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及姿势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选课件)脊柱解剖图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脊柱解剖图PPT幻灯片
c.上关节突旁沟。 d.椎弓根下沟。
56
3、椎管内容物
容纳脊髓及
其被膜、神 经、血管、 脂肪结缔组 织等
57
马 尾 与 终 丝
58
颈膨大





腰骶膨大
59
脊髓、脊神经与脊髓节段
后根 脊神经 后支
前根 前支 脊神经节
60
脊髓 节段 与椎 骨的 相互 对应 关系
脊髓颈段 脊髓胸段
脊髓腰段 脊髓骶尾段
61
脊髓的被膜
由浅入深
依此为硬 脊膜、蛛 网膜、软 脊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2
脊 髓 的 被 膜
齿状韧带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63


64
硬脊膜

前根`

后根

软脊膜


蛛网膜
65
(二)、各段脊柱的形态结构特征
1、脊柱颈段
66
椎间孔
椎间孔
位于上下椎 骨的椎弓根 之间。其中 颈椎部与腰 椎部椎间孔 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67
颈段椎间孔
前内侧壁为钩椎关节 后外侧壁为椎间突关节 上、下为椎弓根 形成一骨性管道
68
69
2、脊柱胸段 3、脊柱腰段
70
腰骶段椎间孔(管)
71
72
三、脊神经
1、脊神经与脊髓的关系
2、脊神经根
脊神
经有前、 后根相 连,前 根均较 后根为 大。
后根 脊神经节 前根
73
(2)、脊神经与脊髓被膜的关系
椎内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后纵窦 前纵窦
81
腰椎静脉丛

脊椎的解剖 ppt课件

脊椎的解剖 ppt课件
锁骨外侧端1/3,肩峰和肩胛冈上缘外侧, 肩胛冈上缘
副神经
斜方肌功能
近固定
上部肌束收缩,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靠近脊柱) 中部肌束收缩,肩胛骨后缩 下部肌束收缩,肩胛骨下降、后缩、上回旋 两侧同时收缩,肩胛骨后缩
远固定 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和向对侧旋转 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
机能
近固定上提肩胛和下回旋,远固定一侧收 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 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起点 止点
菱形肌 C6、C7颈椎和T1~T4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下半部
神经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肩胛背神经丛的肩胛背 支配 神经和T2~T5胸神经前支
机能
近固定上提肩胛、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 两侧收缩,使脊椎颈胸段伸直瘫痪时肩胛 骨脊椎缘翘起呈翼状
全脊椎X光片标准要求:
• 1、颈椎片:1)开口位,需要两侧乳突对称,可 看到枕骨大孔,寰椎及枢椎棘突。2)侧位片。
• 2、胸椎片:正位和侧位。 • 3、腰椎片:1)正位:包括腰椎骨盆,需要看到
完整的坐骨闭空,坐骨结节,L1和两侧髂骨,2) 侧位片。 • 特别提醒:以上X光片均需站立位,影像须位于X
背阔肌
起点 止点
借腱膜起于T7~T12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 中嵴,髂嵴后部和第十~十二肋外面
肱骨小结节嵴
神经 支配
机能
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胸背神经
近固定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内收和旋内 远固定引起躯干向上臂靠拢,助吸气
斜角肌
起点
前斜角肌:C3~C6横突前结点 中斜角肌:C2~C6横突后结点 后斜角肌:C5~C7横突后结点
寰椎(上面观)
寰椎(上面观)
寰椎(下面观)
枢椎(后上面观)
枢椎(侧面观)

脊柱及椎体解剖图谱PPT课件

脊柱及椎体解剖图谱PPT课件
相关解剖知识
可编辑课件PPT
1
可编辑课件PPT
2
可编辑课件PPT
3
可编辑课件PPT
4
可编辑课件PPT
5
可编辑课件PPT
6
可编辑课件PPT
7
可编辑课件PPT
8
可编辑课件PPT
9
可编辑课件PPT
10
Hale Waihona Puke 可编辑课件PPT11
可编辑课件PPT
12
可编辑课件PPT
13
可编辑课件PPT
14
• 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spinous process),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 横突(transverse process),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 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es)和下关节突(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es),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 组成关节突关节。
可编辑课件PPT
30
可编辑课件PPT
31
可编辑课件PPT
32
可编辑课件PPT
33
骶骨
• 骶骨(sacrum)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 骶骨底前缘向前突出称骶岬,是产科骨盆测量的 一个重要标志。骶骨前面有4对骶前孔。骶骨后面 的骶正中嵴两旁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均与骶 管相通,分别有骶神经的前支和后支通过。骶管 为椎管的下段,其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sacral hiatus)。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角, 临床上,常以骶角作为确定骶管裂孔位置的标志 进行骶管麻醉。骶骨的外侧面有耳状面与髂骨的 耳状面相关节。
26

脊柱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脊柱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 第三~第六颈椎为典型椎体,有一个较小、横行的、椭圆 形椎体,其前下缘轻微延长,在前后方向呈叠瓦样排列。
➢ 第二至七颈椎之间的关节突关节与正中矢状面呈右倾角。 颈椎的椎间孔指向前方,与正中矢状面呈45°。同时,其 在水平面下15°。
-
6
颈椎 解剖
-
7
胸椎解剖特点
➢ 典型胸椎(第3~9胸椎)椎体近似呈三角形。椎体后方较 前方凹陷。
➢ 第五腰椎椎体呈楔形且L5/S1椎间盘呈楔形。
➢ 腰椎关节突关节在冠状面向后倾斜,与正中矢状面平均成 角30°~60°。从头端到尾端,该角度角度逐渐增加,L1/L2 为15°,L2/L3为30°,L3/L4至L5/S1为45°。
➢ 椎间孔角度与身体正中矢状面相一致,但第5椎间孔轻微 向前。
-
9
骶骨和尾骨
髓核可向后侧中央 突出或侧方突出
后方突出的髓核 累及脊髓
-
4
颈椎解剖特点
• 颈椎有特殊的结构,如横突孔、棘突分叉并呈叠瓦样排列 (图6-1),第一、第二及第七颈椎是不典型的椎骨。
寰椎与典型的 椎骨完全不同
前方没有椎体而只是一个 较厚的前弓,带有一个小 的前结节。
➢寰椎前、后弓 形成一个环。
后方没有典型的椎板和棘 突,而是一个后弓,其通 常包含一个小的后结节。
➢在脊柱的各个平面,可以屈、伸和侧屈。
➢在胸椎,椎间关节的关节面在髓核环中央的弧上, 因此在轴向上可以旋转。
➢腰椎的椎间关节在此方位上的旋转受到限制,不能 有效的旋转。
-
3
纤维环的解剖特点
持续压力
纤维环具有弹性
创 伤 或 退 变
髓核可疝入椎体前或中部 (不常见)
纤维环撕裂
两侧下肢症状伴或不伴膀胱 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放松或懒人姿势 (倾背姿势)
特征 胸椎后凸角度增加 头部向前 下腰前突
过度活跃 上腹直肌、上腹斜肌、肋间肌、伸髋肌、下腰椎
伸直肌
被牵拉而无力 下腹直肌、下腹斜肌、下胸椎伸直肌及屈髋肌
21
姿势机能损伤的处理
本体感觉及控制
• 强调整体姿势的矫正 • 让病患先采取极端正确的姿势 中间姿势 维持在正确姿势
30
症状
• 单侧头痛或一侧较严重的单侧头痛 • 颈部或枕部下区域蔓延到头部的头痛 • 持久的颈椎姿势或动作会加剧疼痛 • 女性盛行率高但无家族倾向
31
一般处理须知
• 矫正姿势 • 压力处理 • 预防
32
矫正姿势
• 疼痛处理 仪器、按摩 肌肉定位收缩 • 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及枕骨下肌肉弹性,以此缓解该区域张力 • 活化及训练颈部深层肌肉,提高稳定性 • 训练下斜方肌、菱形肌及前锯肌
胸腰椎筋膜 肌肉
限制 屈曲末端关节囊变紧;伸直末端关节面靠近 限制胸椎前弯,侧弯及旋转 限制伸直,特别是胸椎区域
椎间盘厚度与椎体高度比值大,活动度好 颈椎(2:5)腰椎(1:3)胸椎(1:5)
前弯受限于棘突间、棘突上韧带、关节囊韧带、黄韧带及后纵韧带 后弯受限于前纵韧带 侧弯受限于侧横突间韧带,黄韧带及关节囊韧带 旋转受限于关节囊韧带 腰椎屈曲末端产生限制
24
训练技巧
• 让患者采取错误的姿势并等待。感到不适时,指出问题并指导纠 正
• 强化正确的表现:比如叫她每等红绿灯或吃饭时,就检查姿势。 用特定的时间来强化或提醒患者。
25
关节、肌肉及结缔组织活动性损伤
• 牵拉 • 关节松动术
26
肌肉表现损伤
• 牵拉性肌无力 • 单单肌力训练无法矫正 • 姿势训练+肌力训练+肌耐力运动+减少重复错误姿势
核心肌肉 腹横肌 多裂肌 腰方肌(深层部分) 深层旋转肌
8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 提肩胛肌 上斜方肌 竖脊肌
核心肌肉 头前与外侧直肌 阜长肌
9
神经控制
• 前馈控制:中枢神经可预期肢体动作 从而活化躯干肌肉。 • 研究表明 患有腰背痛的患者,躯干肌肉的活化有延迟。
10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腹横肌、横膈膜、盆底肌群协调收缩, 增加腹内压,减轻脊椎负荷,提供稳 定度
11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 腹内压增加,将腹横肌及腹内斜肌向外推,使胸腰筋膜张力增加, 脊椎稳定性从而增加
12
姿势机能损伤的处理
疼痛的产生
对疼痛敏感的 组织
机械压力
机械压力来自于持续牵拉韧带 关节囊、压迫血管,会导致神 经末梢肿胀或压缩
• 口语强化: • 视觉强化:镜子 • 触觉强化:协助正确排列 触碰收缩的肌肉
22
轴心伸直(颈部后缩)以减少头 部向前姿势
轻触唇上鼻下的部位,要求患者 将头抬起后缩 口语强化缩下巴伸直脊椎等正确 动作并引导注意力到这些感觉 让病人做出极端正确的动作再回 到中线
23
骨盆倾斜及脊椎正中姿势 • 坐位靠墙 想象骨盆是一个水桶,向前或后倾倒
27
压力处理/放松
• 缓慢多次的执行相反方向上的主动关节活动运动 • 仪器及按摩
28
Hale Waihona Puke 压力性头痛/颈痛• 原因 • 症状表征 • 一般处理须知
29
原因
• 软组织受伤 • 错误或持续的姿势 • 神经受刺激或夹挤(大枕骨神经从附着于颅底的颈椎伸直肌穿出) • 持续的肌肉收缩(错误姿势或情绪紧绷) • 颞颌关节炎 • 过敏或鼻窦炎等
33
压力处理
• 教导放松技巧、关节活动运动 • 肌肉定位收缩技巧
预防
• 维持正确姿势,保持肌力平衡 • 调整居家、工作或休闲环境以减少重复性错误姿势
34
35
36
37
38
39
躯干
重力线穿过躯干的腰椎及颈椎体,椎体曲线是平 衡的。
头部
重心落在寰椎枕骨关节前方。颈椎后侧的肌肉收
缩维持头部的平衡。
3
稳定度
脊椎的姿势稳定度 呼吸对于姿势及稳定度的影响
4
脊椎的姿势稳定度
• 被动 非收缩性组织:骨、韧带 • 主动 收缩性:肌肉 动态铰链 • 神经控制
5
非收缩性组织的稳定功能
构造 小面关节 肋骨 棘突 椎间盘 韧带
过度活跃 髋关节伸直肌 躯干屈曲肌(肋间肌、腹直肌)
被牵拉而无力
腰椎伸直肌、屈髋肌
18
潜在症状来源
• 生理曲线消失,减震能力降低,易受伤 • 后纵韧带压力 • 椎间盘后侧空间增加,髓核吸收额外液体,腰伸
展时可能向后突出
19
常见原因
• 持续低头垂肩,躯干屈曲姿势。 • 一般运动中,过度强调屈曲运动。
愈合
急性炎症 不愈合
功能障碍 13
常见错误姿势:特征及机能损伤
• 脊椎前凸姿势 • 放松或懒人姿势 • 平的下背姿势 • 扁平的上背与颈椎姿势 • 脊柱侧弯 • 额状面上下肢不对称的异常
14
脊椎前凸姿势
特征 腰骶椎角度增加 骨盆前倾 髋关节屈曲
过度活跃 髋关节屈曲肌(髂腰肌 阔肌膜张肌 股直肌) 腰椎伸直肌(竖脊肌)
被牵拉而无力 腹肌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横肌)
15
潜在症状来源
• 前纵韧带压力 • 椎间盘后侧空间窄缩及椎间孔缩小 压迫神经根的
硬膜及血管 或神经根本身 • 小面关节间迫近 导致滑液囊受刺激及关节炎
16
常见原因
• 持续错误的姿势、怀孕、肥胖及腹肌无力
17
平的下背姿势
特征 腰骶椎角度减小 腰前凸减小 髋关节伸直 骨盆后倾
脊椎及姿势
构造、功能、姿势损伤及处理须知
1
脊椎的曲线
胸曲 骶曲 :突出位置位于后方 婴儿时期就存在 颈曲 腰曲 :突出位置位于前方 为婴儿学习抬头、站起而出现
2
姿势排列
踝关节 膝关节
重力线落在关节前方,因此胫骨趋向绕着踝关节 向前转动
重力线落在膝关节前方,倾向让膝关节伸直。
髋关节
重力线落在髋关节的位置随身体晃动改变。当重 力线穿过髋关节,会产生平衡
肌肉发生挛缩时,会限制于收缩方向相反的动作
6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浅层:离动作轴较远 跨多关节 产生动作并提供大的铰链功能 强力收缩时产生压迫性负荷
核心肌肉 深层:较靠近动作轴 附着到每一椎节 控制椎节动作;椎节间铰链功能 第一种类肌肉纤维的比例较多为 肌耐力
7
肌肉的稳定功能
总体肌肉 腹直肌 腹内、外斜肌 腰方肌(外侧部分) 竖脊肌 髂腰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