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立柱的几种常见力学计算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幕墙立柱的几种常见力学计算模型
幕墙立柱根据实际支撑条件一般可以按以下几种力学模型设计。 简支梁
简支梁力学模型是《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中推荐的立柱计算模型。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简化图形如图1.1。
图1.1
x
ql x q M 222+-=
进而可解得:当2/l x =时,有弯矩最大
值:2max 125.0ql M =。
简支梁的变形可以按梁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1]:
)22(22qx x ql dx y d EI --=
经过两次积分可得简支梁的挠度方程为:
)
242412(1343x ql qx qlx EI y ---=
由于梁上外力及边界条件对于梁跨中点都是对称的,因此梁的挠曲线也是对称的,则最大挠
度截面发生在梁的中点位置。即:当2/l x =时,代入上式有:
EI l q f k 38454
max
=
此种力学模型是目前我国幕墙行业使用的较广泛的形式,但由于没有考虑上下层立柱间的荷载的传递,因而计算结果偏于保守。 2、连续梁
在理想状态下,认为立柱上下接头处可以完全传递弯矩和减力,其最大弯矩和变形可查《建筑结构静力手册》中相关的内力表。
在工程实际中,上下层立柱间采用插芯连接,若让插芯起到传递弯矩的作用,需要插芯有相当长的嵌入长度和足够的刚度。即立柱接头要作为连续,能传递弯矩,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I) 芯柱插入上、下柱的长度不小于2hc, hc 为立柱截面高度; (II) 芯柱的惯性矩不小于立柱的惯性矩[4]。 计算时连续梁的跨数,可按3跨考虑。同时考虑由于施工误差等原因造成活动接头的不完全
连续,从设计安全角度考虑,按连续梁设计时,推荐采用的弯矩值为:2
)101
~121(ql M =[2]。
在工程实际中,我们不提倡采用这种连续梁算法。主要原因是由于铝合金型材模具误差等不
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立柱接头处只能少部分甚至无法传递弯矩,根本无法形成连续梁的受力模型。
3、双跨梁(一次超静定) 在简支梁的计算中,由于挠度和弯矩偏大,为了提高梁的刚度和强度,就必须加大立柱截面,这样用料较大,在经济上也不太合算。在简支梁中间适当位置增加一个支撑,就形成了“双
跨梁”,可以有效的减小梁的内力和挠度。 双跨梁简化图形如图3.1。
图3.1
双跨梁为一次超静定结构,可以采用力法求解,具体如下:
将支座B 等效简化为一个反力RB ,则根据荷载叠加原理,可以将图3.1的力学模型简化为图3.2-a 和图33.2-b 两种力学模型的合成。
按图3.2-a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B 点的变形为:
]
)()(21[24323l a l a EI a ql f b +-=…………①
按图3.2-b ,在集中荷载RB 作用下,B 点的 变形为:
EIl a l a R f B b 3)(220
--
=…………………②
另外,B 点为固定支座,其总的变形为0,按此条件将①式与②
式联立,可得方程③:
])()(21[243)(32322=+-+--l a l a EI a ql EIl a l a R B ………………..
③
解方程③,可以求得支座B 处的反力RB ,进而采用截面法可解得梁的最大弯矩为支座B 处的负弯矩,其值为:
l a l a q M ]
)([||33max -+=
双跨梁的最大挠度在BC 段,其值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24/()))((409.04355.1(3max EI a l a l q R f k B ---≈
另外,在工程实际中双跨梁的最大挠度也可将BC 段视做简支梁,按BC 段简支挠度计算,这样计算的结果偏大。
双跨梁的弯矩和挠度除按上述方法计算外,也可按下式计算:
EI l q f mql M k /4max 2
max μ==
式中:m 为最大弯矩系数,µ为最大挠度系数,均可由表1查取。 表1 双跨梁最大弯矩和挠度系数
少立柱的用料。在工程中大多利用建筑结构的下翻梁或加设钢梁、钢架来增加支点。同时,应当注意,双跨梁的最大支反力一般也出现在中间支座B 处,这在计算幕墙预埋件时应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