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两则(刻舟求剑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语文S版三年级下)
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学案
11《寓言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个生字。
掌握由本课生字构成的生词:寓言、刻舟求剑、掏出、船舷、盼望、精疲力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中包含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使用说明与学发指导】1、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会圈点勾画以及标文段序号。
2、通过默读、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来想象。
【知识链接】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以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的目的。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在文中圈出生字,画出词语,标出自然段,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
2、完成练习册上课前自学题。
3、填空组词自()自()精()力()刻()求()()苗()长二、合作探究《刻舟求剑》1、那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一不小心”是什么意思?2、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不慌不忙”是什么意思?用“不慌不忙的”样子来做一做文中掉剑人的动作。
3、说一说,这个人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拓展如果你是这个掉宝剑的人,你会怎么做呢?可以和小组里的成员一起演一演。
《揠苗助长》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默读第1自然段,画出有关词2.农夫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他是怎么做的?读一读第2、3自然段。
3、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现在你们就是这一棵棵小禾苗了,你们会说什么呢?回到家,他一边喘气一边说──,从他说的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总算”说明什么?应该怎样读?4.禾苗真的长高了一大截吗?他的儿子很纳闷,心中会想什么呢?5.如果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看到禾苗全枯死了,会说些什么?农夫看到禾苗都枯死了,会伤心地说什么呢?回去会怎么开导爸爸呢?听了儿子的话后,又会怎么说呢?演一演,看谁最能让爸爸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24寓言两则 第一课时《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24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揠苗助长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和我们平时听到的故事不一样,它是一则寓言故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跟老师读课题。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2、强调课题中的“寓”“揠”“长”三个字的读音、写法。
3、介绍寓言故事出示多媒体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看几张有趣的图片,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
出示课件图片。
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说对的话把掌声送给他。
掩耳盗铃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坐井观天这些故事都是通过一件有趣的事情,来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这就叫做寓言故事。
4、介绍作者孟子。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揠苗助长》是谁写的呢?出示课件,介绍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很多话都被后人当作名言警句来学习,比如,我们二年级学过的两句大家还记得吗?请举手回答。
出示课件,学生读。
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今天,我们学习完这则寓言故事,我希望同学们也能从中明白一个做人道理。
二、学习课文1、熟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出段落。
教师纠正读音。
听课文范读。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教师范读,强调读出感情。
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
(2)想一想,第一自然段中“巴望”还可以换成其他词语吗?农夫“巴望”什么?学生举手发言。
出示课件:希望盼望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3)农夫为什么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呢?学生发言想早一点丰收。
从哪里看出来他很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学生发言天天到田边去看。
教师讲解“天天”。
可是他总是觉得?学生抢答。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环节一:
整体感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
(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同桌先练说)
环节二:
精读感悟----部分理解,重点突破
三、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
苏教版语文三下第二十四课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
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揠苗助长教案 (1)
语文S版三年级《揠苗助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教者: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一篇课文,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寓意,难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的目的。
为此,根据学生的认知心里特点,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语言内容,并让他们在形象的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2、在读准、读好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教学重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体会寓意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1、多媒体辅助教学2、以读为主,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细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理解体悟小故事中蕴含的大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故事1、出示屏幕2、复习什么叫寓言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1、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3、提问: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同学们分别读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4、教师做出评价。
5、说说揠苗助长的“揠”字什么意思?【语文贵在读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读的过程中结合插图理解题目意思】三、品故事,读出味道。
1、请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比较“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比较去掉“好像”和焦急地”和原句有什么不同3、请学生回答。
师:“焦急”是什么意思?焦急究竟有多急呢?看到屏幕上的字分析字形。
师:现在这把火放在谁的心上呀?领读“焦急”生: 跟读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去,谁能读出焦急的语气?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农夫在田里怎样了?他在说什么?生:答师:农夫为什么那么着急呀?生:答师:农夫希望田里的禾苗一天就长高一大截,这有可能吗?为什么?生:答师:禾苗就是这样天天地长,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生长着,这就是禾苗的生长规律,农夫知道吗?4、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从哪个词语看出农夫的心情急。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学设计11、寓言两则一、教学目标:1、会认三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握“小心、着急、记号、希望”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明白得寓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
3、指导学生读明白课文,明白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进展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明白得“刻舟求剑”与“揠苗助长”的含义,明白得两则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讲读《刻舟求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明白得,不明白的地点记下来。
三、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四、深入分析、弄明白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摸索:那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刻?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2、提问:那个人的宝剑是如何掉进江里的?读课文回答。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过渡:那个人是如何做的呢?他什么缘故如此做?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
(①、一点儿不着急。
②、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点,捞上宝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摸索:当有人问他,他是如何回答的?(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什么缘故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读,谁来读读看?(2)、教师示范。
学生练读,指名读。
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两句话既要读出不明白得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3)、明白得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他什么缘故不慌不忙?(4)、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5)、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方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什么缘故?(展开讨论)五、揭示课题,析字悟意。
1、让同学说出那个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出那个成语的意思。
六、总结谈话,明白得寓意: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眼光处理问题的人。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寓言两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实小许慧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
让我们一起跟老师来把课题写一遍。
师:你能来把课题读一读吗?生:读题师:什么叫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那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你能回忆一下,以前你都听说过那些寓言故事吗?出示:(掩耳盗铃、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坐井观天)指名读。
(扩大读的数量)师: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两则"。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揠苗助长》。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揠苗助长"。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大家预习了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出示生字。
师:这些生字你都掌握了哪些?指名学生说师:那你能来读一读吗?2、生字学会了,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书读的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完成填空: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自己的禾苗______就把禾苗______结果______。
3、现在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助"又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三、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别忙,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这个人当作自己,来,自己先试着读读课文。
看看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一)、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从他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他是这样的语气?(焦急)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的出来呢?出示: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1寓言两则(导学案)doc
11寓言两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加以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理解成语“刻舟求剑”和“拔苗助长”的含义,并能对这两个成语加以运用。
过程与方法本课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及能力,引导其明白必须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反而坏事。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两个成语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2、明白“刻舟”为什么求不到剑,“揠苗”为什么不能助长。
难点:1、理解两个成语的含义,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加以分析。
2、明白“刻舟”为什么求不到剑,“揠苗”为什么不能助长。
【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
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故事里那个人用刻记号的办法找宝剑好不好呢?大家需要认真读读课文才会知道。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两点:A注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了解那个丢剑人和别人的不同表现。
B是遇到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意或查字典。
2.检查阅读情况,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小组内交流预习的生字。
2、媒体出示生字,生认读。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江上。
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
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2、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
(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11 寓言两则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催、竭”2 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等10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的道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成果要靠踏实勤劳的工作去获取。
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刻舟求剑》,你告诉我们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弄懂什么?《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
边说边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第七屏)二、读题两遍,释题引导学生写“揠”,查字典,了解字意。
释题并依题质疑。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文中的词语。
(二)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让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9、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
先看动画片吧。
【课件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课件出示:亡羊补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老师这里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课件出示:寓言羊圈劝告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后悔】2、整体感知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语言训练: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亡羊补牢》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
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
【课件出示:第1——3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养羊人有那么多羊,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
他劝告他。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吗?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五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1
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展开讨论〕
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同学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依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熟悉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1、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
认读生字,质疑解难〔认读生字卡片〕
思索: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
读课文回答。“不当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
4、辅导做好字词学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存词语。
积极参加讨论,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充分展开想象。
认真书写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并积存词语。
本题有发展联想和口语表达的意义,至于拔苗人的儿子会说些什么可让同学想象。
板书制定
刻舟求剑
不着急刻记号
不当心掉捞剑
不慌不忙舟靠岸
教学后记
同学练读,指名读。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谈话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优良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做事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道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寓言<揠苗助长>中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寓言<揠苗助长>的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古诗、诗歌和童话等等。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体裁的课文它就是寓言。
谁能大家介绍一下寓言吗?〔板书寓言,指导读音,老师简单介绍寓言这一文体。
〕 2、在咱们中国有许多寓言故事,我们就要来学习两那么〔板书两那么,指导读音。
〕<揠苗助长>和<鹬蚌相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那么<揠苗助长>。
3、出示课题。
指导读课题。
△ 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揠是什么意思?〕 4、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生字词。
3、检查字音出示:寓言两那么揠苗助长宋国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强调读音:“闷〞是前鼻音、“那么〞是平舌音5、同学们在读准字音的根底之上,再去读一读课文,读通课文,不丢字、不漏字。
6、检查读课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指导长句、难句。
7、同学们,<揠苗助长>这个短小的寓言故事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
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小故事?三、讲读课文1、生说第一节这个农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焦急、巴望、天天到田边看〕2、这位心急的农夫就这样等下去了吗?谁接下去说?〔生把故事说完?3、那“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又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第2节说一说〕4、结果如何?现在,你觉得农夫是什么样的人?5、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可采访:农夫当时你为什么会想到拔苗的方法?现在懊悔了吗?说说想法。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9篇)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9篇)《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
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2、学生各抒己见。
3、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抽读。
字理学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分组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三、师生对话,感悟寓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去理解的?(2)“巴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5)指导朗读。
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2、默读二、三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读懂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6)指导朗读。
语文S小学三级《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教案()
语文S版小学三下《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掌握4个会写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言文。
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感受文言文朗读的节奏美,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能理解寓言意思。
初步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堂上“边读边悟、以读促悟”,巧用“五读法”层层深入,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读懂寓言中蕴涵着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并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并能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
2.让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寓言,掌握初步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作业:
1.搜集有关孟子和吕不韦的资料。
2.搜集一些其他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五、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达到可以自学简单的文言
文的目的。
养成练笔的习惯,提高学生 综合能力。
揠苗助长 苗
不长一一揠、助一一槁矣
芒芒然
刻舟求剑
剑坠于水 -------- 遽契其舟
惑矣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按照掌握的学习文言
课外搜集文言文寓言故事, 尝试读通、读懂,
第二课时:。
《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揠苗助长》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
学习目标:1、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3、能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难点: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准备:课生字卡片、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托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板书:寓言;正音)2、你们还知道哪些语言故事呢?3、书中27课中给我们介绍了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寓言两则(板书:两则)今天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板书:揠苗助长)。
读题,标音。
4、这个名字是否很熟悉?故事书上是:拔(板书),揠比拔难写,为什么选揠?老师查呀查,就是拔,可不是简单的拔,而是轻轻地望上提。
下次你们碰到了不懂的东西,就学我一样好好查查。
二、初读1、故事读了吗?再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2、出示字卡:(1。
)在这则寓言里有3个我们要认识的生字朋友,跟他们打个招呼。
你们是怎么记住的?(2)生字有了朋友,我们记起来会更快,出示词卡读词:焦急、喘气、一大截。
3、下面把你觉得自己读的最好的地方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听,让他给你竖起大拇指。
4、这个故事同学们一早就了解过,非常熟悉。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的优秀教学设计5篇
小学语文揠苗助长的优秀教学设计5篇学校语文揠苗助长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篇1)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改写不但要理解原文内容,还要绽开丰富想象。
2、依据《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内容,体会地寓意。
3、引导同学自然的把原文的理解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之中,表达要真实恰当。
教学重点:读懂例文及其提示部分,领悟如何进行寓言改写。
教学难点:明确原文内容,绽开丰富想象,形象改写。
教学预备:复习改写的基本方法。
课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激发爱好。
1、同学们,改写是一种依据原文内容,转变表达方式的习作练习。
改写,可以改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可以改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可以改结构,如把倒叙改成挨次等等。
记得我们在四班级时曾经练习了把诗歌改成记叙文。
通过那次练习,大家对改写有了肯定的了解。
那么,同学们还记得如何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吗?2、指名回答(老师相机启发引导)3、设置悬念:那么,我们如何去把寓言故事改写成记叙文呢?我们来读一读范文《揠苗助长》就知道了。
二、学习例文,明确写法。
1、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2、四人小组沟通争论体会。
3、指名汇报感受。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留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文内容其次是借助想象,生动描绘。
三、弄清要求,构思习作。
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1)想一想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假如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假如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4)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小结:仔细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
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5)同桌沟通体会。
(6)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作文不能违反寓言的寓意。
四、行笔成文,相机指导。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之《刻舟求剑》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寓言两则》中的第一篇寓言故事。
故事讲的是有个人照着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了那种不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人。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拓展训练:凭借我中华古文字的魅力,利用本次学习寓言故事的机会,挖掘出《刻舟求剑》的原文出处,丰富学生的语言思维宝库,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深厚底蕴,能为日后学习文言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未为不可。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寓言故事所含的道理,懂得“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周全,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4.写的训练:在原译文的基础上,改编《刻舟求剑》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动学生的脑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难点:目标2、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刻舟求剑》原文拓展导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1.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文言文《刻舟求剑》。
师:同学们,这就是“文言文”版的《刻舟求剑》,你们来看看,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汇报。
师:是啊,文言文的语言很精炼,有时候一句话就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却很多,我们在读文言文的时候呀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这样你就能把文言文读懂一大半。
3.读文言文《刻舟求剑》,培养学生的语感。
师:首先,请听老师来读。
①师配乐诵读。
师:请跟老师读一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②老师领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的读一读。
③学生自由读。
师:谁有勇气起来读一读。
④指名读2人。
师:我们大家一起读。
⑤全班齐读。
过渡语:喜欢这样的课文吗?喜欢它就要更进一步的了解它,愿意吗?4.小小翻译家:你能对照原文把这个文言文翻译下来吗?别担心,老师会帮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揠苗助长》【教材分析】《揠苗助长》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
通过了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不遵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教学目标】1、认识“寓”等4个生字,会写“焦”等4个生字。
2、理解“巴望”“自言自语”“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悟出故事中的寓意: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读懂词句“巴望”“筋疲力尽”“一大截”,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过程方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CAI课件、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则”是篇的意思。
二、学习《揠苗助长》,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1、出示课题,正音。
2、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读完后想一想“揠苗助长”的意思。
找出文中的句子解释“揠苗”的意思。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指生读第二自然段(认读词语:筋疲力尽)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
3、指生分段读课文的第1、3、4自然段。
(认读词语: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4、集中认读词语。
(巴望、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一大截)5、再读课文,争取把它读得更好。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焦急”1、课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呢?2、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焦急)学生读3、指导书写“焦急”(1)观察“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指导书写(3)学生自由书写(4)集体评议4、体会“焦急”(1)找出文中带有“焦急”这个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教案1nqwA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牛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小段。
2、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
② 在船舷上刻记号。
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佥剑?)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6、教师示范。
学生要做到:(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
(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
认读生字,质疑解难(认读生字卡片)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宝剑掉到哪里去了?读课文回答。
“不小心”是什么意思?再读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语气读读。
(1)提问:“有人”指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问?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读,谁来读读看?学生练读,指名读。
第一句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两句话既要读出不理解的语气,而且还要读出不赞同的口气。
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通读顺为下面的学习理解打基础,培养学习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
他为什么不慌不忙?(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六、总结谈话,启发联想1.分组讨论。
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第二课时:学习《揠苗助长》1、引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 是什么意思。
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査字典。
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示例11 寓言两则刻舟求剑【内容简析】《刻舟求剑》是一篇成语故事。
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中,他在船舷上刻记号,准备等船靠岸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
关注学生的情感,重视评价效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具准备】教具贴图、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初读课文,理解大意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
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3.出示生词卡片,认读正音。
4.师范读课文。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的什么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江上。
贴图:先贴“大江”,江水滔滔,远处是河岸。
再在江中贴一“小船”,船上立一佩剑之人。
)5.看图,再自读课文,弄懂“刻舟求剑”字面上的意思。
(在船舷上刻记号捞宝剑。
)6.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四人小组互助解答,仍不理解的向老师提问。
可能提出的问题:①“船舷”是指什么地方?②“催”是什么意思?③那个人为什么捞不到剑呢?7.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小组学习,同学们不仅弄懂了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学不懂的问题。
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一起弄懂它们。
二、再读课文,品词析句1.学习第1自然段。
①齐读本段。
②学习“宝剑”一词:结合“剑”字的“刂”旁理解词意。
③用换词法理解“一不小心”(一不留神、一不注意)。
看图想象这个人是怎么“一不小心”把宝剑掉进江里的。
(移动“宝剑”,演示掉进江里的情景。
)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④指导朗读:读出意外、惋惜的语气。
2.学习第2自然段。
①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老师读的哪些地方跟课文不一样,用笔划下来,然后说一说。
(“一点儿”和“船舷”的“舷”字。
)②这两个词能省去吗?(不能。
“一点儿”强调那个人很不着急的样子。
“船舷”指船两侧的边(结合贴图理解),讲清了那个人拿小刀刻记号的具体位置。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慢,拖长音,强调出那人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样子。
第二句是个长句,划出停顿号,练习朗读。
3.学习第3自然段。
①别人看到了,是怎么说的?自读课文,然后用“别人认为:____”的句式说一说。
(别人认为:宝剑掉进江中,就得马上停船打捞,不去捞剑,光顾着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②别人说这话时心情怎样?(十分着急。
)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为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补充,并请代表汇报发言。
(“催”说明他心里很急,说话又快又大声。
“赶快”强调要快,不然就来不及了,捞不着了。
句末的“!”强调刻记号是没有用的,要马上捞。
)③指导朗读。
用大声急促的语调,配合着急的表情读好句子。
4.学习第4自然段。
①别人那么着急,那个人仍然一点儿也不着急,课文用哪个词来形容?学习“不慌不忙”。
(结合“慌”和“忙”的“忄”旁来理解词意。
)②用“不慌不忙”的语气练读那个人说的话。
③看看他想的是什么办法?根据回答板书。
(板书:从这儿掉从这儿捞。
)④在画面上演示这种捞剑的方法,并看图讨论:a.“宝剑从这儿掉下去”一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江中。
)b.师操作:移动“小船”至“岸边”。
“我从这儿跳下去捞”句中的“这儿”指哪儿?(板书:岸边。
)c.这种方法能捞着宝剑吗?为什么?(在江中掉的宝剑却在岸边打捞,当然捞不着。
)d.他的想法错在哪儿?(虽然记号还在,但船在动,捞剑的地方已经不是掉剑的地方了!师归纳出:情况变了,方法却不变,就办不好事情。
)5.那么怎么做才能捞着宝剑呢?谁能将黑板上的画面重新移动一下,然后说一说?(只有立即停船,马上从掉宝剑的地方跳入水中打捞,才能捞着宝剑。
)三、自读课文,领悟寓意1.有感情地读课文。
2.引导想象,续说故事。
(船靠岸后,那个人会怎样做?结果如何?他的心情怎样?……)3.进一步领悟寓意。
是啊,他这样捞永远也捞不着宝剑。
可他却不明白。
(贴头像特写图:画面上掉剑之人一脸困惑、失望之意。
)谁愿意帮助他,给他说说道理?(模拟情境表演说话。
)4.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5.用你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寓意。
揠苗助长【内容简析】《揠苗助长》讲一个种田人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禾苗最后全枯死的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着重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有感情地自读自悟自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并讲出“喘气、巴望、精疲力竭、一大截、揠苗助长”的意思。
2.联系课文,认真读懂每一句话,训练理解句子的能力。
3.懂得做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读懂词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揠苗助长》录像。
看完以后,你要告诉我这则寓言讲了什么内容。
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
二、学习《揠苗助长》1.释题:“揠”是拔,“揠苗助长”就是拔苗助长。
“长”读zhang,不读cheng。
2.检查预习,扫读生字词。
要求借助拼音拼读生字后自由读课文。
提示几个生字的笔画和写法。
焦急筋疲力竭喘气枯死3.提难问疑。
(1)指名提难问疑。
a.“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b.《揠苗助长》讲了一个什么故事?c.《揠苗助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3)用下面的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盼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盼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盼望”是殷切地期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
“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
”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
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竭”说明了什么?“筋疲力竭”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竭。
”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
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
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
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三、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我们受益匪浅,不光明白了这则寓言中所含的道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引以为戒,在生活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四、引申课外阅读1.介绍成语。
除了今天教给你们的这个成语,老师这里还有好多好多的成语。
请同学们把大屏幕上出现的这些成语一起大声读出来,好吗?2.推荐书籍。
这么多的成语,有好多我们现在还是只知其词,不知其意。
想更多地去了解这些成语故事,老师介绍你们去新华书店和学校的图书馆走一走、看一看,这本《新编成语故事》(出示书籍)就是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找到的。
相信到了那里,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