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 思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0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七章 思维
2. 概括性 反映事物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是概括化了 的形象。
Cooper & Shepard(1973)的“心理旋转实验”
把倾斜的字母在头脑中旋转到直立,然后 再 做判断。表象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可操作性 。
3.可操作性:可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例如,动物、树、鸟概念的形成。 2.表象是思维的单位之一,有助于思维。 表象是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之一。这些形象 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帮助思维活动的顺利进 行。
2.启发法策略 根据一定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 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不能保证成功,但有时省时省力。 (1)手段-目的分析法
将总目标分成子目标,运用一定手段,实现子 目标,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2 逆向搜索 从目标状态开始,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方法。 3 爬山法 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 手段-目的分析法的特例,是一种纯粹“向前 进”的策略。
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非常归 用途测验》 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 颖的见解。《命题测验》来测试人的思维的独特 性。
“一个新的想法是旧的成分的新组合”
3.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 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 的方案和程序解决问题。 ■ 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知识经验,提 出新方案,创造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原型在创造想像中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动物 、植物、日常生活中经历等。
想一想:儿童复述故事和编故事,分别是什么 想像?
如何创造出新的形象-想像对表象加工的方式
1.粘合 把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结合 在一起。
2.夸张 改变事物的正常特点,或突出、省略某些特 点。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培训课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培训课件
有丝状突起,组成网状神经系统(net nervous
system),专门执行传递兴奋的功能。
刺激 1/16/2021
引彭起聃龄全普通身心理性学 的反应
3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如蚯蚓) 节肢动物(如蜈蚣、蜘蛛、蜜蜂等昆虫)
1/16/202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4
(一)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5亿年前的奥陶纪是无脊椎动物的全盛时期, 也是脊椎动物开始出现的时期。
其体形一般是左右对称的,身体分为头部、 躯干和尾部三部分,体内背侧有一条脊柱骨, 称脊椎,脊椎动物由此得名。
1/16/202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7
(二)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都有一个空心的背神经管(脊髓) 位于脊椎骨中,而且还有真正的脑。
Outline
第一节 脑的进化 第二节 神经元 第三节 神经系统 第四节 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
1/16/202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1
第一节 脑的进化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由 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和1000亿以上 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1/16/202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2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环节构成,每一个节体中央都有 一 个神经节
发头现象的出现为脑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是链索状的,所以又称
链状神经系统(chain nervous system)
1/16/202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5
(一)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三个部分:头部、胸 部和腹部。
18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内容简介:本书是《普通心理学》的修订版,是教育部推荐的高等学校21世纪课程教材,全书五篇十四章,全面论述了心里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作为控制和调节系统(动机和情绪、情感)人的心理特征系统(能力和人格)学习和人的全程发展。

本书不仅可作为心理系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还可作为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

第一编绪论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2一、个体心理 2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5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6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7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 7一、心理学要探索什么 7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10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12四、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3五、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的地位 16第三节如何研究心理学17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17二、科学态度与方法 18三、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8第四节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1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心理学派别 24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29四、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33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第一节神经系统的进化40一、神经系统的起源 40二、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1三、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2四、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43第二节神经元47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47二、神经冲动的传递49三、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51四、神经回路52第三节神经系统53一、周围神经系统54二、中枢神经系统55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60四、神经系统的发育 66第四节脑功能的各种学说67一、定位说67二、整体说68三、机能系统学说68四、模块说70第五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一体液调节71一、内分泌腺的概念71二、内分泌腺的分类及机能72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三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78一、什么是感觉78二、近刺激和远刺激80三、感觉的编码80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82 第二节视觉一、视觉刺激88二、视觉的生理机制 89三、视觉的基本现象96第三节听觉109一、听觉刺激109二、听觉的生理机制110三、听觉的基本现象112第四节其他感觉117一、皮肤感觉117二、嗅觉和味觉12l三、内部感觉123第四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念129一、什么是知觉129二、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30三、知觉的生理机制130四、知觉的种类1 31第二节知觉的特性132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132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1 33三、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1 36四、知觉的恒常性1 37五、知觉适应140第三节空间知觉142一、形状知觉142二、大小知觉148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1 50四、方位定向156第四节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160一、时间知觉160二、运动知觉162第五节错觉165一、什么叫错觉165二、错觉的种类l 66三、错觉理论1 68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问题173一、什么是意识174二、什么是无意识175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1 75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176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178一、睡眠与梦178二、催眠184三、白日梦与幻想186第三节注意的一般概述186一、注意的基本概念186二、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89三、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193 第四节注意的认知一神经机制195一、注意的认知理论195二、注意的神经机制198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206一、什么是记忆206二、记忆的作用206三、记忆的分类207四、记忆系统及其加工过程209第二节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210一、记忆的脑学说210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213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214第三节感觉记忆215一、感觉记忆的编码215二、感觉记忆的存储216三、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217第四节短时记忆218一、短时记忆的编码218二、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和遗忘222三、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24第五节长时记忆225一、什么是长时记忆225二、长时记忆的编码225三、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228四、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230五、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233第六节内隐记忆239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239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239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245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246二、思维的过程247三、思维的种类248第二节表象与想像249一、表象250二、想像254第三节概念与推理257一、概念的含义和种类257二、概念结构的理论259三、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261四、推理265第四节问题解决269一、问题解决的概念269二、问题解决的脑机制272三、问题解决中的策略272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别274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其他心理因素278六、创造性282第八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的一般概念288一、语言的概念及其特征288二、语言的结构289三、语言的种类293四、语言的袁征与加工过程296五、研究语言的意义297第二节语言的生理机制298一、语言的发音机制298二、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299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与语言活动304 第三节语言理解305一、语音知觉306二、词汇理解309三、句子理解314四、课文理解31 6第四节语言的产生319一、语言产生的性质319二、语言产生的单位320三、语言产生的阶段321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的一般概念326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326二、动机与需要327三、动机与行为效率331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332第二节动机的理论335一、本能理论335二、驱力理论337三、唤醒理论338四、诱因理论339五、动机的认知理论339第三节动机的种类343一、动机的一般分类343二、生理性动机345三、社会性动机348第四节意志行动351一、意志行动的基衣阶段351二、意志行动中的冲突352三、意志行动中的挫折351四、意志的品质358第十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364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364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366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368第二节情绪与脑373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373二、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378三、情绪与唤醒模式380第三爷情绪的外部表现——衷情382一、面部表情382二、姿态表情384三、语调表情385四、感觉反馈386第四节情绪的理论386一、情绪的早期理论386二、情绪的认知理论388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392第五节情绪的调节394一、什么是情绪调节394二、情绪调节的特征395三、情绪调节的类型396四、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397五、情绪调节中的个体差异399六、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399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第十一章能力第一节能力的一般概念404一、什么是能力404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404三、能力、才能和天才406第二节能力的种类和结构406一、能力的种类406二、能力的结构408第三节能力测验416一、一般能力测验416二、特殊能力测验和创造力测验423 第四节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427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427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428三、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33第十二章人格第一节人格的一般概念440一、什么是人格440二、人格的结构441第二节人格理论444一、特质理论444二、类型理论448三、整合理论452第三节认知风格453一、场独立性—场依存性453二、冲动—沉思455三、同时性—继时性456第四节人格测验457一、自陈量表式测验457二、投射测验458三、情境测验460四、自我概念测验461第五节人格成因462一、生物遗传因素462二、社会文化因素464三、家庭环境因素464四、早期童年经验466五、学校教育因素466六、自然物理因素468七、自我调控因素468第五编活动与发展第十三章学习第一节学习的一般概念472一、什么造学习472二、学习的分类473第二节学习理论476一、学习的联结理论476二、学习的认知理论482第三节动作技能学习488一、什么是动作技能488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490三、练习及其盘技能形成中的作用492四、技能的相互作用197第十四章人生全程发展第一节发展及其相关概念502一、生命的各个时期502二、影响发展的因素遗传与环境的作用503三、发展中的共同规律与个别差异504四、毕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505第二节身体、动作与感知觉的发展506一、出生前(胎儿期)的发展506二、婴幼儿的生理发展507三、婴幼儿的动作发展509四、感知觉的发展511第三节浯占与认知发展513一、儿童的语言发展513二、认知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516 第四节社会性发展522一、依恋行为522二、道德发展524三、社会化中的人格526第五节成年以后的发展529一、成年后的生理与心理发展529二、成年后的生活适应531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 (四)

彭冉龄<<普通心理学>>课件(四)2008-04-27 20:17:47| 分类:心理学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思维的深度就是世界的深度。

第一节思维的概念一.思维(Thinking)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见解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为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具有概括性、间接性和对经验的改组三个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比较和概括的过程,这就是思维过程,或称之为思维操作(Thinking Operation)。

三.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2.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3.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幅合思维和发散思维5.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第二节表象与思维一.表象(一)表象是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表象是事物或物体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从表象产生的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

从创造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知觉表象、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二)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Mental Rotation)(Cooper ,Shepard,1973)可操作性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确实可以借助表象进行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1.表象为思维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2.表象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象:(一)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形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符号。

想象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同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情景,是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Homo sapiens’ thinking
新泽西的两个猎人正在丛林中打猎,其中 一个人突然摔倒在地,直翻白眼,看上去呼吸 似乎停止了。另一个赶紧掏出手机向急救中心 求救。他气喘吁吁地对接线员说:“我的朋友 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员用冷静和安慰的 口吻说:“别紧张,我可以帮你,但首先要让 我们确信他已经死亡。”接线员没有听到回音, 紧接着却听到一声枪响。那个人的声音又在电 话里响起:“好了,现在我该干什么?”
发散思维(创造想象)操练:“象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豆腐
硬的
可充气
软的
椅子
电影 毒蛇 有毒 悬挂 项链 数学
有声有色
计算
手机
焦点联想思维训练
思维的技巧(续)
二、发散思维
1、含义:是指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从多方面思考,能够提出很多新 假设和新方案的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2)聚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Guilford,1967)。
思维是什么?
1、老定义: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 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 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彭聃龄,2001)。 2、新说法: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cognition), 是大脑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3、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认知活动 (1)感知——信息的接收和整合; (2)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3)思维——信息的加工和改造。
可见,儿童自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辨别样例(正例和反 例)而获得的,而成人则主要通过发现属性(attribute)和学 习规则来获取概念。例2:概念形成实验。 5、人工概念及其形成:人工概念是心理学家设计的,用来研究自 然概念形成的模拟概念(Hull,1920)。认知心理学家基于对人 工概念的研究而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概括为四个方面:(1)发现 有关的属性;(2)发现将属性联系起来的规则;(3)检验假 设(正例和反例);(4)使用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焦、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思维共24页文档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思维共24页文档

END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 (PPT) 思维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 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对象,从而 产生了动机。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孤独 时寻找朋友等。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一)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不同人:同种动机可能产生不同的行为,不 同种动机可能产生相同的行为。 如同一个班级 学生学习动机各不相同;同是想减肥,但是不同 人选择方式不同。
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体现了个体的能动性。 如:为了消除饥饿,寻找食物; 为了摆脱孤独,结交朋友。
2、指向功能 动机能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个特定目标。 例如个体在学习动机支配下,去图书馆和教室
学习;在成就动机支配下,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的维持功能表现在行为的坚持性方面。
如为目标一直努力学习 动机的调整功能表现在个体通过行为反馈,调
同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些占 主导地位,叫做主导动机,有些占从属地位,叫 做从属动机。 如,对于努力工作,有的人的主 要动机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属动机是为了使自己 生活更有意义。有的人则相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 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 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价值观:主体就客观事物对自身及社会的意 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价值观与动机:价值观是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核 心,它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对个人 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引导个体不断努力,不 断完善自己,个体对这种目标价值看得越高,动 机就会越强。

《普通心理学》(彭冉龄)课件

《普通心理学》(彭冉龄)课件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型及方法论,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应用范畴,了解心理学的历史沿革,形成科学的心理观和心理学观,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重点与难点:⏹研究对象(多维度、多层次)⏹方法学(三级方法论、研究取向、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心理学的整合(综合观)⏹心理学发展的趋势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方法:讲授法、导读法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张春兴(台湾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科学就是不断地追问。

在人类心灵追寻的道路上,人们不断地尝试对人类心理的问答。

科学是对现实最好的一种诠释,它超越了经验的直观、浅表、狭隘和粗糙。

(世界上的知识,就其来源来看,有天启知识(神谕-宗教来源)、经验知识(自身体验-感性、一般)和科学知识。

科学的界定是从伽利略开始的(方法学的意义),以科学方法为中心来建立。

)人类心理的追寻,就是对人自身的理解。

人的心理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人的心理会是这个样子?是从来就是这样的吗?人的头脑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使得这样不可思议的心理现象发生的?人心理活动的机制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能动性?人的心理究竟与动物的心理有什么不一样?人是受其本能控制还是受神还是受自己控制?今天我们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开始去解释人脑中的世界。

1879年是个特殊的日子,德国Wundt在莱比锡大学的工作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从此以后心理学家就在不断地提升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其应用价值。

心理学源远流长,不同时期对"心理"有不同的界定。

在哲学心理学时代,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1879年德国Wundt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心理现象的产生有两种根源:生理机制和社会文化。

生物学和文化,是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础和界限。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就是在我们忽视人的社会交往时人类的心理的最一般的表现。

为什么需要这种忽略,这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图文解析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图文解析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人格PPT课件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人格PPT课件
第30页/共70页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的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
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25、讨厌做那种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 26、与人交往不卑不亢。 27、喜欢参加热烈的活动。 28、爱看感情细腻,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学作品。 29、工作学习时间长了,常感到厌倦。 30、不喜欢长时间谈论一个问题,愿意实际动手干。
11、在多数情况下情绪是乐观的。 12、碰到陌生人觉得很拘束。 1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能很好地自我克制 14、做事总是有旺盛的精力。 15、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16、在人群中从不觉得过分拘束。 17、情绪高昂时,觉得干什么都有趣;情绪低落时,
又觉得什么都没有意思。 18、当注意力集中于一事物时,别的事很难使我分
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 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 形成,有好坏之分。
第14页/共70页
(二)自我调节系统
• 自我调节系统: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对人 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 自我认知: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正确认识自我, 客观评价自己 •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 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自尊?自卑?羞愧,内 疚? •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 我调节的最后环节,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 育
•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三因素模型, 五因素模型,七因素模型
第17页/共70页
具有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作 出类似的反应。如谦虚的特质
刺激情境 访友 遇见陌生人 和母亲共同进餐 和领导在一起工作 同伴给予赞扬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33页PPT文档24页PPT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课件(PPT) 33页PPT文档24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教师 课件(PPT) 33页PPT文档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七章思维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七章思维
(五)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 的知识经验,按 现成的方案和程序 直接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是 重新组织已有的 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 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动作思维
思维的 种类
辐 合 思 维 发散思维
常 规 思 维 创造思维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的顿悟。
❖ 开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团团转、 团团转,而发现了苯的六角环行结构。
❖ C、幻想也是一种想象
而空想不以客观规律为依据,甚至违背发展的客观进程,因而是不能实现的想象。
含义: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原型启发是创造想象的契机;
(一)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
梦与幻觉。
❖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含义: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地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A、再造想象
含义: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形的 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符合或相仿的新形象。
任何再造想象均要求具有相关充分的记忆表 象和言语思维的组织作用。它是词语指导下的形 象思维过程。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它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的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
思维的过程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 2、有意想象(随意想象)
陆钦斯的量水实验证是了定势的影响。
幻2、想定的势形象是验人们思希望维寄托的。东西由。 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 5陆、钦情斯绪的量水片实验面证是性了定势,的影甚响。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 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直观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Homo sapiens’ thinking
新泽西的两个猎人正在丛林中打猎,其中 一个人突然摔倒在地,直翻白眼,看上去呼吸 似乎停止了。另一个赶紧掏出手机向急救中心 求救。他气喘吁吁地对接线员说:“我的朋友 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员用冷静和安慰的 口吻说:“别紧张,我可以帮你,但首先要让 我们确信他已经死亡。”接线员没有听到回音, 紧接着却听到一声枪响。那个人的声音又在电 话里响起:“好了,现在我该干什么?”
专门用来模拟大脑中相互联系的神经元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 神经网络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Weng et al., 2001)。
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
1、什么是问题: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 的知识处理的情境才叫问题(张述祖、沈德立,1987)。
(1)辨析:记忆(知识)—问题(思维)—学习(创造) (2)韩信分油:“3斤葫芦7斤罐、10斤油篓分两半”? 2、问题解决的问
12
思维的类型
1、动作思维: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解决的是操作 性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边操作、边思考。
2、形象思维:运用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解决问题时把
思维形象化,或建立一个新的形象体系。解决问题的 方式是想象活动。
3、抽象思维:利用概念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叫逻辑思维,
解决的是文字性、符号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 运用概念(语词)进行推理、判断和决策。
1、含义:人工智能是指那些能够完成人的智力活动的计 算机程序,简称AI。
2、种类:
(1)计算机模拟:是为再现人类思维、决策和问题解决等
行为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其作用是验证各种认知理论模型。
(2)专家系统:是指计算机程序能够按照人类专家的方式
解决问题,把复杂的技能编成清晰的、陈述性的计算机规则。
(3)计算机神经网络(computer neural network):指
《普通心理学(上)》
1
心理学是什么?
(1)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及其与大脑和行
为的关系的科学。 心理学=心理+大脑+行为?
问题:心理是客观存在吗?精神、意识和心理?
(2)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
漫长:公元前387年,柏拉图支持先天说,认为脑是心理活动的场
所;公元前335年,亚里斯多德反对先天说,认为心脏是心理活动
的场所。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子曰: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短暂: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
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诞生;1883年,冯特
的学生斯坦利·霍尔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1917年,陈大齐在北京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
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 以及如何从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而问题解决就是 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 状态的通路(Newell & Simon,1972)。 例:Hanoi tower
17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0
思维是什么?
1、老定义: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 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 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 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彭聃龄,2001)。
2、新说法: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cognition), 是大脑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3、信息加工(information-processing):认知活动 (1)感知——信息的接收和整合; (2)记忆——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3)思维——信息的加工和改造。
4、思维发生学:直观动作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13
概念形成(concept formation)
1、概念的含义:概念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观念,是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概
括。
2、概念的类型 (1)合取概念(conjunctive concept):对具有一个以上共同特性
的同类事物可形成合取概念,即属于某一概念的事物必须同时具备特征一、 特征二、特征三等等。
14
概念形成(续)
4、概念的形成:是将分类信息纳入不同范畴的过程。概念形成要 基于正例和反例经验的不断积累、辨别和修正。
例1:儿童形成狗的概念:一个小女孩和爸爸一起散步,走到邻居家门前, 看到一只不大不小的狗,父亲说:“看,这是一条狗。”接着他们又路过另 一个院子,小女孩看到一只小猫,她说:“狗!”父亲纠正她说:“不,那 是只猫。”小女孩想:“原来狗大猫小。”他们又路过一个院子,这回小女 孩看到一只小巴狗。她说:“猫!”父亲说:“不,那是条狗!”小女孩糊 涂了……
(2)析取概念(disjunctive concept):若干特性之中至少有一种
特性存在,可形成析取概念,即“或此或彼”类的概念。
(3)关系概念(relational concept):根据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或事
物内部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可形成关系概念。
3、原型(prototype):指同类事物中最能代表该类事物的典型成员。
验室。
2
人脑、心理与行为?
认知

情绪

动机
人格
社 会 行 为
7
第七讲 思维(thinking)
9
思维的操练
“拉尔芙女王号”是一艘著名 的远洋客轮,正以每小时30公里的 速度驶向港口,当客轮距海岸80公 里时,一只海鸥从客轮的甲板上起 飞,飞向港口。与此同时,一艘快 艇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驶离港口, 迎向客轮。海鸥以每小时65公里的 速度在快艇和客轮之间来回地飞着。 当快艇和客轮相遇时,海鸥一共飞 了多少公里?
可见,儿童自然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辨别样例(正例和反 例)而获得的,而成人则主要通过发现属性(attribute)和学 习规则来获取概念。例2:概念形成实验。 5、人工概念及其形成:人工概念是心理学家设计的,用来研究自 然概念形成的模拟概念(Hull,1920)。认知心理学家基于对人 工概念的研究而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概括为四个方面:(1)发现 有关的属性;(2)发现将属性联系起来的规则;(3)检验假 设(正例和反例);(4)使用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15 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