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有效组织形式共17页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3篇)
第1篇一、引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
本文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以期为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形式1. 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实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发展。
项目式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项目主题: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项目主题,确保项目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制定计划:小组共同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目标、实施步骤、时间安排等。
(4)实施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计划开展项目活动,包括资料收集、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
(5)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包括实物、作品、报告等形式。
2.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
(2)探究问题: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如实验、制作等。
(4)反思总结: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形成反思报告。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6-8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明确任务:教师将学习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五类”课型模式综述
教学案举例
(三)方法指导课基本模式
1.导课:精选情景,引出问题。
2.实践:实践感悟,解决问题。
3.运用:强化运用,掌握方法。
4.拓展:总结回顾,归纳拓展。
方法指导四步法—“导践用展”
教学案举例
(四)设计制作课基本模式:
1.导:就是导课,引导学生进入实践课题。 2.探:就是探究,学生通过实际研讨,明确课题要求。 3.创:在探究的基础上,了解基本知识后进行自我创作。 4.展:展示作品,把作品宣传出去。
一.综合实践活动“五类”课型模式名 称
一般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课型模式主要包括“五类”:
(一)选题指导课:研究性学习开题课 (二)方案设计课:研究性学习开题课的制
定计划、成果宣传策划课(前者侧重于学习,后者侧重宣传,是研
究性学习第四类课型)
(三)方法指导课:研究性学习过程指导课
(四)设计制作课:劳技课
• 5.民主化解题。交流互动,课外实施(学生抢着干)
—“开题五步教学法”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变“要 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 教学案举例
(二)方案设计课基本模式
• 1.情景引题:情景创设,引出课题。 • 2.制定方案:确定内容,写出计划。 • 3.展示交流:小组汇报,修改完善。
(在莱西,这种课型一般与选题指导课组成研究性学习开题课)
更多的教学案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要求, 请关注我的博客和网易邮箱
第三步是为强调学生自主汇报、互动交流、多元评价,切忌教师越 俎代庖,当学生的翻译,要引导学生整体评价、多元评价、欣赏性 评价、完善性评价。
成果交流“五环节”
教学案举例
三.结尾:必须强调的话
(一)所谓模式,只是为“学步”者提供的拐棍,为研讨设立的“靶子”。如果说创 新社会管理模式,是当前中国面临主要任务,否则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的话;对综合实 践活动而言,创新课型模式就是目前莱西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面临的主要任务,他直接 影响我市课程的全面实施。模式需要创新,案例更需要创新,希望这些模式与案例成 为我们研究的一个载体,不要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桎梏。 (二)不管是什么模式与方法,都必须坚持自主、实践、合作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人,成为课程实施的的主角。坚决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授法教学。其 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不是用“教学”表述的,因为教学首先强调的是“教”,然后是 “学”,体现的是教师中心主义的凯洛夫教学理念,它实施课程的理念是教材、教师、 课堂中心主义,不顾课堂主人学生的感受,它是独裁与专制的,学习方式是被动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应该用“开展”来表述,他首先强调的是参加活动的主角是学 生,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体现的是儿童中心主义的杜威教学理念,它实 施的课程是民主与开放的。其他学科也强调实践性与自主性,这是实施新课程的共性。 只不过综合实践活动干脆把实践的主题词放在课程名称里,对实施课程的方法用课程 名称进行强调。从这种意义上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也是一种实施新课程的 方法。 (三)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来,它能够提高教师、发展学生, 它能够转变教育方式、改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展开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能够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来说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自体验实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终身学习的水平。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
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升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实行劳动观点和一般劳动技术水平的教育,实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实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实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点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能够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号)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从性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经验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它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结构性的突破。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
项目导向法
项目导向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通过给学生设计
一项具体的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实施操作以及总结反思。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研究法
合作研究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
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综合实践项目。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
合作,学生可以相互研究、相互帮助,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谊。
这
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探究式研究法
探究式研究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发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这
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互动法
课堂互动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互动,学生可以相互研究、思维碰撞,丰富课堂内外的知识和经验。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激发学
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并体验。
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
能力、竞争意识和创造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师的有效指导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展开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能够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来说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自体验实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终身学习的水平。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
通过亲自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升综合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实行劳动观点和一般劳动技术水平的教育,实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实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实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点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能够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号)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从性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经验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它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结构性的突破。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组织形式
学 习活 动 , 其 宗 旨是改 变 学 生 的学 习方式 , 发展 学 生 个性 ,
培 养学 生 的实践 能力 和创 新精 神 。数 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 强 调“ 整合” , 注重 “ 实践” , 突出“ 开放” , 关注“ 过程 ” , 提倡“ 自
2 5 . 1 2米 , 高 1 . 5米 , 每立 方 米 的 黄沙 重 1 . 5吨 , 这 堆 沙 重 多
少吨?
“ 典型 错题 库 ” , 使之 成为 教学 资源 , 这 对改 进 教学 方 法具 有
积极 的 意义 。
学生 错解 : 3 . 1 4  ̄ ( 2 5 . 1 2 + 3 . 1 4 + 2 ) 2 × 1 . 5  ̄ 1 . 5 = 1 1 3 . 0 4 ( 吨) 成因 : 对全班 3 4位学 生 的 这 种错 误 进 行 统计 , 有 6名
适 当应 用游 戏创 没 情境 ,可 以最 大 限度 地激 发 学生 的 探 究欲 望 , 发挥 学 生的 身心 潜能 。如 一年 级上 册 的 “ 数学 乐 园” . 教材 巧 妙地 将 教学 内容 融入 活 动 之 中 , 在 学 生喜 闻乐 见 的游 戏 中再现 数学 知 识 。 在“ 走数 字迷 宫 ” “ 对 口令 ” “ 送信 游戏” “ 投篮比赛” “ 起 立 游戏 ” 等游 戏 中 , 学 生在 玩 中学 , 学 中玩 。 在这 样轻 松 自由的教 学 形式 中 , 学生 切 实感 受到 数学
以及 师生 共 同展开 的活 动 内容 。
小学数 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情 境创 设的 途径 是 多种 多样
的, 可采 用如 下 方式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践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设计一个能够测量距离的仪器”的任务,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大小、形状、材料等因素出发,探索制作方法。
通过任务的设定,学生不仅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内容,还能够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实践任务。
通过合作,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促进彼此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掌握。
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作游戏、角色扮演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导向式学习法问题导向式学习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例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你希望改进学校的哪些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问题导向式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指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给学生展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实践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际生活,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为了达到此目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
一、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为学生设计有目标、有任务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任务,例如让学生在小区中调查交通状况、设计一个环保公益活动等等,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引导和支持,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实践活动任务。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担任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在实践活动中相互合作、协调,达到共同目标。
例如在组织一次社区清洁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定小组中的学生负责分工合作、准备清洁工具、制定清洁路线等等。
通过合作学习法,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节能环保的小制作”,然后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动手解决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方案,通过实践来验证和改进。
问题导向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体验式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经历,深入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等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规律。
体验式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问题导向法和体验式学习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与组织形式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与组织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应是弹性课时制。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即将每周2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例如,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要求学校在实践安排上打破传统的学校教学时间管理策略,从重建学校文化的角度,合理地安排课时。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当然,全班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一些跨领域、周期长的项目或课题,也需要采取班级活动这种组织形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型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定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装置,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科学问题,并达到学科知识的学习目标。
二、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实验、问题提出与解决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并结合相关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给学生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通过分析作文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指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具有游戏性质的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运用游戏化教学法来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例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口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有效组织这些活动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首先,为了有效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领域,了解学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实践活动。
例如,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组织绘画、手工制作等相关活动;对于喜欢科学的学生,可以组织科学实验或参观科技馆等活动。
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学以致用”的方法,将课堂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数学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此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团队合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团队项目,如合唱团、舞蹈队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想法,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此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设计制作比赛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最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
说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能力。
因此,组织形式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十分重要。
说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传统的方式可能就是由老师或班主任制定活动方案,再由学生按照方案进行实践,但这种方式一般缺乏探究和自主性。
如今,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参与性的培养,因此,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参与与贡献。
一种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由学生自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队,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
首先,组队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此外,学生们自主制定方案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深入了解这个项目,更好地亲身体验项目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另外,为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设置一些指导老师或指导员工,提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这些老师或员工可以根据学生组的不同方向支持学生的计划,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比如,在学生们实践中出现问题时,老师可以出谋划策,给予必要的帮助,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设备和资源也是影响组织形式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践活动需要的设备和资源有些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有些则需要从外部租借或购买。
如果学生自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提前安排好所有物资,确保实践过程中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时长对于组织形式影响也较大。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用迭代式循环,继续完善和提高实践成效。
此模式有利于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改善自己的创作方式。
总的来说,合理的组织形式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之门,必须根据实践的具体情况,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来确定。
学生自主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更灵活、更具有参与性和自由度的组织形式,特别适合于开展许多有创意且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式堂教学模式----综合实践组当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现代素质。
综合实践教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明显不同,课堂教学的结构也与其他学科存在着明显差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实施以来,面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水平,教师课堂教学指导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
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实施,我们探索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堂模式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尝试与体验、动手实践→展示交流、作品评价→、归纳小结、拓展创新等五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意识。
教师精心创设情境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激趣导入,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取恰当的情境创设:例如对于剪纸课,课前教师以魔术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于饮食与健康课可利用视频展示不良饮食习惯给人们带来的恶果等。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获得情绪感受,并融入自身的经验之中。
(二)自主学习、尝试探究引入新课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要给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和初步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到“剪纸教学--五角星”知识时,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尝试体验,自主探究,学生就会发现剪纸虽然不易掌握,但是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针对性,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然有了主动参与和乐于继续探究的欲望。
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实践创新锻炼的机会。
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活动条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活动状况,指导学生动手体验等基本的活动,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体验的机会;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发展,进一步发展课程本身和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与活动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与活动类型作者:赵彤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其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国家、地方和学校都无法以章、节的形式提出课程的内容,而只能从活动的方式和类型、涉及的领域对其做出相对的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方式主要分以下几类:1、查找文献法2、调查法3、访谈法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活动类型划分如下:1.选题指导型。
“问题即课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
2.方案设计型。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3.知识普及型。
知识只有通过主体自主建构才可能转化为能力。
4.自我发展型。
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心环节,“发展自我”也是该课程关注的一个焦点。
5.专题研讨型。
在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对生活、学习中某一倾向性的问题特别感兴趣,经过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集体共同关注的主题后,就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开展专题实践性研究。
6.设计制作型。
“人人动手制作,个个动脑创造”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
7.网络探究型。
信息时代让人们在“地球村”里沟通无限,网络探究也让小学生乐此不疲。
8.家庭体验型。
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地点是在家庭中,对主题活动涉及到的某些知识和技术给学生讲解后,要自觉寻求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9.社区实践型。
以社会考察和社会参与为任务取向的实践活动主要在学生熟悉的社区进行,在参观、考察、访问、生产劳动和社区服务等活动中,使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社会阅历,积淀文化内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有效组织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五种有效组织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每周3课时纳入国家课程计划。
然而,许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对如何安排这3课时感到非常茫然。
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有的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假时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的指导;有的教师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如此种种,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有效性不够。
根据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发现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的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
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开展课堂活动,成为了一线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与大家交流、分享。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本文将课堂组织分为几种基本形式,即主题确定阶段的组织形式、活动策划阶段的组织形式、总结交流阶段的组织形式,此外本文还将探讨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向大家作一详细介绍。
一、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
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在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中进行汇报、交流。
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如有位教师布置学生进行一次“下海活动”,先让学生到社会中去进行社会观察与调查。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指导》吴世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二、活动策划指导课;三、设计制作指导课;四、阶段交流指导课;五、汇报展示指导课。
一、主题选题指导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成立研究小组,形成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
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交流发现、形成课题——层层筛选、确定课题——指导分组、推选组长主要任务:1.引导学生根据主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围绕预设的活动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活动的课题。
当然,在实施初期,可由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
2.帮助学生整理并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筛选。
首先小组内交流:推选组织能力强,有协调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选出一名记录员,记录大家感兴趣的问题;推选一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代表发言;开始讨论: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关心的话题(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班长主持召开我感兴趣的问题交流会;选出两三名记录员,记录各组的问题;各小组汇报;其他成员补充发言;评价各小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筛选(选出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新奇、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选题的过程是要占用一部分时间,但学生经历了提炼课题的过程,也就是明确问题、课题价值判断、可行性分析的过程,是在进行严谨的科学探究训练。
3.帮助学生确定活动小组。
一般来说,活动前,教师应根据研究1的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做到心中有数。
4.指导设计方案。
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精明的设计本身就是创新。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注重问题情景的创设。
开题课注重情景的创设,一是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
二是可以虚拟的情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
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形式1. 主题式实践活动主题式实践活动是以某个主题为核心,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探究。
主题式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鲜明,贴近生活。
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
(2)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活动形式可以包括实地考察、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
例如,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现代建筑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项目式实践活动项目式实践活动是以某个具体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等能力。
项目式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目标,注重过程。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明确项目目标,注重过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3)创新实践,提升能力。
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
例如,以“校园绿化”为项目,让学生分组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并负责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植物知识、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等,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 竞赛式实践活动竞赛式实践活动是以竞赛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竞赛式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竞赛形式可以包括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创新竞赛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