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研究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教育技术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提出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发展引起了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数字化校园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在于: 1.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建设数字化学校,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将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和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2.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率先“打造数字化学校”,充分发挥以数字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先导作用,这不仅对“十一五”期间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必然对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3.其研究价值在于,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数字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研究目标建设数字校园与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的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

在教学方面,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

中小学课题申报:《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课题名称:《依托数字校园建设,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研究》关键词:数字校园教育技术课堂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94234339课题设计论证阳光小学省级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研究背景、意义和价值阳光小学是十堰市首所政企联建学校,十堰城区首所按照国家参数标准建设的学校,高水平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学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14996平米,总投资七千余万元,规划班级48个,学生2000人。

学校建有完备的校园广播系统、网络系统、监控系统,校园基础化环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学校已开设25个班,班班配置希沃交互智能平板设备。

校园光纤接入,无线AP全覆盖,并建有高清录播教室1间,45座信息技术教室,1间教师书吧、学生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室齐备。

教师办公电脑一人一机。

学校的财务管理、学籍管理、档案管理及图书管理实现信息化,教师普法学习和考试实现无纸化。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学校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数字校园的模式已经初步建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357人,教师77人,其中小学初级以上教师45人,中学高级4人,市区级名师3人,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5人。

教育部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阳光小学积极配合教育部、及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高效参与并行动。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方式,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展示、交流空间,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申请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申请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申请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您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我校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决定申请开展一系列特色课程建设。

以下是关于我校特色课程建设的详细申请内容。

一、背景与需求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我校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但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因此,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了我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特色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特色课程内容1、科技创新课程开设机器人编程、3D 打印、无人机操控等课程,让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热情。

2、艺术修养课程设立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举办校园艺术节,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和表演,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体育健康课程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体育课程,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4、人文社科课程开设历史文化、地理探索、哲学思考等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计划1、师资配备校内选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教学能力。

邀请校外专家和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2、教学设施建设建设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艺术工作室、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为特色课程的开展提供硬件支持。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模板: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课题名称:中小学“智慧校园”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关键词:智慧校园、模式、物联网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23620603课题设计论证课题设计论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1.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达到了一个高潮,尤其在校园的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国外,该课题的研究开展的相对较早,比如同为发展中国家马来西亚,在2010年实现全部中小学运用智能校园模式。

它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手段无疑成为中国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一个良好借鉴。

爱尔兰则在1997年便开始推行智慧校园,使得爱尔兰在5年之后成为了教育界的楷模。

1.2.国内研究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教育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独立一章,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个重大项目之一,明确提出以技术驱动改革,加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目前,在国内,智慧校园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对于智慧校园的形态、架构、建设、应用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较为权威的典型学校的研究成果。

多数学校已具备实现智慧校园的硬件条件, 但软件方面, 各自为政, 资源共享性差, 校园网应用单一。

大多数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也主要针对智慧校园的一部分功能,比如校园一卡通、校讯通、数字图书馆等,并且大多集中在设备建设上,对于教与学方式改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仅有一些学校在做一些尝试,比如佛山三中、汾江中学、佛山市实验学校、南庄中心小学4所学校作为试点学校,每个学校都只启用一间“智慧教室”进行试验。

中小学课题申报:“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现代化适合教育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现有学生1333人。

近百年的办学史,成就了滑坡路小学“适合教育”的品牌。

在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课题中,我们确定以“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适合教育”的模式构建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一、总体目标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我校积极思考将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有机整合,探索提升办学效益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由注重设施建设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由注重硬件投入向关注实际应用效能转变,由注重信息化应用的表象向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转变,初步厘清具有滑坡路小学特色的“数字化校园”发展战略性思考。

“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通过遍布于学校各处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包括无线和有线设备,时时记载各项有关与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类基础数据。

通过多个软件应用服务系统,将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化的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给不同的对象,供学校管理调控、教师发展参考、学生成长指导使用,同时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分析、比较功能。

“数字化校园”将把行政、教师、学生和家长多种角色真正汇集到“校园”中来,消解沟通障碍,提高交流实效,促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尊敬的学校领导:您好!我是负责数字化校园研究的XXX,特此向您提交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希望得到您的支持和批准。

1.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数字化校园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现校园内信息的高效传输,提升教学、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推动教育的与创新。

我们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应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校园。

2.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深入探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学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建议。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评估学校当前的信息化水平,剖析数字化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课题内容(1)调查分析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软件应用等,并进行评估和评价。

(2)研究国内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案例,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

(3)分析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安全性、隐私保护、信息泄露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4)提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包括硬件设备的更新、网络拓扑的优化、信息系统的整合等。

(5)评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效果,包括教学成效、管理效率提升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4.课题方法本课题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和专家评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课题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为学校提供数字化转型的科学指导和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6.运行预算本课题的预计运行周期为XX个月,总经费预算为XX万元,详细费用明细请参见附件。

7.课题成果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以报告形式提交给学校领导,同时为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组织相关的学术交流会议,邀请专家学者和同行进行讨论和分享。

中小学课题申报:《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课题名称:《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研究》关键词:单位申报申报级别:北京市大兴区太和中学课题类别:学科分类:研究类型: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了衡量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而教育的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信息化已经引起中小学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逐步构建信息化网络教育体系;要全面推进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管理体制和办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探索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新模式。

校本教研是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世界,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丰富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研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互联网普及的时候开始,国外就率先出现了诸多有关教育的 BBS 论坛来研究探讨有关教育的问题。

国内教育界近些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教研 QQ 群”、“教学论坛”、聊天室、电子邮件和教育网站来研讨有关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提供了网络环境下校本教研的可能,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尽快地重新认识并学习掌握网络环境下教学教研的新模式。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与学校文化融合的研究

课题申报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与学校文化融合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与学校文化融合的研究课题名称: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与学校文化融合的研究关键词:数字化校园教学模式学校文化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其他研究类型:其他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204224482课题设计论证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学校文化概念的研究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国外,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早在1932年就在其著作《教育社会学》一书中提到过学校文化,并将学校文化称之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

与外国学者专注于学校文化的精神层面有所不同,国内学者对于学校文化的定义,更注重于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来予以关注。

在具体的研究中,又突破了把学校文化建设看作是一种外在的物质或个体行为的物质层面,深入探讨学校群体所认同的、必须传播的和具有影响力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体系。

随着我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系统性变革。

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与传统的实体校园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有着很多共性。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课堂教学模式也在研究中不断发展,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

如西北师范大学的王立新通过对比利时普利高津教授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双源汇”教学模式。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doc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doc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本课题于2007年9月申报,2008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00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安排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担“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

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抽象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

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数字化校园课题申请书1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是XX学校的XXX,本次向评审委员会提交的课题申请书是关于数字化校园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数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学校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数字化校园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并且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

首先,数字化校园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学校可以实现在线教学,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同时,数字化校园还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评估,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辅导。

其次,数字化校园可以促进教育公平。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富裕家庭。

而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弥补地域和资源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最后,数字化校园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式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数字化校园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希望能够获得评审委员会的支持,开展数字化校园的研究工作。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模式、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校园的管理与评估等。

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研究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数字化校园的研究,将对学校的发展和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期待能够得到评审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数字化校园在中国的实施和发展。

敬上申请人:XXX学校/机构:XX学校。

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

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

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2申请单位:xxx学校项目名称: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课程正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学需求,提升教育质量,我校计划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

项目目标:1.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课程的交互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优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

3.推广数字化课程,促进校内教学和创新。

项目内容:1.开发数字化教材:将各学科的教材数字化,以便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辅导。

2.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用于教师发布教学资源和学生提交作业等。

3.制作教学视频:通过制作教学视频,将优质课堂资源传递给更多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4.开展在线学习活动:组织在线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项目计划:1.第一年:研发数字化教材,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

2.第二年:制作教学视频,开展在线学习活动。

3.第三年:推广数字化课程,培训教师,开展校内教学。

项目预算:本项目总预算为100万元。

具体分配如下:1.数字化教材开发费用:20万元。

2.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费用:30万元。

3.教学视频制作费用:20万元。

4.在线学习活动费用:10万元。

5.培训教师费用:10万元.10.其他费用:10万元。

项目评估:该项目将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意见,评估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方向。

项目成果:1.完成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2.制作一系列教学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3.成功组织多次在线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4.完成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希望能得到贵校的支持和资助,共同推进数字化课程建设,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简介本课题于2007年9月申报,2008年1月获得扬州市电化教育馆批准,隶属于扬州市电化教育馆的《 quot;数字化学校 quot;建设模式和效益评价研究》国家课题下的子课题。

1、课题研究的背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2000年,教育部规定:地方和学校布置的选修课占周课时累计数的10.8%和18.6%,同时学校还要承当“综合实践活动”(占8.8%)的课程。

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原则上肯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开展,网络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并且我校已经实现“班班通”,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也成为教学模式上的一支生力军,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促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研究以网络为基础,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到教与学活动信息化的“数字化学校”建设与应用;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支持的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手段、模式的革新与创新。

经过多年信息化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学校迫切需要一个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能够有效集成、配置、整合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因此我们确立《数字化学校环境下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学校现有与即将开发应用的校本课程信息软件的教育教学,化繁难为直观,化笼统为具象,化理性为感性,激发学生学习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兴趣。

(2)通过分年段、分目标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畅游于多彩的校本课程的音、色、态、画、像之中。

(3)在已建成的学校互联网上开辟专题网站,让学生在网络海洋中获取“校本阅读”知识,学校网和因特网的连通,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自信表示的广阔天地。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课堂模式构建的探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课堂模式构建的探究

智慧校园环境下智慧课堂模式构建的探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模式构建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教育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不仅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机遇,还给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提供了方向。

为此,智慧校园的开办成为目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

然而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并不是很乐观,首先教师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不够深入,再者,一些学校缺乏对智慧课堂构建的重视,导致智慧课堂模式的建立成为一种形式。

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对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此为学校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课题界定智慧校园是指集成各类应用服务系统,为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校园活动提供智能化、智慧化的新模式,最终达到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效果。

智慧课堂是指将智慧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一种课堂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智慧发展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得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于智慧课堂的研究较早,主要从理论、设计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认为学生在智慧课堂中可以进行个性化学习,并且在智慧课堂中可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构建能力。

在应用研究方面,国外学者Rania Albalawi认为可以依据实体交互界面的移动终端来提升学生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其他学者提出在智慧课堂中可以采用无线智能设备来进行教学。

在设计研究方面,Kristopher Scott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且通过运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以此促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上输入“智慧课堂”、“智慧学校”等关键词,发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陈婷(2017)认为智慧课堂是教学信息化推进的一个有效策略,而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是聚焦课堂教学、聚焦师生活动,最终聚焦智慧生成。

课题申报书: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题申报书: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课题申报书: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题名称:基于数字化校园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自主学习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我国著名的空间科学家奠基人钱学森院士认为:21世纪教育是一个“人脑+电脑+网络”的教育。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

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中小学校如何学与教,是关系到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能否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接轨的大课题。

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不仅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走向。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必将导致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刻改变,网络教学、远程教学、教育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数字化校园络的建设,为建构现代教育新型教学教育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作用,便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其关注教育的学者、专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我校是2011年9月份刚建成的一所新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正处在探索和研究阶段,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学校数字化校园络的建设与普及,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思想交流的阵地,师生学习的良好平台,更好的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
构建研究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数字校园校本课程学校特色构建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2012年,我校被中央电化教育馆确认为首批全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

近三年来,我校在加快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变革作用。

依托于极具特色的数字校园环境,我校将课程建设,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建设作为进一步探索的重要方向。

校本课程作为新课改的主阵地之一,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特色性课程。

为充分彰显我校数字校园的特色,近两年来我校教师经过认真调研、科学规划,开发出多门新课程:电脑绘画、机器人、心理游戏、数字生活等,丰富了我校校本课程的设置。

我校的校本课程共分六类——艺术素养类、体育运动类、科学技艺类、热爱生活类、社会实践类、文学素养类。

具体结构及分类如表1所示。

表1:我校校本课程设置艺术素养类声乐类独唱、合唱、世界名曲欣赏等舞蹈类民族舞、现代舞、街舞等美术类素描、科幻画、书法、世界名画欣赏等手工类剪纸、插花、十字绣等体育运动类球类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操类健美操、瑜伽等武术类跆拳道等田径类长跑、短跑、跳高、跳远等科学技艺类信息技术类机器人、电脑绘画、摄影、录像、剪辑等军事类兵器、兵法、著名将领、著名战役等研究科普类科技博览、数字生活、数学魔方、思维训练等热爱生活类饮食类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礼仪、西餐制作等心理健康心理游戏等社会实践类社区服务走进社区、走入敬老院、走进特殊学校等公益活动文明劝导活动、保护母亲河活动等社会考察走入工厂、走进农村、走向科技园、走向大自然等文学艺术类艺术欣赏文学沙龙、诗歌朗诵艺术创作英语课本剧、历史课本
剧、语文课本剧礼仪教育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
我校的校本课程门类丰富,但在学校特色的体现上还不够鲜明。

本课题研究旨在以多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校本课程为切入点,考量课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力求突出数字校园特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立足“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构建”而展开,以我校正在实施的多门校本课程为研究载体,以“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立足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具有地方性、校园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开放、多元、活力的特色课程。

具体来说,研究目标有如下几点:
(1)理论研究目标:通过阅读文献、理论分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现状,数字校园前后的异同,彰显学校特色的路径,价值进一步提升的契机等。

对教师撰写的理论研究成果论文进行汇编;
(2)教学实践目标:努力探索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新范式,力求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一批优质的校本课程示范课和多篇优质教学设计;
(3)教师及学生成长目标: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促进特色学校构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以生为本,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培养具有人文情怀、身心健康、个性多元、智慧民主的学生,促使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

针对以上研究目标,制定如下研究内容:
(1)数字校园环境前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等环节异同;(2)校本课程对学校特色构建的促进作用及促进方法;
(3)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及基本策略;
(4)校本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
(5)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内涵的丰富和特色的彰显。

我校的校本课程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则是新生课程。

要使得各课程发展都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就需要规划科学化、管理规范化。

正是有着严格的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本课题研究才能有保障地进行,其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突显数字校园优势,彰显数字校园特色。

数字化校本课程既要依托于硬件环境开展,同时也能彰显数字校园特色。

我校的机器人、电脑绘画、数字生活等校本课程依托于我校新建的功能室环境,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又能很好地彰显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为学校特色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2)开发校本课程,建设系列课程、打造特色课程。

对原有的的校本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增补、聚类、提升。

重点开发能彰显数字校园特色、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课程,积极探索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心理游戏、思想训练等课程要拿出一套别具特色的校本教材;
(3)成立学生社团,并将社团活动纳入课程管理。

通过学生自发发起、成
立各种学生社团并组织、开展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如文学类社团的绿地文学社,规范汉字研究社团等,艺术类社团的民乐社、合唱团、书画社、舞蹈队、课本剧团、诗歌朗诵社等,体育类社团的田径队,篮球队、足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社等。

由社团组织者自己开展前期筹划、海报宣传、选拔社员、组织活动等,学生自己聘请指导教师,制定学期社团计划,每周开展社团活动。

学校将学生社团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以此丰富学校课程的内涵;
(4)打造德育活动课程。

在系统开展学生活动的平台上,结合学校的传统特色,从学科性活动项目,到夏令营、义捐义卖活动等综合性活动项目,以及科技节、体艺节等科技艺术体育领域的活动项目中,精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项目和品牌学生团队,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校本课程。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从调查我校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现状展开,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上展示课、看录像课等方式总结我校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通过查阅教学设计、询问教学评价方式等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认识,归纳其特征并分析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依托我校特有的数字校园环境,将PAD、电子传感器、机器人、计算机软件等引入课堂中,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

同时,大力开发数字化校本课程,使参与主体逐渐扩大,逐步形成我校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的新范式,并以此打造极具我校特色的新名片。

课题研究从理论入手,课题参与者选读与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特色构建等方向相关的书籍,从中汲取理论素养。

通过开发新课程、修改教学设计等
方式归纳数字校园环境前后校本课程的实施异同,并通过长期实践总结数字校园环境下的课程实施优势。

对于一些优秀的课例,创建优质资源库。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

研究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特色构建方面的著作,深入分析在学校特色构建方面的先进经验,从中提取出可以借鉴的地方,撰写理论研究论文;
(2)调查研究法。

a.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
b.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数字校园环境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先进经验;
c.调查数字校园环境下学生对于校本课程的喜爱程度、对于科目设置的建议等;
(3)行动研究法。

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

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提炼在课例中的新方法和新思路,迁移到其他课程开发实施中,探索如何能够更大程度彰显学校特色。

课题编号:12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