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方法【最新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方法

一、概述股骨干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到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部分。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的管状骨。股骨的强度大,可承受较大的应力,对负重、行走、跑跳等下肢活动起重要的传导和支撑作用。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略低于粗隆部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左右,但其伤情严重,其好发年龄为20~40岁的青壮年,10岁以下的儿童及老年人也时有发生。由于股骨被丰富的大腿肌肉包绕,健康成人股骨骨折通常由高强度的直接暴力所致,如机动车辆的直接碾压或撞击、机械挤压、重物打击及火器伤等均可引起。高处坠落到不平地面所产生的杠杆及扭曲传导暴力亦可导致股骨干骨折。儿童股骨干骨折通常为直接暴力引起,且多为闭合性损伤,也包括产伤。神经损伤更常见于直接的贯通伤(如火器伤和切割伤)。骨折的类型是依据暴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向决定,直接暴力垂直作用于骨的长轴可产生横断或短斜形的骨折,有局部软组织损伤,如沿着股骨长轴的暴力损伤,可引起髋和膝关节的损伤。老年人引起的损伤常是旋转暴力引起,形成一个长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并有轻度的粉碎,股骨骨折粉碎的程度,常与损伤时直接作用在股骨的能量有关。

二、临床特点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全身表现股骨干骨折多由于严重的外伤引起,出血量较大,闭合性骨折估计出血约在1 000~1 500ml,开放性骨折则更多。

2.局部表现可具有一般骨折的共性表现,包括疼痛、局部肿胀、成角畸形、异常活动、肢体功能受限及纵向叩击痛或骨擦音。如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足背动脉可无搏动或搏动轻微,伤肢有循环异常的表现,也可有浅感觉异常或远端被支配肌肉肌力异常。

3.X线表现一般于正、侧位X线片上能够显示骨折的类型、特点及骨折移位方向。X线片应包括股骨的全长及上下髋膝关节。根据受伤史再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所示,诊断一般并不复杂。在股骨干骨折的患者,必须做全面体格检查,因患者常可能有合并损伤。如患者同时主诉髋和背或骨盆部位的疼痛,即表明该部位有脱位或骨折的可能。

(二)分类股骨干骨折传统的分类包括开放性或闭合性骨折;稳定型或不稳定型骨折,其中横形、嵌入型及不全骨折属于稳定骨折。

(三)临床处理

1.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按部位可分为上1/3、中1/3和下1/3骨折。骨折的移位受暴力的作用、肌肉的拉力和下肢重力的综合影响。

股骨干骨折后合理的就地固定牵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注意合并伤的急救和休克防治。转运时患肢应用超髋、膝关节夹板固定或与健肢固定,固定时患肢应略加牵引。儿童股骨干骨折由于愈合快,塑形能力强,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在治疗中主要应防止成角和旋转畸形,轻度缩短可自行矫正。

(1)手术治疗

1)髓内钉内固定:髓内固定在股骨骨折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负荷分担装置,能传递应力到骨上,适用于股骨上、中1/3短斜型与横断型骨折、股骨多段骨折、股骨中上1/3陈旧性骨折、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情况。长斜型与螺旋型骨折则不宜采用髓内钉固定。

2)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可用于不适合常规髓内钉治疗的股骨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和髓腔峡部以外的骨折。长骨两断端用螺钉行交锁髓内钉固定,阻止了断端顺针滑动而造成嵌插,并可有效控制旋转,稳定性较普通髓内钉好。

3)加压钢板内固定:适用于股骨上、中、下1/3横断与短缩型骨折。加压钢板较宽厚,螺丝粗,固定力较强,不需外固定;有轴向加压力,有利于骨折愈合。但是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切口大,骨膜剥离较广泛,

钢板坚强对骨折处产生应力遮挡,骨折处得不到生理性的重力刺激,外骨痂较少。

(2)非手术治疗:对于成人股骨干骨折,不建议采用非手术治疗,理由是非手术治疗易致便秘、肺炎、肺不张、肺栓塞、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大多数患者不可忍受卧床和制动时间(3~6个月)的延长,而且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和关节永久性僵硬(尤其是膝关节)的发生明显增多,而近期发展起来的交锁髓内钉所带来的好处则已被广泛接受。当然,石膏、支具和牵引等非手术疗法在围手术期的治疗中也是必需和有帮助的,尤其是骨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能为手术带来较多的好处,使术中复位方便,减少血管、神经的牵拉伤等。由于考虑到距离手术切口太近,不宜作股骨髁上牵引。

2.股骨干骨折合并髋关节骨折脱位股骨干骨折同时合并有髋关节骨折脱位的处理顺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可先切开复位内固定,然后手法整复复位,这样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复位方法,可在腰麻或全麻下以手法闭合复位髋关节,同时注意保持患肢沿股骨力线的牵引;也有人主张用一斯氏针穿过股骨粗隆部,或用一螺钉装置拧入股骨近端,以牵引复位。髋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失败或合并髋臼、股骨头骨折,或股骨干骨折为开放性,或合并有神经血管的损伤,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也可考虑两者同时进行手术治疗。

三、康复评定

(一)评定内容

1.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股骨干骨折后,肢体的长度和周径可能发生变化,测量肢体长度和周径是必要的。

(1)肢体长度的测量:下肢长度有真性长度和假性长度之分,假性长度指从脐到内踝间的距离。假性长度的测量方法在临床上并不常用,而常常使用的方法是下肢真性长度的测量。下肢真性长度的测量方法是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最高点)的距离。测量时可以测量整个下肢长度,也可分段测量大腿长度和小腿长度。大腿长度是指测量从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侧间隙的距离。而小腿长度是指测量从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内踝的距离。

(2)肢体周径的测量进行肢体周径测量时,必须选择两侧肢体相对应的部位进行测量。为了解肌肉萎缩的情况,以测量肌腹部位为佳。测量时用皮尺环绕肢体已确定的部位一周,记取肢体周径的长度。患肢与健肢同时测量进行对比,并记录测量的日期,以作康复治疗前后疗效的对照。下肢测量常用的部位是测量大腿周径时取髌骨上方10cm处,测量小腿周径时,取髌骨下方10cm处。

2.肌力评定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常发生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肌力检查是判定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常用徒手肌力评定(MMT法),主要检查髋周肌群、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小腿三头肌肌力。也可采用等速肌力测试。

3.关节活动度评定检查患者关节活动范围是康复评定主要内容之一,检查方法常用量角器法,测量髋、膝、踝关节各方向的主、被动关节活动度。

4.步态分析股骨干骨折后,极易影响下肢步行功能,应对患者施行步态分析检查。步态分析的方法有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临床分析多用观察法、测量法等;实验室分析包括运动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5.下肢功能评定重点是评估步行、负重等功能。可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Holden的功能步行分类。

6.神经功能评定常检查的项目有感觉功能检查、反射检查、肌张力评定。

7.疼痛评定通常用VAS法评定疼痛的程度。

8.平衡功能评定常用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Tinnetti量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