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

合集下载

2018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解析

2018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三)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一种群的特征(Ⅰ)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某一种群密度会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D.生物入侵的种群最终将呈“S”型曲线增长解析:物种是指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并且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比如马和驴能够交配,但是后代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就是两个物种。

答案:C2.(2017·南师大附中联考)如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b表示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定会越来越大C.若种群的增长为“S”型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一直是增长型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解析: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大,因为种群的数量变化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的制约,B错误。

答案:B3.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用标志重捕法B.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为1 m2左右C.调查蒲公英,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D.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定时计数法解析: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A项错误。

一般而言,北温带地区每个样方的大小,乔木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所以调查马尾松,小样方划分应为100 m2左右,B项错误。

调查蒲公英,除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外,还要把样方两个相邻的边及顶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C项错误。

答案:D考点二种群数量的变化(Ⅰ)及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2017·内蒙古赤峰高三一模)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B.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种内斗争越来越弱解析:依题意,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最大容纳量一半,即超过K/2时,受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环境阻力会越来越大,种内斗争会越来越激烈,致使种群的出生率逐渐降低,死亡率逐渐升高,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所以种群密度增长越来越慢。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第1讲__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

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梳理|夯实高考双基回扣教材一、种群的特征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错误!错误!(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计算公式:N=M×n/m(N为种群数量,M为标记个体数,n 为第一次捕捉并标记数量,m为重捕个体中被标记个体数)。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年龄,组错误!成错误!错误!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4.种群的空间特征错误!错误!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1)A图为“J”型曲线。

①产生原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②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③数学模型:N t=N0λ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 t 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2)B图为“S"型曲线.①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的制约。

②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将停止增长。

③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④影响因素错误!基础自测1.判断(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2)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4)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一定增加.(×)(5)种群数量的变化也就是指种群数量的增长和波动。

(×)(6)对于“S"型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与环境因素无关。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高三生物高考复习专题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一、选择题1. 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浓度的磷元素下的生长速率曲线。

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知能定位】本题以磷元素对微藻的生长影响为话题,以曲线的形式,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关键】通过审图,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并在特定条件下,如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准确预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答案解析】D 由甲图可知,微藻A对较低浓度的磷元素环境比微藻B强;由图B知,微藻A在磷元素浓度较高时的生长速率较快。

【易错点击】审题、审图不细致,未明确甲、乙两图的形成条件。

2.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知能定位】本题通过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查“S”型和“J”型增长曲线的条件及其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准确把握种间关系、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准确获取图文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C 由图可知:a种群的数量达到K时,b的数量为0,与捕食关系相悖;若两种群为竞争关系,后期a种群的竞争加强是导致b种群灭亡的原因;a种群为“S”型增长,其种群数量会受到自身增长而导致的食物、空间等因素的影响;b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在有限条件下进行的,不是“J”型增长。

【易错点击】不能准确获取图文信息及其对能力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的理解不够是导致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

3.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图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图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C.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生长曲线,则次级代谢产物在ab时期大量积累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知能定位】考查种群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及其意义。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中生物高频考点训练及答案29 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考点规范练29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基础达标1.(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呈“J”型增长的种群中死亡率和迁出率都为0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3.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时,应选择个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区域进行取样B.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物种丰富度的研究不能采用该种方法进行C.对于个体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D.若重捕时方法不当造成已捕获的标记个体死亡,会导致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4.(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

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5.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

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右上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中各年龄组的个体数)。

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6.20世纪30年代,环颈雉被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后,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实线所示。

2018高考生物(全国卷 地区专用)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018高考生物(全国卷 地区专用)总复习课件:第十单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2.性别比例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 答:性别比例通过改变种群的出生率,进而改变种群密度。
1.(2017福建龙岩四校期中,27)下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 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A为出生率和死亡率,B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C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 度 C.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 D.种群特征包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解析】出生率和迁入率使得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和迁出率 使得种群密度减小,A错误;C表示性别比例,能影响种群的出 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D为年龄组成,主要通过影 响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种群特征包 括遗传特征、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D正确。
4.(2017吉林梅河口五中周测,9)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 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 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A错误;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 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C错误;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 确定,D正确。
>

<
3.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______________ 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其生活空间中 (2)类型(连线): ①均匀分布型 a.瓢虫的空间分布 ②随机分布型 b.田野中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③集群分布型 c.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D答案:①-c ②-b ③-a

一轮复习专题2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原卷版)

一轮复习专题2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原卷版)

专题26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纲解读】【知识梳理】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①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

其概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④年龄组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的空间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①适用范围:植物、____________的动物,如蚯蚓、跳蝻。

②取样关键:___________。

③常用取样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计算种群密度: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密度的_______。

(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范围:_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种群数量=初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个体数再次捕获的被标记的个体数。

3.“J ”型增长(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适宜、无敌害等。

(2)数学公式:_______________。

(3)曲线特点:种群的数量以一定的_________连续增长。

4.“S”型增长(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_____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_____后,将相对稳定。

5.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因素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内因①起始种群个体数量。

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含解析

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含解析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一、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项目定义特点或意义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出生单位时间内新决定种群大小率、死亡率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和种群密度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②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③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

种群的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3.种群密度的估算方法(1)样方法①适用对象:植物、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密度的调查.②过程: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每个样方个体数→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估计值。

③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取样的关键:随机取样.(2)标志重捕法①适用生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②密度估算公式错误!=错误!。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1.“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模下图中甲表示的是“J”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乙表示的是“S”型增长中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由乙图可知,在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在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3.两个经典曲线分析(1)甲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环境的阻力或被环境所淘汰的个体数目。

【推荐精选】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冲关练1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新人教版

【推荐精选】2018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重点冲关练18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新人教版

18.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一、单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解析】选D。

据题图分析,图中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A 错误;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B错误;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C错误;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正确。

【加固训练】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从英国引入在我国已经灭绝的麋鹿39只(其中雄性13只、雌性26只)。

麋鹿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数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1988年麋鹿种群的死亡率约为4.5%B.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提高麋鹿的基因多样性C.1987年到1992年麋鹿的性别比例保持相对稳定D.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解析】选C。

由于1988年出生率为27.3%,44×127.3%≈56只,故死亡率为(56-54)/44×100%≈4.5%,A正确;保护区进行麋鹿野生放归,有助于自然选择和种群内随机交配,从而有助于提高麋鹿的基因多样性,B正确;随着时间延长,种群不断繁衍,性别比例已经趋向于1∶1,C错误;麋鹿引入保护区后,种群数量增加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天敌少,D 正确。

2.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组成是增长型【解析】选C。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Word版含解析

2018届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9单元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Word版含解析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4页[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

(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注意事项(1)样方法不仅适用于植物,还适用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等,而且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

(2)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

如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 m 2,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 2,灌木约为16 m 2。

(3)计数原则。

若有正好压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线不计下线,计左线不计右线”的原则,如图。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

(注: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

)3.利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误差分析设种群数量为A 只,第一次捕获B 只并标记,第二次捕获了a 只,其中有b 只被标记,根据公式B A =b a ,得A =aBb。

由上式分析可知:(1)若由于某种原因(如标志物易脱落、被标记个体的被捕机会降低、标志物导致被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稀少处捕获等)造成b 偏小,则A 偏大。

(2)若由于某种原因(如被标记个体放回后还未充分融入该种群中就再次捕获且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捕获等)造成b 偏大,则A 偏小。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3)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2018年高考生物(必修3)一轮复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判断正误 1.可用样方法调查某块草地蒲公英的数量和某玻璃容器中酵母菌的数量变 化。( × ) 2.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性别比例可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和死亡率。( × ) 3.种群的“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主要由环境条件决定。(√ ) 4.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 ) 5.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
个体总数N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②、密度估算公式: = 。 初次捕获标志数M 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m 2.出生率和死亡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 的比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4.年龄组成: (1)、类型 类型 增长型 图例 年龄比例 年幼个体数 大于 年老 ______ 个体数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大于 死亡率 增大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决定(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高、迁入 数量多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2)、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 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①、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②、性别比例: ♀> ♂ →增长快;♀≈ ♂ →相对稳定;♀< ♂ →增长慢。
种群的特征 种群数量的变化
基础知识提要 一、种群的特征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 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样方法: 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②、取样关键:随机取样 ①、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③、 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 __________、活动范围大 __________的动物。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含答案

第一讲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考纲展示]1.种群的特征(Ⅰ)2。

种群的数量变化(Ⅱ)3。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01页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错误!②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范围大的动物。

(2)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①图中各年龄组成的类型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

②各年龄组成类型的特点及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

如下表:类型各年龄分布种群密度变化趋势A 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增大B 各年龄个体比例适中基本不变C 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减小(4)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3.种群的空间特征(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2)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二、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1.曲线A为“J”型曲线(1)形成原因: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

(2)数学模型N t=N0λt错误!(3)曲线特点:种群数量是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

2.曲线B为“S"型曲线(1)形成原因:食物、空间有限(2)曲线特点错误!(3)应用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保护大熊猫。

3.图中阴影部分为环境阻力,按自然选择学说,就是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

(1)“J”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差异:环境阻力的有无.(2)A、B曲线联系:“J”型曲线错误!“S”型曲线.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变化类型:增长、波动和下降。

(2)影响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以及人类活动等。

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的全部内容。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1.(2017年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答案】B2.(2017年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3.(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答案】D4.(2017年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学案(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学案(2021年整理)

(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突破学案的全部内容。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考点定位】考纲内容考纲解读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1.了解种群的特征;2.理解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命题预测】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等,预测2018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2)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3)迁入率、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4)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①类型:②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3.种群的空间特征(1)均匀分布:稻田中水稻的空间分布。

(2)随机分布:草地上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3)集群分布:瓢虫的空间分布。

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2018版高考生物(新课标)大一轮复习分层提能限时练30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含答案

分层提能限时练(三十)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限时:45分钟)错误!1.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C2.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答案】A3.下列实验或调查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B.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D.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答案】C4.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种群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 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答案】A5.在农田生态系统害虫防治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如下。

在A、B、C、D、E点进行了农药防治或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农药的作用下,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突变率在D点显著高于B点B.E点是生物防治,A、B、C、D点是药物防治C.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食物的短缺降低了害虫的存活率【解析】农药的施用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选择,但不会引发害虫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A、B、C、D点是药物防治,农药对抗药性害虫进行了选择,因此害虫数量在一段时间后又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专题演练(一)
1.(2017年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2.(2017年新课标Ⅰ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答案】D
3.(2017年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

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

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答案】D
4.(2017年江苏卷,5)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5.(2016年新课标Ⅱ卷,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6.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7.图1表示在一个10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斗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000个
【答案】D
8.(2017年新课标Ⅱ卷,3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

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

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

【答案】(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9.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

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 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___者和
___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杂交基因)
(2)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
10.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 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性逐级递减
11.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

据题9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

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_________________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

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死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

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4λa生物多样性
(2)捕食
(3)负反馈调节
(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