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_叶茂林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
对 )2 :0个 为攻 击 性 词 语 , 中 1 为 身 体攻 击 性 其 0个
词 ( 打架 ) 1 如 、0个 为语 言 攻 击 性 词 ( 里 主 要 指 用 这
击性 的研究 主要 采 用 间接 测 量 的 方 法 , 包括 任 务 分
离 的方 法 『 、 3 偏好 判 断 法 、 ] 投射 测 验 法 、 隐 联 想 测 内
于谩 骂他 人 的 词 语 , 蠢 材 ) 2 如 ;0个 为 中性 词 , 来 用 与攻 击性 词配 对 , 语 中 的 一 个 字 与 配 对 的攻 击 性 词
验 (A ) ] , 验 材料 多为攻 击 性 图片或攻 击 性 词 IT E等 实 a 语 。为 了克服 图 片材 料存 在 的缺 陷和更 好地 屏 蔽实
随机 抽 取 广 东 省 某 中 学 初 一 年 级 学 生 共 16 3 人 , 中男 生 9 其 9人 , 女生 3 7人 , 均年 龄 1 。 平 3岁
2 2 实验材料 .
挑选 4 0个 词 频 相 近 ( 表 1 的 常 用 词 组 ( 0 见 ) 2
年 C e、 治 良-等 研究 发 现 攻 击 性行 为 存 在 实 验 hn杨 2 ]
词 组均 由 2个 字构 成 。
衰 1 攻 击 性 词 和 中 性 词 的词 频 比较
的基 础上采 用偏 好 组词 的方 法来 测量 个 体 的 内隐攻
击 性 。已有 研 究 均 表 明个 体 具 有 明显 的 内 隐 攻 击
性 ; 同属性 的刺 激物启 动 下表 现 出性 别差 异 性 【 。 不 5 ] 所 谓 身体 攻击 是 指利用 身 体 的一 些 部位 或 武器
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
的认知结构 中, 当两个概念联系紧密时, 个体就容易对其样 例做同一反应 , 而当两个概念联系不紧密甚至存在冲突时 , 个体对它们 的样例做同一反应就会 比较困难。利用个体对 不同样例做 同一反应的难易程度便可获得个体在 内隐认知
析学家F r e u d 提出本能论开始 , 早期的研究者们就开始了对 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由于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条件上有所欠 缺, 早期对攻击性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外显攻击性行为上 , 并 且形成 了生物学派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等攻 击性理论 。2 0 世纪8 O 年代 以后 , 随着社会认知( S o c i  ̄C o g — n i t i o n ) 取 向研究 的兴起 和发展 , 心理学研究者们借鉴 内隐
2014 年 2 月 第 9期
教 育 教 学论 坛
EDU C ATI O N TE AC HI NG F OR UM
F eb. 2 0l 4 N O. 9
内隐攻 击性 的研究 方法
侯小 富
( 西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2 2 5 )
关 键词 : 社会 认 知 ; 内 隐攻 击性 ; 研 究方 法
中图分 类号 : B 8 4 1
一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0 9 - 0 1 1 8 - 0 2
、
引言
T e s t , I A T ) 是 一种 基 于 反应 时 范式 的相 对测 量 技 术 , 测 验 时
语音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无标识组
7. 15 7. 50 6. 45 2. 90
H ( 再认攻击) H ( 再认被攻) H ( 偏好攻击) H ( 偏好被攻)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源 组间 再认攻击 组内 平方和
87. 100 39. 300
自由度
2 57 59 2 57 59 2 57 59 2 57 59
均方
43. 55
F 63. 164
Sig. . 000
. 689
总变异 126. 400 组间 再认被攻 组内
75. 833 46. 500
37. 917
46. 478
. 000
. 816
总变异 122. 333 组间 偏好攻击 组内 总变异 组间 偏好被攻 组内 总变异
. 233 64. 700 64. 933 . 633 40. 100 40. 733
[ 收稿日期 ]2008 - 07 - 10 [ 作者简介 ] 曾文雄 ( 1974 - ) ,男 ,广东和平人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 主 要从事临床心理学研究 。
・112 ・
6. 55 、 H = 6. 40 和 H = 6. 45 ; 被攻击词偏好 H = 2. 65 、 H= 2. 75 和 H = 2. 9 ( 见表 1) 。经检验 ,偏好实验中攻击词偏好 和被攻击词偏好的击中正确数组间差异不显著 : F (2 ,59) = 0. 103 ,P > 0. 05 和 F ( 2 ,59) = 0. 450 , P > 0. 05 ( 见表 2 ) 。 三组攻击词偏好的平均击中正确数都明显高于被攻击词偏 好击中正确数 ,即不同注意指向确实没有影响他们的偏好 击中正确数 。 表1 加工类型与实验任务之间的被试的平均击中正确数
启动效应综述研究
启动效应综述研究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反应时缩短和准确率提高等。
启动效应常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两种。
重复启动效应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试刺激完全相同于先前呈现的启动刺激;而在间接启动效应中,启动刺激与测试刺激有所差别。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启动效应分为知觉型启动和语义型启动。
所谓知觉型启动指的是发生在所谓材料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与它相对的是语义型启动,指的是发生在语义的或概念驱动的内隐记忆测验中的启动现象[1]。
1.无意识启动启动效应常用来作为内隐记忆的指标,但必须是在被试没有使用外显提取策略的前提条件下。
为了弄清楚被试在内隐记忆测验时是否使用了外显记忆的提取策略,在实验中必须考虑下列三个关键部分:(l)给做外显测验和内隐测验的被试提供同样的名义上的线索;(2)只改变测验指导语的内隐/外显性质;(3)区分产生内隐作业成绩和外显作业成绩分离现象的实验或被试变量。
有研究发现,无意识信息不仅能够得到低水平的特征分析层次的加工,还能得到高水平的语义层次的加工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考察了“看不见的”刺激的语义启动效应。
此外,大量的来自ERP 方面的证据也表明“看不见的”刺激存在语义启动。
研究中发现,即使被试看不见启动刺激,但在ERP 上却能观察到N400 成分受到启动项与目标项关系的调节,即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引起一个更负的N400 成分。
目前以往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分开地研究无意识信息加工中刺激的不同属性,比如位置、大小、形状和语义等[2]。
2.掩蔽启动掩蔽启动范式是引发信息的无意识自动加工的重要手段之一。
视觉掩蔽是指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即目标刺激)在另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的作用下(即掩蔽刺激)可視性减弱或消失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当掩蔽刺激与目标刺激的时间间隔很短,(SOA 为0-60ms),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反应倾向相同时(相容条件),相比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反应倾向相反时(不相容条件),被试的反应时更短、错误率更低,产生正相容效应。
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概述
等于 19 年提出 。内隐联想测验是一种 以反应时为 指标 , 98 通过一种 计 者 、 被攻击者 以及中性人物的图片的眼动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 算机化 的分类 任务来 测量两类词 或两个 维度的刺激材 料之间 的自动化 二 、 足 与展 望 不 上述说明 , 在研究 内隐攻击 性时 , 多种 方法 可以选 择 , 每种 方 有 而 联 系的紧密程度 , 继而对个体 的内隐 社会认 知进行 测量 。测 量结 果以 前后 两个联合任务 中的个体 平均反应 时 的差值 (A IT效应 ) 作为 指标。 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研究 内隐社会认知 的方法能够将 攻击性 的内隐 但是还不能将 内隐和外显 的特征完全 分离。 IT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我矫饰 , A 能够防止对测量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和 特征和外显行为进行 区分 , 只 反省 , 并且可以测量多种社会联系。近年来 , 内隐 联想测验被 广泛运用 研 究者暂 时找不 到一个 普遍法则 进行 内隐攻击性 的研 究 , 能根据 自 对于 人类攻 击性这 样一 个异 常复杂 的 于内隐自尊 、 内隐态度 、 内隐刻板印象等方面 。在 进行内隐攻 击性的机 己的研 究需要进 行选择 。同时 , 问题进 行深入研 究 , 用某一种 方法 或进行一 次性 的研究 是不可 能 只使 制等研究中 , 大多用 IT的方法进行探讨。 A 戴春林 , 杨治 良 以个体 的内隐攻击性 作为研究对象 , 以内隐联想 解 决 的 。 尽 管内隐攻击性 的研究对 内隐社会认 知的研究领 域进行 了拓展和 测验为工具 , 探讨 了内隐联想测验应用于测量 个体内隐认 知的可能性 。 同时在进行 内隐攻 击性的研 究时逐 步形成 了研究 内隐 攻击性 的 研究结果支持了内 隐联想 测验 在测 量个 体 内隐攻 击性 的可 能性 和有 充 实 , 独 特研 究范式 , 是目前对 内隐 攻击性 的研 究才开始 不久 , 但 研究 方法还 效性。 是不够 统一。这 就需要对研究 的方法进 行一定 的统一 , 出最合适 测 找 2、 好 判 断 偏
内隐攻击性研究述评
础 和 方 法 借 鉴 。本 文 拟 对 内 隐 攻 击 性 的研 究 进 行 述
评 与展 望 。
隐攻击 性 的研究仍 属 于较 新 的领域 。
对 某一 研究 领域 概念 上 的模 糊性 和理 论上 的不
基 于 内 隐 社 会 认 知 的研 究 , h l, 治 良 ( 9 6 Ce 杨 a 19 ) 等 对攻 击性 行 为 的 内隐社会认 知 的特 点进 行过探 索 研 究 。其结 果 表 明攻击 性行 为在 内隐与外 显社 会认
收 稿 日期 :0 1 2—2 2 1 —1 6
作者简 介: 范安平 (98 ) 男 , 1 一 , 浙江青 田人 , 师范学 院教育科 学学院教授 , 5 上饶 主要研究方 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攻 击 ,又 称 攻 击 行 为 或 侵 犯 行 为 。 曾 有 不 少 学
知 上 存 在 显 著 的 实 验 性 分 离 ,从 而 证 实 了人 类 攻 击 性 行 为 的 内 隐 性 。2(5 7 自此 , 茂 林 , 桦 , 春 r -8 7 ) 叶 高 戴 林 等 学 者 不 仅 通 过 多 种 研 究 方 法 证 实 了 攻 击 性 行 为
一
、
内 隐攻 击 性 的概 念
明确性 , 不 利 于其 研 究 的针 对 性 和 研 究 内容 的深 将
入 。类 比 内 隐 态 度 、 隐 自尊 和 内 隐 刻 板 印 象 的 界 内 定 ,我 们 认 为 , 隐 攻 击 性 是 对 个 体 的 攻 击 性 行 为 内
可 产 生 潜 在 影 响 的 一 种 非 意 识 层 面 所 能 识 别 的 行 为 倾向。
暴力犯内隐攻击性研究
2 1 被 试 .
现未成 年 人具 有 明显 的 内 隐攻 击性 。戴 春林 等 (05[ 采用 IT发 现个 体 的攻 击 行为倾 向表现 出 20) j A
自动化特 征 。这 表 明 , 内隐层 面上 , 类是 具有攻 在 人 击倾 向的 。然 而在 现 实生 活 中 , 击行 为 表 现 的个 攻 体差 异却很 明显 , 力 犯 无论 在 攻 击行 为 的破 坏 性 暴
一
进了社会认 知研究 的发展。戴 春林等 (05 L 将 20 ) 4 IT A 用于对 内隐攻击性的研 究 中, 支持 了 IT测量 A 个体 内隐攻 击性 的有效 性 。 IT具 有 较好 的心理 计 A
量 学特征 , 良好 的会 聚效 度 、 如 区分效 度 以及 较好 的 重测 效 度 和 项 目一 致 性 。然 而 , 征 内 隐 强 度 的 表
内隐攻击性, 发现服刑人员存在内隐攻击性。研究 在 此基础 上 , 以暴力 犯 为被试 , 运用 IT测查暴 力犯 A 的内隐攻击性与一般人群的差异以及 内隐攻击性对 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一方面希望能够从新的角度
了解暴 力犯罪 的原 因 ; 一 方 面希 望 能 为 内 隐测量 另 技术 预测效 度 的探 讨提 供一些 依 据 。
外 显 测 量 : Q攻 击 性 问卷 ( g si uso- A A r s nQ etn e o i ni , ae简称 A ) 由 A o . Bs 和 W . . r n在 r Q , r l H.us n d LWa e r 19 年 编制 , 92 采用 里克特 五点量 表 , 2 个项 目, 共 9 有 生理 攻击 、 语言 攻 击 、 愤怒 和敌 意 四个 分 量 表 , 内部
解释 的原 因吗?这 是研究 关 注 的一 个 问题 。
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攻击行为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
9 4
佛 山科 学技术 学院 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பைடு நூலகம்
第3 O卷
人; 所有 被试视 力 或 矫 正视 力 正 常 , 熟 练 操 作 计 按 照程序 中 自行 呈 现 的指 导语 独 立 完成 内隐 联 结 能 算 机 , 自愿参 加实 验 。 均
2 实验材 料 .
外显 测量 :
M a . 2 01 2 y
同场 对 抗 项 群 运 动 员攻 击行 为 内隐 社 会 认 知特 点 的 研 究
楚春 芳
( 山科 学技 术 学 院 理 学 院 , 东 佛 山 5 8 0 ) 佛 广 20 0
摘 要 : 用 问卷 和 内 隐 联 想 测 验 的 方 法 , 别 从 外 显和 内 隐 两 个 方 面 对 同场 对 抗 项 群 运 动 员攻 击 行 为 的 社 会 采 分
测 验 。实验 时被试 被 随机 安排完 成 其 中一个 程 序 。
把 两个 联合任 务 的 反应 时 差 作 为 被 试 内 隐攻 击 性
的指标 , 其结 果 由计算 机 自动 记 录 。实 验后 被 试填
写 问卷 。
4数 据处理 .
外 显 攻 击 性 测 量 采 用 Ar od n l H. B s& us MakP ry 1 9 ) 制 的 攻 击 性 问 卷 ( eAg r er ( 9 2 编 Th — ge-inQu sin a e [ rss et n i ) 。该 问卷 共 有 2 o o r 9道题
同群体 的 内隐攻击 性 可能会 存 在一定 的差 异 。
调查 发 现同 场 对 抗 项 群 ( 足球 、 球 、 球 、 篮 手 冰 育专 业 的 学 生作 为 对 照 二 组 , 男女 各 2 1人 , 4 共 2
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研究述评
ʌ述评ɔ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研究述评叶钰娟,李昕蓉,曹梦琪,邹依纯,马㊀翠,严兴科Δ(甘肃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兰州㊀730000)㊀㊀摘要:失眠证候模型对中医药干预失眠的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㊂本文总结了中医失眠证候模型制备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复制类型以肝郁型㊁心肾不交型㊁阴虚型和阳虚型为主,其他类型报道较少,失眠证候模型的复制方法主要有以应激为主的物理方法和以药物注射为主的化学刺激法㊂但文献报道中各类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评价方法㊁标准各异,缺乏相对统一的界定和评价标准,部分证候模型复制方法较为单一,单纯采用西医病理模型复制方法㊁病证模型简单相加以及动物种类选择单一等问题影响了病证结合证候模型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这些问题都是失眠证候模型和中医药干预失眠机制研究中亟待解决和深入探讨的问题㊂㊀㊀关键词:失眠;中医证候;动物模型㊀㊀中图分类号:R338.63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1-0178-04Research Progress on Animal Models of TCM Syndromes of IsomniaYE Yu-juan ,LI Xin-rong ,CAO Meng-qi ,ZOU Yi-chun ,MA Cui ,YAN Xing-ke ә(Acumox and Tuina College,Gans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㊀㊀Abstract :The insomnia syndrome mode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TCM intervention for insomnia.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preparation of TCM insomnia syndrome model ,and finds that the current main types of TCM insomnia syndrome model are liver stagnation ,heart-kidney incompatibility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deficiency ,while other types are rarely reported ;the replication methods of insomnia syndrome model mainly include the physical method based on stress and the chemical st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drug injection.However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standards of various TCM insomnia syndrome models in the literature are different ,and there is a lack of unified definition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single replication method of some syndrome models ,the simple replication method of western medicine pathological models ,the simple addi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models ,as well as the single selection of animal species ,which affect the accuracy and pertinence of syndrome models.These problems are urgent to be solved and discussed in the research of insomnia model and TCM intervention mechanism.㊀㊀Key words :Insomnia ;TCM syndromes ;Animal model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744)-基于fNIRs 技术的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功能机制研究;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计划项目(1308RJZA150)-基于海马神经编码模式的针刺干预PTSD 睡眠紊乱的机制研究作者简介:叶钰娟(1992-),女,甘肃会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针灸调节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㊂ә通讯作者:严兴科(1974-),男,甘肃武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调节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Tel :************,E-mail :yanxingke@ ㊂㊀㊀失眠是临床常见病㊁多发病,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且影响日间工作及日常生活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1-2]㊂长期失眠易损害机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3]㊂中医药是临床防治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显著增加失眠患者入睡时间,改善睡眠质量[4]㊂近年来,中医药干预失眠的机制研究日益深入[5],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制备在失眠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6]㊂目前常见的失眠动物模型复制以啮齿类动物如大㊁小鼠为主[7-8],主要因其与人类的神经调节和睡眠机制相似,且可操作性强,在神经系统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制备中应用广泛[9]㊂当前关于中医失眠证候模型的制备主要以肝郁型㊁心肾不交型和阴虚型为主,其他证候类型报道较少;其复制方法主要有应激为主的物理方法和以药物注射为主的化学方法,现就相关内容述评如下㊂1㊀肝郁气滞㊁肝郁化火型1.1㊀物理方法1.1.1㊀夹尾刺激+快速眼动睡眠(REMS )剥夺法㊀肝郁致瘀,血瘀证与血浆中血管舒张剂前列环素(epoprostenol ,PGI2)㊁血管收缩剂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水平密切相关,且通过观察血浆中PGI2和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a (6-keto-PGF1a )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的变化,可反映PGI2㊁TXA2的水平[10]㊂游秋云等[11]采用夹尾刺激+REMS 剥夺法复制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㊂模型复制后监测发现,大鼠总睡眠时间减少,且昼夜节律紊乱,提示大鼠处于失眠状态;同时出现眼色暗红㊁活动减少㊁激惹回避等类似临床肝郁表现,且血浆中TXB2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a 含量明显降低,说明肝郁失眠模型造模成功;随后研究者采用舒郁安神方灌胃,上述症状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 以方测证 佐证肝郁型失眠模型成功复制㊂以方测证 依据方剂或组成药物的功效,推测或反证对应证候的属性[12]㊂由于动物模型复杂性及不确定性,该法为佐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制备的常用方法㊂1.1.2㊀改良小平台水环境间断睡眠剥夺法㊀卢岩等[13]用改良小平台水环境间断睡眠剥夺法[14]复制肝郁失眠大鼠模型,模型组大鼠出现睡眠时间减少㊁兴奋性提高,同时大鼠警觉性㊁进攻等行为提高,出现易激惹㊁精神萎靡㊁毛发杂乱无光泽等类似临床肝郁表现,且大鼠丘脑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㊁γ-氨基丁酸(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含量明显升高,说明本模型成功模拟了临床肝郁失眠特征㊂同时 疏肝调神 针法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进一步证实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成功复制㊂1.1.3㊀慢性束缚法+复合慢性疼痛刺激法㊀何林熹等[15]采用慢性束缚法复合慢性疼痛刺激法复制肝郁化火证失眠大鼠模型,发现大鼠24h自发活动量显著增加且睡眠节律紊乱,伴有高度紧张㊁具有攻击性㊁目光焦灼㊁耳廓干焦㊁鼻尖及四肢趾端发红等类似临床肝郁化火表现,同时蓝斑核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NET)平均光密度值和血浆NE含量显著升高,提示蓝斑核处于兴奋状态,与动物的宏观表征相符,说明此模型符合临床肝郁化火证失眠特征;且采用龙胆泻肝汤合朱砂安神丸作为治疗药物可有效缓解上述症状及指标,佐证肝郁化火证失眠模型成功复制㊂1.1.4㊀电栅刺激法㊀李越峰等[16]采用电栅刺激法复制肝郁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大鼠出现慢波睡眠第1期(SWS1)㊁慢波睡眠第2期(SWS2)及总睡眠时间(TST)减少,且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显示大鼠觉醒时间明显增多㊂查阅文献发现,电击可以使大鼠出现易激怒㊁好斗等类似于临床肝郁的体征[17],表明该法成功模拟临床肝郁失眠特征㊂同时研究者[16]采用四逆散冻干粉灌胃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提示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复制成功㊂模型复制过程中用EEG㊁EMG有创性操作作为检测睡眠状况指标,在植入动物体内对其睡眠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18]㊂1.2㊀化学方法1.2.1㊀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PCPA复合因子法㊀朱洁等[19]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nine,PCPA)复合因子方法复制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刺激后大鼠出现睡眠节律消失且活动及进食明显减少,毛发散乱枯燥㊁胡须下垂等症状;同时大鼠的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全血黏度及NE含量显著升高,5-HT含量明显降低,动物宏观体征类似临床肝郁失眠特征;采用酸枣仁汤作为佐证药物,发现上述微观指标显著改善,说明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成功复制㊂1.2.2㊀腹腔注射PCPA㊀刘倩等[20]采用腹腔注射PCPA复制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造模后大鼠出现入睡率显著降低,伴有兴奋㊁烦躁㊁易激惹等类似临床肝郁的症状,大鼠脑内5-HT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符合肝郁失眠临床实际㊂采用调和肝脾方(组成:柴胡㊁黄芩㊁干姜㊁合欢皮等)干预后上述症状及指标有所缓解,佐证肝郁证失眠模型复制成功㊂2 心肾不交证失眠型2.1㊀物理方法水环境小平台法:全世建等[21]采用水环境小平台法复制心肾不交证失眠模型[22],模型制作后发现大鼠入睡率降低,伴有喜扎堆㊁贴边㊁眯眼㊁精神萎靡等症状,且中枢神经递质GABA水平显著降低,增食素Orexin A水平明显升高,说明该模型符合临床心肾不交型失眠特点;采用交泰丸干预后,相关指标改善,表明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模型成功复制㊂2.2㊀化学方法2.2.1㊀腹腔注射PCPA㊀赵俊云等[23]采用腹腔注射PCPA复制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模型,造模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较活跃,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㊁血清酶DNA甲基转移酶1[DNA(cytosine-5)-Methyltransferase1,DNMT1]活性上升,说明腹腔注射PCPA可引起大鼠HPA轴激素水平上升,提示大鼠处于失眠状态;采用交泰丸灌胃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进一步佐证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模型建立㊂2.2.2㊀母乳鼠分离法+多种焦虑刺激+PCPA ㊀研究表明,幼年期强烈应激会导致成人期出现心肾不交证失眠,母乳鼠分离法能够很好地模拟这一刺激[24-25]㊂郜红利等[26]采用母乳鼠分离法㊁多种焦虑刺激+腹腔注射PCPA复制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模型,刺激后大鼠睡眠时间显著减少,且出现目光呆滞,双眼及口唇苍白,皮毛枯槁蓬乱,同时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CRH)水平显著性升高,表明该实验成功模拟了心肾不交证失眠大鼠HPA轴内分泌紊乱特点㊂2.2.3㊀复合刺激+PCPA㊀杨钰涵等[27]在腹腔注射PCPA[28]和多因素共同作用[26]基础上复制心肾不交证失眠模型,随后发现大鼠睡眠时间减少,伴精神萎靡㊁毛发枯槁且易脱落㊁反应迟钝㊁爪甲冰凉等符合心肾不交证临床症状;ELISA方法检测发现,ACTH㊁CRH均升高,提示HPA轴激活㊂全世建等[29]发现,交泰丸 交通心肾 的作用机理是其对HPA轴的ACTH㊁CRH,从而提示心肾不交证失眠模型的成功复制㊂3㊀阴虚型失眠3.1㊀化学方法3.1.1㊀腹腔注射PCPA㊀研究者发现,良好睡眠有助于机体发挥抗氧化应激效应[30]㊂Trx系统主要由还原型辅酶II(nicotinamide adenosine denucleotide hydro-phosphoric acid,NADPH)㊁硫氧还蛋白(thioredoxin,Tr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xR)组成㊂在NADPH㊁TrxR 的催化作用下,Trx可以保持还原型状态㊂TrxR的活性以及表达量直接影响还原型Trx的生成,进而影响机体抗氧化过程[31]㊂谢光璟等[32]采用腹腔注射PCPA法复制阴虚证失眠模型,造模后大鼠24h 昼夜自主活动节律紊乱,伴有兴奋性显著增高,且下丘脑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ADPH㊁Trx1阳性细胞显著减少,TrxR1表达明显增加,以上宏观症状符合临床阴虚失眠体征;同时天王补心丹干预后,上述症状及指标明显改善,佐证阴虚证失眠模型成功复制㊂3.1.2㊀咖啡因腹腔注射叠加多平台水环境持续睡眠剥夺法㊀黄攀攀等[33]采用咖啡因腹腔注射+多平台水环境睡眠剥夺法复制失眠大鼠模型,模型复制后大鼠出现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同时力竭游泳时间缩短,且精神萎靡㊁双目及口唇苍白㊁皮毛重度枯槁蓬乱㊁爪甲粗糙,说明阴虚失眠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天王补心丹干预后上述症状明显缓解,提示阴虚证失眠模型复制成功㊂3.1.3㊀甲状腺素片混悬液灌服㊀Xiong等[34]采用甲状腺素片混悬液20.5mg(kg/d)-1灌服法复制阴虚证失眠模型,发现大鼠自发活动㊁饮水量㊁进食量显著增加,体质量显著降低,其整体症状符合心阴虚证中心悸㊁怔忡㊁不寐等证候,提示甲状腺素片混悬液灌服法可以复制阴虚证失眠模型㊂4㊀阳虚型失眠4.1㊀化学方法4.1.1㊀腹腔注射PCPA+切除产热物质㊀韦祎等[35]采用 BAT切除术 复合PCPA腹腔注射法复制脾阳虚证失眠模型,观察发现大鼠昼夜活动增多,且出现畏冷寒战㊁喜扎堆㊁拱背少动㊁体毛不荣等阳虚症状,orexin mRNA表达含量升高,5-HT含量降低,提示阳虚失眠模型成功制备;附子理中汤灌胃后上述症状及指标均有改善,佐证阳虚证失眠模型复制成功㊂4.1.2㊀腹腔注射PCPA+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㊀王志鹏[36]采用腹腔注射PCPA+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方法复制阳虚失眠大鼠模型,发现模型组大鼠毛发杂乱㊁昼夜节律消失,畏缩蜷卧,易激惹㊁尾温降低,尾㊁爪皮肤苍白等类似于临床阳虚症状,且脑组织中5-HT㊁NE含量升高,表明阳虚失眠模型成功制备㊂经桂甘龙牡汤灌胃后上述症状及指标均显著改善,佐证阳虚证失眠模型复制成功㊂5㊀讨论及展望复制失眠证候模型是中医治疗失眠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和载体㊂常用失眠证候模型制备以物理方法(水平台环境法㊁快速动眼睡眠剥夺法㊁电栅刺激㊁慢性束缚法复合慢性疼痛刺激法)和化学方法(腹腔注射PCPA)为主,临床上失眠类型以肝郁型㊁心肾不交型㊁阴虚型和阳虚型较常见,故失眠证候模型研究也以上述类型为主,其他类型关注较少㊂文献总结发现,部分中医证候模型的复制只有微观指标,如采用单胺类神经递质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缺乏中医四诊合参和病证结合辨证思路[37],因此在今后模型评定过程中应注意两者相结合㊂因中药成分复杂,体内药理反应难以控制,因此单一指标升高或降低说服力不高,故在今后中医证候失眠模型复制过程中,应注意症状学与病理生理学相结合[38]㊂由于大多数模型采用正常动物复制,存在一定可逆性,此类失眠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9];目前失眠模型报道大多选择啮齿类动物鼠类,但鼠类与人类睡眠时相及周期与人类存在差异,不能很好地模拟临床失眠,因此失眠模型动物的选择是今后急需关注的问题㊂此外临床失眠由多种因素造成,要使失眠动物模型复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复制涵盖多因素的模型是将来失眠模型改进的切入点[40]㊂中医失眠模型复制是近年来研究者探索较多的内容,因此针对不同失眠证型,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睡眠剥夺模型还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㊂参考文献:[1]㊀张伯礼,吴勉华.中医内科学[M].4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107.[2]㊀YAN C Q,WANG X,HUO JW,et al.Abnormal global brain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primary insomnia patients: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study[J].Frontiers in neurology,2018,9(11):856.[3]㊀苏全贵,陈东海,黄海松,等.健康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失眠防治模式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7,4(5):303-306. [4]㊀郭海波,王慧.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现代机制研究进展与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2):2963-2966.[5]㊀许晓伍,吕薇,肖佩琪,等.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概况[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7):1001-1008. [6]㊀黎发根,李绍旦,杨明会.中医药治疗失眠症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2,5(7):543-546.[7]㊀OGANESIAN GA,ROMANOVA IV,MIKHRINA AL,et al.Raction of dopaminergic and vasopressinergic systems in sleepdeprivation in rats[J].Ross Fiziol Zh Im I M Sechenova,2012,98(11):1307-1313.[8]㊀CALEGARE BF A,FERNANDES L,TUFIK S,et al.Biochemical,biometrical and behavioral changes in maleoffspring of sleep-deprived mice[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9,35(5):775-784.[9]㊀覃甘梅,覃骊兰.心肾不交型失眠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229-231.[10]㊀吕志平,刘承才.肝郁致瘀机理探讨[J].中医杂志,2000,41(6):367-368.[11]㊀游秋云,王平,田代志,等.老年肝郁失眠证候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22-225. [12]㊀唐仕欢,杨洪军,黄璐琦. 以方测证 方法应用的反思[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3):259-262.[13]㊀卢岩,刘振华,于晓华,等.疏肝调神针法针刺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神经递质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17,36(4):322-325. [14]㊀YANG CR,SEAMANS JK,GORELOVA N.Developing aneuronal model for the pathophysiology of schizophrenia based onthe nature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ons of dopamine in theprefrontal cortex[J].Neuropsychopharmacology,1999,21(2):161-194.[15]㊀何林熹,诸毅晖,杨翠花,等.失眠肝郁化火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9):3890-3894. [16]㊀李越峰,徐富菊,张泽国,等.四逆散对大鼠睡眠时相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10):936-938. [17]㊀张晓婷,刘文超,刘俊昌,等.电击法建立SD大鼠焦虑型心理应激-失眠模型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0):3316-3319.[18]㊀钱伯初,史红,郑晓亮.新的失眠动物模型研究概述[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1-4.[19]㊀朱洁,申国明,汪远金,等.肝郁证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医杂志,2011,52(8):689-692.[20]㊀刘倩,李蜀平,廖磊,等.调和肝脾方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8,37(8):768-770.[21]㊀全世建,焦蒙蒙,黑赏艳,等.交泰丸对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Orexin A及γ-氨基丁酸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1):103-105.[22]㊀KOBAN M,SWINSON KL.Chronic REM-sleep deprivation ofrats elevates metabolic rate and increases UCP1gene expressionin brown adipose tissue[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2005,289(1):68-74.[23]㊀赵俊云,杨晓敏,胡秀华,等.失眠动物模型HPA轴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及交泰丸的干预作用[J].中医药学报,2018,46(4):19-21.[24]㊀GORGULU Y,CALIYURT O.Rapid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sleep deprivation therapy correlates with serum BDNF changes inmajor depression[J].Brain Res Bull,2009,80(3):158-162.[25]㊀BENCA RM,PETERSON MJ.Insomnia and depression[J].Sleep Med,2008,9(1):S3-S9.[26]㊀郜红利,涂星,卢映,等.心肾不交所致失眠大鼠模型[J].中成药,2014,36(6):1138-1141.[27]㊀杨钰涵,孙雨,王珺,等.中医病证相符的大鼠心肾不交失眠模型的建立及其血清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2):383-390.[28]㊀石皓月,鲁艺,李钰昕,等.中药治疗对氯苯丙氨酸失眠模型大鼠影响的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33-36.[29]㊀全世建,何树茂,钱莉莉.交泰丸交通心肾治疗失眠作用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8):12-14. [30]㊀GULEC M,OZKOL H,SELVI Y,et al.Oxidative stress in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J].Pro NeuropsychopharmacolBiol Psychiatry,2012,37(2):247-251.[31]㊀ZHANG H,CAO D,CUI W,et al.Molecular bases ofthioredoxin and thioredoxin reductase-mediated prooxidant actionsof(-)-epigallocatechin-3-gallate[J].Free Radic Biol Med,2010,49(12):2010-2018.[32]㊀谢光璟,刘源才,胡辉,等.基于Trx系统介导的抗氧化应激探讨天王补心方对失眠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4):805-808.[33]㊀黄攀攀,王平,李贵海,等.老年阴虚失眠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19-1723.[34]㊀XIONG L,HUANG XJ,SONG PX.The experiment ofstudymodel of Deficiency of yin Insomnia by Yangyin anshenkoufuye[J].Chin J Pract Chin Mod Med,2005,18(18):1187-1188.[35]㊀韦祎,唐汉庆,李克明,等.脾阳虚证失眠大鼠模型的建立和附子理中汤的干预效应[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6):289-292.[36]㊀王志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阳虚证失眠大鼠脑内5-HT㊁NE含量的影响[D].南京:东南大学,2015.[37]㊀MURRAY NM,BUCHANAN GF,RICHERSON GB.InsomniaCaused by Serotonin Depletion is Due to Hypothermia[J].Sleep,2015,38(12):1985-1993.[38]㊀宋亚刚,李艳,崔琳琳,等.中医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现代应用研究及思考[J].中草药,2019,50(16):3971-3978. [39]㊀李晓娟,白晓晖,陈家旭,等.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7):2263-2266.[40]㊀刘臻,谢晨,赵娜,等.失眠动物模型的制作与评价[J].中医学报,2013,28(12):1846-1848.收稿日期:2020-05-18(上接第151页)[3]㊀司芹芹,牛晓红,杨海卿,等.温阳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3):703-705.[4]㊀郭仪,石岩.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临床疗效及对血糖㊁血脂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6):1369-1375.[5]㊀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伤寒论“中 胃气 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8):948-950.[6]㊀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4.[7]㊀朱章志,林明欣,樊毓运.立足 阳主阴从 浅析糖尿病的中医治疗[J].江苏中医药,2011,43(4):7-8.[8]㊀缪希雍.本草经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56.[9]㊀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2.[10]㊀林明欣,裴倩,朱章志.浅析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J].中医杂志,2011,52(19):1705-1706.[11]㊀刘力红.思考中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57.[12]㊀郑寿全.医理真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3.[13]㊀刘涛,张毅,李娟,等.结合‘伤寒论“探讨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9):106-107.[14]㊀倪朱谟.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0:87.收稿日期:2020-04-27。
大学体育生内隐攻击性实验研究
击性 ;2 大学体育生身体 型 内隐攻击性与语言型 内隐攻击性存在显著相关;3 () () 体 育生 身体型 内隐攻 击性显 著 高于非体 育 生 , 育 生语 言 型 内隐攻 击性 大 于非体 体 育生 , 但差异 不显著 ;4 在 大 学体 育生 中 , 生身体 型 内隐攻击 性显 著 高 于 男生, () 女 女 生语 言型 内隐攻 击性与 男生无 显著差 异。
,
 ̄ A . "J f. l " Lg f i i
萎
骤 5中的第 一 、 次 试验 数 据 ; 二 将短 于 3 0毫秒 的 0 反应 时记为 30毫秒 , 于 3 0 0 长 0 0毫 秒 的反应 时 记 为 30 0 0毫秒 ; 由于 I T所 获得 的数据呈 正偏态 , A 研 究对所 获得 的数据 进行必 要 的对 数转换 ; 联合任 务
词、 他人 词 +非 攻击 性 词 ) 。两 个联 合任 务 反 应时
任务包括匹配组任务 ( 自我词 + 非攻击性词、 他人 词 +攻击 性词 ) 和非匹 配组任 务 ( 自我词 +攻击 性
的差 就是 IT效 应 的指 标 。IT中具 体 的词 语 见 A A
表 1 。
表 1 两 个 IT 中具体 的概 念 词 和 联 想 属 性 词 A
段的数据 ; 因为每项前两个数据较大 , 为极端值 , 故 删 除联合任 务测试 中的前 两次试 验 ; 即步骤 3和步
由表 4可知 , 内隐身体 攻击 性和语 言攻击 性 在
一
3 7—
上, 无论 男女生单 独群体 还是全体 被试他们 在不相
容任务 的反应 时都显著 高于相容 任务 , 攻击 词 即对 存在偏 好 , 也就 是说 , 学 体育 生 群体 存 在较 为 显 大 著 的内隐攻击 性 。 3 .性别 变量在 大学体育 生 内隐攻击 性 IT上 A
[讲稿]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讲稿]内隐记忆研究综述内隐记忆研究综述摘要:近年来,内隐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概述了内隐记忆研究中两种主要的实验研究范式: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
同时,归纳与评价了四种主要的内隐记忆模型:阈限说、激活扩散理论、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理论最后提出了四点内隐记忆研究对于教学的启发。
关键词:内隐记忆任务分离加工分离内隐记忆1985年 Graf和 Schater利用记忆测验,以能否有意识回忆为标准,正式提出“内隐记忆”一词。
而 1924年心理学家 William McDougall在“Outline of psychology”中最早使用“内隐的”(implicit)和“外显的”(explicit)这对术语来描述不同记忆形式。
只是在当时并未引起记忆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也未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 [1]。
1968年,英国神经心理学研究人员 Warrington和 Weiskrantz在对遗忘症患者启动效应的研究中就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他们用 Korsakoff综合症和额叶切除后的患者作为健忘症被试,以无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发现健忘组被试不能有意识地提取已学过的单词,但仍然保存着关于这些单词的记忆痕迹,这些单词的痕迹可用补笔等测验间接测出。
这就激发了人们对正常被试无意识的,无察觉的记忆现象的研究兴趣,并找到了理解人类记忆本质的全新途径。
内隐记忆( implicit memory)是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
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 Schacter,1985) [2]。
启发1.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式1.1任务分离范式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 Tulving(1983年)提出来。
他是指在内隐记忆研究中,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间接测验与直接测验),再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间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加工过程的分离。
木基电磁屏蔽
林业工程学报,2024,9(2):14-22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302013收稿日期:2023-02-17㊀㊀㊀㊀修回日期:2023-06-28基金项目:茂名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2022ZD002);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青年基金(2022A1515110008)㊂作者简介:林秀仪,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质功能复合材料㊂通信作者:胡传双,男,教授㊂E⁃mail:cshu@scau.edu.cn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究进展林秀仪1,2,戴振华1,韦喻译1,徐江涛1,胡传双1,2∗(1.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2;2.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茂名525032)摘㊀要:生命健康㊁精密仪器和国防信息等领域对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均有迫切的需求,但传统金属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存在屏蔽效能质量比低㊁易造成二次环境污染和屏蔽机理单一等不足,而新型碳基纳米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制备烦琐㊁价格昂贵㊂木材及其衍生品具有多级孔结构㊁强重比高㊁绿色低碳㊁易加工㊁可再生等天然优势,开发轻质㊁环境友好的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热点㊂系统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比了涂层型㊁填充型㊁碳化型3种制备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总结了制备工艺㊁孔隙结构㊁导电/磁性填充组分等因素对电磁屏蔽和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中的电磁屏蔽机理和吸波机制,以及木质材料的各向异性结构对屏蔽性能的调控机制,最后对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可为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的研发提供一定参考㊂关键词:木材;电磁屏蔽;电磁波吸收;木基屏蔽材料;木基吸波材料中图分类号:X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2096-1359(2024)02-0014-09Researchprogressofwood⁃base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LINXiuyi1,2,DAIZhenhua1,WEIYuyi1,XUJiangtao1,HUChuanshuang1,2∗(1.KeyLaboratoryforBiobasedMaterialsandEnergyofMinistryofEducation,CollegeofMaterialsandEnergy,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42,China;2.MaomingBranch,GuangdongLaboratoryforLingnanModernAgriculture,Maoming525032,China)Abstract:Lifehealth,precisioninstruments,andnationaldefensesafetyseekforthehighperformanceandgreen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However,traditionalmetal⁃basedmaterialshavedrawbacksoflowshieldingeffectiveness⁃to⁃densityratio,secondary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singleshieldingmechanism.Mean⁃while,carbon⁃basednanomaterialsarecomplextoprepareandexpensive.Woodanditsderivativeshavenaturalad⁃vantagessuchasmulti⁃levelporestructure,highstrength⁃to⁃weightratio,environmentalfriendliness,easyprocessing,andrenewability.Asaresult,theyhavebeenconsideredassuitablematerialsfordevelopinglightweight,environmentallyfriendly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Thisreviewfirstintroducedthebasicprinciples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andwaveabsorption,andelucidatedtherelationshipbetweenrelevantelectro⁃magneticparametersandshieldingperformance.Thecharacteristicsandapplicationofthreecommonpreparationmeth⁃odswerecompared,includingcoating,filling,andcarbonization.Thecoating⁃typedepositsdifferentconductivelayertothesurfaceofthewood,whichisfacileandabletomaintainthehigh⁃strengthofwood,buttheperformanceishighlydependentonthecoatingmaterial.Filling⁃typeistoaddtheconductiveormagneticfillerintothewoodenstruc⁃ture,anddelignificationisalsoappliedforbetterdistributionofconductiveormagneticcomponents.Itcanbeusedinthewearableelectronicdevice,butthepreparationiscomplex.Carbonization⁃typereferstoheatthewoodtotempera⁃turesabove800°Cforobtainingconductiveskeleton,andconductiveormagneticcomponentsareaddedtofurtherim⁃provetheperformance.Althoughhighperformancecanbeachieved,theirmechanicalpropertiesarepoor.Thisreviewthensummarizedtheeffectsofpreparation,porestructure,andconductive/magneticcomponentsonthe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aveabsorbingperformance.Theperformanceusuallyincreaseswiththeelectricalandmagneticcon⁃ductivity,thus,theadditionoftheconductiveormagneticcomponentsisoftenappliedtoimprovetheperformance.㊀第2期林秀仪,等: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究进展Theorthotropicstructureofthewood⁃basedmaterialsalsomanipulatestheelectromagneticshieldingmechanism,hencetheshieldingperformancealongthegraindirectionandperpendiculartothegraindirectionisdifferent.Themainwaveabsorbingmechanismisthemulti⁃internalreflectionofelectromagneticinsidethepores,henceporousstructureandporosityplayavitalroleinimprovingtheperformance,andlow⁃densitywoodspeciesischosen.Finally,thede⁃velopmenttrendandresearchfocusofwood⁃base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isprospected.Thisstudycanprovidethebackgroundinformationforthefuturedevelopmentofthewood⁃base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Keywords:woo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electromagneticwaveabsorption;wood⁃base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material;wood⁃basedabsorbingmaterial㊀㊀电子设备的普及和5G/6G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污染,不仅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寿命,甚至威胁人类健康㊂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继水污染㊁大气污染㊁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㊂同时,随着商用㊁雷达监测和军事应用等应用场景日益复杂化,科研人员对电磁防护材料的探索逐渐深入㊂为满足下一代电磁防护的要求,亟须发展可用于高频率和宽频率覆盖的电磁屏蔽和吸波材料㊂传统的金属基电磁屏蔽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屏蔽性能,但其高密度和较差的耐腐蚀性限制了实际使用[1]㊂为顺应电磁屏蔽㊁吸波材料轻量化和稳定性的趋势,新兴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㊁石墨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㊂然而,一些新兴的碳基纳米屏蔽和吸波材料制备过程复杂㊁价格昂贵,且以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为原料,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㊂此外,新兴的MXene材料结合了金属的卓越导电性和碳基材料的高化学稳定性,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电磁屏蔽材料[2],但是合成MXene材料的原材料MAX相的价格昂贵,主流的合成方法需使用氢氟酸蚀刻MAX相,危险性较高[3]㊂作为一种丰富的天然材料,木材拥有独特的分层多孔结构,从细胞壁的纳米尺度延伸到树干的宏观尺度㊂木材的孔道可视为微型波导,电磁波入射到木基材料表面时,根据波导理论,当波长大于波导横截面长度的两倍时,微波会在波导内衰减,木材较小的横截面尺寸将有利于更快地衰减微波[4]㊂另外,木基材料与人造的纳米纤维素⁃MXene仿生气凝胶[5]㊁Ti3C2Tx空心微球[6]多孔材料相比,直接利用木材天然多孔结构的制备过程更加简便和高效㊂木材及其衍生品还具有强重比高㊁绿色低碳㊁易加工㊁可再生等优势,使其成为电磁屏蔽/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主要基材㊂探索开发性能优异的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应用于家装家居㊁健康防护㊁信息保护㊁军事㊁国防安全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㊂为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减轻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及各方面的危害,拓宽木材的应用前景,探索绿色高效的可再生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尤为关键㊂将木材作为电磁屏蔽/吸波复合材料的基材,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结构的天然优势,为构建绿色电磁屏蔽/吸波材料提供可能[7-8]㊂1㊀电磁屏蔽简介1.1㊀电磁屏蔽原理电磁屏蔽是利用屏蔽材料反射或吸收电磁波,从而阻拦电磁波的传播㊂通常用屏蔽效能(SE)来评估材料衰减电磁波的能力,其值用分贝(dB)表示㊂根据Schelkunoff理论,屏蔽材料的主要机理包括反射损耗(SER)㊁吸收损耗(SEA)和多重反射损耗(SEMR)㊂反射损耗是电磁波与屏蔽材料表面自由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界面处的波阻抗有关㊂吸收损耗反映屏蔽材料将电磁波能量转换为热能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电导损耗和极化弛豫㊂一般当屏蔽效能值大于10dB时,多重反射损耗可以忽略[9]㊂进入屏蔽材料的电磁波主要通过介电损耗和磁损耗进一步吸收㊂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的和为总屏蔽效能(SET)[10],民用标准需大于30dB[11]㊂1.2㊀吸波材料工作原理吸波材料需具备良好的匹配性和衰减性,不仅使入射电磁波能够最大程度地进入吸波材料内部,且能使电磁波能量快速衰减㊂常用反射损耗评估材料的吸收性能,根据电磁波传输线理论,反射损耗(RL)㊁阻抗匹配(Z)和衰减常数(α)定义为[12]:RL=20lg(Zin-Z0)(Zin+Z0)(1)Z=ZinZ0=μrεrtanhj2πfdcæèçöø÷μrεréëêêùûúú(2)α=2πfcˑ(μᵡεᵡ-μᶄεᶄ)+(μᵡεᵡ-μᶄεᶄ)2+(μᶄεᵡ+μᵡεᶄ)2(3)5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式中:Zin㊁Z0㊁d㊁εr㊁μr㊁f和c分别为吸波材料输入阻抗㊁自由空间阻抗㊁样品厚度㊁复介电常数(εr=εᶄ-jεᵡ)㊁复磁导率(μr=μᶄ-jμᵡ)㊁频率和光速;εᶄ和εᵡ为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μᶄ和μᵡ为复磁导率的实部和虚部㊂εᶄ代表材料对电荷能量的储存能力,εᵡ代表材料对电荷能量的损耗能力㊂类似地,μᶄ代表材料对磁能量的储存能力,μᵡ代表材料对磁能量的损耗能力㊂阻抗匹配(当Z接近1时)表明大部分入射电磁波能进入吸波材料内部而不在其表面发生反射,即材料表面的输入阻抗与自由空间的特征阻抗尽可能地接近[13]㊂RL值越小说明其吸波性能越好㊂1.3㊀电磁损耗机制1.3.1㊀介电损耗极化弛豫损耗和传导损耗是决定介电损耗的两个因素[14]㊂传导损耗强度(εcᵡ)的计算公式为[15]:εcᵡ=σπε0f(4)式中,σ㊁ε0㊁f分别为电导率㊁真空介电常量㊁频率㊂通过式(4)可知,提高电导率可改善传导损耗㊂极化弛豫主要来自电荷的局部移动和交变电磁场中的偶极矩变化[16]㊂离子和电子极化通常发生在相对较低的频率区域[17];电子或原子极化在超高频[18];在微波区,偶极子存在于多组分材料系统的晶体缺陷或界面上,相应的极化被称为界面极化[19]㊂1.3.2㊀磁损耗磁损耗由旋磁涡流㊁磁滞损耗㊁阻尼损耗和磁后效应等组成,主要来源是和磁机制相似的磁畴壁位移㊁磁畴转向以及磁畴自然共振等[20]㊂微波区有效的磁损耗形式为涡流损耗和自然铁磁[21]㊂磁性材料可以响应外部改变的磁场并形成感应涡流,产生的相应损耗叫涡流损耗[22]㊂涡流损耗涉及从磁场到电能的能量转换,通过式(5)可知,涡流损耗(Co)与屏蔽材料的厚度㊁磁导率㊁电导率等相关[23]㊂Coʈ2πμ0μᶄ2σD2f3=μᵡ(μᶄ)-2f-1(5)式中,D㊁μ0㊁σ分别为屏蔽材料的厚度㊁真空磁导率㊁电导率㊂如果涡流只是涡流损耗的结果,则Co应该为常数,不随频率发生改变[24]㊂但感应涡流会辐射反向磁场,尤其是在磁性金属上,导致最大趋肤深度降低,进而导致微波吸收能力降低㊂然而,当电导率较低时,CoFe2O4㊁Fe3O4和NiFe2O4等磁性氧化物中产生的涡流损耗有利于电磁波的吸收㊂因此,涡流损耗是否有助于微波吸收取决于材料的电导率[25]㊂2㊀木基电磁屏蔽材料木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三大类:涂层型㊁填充型㊁碳化型㊂3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26⁃35]㊂表1㊀木基电磁屏蔽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Table1㊀Commonpreparationmethodsandadvantages/disadvantagesofwood⁃base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aveabsorbingmaterials制备方法优点缺点主要参考文献涂层型制备方法简便设备昂贵㊁涂层材料成本高;复杂形状时难以大规模实施[26-29]填充型复合方式丰富导电导磁材料分布不均匀;制备过程复杂烦琐[30-31]碳化型导电性优异碳化过程能耗大;反射机理主导,二次污染严重[32-35]2.1㊀涂层型木基屏蔽材料2.1.1㊀化学镀东北林业大学李坚院士团队在2005年开始对木材基材展开非钯活化化学镀的探索[26],如NaBH4溶液活化[36]㊁γ⁃氨丙基三羟基硅烷(APTES)活化[27]㊂镀层材料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包括Cu[37]㊁Ni⁃P[26,38]㊁Ni⁃Cu⁃P[39]㊁Ni⁃Fe⁃P[40]等,上述木基电磁屏蔽材料在1.5GHz的SE值约为60dB㊂镀层的复合结构对屏蔽性能的提升有显著作用㊂Guo等[41]和Pan等[42-45]构建了Ni/木材/Ni(图1)㊁木材/Cu⁃Fe3O4@Graphene/Ni㊁Cu⁃Ni多层木基复合材料,在300kHz 3GHz,SE值达到90dB以上㊂通过不断深入地研究,木基化学镀屏蔽材料也朝多功能的方向前进㊂Xing等[46]将微米级别的铜颗粒镀到木材表面,不仅获得良好的电磁屏蔽能力,还具有自清洁性能和超疏水性能㊂化学镀法可获得优异电磁屏蔽性能,且不受材料形状及大小限制,在复杂木材表面也能形成导电层;然而化学镀所用溶液稳定性差,且镀层易脱落㊂61㊀第2期林秀仪,等: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究进展图1㊀Ni/木材/Ni复合材料屏蔽机理示意图Fig.1㊀ShieldingmechanismofNi/wood/Nicomposite2.1.2㊀磁控溅射磁控溅射是一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㊂常德龙等[47-48]发现在磁控溅射镀膜前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MF3型异氰酸酯树脂封闭能提升镀膜质量,设置磁控溅射镀膜参数为真空度10-2 10-4MPa㊁靶材温度200ħ㊁溅射时间100s,能够在木材表面形成连续且稳定的金属薄膜镀层㊂该木基屏蔽材料在30MHz 1.5GHz频段的SE值大于30dB㊂磁控溅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㊁控制方便㊁镀膜稳定性高等优点,但是磁控溅射设备昂贵,且样品尺寸受限㊂2.1.3㊀其他涂层型除镀层型木基电磁屏蔽材料外,还有喷涂㊁刷涂方式的涂层型木基电磁屏蔽材料㊂Cheng等[49]在透明木材基材上喷涂纳米银线/MXene复合材料来构建三明治复合材料,发现该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而且在可见光范围内表现出28.8%的最大透光率㊂Wei等[28-29,50]系统地研究了3种涂覆方法(真空辅助浸渍㊁喷涂和刷涂)对MXene/Wood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图2),结果表明,刷涂法能够提供一个平坦且连续的MXene层,因此在MXene沉积量较少时就能形成有效的导电网络㊂当MXene的沉积量为1.41mg/cm2时,该复合材料的SE值为40.5dB(X波段)㊂表面涂覆方法操作简便,对样品大小㊁设备要求低,但是涂层与木材基材的结合强度还有待提高㊂图2㊀涂覆方式对MXene/木材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Fig.2㊀EffectsofcoatingmethodsontheMXene/woodcomposites2.2㊀填充型木基屏蔽材料原位聚合方法是制作填充型木基屏蔽材料的有效技术手段㊂He等[51]在木材中原位聚合导电聚苯胺,通过改变掺杂剂的浓度,木材/聚苯胺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2.57ˑ10-5 9.53ˑ10-3S/cm,其SE值为30 60dB(10MHz 1.5GHz)㊂在未处理的木材上较难均匀填充导电材料,脱木素处理可使木材的纤维素纤维暴露出来,有利于导电材料的均匀交联复合㊂Chen等[52]在脱木素处理后的木材中原位聚合聚苯胺,电导率可达0.22S/cm,是未进行脱木素处理的23倍㊂Gan等[30]先脱木素再原位聚合聚吡咯(图3),木材通道被一层相互连接的7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聚吡咯紧密地包裹,电导率高达0.39S/cm,在X波段的SE值为58dB㊂真空加压浸渍也可以改善木材中导电组分的分布,例如MXene㊁碳纳米管等[53-57]㊂Zhu等[55]将木材气凝胶真空加压浸渍于MXene溶液中,经脱木素㊁浸渍MXene㊁热压机致密化处理所得的MX⁃ene/木材复合膜的SE可达72dB,还显示出卓越的阻燃性能和自熄效应[56]㊂木基气凝胶或者薄膜材料可应用于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方面[53],拓展了木材的使用范围㊂填充型木质电磁屏蔽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由于导电材料难以在木材内部均匀沉积,往往需要和脱木素或者碳化法结合使用,因此制备过程较为复杂㊂图3㊀木材/聚吡咯复合材料Fig.3㊀Wood/polypyrrolecompositesmaterials2.3㊀碳化型木基屏蔽材料2.3.1㊀碳化木木材在惰性气体中碳化后可获得导电性,同时保留分层多孔结构,有利于电磁波的多次反射,碳化木在电磁屏蔽领域具有竞争力㊂Zhao等[32]发现碳化木的屏蔽性能具有各向异性,在横切面和弦切面的SE值分别为54.9和46.4dB(K波段)㊂除此之外,碳化木的孔径结构和角度取向也会影响电磁屏蔽性能㊂Dai等[34-35]通过改变木材的压缩率得到不同孔径的碳化木,压缩率为40%的碳化木在K波段显示出卓越的电磁屏蔽效果,最高可达71.69dB㊂其电磁屏蔽机理如图4a所示,当碳化木的纹理方向与入射电磁波电场方向的夹角由90ʎ(垂直)转向0ʎ(平行)时,平均SE值从29dB升高到77dB(图4b)㊂该研究为通过结构实现电磁屏蔽性能的实时调控提供灵感㊂2.3.2㊀碳化木/导电组分复合材料将碳化木与导电材料(MXene㊁CNT㊁V2AlC等)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导电性能和电磁屏蔽性能㊂Yuan等[58]将碳化木浸泡在纳米银线溶液中得到WCM@N⁃G@AgNWs,其在X波段的SE值超过60dB㊂Liang等[33]在碳化木的多孔结构中填充a)不同孔径碳化木的电磁屏蔽机理;b)具有不同电场⁃木纹夹角的碳化木电磁屏蔽示意图㊂图4㊀电磁屏蔽机理Fig.4㊀EMIshieldingmechanismMXene气凝胶,在0.197g/cm3的密度下SE值高达71.3dB(X波段)㊂Zheng等[59]在聚多巴胺涂覆的脱木素基材上原位引入银纳米粒子,然后在850/1200ħ下进行碳化,最后嵌入环氧树脂基体中,导电聚多巴胺和银纳米粒子的引入使得X波段的电磁屏蔽性能大幅提升㊂Huang等[60]以碳化木材(CW)为模板制备V2AlC@CW,当太赫兹波(0.6 1.6THz)传输到V2AlC@CW的表面时,高电子密度的V2AlC涂层可反射太赫兹波,SE值可达55dB㊂此外,CW和V2AlC可以诱发有效的界面极化,从而增强太赫兹波的损耗能力,剩余的太赫兹波则在通道中内部反射而进一步耗散㊂2.3.3㊀碳化木/磁性组分复合材料磁性粒子(Ni㊁Fe2O3㊁Co等)和碳化木复合能够提升碳化木复合材料的石墨化程度,从而提升其电导率㊂Zheng等[61]和Cheng等[62]制备Ni/碳化木和Ni@NCNT/碳化木,在X波段中的SE值分别为50.8和73.7dB㊂Zhao等[63]在碳化木骨架上进行镍离子还原和碳纳米管原位生长,构建磁性泡沫CW@Ni@CNTs,屏蔽机制以吸收为主,该磁性碳泡沫的屏蔽性能可以通过应用电压来调节,此设计推动了电压驱动方式的探索㊂Li等[64]通过原位微波辅助热解的方法,得到磁性氧化铁(γ⁃Fe2O3)纳米颗粒/多孔碳(PC)复合材料,γ⁃Fe2O3/PC在X波段的SE值为44.80dB㊂Ma等[65]在木材上原位生长ZIF⁃67,然后在1000ħ下进行碳化,以制备Co/C@WC复合材料,其在X波段下的SE值为43.2dB,此外还表现出隔音㊁耐温和良好的机械性能㊂81㊀第2期林秀仪,等: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究进展2.3.4㊀其他碳化木复合材料碳化木还能制备成薄膜材料,增加其应用范围㊂超薄木片经压缩㊁碳化㊁原位生长ZIF⁃8后可得到具有密集层状网络结构的导电碳化木膜,该材料在X波段的平均SE值为46dB,并且表现出优异的焦耳热性能[66]㊂碳化木还可作为导电组分填充入高分子基材中㊂Shen等[67]将1200ħ处理的碳化木加入环氧树脂基材,当厚度为2mm时,在X波段的平均SE值为27.8dB㊂Zhou等[68]将石蜡和碳化木结合,在X波段的SE值为24.4dB㊂得益于良好的导电性,碳化型木基屏蔽材料具有宽频波段的优异屏蔽性能,然而屏蔽机理以反射为主;此外,碳化后木材的强度降低,且制备过程需要较高的温度,成本较高㊂3㊀木基电磁波吸收材料3.1㊀介电损耗型木基吸波材料介电损耗型木基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主要由电导率决定,同时还需提高阻抗匹配,使电磁波可以入射到材料内部㊂Zhu等[55]制备的MXene/Wood气凝胶在垂直于木材生长方向表现出电磁波吸收特性,由于MXene(Ti3C2TX)与自由空间之间合适的阻抗匹配和较强的电磁波耗散能力,MXene负载浓度的增加有利于拓宽吸收带宽,当负载质量浓度为6mg/mL时,有效吸收带宽覆盖整个X波段㊂导电材料的负载量和碳化温度都可以调控电导率㊂Xi等[4]基于天然杉木设计多孔碳化木,通过碳化温度的优化使得吸波性能最大化㊂当碳化温度为680ħ时,其RLmin值达到68.3dB,有效吸收带宽为6.13GHz㊂3.2㊀磁损耗型木基吸波材料磁性材料填充主要用于电磁波的吸收,磁性粒子和木材的耦合能引发磁性相关的极化,有助于增加电磁波的吸收损耗㊂其吸波性能与填充的磁性粒子大小㊁排布方式㊁负载量等因素有关㊂Lou等[31]通过真空加压浸渍的方法在木材上原位合成Fe3O4纳米粒子来制备磁性木材,RLmin为-64.26dB,有效吸收带宽为5.20GHz㊂Xu等[69]将磁性Fe3O4/ZIF⁃67粒子嵌入木基气凝胶中,合成一种轻型可压缩的木基吸波材料,RLmin为-23.4dB,有效吸收带宽为3.50GHz㊂3.3㊀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结合型木基吸波材料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单一吸收机制的吸波材料不能满足高性能吸波材料的要求,吸波材料的研究热点趋向多吸收机制结合㊂导电的碳化木可提供介电损耗,磁损耗则来源于填充的磁性粒子㊂Dong等[70]和Hu等[71]在碳化木上原位生成MnO纳米棒,归因于碳化木和MnO纳米棒之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分级结构,该复合材料在10.4GHz时的RLmin为-51.6dB,有效吸收带宽为14.2GHz㊂碳化木与磁性材料(如Fe/Co[72-73]㊁Ni/Co[74])多元耦合还可以制造界面缺陷,增加界面极化㊁偶极化和磁损耗等,进一步吸收入射电磁波㊂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也是提高电磁波吸收的途径㊂Xiong等[72]以碳化木的平行通道为 果皮 ,MOF衍生的纳米笼作为 果肉组织 ,嵌入纳米笼的FeCo纳米合金作为 种子 ,制备类似番茄的分层多孔结构FeCo/C@WC(图5)㊂微孔碳化木和碳纳米笼使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分层介电耦合网络,同时,均匀分散的FeCo纳米颗粒增强了对碳质基底的磁损耗,提高了阻抗匹配㊂图5㊀番茄状分层多孔的FeCo/C@WCFig.5㊀Tomato⁃likelayeredporousFeCo/C@WC木基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吸波性能主要取决于填充的导电㊁导磁材料性质和负载量,碳化木可以作为载体材料和各种新型纳米吸波粒子复合㊂如果碳化温度或导电性太高,会导致阻抗失配,因此碳化温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㊂4㊀木基电磁屏蔽/吸收材料的发展趋势㊀㊀面对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问题,亟须探索轻质㊁可再生的电磁屏蔽/吸波材料㊂木材不仅资源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分层多孔结构㊂将木材作为基材,通过和导电㊁导磁材料耦合,复合结构设计等手段制造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可为构建绿色电磁屏蔽材料提供有效途径㊂根据研究现状,对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的未来研究展望如下:1)与导电组分复合制备的木基屏蔽材料性能优异,但高电导率导致阻抗失配使得电磁波以反射为主,从而造成电磁波的二次污染㊂因此,需深入91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研究微观结构对屏蔽性能的影响机理,从追求高电导率转为通过结构的优化提高阻抗匹配和屏蔽性能㊂2)当前,5G通信主要在微波频段(3 26.5GHz),未来6G通信将会进入太赫兹频段(95GHz 3THz)㊂针对不同频段的通信技术和日益复杂的电子设备,为满足下一代电磁防护的要求,亟须发展高频率和宽频段覆盖的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㊂3)为满足未来复杂的应用场景,还应研究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对环境的适应性,例如环境稳定性㊁耐低/高温性能㊁阻燃性等;同时开发更多功能,拓宽木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应用前景,如在散热器㊁电热转化器㊁传感器等不同领域的应用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JALALIM,DAUTERSTEDTS,MICHAUDA,etal.Electro⁃magneticshieldingofpolymer⁃matrixcompositeswithmetallicnanoparticles[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2011,42(6):1420-1426.DOI:10.1016/j.compositesb.2011.05.018.[2]LIUJ,ZHANGHB,SUNRH,etal.Hydrophobic,flexible,andlightweightMXenefoamsforhigh⁃performanc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AdvancedMaterials,2017,29(38):1702367.DOI:10.1002/adma.201702367.[3]SHAHZADF,ALHABEBM,HATTERCB,etal.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with2Dtransitionmetalcarbides(MXenes)[J].Science,2016,353(6304):1137-1140.DOI:10.1126/science.aag2421.[4]XIJB,ZHOUEZ,LIUYJ,etal.Wood⁃basedstraightwaychannelstructureforhighperformancemicrowaveabsorption[J].Carbon,2017,124:492-498.DOI:10.1016/j.carbon.2017.07.088.[5]ZENGZH,WANGCX,SIQUEIRAG,etal.Nanocellulose⁃MXenebiomimeticaerogelswithorientation⁃tunabl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performance[J].AdvancedScience,2020,7(15):2000979.DOI:10.1002/advs.202000979.[6]ZHANGYL,RUANKP,ZHOUK,etal.ControlleddistributedTi3C2Txhollowmicrospheresonthermallyconductivepolyimidecompositefilmsforexcellen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AdvancedMaterials,2023,35(16):2211642.DOI:10.1002/adma.202211642.[7]ZHUHL,LUOW,CIESIELSKIPN,etal.Wood⁃derivedma⁃terialsforgreenelectronics,biologicaldevices,andenergyappli⁃cations[J].ChemicalReviews,2016,116(16):9305-9374.DOI:10.1021/acs.chemrev.6b00225.[8]CHENCJ,KUANGYD,ZHUSZ,etal.Structure⁃property⁃functionrelationshipsofnaturalandengineeredwood[J].NatureReviewsMaterials,2020,5(9):642-666.DOI:10.1038/s41578-020-0195-z.[9]IQBALA,KWONJ,KIMMK,etal.MXene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perspectives[J].MaterialsTodayAdvances,2021,9:100124.DOI:10.1016/j.mtadv.2020.100124.[10]李小晴,江文正,李文珠,等.炭含量对竹炭/高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电磁屏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林业工程学报,2022,7(1):130-136.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2104045.LIXQ,JIANGWZ,LIWZ,etal.Effectofcarboncontentonshielding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bamboocharcoal/HDPEcomposites[J].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2022,7(1):130-136.[11]赵福辰.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1,16(5):29-33.DOI:10.19515/j.cnki.1003-1545.2001.05.009.ZHAOFC.Development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materials[J].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Materials,2001,16(5):29-33.[12]娄志超,孙晋强,陆弘毅,等.浸渍法制备磁性木材的磁性和电磁波吸收性能[J].林业工程学报,2017,2(4):24-29.DOI:10.13360/j.issn.2096-1359.2017.04.004.LOUZC,SUNJQ,LUHY,etal.Fabricationofmagneticwoodanditsmagneticandelectromagneticwaveabsorptionprop⁃erties[J].JournalofForestryEngineering,2017,2(4):24-29.[13]雷海,朱震庭,潘璐,等.三维多孔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23,51(2):20-23.DOI:10.19817/j.cnki.issn1006-3536.2023.02.005.LEIH,ZHUZT,PANL,etal.Researchprogressonthree⁃di⁃mensionalporouselectromagneticshieldingmaterials[J].NewChemicalMaterials,2023,51(2):20-23.[14]XIEPT,LIHY,HEB,etal.Bio⁃gelderivednickel/carbonnanocompositeswithenhancedmicrowaveabsorption[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8,6(32):8812-8822.DOI:10.1039/C8TC02127A.[15]HEGH,DUANYP,PANGHF.Microwaveabsorptionofcrys⁃tallineFe/MnO@Cnanocapsulesembeddedinamorphouscarbon[J].Nano⁃MicroLetters,2020,12(1):57.DOI:10.1007/s40820-020-0388-4.[16]HOUTQ,JIAZR,DONGYH,etal.Layered3Dstructurede⁃rivedfromMXene/magneticcarbonnanotubesforultra⁃broadbandelectromagneticwaveabsorption[J].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22,431:133919.DOI:10.1016/j.cej.2021.133919.[17]SHURW,WUY,ZHANGJB,etal.Facilesynthesisofnitro⁃gen⁃dopedcobalt/cobaltoxide/carbon/reducedgrapheneoxidenanocompositesforelectromagneticwaveabsorption[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2020,193:108027.DOI:10.1016/j.compositesb.2020.108027.[18]JIACL,ONODAS,NAGAOSAN,etal.Bondelectronicpolar⁃izationinducedbyspin[J].PhysicalReviewB,2006,74(22):224444.DOI:10.1103/physrevb.74.224444.[19]HUANGJJ,ZHANGY,MAT,etal.Correlationbetweendie⁃lectricbreakdownstrengthandinterfacepolarizationinBariumstrontiumtitanateglassceramics[J].AppliedPhysicsLetters,2010,96(4):042902.DOI:10.1063/1.3293456.[20]LVHL,JIGB,LIANGXH,etal.Anovelrod⁃likeMnO2@Feloadingongraphenegivingexcellentelectromagneticabsorptionpropertie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5,3(19):5056-5064.DOI:10.1039/C5TC00525F.[21]JIAK,ZHAOR,ZHONGJC,etal.Preparationand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ofloosenanoscaleFe3O4spheres[J].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2010,322(15):2167-2171.DOI:10.1016/j.jmmm.2010.02.003.[22]WANGZZ,ZOUJP,DINGZH,etal.Magneticand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ofNimicrocrystalswithhierarchi⁃calbranch⁃likeandflowers⁃likeshapes[J].MaterialsChemistryandPhysics,2013,142(1):119-123.DOI:10.1016/j.matchemphys.2013.07.003.[23]LVHL,YANGZH,PANHG,etal.Electromagneticabsorp⁃02㊀第2期林秀仪,等:木基电磁屏蔽/吸波材料研究进展tionmaterials:currentprogressandnewfrontiers[J].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2022,127:100946.DOI:10.1016/j.pmatsci.2022.100946.[24]PANGH,PANGWH,ZHANGB,etal.Excellent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oftheh⁃BN⁃GO⁃Fe3O4ternarycomposite[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8,6(43):11722-11730.DOI:10.1039/C8TC03582B.[25]LIUDW,DUYC,LIZN,etal.Facilesynthesisof3Dflower⁃likeNimicrosphereswithenhanced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8,6(36):9615-9623.DOI:10.1039/C8TC02931H.[26]WANGLJ,LIJ,LIUYX.Surfacecharacteristicsofelectrolessnickelplate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oodveneer[J].JournalofForestryResearch,2005,16(3):233-236.DOI:10.1007/BF02856822.[27]LIUHB,LIJ,WANGLJ.ElectrolessnickelplatingonAPTHSmodifiedwoodveneerforEMIshielding[J].AppliedSurfaceSci⁃ence,2010,257(4):1325-1330.DOI:10.1016/j.apsusc.2010.08.060.[28]WEIYY,LIANGDD,ZHOUHY,etal.FacilepreparationofMXene⁃decoratedwoodwithexcellen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performance[J].CompositesPartA:AppliedScienceandManufacturing,2022,153:106739.DOI:10.1016/j.com⁃positesa.2021.106739.[29]WEIYY,HUCS,DAIZH,etal.HighlyanisotropicMXene@Woodcompositesfortunabl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CompositesPartA:AppliedScienceandManufac⁃turing,2023,168:107476.DOI:10.1016/j.compositesa.2023.107476.[30]GANWT,CHENCJ,GIROUXM,etal.Conductivewoodforhigh⁃performancestructural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ChemistryofMaterials,2020,32(12):5280-5289.DOI:10.1021/acs.chemmater.0c01507.[31]LOUZC,HANH,ZHOUM,etal.Synthesisofmagneticwoodwithexcellentandtunableelectromagneticwave⁃absorbingproper⁃tiesbyafacilevacuum/pressureimpregnationmethod[J].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2018,6(1):1000-1008.DOI:10.1021/acssuschemeng.7b03332.[32]ZHAOB,BAIPW,WANGS,etal.High⁃performancejouleheatingan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propertiesofanisotropiccarbonscaffolds[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21,13(24):29101-29112.DOI:10.1021/acsami.1c05327.[33]LIANGCB,QIUH,SONGP,etal.Ultra⁃lightMXeneaerogel/wood⁃derivedporouscarboncompositeswithwall⁃like mortar/brick structure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ScienceBulletin,2020,65(8):616-622.DOI:10.1016/j.scib.2020.02.009.[34]DAIZH,WEIYY,HUCS,etal.Effectsofporestructureonwide⁃frequency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performanceofcarbonizedwood[J].CompositesCommunications,2023,38:101501.DOI:10.1016/j.coco.2023.101501.[35]DAIZH,HUCS,WEIYY,etal.Highlyanisotropiccarbon⁃izedwoodaselectronicmaterial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andthermalmanagement[J].AdvancedElectronicMa⁃terials,2023,9(7):2300162.DOI:10.1002/aelm.202300162.[36]王立娟,李坚.NaBH4前处理桦木化学镀镍制备木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J].材料工程,2010,38(4):81-85.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04.019.WANGLJ,LIJ.Preparationofwood⁃base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compositebyelectrolessnickelplatingonbirchveneerpretreatedwithNaBH4[J].JournalofMaterialsEngineering,2010,38(4):81-85.[37]王立娟,李坚,刘一星.水曲柳单板化学镀铜制备电磁屏蔽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工程,2008,36(4):56-60.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4.014.WANGLJ,LIJ,LIUYX.Studyonpreparation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compositebyelectrolesscopperplatingonFraxinusmandshuricaveneer[J].JournalofMaterialsEngineer⁃ing,2008,36(4):56-60.[38]王立娟,李坚,刘一星.化学镀法制备电磁屏蔽木材⁃Ni⁃P复合材料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14(3):296-299.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6.03.021.WANGLJ,LIJ,LIUYX.Studyon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oodNi⁃Pcompositepreparedbyelectrolessnickelplating[J].MaterialsScienceandTechnology,2006,14(3):296-299.[39]惠彬,李国梁,李坚,等.水曲柳单板化学镀Ni⁃Cu⁃P制备木质电磁屏蔽复合材料[J].功能材料,2014,45(10):10123-10127.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0.028.HUIB,LIGL,LIJ,etal.Preparationofelectromagneticshiel⁃dingwood⁃basedcompositebyelectrolessNi⁃Cu⁃PplatingonFraxinusmandshuricaveneer[J].JournalofFunctionalMaterials,2014,45(10):10123-10127.[40]SHICH,WANGL,WANGLJ.Preparationofcorrosion⁃resist⁃ant,EMIshieldingandmagneticveneer⁃basedcompositeviaNi⁃Fe⁃Palloydeposition[J].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2015,26(9):7096-7103.DOI:10.1007/s10854-015-3331-6.[41]GUOQ,PANYF,YINDW,etal.Highhydrophobicwood/Cu⁃Fe3O4@Graphene/Nicomposite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JournalofInorganicandOrganometallicPoly⁃mersandMaterials,2023,33(2):502-514.DOI:10.1007/s10904-022-02512-9.[42]PANYF,DAIMY,GUOQA,etal.Multilayerwood/Cu⁃Fe3O4@Graphene/Nicompositesforabsorption⁃dominate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J].CompositeInterfaces,2022,29(6):597-616.DOI:10.1080/09276440.2021.1986290.[43]PANYF,DAIMY,ZHAOHW,etal.Wood⁃basedcompositeswithhigh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effectivenessandultra⁃lowreflection[J].Coatings,2022,12(8):1117.DOI:10.3390/coatings12081117.[44]PANYF,GUOQ,YINDW,etal.Micro⁃nanoarchitectonicsofelectrolessCu/Nicompositematerialsbasedonwood[J].JournalofInorganicandOrganometallicPolymersandMaterials,2022,32(2):687-699.DOI:10.1007/s10904-021-02155-2.[45]PANYF,HUNG,ZHENGX,etal.Micro⁃nanoarchitectonicsofelectrolessCu⁃Fe3O4@graphene/Nicompositematerialsbasedonwood[J].AppliedPhysicsA,2022,128(9):817.DOI:10.1007/s00339-022-05925-y.[46]XINGYJ,XUEYP,SONGJL,etal.Superhydrophobiccoat⁃ingsonwoodsubstrateforself⁃cleaningandEMIshielding[J].AppliedSurfaceScience,2018,436:865-872.DOI:10.1016/j.apsusc.2017.12.083.[47]常德龙,邱帖轶,王群有,等.木材磁控溅射镀膜金属试验[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35(12):34-36.DOI:10.3969/j.issn.1000-5382.2007.12.013.CHANGDL,QIUTY,WANGQY,etal.Experimentonsput⁃teringmetalthinfilmonwoodsurface[J].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07,35(12):34-36.[48]常德龙,谢青,胡伟华,等.磁控溅射法薄木镀膜金属工艺参数的遴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6):75-78.DOI:10.13759/j.cnki.dlxb.20160510.007.CHANGDL,XIEQ,HUWH,etal.Woodwithmetalfilmoftitanium⁃nickelmagnetron⁃sputtered[J].Journal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2016,44(6):75-78.12林业工程学报第9卷[49]CHENGML,YINGMF,ZHAORZ,etal.Transparentandflexibl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materialsbycon⁃structingsandwichAgNW@MXene/woodcomposites[J].ACSNano,2022,16(10):16996-17007.DOI:10.1021/acsnano.2c07111.[50]WEIYY,DAIZH,ZHANGYF,etal.Multifunctionalwater⁃proofMXene⁃coatedwoodwithhighelectromagneticshieldingper⁃formance[J].Cellulose,2022,29(10):5883-5893.DOI:10.1007/s10570-022-04609-3.[51]HEW,LIJP,TIANJX,etal.Characteristicsandpropertiesofwood/polyanilineelectromagneticshieldingcompositessynthesizedviainsitupolymerization[J].PolymerComposites,2018,39(2):537-543.DOI:10.1002/pc.23966.[52]CHENJQ,ZHUZD,ZHANGH,etal.Wood⁃derivednano⁃structuredhybridforefficientflameretardingandelectromagneticshielding[J].Materials&Design,2021,204:109695.DOI:10.1016/j.matdes.2021.109695.[53]WANGZX,HANXS,ZHOUZJ,etal.Lightweightandelasticwood⁃derivedcompositesforpressuresensingan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2021,213:108931.DOI:10.1016/j.compscitech.2021.108931.[54]WANGZX,HANXS,WANGSJ,etal.MXene/wood⁃basedcompositematerialswithelectromagneticshieldingproperties[J].Holzforschung,2021,75(5):494-499.DOI:10.1515/hf-2020-0090.[55]ZHUM,YANXX,XUHL,etal.Ultralight,compressible,andanisotropicMXene@Woodnanocompositeaerogelwithexcel⁃lentelectromagneticwaveshieldingandabsorbingpropertiesatdifferentdirections[J].Carbon,2021,182:806-814.DOI:10.1016/j.carbon.2021.06.054.[56]JIANGYQ,RUXL,CHEWB,etal.Flexible,mechanicallyrobustandself⁃extinguishingMXene/woodcompositeforefficien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2022,229:109460.DOI:10.1016/j.compositesb.2021.109460.[57]ZHOUZJ,WANGZX,HANXS,etal.CNT@PDMS/NWcompositematerialswithsuperiorelectromagneticshielding[J].Holzforschung,2022,76(3):299-304.DOI:10.1515/hf-2021-0132.[58]YUANY,SUNXX,YANGML,etal.Stiff,thermallystableandhighlyanisotropicwood⁃derivedcarboncompositemonolith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17,9(25):21371-21381.DOI:10.1021/acsami.7b04523.[59]ZHENGT,SABETSM,PILLAS.Polydopaminecoatingim⁃proves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ofdelignifiedwood⁃derivedcarbonscaffold[J].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2021,56(18):10915-10925.DOI:10.1007/s10853-021-06007-9.[60]HUANGJX,WANHJ,LIM,etal.In⁃situgrowthofMAXphasecoatingsoncarbonisedwoodandtheirterahertzshieldingproperties[J].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2021,10(6):1291-1298.DOI:10.1007/s40145-021-0504-z.[61]ZHENGY,SONGYJ,GAOT,etal.Lightweightandhydropho⁃bicthree⁃dimensionalwood⁃derivedanisotropicmagneticporouscarbonforhighlyefficien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2020,12(36):40802-40814.DOI:10.1021/acsami.0c11530.[62]CHENGML,RENWL,LIHX,etal.Multiscalecollaborativecouplingofwood⁃derivedporouscarbonmodifiedbythree⁃dimen⁃sionalconductivemagneticnetwork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CompositesPartB:Engineering,2021,224:109169.DOI:10.1016/j.compositesb.2021.109169.[63]ZHAOB,BAIPW,YUANMY,etal.Recyclablemagneticcarbonfoamspossessingvoltage⁃controllableelectromagneticshieldingandoil/waterseparation[J].Carbon,2022,197:570-578.DOI:10.1016/j.carbon.2022.06.010.[64]LIYX,YANSY,ZHANGZY,etal.Wood⁃derivedporouscarbon/ironoxidenanoparticlecompositesforenhance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J].ACSAppliedNanoMaterials,2022,5(6):8537-8545.DOI:10.1021/acsanm.2c01956.[65]MAXF,GUOHT,ZHANGCM,etal.ZIF⁃67/woodderivedself⁃supportedcarboncomposites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andsoundandheatinsulation[J].InorganicChemistryFrontiers,2022,9(23):6305-6316.DOI:10.1039/D2QI01943D.[66]MAXF,PANJJ,GUOHT,etal.Ultrathinwood⁃derivedcon⁃ductivecarboncompositefilmforelectromagneticshieldingande⁃lectricheatingmanagement[J].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2023,33(16):2213431.DOI:10.1002/adfm.202213431.[67]SHENZM,FENGJC.Preparationofthermallyconductivepoly⁃mercompositeswithgood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efficiencybasedonnaturalwood⁃derivedcarbonscaffolds[J].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2019,7(6):6259-6266.DOI:10.1021/acssuschemeng.8b06661.[68]ZHOUM,WANGJW,ZHAOY,etal.Hierarchicallyporouswood⁃derivedcarbonscaffoldembeddedphasechangematerialsforintegratedthermalenergymanagement,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shieldingandmultifunctionalapplication[J].Carbon,2021,183:515-524.DOI:10.1016/j.carbon.2021.07.051.[69]XULL,XIONGY,DANGBK,etal.In⁃situanchoringofFe3O4/ZIF⁃67dodecahedronsinhighlycompressiblewoodaerogelwithexcellent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J].Mate⁃rials&Design,2019,182:108006.DOI:10.1016/j.matdes.2019.108006.[70]DONGS,TANGWK,HUPT,etal.Achievingexcellentelec⁃tromagneticwaveabsorptioncapabilitiesbyconstructionofMnOnanorodsonporouscarboncompositesderivedfromnaturalwoodviaasimpleroute[J].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2019,7(13):11795-11805.DOI:10.1021/acs⁃suschemeng.9b02100.[71]HUPT,DONGS,LIXT,etal.Alow⁃coststrategytosynthe⁃sizeMnOnanorodsanchoredon3Dbiomass⁃derivedcarbonwithsuperior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C,2019,7(30):9219-9228.DOI:10.1039/c9tc02182e.[72]XIONGY,XULL,YANGCX,etal.ImplantingFeCo/Cnano⁃cageswithtunableelectromagneticparametersinanisotropicwoodcarbonaerogelsforefficientmicrowaveabsorption[J].JournalofMaterialsChemistryA,2020,8(36):18863-18871.DOI:10.1039/d0ta05540a.[73]JIC,LIUY,LIYY,etal.Facilepreparationandexcellentmi⁃crowaveabsorptionpropertiesofcobalt⁃iron/porouscarboncom⁃positematerials[J].JournalofMagnetismandMagneticMaterials,2021,527:167776.DOI:10.1016/j.jmmm.2021.167776.[74]QINGY,HUANGXX,YANX,etal.Carbonizedwoodwithor⁃deredchannelsdecoratedbyNiCo2O4forlightweightandhigh⁃per⁃formancemicrowaveabsorber[J].JournalofAdvancedCeramics,2022,11(1):105-119.DOI:10.1007/s40145-021-0520-z.(责任编辑㊀莫弦丰)22。
东大课表
工商管理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y2014620225 y2014620225 y2014620227 y12543013 y12543014 y12543016 y12543017 y12543019 y12543021 y12543022 y12543024 y12543025 y12543029 y12543032 y12543033 y2014540001 y2014540009 y2014540010 y2014540011 y2014540012 y2014540013 y2014540014 y2014540015 y2014540016 y2014540016 y2014540021 y2014540021 y2014540023 y2014540024 y2014540026 y2014540033 y2014540035 y2014540037 y2014540038 y2014540039 y2014540040 y2014540041 y2014540044 y2014540045 y2014540046 y2014540047 y2014540048 y2014540049 y2014540050 y2014540051 y2014540052 y2014540058
种族接触经验对中国大学生他族态度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1,Vol.9,No.6,362-372Psycholog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种族接触经验对中国大学生他族态度的影响林秋烨严璘璘唐宇豪胡冰洁应志伟厉丹萍(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杭州310018)摘要该研究旨在考察先前接触经验和想象接触经验对中国大学生他族外显和内隐态度的影响。
实验一采用内隐联想测验评估中国大学生对本族(中国)和他族(非洲和欧洲)的内隐态度。
实验二要求有他族接触经验的中国大学生进行积极、中性或消极的想象接触,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外显态度问卷评估他们对非洲人的内隐和外显态度。
结果发现,相较于他族,中国大学生对本族的内隐态度更积极,而且他们对欧洲人的态度比对非洲人更为积极。
他族想象接触经验能改善个体对他族的内隐态度。
只有当他族接触经验较少时,想象接触能改善个体对他族的外显态度。
关键词先前接触;想象接触;经验;外显态度;分类号B848.4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21.06.0051引言中国作为新兴的国际移民流入地,种族态度研究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意义。
在实践方面,种族态度会影响国家政策的施行。
近年外籍人员来华增幅加速,据联合国估算,从2005年到2019年移居中国大陆的外国人从54.3万增长到72.03万(王辉耀,苗绿,2018),增幅超过30%。
在理论方面,现有研究的文化背景较为单一。
以往的种族态度理论都是以西方为主流文化背景,研究发现白人对非裔(Dovidio,Kawakami,&Caertner, 2002)、亚裔(Parks&Yoo,2016)存在消极的种族态度。
而且即使相似的西方主流文化下个体对外族态度的变化也有差异,例如加拿大和美国的当地白人对外族移民的态度分别出现了好转和恶化的趋势(Bilodeau,Turgeon,&Karakoc,2012;Craig&Richeson,2014)。
留守儿童攻击性
2.3.3移情训练程序Feshbach(1987)认为,移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感成分,两种认知成分分别是辨别、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和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成分是移情反应能力。
Feshbach所完善的一个移情训练程序是以他的移情三成份模型为基础的。
他认为移情本身具有多项功能,可以加深个体的自我了解;提高儿童的社会理解力;使个体具有更强的情感反应力,更丰富的同情心,促使个体表现出更多的关怀行为,强化儿童的交流技能,密切认知、情感和人际行为的关系。
其中,最后一项对抑制攻击行为最有针对性。
Feshbach就是通过对儿童的三项移情能力分别予以训练来实现提高其移情水平这个目标。
首先,增强儿童的情绪情感确认能力。
Feshbach建议多给予儿童识别表情的机会,如通过不同表情的“脸谱图”训练。
其次,提高儿童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
向儿童讲述一系列故事并让儿童回答故事中人物的感觉,或者让儿童设想不同人的偏好及可能行为。
如“情景描绘”,设置某种被攻击的情景,然后对被攻击的伤害情景予以渲染式的描绘,从而让攻击者目睹攻击情景,体会被攻击者被伤害所造成的痛苦,唤起他们的痛苦情绪,从而使攻击者在思想上形成“伤害他人不对”的观念,形成贬低攻击行为的价值观,在心理上产生施行攻击行为的内疚感,以此来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最后,增加儿童的情感反应能力。
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多种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
如设置某种攻击情景,让攻击者扮演被攻击者,使其亲身体验被攻击时的恐惧、痛苦、厌恶和愤怒等心理感受。
一个攻击者当他真正体验到被攻击的痛苦滋味.,再对别人施以攻击时,原来体验过的被攻击的痛苦等心理反应就会重现,这时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抑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在游戏结束后要求他们对故事情节进行讨论以确定所扮演角色情感的准确性(杜红梅,2004)。
有研究者(李文芳,2006)提出了“移情六步训练法”,帮助青少年处理发生在团体内的冲突,促进团体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挫折情境对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启动_王玉龙
·210·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ol. 23 No. 2 2015
本研究在挫折-侵犯理论框架下,采用启动实 验考察挫折情境对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内隐攻击性 的影响,以探讨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机制,从而为 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然而,挫折情境并不必然导致攻击性的增加,却 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能否定挫折情境对攻 击性的重要影响,更合理的推断是个体攻击性的启 动除了受挫折情境的影响,还会受个体自身的因素 影响,如心理弹性。刘轩和高正亮在研究影响大学 生攻击行为的因素时发现,在心理弹性各个维度上, 高攻击组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低攻击组[11]。心理 弹性(resilience)是个体从消极经历中恢复过来,并 且灵活地适应外界多变环境的能力;遭遇逆境和成 功应对是其核心要素[12- 。 14] 因此,攻击行为可能受 到挫折情境和心理弹性的交互影响。
运用眼动指标探测个体的内隐攻击性
运用眼动指标探测个体的内隐攻击性Ξ周 颖1 刘俊升ΞΞ2,3(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2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系,上海,200234)(3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上海,200234)摘 要 以黑白线条人物画为实验材料,采用EyelinkII 型眼动仪,对14名大学生观看攻击者、被攻击者以及中性人物图片的眼动指标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观看攻击者和被攻击者的平均瞳孔大小显著大于观看中性人物时的平均瞳孔大小;(2)被试注视攻击者的时间显著高于注视中性人物和被攻击者的时间;(3)被试对攻击者的凝视次数,显著高于对中性人物和被攻击者的凝视次数。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体对攻击性材料具有自动化的偏好。
关键词 内隐攻击性 眼动 自动化1 引言 攻击性是个体发起攻击行为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
有关攻击性的研究,长期以来受行为主义的影响,研究者更多的关注攻击性的外在表现,即攻击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个体潜在的攻击性。
1995年,Greenwald 等人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的概念,使人们对社会认知的理解从意识层面深入到了无意识层面[1]。
受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启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借鉴内隐社会认知的方法对人类攻击性进行探讨,使得内隐攻击性这一区别于传统外显攻击的概念孕育而生。
目前来看,内隐攻击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和验证主要得益于内隐记忆、信号检测论和内隐联想测验这些研究范式。
例如Shuium Andrew Chen 和杨治良(1996)首次采用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进行了探讨,首次用实验证明攻击性具有内隐特征[2]。
随后,杨治良等(1997)在考察个体对攻击图片的认知时再次发现,无论箭头指向攻击者还是指向被攻击者或者无箭头指向,被试总是偏好攻击者,这反映了被试在无意识条件下自然表现出来的内隐攻击偏好[3]。
周颖等人(2006)[4]则通过信号检测论对攻击图片认知中的辨别力和判断标准进行了区分,发现个体对攻击者的判断标准低于对被攻击者的判断标准,再次佐证了内隐攻击性的存在。
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概述
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概述
兰生明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其中的不足和发展趋势。
指出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已经被证实,对于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有助于探讨人类攻击性行为的成因以及如何更好地控制攻击性行为。
【总页数】2页(P170-170,182)
【作者】兰生明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1.7
【相关文献】
1.反渗透膜孔径测量方法概述及展望
2.内隐攻击性的测量方法概述
3.蒸汽干度测量方法概述
4.腹壁撤退反射实验测量方法概述
5.厄瓜多尔水文站大断面测量方法概
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叶茂林(湖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长沙,410081)摘 要 使用表示攻击和被攻击相互作用的动词为实验材料,随机抽取60名初一学生,采用3种加工类型 2种测验方式的混合设计来考察未成年人攻击性的某些内隐社会认知特征。
结果表明:(1)验证了先前有关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特征的研究;(2)汉字材料也能产生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7)在未成年人身上也存在有内隐形式的攻击性。
关键词:材料性质 攻击性 启动效应 偏好测验1 引言攻击性在韦氏词典中被界定为 好斗的准备状态或进攻的能量;武断的,另人不快的唐突或轻信的自信 。
也有人认为,攻击性是人发起攻击的心理特征,即人格中所具有的产生攻击的内在可能性[1]。
人的攻击性既可能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也可能使个体得到自我保护,免受不良伤害,同时它还可能是人不断发展的动力基础和获得独立与确立自我的基础。
人类很早就对攻击性加以了关注,也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学说和理论,对了解和预防人类的攻击性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缺陷都暴露了出来,使得人们不断去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对人类攻击性的解释。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受内隐记忆研究热浪的推动,A.Greenwald和M.R.Banaji等研究者提出了内隐社会认知(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的概念[2],使得人们对社会认知的研究更为深入。
在此基础上,杨治良等在1996年就用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方法对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探讨,其结果表明了内隐记忆的方法也可发展到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并指出攻击性具有内隐性[3]、[4],这使得我们对攻击性行为有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更为深层次的。
但他们的研究(Shium Andrew chen,杨治良等1996;杨治良等,1997)是用本科生作被试,以图片为学习和测试材料进行的,而作为影响攻击性的内隐社会信息,我们认为不仅仅只包括图片提供的信息,更为主要的还是日常生活中提供我们更多信息的文字材料(包括视觉的和听觉的)。
也就是说,既然我们已经证明了人们存在着内隐攻击性,而且这种内隐攻击性可能被某种过去经验所启动,从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知觉、社会判断和社会行为,那么,形象的图片刺激能够启动人们的攻击性,日常生活中提供我们更多社会信息的文字材料是否也会对我们的内隐攻击性产生启动效应呢?迄今尚未发现这方面的实验研究。
结合前人的研究,我们假设:用字词做材料也能产生攻击性内隐与外显社会认知上的显著性实验分离,通过文字材料的形式提供被试某种攻击线索,会对人们的内隐攻击性产生启动。
同时,现在未成年人的暴力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为了青少年和整个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也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攻击性特征加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试图用字词作为材料,就未成年人的攻击性内隐社会特征做一个初步研究。
2 方法2 1 实验设计本研究自变量为组变量一个,分为三个水平:攻击词为黑体字组、被攻击词为黑体字组和无标识组。
因变量为:再认击中率和偏好击中率。
本研究采用3(组变量) 2(再认击中率和偏好击中率)混合设计。
其中组变量为组间因素,再认击中率和偏好击中率为组内因素。
2 2 被试长沙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60名,男女各30名,平均年龄13岁,随机分成三组。
2 3 材料以 现代汉语动词分类词典 (郭大方编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为蓝本,并依据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挑选出80个表示418心 理 科 学 2001年 第24卷 第4期攻击 和80个表示 被攻击 的双字动词,它们的词次和使用频率分别在100和200以内。
然后请20位中专生从这160个动词中分别挑选出40个 攻击 和 被攻击 动词。
按照一个 攻击 动词和一个 被攻击 动词随机匹配组成一组词组的原则,一共组成五套词组。
学习阶段使用三套词组,每套词组均由20个词组组成。
每一组词组均制作成5 10厘米的投影明胶片,字体为计算机上的0号。
三组词组具有不同的字体:A组是 攻击 动词为粗黑体0号字, 被攻击 动词为普通宋体0号字;B组则与A组正好相反, 攻击 动词为普通宋体, 被攻击 动词为黑体; C组则两个动词均为普通的宋体0号字(见附图)。
测验阶段给所有被试看两套动词,都制作成5 10厘米的投影明胶片,每张明胶片上只有一个动词。
其中再认测验使用的一套共40张,其中20张为学习阶段学习过的动词( 攻击 和 被攻击 动词各10个),另外20个为新动词( 攻击 和 被攻击 动词各10个),随机排列;偏好测验呈现给被试40张明胶片, 攻击 和 被攻击 动词各20个,全为学习阶段学习过的动词。
攻占 逃跑实验材料举例(左为攻击性动词,字体为粗黑体初号,右为被攻击动词,为普通宋体初号。
学习同时时呈现,测验时单独呈现)2 4 程序本实验采用小型团体测验,每次参加测试的被试为10名,通过投影仪呈现词组。
整个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
练习阶段:先由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 这是一个有关注意的实验。
实验时我会在屏幕的中部呈现20组动词给大家看。
每次呈现都会有两个词,请大家记住其中用黑体字(在正式实验前先呈现一张无关的词组给被试看,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黑体字的动词)打印成的动词(A、B组,C组则要求记住看到的动词)。
每次只呈现2秒钟。
测验阶段:词组呈现完毕,立即进行再认和偏好测验。
再认测验的指导语为: 现在进行记忆测验,这里共有40个动词,其中有20个是刚才看过的,另外20个是没看过的。
如果你认为是刚才看过的,请在答题纸上打 ,没见过的请打 。
每次呈现都必须回答,答不出时可以猜 。
偏好测验的指导语为: 现在进行偏好测验。
共有40个动词,你喜欢哪个动词就请在答题纸上标记 + ,不喜欢的动词用 - 标记 。
3 结果无论是再认还是偏好测验都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击中率(H)做为指标,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加工类型与测验任务之间被试的平均击中率项 目加 工 类 型攻击 词为黑体 被攻击 词为黑体无标识组测 验 任 务再认H(攻击)0 8000 5350 780 H(被攻)0 5800 7800 835偏好H(攻击)0 7150 7100 702 H(被攻)0 2700 2850 297用SPSS对实验所获原始数据进行MANOVA 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间主效应非常显著(F(2,57) =7.08,M S=0.13,P<0.01),再认测验的组别主效应非常显著(F(2,57)= 6.76,MS=0.25,P<0.01),组内主效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F(1,57)=0. 51,MS=0.02,P>0.05),组别与再认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异常显著(F(2,57)=13.17,M S=0.55,P< 0.001);偏好测验的组别主效应没有有显著性差异419第4期 叶茂林等:材料性质与内隐攻击性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F(2,57)=0.51,M S=0.01,P>0.05),偏好之间效应异常显著(F (1,57)=215.13,M S= 5.42,P<0.001),组别与偏好任务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F(2,57)=0.16,MS=0.01,P>0.05)。
4 讨论从本实验所得结果,我们可做如下分析:(1)在再认测验中,无论是 攻击组 ,还是 被攻击组 ,其再认的击中率都随着学习阶段加工任务的不同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当 攻击性 动词为黑体字时,被试对攻击性动词的再认击中率要高于 被攻击 组的再认成绩而(P<0.01),而当 被攻击性 动词为黑体字时,则被试对被攻击性动词的再认击中率要高于攻击性动词的再认率(P<0.01), 中性组 由于没有指向的加工任务,其对攻击性动词和被攻性动词的再认击中率则没有显著性差异。
这显然符合外显记忆的特征。
图1较为直观地显示了不同加工任务对再认击中率的影响水平。
图1 三种加工类型被试的再认击中率 图2 三种加工类型被试的偏好击中率而当我们考察三组不同被试的偏好击中率,则发现无论是哪种加工任务,被试对攻击性动词的偏好击中率都在71%左右,对被攻击性动词的偏好中率则都低于30%,组别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图2)。
而且我们还可看到,加工类型与再认测验之间的交互作用异常显著,而加工类型与偏好测验之间则没有交互作用,这也说明,加工类型影响了再认测验,而没有影响偏好测验。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在加工类型与测验任务之间发生了分离。
这一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在此之前有关攻击性内隐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结果[5]、[6]。
(2)众多研究已经表明,用图片进行偏好测验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内隐记忆测验,但由于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偏好测验能否和图片偏好测验一样,能揭示出先前经验对我们社会认知的影响吗?杨治良等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点[7]。
也有的实验验证了用汉字词组也可以来考察内隐社会认知[8]、[9]。
本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学习和测验材料都是文字材料,以此来研究人类的攻击性,可算是一种尝试,所得到的结果与目前有关此类研究的结果一致。
这一方面说明用汉字作为实验材料也可用来探讨内隐社会认知方面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但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因此在实验中应特别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例如,材料呈现时间应为1~2秒。
另一方面也说明,携带更多社会性信息的汉字(文字本身就是在人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的)会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同样会潜在地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结果。
(3)Shium Andrew Chen 等(1996)和杨治良等(1997)的研究,其被试为医院青年职工和大学生,研究对象都为青年,探明了攻击性也具有内隐的特征。
本实验研究以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发现在未成年人身上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内隐攻击性,亦即未成年人在内隐状态下具有非常强的攻击倾向。
用实验证明了未末年人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现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日趋增多,成为摆在各个政府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难题。
我国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也正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颁布的。
但在解决这一难题时,真正从青少年本身的攻击性特征去考虑问题的则很相对很少,这不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和犯罪的预防和干预。
如果我们的初步证明是正确的,则一方面使我们看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形式更为严峻的一面。
通常我们认为只有那些有了暴力行为的人420心 理 科 学 第24卷方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普通人则不是如此,现在则使我们认识到,就是在正常的未成年人身上也存在有较为强烈的内隐攻击性,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言行,同时,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差,一旦遇到某种引发攻击行为的线索,内隐的攻击性就极有可能表露为外显的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