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温度测定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
苏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精选本文档旨在为小学科学3-6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精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3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温度计、水、冰块、杯子、温水、热水。
实验步骤:1. 将温度计置于室温下,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2. 将温度计放入冰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3. 将温度计放入温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结果: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记录每次测量的温度读数,并观察不同物体的温度差异。
实验结论: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温度较低时,温度计的读数较低;温度较高时,温度计的读数较高。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实验材料: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尺子、书、铅笔、橡皮、手表等物体。
实验步骤:1. 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结果。
2.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记录每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并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差异。
实验结论: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不同物体的长度有所差异。
4年级实验精选实验三: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水的沸腾温度。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
点着温度测定实验
1、了解点着温度的概念;点着温度:在 规定的试验条件下,从材料中分解放出 的可燃气体,经外火焰点燃并燃烧一定 时间的最低温度。 2、了解材料点着温度的测定方法; 3、了解DW-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的使用 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耗材
DW-02型点着温度测定仪。该仪器是根据国家GB/4610-84《塑料燃烧性能实 验方法-点着温度的测定》而设计的测试设备。铜锭炉的炉温在150℃450℃之间任意点恒定不大于±2℃,在测试过程中,如果设定温度与水 银温度计指示不统一时, 以水银温度计为准。试验结束时,应拨动开关
的最低温度为止,并记录此温度。
四、实验步骤
4.4 在每个预定的温度做三个试样,若有两个没有 5秒钟以上的火焰,则将炉温度升高10℃,再做三
个试样,如有两个出现5秒种以上火焰的最低温度, 将其修约到十位数,即为材料的点火温度;
4.5 在预热性塑料的测定中有发泡溢出现象时,可 以将试样减少到0.5克,如果仍有溢出则不能用本 方法试验。 3 试验结束时,应拨动开关气手柄, 置于开气,进行降温,使炉温降到常温。
大于±2℃; 2.电源:220±10%V,50Hz;
三、实验原理
固体可燃物在着火之前,通常因受热发生热解,气化 反应,释放出可燃性气体。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固体 可燃物(例如,木材、煤、塑料、橡胶等)都会发生热解、 气化反应O2,C2H6、C2H4、CH4、焦油、 CO、H2等。可燃气体的燃烧形成火焰。
四、实验步骤
4.1把锭炉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允许误差为士2℃。
4.2将装有试样的容器放人锭炉的孔中,盖上盖子(盖子预先放在锭
炉顶上加热),并启动秒表。
四、实验步骤
4.3将点火火焰置于盖的喷嘴上方2mm处晃动,如果在开 始5分钟内,喷嘴上没有(或有)连续5秒钟的火焰, 则每次将锭炉温度升高(或降低)10℃,用新的试样 重新试验,直到测得喷嘴上出现连续5秒钟以上火焰时
温度检测原理范文
温度检测原理范文温度检测是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测量项目之一、我们常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和监控环境温度。
温度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物体的热力学特性和热量传导原理。
温度是一个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度量,它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的温度会对其内部物质和外部环境产生作用,例如热胀冷缩、物理和化学反应的速率,以及导电性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准确测量和控制温度。
常见的温度检测原理包括热膨胀原理、热电效应原理、电阻温度检测原理、红外线辐射原理和热敏电阻原理等。
热膨胀原理:物体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膨胀或收缩,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改变或线膨胀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例如,水银温度计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设计的。
水银在温度变化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度来确定温度。
热电效应原理:一些金属或合金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常见的热电偶温度计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温度测量。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丝组成,当两个不同温度的焊点连接时,会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确定温度。
电阻温度检测原理:一些材料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铂电阻温度计利用铂电阻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电阻变化来测量温度。
这种温度计的原理是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来计算温度。
红外线辐射原理:热物体会辐射出红外线,其辐射能量与温度成正比。
红外线温度计基于这个原理工作。
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可以确定物体表面的温度。
热敏电阻原理:热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值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材料。
热敏电阻温度计利用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以上这些原理仅仅涵盖了温度检测中常见的几种方式,实际上还有其他原理可用于温度检测。
选择适当的原理来进行温度检测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测量精度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温度测量时一定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辐射、传热、电磁辐射等。
此外,温度检测设备也要进行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准确度和可靠性。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4. 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精确使用和读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温度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那么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呢?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温度测量的了解和经验。
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2. 讲解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温度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激烈,热量多。
三、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温度计由玻璃管、液体和刻度盘组成,通过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
2.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计的刻度值等。
3. 学生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正确读取刻度值。
四、温度测量的实际操作(10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 记录数据:学生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五、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分钟)1. 介绍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疗、食品加工等。
2. 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温度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进行温度测量的拓展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2. 学习其他温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
小学四年级温度数学教案:工程测量中的温度控制
小学四年级温度数学教案:工程测量中的温度控制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量,无论是在家里看电视、生活中的烹饪、还是工作场所中的环境控制,对温度的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在工程测量领域,温度的控制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对工程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小学四年级温度数学教案,主要涉及工程测量中的温度控制。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小学四年级学生了解温度在工程测量中的作用,学习如何控制温度对于保证测量精度的关键性。
二、实验材料热水器、温度计、器皿、玻璃管、电子秤。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工作将玻璃管的一侧塞上棉花,另一侧塞上温度计,清洗好器皿和电子秤并备好热水器和水。
2、测量温度将器皿放入热水器中加热,待水温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将器皿取出来,放到桌上。
将温度计插入到玻璃管内,并将玻璃管插入到器皿中,使温度计底部正好接触到热水中。
记录温度计读数。
3、控制温度在第2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试着让温度降低,或者升高。
比如,可以调节热水器的温度,改变器皿内的水量,或者直接加入冰块等方法,让温度发生明显的变化,再记录温度计读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数据和结论。
1、温度的变化会对测量精度产生较大的影响。
如果温度变化不可控,则测量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2、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控制水量、调整热水器温度等方式进行控制。
这就需要我们对温度的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和技巧。
3、在实际工程测量中,温度的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精度测量拍摄、工作温度要求严格的环境,甚至包括一些微生物实验等方面,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尤其严格。
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仪表和测量方法,以及合适的控制手段,来确保温度的精确控制和管理。
五、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热水的温度,避免烫伤手部,同时要小心使用电器和测量仪器等设备,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师生的安全。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温度在工程测量中的重要性。
小学生测水温实验报告
小学生测水温实验报告引言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水的温度,并了解水温对人体的影响。
实验材料1. 热水和冷水(两杯)2. 温度计(1支)3.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预热实验室,确保室温稳定。
2. 准备好实验材料。
3. 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4. 先测量热水的温度。
将温度计完全插入热水中,静置片刻直到温度计的显示数据趋于稳定。
5. 记录热水的温度。
6. 将温度计彻底清洗干净,避免影响后续的测量。
7. 再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方法和步骤同上。
8. 记录冷水的温度。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的描述,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次数水温热水XXC冷水XXC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热水的温度比冷水高。
这是因为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比冷水快,分子之间的空隙也更大。
而冷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较慢,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
结论小学生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到了水温对人体的影响。
热水有助于排汗和舒缓疲劳,而冷水则有助于退水解毒,收缩毛孔,使人精神焕发。
此外,水温对于环境和生态系统也有重要的影响。
水温过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如鱼类和浮游动物受到热水伤害后可能死亡。
而水温过低则会使某些水生生物难以繁殖和生存。
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了解到水温对人体和生态系统都有重要影响。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通过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加深了对实验过程的理解。
致谢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并获得了有价值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温度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和一杯温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询问哪个更冷,哪个更热,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向学生介绍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3. 实验操作。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
(2)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热水、杯子。
(3)实验步骤:a. 将温度计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b. 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c. 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 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不同,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温度计读数的练习,例如给出一些温度计的读数让学生判断是冷还是热,或者给出一些温度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
6. 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温度是什么?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温度的概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水江小学四年级科学试验报告多个
实验一:冰和水的温度变化
目的:观察冰和水之间的温度变化,并探讨冰的融化过程。
材料:冰块,水杯,温度计,计时器。
步骤:
1.准备冰块并称量其质量。
2.在水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
3.将冰块放入水中,并开始计时。
4.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记录下来。
5.当冰完全融化之后,停止计时并记录下总共用时。
6.分析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
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冰和水接触时,水的温度会逐渐下降,直到冰完全融化为止。
开始时,水的温度快速下降,然后逐渐减缓,最后温度稳定在0℃左右直到冰完全融化。
冰的融化时间与冰的质量成正比,较大质量的冰块融化时间较长。
结论:冰的融化过程中会吸收水的热量,导致水的温度下降。
较大质量的冰块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融化。
初中温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温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温度计若干支。
2. 实验器材:冰块、温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为什么需要测量温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状态,以及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二、讲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分钟)1. 介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自来水和温水的温度。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
五、总结和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温度计的使用心得。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测量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观测气温的实验报告
观测气温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观测并记录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温度计- 实验记录表格- 笔和纸实验步骤1. 在早晨准备好实验材料,并将温度计校准至室温。
2. 在实验记录表格中,记录实验开始时的时间和地点。
3. 在接下来的每个小时记录一次气温,并确保测量时温度计完全暴露在空气中。
4. 在每个不同地点(例如室内、室外、树阴等)重复步骤2和3,以获得更全面的观测结果。
5. 持续观测并记录气温变化直到实验结束。
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气温变化如下所示:时间地点气温(摄氏度)8:00 室内249:00 室内2510:00 室外2811:00 室外3012:00 树阴2913:00 树阴2714:00 室外2515:00 室外2516:00 室内2317:00 室内22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早晨和傍晚,室内的气温略低于室外的气温,可能是因为室内受到遮挡阳光的影响。
2. 午间气温较高,室外气温在树阴处稍有下降,可能是因为树阴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了阳光的照射。
3. 即使在相同地点,时间稍有变化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观察了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气温变化情况,并得出如下结论:1. 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尤其在早晨和傍晚室内气温较低,而在中午气温较高。
2. 不同地点的气温也有所不同,例如树阴下的气温较室外略低。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实验观测到的结果仅为个别样本,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进行气温观测时,还需进行更多的实验和大量数据的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实验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1. 增加样本数量,观测更多地点和更频繁的时间点,以得出更具代表性的结果。
2. 录制实验过程的视频,并根据需要回放检查,以确保实验步骤和测量过程的准确性。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其他可能影响气温的因素,如风速和湿度。
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
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生态学树种温度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温度是生态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行为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究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可能的适应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不同树种(如松树、柳树、榆树等)- 温度计- 实验室或野外观察点2. 实验步骤:a) 选择不同树种进行观察和测定。
b) 在实验室或野外观察点设置相应的观察区域。
c) 使用温度计测量每个观察区域内的温度。
d) 记录每个树种在不同时间段的温度数据。
三、结果与讨论1. 温度变化趋势: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不同树种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了明显的温度变化趋势。
以松树为例,我们发现其在白天时能够较好地保持较低的温度,而在晚上则能够保持较高的温度。
相比之下,柳树和榆树在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 温度适应能力:通过对不同树种的温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松树的温度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能够在白天保持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过热,并在晚上保持较高的温度以防止过冷。
柳树和榆树则表现出了相对较为稳定的温度,可能是由于其生理特性和叶片结构等方面因素所致。
3. 温度适应机制:不同树种对温度的适应差异可能与其生理特性和叶片结构等因素有关。
松树具有长而尖锐的叶子,可以减少阳光直射表面并降低蒸腾作用,从而降低体表温度;而柳树和榆树具有宽大而平坦的叶子,可能更容易散发热量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体表温度。
4.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选取了少数树种进行观察和测定,因此对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树种温度适应能力的全面了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实验环境和观察点的限制,我们无法考虑到所有可能影响温度的因素,如风速、湿度等。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不同树种对温度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并且可能存在相应的适应机制。
松树在白天能够保持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过热,在晚上则保持较高的温度以防止过冷;而柳树和榆树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温度。
初三物理露点温度测定方法
初三物理露点温度测定方法露点温度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凝结成露珠的温度。
在物理实验中,露点温度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空气中的湿度程度,有助于我们提前做好防潮处理、控制空气品质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初三物理露点温度测定方法。
实验材料:- 一只塑料瓶- 一段塑料软管- 一只温度计- 一只杯子- 冰块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塑料瓶清洗干净,确保内部干燥。
- 将塑料软管一端连接在瓶盖上,另一端插入杯子中,确保软管的一端深入了杯子内部。
2. 热风处理:- 用手持风机对塑料瓶进行加热,使其温度升高。
- 观察瓶中是否有露水出现,如果出现,则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3. 冷却处理:- 将一些冰块放入杯子中,使杯子内部温度降低。
- 观察冷却处理过程中是否有露水出现在塑料瓶内,如果出现,则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
4. 实验重复:- 重复步骤2和步骤3,至少进行三次实验,取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露点的测定原理基于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压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
当空气中的水汽压超过一定的饱和水汽压时,空气中的水分就开始凝结成露珠。
而这个凝结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
在实验中,当我们对塑料瓶进行加热时,瓶内的空气温度也会相应升高,但空气中的水汽压不会随之增加。
因此,在一定温度上,瓶内的空气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凝结成露珠。
以此温度作为露点温度的测定结果。
而当我们对瓶内的空气进行冷却时,空气温度会下降,造成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压下降。
当温度降低到与当前饱和水汽压相等时,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凝结。
以此温度作为露点温度的测定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塑料瓶内部干燥,以免实验结果受到其他湿度因素的干扰。
2. 实验时要注意使用安全措施,避免热风或冷却过程中的烫伤或低温损伤。
3. 实验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以取平均值,以降低误差。
4. 在进行冷却实验时,可以使用冷却剂或冰块来降低温度,但要注意不要太过迅速,以免瓶子破裂或产生危险。
初始中物理通过声速测定温度的实验教案
初始中物理通过声速测定温度的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声速来间接测定物体的温度,并掌握使用声速测温的方法。
实验原理: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与物体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随着物体温度的升高,声速也会相应增加。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通过测量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来间接测定物体的温度。
实验器材:1. 音频发生器2. 音频接收器3. 温度计4. 实验样品(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实验步骤:1. 将音频发生器与音频接收器连接,确保连接正常。
2. 将温度计放置在实验样品的位置上,测量物体的温度。
3. 设置音频发生器的频率为固定值,并将发生器放置在与温度计相同的位置。
4. 启动音频发生器,发出持续的声音信号。
5. 通过音频接收器接收到声音信号的时间和位置,计算出声音在物体中传播的速度。
6. 将实验样品的温度与相应的声速数据记录下来。
7. 重复步骤2至步骤6,使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样品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记录,将温度与相应的声速数据制成表格或图表。
2. 分析数据,寻找温度与声速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拟合曲线的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3. 利用所得到的数学关系,计算未知温度下的声速。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样品的温度与温度计相同。
2. 系统的温度要保持稳定,避免因外界环境变化导致实验数据出现误差。
3. 测量声速时,要确保测量准确,避免测量位置与实际声音传播位置的偏差。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温度与声速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关系,可以通过测量声速来间接测定物体的温度。
然而,由于实验中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考虑误差范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声速测温的方法,并了解了声速与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
这一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望:声速测温是一种间接测温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可以结合其他测温方法,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湘科版2001》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气温是描述大气热力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温度感知和气候变化的认识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测量气温,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气温测量的方法和原理。
二、设计目标1.了解气温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2.掌握气温测量的实验操作步骤;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设计内容1.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测量,掌握气温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2.实验材料:室内外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3.实验步骤:(1)室内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在室内和室外分别放置室内外温度计,观察并记录温度差异;b.比较室内外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并分析原因。
(2)水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观察水银温度计的读数,并记录;b.用水银温度计分别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3)电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打开电子温度计,观察显示屏上的温度读数;b.比较电子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并分析差异。
4.数据处理: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整理汇总,并进行对比分析。
5.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四、评价标准1.实验操作是否规范;2.实验数据是否准确;3.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否合理;4.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否清晰完整。
五、延伸拓展1.可以设计气象站的建造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象观测和数据收集的方法;2.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气象预报和实际气温的差异,探讨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影响因素。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气温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提高对气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课时一、背景介绍测量气温是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气象指标的测定(动物环境卫生学)
实验一空气环境气象指标的测定
班级:组员: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气温、气湿、气流测定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畜舍温热环境评价打下基础。
二、实验仪器设备
皮尺,卷尺,温度计、干湿球温湿度计、空盒气压表、风速仪
三、实验内容
测定气温、气湿、气流,气压、采光系数
四、实验要求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测定数据的整理,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
五、实验方法(一)(步骤如书P25、P81所示)
(一)温度测定
(二)湿度测定
测定干湿球温度,通过计算或查表可知相对湿度。
(三)气流测定
1.风向的测定
(1)舍外风向的测定:风向标
(2)风速测定:
(四)采光系数的测定:先数出畜舍内窗户的数量,再使用手中的卷尺逐一测量每块玻璃的长、宽(不要把窗框测量在内),然后测量整个畜舍地面的长、宽。
采光系数=窗户有效采光面积(m2)/舍内地面有效面积(m2)
(五)入射角和透光角的测定
如下图所示,B是畜禽舍地面中央的一点,A是窗户上檐,D是窗台,C是墙壁与地面的交点,则∠ABC是入射角,∠ABD是透光角。
测定入射角时,测量AC和BC的长度,然后根据tan∠ABC=AC/BC,计算∠ABC的大小。
测定透光角时,先测量DC和BC,使用tan∠DBC=DC/BC,计算出∠DBC的大小,故∠ABD=∠ABC-∠DBC,为透光角。
六、实验结果
列出或计算测定的各项气象指标数据,并评估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
思考题:
气温、气湿、气流三者之间的关系?当畜舍气温升高和降低时,如何控制气湿和气流,达到改善畜舍环境的目的。
撰写要求:(统一使用A4纸黑色笔撰写,三人一组,上交一份实验报告)。
1实验一2020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实验一、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毛细管法熔点测定的操作。
2、了解温度计校正的意义,学习温度计校正的方法。
【实验步骤】1、熔点管制备取内径1mm、长约6~7cm的毛细管,在酒精灯上将一端熔封,作为熔点管。
2、样品的装填取0.1~0.2克样品,放在干净的表面皿或玻片上,用玻璃棒或不锈钢研成粉末,聚成小堆,将毛细管的开口插入样品堆中,使样品挤入管内,把开口的一端向上竖立,通过一根长约40cm直立于玻璃片或蒸发皿上的玻璃管,自由落下,重复几次,直至样品的高度约2~3mm为止。
操作要迅速,防止样品防潮,吸入样品要结实,受热时才均匀,如果有空隙,不易传热,影响测定结果。
3、熔点的测定安装b型管熔点测定装置,进行样品的熔点测定并正确记录熔点。
要求每个样品进行两次以上的平行测定,每一次测定都必须用新的毛细熔点管新装样品,不能重复使用已测定过熔点的样品管。
样品:尿素、肉桂酸、二苯胺、苯甲酸、水杨酸、萘、肉桂酸和尿素的等量混合物,二苯胺和苯甲酸的等量混合物。
【注释】1、传温液的选择:熔点在80℃以下的用蒸馏水;熔点在200℃以下用液体石蜡、浓硫酸或磷酸;熔点在200~300℃之间用硫酸和硫酸钾(7:3)的混合液。
2、特殊试样的熔点的测定:①、易升华的化合物:将样品装入毛细熔点管后,将上端也封闭起来,进入热浴中。
因为压力对于熔点影响不大,所以用封闭的毛细管测定熔点对其影响可忽略不计。
②、易吸潮的化合物:装样速度要快,装好后立即将毛细管上端用小火加热封闭,以免在熔点测定过程中,试样吸潮使熔点降低。
③、易分解的化合物:有的化合物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碳化、变色等,由于分解产物的生成,将导致样品熔点下降。
分解产物生成的多少与加热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测定易分解样品,其熔点与加热速度有关。
如将酪氨酸缓慢升温,测得熔点为280℃,而快速加热测得熔点为314~318℃,硫脲缓慢加热,测得熔点为157~162℃,快速加热测得的熔点为180℃,对于易分解的有机化合物的熔点的测定,需要作较详细的说明,在括号内注明“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普通温度表 普通温度表用于读取观测时的温度,一般采用 水银温度表,但测量-36℃以下的低温时则使用酒精 温度表。普通温度表主要有干湿球温度表和地面普 通温度表。测量地面温度的普通温度表称地面普通 温度表;测量空气温度的普通温度表称为干球温度 表,如果普通温度表的感应球部包裹着湿润的纱布, 便为湿球温度表,湿球温度表和干球温度表配合可 测量空气湿度。干湿球温度表主要有百叶箱干湿表 和通风干湿表,百叶箱干湿表安置在百叶箱中,测 量1.5m高度的空气温湿度;通风干湿表是一种带有 机械通风装置的便携式的测量空气温湿度的仪器, 常用于小气候观测和野外考察观测。
玻璃液体温度表主要由感应球部、毛细管、刻 度磁板和外套管四个部分构成,见图2-1,读数精确 到0.1℃。常用的温度表主要有普通温度表、最高温 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地温表和直管地温表等, 除普通温度表中的干湿球温度表的刻度分度为0.2℃ 外,其它的温度表的刻度分度均为0.5℃。
图2-1 普通温度表
2.最高温度表 最高温度表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高温度,采用水银 温度表。其构造与普通温度表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将最高温度 表靠近感应球部的毛细管制成更细小的狭窄细管,或在感应球部 的底部固定一枚玻璃针,针尖插入毛细管内使这一段毛细管变窄, 如图2-2。温度升高时,感应球部受热,球部内的水银体积膨胀, 压力增大,迫使水银挤过窄口进入毛细管;温度降低时,感应球 部失热,球部内的水银体积收缩,但由于水银体的内聚力小于通 过窄口时的摩擦力,毛细管中的水银无法缩回球部,水银柱在窄 口处断裂,窄口以上毛细管中的水银柱仍停留在原处。因此,毛 细管中的水银柱上端所示的温度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 的最高温度。
图2-3 最低温度表
4.曲管地温表 曲管地温表用于测量浅层土壤温度,以水银作为测温 液体,在曲管地温表表身靠近感应球部处弯曲成135°的 折角,如图2-4。一套曲管地温表通常有四支,分别测量5、 10、15、20cm深度的深层土壤温度,测量的深度越深, 表身的长度越长,在安装时曲管地温表的示数部分都能露 在地面上,以便于观测读数。
图2-8 曲管地温表的安装
(四)温度的观测方法 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中,温度在每天02、08、 14、20时(北京时)进行观测。最高温度和最低温 度每天观测一次,在20时进行,读数后要对最高温 度表和最低温度表进行调整。
在对温度表进行观测读数时,视线应与毛细管 水银或酒精柱的顶端齐平,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精确到一位小数。读取最低温度时视线应平直地对 准蓝色哑铃状游标远离感应球部的一端,观测最低 温度表酒精柱时,视线应平直地对准酒精顶端凹面 中点的位置。
图2-2 最高温度表
3.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的最低温度,采用酒精 温度表。在最低温度表毛细管的酒精柱中,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哑铃 状的蓝色(藏青色)小游标,如图2-3。当温度降低时,感应球部的 酒精体积收缩,使毛细管中的酒精柱向感应球部收缩,由于酒精柱 凹面的表面张力大于毛细管壁对游标的摩擦力,游标被酒精柱凹面 推着向低温方向移动;而当温度升高时,感应球部的酒精体积膨胀, 由于此时没有酒精柱凹面的表面张力作用于游标,酒精对游标的作 用力小于毛细管壁对游标的摩擦力,膨胀的酒精可由游标的周围慢 慢通过,而不能带动游标移动,游标仍停留在原处。因此,蓝色哑 铃状游标远离感应球部一端所示的温度即为过去一段时间内曾经出 现过的最低温度。
图2-4 曲管地温表
5.直管地温表
直管地温表用于测量深层土壤温度,以水银作为测温液体。一套直 管地温表通常有四支,分别测量40、80、160、320cm深度的深层土壤温 度。直管地温表构造如图2-5,温度表装在带有铜底帽的保护框内,保护 框中部有一长孔,使温度表的示数部分显露以便于读数。保护框的顶端连 接在一根木棒或三节棒上,测量的深度越深,木棒的长度越长。木棒和保 护框安放在一根硬橡胶套管中,木棒顶端有一金属盖,可盖住套管口。直 管地温表在安装时将套管垂直埋入土中,观测时需将温度表从套管中抽出 进行读数。直管地温表主要用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中,农业及其它方面很 少用到。
小百叶箱内的观测顺序是:干球温度表、湿球 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 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 度表。 大百叶箱里,先观测双金属片温度计,后观测 毛发湿度计,读数后要作时间标记。
地温表的观测顺序是: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 最低温度表酒精柱、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 度表游标、5cm、10 cm、15 cm、20 cm曲管地温表、 调整地面最高温度表和最低温度表。 最低温度表每天08时和20时二次观测读数。在 高温季节时,最低温度在08时观测,观测后将地面 最低温度表收回,放在阴凉处或室内,20时观测时 再放回原处,但在出现雷雨天气时应及时将最低温 度表放回原处;在冬季地面积雪时,应将地面温度 表从雪中取出,水平安放在未被破坏的雪面上,对 雪面温度进行观测和读数。
图2-6 小百叶箱内仪器的安装
大百叶箱内,靠前的下面的架子上放置双金属片 温度计,温度计感应部分离地面1.5m。靠后的上面的 架子上放置毛发湿度计。
(三)地温表的安装 常用的地温表主要有地面温度表和曲管地温表,在地面气 象观测场中安装在靠南侧的面积为2m×4m的疏松平整的裸地 上。 地面温度表一套为三支,分别是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 低温度表和地面最高温度表。三支地面温度表水平地平行安放 在地面上,从北向南依次为地面普通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 和地面最高温度表,表间相隔约5cm,温度表感应球部朝东, 感应球部和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感应球部埋入 土中的部分必须与土壤紧密相贴,如图2-7所示。
最高温度表的调整方法是:用手握住温度表表身中部, 感应球部向下,手臂伸直,稍离身体将温度表前后甩动,甩 动与刻度磁板面平行,直到毛细管水银柱示数接近当时的普 通温度表。调整后将最高温度表放回原处时,应先放感应球 部,后放表身,以免毛细管水银柱上滑。 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是:将温度表感应球部向上抬起, 表身倾斜使游标滑动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调整后将最低 温度表放回原处时,应先放表身,后放感应球部,以免游标 下滑。
三种温标的换算关系如下:
摄氏温标:C=5/9(F-32)
华氏温标: F=9/5(C+32) 绝对温标: K=273.15+C
二、温度表的种类及构造原理 温度表(玻璃液体温度表)一般采用水银或酒 精作为测温液体,利用水银或酒精热胀冷缩的特性 来对温度进行测量。 水银性能稳定、导热系数大且不浸润玻璃,精 度和灵敏度高,因此玻璃液体温度表多采用水银温 度表,但水银的凝固点较高,为-38.9℃,不能用于 测量-36℃以下的低温. 酒精的稳定性和导热性、精度和灵敏度均较水 银为差,且浸润玻璃,但酒精的凝固点很低,为117.5℃,故测量-36℃以下的低温时要采用酒精温度 表,并且用于测量最低温度的最低温度表因其特殊 的构造亦采用酒精温度表。
百叶箱通常由木质或玻璃钢材料制成,箱体四 壁均由两层薄的百叶组成,叶片呈人字形排列,叶 片与水平面的夹角约为45°,箱底由三块平板组成, 中间一块稍高,箱顶为两层平板,上层稍向后倾斜。 百叶箱水平安装在一个特制的百叶箱支架上,支架 顶端高出地面125cm,安装时使百叶箱的箱门对准 正北,门下百叶箱支架旁安放一个小的台各种常用温度表和温度计的构造 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测温仪器的安装、 观测读数和温度记录的整理工作。 【实习仪器】 普通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曲管 地温表、双金属片温度计、通风干湿表、电测温度 表、百叶箱等。
【实习内容】 一、测温方法和测温仪器 温度是征表物质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反映物质所具内能的多 少,它是基本的气象要素之一,也是气象、农业、林业、生态、 环境等众多学科中普遍使用的热量指标。实际中对温度进行测量 的项目主要有空气温度、地面及其它表面温度、土壤温度、水温 等。 温标是用于衡量物体温度大小的量度标尺。制定温标时,常 以标准大气压力下纯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基准点,再把这两点之 间等分为若干份,每份为一度。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 标和绝对温标,摄氏温标的单位为摄氏度℃,是将标准大气压力 下纯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中间等分为100份,每份 为1℃;华氏温标的单位为华氏度℉,是将标准大气压力下纯水的 冰点作为32℉,沸点作为212℉,中间等分为180份,每份为1℉; 绝对温标的单位为开尔文K,是根据理想气体的在一定压力下, 体积和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的,又称为标准温标、热力学温 标或开尔文温标。我国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均采用摄氏温标。
图2-7 地面温度表的安装
曲管地温表一套为四支,分别测量5、10、15、20cm深度的浅层土 壤温度。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西边约20 cm处,按5、10、 15、20cm深度顺序由东向西排列,感应部分朝北,表身与地面成45° 的夹角,各支地温表表间相隔约10cm。曲管地温表如图2-8所示,安装 时,先挖一段长度约40cm的沟,沟呈三角形,自东向西逐渐加宽加深, 西侧约20cm宽。沟的南壁为东西向,为一向北加深的倾斜坡面,与水平 面成45°左右的夹角;沟的北壁垂直向下,与沟的南沿成30°左右的夹 角;沟的西壁垂直向下,与沟的南壁垂直。然后用尺在沟的南壁量出各 支地温表的水平位置,表间相隔约10cm,在沟的北壁量取各支地温表感 应球部的安装深度,由东向西分别为5、10、15、20cm,并分别安放对 应深度的地温表,地温表的表身贴沟的南壁与水平面成45°左右的夹角, 表身示数部分下端的红色标记与地面平齐。最后小心地用土将沟填平, 并适度培紧。
(五)温度表的器差订正 温度表由于制造的材料、技术和测温液体日久变化等原 因,通常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仪器误差,这种仪器误差通常 简称为器差。在每支温度表出厂前或送到专业部门重新检定 时,检定人员将温度表和标准温度表进行鉴定比较,得出温 度表的器差订正值,并制成温度表的器差订正表,列在该温 度表的鉴定证上。 温度表的观测读数必须进行器差订正,消除温度表本身 的误差后,才能得到实际的温度值。对观测读数进行器差订 正时,首先对照温度表的表号找到该温度表所对应的器差订 正表,并在器差订正表中找出观测读数所处的温度范围所对 应的器差值,然后将观测读数与器差值相加即得到实际的温 度值。订正公式为: 实际值 = 读数值 + 器差(订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