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节选教案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教案城南旧事是郭沫若创作的一篇长诗,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通过描绘城南地区的历史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旧时的沧桑与新时的辉煌。

本教案以读懂全文为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导入(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城南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2.学生分享:收集学生对城南的了解,展示对城南的认知。

二、阅读导引(10分钟)1.在学生已了解城南的基础上,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郭沫若。

2.分析《城南旧事》的结构:由四十个景观描写组成,每组景观描写有三四行诗的长度,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三、阅读全文(30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全文。

2.回答问题:每组诗中都包括了哪些景观描写?每组描写都有什么特点?四、诗歌解析(30分钟)1.诗歌表现手法:(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景观,抒发了郭沫若对城市变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2)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加强了诗歌的表达力。

(3)音乐节奏:通过使用韵律和押韵,增加了诗歌的声韵美。

2.诗歌的主题意义:(1)历史的沧桑:描绘了城南从繁华到废墟再到复兴的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和回忆。

(2)新时代的辉煌:描绘了城南的新面貌和人民的生活,展示了新时代的辉煌。

(3)城市的精神:通过描写城南的历史和人物,表达了城市的韧性和精神力量。

五、课堂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根据诗中的景物描写和主题意义,讨论郭沫若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2.小组呈现: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六、思考拓展(10分钟)2.自由写作: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城市(可以是现实中的城市或者诗中的城南),用诗歌的形式描写该城市的景观和人物。

七、课堂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诗歌的结构、描写手法和主题意义。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南旧事》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教学重点】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场景说明的作用。

【教学难点】1、文中音乐的描写。

2、体会剧本笼罩的淡淡的哀愁与浓浓的相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烫伤留下了烙印——北岛《触电》以为忘却的东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样涌来;以为了无痕迹的童年,却鲜活在我们的眼前;以为消失殆尽的朋友的脸,依然灿烂在记忆的巷陌深处……二、题目解说。

《城南旧事》是伊明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

剧作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改编的成功,在于忠实于原著,再现了作者笔下乡土风情的风俗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故土、热爱祖国的炽热情愫。

三、作者简介及背景说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节结构。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与小孩》,它把英子与周围的人、英子与厚嘴唇人的故事,紧紧统一在一起,并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唇的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他为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贼;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应弟弟上学,为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为人朴实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值得思念的复杂的人物形象。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讨论、归纳:(1)排练节日时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了小英子兴奋的心情。

(2)毕业典礼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既是表现学生离别母校的伤感,又预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别。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

本课程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领略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城南旧事》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1.3 教学重难点1.3.1 重点:掌握《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1.3.2 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2.1 人物概述本章节主要对《城南旧事》中的人物进行概述,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2.2 教学目标2.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形象特征。

2.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2.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技巧。

2.3 教学步骤2.3.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2.3.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形象特征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第三章:故事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本章节对《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进行梳理,主要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目标3.2.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

3.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故事情节中的矛盾冲突。

3.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故事情节的鉴赏能力,感受作者的叙事技巧。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城南旧事》(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坚决、粪便、芦席”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北京城南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掌握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培养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2. 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3. 写作手法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写作方法的掌握。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运用写作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

学生字典、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课文音频,引导学生跟读。

2. 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记生字词。

2. 学生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生字词。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含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主题。

3. 教师分析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作者的写作方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1. 课文结构: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小结2. 写作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本节课的写作方法,写一个段落,描述一个熟悉的人。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版高中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戏剧《城南旧事》(节选)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城南旧事(节选)(原著林海音改编伊明)【教学对象】高二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 结合特定的剧情,品味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语言,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体会音乐描写的作用。

2.体味剧本中“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3.认识离乱社会所造成的人们生活的苦难,培养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人性。

【教学重点】1. 启发学生结合特定的的剧情,了解人物语言的潜台词,正确认识和评价剧中人物。

2.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音乐对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烘托作用及其在故事叙述中的结构作用。

【教学难点】1.体味剧本中“淡淡的哀愁”和“浓浓的乡思”的情调。

【课前准备】1.让学生课前阅读课文,了解内容,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

2.教师准备课件影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电影剧本《城南旧事》,走进那个离我们远去的灰色年代,和作家一起感受童年的快乐与迷茫!(播放幻灯片首页)二.走进剧本,整体感知本文的剧本是改编于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自转体小说《城南旧事》。

该影片通过一个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里“疯”女人秀贞、厚嘴唇的人、宋妈这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寄寓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这篇课文节选的是该电影剧本中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离别的故事。

(播放幻灯片)提问1:假如你是一个导演,现在请你把段故事拍下来,按照剧本的描写,你会找几个拍摄场地进行拍摄呢?明确:8个:院子里,小学课堂里,操场上,胡同里,草堆里,房子里,学校礼堂里,街上提问2:这些背景要表现什么年代的特色?明确:乱世,远去的年代(上世纪二十年代)提问3:本次出演的主角是英子和“厚嘴唇的人”,作为导演的你,准备找一个什么样的演员来表演“厚嘴唇的人”这一角色?外部特征:厚嘴唇老实相说话语气亲近过早衰老人物形象:一个默默承受生活的艰难,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为人朴实厚道的老实人,同时也是一个为生活所迫而作了贼的人。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2. 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特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惠安馆》了解惠安馆的历史背景,认识主要人物英子及其父母。

分析小说开头段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通过人物对话,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第二章:《荒野》学习小说中的荒野描写,感受其神秘氛围。

分析英子与荒野中的动植物的互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理解英子对荒野的特殊情感,体会童年的美好回忆。

3. 第三章:《宋家兄弟》认识宋家兄弟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与英子的关系。

通过情节的发展,了解当时社会的家族矛盾和人性冲突。

引导学生思考友情、亲情和道德价值观在小说中的体现。

4. 第四章:《爸爸的花》学习小说中对花的描写,理解爸爸对花的热爱和英子对爸爸的敬爱。

分析爸爸的花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体会其在英子心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花的故事中领悟人生哲理。

5. 第五章:《冬阳·童年·骆驼队》认识骆驼队的历史背景,了解英子的童年生活。

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感受英子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运用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阅读感悟:收集学生的阅读笔记和感悟,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阅读。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一、背景介绍《城南旧事》是由著名作家林海音创作的长篇小说,于 1963 年首次出版。

小说以作者童年时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描写一个小城镇的人和事,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丰富性。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入人心的主题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通过解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这部经典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情节•理解作者的叙事风格和描写手法3.2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分析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四、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1.小说的主题与情节2.作者的叙事风格与描写手法3.人物塑造与情感描写4.小说的意义和价值4.2 教学方法•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相关思考•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情节和主题,向学生介绍小说的基本情况•分析法: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的相关章节,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叙事风格和描写手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写作法: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五、教学过程安排5.1 第一课时:导入与讲授1.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2.讲授: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5.2 第二课时:分析与讨论1.分析:选取小说的一个章节,通过师生共读的方式分析作者的叙事风格和描写手法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理解5.3 第三课时:深入理解1.分析:选择小说中的另一个章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2.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塑造和情感描写的理解和感受5.4 第四课时:总结与写作1.总结:向学生介绍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总结教学内容2.写作:要求学生根据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小说的读后感六、教学评价方法•平时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思考表达和与他人的合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对小说内容和意义的理解•写作水平评价:评价学生读后感的内容、观点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七、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城南旧事》原著•课堂展示图片或视频•课件和讲义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城南旧事》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2. 介绍作者林海音及作品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城南旧事》是一部以北京城南为背景的小说。

2. 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的背景及创作动机。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教学活动:1. 播放与《城南旧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向学生分发作者林海音的介绍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3. 组织学生讨论他们对城南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教学内容:1. 介绍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小英子、宋妈、爸爸等。

2.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动机和关系。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人物描写和对话。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分析。

3. 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分享人物的特点和动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三章:情节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2. 分析情节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冲突的产生和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对人物的影响和人物对情节的推动作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分析深度和理解能力。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问题。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2. 分析主题在小说中的表现和体现。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并分享他们对主题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1.2 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描绘了20世纪初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的生活。

本书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当时北京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林海音生平介绍林海音,原名林含英,是我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北京,曾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

她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窗下的树》等。

2.2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林海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对《城南旧事》的理解。

第三章:故事梗概3.1 主要人物英子、宋妈、爸爸、妈妈、阿长等。

3.2 故事情节本书通过英子的童年视角,讲述了她在城南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与家人、邻居之间的点点滴滴。

书中描写了宋妈的悲惨遭遇、爸爸的教书生涯、妈妈的贤良淑德以及阿长的善良正直等,展现了当时北京城南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3 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总结故事梗概,提高概括能力。

第四章:教学内容与目标4.1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城南旧事》,了解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4.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重点与难点5.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2)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城南的美好时光;(3)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5.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老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变迁和个人记忆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变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城市变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城市记忆和体验。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

收集学生的个人记忆和观点分享。

第二章:文学背景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

理解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2.2 教学内容介绍20世纪初北京城南的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背景资料,了解文学背景。

分析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思考。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深度。

收集学生的分析和观点分享。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

3.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角色扮演表现。

第四章:情节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城南旧事》中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理解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探讨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作用。

4.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结构和转折点。

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成长的影响。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分析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深度。

第五章: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探讨《城南旧事》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变迁和个人成长的关联。

5.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探讨城市变迁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两篇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两篇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两篇《城南旧事》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前所未有地对学生的阅读名著提出了量化指标,体现了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特别关注。

名著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

针对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尤其不爱读名著),不会读书的现状,利用名著阅读推荐课,用以将阅读效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品析人物形象,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掌握分析人物、赏析片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童真的可贵,同情弱者,能够全面地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①把握本书主要情节,概括本书内容。

②掌握评价人物的方法。

2.难点:赏析精彩片段,感受“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之情。

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童年,是生命起步的摇篮,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它永远像梦一样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有的人把它写成歌曲,有的人把它画成图画,也有人把它拍成照片,但是童年的时光却注定不能随生命远航,它像一朵秋天的花,在生命的起点独自摇曳,感伤而又美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城南旧事》这本书,和作家一起感受她童年的快乐与迷茫!(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中,在自我融入地过程中激发他们阅读书籍的兴趣。

)二、走进书本,感受“我”的童年:1、孩子的目光:展示一张《城南旧事》当年的电影海报。

(利用电影海报,继续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透过观察图上内容,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也为下文关于小说内容的讨论奠定基础,同时也帮助学生找到阅读小说的一个方向。

)①这是《城南旧事》的电影海报,同学们能从这张海报里看到什么?可以看到:天空、房屋、城市、人群,还有一双孩子的眼睛。

②这双眼睛让你看出了什么?(一双清澈、纯真的眼睛里透出点疑惑和迷茫,似乎在为某些事情感到不解。

城市的上空有一双孩子的眼睛,这双眼睛在审视着这个世界。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城南旧事(节选)》精编教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城南旧事(节选)》精编教案

《城南旧事(节选)》教案教学参考1024 1846《城南旧事(节选)》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作品创作的特色——散文美:了解《城南旧事》里“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二、理解作品的叙述视角与创作意图的关系。

三、理解电影通过视像——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划分电影场景,然后以“英子的眼睛”为切入点,以体会小说中对于现实世界的独特表现手法为难点,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课堂讨论。

二、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落实基础知识,注重积累。

二、划分电影场景,分析结构特点。

三、初步分析“英子的眼睛”,了解电影的视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预习环节的反馈。

1、A、字词的积累(以在课文中出现的次序为序)下腭鳜鱼蹿到嘈杂五花大绑彪形大汉醉醺醺攥着揣手害臊包裹衣襟留海拾掇莫名其妙注:加点字为字音字形字义方面应着重关注的。

B、地方风物及文化词汇井窝子惠安馆出红差吊嗓子齐化门2、文学常识的积累(由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教师补充明确知识点)讨论问题1:电影《城南旧事》是根据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原著改编的,你对于原著和林海音了解吗?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1)林海音:台湾藉女作家,出生于日本,于20世纪20、30年代随父母客居北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并且经历了丧父等家庭变故。

后于1948年与夫婿举家迁回台湾。

(2)《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对于童年生活及北京的追念回忆之作,是她对于魂牵梦绕的童年往事的追索。

在小说中,她娓娓道来,讲述了童年记忆中结识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命运,作品透出深深的眷恋。

(3)课文是电影剧本节选。

剧本由伊明改编,并于1982年被著名导演吴贻弓搬上银幕。

电影剧本忠实于原著,保留了原作风格——“淡淡的哀愁,深深的相思”。

二、欣赏电影(节选部分),分析结构。

讨论问题2:电影中小英子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教师明确:英子在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双大眼睛。

导演曾经这样评价她的扮演者沈洁:“(她)有一双非常贴合那个时代孩童的、会说话的眼睛……”。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

城南旧事教案城南旧事教案是指根据杜甫的《城南旧事》这首诗进行的一堂课的教案。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城南旧事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 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2. 分析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

教学内容:1. 阅读《城南旧事》全文;2. 分析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3. 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和他的作品《城南旧事》,引发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10分钟)让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全文,并提问一些阅读理解问题,如:这首诗是写什么的?诗中有哪些意象或景物?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Step 3: 分析意境与表现手法(15分钟)让学生共同探讨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注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气氛、色彩和节奏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意义。

Step 4: 探究主题(10分钟)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发现诗中所表达的主题。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要传达的信息、思想和价值观。

Step 5: 了解杜甫(10分钟)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作品背景,与学生一起探讨他的文学成就、风格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Step 6: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诗歌《城南旧事》的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并与学生探讨其他诗歌作品的类似之处。

Step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并进行分析解读。

教学资源准备:1. 杜甫的《城南旧事》全文;2. 杜甫的相关资料和背景介绍;3. 阅读理解问题。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参与度;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对于诗歌意境、表现手法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城南旧事教案示例,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和教材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城南旧事》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南旧事》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 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4.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四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有能力的写出同读经历。

3.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过程: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五彩缤纷。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一、介绍作者1.聊《城南旧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二、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一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旧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仿佛自己就是稳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忆历历在目,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发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三、大致学习《城南旧事》中几个故事:1.引导学生看目录,问:“《城南旧事》中向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2.《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落了3.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课教学设计教案

《城南旧事》阅读推荐课教学设计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重点:1. 《城南旧事》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欣赏《城南旧事》中的精彩片段。

三、教学难点:1. 《城南旧事》作品特点的深入理解。

2. 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城南旧事》封面、作者简介、作品特点、精彩片段等。

2. 纸质版《城南旧事》书籍。

3. 学生阅读记录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城南旧事》封面,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名称和作者。

2. 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3. 作品特点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城南旧事》的作品特点,如:题材、风格、人物形象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

4. 精彩片段欣赏教师选取《城南旧事》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朗读并讨论,分析片段中的亮点,如:情节、人物、描写等。

5. 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阅读策略阅读《城南旧事》,如:关注人物形象、理解情节发展、品味语言风格等。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自选一个片段进行欣赏,并运用阅读策略阅读整本书,完成阅读记录卡。

8.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作品特点和阅读策略。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与其他作品的关联,例如与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的比较阅读。

2.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选择作品中的一个角色,进行的情景再现,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准确性。

2. 阅读记录卡: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3. 课后作业: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城南旧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城南旧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城南旧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城南旧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城南旧事是一部历史小说,由毕淑敏所著。

讲述了上海城南地区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生存故事。

本篇文章将以城南旧事为背景,结合网友的教案教学设计,来探讨该小说的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城南旧事所描述的历史与现实的关联。

在城南旧事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上海城南城镇化、工业化、商业化的历程。

这些变化不仅仅来自于外部的经济政策,更多的是基于人们的需求和努力。

学生需要体会到历史与社会现实的相互关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此外,城南旧事也可以作为一篇文学作品,理解和传达文学价值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他们的命运和心理变化具有感人之处。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文学语言的美和人性的真实。

教师可以从人物解读、情感传达、意象寓意等方面进行讲解,增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体验。

关于教学方法,网友提到了课堂听、串讲、研读等教学方式。

其中,研读可以满足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在研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理解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此外,多角度视角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城南旧事中,不仅有社会历史的纵深,也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学生可以尝试从历史、文化、地理等不同角度探究作品,达到多角度思考的效果,增加文艺素养和视野。

最后,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也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南旧事中许多人物的成长与命运都离不开自我奋斗和努力。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梳理自己的经历,从自我体验出发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城南旧事是一部承载历史、文学及社会普及教育的文学作品。

教师应该利用这样的文学作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社会认知力和文艺素养城南旧事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艺素养和思维启发。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

城南旧事最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城南旧事,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课文背景,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培养学生对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课文背景,感受城南旧事。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实际生活,感悟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她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城南旧事”,提问:“你们对城南有什么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了解城南旧事。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描绘,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的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找感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故乡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如《窗下的树皮小屋》等。

(2)观看改编自《城南旧事》的电影,对比课文与电影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节选)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
电影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

全剧通过一个女孩子英子的感受和眼光,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京的风土人情,并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反动政府对革命青年的血腥镇压,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等动乱的社会面貌。

(二)词语解释:
英姿飒sà爽:形容威武豪迈,意气风发的神采。

摇曳yè:①晃荡;飘荡②逍遥萧瑟sè:①草木被秋风吹袭的声音。

②寂寞凄凉。

逞能:炫耀、显示自己的才。


tóng云密布:天空布满乌云
(三)林海音介绍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

台湾人,生于日本。

作家、编辑和出版人。

作家的林海音,不隶属“著述等身”一类。

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

她的处女作《冬青树》,是一部专写家庭琐事的散文集。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五个短篇。

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
成了系列。

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故事感人,
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
伤干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

对于气氛的渲染,更是
她的拿手好戏。

”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

《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林海音是由编辑起步的作家。

她早
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又在几家报社做编辑,继之在《文星》《纯文学月刊》和纯文学出版社工作。

在编“联副”十年期间,她发现、培养了黄春明、林怀民、张系国、七等生等一批新人;重视、支持了钟理和
和钟肇政,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

林海
音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

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
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

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

《纯文学月刊》除了发表浓厚文学味的原创作品外,还辟专栏大胆引介20世纪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传承“五四”,弥补当代读者对现代文学脱节的不正常现象。

林海音浴血奋战了四年,杂志销路始终打不开,期期赔本。

不得已,于四年后停刊。

然而,林海音不死心,稍稍调整身心后,她专心投入经营纯文学出版社,为纯文学作家开辟一块绿洲。

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

一口京片儿。

她深切地眷恋她的第二故乡北京。

她非但自己把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书捐给北京现代文学馆,还动员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馆馆藏。

此外,她又提议并牵头,在祖国大陆出版《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来回奔波,乐此不疲。

林海音像经营出版社一样,精心地去经营友情。

世界各国作家常来此聚会。

改革开放后,大陆许多作家都去过。

海内外客人留言虽是吉光片羽,但韵味悠长:“字字珠机自生光,深情至性入文章,信手拈来皆佳作,不拘一格尽流芳。

”“这是台北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这是我们一生乐观奋斗的最佳酬报。

”面对朋友们的友情,林海音
如是说。

(四)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是台湾战后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


样说,并不是因为她在20世纪50年代当过联合报副刊主编,曾提拔不少年轻辈作家(事实上这是她于文坛史另一样影响力,这方面的成就,至今为文友津津乐道),而是说她在小说艺术上,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将在台湾文学
史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作,便是既拍成电
影也彩画成儿童书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成为台湾战后小说巨著,可以简单归纳出下面几个特色:1.就小说结构来看,它是由五个独立的短篇结合成一部完整
的长篇。

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时候,就曾在不同刊物上分别单独发表,但集合成书时(1960年初版),
却是情节互相连贯,主题前后呼应的长篇。

因此它在结
构上是很别致的,既是短篇也是长篇小说。

2.就文类的特殊性来看,它既是小说又是散文。

从其回忆“旧事”,自叙童年生活的性质笔触来看,多少具有散文的形式风格,但林海音也不反对别人将其列为“自传体的小说”。

3.就叙事观点来看,它透过小女孩“英子”一对童稚的眼睛看世界,从头至尾,由英子的第一人称观点循序发展,她既是懂懂的孩子,一个好奇的旁观者,又是叙述
主体,经验着复杂的成人世界,并随之逐步成长。

从这
个角度,它也可以是一部主角经历人生磨难的成长小说。

4.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作者隐藏在故事背后的女性意识。

英子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她是极聪敏的
女孩,具有一双属于女性、敏于同情的眼睛,特别能看
见那挣扎在性别压迫中难以翻身的女人。

《城南旧事》四段中,女性故事占了三大段,三段中又正好包括了老中
青三代不幸女人的三种典型。

追寻她们不幸的源头,自
然都与男人有直接关系,从这个方向来看,这部小说的
精神,以及要表达的女性主义主题,不但一点不老“旧”,并且还十分新颖。

第二课时<Pclass=MsoN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