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 文字版
货币银行学(讲义)文档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本质一、货币的产生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形式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Functions of Money)一、价值尺度■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的职能■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二、流通手段■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必要量取决于3要素:价格(P)、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货币流通速度(V) M=PQ/VPQ:商品价格总额三、贮藏手段■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货币退出流通贮藏起来,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可自动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形式:商品的让渡与货币的回流出现分离商品赊销五、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总结: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两个最早的最基本的职能。
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Monetary System)一、货币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货币金属(Monetary Metal):货币由何种金属铸造(规定币材,当今现代各国货币都是信用货币的前提下,选择币材的技术意义已经超过经济意义,规定技术标准,例如如何防伪等等),金属货币制度的最基本要素。
➢货币单位(Monetary Unit):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规定名称和所含的货币金属量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通货的铸造与发行: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与辅币的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纸币与不可兑换银行券的印制发行。
货币银行学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货币与经济主要内容:货币的涵义、功能、形式及演变、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定义货币的使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定义仍是经济学家现在经常争论的问题。
一、日常生活中货币的涵义:(对货币的误解十分普遍)1.货币通常是指通货(currency)——范围过于狭窄。
例如:“你带钱了吗?”“要钱还是要命?”2.把货币看作财富的同义词——范围过宽。
例如:“这人很有钱”(在一个点所测量的货币存量的概念)。
但财富不仅包含货币,而且还包含债券、股票、土地、房子、车子等财产。
3.把货币等同于收入——单位时间的现金流量。
例如:“他赚多少钱?”收入与货币的区别:收入是指一段时间中的流量;而货币是指某一时间点的存量。
二、货币的理论定义:经济学家对货币有不同的定义,有两种方法:理论的方法:这种方法透过表象抓住能使货币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的方法:从统计的角度给出货币存量的范围和数量。
首先看经济学家如何用理论的方法定义的货币。
1. 第一种定义根据马克思对于货币的分析给出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强调了货币的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的职能。
马克思分析的是金属本位制及以前的货币——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崩溃”以后,货币已不是特殊的商品,纸币与存款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 第二种对货币的定义归纳为:法律规定的由国家发行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物体。
一般情况下,这个定义适用。
但有时,国家发行的货币失去了购买力,人们在交易中也不会接受。
如恶性通胀。
因此法律规定并不是货币的本质特征。
3. 第三种定义是现代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给出的,他说:“货币是购买力的栖息所”。
所谓购买力指的是所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这里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问题是“栖息所”,各种存款是潜在购买力,甚至债券、股票都是潜在的购买力,但栖息时间长短不同,流动性不同。
栖息所隐含了价值储藏职能,这一职能并非货币独有。
货币银行学讲义全
货币银行学目录绪论( 学时: 1)1 何谓货币银行学2 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基本内容3 何谓金融4 为何学货币银行学5 如何学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 学时: 3)2、 1 货币的概念及形成2、 2 货币的职能2、 3 货币流通规律2、 4 货币类型2、 5 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 学时: 4)2、 1 信用的概念及形成2、 2 信用形成2、 3 信用工具2、 4 利息与利率第三章金融市场( 学时: 4)3、 1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形成3、 2 金融市场类型3、 3 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与策略第四章金融机构( 学时: 4)4、 1 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形成4、 2 商业银行4、 3 中央银行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学时: 4) 5、 1 货币供应量概念5、 2 货币需求5、 3 货币供给5、 4 货币供求均衡第六章通货膨胀( 学时: 4)6、 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测量6、 2 通货膨胀的类型6、 3 通货膨胀的成因6、 4 通货膨胀的后果6、 5 通货膨胀的对策6、 6 通货紧缩第七章货币政策( 学时: 4)6、 1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形成6、 2 货币政策的目标6、 3 货币政策的手段6、 4 货币政策的效果第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学时: 2) 7、 1 国际金融基本概念7、 2 国际货币体系7、 3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7、 4 国际信用7、 5 金融与经济绪论1 何谓货币银行学《货币银行学》是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业经济金融学科。
它研究货币、信用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 研究金融市场, 金融机构的形成, 发展及其动作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微观及宏观经济金融领域的通货膨胀现象及其调控以及宏观经济领域的货币政策及其调控, 最后研究国际金融体系的货币体系及金融市场机构体系。
对整个金融的基础概念及其客观, 主观规律做了完全的阐述。
使学生经过本课的学习对经济金融理论有了根本的了解和掌握, 从而给进一步学习相关金融学科打下基础。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超全资料
货币银行学超全资料概述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流通以及银行体系的运作等。
本文档将全面介绍货币银行学的相关内容,包括货币的定义、货币市场、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银行的角色和职能等。
货币的定义与功能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三个基本属性: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
它的定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如法律、经济和功能三个层面。
从法律层面看,货币是经国家审判机构认可的可以在市场交换中支付债务的一种物品。
货币的法定属性使其成为公众对债务履行的法律媒介。
从经济学的角度,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可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其价值。
货币具备的流动性使得它能够迅速流通和完成交换。
从功能层面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三大功能。
它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流通媒介促进经济交换,并可以作为价值储存工具保存财富。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指短期借贷与债券交易集中进行的市场。
它是金融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通过金融机构实现货币的供求平衡。
货币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
在货币市场上,金融机构通过短期借贷和债券交易进行融资,而投资者则能够获得流动性较高的短期投资品种。
常见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政府短期债券、商业票据和银行存款证明等。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短期借贷和投资选择、进行资金调剂和平衡货币供求关系、影响利率等。
它对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货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
货币供给主要由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而货币需求受到经济活动、利率和人们对货币流通手段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在货币供求关系中,货币供给的增加通常会导致货币供过于求,导致通货膨胀。
相反,货币供给的减少可能导致货币供求不足,引发通货紧缩。
货币供求关系的平衡是实现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影响货币供求关系,保持通胀率在适度水平。
货币银行学-整理(五篇模版)
货币银行学-整理(五篇模版)第一篇:货币银行学-整理1、货币是如何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2、货币: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3、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也就是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相互联系:4、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已经不是流通中货币的构成部分。
对5、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采用的货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6、信用的主要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股份信用、合作信用、租赁信用、国际信用7、商业票据主要有:期票和汇票两类;期票也称本票,是债务人对债权人发出的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款项的债务证明书。
期票的当事人只有出票人和收款人。
8、汇票——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第三者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汇票须经承兑后方能生效,承兑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9、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度的过渡货币制度是:跛行本位制10、整个信用形式的基础是:商业信用11、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主要因素:(1)平均利润率(2)资金供求状况(3)社会再生产状况(4)物价(5)国家经济政策(6)国际利率还有银行成本、国际协议、利率管理以及惯例和法律传统。
12、利息的分类:不同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有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国内利率和国际利率;单利和复利;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差别利率和优惠利率。
短期利率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利率,如短期贷款利率、短期国库券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票据贴现利率。
长期利率是一年以上的利率。
如中长期债券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13、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的账户上保留最低的存款额14、商业银行的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15、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16、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主体、交易价格、交易组织系统。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
货币银行学(胡庆康)第一篇: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第一篇死记篇第一章货币§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M1、M2、M3、M4),§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利息与利率§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第三章金融市场§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第四章商业银行§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充当二线准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作用)§4.3商业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原则(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内部风险)、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考纲没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贷款,贷款的5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4.4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交易帐户(可转让提款单、股金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贷款承诺与信贷限额,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银行信贷,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金融租赁与经营租赁,资产分配原则,5/6“C”原则,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期限匹配与期限不匹配,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互换交易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新增章,必然会出一道大题!)§5.1其他金融机构概述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5.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与区别,投资银行(各种定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保风险和保险,保险的基本特点,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机构经营的险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5.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方式、行为目标、融资准则、业务对象、信用创造差别),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分类{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农业政策性银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6.1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6.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表6-1),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原则(新增点,垄断发行、发行准备、供应弹性)§6.3中央银行与货币扩张机制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量(M,数学公式)§6.4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新增点)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体系安全性目标、公平竞争目标、政策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预防性管理(金融机构的注册管理、资金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理、业务领域限制、贷款业务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援助}第二篇理论篇第七章货币需求§7.1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宏观和微观层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收入、信用的发达程度、利率、消费倾向、心理预期、资产选择等)§7.2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用途,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新增点,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其他变量)§7.3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MV=PT),现金余额说(M=kPY)},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M1+M2=L1(Y)+L2(i)=L(Y,i)},凯恩斯学派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平方根公式”,数学公式)、惠伦模型(考纲上没有,数学公式)、托宾模型(资产选择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现代货币数量说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说的区别,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总财富(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rb,re,1/p×dp/dt,w,Y/p,u),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弗里德曼难题,弗里德曼对现代货币数量说的表述对西方货币需求理论的贡献}第八章货币供给§8.1存款的创造与收缩原理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创造与收缩货币存款的过程,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的基础并且全部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创造派生存款的两个条件(部分准备金制度、非现金结算制度)§8.2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货币供应的理论模式现金漏损、超额准备和活期存款转变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乘数的修正{d=1/(rd+rt•t+e+c’)},货币乘数{m=(1+ c’)/(rd+rt•t+e+c’)}§8.3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结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会计恒等式,财政收支变化(政府通过增税或是发行债券来弥补赤字将不会改变基础货币大小;但是如果靠发行货币或是由中央银行融资将会增加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行为和资产负债情况、黄金存量和国际收支状况、技术和制度因素},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改变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通货比率的因素,影响超额准备率的因素,影响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的因素§8.4货币乘数的其他形式(考纲上没有)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卡甘分析,乔顿分析§8.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知识点冲销,已调整的基础货币,非借入准备金,自由准备金,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供给新论,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内容与特点第九章货币政策§9.1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和矛盾)§9.2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般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永久性准备金调节和临时性准备金调节)],选择性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直接信用控制工具(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导、窗口指导(新增点)]}§9.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间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r→I→E→Y,机制!传导过程的两个障碍(“流动性陷阱”、投资缺乏利率弹性)},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E→I→Y,机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优点与缺陷),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与效果指标(图9-2)§9.4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外在时滞)、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抵消作用,其他因素},货币政策的执行原则(考纲上没有,“相机抉择”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应与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起来使用)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0.1通货膨胀概述通货膨胀的涵义,爬行式、温和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公开性通货膨胀和隐蔽性通货膨胀,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GN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缺口§10.2通货膨胀的成因需求拉长的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的过度需求论(图10-1)、货币学派的理论、两种理论的比较},成本推进性通货膨胀(图10-2,解释“滞胀”),混合性通货膨胀(图9.3),结构性通货膨胀{难点!需求移动论、不平衡增长模型、劳动供给理论、斯堪的纳维亚模型[π=πW+α S(λE-λS),对象是小国开放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10.3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促进论(菲利普斯曲线,促进论的5点理由)、促退论(促退论的5点理由)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中性论(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适应性预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卢卡斯的理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第三阶段},通货膨胀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影响收入再分配)§10.4通货膨胀的治理需求政策、收入政策(工资“指数化”),供给政策,结构调整(微观财政和微观货币政策)§10.5通货紧缩理论(新增点)通货紧缩,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货币主义的理论分析第十一章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11.1金融抑制金融抑制的涵义,金融抑制的根源(经济的分割性与内源性融资、政府过多干预、信贷管制),金融抑制的手段(规定利率上限、高估本币、金融管理),金融抑制的表现(金融市场不健全、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抑制的后果(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11.2金融深化金融深化的涵义,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促进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M/P)d=L(Y,I/Y,D-P*)},金融深化的内容,金融深化论的理论贡献和影响,金融深化的教训,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新增点)§11.3中国的金融改革(了解)§11.4金融创新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动因,金融创新的内容{金融战略的创新(征服策略、变革策略、合并策略)、金融工具的创新[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Q项条例、欧洲美圆、银行商业票据、可转让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隔日回购安排、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浮动利率工具、远期和期货交易、金融期权)、技术创新、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创新},金融创新的影响(正面和反面),金融创新的理论(新增点,西尔柏的约束诱导型金融创新理论、凯恩的规避型金融创新理论、制度学派的金融创新理论、希克斯和尼汉斯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第二篇:国际金融学(姜波克)货币银行学(胡庆康)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1.3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货币的层次划分及其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M0、M1、M2、M3、M4),§1.4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法偿能力的规定、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利息与利率§2.1利息与收益资本化收益资本化(计算题考点)§2.2利率的种类单利与复利(计算题考点),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新增点)与市场利率,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2.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实际利率论(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货币供求论(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陷阱”)、可贷资金论(新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影响我国利率水平的因素(利润的平均水平、资金的供求状况、物价变动的幅度、国际经济的环境、政策性因素)§2.4利率的功能与作用及其发挥利率的一般功能(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宏观角度、微观角度),利率发挥作用的限制(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的开放程度、利率弹性),利率发挥作用的四个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利率市场化§2.5利率的结构(考纲上没有)利率的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计算题考点)、市场分割理论、偏好理论},利率的一般结构第三章金融市场§3.1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市场(广义和狭义),金融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对象—货币,交易者之间的关系—借贷关系,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金融市场的现代特征(市场全球化、筹资证券化、业务多元化、创新多样化),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体(政府、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客体(金融产品或金融工具)、管理组织和法规制度},金融市场的基本分类(按交易对象划分、按期限划分、按交割时间划分、按交易的地域范围划分、按是否存在中介机构划分、按性质与层次不同划分)§3.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3.3货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小),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银行存款、短期证券、商业票据),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货币市场的构成(短期信贷市场、短期证券市场、贴现市场),短期信贷市场(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资金),短期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政府短期证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贴现市场(计算题考点)§3.4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期限长、流动性弱、风险大但收益大),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个人),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资本市场的构成(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证券市场),证券发行市场或一级市场{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公募发行和私募发行)、发行主体(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债券发行价格(新增点、计算题必考!)、股票的发行价格(议价法和竞价法)、证券的发行程序},证券流通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二级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店头市场、OTC市场,第三市场)、计算机网络交易市场(第四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的功能、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形式(会员制、公司制)、证券上市(上市标准、上市程序、停牌和摘牌)、证券的交易程序[开户、委托、竞价成交(价格优先原则、时间优先原则)、清算交割、过户]、证券的交易方式[现货交易、信用交易(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期货交易、期权交易(计算题考点)]}§3.5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联邦基金,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扬基”债券,“武士”债券第四章商业银行§4.1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银行持股公司制§4.2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自有资本、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回购协议、银行持股公司发售的商业票据)},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目的在于增加收益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充当二线准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汇兑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融通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作用)§4.3商业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般原则{安全性原则(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内部风险)、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商业贷款理论(真实票据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考纲没有)},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缺口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不良贷款,贷款的5级分类法(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4.4考纲上没有的一些概念存款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与灾害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银行、金融公司),交易帐户(可转让提款单、股金提款单、自动转帐服务、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贷款承诺与信贷限额,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银行信贷,备用信用证与商业信用证,金融租赁与经营租赁,资产分配原则,5/6“C”原则,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资金缺口,期限匹配与期限不匹配,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与利率下限,互换交易第五章其他金融机构(新增章,必然会出一道大题!)§5.1其他金融机构概述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我国发展其他金融机构的必要性§5.2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的共同点与区别,投资银行(各种定义),投资银行的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可保风险和保险,保险的基本特点,保险的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保险的基本原则(可保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机构经营的险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信用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对冲基金)§5.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基本特征(组织方式、行为目标、融资准则、业务对象、信用创造差别),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政策性银行的分类{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农业政策性银行、进出口政策性银行}第六章中央银行§6.1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的组织制度(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制度),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作用§6.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表6-1),中央银行货币的垄断发行原则(新增点,垄断发行、发行准备、供应弹性)§6.3中央银行与货币扩张机制基础货币(B)与货币供给量(M,数学公式)§6.4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新增点)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体系安全性目标、公平竞争目标、政策协调一致目标),中央银行实施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预防性管理(金融机构的注册管理、资金充足条件、清偿能力管理、业务领域限制、贷款业务管理)、存款保险制度、紧急援助}第二篇理论篇第七章货币需求§7.1货币需求的涵义及其决定因素货币需求(宏观和微观层次),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收入、信用的发达程度、利率、消费倾向、心理预期、资产选择等)§7.2 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及其用途,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新增点,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其他变量)§7.3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交易说(MV=PT),现金余额说(M=kPY)},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M=M1+M2=L1(Y)+L2(i)=L(Y,i)},凯恩斯学派对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鲍莫尔模型(货币需求的存货管理模型,“平方根公式”,数学公式)、惠伦模型(考纲上没有,数学公式)、托宾模型(资产选择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现代货币数量说与古典的货币数量说的区别,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总财富(恒久收入)、财富构成(人力资本对非人力资本的比率)、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rb,re,1/p×dp/dt,w,。
货币银行学
一、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1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货币本质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特殊的商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与一切商品相交换,代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实物与金属货币是商品货币,其他非。
5种职能。
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条件下,决定商品流动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
■货币的基本属性: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2铸币流通开始体现国家权威意义3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为纸币产生提供基础4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根本属性。
■货币制度:概念: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形成原因:解决货币流通分散、混乱不稳定缺陷。
构成要素:币材,单位,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凯恩斯供求理论: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心理倾向;2货币需求是关于收入和利率的函数,需求动机可分为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
3.1货币供给均具有外生性,影响经济运行3.2公开市场业务是社会增减通货的主要办法3.3与市场利率反向变动,进而影响社会有效需求。
■(货币学派)弗雷德曼理论:1影响货币需求因素为:预算约束;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率;财富持有者的偏好2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制定货币供应增长数量法则,使其与预期经济增长率一致。
■货币均衡含义:1.MS与实际MD的均衡2.一种动态均衡3.一定范围互相偏离的广义均衡。
■分析市场均衡与总供求;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样的总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总需求;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5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解,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实现均衡目标。
货币银行学
1、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商品交换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价值形式的演进,从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就是货币。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这个本质特征表明,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是商品世界唯一的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货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即无条件的和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
货币的这种本质特征是不会改变的,否则就不成其为货币,但货币存在的形式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的。
3、货币的职能是货币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随着商品的流通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两个基本职能,其他职能是在两个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4、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
5、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一个因素,货币供求变化对国民经济运行有重大影响。
调控货币供应量,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的主要任务。
对货币供应量层次的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用是以偿还本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产生、发展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只要商品经济存在,只要货币存在,信用也必然存在和发展。
2、现代经济越来越体现为一种信用经济。
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相继出现,信用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形式,其中银行信用处于主导地位。
任何信用都要借助一定的信用工具来进行,这些信用工具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涌现,但它们都具有偿还性、可转让性、本金安全性和收益性等特点。
3、信用关系的发展,利息和利息率就成为货币借贷的重要问题。
对利息的本质,西方经济学家有各种理论分析。
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过“利息报酬说”、“资本租金论”、“利息源于利润说”和“利息剩余价值说”等。
近代西方学者有所谓“节欲论”、“边际生产力说”和“人性不耐说”等。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第一部分:货币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货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不仅是一种支付手段,更是一种价值尺度和资产形式。
货币的种类、职能及流通方式对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1.1 货币的定义与特征货币是指由国家或政府发行的,具有一定信用和无形含金量的流通手段。
货币具有流通性、普遍接受性、稀缺性等基本特征。
1.2 货币的种类现代社会的货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法定货币、存款货币、数字货币等。
不同种类的货币在经济交易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部分:银行与金融体系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管、信贷等重要职能。
银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具有深远影响。
2.1 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银行起源于古代的钱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为现代银行制度。
银行业的发展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进过程。
2.2 银行的职能与作用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具有资金存管、信贷、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银行的作用在于调剂社会闲散资金,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经济手段的总称,对金融市场稳定及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3.1 货币政策的基本内容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等。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国家可以影响市场利率、通货膨胀等经济指标。
3.2 金融稳定与风险防范金融稳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求,风险防范是金融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政府、监管机构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结语货币银行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分支,研究货币与银行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通过深入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律,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愿我国的货币银行学研究不断深化,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货币银行学
1.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产生:货币作为价值的一般代表,即价值形态的出现,是随着商品的产生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是价值表现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金属货币贮藏手段职能: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的贮藏或者保存手段职能具有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退出流通界被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金属货币又会重新进入流通界而成为流通手段。
这样,贮藏货币就像蓄水池一样,自发的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使货币的流通量与商品流通的需要相适应。
银本位制的基本内容:规定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享有无限偿还能力,规定银铸币的重量、成色、形状及货币单位,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银币等等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偿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入国境;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劣币驱良币: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被熔化,或者被输出国外而推出流通界,而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则会充斥市场。
2.信用与信用形式信用:信用是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用的产生:信用的产生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特别是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出现分工,劳动产品有了剩余,交换成为日益频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加速了原始公社的瓦解和私有制的产生。
私有制的出现,造成财富占有的不均和贫富的分化,富裕家庭拥有较多的可供交换的商品和货币,贫困家庭则因缺乏生活和生产资料,生活难以为继,被迫向富裕家庭告贷,信用变随之产生。
借贷资本的特点:首先,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资本,利息是这种商品的价格;其次,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贷者贷出的是资本使用权,而保留所有权,职能资本家到期还本付息;最后,借贷资本具有特殊运动形式,产业资本的运动形式表现为G-W…P…W’-G’,而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则表现为G-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一、研究对象:货币与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内容:货币的产生、发展及其运行机理信用金融体系货币运行与经济运行国际金融(略)三、几个基本概念1、金融:金钱融通,货币的借贷与资金的调剂。
现代解释:(狭义)货币资金的融通。
(广义)货币流通与货币资金的融通。
2、货币的产业性融通货币的金融性融通3、金融交易的形成: ①②金融交易中: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产生大量的金融交易费用4、金融体系①金融工具:又称金融产品,包括商业票据、银行票据、保单、期权、期货及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以及存款和贷款②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③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通俗定义1、货币=现金太窄2、货币=财富太泛3、货币=收入时点存量和时段流量二、货币定义由法律来界定:法律规定重要,但不唯一三、货币职能定义:货币通常是指在债务清偿、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物品。
John Hicks:Money is what money does. Moneyis defined by its functions .The functions of money are:①Unit of account 价值尺度②Medium of exchange 交换媒介③Payment function 支付手段④Store of value 价值贮藏第二节货币的起源与形式演化一、货币的起源先王制币说创造发明说共同选择说保存财富说司马迁则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是为适应交换的需要自然产生的。
马克思: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二、货币形式的演化(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
特点:形体不一、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
(2)金属货币:铜→银→金特点:质地均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体积小价值高等铸币(coin) ,就是有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P14铸币税(seigniorage):原指封建王朝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并强制百姓按铸币面值接受而形成的收入。
现代指的是政府由于它具有印制货币的垄断权而获得的收入,印制货币实际上没有成本,而钞票和硬币都可换取商品和劳务。
(3)纸制货币北宋年间的¡°交子¡±、元代的¡°中统元宝钞¡±、明代的¡°大明宝钞¡±等现代的纸制货币①银行券(banknote)②纸币(paper money)(4)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 :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存款货币和纸制货币都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有共同的功能和特性。
(5)电子货币: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存款或信用支付工具。
★银行卡知识(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①卡基支付工具包括借记卡(Debit Cards)、贷记卡和储值卡(Stord-Value Card)。
②习惯上,我们将银行发行的借记卡和贷记卡统称为银行卡。
③借记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支付工具,不能透支。
④贷记卡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向资信良好的个人和机构签发的一种信用凭证,持卡人可在指定的特约商户购物或获得服务。
贷记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卡。
准贷记卡是指持卡人须先按发卡银行要求交存一定金额的备用金,当备用金账户余额不足支付时,可在发卡银行规定的信用额度内透支的信用卡。
⑤储值卡是指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电子钱包性质的多用途卡种,不记名,不挂失,适应小额支付领域。
商品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足值货币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与其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
足值货币的代表物第三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共识:①充当交换媒介;②作为价值的贮藏手段。
凯恩斯:交换媒介和贮藏财富哈耶克:购买手段、用作储备、延期支付的标准、核算单位汉森:交换媒介、记账单位、延期支付的标准、价值贮藏曼昆和米什金:交换媒介、计价单位、价值贮藏马克思以黄金为对象的货币职能理论:1、价值尺度(unit of account)①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②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从而形成价格;③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上或想象中的货币。
2、流通手段(means of circulation)①货币的另一个基本职能;②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现代经济运行中物物交换的可能存在:①货币购买力不稳定;②管制价格大大偏离均衡价格;③不法厂商逃税。
3、价值贮藏(store of value),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发挥作用的条件:①购买力稳定;②流动性高;③安全可靠。
4、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①和信用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②只要没有商品或劳务与货币同时、同地的相向运动时,货币就执行了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①购买力稳定;②付息;③确保到期偿还。
5、世界货币(world currency),当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就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具体表现为:作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以及财富转移的手段。
二、货币的作用①在微观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继续发挥着便利交换、贮藏价值、延期支付、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等作用,而且产生了重要的核算功能和资产功能;②在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不仅发挥着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而且成为反映和影响总体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成为实现社会产品分配的主要形式。
③更重要的是,成为政府调节物价水平、就业水平、国际收支和经济总量与结构的主要工具。
第四节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一、划分信用货币层次的必要性使货币供给的计量和调控有较为科学的口径,以便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二、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流动性所谓流动性(Liquidity),是指金融资产能够及时转变为现实购买力并使持有人不蒙受损失的能力。
三、货币层次划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划分标准:(现钞):居民和企业手中的现钞(狭义货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划分口径::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活期存款(广义货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第五节货币制度的形成与演化一、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1)确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①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②确定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货币种类:主币(本位币)和辅币(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债、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5)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目前各国货币发行准备:①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等;②证券准备,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
二、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①平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和相互兑换。
②双本位制,国家根据金银市场比价为金币和银币规定固定的兑换比率,金币和银币按该法定比率流通。
③跛行本位制,规定金币和银币为本位币并按法定比率兑换,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银币实际上起着辅币的作用。
★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出现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被驱逐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3)金本位制①金币本位制②金块本位制③金汇兑本位制(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①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②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放到流通中去的。
③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国三币祖国大陆:人民币香港特区:港元澳门特区:澳门元三、国际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安排③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演变: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四、区域性货币制度区域性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的制度。
作业:在欧盟官网(europa.eu)和欧洲中央银行官网(www.ecb.europa.eu)上查找有关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的资料,并在地图上标出。
第二章金融工具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概念1、信用(credit)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借贷行为。
信用的本质是债权债务关系。
2、基本规定:①以信任为基础;②以让渡财物为内容;③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3、确立信用关系的五个要素:①信任的契约;②双边的契约;③债权债务的契约;④具有时间间隔的契约;⑤书面的契约。
二、信用的产生1、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发生延期支付,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产生;2、信用产生于商品流通之中,但并不局限于商品流通之中。
三、信用的发展1、高利贷(usurious loan)信用:是以取得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1)产生原因:①小生产占统治地位,货币供应量极小;②借者为了获得必不可少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③得到统治阶级的保护和支持。
(2)作用:2、现代信用: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借贷资本的运动。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1、积极作用:①促进社会资金的合理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②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经济结构;③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