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专题知识点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专题知识点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1924—1927年)第15课北伐战争1、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决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农工三大政策。
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
4、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5、北伐胜利进军开始:1926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战况: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6、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7、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8、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意义: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步步高】(广东专用)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纲要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一 国共由合作到对抗一、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背景⎩⎪⎨⎪⎧①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的方针。
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 加的国民党一大。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 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概念阐释]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2.北伐战争⎩⎪⎨⎪⎧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 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原因⎩⎪⎨⎪⎧①帝国主义干涉。
②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 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 转入低潮。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 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
(考题演练+跟踪检测)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3.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新人教版【高考题组】考点一国民革命1.(2015·山东文综·T18)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解析】选C。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25年”和“1928年”。
莫斯科中山大学冠以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之名,说明其目的在于帮助中国国民革命培养干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背叛革命,大革命失败,故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A、B出现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不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改名的原因,由此可以排除。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开始反抗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但未取得反“围剿”胜利,1934年10月被迫开始长征,故D错误。
2.(2014·天津文综·T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选D。
由材料中的“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仅仅两三年之内”可以判断这一“革命的火焰”指的是国民革命运动。
具体解析如下:与正确答案判断理由选项的对应度3.(2014·浙江文综·T18)《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
【教育资料】《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知识结构及答案学习专用
《从国共和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知识梳理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兴起——国共合作(1)原因:①必要性-------②可能性-------(2)实现标志-----(3)合作形式------(4)意义------2、黄埔军校的建立(1)时间------(2)创建人:校总理----;校长----;政治部主任----(3)目的-----(4)意义------3、高潮——北伐战争(1)时间-----(2)目的-----(3)北伐对象----、-----、-----(4)主要战场------、------(5)北伐总司令-----(6)铁军------(7)主要成果---------;-4、胜利的原因------,------,------,-------5、失败(1)背景------(2)过程-----(3)根据(表现)------(4)原因①客观原因---------------------②主观原因----------------------------------- (5)后果------(6)教训------二、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1、南昌起义(1)背景/原因--------(2)时间------(3)领导人----、----、-----、-----(4)过程------(5)历史意义-------2、秋收起义(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过程-------3、井冈山会师(1)时间----(2)人物和部队------、--------、-------、-------(3)历史意义-------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起因-----2、时间-------------3、经过-------4、性质-------5、遵义会议(1)时间-----(2)内容①------②------③------(3)意义--------6、长征的胜利(1)结束------(2)胜利意义------(3)胜利原因A-------------------B----------------------C-------------------7、长征精神----、----、----,----、-----、----8、路线---、---、---、---、---、---、---、----《从国共和作到国共对峙》单元知识梳理答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兴起——国共合作(1)原因:①必要性:共产党力量的弱小,必须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合作: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展开的一次重要合作。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奋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本文将从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以及合作的意义和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与统一抗战的重要性。
一、国共两党的背景和动机国共合作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北洋政府时期,当时中国内部存在着战乱和强权政治的问题,国家独立和民族团结面临着严重威胁。
国共两党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共同理念和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革命,而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旨在推翻外来侵略者,实现中国的独立和民族振兴。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推动了各抗日党派的合作,形成了统一战线的格局。
两党共同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制定了抗战总方针和战略计划,合作抵御日本对华侵略。
同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也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共合作的效果是显著的。
合作使中国战线得到加强,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坚实的抵抗基础。
国共两党的合作形成了统一的指挥系统和协同作战的机制,有效地对抗了日本侵略者。
此外,合作还促进了军队建设和战争物资的供应,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的意义和启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不仅取得了战略的胜利,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国共合作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通过抗日战争,国共两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
这为中国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铺平了道路。
其次,国共合作加强了两党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长期的合作中,国共两党逐渐摒弃了过去的矛盾和分歧,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2015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详细解答
2015年广东卷高考历史简答题详细解答解答一:请分析国共合作的战略任务和实践。
国共合作是指中共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达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的战略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国共合作需要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共两党本着民族团结的原则,共同面对外敌,保卫国家安全。
他们共同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开展抵制侵略的斗争。
这是国共合作的首要任务。
其次,国共合作需要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国共两党合作的目标不仅仅是抗日,还包括改变中国国内的封建社会秩序,建立一个民主的中国。
他们共同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军队改革等革命行动,推动国家的变革。
解答二:从政治经济角度论述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革命。
从政治经济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的统治,建立了方向上的民主共和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王朝的统治,为中国建立起了近代意义上的共和国。
这种政治制度的建立,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辛亥革命为建立现代国家奠定了政治、经济基础。
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各级政府机构,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国家的管理能力。
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实施经济现代化提供了条件,推动了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最后,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解放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为广大人民创造了新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制度,为中国社会的解放和改革开辟了道路。
解答三:简述工人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及其影响。
工人运动在中国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形成。
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大量工厂和工业企业的兴起使得工人阶级的数量不断增加,工人阶级的集体力量逐渐壮大。
其次,社会不公和劳动者权益的侵害导致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在工业化进程中,许多工人面临低薪、长工时、劳动条件差等问题,令他们不满并追求权益保护。
2015高考历史一轮: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人教版)
3.(2011 年广东文综)20 世纪 20 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 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解析:选 C 。解题的关键在于扣住表中时间“1926 年 6
月”“1927 年 6 月”,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故选 C 项。
材料一
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当前的中心问
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为了战胜这
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政治局扩大会 指出过去党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对于我们党的整个路线说来,
不过是部分的错误。这种错误也不足以使我们悲观失望。党勇
敢的揭发了这种错误,从错误中教育了自己,学习了如何更好 的来领导革命战争到彻底的胜利。党揭发了这种错误之后,不
(2)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10 月,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
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广大贫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 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2013 年广东茂名二模)“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 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 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 事件是( ) B.新文化运动
A.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解析:选 C。“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 不极力争则吾国之无日”等可知是五四运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8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高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高考研析人民版真题典例1.[2015·课标全国卷Ⅰ]《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答案 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中央政权乏力,地方军阀混战。
材料中的“皖直交斗”是指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冲突,据此可知该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选D项。
2.[2015·山东高考]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答案 C解析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抹去国民党的痕迹,这主要是因为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背离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体现的是国民党的革命性和与苏联的良好关系,苏联更改校名则体现的是其与国民党的关系恶化,A、B 两项错误;D项发生在1934年10月,晚于1928年9月,D项错误。
3.[2015·天津高考]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
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10%的地主富农手中。
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答案 B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土地的性质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PPT课件
1912.1.1 1912.4.1
1928
1949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五 色 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相关史事
【合作探究】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为什么又说国民 大革命失败了?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
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北伐只是大 北伐虽然打垮了旧军阀,但却出
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A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当堂训练
5.[2023·四川]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
:
党 内 合
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
革命同盟。
建立。
作
学习任务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 (方法手段)
民族 主义
推翻清王朝统治, 反对民族压迫
强调反帝反封建
联俄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民一律平等
国家政权为 一般平民所共有
都坚持 ( C )
A.三民主义
B.君主立宪
C.反帝反封建
D.人民民主
当堂训练
6.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历史事件
是 ( B)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东北易帜
C.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2015年高考历史名师课件:第8讲
• [特别提醒]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 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主要表现有:第 一,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井 冈山道路;第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党的正确领导集体;第三,及时提出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核心考点深化
考点一 要点诠释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表现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 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 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误区警示] ①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而 不是彻底胜利。因为之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 ②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 级的不同。 •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 • 1.条件 • (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共产国际 • (2)思想条件: 传播及同中国工人 运反帝反封建。五四 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运动。 •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 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 建的强大力量。 • (5)新的革命前途:工人阶级不仅要打碎一个 旧世界,还要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新社 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 [特别提醒]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 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主要内容。其内在关系如下图所示:
• (2)发展 土地革命 ,发展生产,粉 • ①经济上:根据地开展 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 ②军事上: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 围剿 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 ”。 • ③政治上: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 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
【步步高练出高分】(某某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8讲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含解析)新人教版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X。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某某起义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 C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斗争对象是军阀、帝国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国民革命期间的北伐战争。
A项斗争对象是清政府,B项斗争对象是国民党,D项斗争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2.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 )①开展土地革命②武装反抗国民党③纠正“左”倾错误路线④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史实1927年秋收时节指的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工农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故选A。
3.下图反映的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乡村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方针C.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答案 C解析由材料中的图示“井冈山”“瑞金”等信息,可以判断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4.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期,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
这反映出当时( )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答案 D解析从材料“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反映出时间是1938年7月,“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反映出国共合作;“七七‘献金’”反映出人民积极为抗战捐献物资,说明民众抗日热情高涨。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第3单元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 [学法引领] • 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新”
• [通史链接] • 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的因素 • (1)政治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 • (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 • • •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 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 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 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 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 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 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 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 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2.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 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 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 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 主义革命的进行作了必要准 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 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
• 4.遵义会议从军事上、组织上纠正王明的 “左”倾错误,并没有从思想上纠正“左” 倾错误。 • 从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是在1942年整风 运动。 • 5.国民革命运动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 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并没 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北伐战争取得 巨大成功,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高中历史: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高中历史: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年代尺串历史】【知识网络图】【单元线索特征】总述:这一时期,国共两党经历了由合作到对立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特征:(1)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取得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2)国共十年对立:国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自己的力量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国共两党对立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斗争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革命道路,逐渐走向成熟【基础过关】1、国共合作的实现1923年6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1)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北伐战争(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经过: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北伐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消灭吴佩孚的主力;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3)结果: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
但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4、南昌起义(1)爆发: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共产中共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5、秋收起义(1)爆发: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
(2)意义: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07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件新
三、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 根据地开始长征。 3.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 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2)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 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7讲 国共的十年对峙、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自主梳理区
核心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
———————————[知识串记]——————————— 一、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 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 议,即“八七会议”。 (2)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 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 义。 (3)意义:这次会议给正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 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4.长征胜利 (1)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 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 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深化拓展]————— [轻巧识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个核心: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 党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 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 到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 “一致对外”。 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 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中考历史主题四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主题四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返回目录
胜利会师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④_吴__起__镇___,与 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⑤会__宁__会__师__。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⑥__长__征____胜利结束。
主题四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返回目录
背景 (1)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 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
领导人:②_周__恩__来__、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意义:打响了③_武__装__反__抗__国__民__党__反__动__统__治___的第一枪;
主题四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返回目录
历
主题概况
史
时
序
周年
遵义会议召开85周年
红军长征
阶
段 特 征
国民党 中共三 一大 北伐战 南京国民 南昌 大召开 召开 争开始 政府成立 起义
秋收 井冈山 起义 会师
遵义会议(党 历史上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1923年 6月
1924年
1926年
1927年 4月
1927年 8月
主题四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返回目录
性质:反帝反封建的⑪__国__民__革__命___战争。 意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
开辟了道路。 北伐胜利进军原因
(1)主观:国共两党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根本原因);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战 略方针;北伐军英勇作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客观:北洋军阀统治腐朽,内部的分化与矛盾;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 国共的合作与对抗(从国民革命到人民解放战争)[考纲要求] 1.新民主主义革命。
2.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考点一 国共由合作到对抗一、国民大革命1.国共合作⎩⎪⎪⎨⎪⎪⎧背景⎩⎪⎨⎪⎧①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中共三大确定了与中国国民党 合作的方针。
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 加的国民党一大。
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 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
[概念阐释] 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2.北伐战争⎩⎪⎨⎪⎧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
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 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
3.国民革命失败⎩⎪⎨⎪⎧原因⎩⎪⎨⎪⎧①帝国主义干涉。
②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 叛变革命。
③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 转入低潮。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由周恩来、贺龙等领 导,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方针确定: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意义: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 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图示图解]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史料一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解读史料表明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中国国民党合作,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不成熟。
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读史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史料三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摘自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解读史料反映了当时中共党内的“左”倾错误,仍坚持以城市武装暴动为中心,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史料四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 解读史料表明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的军事路线。
史论1 “左”倾与右倾(1)“左”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革”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关系:二者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史论2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答案 B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民主革命道路。
但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却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说明中国共产党六大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否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属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选B项。
A、D两项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可排除。
易错选C项,中共六大的决议强调的是城市暴动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2.(2012·广东高考)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招贴画中的有效信息。
画中含有“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农工兵商学大联合”“民众的力量”“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符合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时代特点,故答案为D项。
3.(2012·山东高考)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近代化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政治近代化,所以答案选D项。
A项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最广泛”这一表述上;C项与“近代化”无直接联系,排除。
4.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宜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
”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 )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答案 B解析从材料内容“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定是北伐战争。
A选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武昌起义;C选项对应的应该是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
D选项对应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土地革命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国共合作方针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答案 B解析请注意本题时间限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即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考点二国共由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一、抗日战争[图示图解]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二、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史实⎩⎪⎨⎪⎧ ①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②政协会议:1946年初,在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2.内战(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进程3.意义⎩⎪⎨⎪⎧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 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解放战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目标:和平民主。
两次谈判:重庆谈判、北平谈判。
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
四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一、抗日战争史料一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读史料反映了抗战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的战略态势,也肯定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保证。
史料二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解读史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史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具有双重性,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整个抗战时期。
(4)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最具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
二、解放战争史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解读史料表明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策略。
史料二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解读史料表明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史料三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
妹送哥到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承当。
打完老蒋早回家……——山东民谣解读史料表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之一。
史论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史论2 影响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