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马克思课后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课后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课后题参考答案绪论--第1题: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必然性:(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资本主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对抗性,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对立和斗争。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

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武昌街机的解放斗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适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彻底的科学性。

而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理论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绪论--第2题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目录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章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3、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P72-73)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P58)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6-67)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章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课后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及答案

绪论: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

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5、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很完整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很完整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很完整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性?答:⼀、历史必然性:1、⼯业⾰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速发展并产⽣⽣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社会化同⽣产资料私⼈占有之间这⼀不可克服的⽭盾,预⽰着未来社会⾰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九世纪⾃然科学⼀系列重⼤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然规律的揭⽰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提供了科学基础。

⼆、当代适⽤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个⼀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类智慧的⾼峰,成为时代的旗臶,指引⼈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法论,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场,坚持⼀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丰富、⼈民精神境界极⼤提⾼、每个⼈⾃由⽽全⾯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理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产阶级和进步⼈民努⼒奋⽃的武器强⼤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命与社会改⾰仍然具有巨⼤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命性的统⼀?答:⾸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切理论和奋⽃都应致⼒于实现以劳动⼈民为主体的最⼴⼤⼈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场。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联系实际说明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我们可以从实践的内涵、特点、结构、功能、形式几个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人们为着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这种活动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客观性。

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认识活动不同,具有明显的客观实在性。

第二,能动性。

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第三,社会历史性。

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社会活动,人们总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

实践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三个方面构成。

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

它主要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人类客体实践客体三个方面综合作用而构成现实的实践活动。

实践具有两大社会功能:第一,具有实践创造客体价值的功能。

一般地说,世界上一切有益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成果,都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本质上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第二,实践具有优化主体的功能。

人的实践活动,既改造了客体也改造了主体,既创造客体价值也提高主体素质,促进人的发展。

在现实的社会中,实践活动通常表现为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是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改造社会的活动。

科学实验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分化和形成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实践形式。

生产实践、处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2)结合实际说明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及其基本环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就是指实践。

它不仅造就了社会依存的自然基础,而且缔造了人类社会历史。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解答

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解答

律规展发其及界世质物 章一第
。化 俗庸、化单简新创论理把能不�作工的巨艰而肃严分十是新创论理行进义主思克马对�4� 。承相脉一、继相后前点观的人始创义主思克马与须必义主思克马展发和富丰�3� 。题课究研的出提义主思克马向化变的践实和代时今现确明�2� 。遇机展发的好极着临面又�战 挑重严折临面既义主思克马�化变大重的目注人引多许了生发史历界世代时今当�1� �答 92P�义意大重的义主思克马展发和富丰中践实在代当识认何如、01 。向倾种两义主条教和义主验经对 反须必中作工际实在‘际实想思和际实作工、际实会社析分和察观去�导指为作理原本基的 义主思克马把是就�际实系联论理谓所�法方本根的义主思克马习学是际实系联论理�2� 。质素的人高提面全�具工大伟的界世造改和 界世识认握掌�观值价、观生人、观界世的确正立树�是的目的义主思克马习学�1� �答解类人和级阶人工于关是义主思克马
论绪
料资考参流交习学
61 / 2
26P-16P。义意导指的设建化代现 义主会社对理原的一统相论点重和论点两、理原的系关证辩性殊特和性遍普的盾矛明说、5 。系关的因外因内明说�际实的面方化文想思、治政、济经会社合结 ro 际 实人个合结可。用作其而因内过通因外�三第�因原的位二第是�件条的化变展发物事是因 外�二第�因原的位一第是�据根的化变展发物事是因内�一第�系关的因外和因内)2( 。力动的展发物事为成能才起一在合结者二有只�用作起地立孤能不都 性争斗和性一同的盾矛�三第�用作的中展发物事在性争斗的盾矛�二第�用作的中展发物 事在性一同的盾矛�一第�明说以加点几下以从应�力动的展发物事是盾矛于对�1� �答 。系关的因外和因内明说际实合结�力动的展发物事是盾矛解理何如、4 。题问看点观的盾矛杀抹、的止静的立孤用对反�题问看点 观的盾矛、的化变展发、的系联用持坚明说�际实活生习学作工人他 ro 人本合结�3� 。力动的展发物事是盾矛认承否是于在�歧分本根或点焦的争斗者二�2� 。立对的盾矛部内物事认否和盾矛部内物事认承�三第�立对的点观变不止静和点观化变 展发�二第�立对的点观立孤和点观系联�一第�立对的学上而形与法证辩物唯�1� �答 55P-45P。学上而形服克、法证辩物唯持坚能才样 怎中活生作工。习学在们我明说并�歧分本根和立对的学上而形与法证辩义主物唯述试、3 。展发和存生能才�动活践实的式形种各事从断不有只人�式方在存的人是践实�3� 。的造创动活践实的们人是史历会社�2� 。然自化人和然自在自为化分界然自使�动活 践实的人于由。然自化人的系联相动活践实的人与是界然自的中其于活生所们人�1� �答 74P。界世质物的系联相践实与是界世的中其于活生人明说际实合结、2 。性限局的态形质物的体具种几某 或种一某为结归原本的界世把义主物唯旧了服克又 �点观误错的题问质本界世于关义主心唯 和论元二了对反既�点观本基的题问质本界世于关义主物唯史历和义主物唯证辩�3� 。 �义主 心唯观客和义主心唯观主� 式形本基种两的义主心唯和 �义主物唯史历和义主物唯证辩的代 现�义主物唯学上而形的代近�义主物唯素朴的代古�态形本基种三的义主物唯�2� �神精/质物是原本�点观本基的义主心唯和义主物唯�1� �答 93P-73P。题问质本的界世了释 解地学科义主物唯证辩明说�态形本基的自各其及点观本基的义主物唯和义主心唯合结、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2013最新)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地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地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地认识.结合我们地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地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地适用性.[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地产生具有历史地必然性.(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地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地工场手工业地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地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地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地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地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地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地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地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地规律等问题.周期性地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地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地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地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地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地性质和历史发展地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地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地条件和基础.(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地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地指导提出了强烈地需求.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地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地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地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法国、德国地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地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地威力,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地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地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地领导,工人地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地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地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与其历史任务相适应地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地丰富经验,形成科学地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地解放斗争.(3)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地实践基础在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地革命斗争,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地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地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地活动中去,同工人运动中地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地斗争.他们毕生地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4)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地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地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地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地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地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地.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地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地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地大量剥夺,无情地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地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地扩散,种族间地战争,幽灵般地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地非正义状态.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地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地,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地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地发展对自己创立地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于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地.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地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地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地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地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地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地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地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地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地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地也帮助了中国地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地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地工具,重新考虑自己地问题.”1[6]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地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地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地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地现实需要服务地.在毛泽东思想地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地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地伟大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地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纠正了探索进程中地错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地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新道路.没有毛泽东思想地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地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地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地开辟.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地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地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地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地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地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地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地重要指导思想.它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地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地根本指针.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地,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地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地.你怎么评价这样地观点?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地不可遏止地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地和高度地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地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地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地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地统一?[参考答案]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地,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地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地.这种观点是错误地.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地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地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地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地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地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地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地生命力,这种强大地生命力地根源就在于它地以实践为基础地科学性与革命性地统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地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据地、关于整个物质世界地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地本来面貌;作为科学地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地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地学说.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地哲学是完备地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地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思想基础.彻底而完备地唯物主义哲学地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地思想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地意义所在.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地哲学社会科学,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地最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地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规律,形成了科学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地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地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地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地基本原理,指明了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主张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地政党,并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指明社会发展地前进方向,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地基础上,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伟大发现,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地批判吸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地建立,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地.(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地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地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地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性决定地.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地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地,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地科学表现.鲜明地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地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地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地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地社会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地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地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人类地解放而奋斗.从这样地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其斗争中地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地理论概括.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决定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地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锁链地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地解放同社会发展地规律、人类地彻底解放地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再次,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地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地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地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地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地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质属性,在于它地彻底地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地科学性是最根本地.科学性是与理论地与时俱迸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地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地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地理论是一成不变地,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地发展和时代地变化丰富发展他们地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地变化,以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地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地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地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地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地过程.(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地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地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地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地科学分析地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地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地确立,为无产阶级明确了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地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地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地实现是靠实践来完成地.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地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地地最实际地运动.共产主义地实现要经历不同地阶段,在不同地国家、不同地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地奋斗纲领.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树立崇高地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地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地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地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3.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地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地情况发生了多大地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地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地.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地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地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地巴黎公社地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1850年前后,编者)地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地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地条件.1848年地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地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地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参考答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地科学态度应该是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地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地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而言地.而随着时代地发展和历史条件地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地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地实践又会提出新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地基础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地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地.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地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地、有害地;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地、有害地.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地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地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地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地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地观念、做法和体制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地错误地和教条式地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地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地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地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质属性,在于它地彻底地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地科学性是最根本地.彻底地科学性是与理论地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地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地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地理论是一成不变地,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地发展和时代地变化丰富发展他们地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地变化,以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地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地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地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地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地过程.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地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历史上地唯物论进行批判性继承地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出了全面准确地科学界定.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地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地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地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地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地物质观.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地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地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地”.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地许多不同地事物依照其共同地属性概括起来”2[5].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地物质形态地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地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地科学地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地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地,它不依赖于我们地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地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6]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地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地.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地最高地哲学概括.物质地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地意识之外,可以为人地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地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地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地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地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地观点地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地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地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地依赖性、派生性.物质和意识地对立是相对地,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地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地,意识不可能成为与物质绝对对立地另一种本原.(2)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地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地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地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地,它们地存在都是不以人地实践与意识为转移地,我们对未知世界只是不知其情状,其存在并不是未知地.随着实践和科学地发展,它们迟早必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地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地东西.。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马原 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5)和重要意义?(P2-3)(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A.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旧中国半殖半封、落后具有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不行)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呵护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B.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上升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C.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马克思外来需要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先提出的。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习题答案全解<i>很详细...</i>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到第二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试题答案解析搜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P26-27、P29)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马克思课后答案--整理版

马克思课后答案--整理版

绪论:1、试结合当前的现实问题,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物质、意识和实践》(一) 练习测试题 1.名词解释(1)物质(2)意识(3)运动(4)静止(5)时间(6)空间(7)人工智能(8)主观能动性(9)实事求是(10)实践(11)一元论(12)二元论 2.不定项选择(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 ) ① 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② 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③ 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④ 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① 可知性 ② 实物性 ③ 运动性 ④ 客观实在性(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 ) ① 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② 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③ 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④ 人的感觉的复合体(4)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 ) ①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②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③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④ 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① 可知性 ② 主观性 ③ 物质性 ④ 存在性(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 ) ①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③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④ 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7)意识是( ) ①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 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 ③ 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④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8)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 ) ① 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 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③ 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④ 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9)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就是( ) ① 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② 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③ 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④ 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10)“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③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④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 ) ① 客观性 ② 能动性 ③ 对象性 ④ 任意性 (12)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的“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年,皆气也。”的观点属于( ) ① 多元论的思想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 ③ 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④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13)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 ) ① 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 ② 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③ 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④ 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① 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 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③ 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 ) ①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② 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③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④ 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 ) ①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②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③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④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7)“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 ) ① 辩证法的观点 ② 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 相对主义的观点 ④ 唯心主义的观点(18)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 ) ① 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 ②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③ 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 ④ 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19)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 ) ① 运筹帷幄 ② 审时度势 ③ 量体裁衣 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 ) ① 时间的不可逆性 ② 空间的三维性 ③ 物质的客观性 ④ 时间的一维性(21)“画饼不能充饥”说明( ) ① 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② 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③ 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④ 精神不能代替物质(22)“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 ) ① 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② 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③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④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3)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 ) ① 意识转化为物质 ② 意识决定物质 ③ 意识派生物质 ④ 意识先于物质(24)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 ) ① 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② 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③ 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④ 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25)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 ①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 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③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 本原与派生的关系(2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① 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② 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③ 前者�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它之所以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1)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面对现实世界,研究时代提出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2)其次,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其进行批判的研究,剔除错误,吸收合理内容。

(3)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理论体系,它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根据时代的发展完善自身。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基本观点、立场、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本质相一致。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其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深刻性,以及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并能动的改造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运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求。

要努力做到: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在于应用。

大学生必须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要努力做到: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标准答案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

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任何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

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结合有关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意义更重要。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3.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活动。

缺乏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是: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4.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保守错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

冒进错误: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5.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根本标准。

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