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运铁路网络视角下的城市体系结构与布局研究_以中部六省为例_邓婉君

合集下载

城市体系位序_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_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_程开明

城市体系位序_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_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_程开明

收稿日期:2011-08-14;修订日期:2012-01-12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TJ00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1173190)、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浙江省社科规划“之江青年课题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020XJ1511056)资助。

作者简介:程开明(1975-),男,湖北广水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方面的研究。

E-mail:chengkaim@.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程开明,庄燕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

为增进对中部地区城市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根据1985~2009年城市人口数据,利用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得到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Kernel 密度图,发现城市规模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右移,城市整体规模日益扩大;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该地区地级以上城市的位序-规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间的空间依赖性使空间滞后模型估计的Zipf 指数值比OLS 估计结果要小,表明考虑空间效应的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为集中。

随后进一步解析空间依赖性影响城市规模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认为要素集聚、产业调整和创新扩散等造成的空间相互作用提供了空间依赖性赖以存在的基础,影响城市体系的演化和位序-规模变动,使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更趋均衡。

结论对于明晰城市在区域城市体系中的定位,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位序-规模法则;空间计量模型;演化机制;中部地区中图分类号:K902;F1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90(2012)0905-08城市体系规模分布的定量分析是城市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贯穿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新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等学科发展的重要议题。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经验积累以及城市体系规模结构的新变化,吸引了更多城市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到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演变的研究中来[1,2]。

城际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群发展

城际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群发展

城际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群发展作者:邓元慧欧国立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21期从世界范围看,世界上著名城市群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都在各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全球经济产出超过1000亿美元、排名前40的城市群,它们的经济产出之和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6%,而在全球创新中所占的比例也高达85%。

因此,城市群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空间的核心单元和主导力量。

以城市群作为发展单元,可以克服单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不足,通过更大区域范围的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方面,通过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向其周围城市辐射,促进城市群整体的发展和城市群以外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城市群的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单一城市过度庞大而导致的大城市病,促进资源、人口、土地更合理地配置。

因此,培育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以各城市的优势互补为依托,成为地区提升竞争力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普遍策略。

城市群离不开基础设施网络的支持从国内外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历程看,无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呈现何种形态,城市群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善的交通路网。

如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的波士顿、费城、纽约、巴尔的摩等城市,就是凭借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形成的,并最终联结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形成了“波士顿一华盛顿大都市连绵带”。

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城镇过去大多都是依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凭借优越的交通运输区位,城市不断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渐形成了包括上海、南京在内的大中城市。

当水陆交通运输网络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后,它又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城际轨道交通应成为主要运输方式国外城际轨道交通发展的时闻较早,城际轨道交通不仅是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群不断发展和延伸的产物。

以东京都市圈为例,东京都市圈是以东京23个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80公里的城市带,包括千叶县、崎玉县、神奈川县和茨城县南部,总面积约1.660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5%,2012年人口约3754-8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9.45%,GDP约占全国的1/3,城市化率达80%以上。

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

基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演化模型的研究
2 1 年第1 01 期
中图 分 类号 :N 1 T 95 文 献 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9— 5 2 2 1 ) 1 0 1 0 A 10 2 5 (0 1 O ~ 19— 2
基 于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网 络 演 化 模 型 的研 究
邓 竞伟
( 西北 民族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 院, 兰州 70 2 ) 3 14
Absr c : T r a bi r n p r t r sa mp ra tpa to he ta s r e o k . Ba e n ta t he u b n pu l ta s o tnewo k i n i o t n r ft r n po n t r s c t w sdo t t o so o lx n t r h i a e ic s e n t e sr cu e a d d ge iti u in o r n he meh d fc mpe ewo k,t s p p r d s u s s o h tu t r n e r e d srb to fu ba p b i a p r t r u l t ns o newo k. I n s h t h n t r sr c u e f Ch n s c t s s ls t so h si cr t t f d t a t e ewo k tu t r o i e e ii i c o e o tc a t i e c nt r ewo k.wh c smu h dfe e tfo te f rin cte t he s ae fe tu t r . By a a y i g te ih i c i r n r m l o eg i s wih t c l — e sr c u e 1 i r n lzn h p a t a ne p ea i n o e saitc lp r mee s ti o sb e t p i z h u lc ta p r ewo k r c i li tr r tto ft t t ia a a tr ,i sp s il oo tmie t e p b i rns o n t r c h s t a o ue o e ta s o r u ls nd c nq rs me t r n p r to b e . h t

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探讨

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探讨

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探讨随着武汉市的发展和交通的不断完善,武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其中,武汉铁路枢纽的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更是关系到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整体布局武汉铁路枢纽的客运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是汉口站区、武昌站区和武汉高铁站区。

其中汉口站区和武昌站区为传统的列车交通枢纽,而武汉高铁站区则是高速铁路集散中心。

这三个站区分别承担着从南、北、中部和全国的不同方向进入武汉的旅客交通任务,构成了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整体布局。

汉口站区始建于1901年,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的著名车站之一。

目前汉口站区规模较大,设计年旅客发送量达到1000万人次,是武汉市最主要的车站区之一。

武昌站区则于1915年投入使用,是另一条主要的车站区。

与汉口站区不同的是,武昌站区主要服务于沿江流域的铁路交通。

这两个站区通过地铁、公交、出租车和步行等交通工具互相补充,形成了全面的城市客运交通体系。

武汉高铁站区由7座站房组成,包括武汉、汉口、武昌、浠沙、铁山、黄陂和新洲高铁站。

目前,在该站区出入站都配备了高铁动车组,贯穿了武汉与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

武汉高铁站区是武汉市的重要通道,也是实现区域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二、不同站区的分工汉口站区是武汉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对南方及周边地区的铁路交通任务。

汉口站区除了服务于国内铁路客运市场以外,还具有较高的国际客运服务能力。

目前,汉口站区已开通了到达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国等国家的国际线路。

此外,汉口站区内还设有货运站,承担着货物的集散和转运任务。

武昌站区是武汉市南岸的重要交通枢纽,主要承担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的铁路客运任务。

武昌站区接驳着数条铁路干线和铁路支线,服务于湖北、湖南、江西、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市的旅客。

此外,武昌站区还设有货运站,分管着货物的集散和转运。

武汉高铁站区主要承担着武汉与全国各地的高速铁路客运任务。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网络架构研究

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网络架构研究

S e r v i c e s S y s t e m
I s )i s c l a s s e d b y f o u r l e v e l s :t h e i n t e r p r o v i n c i a l b a c k b o n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n n e t wo r k,t he p r o v i n c i a l ba c k b on e c o m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o r k ,t h e t e r mi n a l
Ab s t r a c t : O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h e Na i f o n  ̄ Ex p r e s s wa y Co mmu n i c a t i o n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t e r c o n n e c t i n g P r o j e c t ( N E C I S I P ) , s o me i s s u e s o n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关键 词 :港 1 : 2 ; 内河航 运 ; 信 息服 务 ; 网络 架构 ; 光 纤联 网; 珠 江
Re s e a r c h o n Ne t wo r k Ar c hi t e c t ur e o f Ri v er I nf o r ma t i o n Se r v i c e Sy s t e m
Ke y wo r d s :p o t; r i n l a n d s h i p p i n g ; i n f o m a r t i o n s e r v i c e ; n e t wo r k rc a h i t e c t u r e ;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欧国立;辛晓慧;朱若愚;郭雅楠
【期刊名称】《铁道运输与经济》
【年(卷),期】2024(46)4
【摘要】为探索高速铁路在城市空间格局演化中的作用,利用夜间灯光数据和LandScan人口分布数据构造了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蔓延指数,运用多期DID 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开通显著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化,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

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塑作用在中小规模城市和位于三大城市群以外的城市中更显著。

机制分析发现,高速铁路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建成区面积扩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趋于分散化,劳动力集聚则在高速铁路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起到遮掩效应。

研究对于更好地推进高速铁路建设和引导城市空间结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10页(P109-118)
【作者】欧国立;辛晓慧;朱若愚;郭雅楠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125;F532
【相关文献】
1.厦深高速铁路建设背景下交通枢纽门户建设对区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以汕头市为例
2.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影响研究——以京广高铁沿线城市为例
3.高速铁路影响下的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探析
4.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
5.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容量模型及实例研究

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容量模型及实例研究

多模式城市交通网络容量模型及实例研究
江筱薇;周建坤;单晓峰;杜牧青
【期刊名称】《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4(41)3
【摘要】网络容量是衡量交通运输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量化交通网络可以承载的最大出行需求。

针对多模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提出一种用于评价网络容量的方式划分与交通分配组合(combined mode split and traffic assignment, CMSTA)的模型。

该模型考虑了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和模式选择,并考虑了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路径重叠问题。

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演示了交通规划管理方案实施对多模式交通运输网络容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交通网络容量的下降表现为网络利用率的降低;增加新模式一般可以提高网络容量;鼓励公共交通与新建轨道交通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容量。

【总页数】9页(P116-124)
【作者】江筱薇;周建坤;单晓峰;杜牧青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23
【相关文献】
1.中国非主流城市交通规划模型建立的一种模式--以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规划模型为例
2.城市群公路客运通道与城市交通网络衔接模式选择模型
3.多模式交通网络
下的城市交通出行链行为模型4.城市交通网络广义容量应用研究——以南京市为例5.神经网络模式下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模型建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

分析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
智慧城市与韧性城市建设
结合信息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城市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 社会风险等挑战的能力,保障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市空间结构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网络化方向转变,城市 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当前中国城市体系特点
等级分明
空间集聚
中国城市体系等级分明,不同等级城市在 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城市体系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 形成了若干个城市群和都市圈,成为区域 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职能分化
动态演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 国城市体系中的城市职能逐渐分化,形成 了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定位。
城市体系对空间结构的反作用
城市体系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也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反作用。例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区 域一体化的推进,城市体系中的中心城市不断扩大,周边城市也逐渐融入其中,形成多中心、网络化 的城市空间结构。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关系
大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体 系
大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空间结构和完善 的城市体系。其空间结构往往呈现为多中心 、组团式或带状等形态,城市体系则包括不 同等级和规模的城市、城镇和乡村等。大城 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相互促进,共同推 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规划与管理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规划和管理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需求,需要 更加深入地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 体系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对于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出行特征的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层次与功能研究

基于出行特征的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层次与功能研究

f e a t u r e s a n d i n t e r n a 1 a n d e x t e r n a I c o n n e c t i o n i s d i s c u s s e d . T h e s e me t h o d s a r e a p p l i e d wi t h t h e r a i 1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o f 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a l o n g Ya n g t s e Ri v e r , a n d 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t h e o r d e r l y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t h e p a s s e n g e r s p a c e t r i p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p u t s f o r wa r d t h e p a s s e n g e r r a i l t r a n s i t s y s t e m o f u r b a n a g g l o me r a t i o n f u n e t i o n a l c l a s s i ic f a t i o n , a n d e a c h c l a s s i i f c a t i o n o f t h e s e r vi c e f u n c t i o n t e ch ni c al
用。城市群高强度、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对轨道交通服务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层次清晰、 功能明确的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本文从城市群客运出行空间特点出发 ,提出了城市群客运轨 道交通体系功能层次 ,并对各层次轨道的服务功能、技术特征 以及内外部衔接进行了探讨。以 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并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的有序发展提 出了

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布局模式分析研究

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布局模式分析研究
n r m tn e i n le o o c he lh ofur n a g o r to i i .F o t e pe s ci e o e v c e a d p o o i g r g o a c n m i a t ba g l me ai n n Ch na r m h rpe tv f s r ie ne d




1 . 市群 的空 间结构 布局 2城 我 国 的城 市 一 般 采 用 “ 大 饼 ” 摊 的方 式 进 行 扩 张 , 对 于整个 城市 的发展 而 言 , 并 非是 一个 好 的 但 这 办法 , 至 会对 城 市 未来 的发 展 造 成 许 多 阻 碍 。故 甚 很 多城市均想疏散部分人 口, 中比较好的办法包 其
2 4
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与区域空间结构两者之问 相互作用。 第一 , 城市群的区域空间结构在很大程度 上 决 定 了轨 道 交 通 系 统 的走 向 以及 空 间 的分 布 形 态 。 欧美 发达 国家 以及 日本 的经 验来 看 , 从 城市 群 轨 道交通系统投资建设 和市场准人 “ 门槛” 都极高 , 通 常是 由于城市群区域 内巨大的交通需求催生了城市 群轨道交通系统 的建设。而这巨大的交通需求 同时 也代 表着城 市群 内各 城市 的规模 较大 ,这点 决定 了 区域 范 围内交通 流 的主要 发 生点 与吸 引 点 ,以及 交 通需求出行方式 的选择。这些都要求城市群轨道交 通系统必须要满 足城市群 区域 经济健康发 展的需 要 。这包 括 了新 建 的交通 运 输 系统与 现 有综 合运 输 系 统 问的衔接 ,在 利用 最短 线 网 的情 况 下 最大 限度 联 接城市 群 间的各 个重 要交 通集 散点 。 第二 , 市群 城 轨 道交通 系统 的形 成 与发展 ,并 不仅 仅 为 了满 足 区 域 内的客流需 求 ,一个 良好 的轨道 交通 系统将 加快 城 市群 区域各 类生 产要 素 的流 动 , 其 是 与第 二 、 尤 第 三 类产业 有关 的要 素 , 导致 人 口 、 并 产业 的集 聚并形 成 规模 效应 ,推进 城 市群 区域 内各 城市 经济格 局 不 断变化 , 动城 乡一体 化进 程 , 推 重构 城市 群 空 间结 构 体系。 另一方 面 , 市 群轨 道交 通 系统 的公 交化 以及 城 大 容 量 的特 点 将 是 整 个 区域 内 的 客 货 流 动速 率 加 快 , 至影 响人们 的居 住行 为 , 甚 不再 局 限 于原来 狭 窄 的范 围 , 有效 引导 人 口的合 理 疏散 。 2 . 市群 轨道 交通 系统 的 布局机 制 2城 城市群 轨道 交通 系统 布局 的合理 与 否直 接决 定 了整个城市群交通流顺 畅程度 ,直接影响到轨道交 通 系统 的发 生 吸引量 、 出行 的时 间 , 同时 将影 响城 市 圈 的用地 布局形 态 和经 济布 局 。 以 , 们在 此将 结 所 我 合整 个城市 群交 通 的结构 ,确 定 一个 合 理 的轨道 交 通 系统 布局形 式 。 欧美 发达 国家 以及 日本 发展 城市 群 轨 道交 通系 统 的经验表 明 , 城市 群轨 道交 通 的布 局 与交 通 流量 、 出行距离的长短、 出行 目的紧密相联 , 为此提出了构 建“ 通勤 圈” 交 流圈 ” 。其 中“ 勤 圈 ” 径较 小 , 与“ 嗍 通 半 般在 5 ~ 10m 的范 围 内 ,主要 以 日常通 勤 、 0 0k 购 物等短途交通需求 , 交通需求大 , 潮汐 明显 , 要求轨 道交通公交化 。 交通流” 而“ 以探亲 、 商务 、 公务为主, 交通流也有明显的潮汐现象 ,但需求轨道交通 的快 速化 , 因其出行半径一般在 10m 以上 。 0k

基于铁路网络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分析’

基于铁路网络的城市体系等级结构分析’

利用拓扑 网络 的分析方法 , 以l l 9个城市为节 点, 构建 1 1 9 x 1 1 9的网络矩形 。定义 为城市间直
接联 系的旅行 时 间矩阵 , 表示 为 :
L ; = ] l l 9 川
其中: 表示 两 节 点 城 市 问所 有 列 车 运行 的平 均 时 间, 单 位为 m i n 。 满足 以下条 件 : z = 0时 , i = 川 > 0时 , i # j , 表示两 节点城 市 之 间有 列车直 接联 系 ; 一 ∞时 , i ≠ , 表示 两节 点 城市 之 间没有列 车直 接联 系 。 这样 L就构 成 了节点 问直接 连通 的矩 阵 。根 据 矩 阵进一 步得 出节点 间 由旅 行时 间构成 的完 全联 系
中图分类号 : F 2 9 o
城 市等级 是 城市 综 合实 力 的反 映 , 以人 口规 模 或行 政 等级来 划 分 , 城 市体 系难 以真 正 反 映城 市 等 级 的高 低 , 从 而也 难 以真正 揭 示城 市 体 系 的结 构 和
格局。
首府和直辖市 ; 第二 , 全 国经济 比较发达 、 在全 国经
L =[ z ] 1 l 9 x l 1 9 其中, 2 表示从 i 点到 点的旅行 时间, 单位为
m i n 。满 足 : z = 0 , 当 = 时 ; z =2 , 当节 点 i 与. 『 直
接联系 时 , 为两节 点 间平 均 客车旅 行 时 间。否 则 ,
择遵循以下条件 : 第一 , 有铁路连通的省会 、 自治 区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4 1 1 7 1 1 4 3 、 4 0 7 7 1 0 6 4) 、 “ 兰州大学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资金资助”( I z u j b k y一 2 0 1 2一I G5 ) 和 “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N CE T—o 7-0 3 9 8 ) 。

基于铁路客运流的黄河流域城市网络化空间联系与结构

基于铁路客运流的黄河流域城市网络化空间联系与结构

2020年第6期(总第190期)贵州省党校学报Journal of Guiihou Provincial Party SchoolNo.&2020(Serial No.190)基于铁路客运流的黄河流域城市网络化空间联系与结构马学广,贾老{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摘要:运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的铁路客运流网络化联系与空间结构进行硏究表阴:黄河流域内部的城市联系具有层级性,且呈“船形”空间形态;黄河流域空间非均衡性显著,节点度大致呈现从东向西的梯度分布,城市间联系差异显著,可划分为青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子群;社会经济、地理因素与空间策略对城市间铁路客运联系具有影响。

在质性揭示的基础上,从中心性、系銃性与开放性三个维度为推动黄河流域城市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这。

关键词:黄河流域;铁路客运流;城市联系;网络结构中图分类号:F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20)06-0024-12引言目前以黄河流域为空间尺度的研究主要在生态、旅游以及知识技术等方面,这些研究具体为: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人手进行政策建议研究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在黄河流域尺度上研究啟游经济空间⑵,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黄河■流域技术转移研究⑶;此外,还包括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定量化测度⑷。

这些研究从多样化的角度出发,从不同侧面对黄河流域空间进行深人研究。

铁路客运是我国交通网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铁的迅速发展也成为中国成就所体现的重要内容。

这类研究的方法为脆弱性分析⑵、可达性分析& =以及时空演变分析卩幻等。

基于流动空间理论〔叫越来越多的研究不局限于城市属性,城市间的关系研究更能反映城市的状况。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E切可以将城市作为网络中的节点,研究节点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组织模式等。

同时,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分析〔⑷、城市高铁的幵通对创新的影响血等是对交通流网络的影响的探索。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研究

城市公交线网规划研究
design methods. At last,the outcome ofthis article is used in the changsha public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get the satisfied consequence.
Key words:public transportation,network design,destination function
同时,私人小汽车引起的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对社会造成的成本远远大予机 魂攀使震者个人德窭豹残零,透饕了璇泰交遴领壤戆泰绣经济滠弱。优先发凝公 共交通的策略是通过调控使qE公共交通方式付出更大的代价,同时降低公共交通 方式麴经营成本,爨篱瀑务零平,楚泰琢撬篱l重薪发挥{筝鬟。
1。S国内外关于公共交通研究的水平及现状
交通发展战略所产生的未来的客运交通方式结构,以分析公交发展策略的
改善方向。研究了就公交线路上乘客上下车流量与城市公交换乘系数来推
算现状公交客流量,然后以系数增长法预测未来公交出行0.D的方法;提
出了确定公交线网规划目标的方法与程序,根据不同的运营策略以及其影
响结果和居民要求确定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目标函数;同时,综合系
线网的探索式线网生成方法。
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对长沙市公共交通线网进行了改善,得出了令人
满意的结果。上~
-_。_——●一

关键词:公共交通、线网规划、目标函数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l0N NETWORK
PLANNING RESEARCH
ABSTRACT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 design is the major part of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planning.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UPT planning.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运营管理基于复杂网络的高速铁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刘明玮1,2,宋锴3,李博1,2,李靖1,2(1.中国铁路列车运行图技术中心,北京100081;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及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3.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北京100084)摘要:便捷稳定的高速铁路运输网络是铁路客货运高效运输的保证,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从铁路实际基础设施角度构建高速铁路网络,从网络拓扑性质方面分析高速铁路网络特性,了解高速铁路网现状。

运用L Space方法构建高速铁路网络模型,从度与度的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等复杂网络指标分析拓扑网络结构特征。

研究得出,我国高速铁路网络整体上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中东部和沿海沿江地区车站数量较多,聚集性较高;局部枢纽地区的节点连接聚集,具有小世界网络特征,主要集中在杭州南、南京南、郑州东等大型车站。

此外,通过对比分析2023年高速铁路网络特性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路网车站具有连通性不断增强、路网区域布局均衡化发展的特征。

关键词:复杂网络理论;高速铁路网;网络拓扑;L Space;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中图分类号:U238;U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4)03-0087-09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8.03.0010 引言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性质,车站和线路变化影响其他交通设施的区域性质,甚至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输功能。

铁路运输网络节点数量多、枢纽结构复杂,具有复杂巨大系统的特性,从复杂网络系统的角度分析网络结构特性,深入挖掘静态物理网络信息,对未来规划及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多位学者已从铁路网络结构拓扑特性角度展开分析,验证铁路网络具有小世界或无标度特性。

Li等[1]应用网络科学分析我国铁路基础设施网络结构;Monmand等[2]利用P Space模型分析巴基斯坦铁路网络的结构特性;Cao等[3]分析以城市为节点、基金项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P2021X008);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开发基金项目(2021YJ312、2022YJ012)第一作者:刘明玮(1996—),女,助理研究员。

轨道交通网络视角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探讨

轨道交通网络视角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探讨

轨道交通网络视角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探讨
邓燕辉
【期刊名称】《四川建材》
【年(卷),期】2016(042)008
【摘要】在我国交通压力逐渐增大的环境下,轨道交通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基于轨道交通中的综合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等工作,结合我国轨道交通实际情况来讲,这些工作有很多不完善之处,应借鉴发达国家轨道建设经验,以此来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邓燕辉
【作者单位】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9.5
【相关文献】
1.以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的大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理念探讨
2.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中断的应对策略及应急保障探讨
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中断的应对策略及应急保障探讨
4.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中断的应对策略及应急保障探讨
5.信息流视角下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组织特征及其规划探讨——基于百度指数的城市网络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分级与布局方法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分级与布局方法探讨——以广州市为例

及集散方式结构一致;・为确保枢纽站点的辐射腹地,同一线路相邻站点不宜同时设置为枢纽站及以上级别,日均换乘客流规模均大于15万人次的车站除外。

4.2布局方法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区位及交通功能、可能的衔接方式、客流换乘量及其他交通设施分布等因素,提出轨道交通枢纽的初步布局方案,并采用特而菲法进行多方案优选,再进行用地条件、市政规划协调等相关审查,明确枢纽点位布局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确定最终布局方案。

规划方法和流程如图3所示。

4.3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枢纽布局4.3.1基础条件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分析遵从“东迸、西联、南拓、北优”的发展战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从传统的“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水、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如图4。

●轨道交通线网分析因城市交通需求发展及2010年举办亚运会的实际需要,市政府提出近期(2010年前)建成由9条线站点区位及交通功能站点可能的衔接方式站点地面换乘客流量其他交通设施的分布所在轨道线路定位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枢纽规划原则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枢纽初步点位用地划拨征用情况l盏暑蓑嘉器羹票I盏暑羹嚣簧羹絮校核结果丫确定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枢纽布局方案NO交通衔接方式种类站点地面客流换乘量站点客流换乘比例图3轨道交通枢纽布局规划方法组成,总长近255km、164座车站的近期线网要求,如图5所示。

图4广州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图5广卅l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其它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分析大型的对外客货运交通设施及市内常规公交设施对轨道交通枢纽的布局会产生重大影响,按照规划,广州市区范围内大型的客货运交通及常规公交设施布局如图6、图7示。

4.3.2枢纽布局按照上述方法,结合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及全市土地利用及交通设施的规划分布等因素,对近期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枢纽方案进行布局,提出了6个综合枢纽站,18个枢纽站,如图8~图9所示。

图6广州市区规划的常规公交枢纽站场布局图7广州市区主要的客货运节点布局图8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枢纽布局方案图9广州市近期轨道交通枢纽站细分方案从布局形态上看,现有6个综合枢纽站分别分布在南部(2个)、西部(1个)、北部(1个)以及中部(2个)。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先进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先进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

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先进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舒采焘;张孜【摘要】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n 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 Guangzhou based on the surve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 status . T he measures are proposed on data acquisition , data processing ,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in order to promote an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adapting to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for national center city and comprehensive gatew ay city .%为满足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交通信息服务水平,在调研国内外相关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以广州市为例分析在打造先进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发布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形成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开放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8卷第1期2016年1月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Vol.38 No.1 Jan.,2016 收稿日期:2015-04-17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院校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J2012A276)和皖西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项目(0041014013)资助作者简介:邓婉君(1988-),女,助教,E-mail:ivyirm@163.com文章编号:1000-2375(2016)01-0032-05基于客运铁路网络视角下的城市体系结构与布局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邓婉君,黄润(皖西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摘要:以每个城市所开行的始发列车数量为衡量指标对中部六省的城市规模进行分析,将中部六省的80个城市划分为4个等级,形成以武汉为首位城市,南昌、长沙、太原和郑州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金字塔型城市体系,并运用ArcGIS地图软件绘制中部六省城市分布图,初步揭示中部城市的分布格局特点.关键词:铁路网络;城市规模;城市体系;金字塔结构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2375.2016.01.006The constructure and layout of urban 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of passenger rail network———take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 for instanceDENG Wanjun,HUANG Run(College of Resource,Environment and Tourism Management,Wanxi University,Lu’an 237012,China)Abstract:Take the number of trains originating from each city as yard stick to analyze the scale ofcities in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The 80cities of the six central province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grades,formed as the Pyramid structure that contains the top city of Wuhan,and Nanchang,Changsha,Zhengzhou,Taiyuan as deputy regional center city.And by taking use of ArcGIS to draw a map of sixprovinces in central city,this paper initially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cities’distribution pattern.Key words:railway network;urban scale;urban system;pyramid structure0 引言城市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形成的聚落,其内外部条件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城市规模和城市职能分工.这些城市按照一定的规律构建成为某个区域或国家的城市体系.其中,交通运输是重要的城市功能之一,它不仅反映了城市内外部联系水平的高低,更是城市及城市群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1].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城市等级越高,其所发挥的交通运输功能就越强;反之,则越弱.国外相关研究起于上世纪50—60年代,Taaffe E J对美国的城市分布和航空运输之间的联系做过探究,并基于航空网络划分美国城市等级[2-3];本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多采用经济地理学理论和区域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引力模型及其他相关的数理模型做城市规模等级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学者Matsumoto在了解了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情况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通航密度后,对其城市体系进行剖析并划分世界主要城市的等级[4];Ulman从铁路物流的角度探讨铁路运输对第1期邓婉君,等:基于客运铁路网络视角下的城市体系结构与布局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33城市体系的影响[5].国内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末,于涛芳、顾朝林、李志刚从航空流视角分析中国城市体系格局的现状和变迁[6];钟业喜、陆玉麒从铁路网络的新视角对我国城市的分布特点和等级体系结构进行分析[7];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金凤君教授则从动态的角度,对省域之间的客货运联系网络和联系强度进行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8-10].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从国家层面对城市等级结构进行剖析,主要以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中、小城市的关注,鲜有对国家内部某一特定区域做细致分析.本文中基于客运铁路网络对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和城市分布的研究,揭示交通网络对城镇分布和城市体系构建的影响.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本文中所研究的中部六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和山西)总共辖1个副省级行政单元、81个地级行政单元和491个县级行政单元(不包括地级市驻地所在县级行政单元),以其中开行始发列车的80个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始发列车数目和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探讨客运铁路网络对中部城市体系等级结构的构建和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考虑到数据选取的便利性和有效性,城市规模用城区常住人口表示,数据来源于《2011中国统计年鉴》和中部六省2011年的统计年鉴.列车始发数据取于铁道部2011年10月19日颁布的列车时刻表.2 城市人口与始发列车数量之间相关关系验证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得到80个城市规模(人口)和始发列车趟数,见表1.表1 城市人口与始发列车趟数一览表城市人口/万始发列车/趟城市人口/万始发列车/趟城市人口/万始发列车/趟武汉514.6 132信阳144.66 6运城65.82 5黄石71.66 2合肥206.03 23晋城33.94 1荆门67.52 2亳州157.53 2麻城24.6 3襄樊220.64 10淮北108.7 5赤壁26 1宜昌124.61 10蚌埠92.51 4利川12 3恩施20.13 1阜阳202.66 10澧县25.75 1十堰47.86 7淮南180.29 1韶山3.17 1长沙239.64 50六安184.64 4茶陵9 1岳阳84.41 3芜湖105.25 4邓州40 2常德140.39 2池州65.63 4淮滨10 1张家界49.68 5安庆74.11 4固始40 1湘西29.43 3黄山43.57 4宿松10.5 1益阳132.19 2南昌222.79 57灵丘4.7 2娄底44.54 1九江62.12 15岢岚2.4 2怀化34.53 15景德镇45.69 6原平21.5 2邵阳66.93 4上饶39.24 1古交15.5 1衡阳103.7 8鹰潭20.63 3太谷11.2 1永州109.27 3萍乡84.79 2介休23.4 1郴州66.47 3吉安53.5 3侯马13.3 1郑州280.88 62赣州64.17 4永济26.1 1安阳107.14 5太原283 51沁县4.5 1新乡101.04 10大同153.91 15潞城9.6 1商丘171.71 6朔州63.65 3玉山10.5 2三门峡29.1 13吕梁25.21 2井冈山4.6 5平顶山101.28 1阳泉68.39 2瑞金12.6 2周口52.3 2临汾82.77 8定南4.5 1南阳183.77 5长治69.65 334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王成金在研究城际交通流时,阐述场核(铁路节点)规模对客流的影响,并对城市规模与始发站列车数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验证[11].本文中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软件的分析工具对表1中城市人口与始发列车做双变量相关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Y′=-6.103+0.174x,人口与始发车辆之间相关系数r=0.805,样本自由度为80,查阅检验相关系数ρ=0的临界值{rα}表可知,r>rα=0.05=0.219 7,因此列车始发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之间是高度相关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列车始发数量、经停列车数量(含始发车)与城市人口数量之间均成正相关,但经停列车数量随淡旺季等变量影响较大,本文中暂不做讨论.3 中部六省城市体系3.1 城市等级体系划分 通常衡量一个城市规模的指标为该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和建成区的用地面积,基于前面阐述的城区常住人口与城市开行始发列车数目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中基于始发列车数目,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分类工具中的系统聚类分析对80座城市进行等级划分,见表2.表2 中部六省基于始发列车数目的城市等级划分表城市等级城市数目列车始发数目区间城市名称区域首位城市1[63,132]武汉区域副中心城市4[24,62]南昌,郑州,长沙,太原省域中心城市12[7,23]合肥,三门峡,怀化,大同,九江,十堰,临汾,衡阳,宜昌,襄樊,阜阳,新乡地方性城市63[1,6]黄石,荆门,恩施,岳阳,常德,张家界,湘西,益阳,娄底,邵阳,永州,郴州,安阳,商丘,平顶山,周口,南阳,信阳,亳州,淮北,蚌埠,淮南,六安,芜湖,池州,安庆,黄山,景德镇,上饶,鹰潭,萍乡,吉安,赣州,朔州,吕梁,阳泉,长治,运城,晋城,麻城,赤壁,利川,澧县,韶山,茶陵,邓州,淮滨,固始,宿松,灵丘,岢岚,原平,古交,太谷,介休,侯马,永济,沁县,潞城,玉山,井冈山,瑞金,定南3.2 中部城市体系特点3.2.1 城市首位律表现明显 从人口规模来看,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一个市区人口达到500万的城市,是第二大城市郑州的1.83倍;从列车始发数目来看,二者之比高达2.13∶1,武汉在中部六省的11城市首位指数是0.47,城市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符合杰佛逊提出的城市首位律,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国家将武汉定位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合理性.3.2.2 城市体系符合金字塔结构 从整个城市体系来看,城市数量随着城市等级的下降而增多的趋势明显:武汉城市规模最大,为中部地区的首位城市,作为第2等级的区域副中心则有4个,省域副中心达到12个,剩余的60多个中小城市则被划分为地方性城市,城市体系符合典型的城市金字塔结构.3.2.3 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与城市行政等级划分相似 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始发列车数量越多,城市规模也越大[12].区域首位城市武汉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地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行政级别最高;区域副中心一组中的4个城市也分别是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省域中心城一组中,合肥是安徽省省会,其他各市大多都是所在省份极具区域影响力的城市;地方性城市一组则是各省的地级市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县(县级市).3.2.4 城市规模等级划分受经济因素影响显著 按照列车始发数量划分的中部城市等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也越大,反之则规模越小.武汉经济总量居中部之首,郑州等5省会城市次之,省域副中心中除合肥以外,大多是各省经济规模靠前的城市.除此之外,一些依赖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换取收入的城市,如阜阳、新乡和襄樊等,也会开行一定数量的列车,用来承担繁重的劳务人员输出任务,这也成为影响城市规模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因素.第1期邓婉君,等:基于客运铁路网络视角下的城市体系结构与布局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35 3.2.5 旅游资源是影响城市规模等级划分的重要因素 中部六省并非均质平原地区,地形的复杂性和地貌的多样性赋予了该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旅游也成为影响本区域城市等级划分的一个突出因素.著名旅游景点所在城市所开行的始发列车数量往往会超过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如湖北的十堰和湖南的怀化,2市人口规模以及经济总量在各省区并不靠前,但十堰是道教名山武当山的所在地,怀化紧邻湘西州凤凰古城,每年两地都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游客进入,因此都开行了发往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重要客源地的始发列车,其列车始发数量往往达到或超过周边相同甚至更高行政等级的城市,黄山、恩施、湘西州、景德镇、井冈山、瑞金等地方性城市均属此例.4 中部六省城市分布格局分析结合前面的聚类分析,运用Arcmap9.3的数量分级工具绘制中部六省城市规模等级图(图1),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中部六省各级城市的分布格局.图1 中部城市等级图4.1 城市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中部城市分布较为均衡,西部城市分布较少 中部六省呈近似的直角梯形,我国南北分界线横贯其中,同时中部六省又被第二、三两级阶地分割,特定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样的地理单元:区域西部,从北至南依次分布有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和武陵山等高大山脉,区域南端为岭南山地;西部山脉以东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淮平原和江南丘陵.总体上,中部六省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低山丘陵,四面环抱平原的区域.地理单元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城市的分布:西部和南部山地城市数量密度远小于中东部地区,城市规模上也主要以地方性城市为主.在中东部地区,城市数量较多,分布均衡:首位城市武汉位于中部六省的几何中心,辐射周边;三个区域副中心南昌、长沙和郑州以武汉为中心,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另1个区域副中心郑州位于武汉和太原之间;4个区域副中心环绕武汉分布;12个省域副中心基本沿六省边界呈项链状分布,将武汉、郑州、太原、长沙和南昌环抱其中;剩余的地方性城市,则均匀分布在广大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各级城市数目之比为1∶4∶12∶63,与克氏中心地理论中交通原则的各级城市之比(1∶3∶12∶48……)较为接近.4.2 城市规模差异受区位条件影响明显 城市规模的扩大离不开区位条件的支撑.中部地区城市规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首位城市与区域副中心城市之间.从外部环境来看:太原紧靠北京,二者直线距离不足500km;郑州位于京汉之间,同时还是武汉、西安、济南3个特大城市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长沙距离武汉仅300余km;合肥紧邻长三角城市群,距南京仅150km,距上海和杭州的直线距离也都在400km以内,上述城市的发展受周边特大城市的挤压比较明显,规模增长的空间有限.只有武汉,相对远离特大城市,距最近的南京也约有500km的直线距离.武汉独居中部之中,腹地广阔,集聚效应较区域副中心城市更为明显.从自身条件来看,京广铁路与长江交汇于此,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誉的武汉,又被国家确定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天河机场扩建工程和京广客专、沪汉蓉客专的陆续建成,武汉的交通优势将更为明显,武汉凭借良好的居中性,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条件,相较于其他几个省会城市都更具优势.因此,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决定了武汉的城市规模在中部六省名列前茅.4.3 中小城市的分布向革命老区和风景区倾斜 晋西、鄂西、湘西、湘南和鄂豫皖3省交界处及湘赣交界处多山地和丘陵,地质状况不稳定,加之交通设施建设落后,发展条件并不优越,往往不是城市布局的36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8卷首选之地,但上述地区自然风光秀丽,历史人文气息浓厚,很多还是革命老区所在地,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目前上述地区多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进入,还能带动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发展,促使人口的集聚和城市规模的扩张,在此背景之下,诸如怀化、井冈山和瑞金这样的城市,都开行了一定数量的始发列车,城市规模超过同行政等级的其他城市.5 结语我国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无法效仿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客运航空作为国内客流运输的主要手段.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不具备西欧发达国家那样的有利条件来发展国内高速公路网络.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客运列车还将在我国长距离人员运输工作中担当首要责任.目前客运铁路网络建设已成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高速客运铁路建设的高度重视,给许多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目前的城市体系和分布格局将随着铁路网络的建设发生深刻变化,一批城市可能会因为远离铁路建设热潮而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一批城市可能会抓住这次机遇走上繁盛之路,还有一批城市将凭借其在客运铁路网中的重要地位而走上复兴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已落后于华东和华南地区,发展速度上也逊于西部地区,面临“中部塌陷”的窘境.但中部地区既具有西部缺乏的丰富人力资源,同时还兼有华东与华南地区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凭借在我国经济版图中的中心地位和铁路网络建设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未来有望成为继京津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6 参考文献[1]薛俊菲.基于航空网络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分布格局[J].地理研究,2008.27(1):23-32.[2]Taaffe E J.Air transportation United States urban distribution[J].The Geographical Review,1958(2):219-238.[3]Taaffe E J.The urban hierarchy:an air passenger definition[J].Economic Geography,1962,38:1-14.[4]Matsumoto H.International urban systems and air passenger and cargo flows:some calculations[J].Journal of AirTransport Management,2004,10:239-247.[5]Berry G J L.Essays on commodity flow s and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Indian economy[J].University of Chicago,Department of Geography,Research Paper,1996(11):334-356.[6]于涛芳,顾朝林,李志刚.1995年以来中国城市体系格局与演变———基于航空流视角[J].地理研究,2008,27(6):1407-1408.[7]钟业喜,陆玉麒.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与分布格局[J].地理研究,2011,30(5):785-791.[8]金凤君,张文尝.省级区域铁路货运联系的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1991,11(1):19-29.[9]王娇娥,金凤君.中国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服务系统优化[J].地理学报,2005,60(3):371-379.[10]金凤君.我国空间运输联系的实验研究———以货流为例[J].地理学报,1991,46(1):17-25.[11]王成金.城际交通流空间流场的甄别方法及实证———以中国铁路客流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6):1464-1475.[12]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责任编辑 郭定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