊明 身处的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 社会风气崇尚浮华虚荣。
当时政治腐败严重,官场黑暗,陶渊 明不愿随波逐流,选择远离官场,归 隐山林。
个人经历
陶渊明在多次出仕后,深感官场之腐败黑暗,与自己的志向相违背,最终选择辞官 归隐。
陶渊明《饮酒》
陶渊明饮酒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诗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田园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后陆续写成的。
这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为诗人酒后偶然题咏、即兴之作,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
他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课本选的是第5首,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后十二年。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一组诗中,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在语文版实验教材中,《饮酒》被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启发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之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主旨。
尤其《饮酒》一诗,虽然文字浅易,但理解诗的主旨对七年级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学参考书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关于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大都是15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提倡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21世纪,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对中国一些传统的隐逸思想却知之不多或不以为然,加上他们接触文言诗文时间不长,对诗歌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
3.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体会本诗的意境。
(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学会赏析。
(三)教学难点:了解诗中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四、设计思路在课前准备时,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课下解读。
然后在上课时师生再对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解惑答疑。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
饮酒陶渊明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 通过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
3. 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艺术化)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1. 背诵全诗。
2. 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辞官归隐,带月荷锄归”,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他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都要弹拨一遍寄托心意。
造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他就款待他们。
他若先醉,就告诉客人:我醉欲眠卿可去。
意思是,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
他就是这样一位悠闲自得的诗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饮酒》,去领略他那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衰落的世家大族,从小生活在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熏陶了他的文学修养。
少时受儒家思想影响,想做出一番事业,儒家的那种积极用世的思想在他的前期诗歌创作中有所体现。
但仕途的坎坷,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使陶渊明对官场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情绪,对前途悲观失望。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虽然生活贫穷,但精神却得到了自由和宁静。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
他的诗歌被誉为“田园诗派”的鼻祖,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自读并思考1.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品读感悟1. 对“菊”“南山”“山气”“夕阳”“飞鸟”等意象的体味和对“喧”“远”“见”等词语的玩味欣赏。
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
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陶渊明的《饮酒》诗歌赏析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
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乐,一饮魂销万古愁。
综观陶渊明饮酒诗,亦可领略到诗人纯真而又质朴的个中乐趣。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陶渊明《饮酒》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一,载酒去尘网——“素位之乐”。
陶渊明一生追求“真”、“朴”、“淳”、“自然”,主张回归率性而为的“自然之乡”,憎恶曲意逢迎的官场生活。
早年虽有过鸿鹄之志,但都在黑暗浑浊的社会大氛围中磨平了棱角。
出于生计考虑虽多次为官,但诗人并不快乐,并慨叹自己的为官生涯是“误落尘网中”。
可见,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何其急切!晋元兴二年癸卯(四O三),诗人因母亲去世,居忧在家,作《和郭主簿》二首,第一首中有“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四句,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卷三评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乐,其不以贫贱而慕於外,不以富贵而动於中,岂矫情哉?”今岁“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消阴中夏,南风拂裳,闲游“六艺”,“弱子”咿呀学语,嬉戏一旁,高兴之余载酒挥觞,尽享人伦之乐,自是趣味横生。
此时陶渊明深切感受到脱离“心为形役”的畅快,便欣然写道:“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其二,有酒且为乐——“乐天之学”。
陶渊明归田之后的诗《和刘柴桑》中有“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四句,吴瞻泰《陶诗汇注》卷二评曰:“此诗是靖节乐天之学。
”躬耕田野,东风已“凄薄”,薄酒一杯可以解除疲劳,虽说浊酒不如佳酿,但用以调节情趣却是有胜过无的,既有之则安之,正是诗人“乐天知命”人生观的体现。
又如《游斜川》中“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月非所求”,正如诗人所说“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无须太顾虑百年之后的景况,“有酒且为乐”,便是人生快事。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饮酒》原文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存有新陈代谢,人道每例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开怀僵持。
其二忠义云存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其三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存有酒不敢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一生汝龙几,倏例如流电怒。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停留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去归属于。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既为已得所,千载不相悖。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并无车马之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到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六月华千万端的,不料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其七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和泛此徒然物,离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
日进群动息,归属于鸟渐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超群见到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遥望时复置。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其九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容。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表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尝,吾驾为不容回去。
其十在昔曾远游,直到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迥然不同?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寓居。
其十一颜生称作仁,荣公言存有道。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领身后名,一生亦昔年,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
其十二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杜门不伤愈,终身与世辞。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饮酒陶渊明赏析板书
饮酒陶渊明赏析板书饮酒陶渊明赏析板书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饮酒陶渊明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饮酒·结庐在人境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房屋。
人境:人聚居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à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àn。
(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à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翻译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鸟儿回归远山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第五首。
诗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
陶渊明的诗词《饮酒》(其五)赏析《饮酒》(其五)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赏析】诗人隐居于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眼中的南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的南山飘浮着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余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宁静悠然;山中的飞鸟结伴而飞,归向树林,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佳景。
这些景物自然是美的,但也不单纯指自然景物,也是作者恬淡充实而无所外求心境的体现。
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与自然完美浑融的境界。
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仅在勉励自己“还”,还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
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在这里,夕阳不再是没落衰败的象征,而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意蕴,它已成为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代表着大自然由躁动归于宁静,也代表着劳作一天的人们开始享受宁静安闲的时光了,给人一种温馨亲切的感觉。
扩展阅读:陶渊明的诗文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诗四言:《停云(并序)》《时运(并序)》《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农》《命子》《归鸟》卷之二诗五言:《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曹》《悲从弟仲德》卷之三诗五:《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卷之四诗五言:《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拟挽歌辞三首》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卷之六记传赞述:《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卷之七疏祭文:《与子俨等疏》《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扩展阅读:陶渊明的作品类型饮酒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1。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2。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3。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4。
忽与一觞酒5,日夕欢相持。
注释:1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意谓衰荣不固定于一处,彼此交替而共有之。
更:交替、更迭。
2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以邵平为例,以明衰荣不定之意。
《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
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
”王叔岷《笺证稿》:“《文选》阮嗣宗《咏怀诗》注、《艺文类聚》八七、《御览》九七八、《记纂渊海》九二引《史记》皆作邵平,荀悦《汉纪》四、《水经》渭水下注并同。
与此作‘邵’合。
”3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意谓人道每如天道,寒暑既有代谢,人事亦有荣衰也。
人道:《易·系辞》:“有天道焉,有人道焉。
”寒暑代谢即所谓天道。
4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意谓达人明察时机,誓将不再疑惑矣。
达人:知能通达之人。
《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
”会:时机。
“解其会”犹“知会”也。
逝:通誓,表示决心。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逝,假借为誓。
”《诗·魏风·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5忽与一觞酒:忽得一觞酒也。
与:犹得也,见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如白居易《送嵩客》:“君到嵩阳吟此句,与教三十六峰知。
”此种用法早在渊明已有之。
赏析:既已参透天道与人道,故不以一己之穷达为意,而能安贫守拙,躬耕自乐。
此诗语调平静、通达、自信。
【[晋]陶渊明《饮酒(其一)》原文、注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 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 境之间的关系。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揭示人 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在一定的条 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念, 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 可以找到安静的环境和生活的乐趣。“心远” 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 的精神世界。
抬头悠然见南山胜景。
结队的鸟儿飞向南山的怀抱。
山中蕴含人生的真正意义,
达。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
此诗主要自我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 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决心远 离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 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 忘言”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此诗意境从宁静忘世,到物化忘 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 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和返璞 归真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 系? 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 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 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 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 地自偏”。 只要 心灵避离尘俗,喧闹之处也 自然安静。 (由果及因)
5、这两句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 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 —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 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 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 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 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 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 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 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的是这 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明出来,却忘 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 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 正意义,那就是人生应淡泊名利,不应 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 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 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
2、从情与景的关系来看:描绘了情景交 融的优美意境。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 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 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 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 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 一种天真意趣。
诗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 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 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 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 人生境界。
邓 芬 · 陶 渊 明 采 菊
王大凡· 彩绘渊明采菊图
简析诗中所体现的“忘世”、“忘我”、“忘 言”三层心态。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分三层揭示 “心远”的内涵。 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心远离世俗, 处宁静忘世之态。 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心沉浸远处南山 “自然”,处物化忘我之中。 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 而忘言,体验到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
另外, “采菊”是俯,“见南山” 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 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 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 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怀。
3、“东篱采菊”的形象。 为何又在“东篱下”呢? 首先,东是春天的方向,象 征大自然。先东,后南,再西, 全方位融入自然,物我合一。
返回
背景简介
陶渊明因家庭贫穷而出仕,十多年间时官 时隐。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几天, 即弃官归田,并终身告别仕途。陶渊明怡然 自得、平和实际的人格,也促成了他诗文平 淡自然的风格和情趣高妙的艺术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他的诗,以歌颂自然风光、抒发恬静审美情 趣的田园诗为代表。 《饮酒》诗共20首,都是陶渊明在归隐田 园期间,于酒后陆续写成的。这里所选的第 五首写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还乡 后所作。当时作者五十三岁,体现了陶渊明 适意自然心态的深度,是公认的“无我之境” 的代表作。
内 思 作 艺 教 背 容 考 朗 资 教 者 料 学 的 赏
退出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安静。
东篱下采摘菊花时,
山中景色在傍晚更美丽,
返回
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诗共二十首, 本篇为第五首,当写于其归 隐之后不久。题为《饮酒》, 据诗序说,是因为这组诗都 写于酒醉之后,实际上是借 以述怀,取其坦率不受拘束 之意。 建造住宅, 这里是居 住的意思。 指作 者自 为什么 己 能够这 样 指山中景 象、气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 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 心境和优美的环境水乳交 融,历来为人所称赞。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 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 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 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 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 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 返归到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 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 “还”吧。
研讨分析第二层
一、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意境分析)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菊花,偶一抬 头,悠然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在太阳 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 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 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 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 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悠 然 见 南 山
采 菊 东 篱 下
二、这千年 脍炙人口的名句, 名在哪里?
1、刻画出一个悠闲自得的采菊形象。
“采菊东篱下”,为何偏采“菊”? “采 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 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的耿直品格。 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包含 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刻 画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形象。
上卜
研讨分析
第一层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 车马喧”呢?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 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 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2、 “心远地自偏” ,“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陶渊明《饮酒》教学与赏评
戴 新 安
学习目的
研讨分析此诗,体会 和理解此诗意境。
返回
学习重点
一、简析诗中所体现的 “忘世”、“忘我”、 “忘言”三层心态。 二、简述此诗主题。
返回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 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 晋著名诗人。 陶渊明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 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官场黑暗, 辞官归隐。从此躬耕自资,直至贫病而 卒。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大量创作田园诗 的诗人。其诗质朴自然,对唐以后的诗 歌有很大影响。有《陶渊明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人世间
傍晚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指世俗交 往的喧扰 只要心志高远 不受尘俗的干 扰,住地尽管 处于喧闹之中, 也能像在偏僻 安静之处一样。 闲适自 得的样 子 在这种隐逸生 结伴而归 活中蕴藏着人 生的真正意义, 即使想说也已 忘记辩该怎么 说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