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直角三角形下的计算与证明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理解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计算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理解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计算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们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进行归纳和理解,并探讨如何进行计算。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直角(即90度)。
直角三角形的特点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其他两条边的最长边,而其他两条边分别称为直角边。
直角三角形常见的计算方法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
勾股定理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那么有勾股定理的关系式:a² + b² = c²。
利用勾股定理,我们可以通过已知两个边求解第三个边的长度。
例如,假设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为3,另一个直角边为4,我们可以通过勾股定理计算斜边的长度。
根据关系式:3² + 4² = c²,计算得到c² = 9 + 16 = 25,再开平方根得到c = 5。
因此,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5。
除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也可以用来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例和角度大小。
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常用到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和正切。
具体来说,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分别表示: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邻边/斜边tanθ = 对边/邻边其中,θ代表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对边、邻边和斜边分别表示与该角相对的边、邻边和斜边的长度。
通过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计算出直角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度和角度的大小。
除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也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
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两条等腰边的夹角相等,且顶角为顶点的角度。
对于等腰三角形的计算,我们通常需要知道的是等腰边的长度和顶角的大小。
等腰三角形可以通过以下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专题提升(10) 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专题提升(十)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类型之一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人教版八上P82习题第7题)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思想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常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在一起证明线段相等,或者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在一起求角的度数,或者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等腰三角形中边的计算问题.1.如图,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 于点D,交AB于点E.(1)求证:△ABD是等腰三角形;(2)若∠A=36°,求∠BDC的度数;(3)若AE=6,△CBD的周长为20,求△ABC的周长.2.[2018·荆门]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30°,E为AB边的中点,以B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BDE,连接AD,CD.(1)求证:△ADE≌△CDB;(2)若BC=3,在AC边上找一点H,使得BH+EH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2020·原创](1)如图①,在Rt△ABC中,AB=AC,D为边BC 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连接EC,则线段BC,DC,EC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②,在Rt△ABC与Rt△ADE中,AB=AC,AD=AE,将△ADE绕点A旋转,使点D落在边BC上,试探索线段AD,BD,CD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ABC=∠ACB=∠ADC=45°.若BD=9,CD=3,求AD的长.类型之二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人教版八下P29习题第14题)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的顶点A 在△ECD的斜边DE上.求证:AE2+AD2=2AC2.(提示:连接BD)【思想方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底角等于45°”的性质在几何计算与证明中应用广泛,常常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综合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1.[2019·毕节]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点B在ED上,AB∥CF,∠F=∠ACB=90°,∠E=45°,∠A=60°,AC=10,则CD的长度是________.2.如图,在△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使△AEH≌△CEB.3.如图,在△ABC和△ADE中,∠BAC=∠DAE=90°,AB=AC,AD=AE,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1)求证:△BAD≌△CAE;(2)试猜想BD与CE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4.[2019·烟台改编]如图,△ABC和△DEC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B,D在同一直线上,连接AD,BD.(1)请探究AD与BD之间的位置关系;(2)若AC=BC=10,DC=CE=2,求线段AD的长.5.[2019·绍兴]如图①是实验室中的一种摆动装置,BC在地面上,支架ABC是底边为B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动臂AD可绕点A 旋转,摆动臂DM可绕点D旋转,AD=30,DM=10.(1)在旋转过程中:①当A,D,M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AM的长;②当A,D,M三点在同一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时,求AM的长;(2)若摆动臂AD顺时针旋转90°,点D的位置由△ABC外的点D1转到其内的点D2处,连接D1D2,如图②,此时∠AD2C=135°,CD2=60,求BD2的长.①②如图,已知∠ABC=90°,点A,B,D在同一条直线上,AD=BC.(1)如图①,过点A作AF⊥AB,并截取AF=BD,连接DC,DF,CF,判断△CDF的形状并证明;(2)如图②,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E=BD,直线AE,CD相交于点P,∠APD的度数是一个固定的值吗?若是,请求出它的度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①②参考答案【教材母题】30°【中考变形】1.(1)略(2)72°(3)322.(1)略(2)BH+EH的最小值为3【中考预测】(1)BC=EC+DC(2)BD2+CD2=2AD2,证明略(3)6【教材母题】略【中考变形】1.15-53 2.AE=CE(答案不唯一)3.(1)略(2)BD⊥CE,证明略4.(1)AD⊥BD(2)45.(1)①AM=20②1010(2)BD2=30 6【中考预测】(1)△C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略.(2)∠APD=45°,是一个固定的值.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等腰直角三角形
11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稳定性,两直角边相等直角边夹亦直角锐角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垂线三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那么设内切圆的半径r为1,则外接圆的半径R就为(根号2加1),所以r:R=1:(根号2加1)。
目录1关系2线段3解三角形4勾股定理5证明方法6定理7相关定理8梅涅劳斯9特殊等腰高:顶点到对边垂足的连线。
角平分线;顶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直线。
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3解三角形在三角形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则有(1)正弦定理a/SinA=b/SinB= c/SinC=2r (外接圆半径为r)(2)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cosA=c^2+b^2-a^2/2cbb^2=a^2+c^2-2ac*CosB cosB=a^2+c^2-b^2/2acc^2=a^2+b^2-2ab*CosC cosC=a^2+b^2-c^2/2ab4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 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 满足A^2+B^2=C^2;,还有变形公式:AB=根号(AC^2+BC^2),如:一条直角边是a,另一条直角边是b,如果a的平方与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5证明方法证法1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把它们拼成如图那样的一个多边形,使D、E、F在一条直线上. 过点C作AC的延长线交DF于点P.∵ D、E、F在一条直线上, 且RtΔGEF ≌ RtΔEBD,∴ ∠EGF = ∠BED,∵ ∠EGF + ∠GEF = 90°,∴ ∠BED + ∠GEF = 90°,∴ ∠BEG =180°―90°= 90°又∵ AB = BE = EG = GA = c,∴ AB EG是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ABC + ∠CBE = 90°∵ RtΔABC ≌ RtΔEBD,∴ ∠ABC = ∠EBD.∴ ∠EBD + ∠CBE = 90°即∠CBD= 90°又∵ ∠BDE = 90°,∠BCP = 90°,BC = BD = a.∴ BDPC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 同理,HPFG是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设多边形GHCBE的面积为S,则a^2+b^2=c^2证法2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 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使E、A、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过点Q作QP∥BC,交AC于点P.过点B作BM⊥PQ,垂足为M;再过点F作FN⊥PQ,垂足为N.∵ ∠BCA = 90°,QP∥BC,∴ ∠MPC = 90°,∵ BM⊥PQ,∴ ∠BMP = 90°,∴ BCPM是一个矩形,即∠MBC = 90°.∵ ∠QBM + ∠MBA = ∠QBA = 90°,∠ABC + ∠MBA = ∠MBC = 90°,∴ ∠QBM = ∠ABC,又∵ ∠BMP = 90°,∠BCA = 90°,BQ = BA = c,∴ RtΔBMQ ≌ RtΔBCA.同理可证RtΔQNF ≌ RtΔAEF.即a^2+b^2=c^2证法3作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 再作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 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的多边形.分别以CF,AE为边长做正方形FCJI和AEIG,∵EF=DF-DE=b-a,EI=b,∴FI=a,∴G,I,J在同一直线上,∵CJ=CF=a,CB=CD=c,∠CJB = ∠CFD = 90°,∴RtΔCJB ≌ RtΔCFD ,同理,RtΔABG ≌ RtΔADE,∴RtΔCJB ≌ RtΔCFD ≌ RtΔABG ≌ RtΔADE∴∠ABG = ∠BCJ,∵∠BCJ +∠CBJ= 90°,∴∠ABG +∠CBJ= 90°,∵∠ABC= 90°,∴G,B,I,J在同一直线上,a^2+b^2=c^2证法4作三个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把它们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使H、C、B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F、CD. 过C作CL⊥DE,交AB于点M,交DE于点L.∵ AF = AC,AB = AD,∠FAB = ∠GAD,∴ ΔFAB ≌ ΔGAD,∵ ΔFAB的面积等于,ΔGAD的面积等于矩形ADLM的面积的一半,∴ 矩形ADLM的面积 =.同理可证,矩形MLEB的面积 =.∵ 正方形ADEB的面积= 矩形ADLM的面积 + 矩形MLEB的面积∴ 即a^2+b^2=c^2证法5(欧几里得的证法)《几何原本》中的证明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书中提出勾股定理由以下证明后可成立。
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定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是三角形中一种常见的特殊三角形。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定理,这些定理在解题和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定理进行详细介绍。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一是两底角相等。
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非等边所对顶的两个角)是相等的。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等角的方法来证明,只需要利用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的性质,我们就可以得到两个底角相等这个结论。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经过底边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的高线是指从顶点到底边上某一点的垂直线段,而且高线会将底边平分成两等分。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高线垂直于底边、高线相等等方法来推导证明。
这个性质在解题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等腰三角形的高线长度。
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指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度。
这个定理可以通过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以及角的和为180度的性质来推导证明。
这个定理在解题时也经常用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内角和。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公式为P=2a+b,其中a为腰长,b为底边长。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两腰长和底边长的和来计算得到。
这个公式在解题时非常实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周长。
等腰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比较简单且常见的一个特殊三角形。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定理进行学习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几何学知识。
希望本文介绍的等腰三角形定理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章至此完毕,共XXX字】。
第二篇示例:等腰三角形是指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其特点是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也相等。
在几何学中,等腰三角形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三角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定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等腰三角形的一些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之一就是两边对应的角相等。
也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是相等的,这是由对称性质决定的。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 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1802A︒-∠ .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AB=AC∴∠B =∠C∵AB=BD∴∠2=∠3∵∠2=∠1+∠C∴∠2=∠1+∠B∵∠2+∠3+∠B=180°∴∠B=180°-2∠2∴∠2=∠1+180°-2∠2∴3∠2=∠1+180°∵∠1=30°∴∠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x,∠BCD=∠BDC=y,则∠AED=∠ADE=2x,∠A=∠B=180°-4x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x+y+180°-4x+180°-4x=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x+x+y=180°②由①,②解得x=36°∴∠B=180°-4x=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114070=⨯︒=︒;2(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求其余各边.【答案与解析】解:(1)3为腰长时,则另一腰长也为3,底边长=13-3-3=7;(2)3为底边长时,则两个腰长的和=13-3=10,则一腰长1105=⨯=.2这样得两组:①3,3,7 ②5,5,3.而由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3+3<7,故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一边长为3,其余各边长为5,5.【总结升华】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边有专用名词“腰”“底”,别的三角形没有,此题没有说明边长为3的边是腰还是底,所以做此题应分类讨论.同时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验证讨论哪些情况符合,哪些情况不符合,从而决定取舍,最后得到正确答案.举一反三:【变式】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cm,且|AC-BC|=2cm,那么腰AC的长为( ).A.10cm或6cm B.10cm C.6cm D.8cm或6cm 【答案】A;解:∵ |AC-BC|=2cm,∴ AC-BC=±2.又BC=8cm.∴ AC=10cm或6cm.∴ AB=10cm或6cm.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4、已知:如图,△ABC中,∠ACB=45°,AD⊥BC于D,CF交AD 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BAD=∠FCD.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DC,易证△ABD≌△CFD,要证BE⊥AC,只需证∠BEC=90°即可,DF=BD,可知∠FBD=45°,由已知∠ACD=45°,可知∠BEC=90°.【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ADC=∠FDB=90°.∵45∠=︒,ACB∴45∠=∠=︒ACB DAC∴ AD=CD∵BAD FCD∠=∠,Array∴△ABD≌△CFD(2)∵△ABD≌△CFD∴ BD=FD.∵∠FDB=90°,∴45FBD BFD∠=∠=︒.∵45ACB∠=︒,∴90BEC∠=︒.∴ BE⊥AC.【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求出∠FBD=∠BFD=45°.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1)求证:BE=AD;(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 ∵ AD ∥BC ,∠ABC=90°,∴ ∠BAD=∠ABC=90°. 又∵ EC ⊥BD ,∴ ∠BEC +∠DBE=90°,∠BEC +∠BCE=90°.∴ ∠DBE=∠BCE .在△DAB 与△EBC 中,,,,BAD EBC AB BC ABD BCE ∠=∠⎧⎪=⎨⎪∠=∠⎩∴ △DAB ≌△EBC(ASA).∴ AD=BE .(2)证明:连接AC ,ED .∵ E 为AB 的中点,∴ BE=AE .又∵ AD=BE(已证),∴ AE=AD 且∠A=90°.△AED 为等腰三角形.∴ ∠AED=∠ADE(等边对等角),即∠AED=∠ADE=45°.又∵ AB=BC ,AD ∥BC ,∠ABC=90°.∴ ∠BAC=∠BCA(等边对等角).∴ ∠BAC=∠BCA=1(18090)452︒-︒⨯=︒.∴ 45CAD BAC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ED,即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解:△DB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得CD=CE.由(1)可得CE=BD,∴ CD=BD.∴△DBC是等腰三角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6,则它的周长为( )A.16 B.17C.16或17D.10或122.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度数比为2:3:3,则这个三角形是()A. 等腰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3. 将两个全等的且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形状,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交AB于D,交AC于E,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①△BDF,△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DB+CE;③AD+DE+AE=AB+AC;④BF=CF.A.1个B.2个C.3个D.4个5. 如图,D是AB边上的中点,将ABC∆沿过D的直线折叠,使点A 落在BC上F处,若50∠度数是()B∠=︒,则BDFA.60° B.70° C.80° D.不确定6. 如图,ΔABC中,AB=AC,∠BAC=108°,若AD、AE三等分∠BA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4个B.5个C.6个D.7个二.填空题7.如图,△ABC中,D为AC边上一点,AD=BD=BC,若∠A=40°,则∠CBD=_____°.8.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其中一个底角大30°,则顶角的度数为.9. 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BD平分∠CBA交AC于点D,DE⊥AB于E.若△ADE的周长为8cm,则AB =_________ cm.10.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它的顶角的度数是 .11. 如图,△ABC中,BO、CO分别平分∠ABC、∠ACB,OM∥AB,ON∥AC,BC=10cm,则ΔOMN的周长=______cm.1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AD,∠B=∠D,若CD=1.8cm,则BC=______.三.解答题13.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至E,使AE=AD.试确定ED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4. 已知: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B=∠EAC,EF⊥AD于F.求证:EF平分∠AEB.15. 如图,在△ABC中,∠BAC=60°,∠ACB=40°,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为∠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 +AQ=AB+BP.。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3.专题提升(十)以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 证明 类型之一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经典母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解:如答图,作/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在BA 上截取BE=BD ,连结ED ,则沿虚线BD ,DE 剪两刀,分成的3个三角形 都是等腰三角形.【思想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常与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在一起证明线段相等,或者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在 经典母题答图 一起求角度,或者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等腰三角形中关于边长的计算.【中考变形】[2017湖南]已知△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4, 4, 6,在厶ABC 所在平面内画一 条直线,将△ 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A . 3条 B.4条 C.5条【解析】 女口答图,当AC = CD ,AB = BG ,AF =CF ,AE = BE 时,都能得到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2016杭州]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 为m 和n(m v n),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C 2 2 2 2A . m + 2mn +n = 0B.m — 2mn +n = 0 2 2 2 2C . m + 2mn —n = 0 D.m — 2mn —n = 0【解析】 如答图,根据题意,得m 2 + m 2= (n — m)2,2m 2= n 2—2mn + m 2, m 2 + 2mn —n 2= 0.[2017绍兴]已知△ ABC ,AB =AC ,D 为直线BC 上 2.中考变形2答图一点,E为直线AC上一点,AD = AE,设/ BAD = a.⑴如图Z10—1,若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线段AC上.①如果/ ABC = 60°,/ ADE = 70°,那么a= __20__, __10.②求a, B之间的关系式;(2)是否存在不同于以上②中的a, B之间的关系式?若存在,求出这个关系式(求出一个即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①••• AB= AC, / B = 60°,A / BAC= 60°,••• AD = AE,/ ADE= 70°,二/ DAE = 180°—2/ADE = 40°,•••a=/BAD = 60°—40°= 20°,•••/ ADC= / BAD+/ B = 60°+ 20°= 80°,•••B=/CDE = /ADC —/ADE= 10°.②设/B = x,/ ADE = y,「./C= x,/ AED = y, 在厶DEC 中,y= B+ 乂,在厶ABD 中,a + x= y+ B= B+ x+ B, 二a = 2 B⑵I .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线段BC上时,如答图①,设/B = x, /ADE = y,.°./ C = x,/ E = y,在厶ABD 中,x+ a= B—y,在厶DEC 中,x+ y+ 180°,••• a = 2B- 180° .图Z10—1中考变形3答图①中考变形3答图②n .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答图②,同①的方法可得a 180°—2B【中考预测】[2016菏泽]如图Z10 —2,A ACB和厶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 D, E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1) 如图①,若/ CAB=Z CBA=Z CDE=Z CED= 50°,①求证:AD a BE.②求/ AEB的度数;(2) 如图②,若/ACB=Z DCE = 120°,CM DCE 中DE 边上的高线,BNABE中AE边上的高线,求证:AE= 2 3CM + 2^BN.解:(1)①证明:•••/ CAB a Z CBA=Z CDE =Z CED = 50•••/ ACB=Z DCE= 180°—2X 50°= 80°.vZ ACB=Z ACD+ Z DCB,Z DCE =Z DCB + Z BCE,•••Z ACD= Z BCE.•••△ ACB和△ 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 BC,DC = EC.AC= BC,在厶ACD 和厶BCE 中,Z ACD= Z BCE,DC = EC,•△ACD^A BCE(SAS,:AD = BE;ACD BCE,:Z ADC= Z BEC.v点A,D,E在同一直线上,且Z CDE = 50°,•Z ADC= 180°—Z CDE = 130°,:Z BEC= 130°,•Z AEB= Z BEC—Z CED= 130°—50°= 80°;⑵证明:ACB和厶DCE均为等腰三角形,且 / ACB=/ DCE= 120 1•••/CDM = /CEM = 2X(180°—120° ) = 30° .v CM 丄DE,A Z CMD = 90°, DM = EM.在Rt A CMD 中,/ CDM = 30°,vZ ACB=Z DCE= 120°,•••/ ACB—Z DCB= Z DCE —Z DCB,即Z ACD= Z BCE, 又v AC= BC, CD= CE,.」ACDBCE(SAS),•••Z ADC= Z BEC, AD= BE.vZ BEC=Z ADC= 180°—30°= 150°,Z BEC= Z CEM + Z AEB,•Z AEB= Z BEC—Z CEM = 150°—30°= 120°,•Z BEN= 180°—120°= 60°.在Rt A BNE 中,Z N = 90°,Z BEN = 60°,v AD = BE, AE = AD + DE,• AE= DE + BE = 2 3CM + ^BN.类型之二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经典母题】已知:如图Z10 —3,在厶ABC中,AD丄BC于点D , E为AC上一点,且BF =AC, DF = DC.求证:BE丄AC.证明:v AD 丄BC,.Z ADC =Z BDF = 90°, A又v BF= AC, DF = DC, 7•Rt△BDF也Rt A ADC(HL),.Z DBF = Z DAC, \R ----------- D------- c vZ BFD =Z AFE,•Z AEF= Z BDF = 90°,即卩BE丄AC. 图Z10—3【思想方法】直角三角形角之间的联系在几何计算与证明中应用广泛,常与三角形全等知识结合使用.【中考变形】1. 如图Z10— 4,将Rt △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 AB'C ,连 (B )图 Z10— 4 ••• Rt A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 △ A B C ,A AC = A C ,二△ AC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二/ CAA ' = 45 •••/A ' B ' C = Z 1 + Z CAA = 20 ° + 45° = 65°,由旋转的性质,得 / B = / A B C = 652. [2016 济宁]如图 Z10 — 5,在厶 ABC 中,AD 丄BC , CE 丄AB , 垂足分别为D , E , AD , CE 交于点H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条 件_AE = CE (答案不唯一)__,使厶AEH ◎△ CEB.【解析】 该题为开放型题,根据垂直关系,可以找出 △ AEH与厶CEB 的两对相等的对应角,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图 Z10— 5相等就可以了.••• AD 丄BC , CE 丄AB ,垂足分别为 D , E , •••Z BEC =Z AEC = Z ADB = 90°,在 Rt A AEH 中,Z EAH = 90°— Z AHE ,在 Rt A ABD 中,Z EAH = 90°— Z B ,• Z B = Z AHE.•根据 AAS 添力卩AH = CB 或 AE = CE ,根据 ASA 添力卩EH = EB ,可证 △ AEH ◎△ CEB.故填空答案:AH = CB 或EH = EB 或AE = CE (答案不唯一).3. 如图 Z10— 6,在厶 ABC 中,AB = CB ,Z ABC = 90°, 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 E 在BC 边上,且BE = BD ,连结AE ,DE , DC.(1) 求证:△ ABE ^A CBD ;结AA',若/ 1= 20°,则/ B 的度数是 A. 70°B. 65°C. 60° A图 Z10—6⑵若/CAE= 30°,求/ BDC的度数.解:(1)证明:vZ ABC= 90°,•••/DBE= 180°- Z ABC= 180°—90°= 90°,•••Z ABE= Z CBD.在^ABE 和^CBD 中, Z ABE= Z CBD,BE= BD,• △ABE^A CBD(SAS;(2) v AB= CB,Z ABC = 90°,•△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CA= 45vZ CAE= 30°,Z BEA=Z ECA+Z CAE,•Z BEA= 45°+ 30°= 75°.由(1)知Z BDC =Z BEA,:Z BDC = 75°.4. 如图Z10—7, △ ACB与厶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Z ACB=Z ECD = 90 D为AB边上的一点.(1)求证:△ ACE^A BCD;⑵若DE = 13, BD = 12,求线段AB的长.解:(1)证明:•••△ ACB与厶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CD, AC= BC,Z ACB=Z ECD= 90°,•Z ACE=Z BCD= 90o— Z ACD,CE= CD,在厶ACE 和厶BCD 中,Z ACE= Z BCD,AC= BC.• △ACE^A BCD(SAS;⑵ACE^A BCD,••• AE= BD = 12,/ EAC=Z B = 45°,•••/ EAD=Z EAC+ / CAD = 45°+ 45°= 90°, 在Rt A EAD 中,/ EAD = 90°, DE = 13, AE= 12,由勾股定理,得AD= DE2-AE2= 5,•i AB= BD + AD = 12 + 5 = 17.5. [2017 重庆B 卷]如图Z10-8,A ABC 中,/ ACB= 90°, AC= BC,点E 是AC上一点,连结BE.(1)如图①,若AB = 4.2, BE = 5,求AE的长;(2)如图②,点D是线段BE延长线上一点,过点A作AF丄BD于点F,连结CD,①图Z10-8【解析】(1)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得AC= BC = 4,再利用勾股定理求CE的长即可;⑵过C点作CM丄CF交BD于点M,构造△ BCM◎△ ACF得FC = MC,即△ F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i/ AFC=/ DFC = 135°,再证△ DCFACF即可.解: (1)v/ ACB= 90°, AC= BC,.i/ BAC= / ABC = 45 v AB = 4 2,i BC = AC = 4』2X = 4.在Rt A BCE 中,CE= BE2-BC2= 52-42= 3,AE = AC - CE = 4 —3= 1;⑵证明:如答图,过C点作CM丄CF交BD于点M.v/ ACB=/ FCM = 90°,・i/ ACF =/BCM ,中考变形5答图ACB=Z AFE = 90°,/ BEC=/AEF,•••/ FAC=Z MBC,在△ACF 和厶BCM 中,-/ ACF =/ BCM ,AC= BC, •••△ ACF ◎△ BCM(ASA),/ FAC= / MBC ,••• FC = MC,•••/ MFC = / FMC = 45°,•••/DFC = 180°—45°= 135°, / AFC = 90°+ 45°= 135°,•••/ DFC = / AFC.在厶ACF 和厶DCF 中,AF = DF ,/ AFC =/DFC , •••△ ACF ◎△ DCF(ASA),CF = CF,二AC= DC.:AC= BC, —DC = BC.【中考预测】女口图Z10—9, AB = AC, AE = AF, / BAC=/ EAF = 90°, BE, CF 交于M ,连结AM.⑴求证:BE= CF;(2) 求证:BE丄CF;(3) 求/AMC的度数.图Z10—9 中考预测答图解:(1)证明:BAC= / EAF= 90°,BAC+ / CAE= / FAE+ / CAE,—/ BAE= / CAF,在△ CAF 和厶BAE 中,p AC = AB,\ / CAF =/BAE, —△ CAFN BAE(SAS,AF = AE,••• BE = CF;⑵证明:设AC与BE交点为O,如答图,•••△CAF^A BAE,AZ ABE=/ ACF,vZ BAC= 90°,A Z ABO+/ BOA= 90°,vZ BOA=Z COM ,•••/ COM + Z ACF = 90°,•••Z CMO = 180°—90°= 90°, /• BE 丄CF ;⑶如答图,过点A分别作AG丄BE于G, AH丄CF于H , 则Z AGB=Z AHC= 90°,在△ AGB 和厶AHC 中,Z ABG=Z ACH,Z AGB=Z AHC,AB = AC,•△AGB^A AHC(AAS), • AG = AH ,v AG 丄BE , AH 丄FC , BE 丄CF ,•Z AGM= Z GMH = Z AHM = 90°,•四边形AHMG是正方形,1•Z GMH = 90°, Z AMG =,Z HMG = 45° ,• Z AMC= 90°+ 45°= 135°.。
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计算公式例题
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计算公式例题示例文章篇一:《神奇的直角等腰三角形》嘿!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等腰三角形吗?今天我就来和你们讲讲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的计算公式,这可有趣啦!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这个的时候,我一开始还觉得挺难理解的。
我就想啊,这三角形怎么这么复杂呢?但后来仔细一听,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嘛!比如说,有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都是5 厘米。
那斜边怎么算呢?这时候就得用到那个神奇的公式啦!斜边的长度就等于直角边长度乘以根号2 。
我当时就在心里嘀咕:“这根号2 是啥呀?”老师好像看出了我们的疑惑,就说:“同学们,别着急,咱们慢慢来。
”然后老师就给我们一步一步地解释,还在黑板上画图。
我同桌小明忍不住说:“老师,这也太复杂了吧!”老师笑着回答:“不复杂不复杂,多做几道题就会啦!”我跟着老师的思路,自己在本子上算了算。
哎呀!原来这么简单,斜边的长度就是5 乘以根号2 ,约等于7.07 厘米。
我高兴地对旁边的小红说:“你看,我算出来啦!”小红说:“真厉害,我还有点迷糊呢,你再给我讲讲呗。
”于是我就又给小红讲了一遍。
咱们再举个例子,假如直角边是8 厘米,那斜边不就是8 乘以根号2 ,约等于11.31 厘米嘛。
这就像我们走路,知道了起点和方向,就能算出终点在哪里。
通过学习这个计算公式,我发现数学可真是个神奇的世界,到处都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虽然有时候会遇到难题,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多思考,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们说,数学是不是很有趣呢?反正我觉得数学就像一个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里面的宝贝!我的观点就是: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的计算公式虽然一开始让人觉得有点头疼,但只要我们认真学,多练习,就能掌握它,还能在数学的世界里畅游!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等腰三角形吗?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好好聊聊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的计算公式!就好像我们玩游戏需要知道规则一样,要解决直角等腰三角形斜边的问题,就得先清楚它的特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两条边相等且与底边垂直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是一项重要且有趣的任务。
本文旨在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性质及应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首先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对底边和高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详细的阐述。
最终,我们将通过证明来建立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具体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性和性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几何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几何推理中。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可能的应用。
通过这些应用,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的论证,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加深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了解,提升几何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的证明:1. 引言:首先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底边、高的基本概念,并简要阐述本文的目的。
2. 正文:2.1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详细叙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应用,为后续证明做准备。
2.2 底边和高的定义和性质:具体描述底边和高的定义以及相关性质,包括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2.3 底边和高的关系证明:详细推导和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列出证明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公式推导,以确保证明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结论:3.1 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总结证明过程中得出的结论,强调底边和高之间的关系,并提醒读者注意该关系在几何学中的应用价值。
3.2 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的关系:展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和高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几何推理、工程测量、图像处理等领域。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计算公式五年级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计算公式五年级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公式如下。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²+b²=c²,知道了a和b就可以算出底边c。
2、如果知道总长度,那么就是a+b+c,现在逆向求c,那么就是总长减去a+b,就可以得出底边长的c。
例题。
在等腰(rt)ABC中,AB=AC=6cm,角BAC=90°求:底边BC的长。
解:1、∵在直角(rt)中,角BAC=90°∴BC=(AB平方+AC平方)的根号=根号72=6倍的根号2 。
2、∵在直角(rt)ABC中AB=AC=6cm,角BAC=90°∴BC=AB (AC)*根号2=6倍的根号2 。
扩展资料: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具有如下性质:【边】:有两边相等这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角】:有两角相等. 这相等的两角叫做“底角”;这个性质也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
【重要线段】: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中线与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公式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公式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和底边的公式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腰和底边的关系。
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两个腰相等且与底边垂直的三角形。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性质:1. 腰的长短相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腰相等,即两边的长度相等。
2. 底边是腰的平方根的两倍:底边的长度是腰的长度的平方根的两倍。
这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底边 = 腰× √2。
二、腰和底边的关系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腰和底边的关系公式。
1. 已知腰求底边:当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的长度时,可以通过公式底边 = 腰× √2来求得底边的长度。
2. 已知底边求腰:当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时,可以通过公式腰 = 底边÷ √2来求得腰的长度。
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些应用:1.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被用于设计屋顶、墙角等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稳定和美观。
2. 地理测量:在地理测量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可以用于测量山坡的高度和坡度。
通过测量底边和腰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山坡的高度和坡度,为地理测量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3. 工程测量:在工程测量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可以用于测量高楼大厦的高度。
通过测量底边和腰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建筑物的高度,为工程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
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腰和底边的关系。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常见的三角形,具有特殊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公式,可以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在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公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以避免产生错误的结果。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公式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公式
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即两个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我们
可以使用勾股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其边长。
假设直角边的长度为a,而斜边的长度为c。
根据勾股定理,我
们知道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 +
a^2 = c^2。
因为直角边相等,所以可以简化为2a^2 = c^2。
解出
斜边c的长度为c = √(2a^2) = a√2。
因此,对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说,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用a表示,而斜边的长度可以用a√2表示。
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边长。
在等腰
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相等,假设它们的长度为a,而斜边的
长度为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可以通
过直角边的长度a来表示,即c = a√2。
综上所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公式可以表示为,直角边的
长度为a,斜边的长度为a√2。
这两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等腰
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
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证明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是指在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等于两条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这个定理的证明可以通过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来完成。
几何方法的证明: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C为斜边,BD 为高,AD=DC=x,AB=AC=a,BC=c。
根据勾股定理可知:BD+AD=ABBD+(a-x)=aBD+a-2ax+x=aBD=x(2a-x)因为BD=c/2,所以:c/4=x(2a-x)c=4x(2a-x)c=4ax-4xc+4x=4axc/4+x=ax因为AD=x,所以:c/4+(a-x)=ac/4+a-2ax+x=ac/4+x-2ax=a-ac/4+x-2ax=0c/4=x(2a-x)因此,c/4+x=ax,与前面的结果相同,证毕。
代数方法的证明: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BAC=90°,BC为斜边,AB=AC=a,BC=c,BD为直角边上的高。
根据勾股定理:AC=AB+BCa=c/2因为AB=AC=a,所以:2a=c因为BD是直角三角形ABC的高,所以:BD+AD=aBD+(a-x)=aBD+a-2ax+x=aBD=x(2a-x)因为BD=c/4,所以:c/4=x(2a-x)又因为2a-x=a+x-a=AD+BD/AB=1,所以:c/4=x将x代入a=c/2可得:a=c/2a=2c/4a+c/4=c/2化简可得:c/4+a=ax因此,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得证。
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等腰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条直角边和两条边长度相等的特点。
在几何学中,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本文将探讨相似三角形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独有的性质和应用。
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指的是具有两条边相等且与直角边垂直的三角形。
它的定义有两个关键要点:等腰和直角。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B=AC,并且∠BAC为直角。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下:1. 直角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三角形的底边,通常表示为BC。
2. 等腰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等腰边是三角形的两条相等的边,通常表示为AB=AC。
3. 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即直角边的平方等于等腰边边长的两倍,即BC^2=AB^2+AC^2。
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与性质1. 角度: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为45度,因为45度与直角互为补角。
2. 直角边长度: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等于等腰边的平方根。
3. 周长: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等腰边的长度计算得出,即周长等于等腰边长度的两倍加上直角边长度。
4. 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等腰边的长度计算得出,即面积等于等腰边长度的平方的一半。
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建筑、设计和数学领域中。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应用场景:1. 建筑设计:等腰直角三角形是建筑设计中常用的图形元素之一。
很多建筑物的屋顶、墙角等部分都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因为它既美观又稳定。
2. 标志设计:等腰直角三角形在标志设计中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一些平面设计或商标设计中常见的三角形元素,很多都采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给人以简洁、稳定的感觉。
3. 测量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用于测量计算中。
例如,在实际测量距离时,可以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进行精确计算。
直角与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计算
直角与等腰三角形的认识与计算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是我们初学几何学的基础概念。
本文将着重介绍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一、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直角三角形是指有一个角为90度的三角形。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性质。
1. 定理一: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
证明:设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A、B、C,其中∠C=90度。
假设∠A+∠B的度数之和不等于90度,即∠A+∠B≠90度。
由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可得∠A+∠B+∠C=180度。
将∠C=90度代入该等式,则可得∠A+∠B+90度=180度。
变形可得∠A+∠B=90度,与假设矛盾。
因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
2. 定理二: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两腿之间最长的一边。
证明:设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为a,b,c,其中c为斜边。
我们知道斜边是连接两个锐角的边,那么斜边的长度肯定大于或等于两个锐角边的长度。
假设c小于a或b,不妨设c小于a。
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可得b+c>a。
将b+c>a代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可得a+b+c>2a。
再由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为90度,可得a+b=90度。
将a+b=90度代入a+b+c>2a,可得90度+c>2a。
由于c小于a,那么90度+c小于90度+ a,即90度+c<90度+ a。
再结合90度+c>2a,可得90度+ a<2a,进而推出90度< a,与a的实际数值不符。
因此,假设不成立,斜边c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
3. 定理三: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证明: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根据勾股定理有a²+b²=c²,即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性质的四种证明
数学教育研究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性质的四种证明杨再发 (贵州省沿河县沙子镇第一初级中学 565302) 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上任意一点距离的平方的两倍等于这点分底边的两图1条线段的平方和.如图1,在△犃犅犆中,犃犅=犃犆.∠犅犃犆=90°,犇是犅犆上任意一点,则:证明1 三线合一法如图1:过犃作犃犈⊥犅犆于犈因为:犃犅=犃犆.∠犅犃犆=90°所以:犃犈=犅犈=犆犈则:犅犇=犅犈-犇犈犆犇=犇犈+犆犈因为:犅犇2=(犅犈-犇犈)2=犅犈2-2犅犈×犇犈+犇犈2 (1)犆犇2=(犇犈+犆犈)2=犇犈2+2犆犈×犇犈+犆犈2 (2)(1)+(2)得犅犇2+犆犇2=2犇犈2+2犆犈2=2(犇犈2+犆犈2)在犚狋△犃犇犈中:犃犇2=犇犈2+犃犈2即:2犃犇2=犅犇2+犆犇2图2证明2 旋转法如图2:因为犃犅=犃犆.∠犅犃犆=90°所以:∠犃犅犆=∠犃犆犅=45°将△犃犆犇绕点犆逆时针旋转90°得△犅犆犈所以:△犃犆犇≌△犅犆犈所以:犃犇=犃犈犅犇=犆犈,∠犅犃犆=∠犇犃犈=90°,∠犃犅犆=∠犃犆犈=45°所以:犇犈2=犃犇2+犇犈2=2犃犇2所以:∠犇犆犈=90°所以:犇犆2+犆犈2=犇犈2即:犇犆2+犅犇2=犇犈2所以:2犃犇2=犅犇2+犆犇2图3证明3 构造矩形法如图3:过犇作犇犈⊥犃犆于犈犇作犇犉⊥犃犅于犉所以:四边形犃犉犇犈是矩形所以:犇犉=犃犈因为:犃犅=犃犆.∠犅犃犆=90°所以:∠犃犅犆=∠犃犆犅=45°所以:∠犉犇犅=∠犈犇犆=45°所以:犅犉=犇犉=犃犈犇犈=犆犈因为:犅犇2=犅犉2+犇犉2=2犇犉2犆犇2=犇犈2+犆犈2=2犇犈2所以:犅犇2+犆犇2=2(犇犉2+犇犈2)因为:犃犇2=犇犈2+犃犈2所以:犃犇2=犇犈2+犇犉2所以:2犃犇2=犅犇2+犆犇2图4证法4 特殊点法如图4:取特殊点犅犆的中点因为:犃犅=犃犆所以:犅犇=犆犇因为:∠犅犃犆=90°所以:犅犇=犆犇=犃犇因为:犅犇2+犆犇2=2犅犇2所以:犅犇2+犆犇2=2犃犇2[责任编校 钱骁勇]·85·2015年第2期 。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公式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着很特殊的性质和计算公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生动的描述和丰富的词汇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指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相等,即底边和高相等。
在这种三角形中,底边和高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性质来进行计算。
假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都为x,那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用公式x√2来表示。
这是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底边、高和斜边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而斜边的长度就是直角边长度的倍数。
除了斜边的计算公式,等腰直角三角形还有其他一些计算公式。
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长度来计算,公式为x + x + x√2,即2x + x√2。
同样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长度来计算,公式为x * x / 2,即x^2 / 2。
通过这些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求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各种属性。
无论是斜边的长度、周长还是面积,我们都可以通过底边和高的长度来计算得到。
这些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总结一下,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底边和高的长度相等。
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求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周长和面积。
这些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等腰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八年级-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常用模型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常用模型【知识精析】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①边、角方面的特征:两直角边相等,两锐角相等(都是45º)②边之间的关系:已知任意一边长,可得到其它两边长。
2、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以等腰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几何问题中,常常包含全等三角形,发现并证明其中的全等三角形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突破口。
熟悉以下基本模型,对解决等腰直角三角形问题很有好处。
模型一:一条直线(不与三角形的边重合)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1)以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对应斜边,必定可以构造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1:如图:Rt ΔABC 中,∠BAC =90º,AB =AC ,点D 是BC 上任意一点,过B 作BE ⊥AD 于点E ,过C 作CF ⊥AD 于点F 。
(1)求证:BE-CF=EF ;(2)若D 在BC 的延长线上(如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证明。
变式1:等腰Rt △ABC 中,AB=CB ,∠ABC =90º,点P 在线段BC 上(不与B 、C 重合),以AP 为腰长作等腰直角△P AQ ,QE ⊥AB 于E ,连CQ 交AB 于M 。
(1)求证:M 为BE 的中点(2)若PC=2PB ,求MBPC 的值(3)(1)(2)F E D C B A A B C D E F (1)(2)以原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对应直角边,必定可以构造一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1-2:如图:Rt ΔABC 中,∠BAC =90º,AB =AC ,点D 是BC 上任意一点,过B 作BE ⊥AD 于点E ,交AC 于点G ,过C 作CF ⊥AC 交AD 的延长线与于点F 。
(1)求证:BG=AF ;(2)若D 在BC 的延长线上(如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不成立,请写出新的结论并证明。
变式1:如图,在R t △ABC 中,∠ACB =45º,∠BAC =90º,AB=AC ,点D 是AB 的中点,AF ⊥CD于H 交BC 于F ,BE ∥AC 交AF 的延长线于E ,求证:BC 垂直且平分DE .变式2:等腰Rt △ABC 中,AC=AB ,∠BAC =90°,点D 是AC 的中点,AF ⊥BD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接DF ,求证:∠1=∠2。
专题提升(10) 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中考学练测·数学[人教]
第二部分 第七章 专题提升(十)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第七章 三角形 专题提升(十) 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类型之一 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 (人教版八上P82习题第7题) 如图,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2)BD2+CD2=2AD2.证明如下: 如答图①,连接CE. ∵∠BAC=∠BAD+∠DAC=90°,AB=AC, ∴∠ABC=∠ACB=45°. ∵∠DAE=∠CAE+∠DAC=90°, ∴∠BAD=∠CAE.
中考预测答图①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在△BAD和△CAE中,
AB=AC, ∠BAD=∠CAE, AD=AE,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1)证明:在Rt△ABC中,∠BAC=30°, ∴AB=2BC,∠ABC=60°. ∵E为AB边的中点,∴AB=2AE.∴BC=EA. ∵△DEB为等边三角形, ∴DB=DE,∠DEB=∠DBE=60°.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DEA=120°,∠DBC=120°. ∴∠DEA=∠DBC. 在△ADE和△CDB中,
∵∠ABC=∠ACB=∠ADC=45°,∠EAD=90°,
∴∠BAC=90°,AB=AC,AE=AD.
∴ED= 2AD.
由(2)的证明可知,
BE=CD,BE⊥CD.
中考预测答图②
课件目录
首页
末页
在Rt△BED中,BD2=BE2+DE2, ∴2AD2=BD2-CD2. ∵BD=9,CD=3, ∴2AD2=92-32=72. 解得AD=6(负值舍去).
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 【完整版】
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和证明类型1:一个等边三角形已知: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BC的中点,DE⊥AC于点E,CE=3cm,求AE的长度?变式练习若AB=8,求CE的长度?类型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在△ABC中,∠C=90°,AC=BC=8,F是AB的中点,D,E 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AD=CE.(1)求证:△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D,E在AC,BC边上运动过程中,求DE长度的最小值.(3)求四边形CDFE的面积.变式练习:如下图,其它条件保持不点,点D,E分别在CA,BC的延长线上运动,且保持AD=CE. △DEF仍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类型3:两个等边三角形已知:如图,△ABE和△CDE是等边三角形,点B,E,C在同一直线上,连结AC,BD.(1)求证:AC=BD.(2)求∠BPC的度数.(3)若BE=2,CE=4,求BD的长.变式练习拉动点D和点A旋转两个等边三角形,下面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吗?(1)△AEC≌△BED?∠BPC仍等于120°?类型4: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ABE和等腰△CDE的位置如左图,其中B、E、C三点共线,连结BD,并延长交AC 于点F.试问:AC与BD之间有什么关系?证明你的结论.变式练习1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绕点E旋转△DEC至左图所示的位置.试问:AC与BD之间的关系还存在吗?若存在,请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练习2在△ABE中,EA=EB,∠AEB=90°,C是AB上一点,DB⊥AB,DF=CF.求证:(1)△EAC≌△EBD(2)EF⊥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提升(十) 以等腰或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类型之一 以等腰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经典母题】把一张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三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解:如答图,作∠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D .在BA 上截取BE =BD ,连结ED ,则沿虚线BD ,DE 剪两刀,分成的3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思想方法】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常与角平分线、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结合在一起证明线段相等,或者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结合在一起求角度,或者通过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等腰三角形中关于边长的计算.【中考变形】1.[2017·湖南]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4,4,6,在△ABC 所在平面内画一条直线,将△ABC 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B ) A .3条 B.4条 C.5条 D.6条【解析】 如答图,当AC =CD ,AB =BG ,AF =CF ,AE =BE 时,都能得到符合题意的等腰三角形.2.[2016·杭州]已知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m 和n (m <n ),过锐角顶点把该纸片剪成两个三角形,若这两个三角形都为等腰三角形,则 ( C )A .m 2+2mn +n 2=0B.m 2-2mn +n 2=0 C .m 2+2mn -n 2=0 D.m 2-2mn -n 2=0 【解析】 如答图,根据题意,得m 2+m 2=(n -m )2,2m 2=n 2-2mn +m 2,m 2+2mn -n 2=0.3.[2017·绍兴]已知△ABC ,AB =AC ,D 为直线BC 上一点,E 为直线AC 上一点,AD =AE ,设∠BAD =α,∠CDE =β. 经典母题答图 中考变形1答图中考变形2答图(1)如图Z10-1,若点D在线段BC上,点E在线段AC上.①如果∠ABC=60°,∠ADE=70°,那么α=__20__°,β=__10__°.②求α,β之间的关系式;(2)是否存在不同于以上②中的α,β之间的关系式?若存在,求出这个关系式(求出一个即可);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Z10-1解:(1)①∵AB=AC,∠B=60°,∴∠BAC=60°,∵AD=AE,∠ADE=70°,∴∠DAE=180°-2∠ADE=40°,∴α=∠BAD=60°-40°=20°,∴∠ADC=∠BAD+∠B=60°+20°=80°,∴β=∠CDE=∠ADC-∠ADE=10°.②设∠B=x,∠ADE=y,∴∠C=x,∠AED=y,在△DEC中,y=β+x,在△ABD中,α+x=y+β=β+x+β,∴α=2β;(2)Ⅰ.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线段BC上时,如答图①,设∠B=x,∠ADE=y,∴∠C=x,∠E=y,在△ABD中,x+α=β-y,在△DEC中,x+y+β=180°,∴α=2β-180°.中考变形3答图①中考变形3答图②Ⅱ.当点E在CA的延长线上,点D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答图②,同①的方法可得α=180°-2β.【中考预测】[2016·菏泽]如图Z10-2,△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1)如图①,若∠CAB=∠CBA=∠CDE=∠CED=50°,①求证:AD=BE.②求∠AEB的度数;(2)如图②,若∠ACB=∠DCE=120°,CM为△DCE中DE边上的高线,BN为△ABE 中AE 边上的高线,求证:AE =23CM +233BN .图Z10-2解:(1)①证明:∵∠CAB =∠CBA =∠CDE =∠CED =50°,∴∠ACB =∠DCE =180°-2×50°=80°.∵∠ACB =∠ACD +∠DCB ,∠DCE =∠DCB +∠BCE ,∴∠ACD =∠BCE .∵△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 =BC ,DC =EC .在△ACD 和△BCE 中,⎩⎨⎧AC =BC ,∠ACD =∠BCE ,DC =EC ,∴△ACD ≌△BCE (SAS ),∴AD =BE ;②∵△ACD ≌△BCE ,∴∠ADC =∠BEC .∵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DE =50°,∴∠ADC =180°-∠CDE =130°,∴∠BEC =130°,∴∠AEB =∠BEC -∠CED =130°-50°=80°;(2)证明:∵△ACB 和△DC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CB =∠DCE =120°,∴∠CDM =∠CEM =12×(180°-120°)=30°.∵CM ⊥DE ,∴∠CMD =90°,DM =EM .在Rt △CMD 中,∠CDM =30°,∴DE=2DM=2×CMtan∠CDM=23CM.∵∠ACB=∠DCE=120°,∴∠ACB-∠DCB=∠DCE-∠DCB,即∠ACD=∠BCE,又∵AC=BC,CD=CE,∴△ACD≌△BCE(SAS),∴∠ADC=∠BEC,AD=BE.∵∠BEC=∠ADC=180°-30°=150°,∠BEC=∠CEM+∠AEB,∴∠AEB=∠BEC-∠CEM=150°-30°=120°,∴∠BEN=180°-120°=60°.在Rt△BNE中,∠N=90°,∠BEN=60°,∴BE=BNsin∠BEN=233BN.∵AD=BE,AE=AD+DE,∴AE=DE+BE=23CM+233BN.类型之二以直角三角形为背景的计算与证明【经典母题】已知:如图Z10-3,在△ABC中,AD⊥BC于点D,E为AC上一点,且BF =AC,DF=DC.求证:BE⊥AC.证明:∵AD⊥BC,∴∠ADC=∠BDF=90°,又∵BF=AC,DF=DC,∴Rt△BDF≌Rt△ADC(HL),∴∠DBF=∠DAC,∵∠BFD=∠AFE,∴∠AEF=∠BDF=90°,即BE⊥AC.【思想方法】直角三角形角之间的联系在几何计算与证明中应用广泛,常与三角形全等知识结合使用.【中考变形】1.如图Z10-4,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结AA′,若∠1=20°,则∠B的度数是(B) A.70°图Z10-3B .65°C .60°D .55°【解析】 ∵Rt △ABC 绕直角顶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 ′C ,∴AC =A ′C ,∴△AC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A ′=45°,∴∠A ′B ′C =∠1+∠CAA ′=20°+45°=65°,由旋转的性质,得∠B =∠A ′B ′C =65°.2.[2016·济宁]如图Z10-5,在△ABC 中,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AD ,CE 交于点H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条件____AE =CE (答案不唯一)__,使△AEH ≌△CEB .【解析】 该题为开放型题,根据垂直关系,可以找出△AEH与△CEB 的两对相等的对应角,只需要找它们的一对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了.∵AD ⊥B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EC =∠AEC =∠ADB =90°,在Rt △AEH 中,∠EAH =90°-∠AHE ,在Rt △ABD 中,∠EAH =90°-∠B ,∴∠B =∠AHE .∴根据AAS 添加AH =CB 或AE =CE ,根据ASA 添加EH =EB ,可证△AEH ≌△CEB .故填空答案:AH =CB 或EH =EB 或AE =CE (答案不唯一).3.如图Z10-6,在△ABC 中,AB =CB ,∠ABC =90°,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边上,且BE =BD ,连结AE ,DE ,DC .(1)求证:△ABE ≌△CBD ;(2)若∠CAE =30°,求∠BDC 的度数.解:(1)证明:∵∠ABC =90°,∴∠DBE =180°-∠ABC =180°-90°=90°,∴∠ABE =∠CBD . 图Z10-5图Z10-6在△ABE 和△CBD 中,⎩⎨⎧AB =CB ,∠ABE =∠CBD ,BE =BD ,∴△ABE ≌△CBD (SAS );(2)∵AB =CB ,∠ABC =90°,∴△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CA =45°.∵∠CAE =30°,∠BEA =∠ECA +∠CAE ,∴∠BEA =45°+30°=75°.由(1)知∠BDC =∠BEA ,∴∠BDC =75°.4.如图Z10-7,△ACB 与△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 =∠ECD =90°,D 为AB 边上的一点.图Z10-7(1)求证:△ACE ≌△BCD ;(2)若DE =13,BD =12,求线段AB 的长.解:(1)证明:∵△ACB 与△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E =CD ,AC =BC ,∠ACB =∠ECD =90°,∴∠ACE =∠BCD =90°-∠ACD ,在△ACE 和△BCD 中,⎩⎨⎧CE =CD ,∠ACE =∠BCD ,AC =BC .∴△ACE ≌△BCD (SAS );(2)∵△ACE≌△BCD,∴AE=BD=12,∠EAC=∠B=45°,∴∠EAD=∠EAC+∠CAD=45°+45°=90°,在Rt△EAD中,∠EAD=90°,DE=13,AE=12,由勾股定理,得AD=DE2-AE2=5,∴AB=BD+AD=12+5=17.5.[2017·重庆B卷]如图Z10-8,△ABC中,∠ACB=90°,AC=BC,点E是AC上一点,连结BE.(1)如图①,若AB=42,BE=5,求AE的长;(2)如图②,点D是线段BE延长线上一点,过点A作AF⊥BD于点F,连结CD,CF.当AF=DF时,求证:DC=BC.图Z10-8【解析】(1)根据勾股定理先求得AC=BC=4,再利用勾股定理求CE的长即可;(2)过C点作CM⊥CF交BD于点M,构造△BCM≌△ACF得FC=MC,即△F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FC=∠DFC=135°,再证△DCF≌△ACF 即可.解:(1)∵∠ACB=90°,AC=BC,∴∠BAC=∠ABC=45°.∵AB=42,∴BC=AC=42×22=4.在Rt △BCE 中,CE =BE 2-BC 2=52-42=3,∴AE =AC -CE =4-3=1;(2)证明:如答图,过C 点作CM ⊥CF 交BD 于点M .∵∠ACB =∠FCM =90°,∴∠ACF =∠BCM ,∵∠ACB =∠AFE =90°,∠BEC =∠AEF ,∴∠F AC =∠MBC ,在△ACF 和△BCM 中, ⎩⎨⎧∠ACF =∠BCM ,AC =BC ,∠F AC =∠MBC ,∴△ACF ≌△BCM (ASA ), ∴FC =MC ,∴∠MFC =∠FMC =45°,∴∠DFC =180°-45°=135°,∠AFC =90°+45°=135°,∴∠DFC =∠AFC .在△ACF 和△DCF 中,⎩⎨⎧AF =DF ,∠AFC =∠DFC ,CF =CF ,∴△ACF ≌△DCF (ASA ),∴AC =DC .∵AC =BC ,∴DC =BC .【中考预测】如图Z10-9,AB =AC ,AE =AF ,∠BAC =∠EAF =90°,BE ,CF 交于M ,连结AM .(1)求证:BE =CF ;(2)求证:BE ⊥CF ;(3)求∠AMC 的度数.中考变形5答图图Z10-9 中考预测答图 解:(1)证明:∵∠BAC =∠EAF =90°,∴∠BAC +∠CAE =∠F AE +∠CAE ,∴∠BAE =∠CAF ,在△CAF 和△BAE 中, ⎩⎨⎧AC =AB ,∠CAF =∠BAE ,AF =AE ,∴△CAF ≌△BAE (SAS ), ∴BE =CF ;(2)证明:设AC 与BE 交点为O ,如答图, ∵△CAF ≌△BAE ,∴∠ABE =∠ACF ,∵∠BAC =90°,∴∠ABO +∠BOA =90°,11 ∵∠BOA =∠COM ,∴∠COM +∠ACF =90°, ∴∠CMO =180°-90°=90°,∴BE ⊥CF ;(3)如答图,过点A 分别作AG ⊥BE 于G ,AH ⊥CF 于H , 则∠AGB =∠AHC =90°,在△AGB 和△AHC 中, ⎩⎨⎧∠ABG =∠ACH ,∠AGB =∠AHC ,AB =AC ,∴△AGB ≌△AHC (AAS ),∴AG =AH ,∵AG ⊥BE ,AH ⊥FC ,BE ⊥CF ,∴∠AGM =∠GMH =∠AHM =90°,∴四边形AHMG 是正方形,∴∠GMH =90°,∠AMG =12∠HMG =45°,∴∠AMC =90°+4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