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测量与测量模型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第1章绪论

工程测量第1章绪论
不同点:1)、 x,y轴互异。2)、 坐标象限不同。3)、表示直线方向的方位角 定义不同。相同点: 数学计算公式相同。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与数学上的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异同点 :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笛卡尔坐标系
α
α
o
o
y
y
x
x








p
p
x=Dcosαy=Dsinα
椭球上的基本概念
S
纬线
N
地 轴:地球的自转轴(NS),N为北极,S为南极。
子午面:过地球某点与地轴所组成的平面。
子午线:子午面与地球面的交线, 又叫经线。
起始子午面: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的子午面NGS 。
纬 线: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 球面的交线。
C
Y
A
B
a
b
c
X
4、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点沿铅垂方向到 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注:地面点在大地水 准面以上,H为正; 地面点在大地水准 面以下,H为负。 如图:HA= 166.780m HB= - 136.680m
3°投影带 从东经1°30′的子午线开始经差每隔3°划分一个投影带,其第一带的中央子午线是东经3°,第二带中央子午线是东经6°,依次类推。第N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例如:北京116°24′
1
2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以中央子午线为x轴,以赤道的投影线为y轴,两者的交点为原点。每一带构成一独立的坐标系。
(×)
(BD)
(√)
(×)
(ABC)
10.研究工程建设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是A大地测量学B.普通测量学C.摄影测量学D.工程测量学11.测量工作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与程序?为什么?

测量学-第一章 绪论

测量学-第一章 绪论
• 短轴平行于地轴
– 定位
•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体最接近 • 单点定位:大地原点参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相切,
法线和垂线重合。
北纬34°32′27.00″东经108°55′25.00″。
地球
大地体
大地水准面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和基准线
参考椭球
参考椭球面
参考椭球面和法线测量 内业计算的基准面和基 准线
• 施工阶段:把线路和各种建筑物正确的测设到 地面上。
• 竣工测量:对建筑物进行竣工测量。(是否符 合设计的要求)
• 运营阶段:为改建、扩建而进行的各种测量。 • 变形观测:为安全运营,防止灾害进行变形测
量。
§1.2 测量学的发展概况
世界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绘在苇草上的金矿图
陶片上的古巴比伦
§1.3.2 空间位置表示方法
地面点的空间位置表示方法
1.二维坐标系和一维坐标系组合表示
地理坐标和高程 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
2.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
天文地理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和铅垂线是天文地理坐 标系的基准面和基准线
地面点的坐标是它沿铅垂线在大地 水准面上投影点的经度和纬度(
) ,
正高是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 面的距离
N
P

子 午
O
线
赤道
大地水准面 S
图5-1 天文地理坐标系
大地地理坐标系
– 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 基准线:法线
表示地面点在地球椭球面上 的位置,用地面点沿投影到 椭球面上的投影点的大地经 度L和大地纬度B,表示。
我国目前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 系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课件
研究在工程、工业和城市建设及资源开发各个阶 段所进行的地形和有关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施工放 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等的理论、方 法和技术,以及研究对测量和工程有关的信息进行 管理和使用的学科,它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 建设中的直接应用。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二、测量工作的作用
1、主要作用 • 提供基础数据; • 提供地图; • 行政勘界与权属定界; • 提供各种工程需要的测量技术; • 军事测绘。
实验安排 水准仪的使用与水准测量 经纬仪的使用与水平角测量 经纬仪与竖直角观测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实验分组:每5~6人分为一个小组,每组选 出1名组长,女生要分到不同小组。
请各班班长下次课上交实验分组情况。 实验时间:请同学们商量后确定(9-12周)。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测 量 学》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水准测量
第三章 经纬仪及水平角测量
主 第四章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要 内
第五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理论
容 第六章 平面控制测量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第八章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第九章 地形图的应用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三、测量学的发展
1、古代测量学的成就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长沙国 地图——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军用地图。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古巴比伦北部 的加苏古巴城(今伊拉克境内)发掘的刻在 陶片上的地图。 1718年(清朝康熙年间)完成了世界上最 早的地形图——《皇舆全图》的绘制。
第一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2)主要任务
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及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将地球表面的形态及其他相关信息测绘成图; 将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在地面标定出来; 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测绘工作。

测量学第一章PPT课件

测量学第一章PPT课件
香港维港RS影像图片
1、测量学科的发展概况
◆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地理信息系统是 以采集、存储、 描述、检索、分 析和应用与空间 位置有关的相应 属性信息的计算 机系统,它是集 计算机、地理、 测绘、环境科学、 空间技术、信息 科学、管理科学、 网络技术、现代 通讯技术、多媒 体技术为一体的 多学科综合而成 的新兴学科。
1、测量学科的发展概况
◆ 3S技术的结合
1、测量学科的发展概况
◆ 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
用经纬仪进行长江水文观测
用水准仪进行地面平整测量
用全站仪进行公路施工测量
青藏高原测量
施工测量
用光电测距仪进行武汉长江大桥变形观测
航摄照片 地形图
☆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
1975年在海拔6120米测量 珠穆朗玛峰高程。 珠峰高程为8848.13m
◆ RS(Remote sense)
遥感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 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 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 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 事物的意思。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 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 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 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 判读来识别地物
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概念
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的曲面。 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重合的水准面。
地球表面 水准面
铅垂线
大地水准面 (平均海水面)
大地水准面是有微小起伏的复杂曲面,其原因是地球内部质量 分布不均匀,看下图:
大地水准面
Z


地球椭球面
高密度矿体
低密度矿体
O
Y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来自以 下几个方面: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完全 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
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18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三节 数学模型
(5)对模拟式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
11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4) 测量误差由于真值未知,往往不能准确得到,当 用约定真值代替真值时,可以得到其估计值。测量不确定 度可以由人们根据试验、资料、经验等信息进行评定,从 而可以定量确定。评定方法有A类,B类。
(5) 测量误差按性质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按定义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都是无穷多次测量情况下的理 想概念。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一般不区分其性质。
因此,A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以观测列频率分布导出的 概率密度函数得到;B类标准不确定度由一个认定的或假 定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此函数基于事件发生的信任度。 两种方式都用已知的概率解释。
结束
29
计量基础知识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第四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1 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对被测量X,在重复性条件或复现性条件下进行n次
15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
5 确定对应于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
ui(y)=ciu(xi)=
f xi u( xi )
ci
f xi
是灵敏度系数
6列出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7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y)合成得到合成标准不确 定度
n
uc(y) ui2 (y) i

第一章测量学 (4)PPT课件

第一章测量学 (4)PPT课件

HBHAhAB
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视线倾斜时水平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DKcl o2s
视线倾斜时高差的计算公式为:
h1Ksl in2iv
2
二、视距测量的施测与计算
1.视距测量的施测
(1)在A点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在B点 竖立视距尺。 *
(2)盘左(或盘右)位置,转动照准部瞄准 B点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算 出尺间隔l。 *
d f l p
Ddf
f l p
f
**
令K f,
p
D f l f
p
c f 则有
DKlc
式中 K——视距乘常数,通常K=100;
c ——视距加常数,常数c值接近零 。
故水平距离为
DK l10l 0
*
A、B两点间的高差h为
hiv
式中 i ——仪器高(m); v ——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上的读
数,即中丝读数(m)。
2.视线倾斜时的水平距离和高差公式
L=Kl′
M′ M l E
l′
N′
在 M M E 和 N N E 中
h h i v
N h′ v 由于 很小 , 34
φ
M M E N N E 9
B
M M E N N E
i
h i
hLsin
M EMcE o s
lM Hh AN Alch oM sE L i D E K v N l M K 1c 2c Kl o E o lsH iBs D nE 2s E 式( N L c 中也c N iK 12 称o Ko vE c 初hl ′ls sM 算—sio K c n高—N 2c s c差高N s o lo )差io 2 s。主n ss 值

测量学第一章-PPT精品文档91页

测量学第一章-PPT精品文档91页
它实际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地球物 理表面。
大地体:大地水准面包围的形体。
• 水准面具有处处都与铅垂线方向正交的特性。铅垂线方向又 称重力方向,而重力又是地球引力与离心力的合力。
引力、离心力及重力关系
• 由于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地面上各点铅锤线 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这将造成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略有 起伏而极不规则的光滑曲面,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的概念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它是由德国数 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后经德 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Kruger,1857~1923) 加以补充完善,故又称“高斯—克吕格投影”, 简称“高斯投影”。
测量对地图投影的要求:
①测量中大量的角度观测元素,在投影前后保 持不变,这样免除了大量投影计算工作; ②保证在有限范围内使得地图上图形同椭球上 原形保持相似,给识图用图带来很大方便。 ③投影能方便的按分带进行,并能用简单的、 统一的计算公式把各带连成整体。
§1测量学的任务及其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 一、测量学概述 • 1、定义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表 面各种形态的科学。 主要任务: 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位置和高程 测绘成图 测绘学: 研究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中的各种自然 物体和人造物体的有关信息,并对这些地理空间 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一门 科学。 测量学与制图学统称为测绘学。
(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
线,且长度不变。
平行圈
(2) 除中央子午线外,其
余子午线的投影均为凹向
赤道
O
y
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并以
子午线
中央子午线为对称轴。投

第1章-测量基本概念1培训课件

第1章-测量基本概念1培训课件
• 5.测量的主体——测量人员 – 手动:由测量主体(测量人员)直接参与完成 – 自动:测量主体交给智能设备(计算机等)完成, 但测量策略、软件算法、程序编写需由测量人员事 先设计好。
• 6.测试技术 – 测量中所采用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总称为测 试技术。
• 7.测量环境
•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 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
– 计量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 靠的测量。
•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统一性、准确性和法制性。 – 计量包含了为达到统一和准确一致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如单位的统一、基准和标准的建立、进行量值传递、计 量监督管理、测量方法及其手段的研究等。
• 2.计量与测量的关系
计量的任务是确定测量结 果的可靠性。 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 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计量和测量相互配合,才 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挥 重要作用。
嘈杂、照明不适当等不良工作环境,会对测量人员的身心产 生不良影响,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人身误差乃至差错。
• 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尽量减少由于环境 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 恒温、恒湿、稳压和防震。 • 抗干扰、防噪声的措施,如接地、屏蔽、隔
离、滤波等。
• 仪器应能尽量适应恶劣环境和大范围变化环 境。
1.1.4 计量的基本概念
• 1.2.1 计量的定义和意义 为使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手段测量同一量时,所得 的结果一致,就要求统一的单位、基准、标准和测量器 具。
• 1.计量的定义 – 计量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测量,它把被测量与国家计量部 门作为基准或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合格 与否,并给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检定证书》。
原理 方法
选择 仪器

测量学课件

测量学课件

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课程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植毅耘zhiyy@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测验的常模第三节测验的信度第四节测验的效度第五节项目分析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二、测量要素三、测量量表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一、什么是测量定义: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1、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3、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二、测量要素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一)参照点: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二)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三、测量量表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将事物数量化,即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斯蒂文斯(S.Stevens)划分的四种水平:(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代号/类别(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不但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的零点,因此不能做乘、除运算。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一般说来,心理测量中使用的量表是在顺序量表上进行的。

第一节概述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二、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三、心理测验性质第一节概述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一、心理测验的定义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最新第1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分解精品文档

最新第1章-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分解精品文档

结束
三、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测量工作中将地球表面复杂多样的地形分为地物和 地貌两类。 1.地形 (1)地物:地面上的河流、道路、房屋等自然物体。
(居民地、道路、河流、森林等) (2)地貌:地势的高低起伏形态。
(山川、丘陵、平原、盆地、陡崖、冲沟等)
2.测量工作三原则
在布局上:“从整体到局部” 在工作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 在精度上:“从高级到低级”
在控制点上安置仪器,测量周围的地物和地貌,并且绘 制在图纸上。
五、测量学的况发展概况
1.现代测量技术 数字水准仪电子经纬仪 陀螺经纬仪激光经纬仪 人造地球卫星、人卫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 现代“3S”技术:(1)GPS全球定位系统
(2)GIS 地理信息系统 (3)RS 遥感技术
2.测量方法
测量学的发展归根于测量仪器的发展,总的 来说是由手工作业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 量 距:棍子、尺子电磁波测距仪 ➢ 测 角: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 ➢ 测坐标:传统的方法 全站仪、GPS ➢ 水准仪:光学自动安平测量机器人
§1.4 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一、对水平距离的影响
S A A C t B S
相对误差:
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距离误差和相对误差
距离D/km 距离误差△D/mm
10
8
20
128
50
1026
100
8212
相对误差 △D/D
1:1220000
1:200000
1:49000
1:12000
结论: 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时,可以不必 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当作水平面看待。
y
曲线,并以中央子午线为对称 子午线 轴。投影后有长度变形。

测量与测量模型课件

测量与测量模型课件

智能化感知和测量。
人工智能
02
结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实现对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处
理、分析和解释,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
智能应用
03
将测量技术与智能制造、物联网、云计算等相结合,实现生产
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网络化测量技术
网络化传感器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传 感器之间的互联互通,实 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04
测量模型的优化
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型
根据测量目的选择
在选择测量模型时,应根据具体的目的和需求,如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或质量控制等,选择适合的测量模型。
根据数据类型选择
不同的测量模型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 的模型。
根据实验条件选择
实验条件也是选择测量模型的重要因素,如样本数量、测量成本、 时间限制等。
02
测量模型建立
测量模型的概念
测量模型的定义
测量模型是用来描述被测量的属性、 概念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它 基于对被测量的深入理解和相关变量 的分析,以建立量化的关系。
测量模型的必要性
通过建立测量模型,我们可以将复杂 的现象或概念转化为可度量的变量, 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内在关系和规律。
建立测量模型的步骤
详细描述
压力的测量方法包括液柱压力计、弹性压力计、压电式压力 计等。这些测量方法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具有不同的精度 和响应特性。在建模时,需要考虑压力变化的非线性、滞后 效应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案例三:物体运动的测量与建模
总结词
物体运动的测量在机械工程、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物体运动的准确 测量和建模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模型测量与分析

模型测量与分析
用于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编程语言, 支持大量的数学函数库和工具包。
3
R
用于统计计算和数据可视化的编程语言,拥有大 量的统计函数库和包,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统 计领域。
模拟分析软件
Simulink
用于系统模拟和分析的软件,支持多种动态系统模型,包括连续系 统、离散系统和混合系统等。
Arena
推断性统计
利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回归分析等。
时间序列分析
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数据随 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数学分析法
函数分析
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单调性、周期性、极值等。
不确定性分析
研究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变化规律,如概率分布、期望、方差 等。
测量车
轨道式测量车
适用于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测量。
无人机测量车
利用无人机搭载传感器进行地形测量,具有 灵活性。
轮式测量车
适用于一般地形测量,操作简便,精度较高。
04
模型分析工具
统计分析软件
SPSS
用于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和报告的工具,支 持多种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 析、因子分析等。
SAS
3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使用高精度测量工具、 对测量环境进行控制、采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等。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于一些随机因素导致的误差,这种误差在 多次测量中表现不一致,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可能包括测量操作者的微小差异、环境噪声、随机干 扰等。
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包括增加测量次数、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 进行处理等。
03
模型测量工具

《测量与测量模型》课件

《测量与测量模型》课件
要点一
总结词
医疗诊断领域是另一个应用测量 模型的领域,主要用于辅 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在医疗诊断领域,测量 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量化评估,从而更加准确地诊断疾病。例如,通过建立 测量 模型,可以对患者的生理指标、症状等进行量化分析 ,辅助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此外, 测量 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疾病管理方案。
测量的基本单位
总结词
掌握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详细描述
在国际单位制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分别是长度单位米、质量单位千克、时间单位秒、电流强度单位安培、热力 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物质的量单位摩尔和发光强度单位坎德拉。这些基本单位是其他单位的基础,使用这些单位 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和计算。
测量的精度与误差
测量模型的验证与评估
总结词
测量模型的验证与评估是确保模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包括对模型的预测能力 、稳定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的评估。
详细描述
验证与评估的方法包括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两种。内部验证是通过交叉验证、参数敏感 度分析等方法,评估模型在相同数据集上的表现;外部验证则是使用独立的数据集对模 型进行测试,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
现分类。
SVM适用于处理高维数据和解 决非线性问题,但在处理大规模 数据集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
K-最近邻模型
K-最近邻(KNN)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通过测量不同数据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 类或回归。
它根据输入数据的k个最近邻的类别或值进行投票或平均,以确定输入数据的类别或 值。
KNN适用于处理大型数据集和解决非线性问题,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工程测量 第一章 概论 ppt课件

工程测量 第一章 概论 ppt课件
2019年2月26日
2019年2月26日
第一章
概述
§1.1 测绘学简介 §1.2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3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1.4 测量工作的程序及基本内容
§1.5 水准面的曲率对观测量的影
2019年2月26日

§1.1

测绘学简介
测绘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地球的
形状、大小和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
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
2019年2月26日
1980年国家坐标系的椭球参数
我国确定的1980年椭球体的参数为: a=6378137m,b=6356752m,f=1/298.257 取近似半径为:6371km.
在近似计算中,也可以把地球近似当成球体,
2019年2月26日
§1.3


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
1 地理坐标系 2 空间直角坐标系 3 平面坐标系+高程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地区平面直角坐标系 建筑坐标系 地面上点的高程
赤道平面
P
M O n L
B
大地经度L
S
大地纬度B
2.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常用的地心坐标系取地球的质心为坐标原 点,X,Y轴在地球的赤道平面内,首子午 面与赤道平面的交线为X轴,Z轴与地球自 转轴的方向重合。
2019年2月26日
3.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Map Projection):把 地球表面上的点归化到平面上称为投 影。在大比例尺工程测量中,采用的 最多的投影方式是高斯投影。
2019年2月26日
地面点的高程

地面上的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称 为绝对高程(简称高程,又称海拔)。

第一章 测量与评价概说

第一章 测量与评价概说
第一节 测量的期望
❖第二节 身体发育的评价与预测
❖第三节 测试工作计划的制定及

项目分析
第一节 测量的期望
❖ 一.可靠性 ❖ 在受试者的机能能力没有发生变化的情
况下,由同一个测试者对同一个对象进行相 同内容的测量时,能够取得一致结果的程度。 ❖ 测量的可靠性是衡量测量误差大小的一 个客观指标,一般用数理统计方法所计算的 可靠性系数表示。
❖ 测试工作计划的内容: ❖ 1.测试目的 ❖ 2.测试对象 ❖ 3.测试内容 ❖ 4.测试方法 ❖ 5.测试时间 ❖ 6.场地及器材 ❖ 7.测试人员 ❖ 8.表格 / 测试卡片 ❖ 9.附加项
❖ 二.项目分析(成套测验) ❖ 有一些机能领域的测验项目,不只是一
项而由多项组成。这样由多项指标来测定某 个同一机能领域的测验,称为成套测验。
❖ 4.测量条件的规范化程度。测量条件的规 范化程度越高则测量的可靠性也就越高。
❖ 5.测量人员的业务水平。测量人员的业务 水平越高则测量的可靠性也就越高
❖ 6.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评分标准过高过 低都可能降低测量的可靠性。
❖ 二.有效性
❖ 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真实反映测量 目的的程度。
❖ 测量的可靠性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必 要条件。
基础上,为改善现状和实现理想的目标而制 定的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身体发育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分类 ❖ 1.绝对评价标准(参照标准) 具有理
想值(标准值)性质的评价标准。 ❖ 2.相对评价标准(常模标准) 具有现
状平均值或中位数性质的评价标准。 ❖ 3.动态评价标准 与同一对象的原测
量值相比较而判断进步程度的评价标准。
影响测量可靠性的因素
❖ 1.受试者的能力水平。受试者的能力水平越 高,重复测量时的成绩越稳定,则测量的可靠性 也就越高。

例谈测量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例谈测量问题中的数学模型

例谈测量问题中的数学模型初中几何里面所涉及的测量问题比较多,如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河的宽度等,但因其涉及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且又分布在不同的学段(八年级、九年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加以整合,则难免给人以“零散、不具有系统性”之嫌.鉴于此,笔者特将初中阶段出现过的基本类型进行归类整理,建立如下模型.模型一、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当两点之间因存在一些障碍,或某一点无法到达,难以直接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常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间接测量.例1 如图1所示,在湖泊的岸边有A、B两点(A、B两点均可到达),但难以直接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请设计一种测量出A、B两点之间距离的方案.并简要说明你设计的理由.解:测量方案:在岸上取一点C,连接AC,延长AC到点E,使CE =AC;连接BC,延长BC到点D,使CD=BC.量出DE的长度.理由如下:由于△ABC与△EDC两边及夹角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DE=AB.例2 如图2所示,A、B两点表示我军与敌军阵地所在位置,现我军欲动用炮兵部队进行进攻,但炮手因不知A、B两地之间的距离而发愁.亲爱的同学,假若你是阵地的指战员,你能为炮手提供测量A、B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案吗?解:测量方案:指战员站在C点,运用测角器测出点B的俯角(设为α).再转身,在保持俯角不变的前提下,选择我后方的某个参照物D.量出AD的长度.理由如下:在△ABC与△ADC中,∠D=∠B=α,∠DAC=∠CAB=90°,AC=AC,所以△ABC≌△ADC,故AD=AB.模型二、测量平面上某点到某直线的距离例3 如图3所示,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在铁路的北边有一村庄A(村庄与铁路被一座小山隔开),为改善A村的交通状况,决定从A村修建一条公路与铁路相连,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测量这条公路的最短长度.解:(1)测量工具:测角器、尺子.(2)测量步骤:①在铁路上选定B、C两点(要求能测出村庄A的方位角);②分别测出A的方位角;③测量B、C两点之间的距离.(3)测得数据:BC=m米,∠ABC=α,∠ACD=β.(4)求解过程:过A点作AD⊥BC于D点,设AD=x米.模型三、测量底部能够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例4 请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在太阳光下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工具不限).解:方案一:利用平面镜、尺子测量旗杆高度.(1)测量步骤:如图4所示,在直线BE上的C点放置一面平面镜(或一盆水),操作人员在射线CE上移动,直到能在平面镜中看到旗杆的顶部.(2)需测数据:BC、CE的长度及操作人员的身高DE.(3)测得数据:BC=m,CE=n,DE=k.(4)求解过程:根据平面镜反射原理有∠ACB=∠DCE.图 4又∠ABC=∠DEC=90°,所以△ABC∽△DEC,则有AB:DE=BC:EC,即AB:k=m:n,解得AB=mk/n.(注:此方案在没有太阳光的情况下同样有效)方案二:利用尺子测量旗杆高度.(1)测量步骤:如图5所示,在太阳光下同一时刻分别测出旗杆BC、操作人员的影长EF及操作人员的身高DF.(2)测得数据:BC=m,EF=n,操作人员身高DF=k.(3)求解过程:因为太阳光线可近似看成是一束平行光线,因此∠ACB=∠DEF.而∠ABC=∠DFE=90°,所△ABC∽△DFE,则有AB:DF=BC:EF,即AB:k=m:n,得AB=mkn.方案三:利用小测杆、尺子测量旗杆高度.(1)测量步骤:如图6所示,操作人员手持小测杆DF站在B点,操作人员眼睛所在位置E点、小测杆的顶端D与旗杆的顶端C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操作人员眼睛所在位置E点、小测杆的底部F与旗杆的底部A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要求:小测杆DF与手臂EG垂直,手臂EG与躯干EB垂直).(2)需测数据:操作人员与旗杆之间的距离AB、小测杆的长度DF、操作人员的手臂的长度EG.(3)测得数据:AB=m,DF=n,EG=k.(4)求解过程:因BE∥DF∥AC,故△AEC∽△FED.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等于相似比得AC:DF=AB:EG,即AC:n=m:k 解得AC=mn/k方案四:利用测角器、尺子测量旗杆高度.(1)测量步骤:如图7所示,在地面上的B点用测角仪分别测出点C的仰角、点A的俯角,并测出A、B两点之间的距离.(2)测得数据:AB=m,∠CDE=α,∠ADE=β.(3)求解过程:在Rt△CDE中,CE=DE·tanα=m·tanα;同理AE=DE·tanβ=m·tanβ.故AC=m(tanα+tanβ).说明:利用测角仪、尺子测量旗杆高度还可采用图8所示的测量方案,在B点用测角仪测出点C的仰角(设为α),用尺子测出测角仪的高度(设为m),A、B之间的距离(设为n),则旗杆高度AC=m+n·tanα.模型四、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例5 试设计一个方案,测出如图9所示的古塔的高度.解:方案一:(1)测量工具:测角器、尺子.(2)测量步骤:如图9所示,在地面上选C、D两点,使C、D两点与塔底在同一直线上;在C、D两点分别用测角仪测出A点的仰角;用尺子测出C、D点之间的距离及测角仪的高度ED.(3)测得数据:CD=m,CF=n,∠AFH=α,∠AEH=β.(4)求解过程:设AH=x. 在Rt△AFH中,HF=AH/tanα=x/tanα.同理HE=AHtanβ=xtanβ.根据EF=EH-FH,列方程xtanβ-xtanα=m,解得AH=m·tanα·tanβtanα-tanβ.故塔高AB=n+m·tanα·tanβtanα-tanβ.方案二:(1)测量工具:测杆,尺子.(2)测量步骤:如图10所示,在地面上选定C、D两点,使C、D 两点与塔底在同一直线上,并经过C、D两点作射线CM;将测杆竖直地置于C地,操作员在射线CM上运动至H点,使塔顶A、测杆顶部F、眼睛的位置P点在同一直线上;在射线CM上向后移动测杆至D点,操作员移动至K点,使塔顶A、测杆顶部E、眼睛的位置N点在同一直线上;分别测量测杆高度,操作员的身高,线段CH、DK、CK的长度.(3)测得数据:DE=m,NK=n,CH=p,DK=k,CK=q.(4)求解过程:根据上述操作易知△PFO∽△PAG,△NEQ∽△NAG,则有FO:AG=PO:PG=CH:BH,EQ:AG=NQ:NG=DK:BK,所以CH:BH=DK:BK,即p:(p+CB)=k:(q+CB),CB=p(q-k)/(k-p).又根据CH:BH=OF:AG得AG=(m-n)(q-p)/(k-p).求得AB=(m-n)(q-p)/(k-p)+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8/30
8
3、偏位测量和差示测量方法 偏位测量方法:被测量作用于仪表的比较装置(测量机构),使其某参量 按已知关系变化,当此变化产生的反作用与被测量的作用相平衡时,则测量 机构即可显示被测量。如磅秤称重、指针式仪器等。 差示测量方法:被测量对仪表比较装置的作用由已知量部分或全部抵消, 测量机构输出的是已知量与被测量的差值或零,由已知量得出被测量。如托 盘天平称重、大象体重称量等。 4、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方法 在线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测量机构输出被测量的即时测量值的方法。 如:波谱心律仪测心律、柜式电流表、电压表等。 离线测量方法:取样离线后再行测量的方法。如:岩石成分的取样测定等。 5、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方法 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量物理量处于静止或动平衡状态。 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物理量处于渐变状态。
2016/8/30
15
2016/8/30
11
§1.4 测量模型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测量模型的建立和完善除了数学之外,还需要专业知识、需要仪器甚至是 自创先进的仪器、和创新的思维。是一个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 1882年,英国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瑞利为验证各种气体所含元素的原子量是 否为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认真地做着各种有关的实验。瑞利发现用两种不同 方法制得的氮气,其密度不相等。 1895年1月13日瑞利与拉姆塞(William Ramsay)共同提交了一份长达54页的 论文,给出了这种新发现的气体的密度、折射率、在水中的溶解性、比热容 和原子光谱,将其定名为氩(Argon)。 瑞利进行的测量实验非常细致,为了准确的测定氩的折射率,他设计制 作了现在称之为瑞利干涉仪的测量仪器,其结构如图1.2所示。
2016/8/30 1
§1.1 测量的概念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测量的地位尤其显得重要。对此,钱学森 曾指出:“信息技术包括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测量技 术是关键和基础。” 测量是一种基于人类感知能力的行为,随着人类的认知水平和 辅助工具的发展而系统化成一门技术,最终上升为一门科学。 测量活动中的辅助工具或设施称为测量仪器(或科学仪器)。 现代测量是借助于测量仪器研究事物自然属性及变化规律的一 门科学。作为测量者,人始终是测量活动的主体。
纵观科学发展史和科技发明史,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是从仪器仪表和测 试技术的进步开始。从20世纪初到现在,诺贝尔奖颁发给仪器发明、发展与 相关的实验项目达27项之多。众所周知,没有哈勃望远镜就难以进行天体科
学的研究,天体科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是依靠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而得到的;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对纳米科技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起到决定性作用。
2016/8/30
14
复习思考题 1、是否可以认为在测量活动中,数学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的工具? 2、有人说,仪器仪表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而智能仪器是仪器仪表向人类 的回归。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3、你是怎么看待“测量模型是客观的存在”这句话? 4、请举例说明测量过程也是测量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 5、对“许多发现和发明始于仪器和测量模型的突破”一说,你有几分认可,为 什么?
行和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016/8/30 6
1.2.3 测量与科学技术,仪器仪表成了一切事业 成功的前提。科学进展首先取决于测量技术的进展。 科学上的发现和技术上的发明是从对事物的观察开始的。对事
物的精细观察就要借助于仪器,就要测试,特别是在自然科学和工
物流以及科学实验中,大型复杂的对象面临多输入参数和多输出参 数的综合测量与控制,这离不开新型测量工具和现代测量理论的支
持。此外,航空航天、遥感遥测、海洋开发、环境保护、现代化战
争的演习等,都离不开新型检测技术的支持。
2016/8/30 10
§1.3 测量模型是客观的存在
测量模型是对测量系统或测量方案的科学描述。测量模型来自于 人们对被测事物的认识,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是一种客观存在。 测量模型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型不依人们认识途径而改变; 2、同一模型不因人们表达方式的差异而受到影响; 3、正确的模型是理论与实验的殊途同归; 4、模型具有唯一性。 精准的数据观测,恰当的模型描述和数据处理,是测量系统的灵 魂,也是人类不断认知世界、掌握自然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
2016/8/30
5
1.2.2 测量技术的应用
1、借助于检测工具对产品进行质量评价(测量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
域);
2、自动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生产过程都可以看作是 由物流和信息流组合而成的,反映物流的数量、状态和趋向的信息
流则是管理和控制物流的依据。为了有目的地进行控制,首先必须
通过检测获取有关信息,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判断以便实现自动控制; 3、随着新型测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它在大型设备安全经济运
业生产领域更是如此。在对事物的观察、测试基础上经过分析推导, 形成认识,上升为事物的描述模型(包括测量模型自身)。
2016/8/30
7
1.2.4 测量过程与方法 依据测量过程,对测量有如下分类: 1、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方法:无需进行函数关系的再运算,从实测数据中直接得到 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如:直尺测量长度、温度计测温、电压表测电压等。 间接测量方法:直接测量与被测量存在某种关系的各个物理量,通过 一定的数学关系获得被测量。如:流量可通过流速和管道直径测定值而求 得。 2、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方法 接触测量方法:仪表的一部分(传感器)与被测对象相接触并承受对 象参数的作用。如:热电偶测温、扭矩式转速计测转速等。 非接触测量方法:仪表的传感器不必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而给出测量 结果的测量方法。如:光学高温计测温、雷达测速仪测量速度等。
图1.2 瑞利干涉仪示意图
2016/8/30 12
从发现氮气密度的误差到第一种稀有气体的发现,他们整整用了十三个年 头。1904年,瑞利和拉姆塞因氩气的发现荣获诺贝尔奖。从测试的角度回顾 这个历史故事,我们看到测量的过程也是测量模型不断完善的过程。
2016/8/30
13
§1.5 许多发现和发明始于仪器和测量模型的突破
第一章 绪论
§1.1 §1.2 测量的概念 测量是人类探知自然界的必要手段 1.2.1 测量与测量技术 1.2.2 测量技术的应用 1.2.3 测量与科学技术相伴相生 1.2.4 测量过程与方法 1.2.5 测量技术新发展的影响 §1.3 测量模型是客观的存在 §1.4 测量模型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1.5 许多发现和发明始于仪器和测量模型的突破
2016/8/30 9
1.2.5 测量技术新发展的影响
1、大大提高了被测参数的精度。现代宇航陀螺仪制造,误差控
制在纳米级以内。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内部线路间距、物理光栅的刻
划,其误差控制级别要求更高。检测技术的新发展为被测参数实现 超高精度测量提供了技术保证。
2、极大地扩展了测量的对象和领域。在传统工业、农业、商务
2016/8/30
3
测量数据是测量系统的输出,见图1.1。
环境 被测对象 夹具/平台 仪器 测量数据
操作者
标准,法规,方法
图1.1 测量系统与测量数据
2016/8/30 4
在图1.1所示的测量系统中,传感器可以在仪器内部、也可在夹 具/平台上;仪器及传感器的选配与测量方法有关;有的仪器可以完 成一部分数据处理功能,如FFT功能模块,复杂的数据处理需要专 门的处理才能完成。测量模型指观测量与待求变量的数学关系式。
2016/8/30
2
§1.2 测量是人类探知自然界的必要手段
1.2.1 测量与测量技术
测量是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不可缺少的过程,是人类对事物获 得定量概念及其内在规律的过程。 测量技术可分为传感器技术、测量方法和仪器仪表技术等三 部分。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 测量方法包括测量模型、数据处理,是测量系统的理论支撑; 仪器仪表技术是测量系统的硬件支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