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16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作业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基础题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η=.实验器材除钩码、滑轮、细线外还需、.2.进行实验时必须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滑轮机械效率跟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____.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使它更、更.5.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为3 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换成重为5 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某同学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2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 N,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钩码时,增大机械效率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忽略绳重和摩擦)能力题7.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A.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B.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C.提升更重的物体D.给定滑轮加润滑油8.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先校零 B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向上拉 C .弹簧测力计必须在静止时读数 D .实验时装置旁的直尺必须竖直放置9.如图所示,小明借利用滑轮组把货物提高h 之际,体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s 是人拉绳时绳子移动的距离)( )A .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弹簧测力计、刻度尺B .实际中发现F <G ,s >h ,则省力费距离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Gh FsD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轻物重来实现1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有人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g取10 N/kg):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提升题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为50N,此时拉力所做的功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仍用该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170N的物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则W、η1、η2分别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240J,80%,85% B.300J,80%,85%C.300J,80%,80% D.240J,75%,80%13.如图所示,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若F1∶F2=2∶3,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2∶3 B.3∶1 C.4∶9 D.3∶214.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 D.F1>F2,η1<η215.如图,用滑轮组提升一重物,物体质量为500g,钩码在4s内被匀速提升了2cm,,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16.如图所示,,工人拉力做的功是__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______ (选填“大”或“小”).17.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效率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________;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偏高(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18.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绳端移(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3)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9.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绳子自由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______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___有关.2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N ,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 W有/ W总;刻度尺;弹簧测力计2.匀速竖直3. 动滑轮的重;重物的重;摩擦;无关4. 结构;合理;轻巧5. 83.3%;变大.6.66.7%;在不超过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和不超过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增大钩码重能力题7. A解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重物的高度无关.故选A.8.C9.D10. (1)匀速; ;83.3%.(3)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的重力有关. (4)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2)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 ,测力计示数为2.4 N ;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Fs =6 N×0.05 m 2.4 N×0.15 m ≈0.833=83.3%;(3)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轮的重不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η=W 有W 总=W 有W 有+W 额=GhGh +G 动h=GG +G 动可知,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11.(1) 答案:如图所示(2) 62.5%;增大.解析:(1)滑轮组中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应先系在动滑轮上面的挂钩上,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此时n =3.(2)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Fs =m2gh2F2s2=0.2 kg×10 N/kg×0.1 m 1.6 N×0.2 m =0.625=62.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m1=0.1 kg ,η1=45.5%;当m2=0.2 kg ,η2=62.5%;当m3=0.3 kg ,η3=71.4%.所以比较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提升题12. B13. C14.A15. 0.0375;65%16.1000;80%17.(1) 越低; 越高;无关(2)偏小;运动状态18.解:(1)匀速(2)3.2;62.5%(3)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由题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 ,示数为3.2 N ;有用功:W 有=Gh =6 N×0.1 m=0.6 J ;总功:W 总=Fs =3.2 N×0.3 m=0.96 J ,第2次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0.6 J 0.96 J=0.625=62.5%; ①处数据应为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62.5%.(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额外功:W 额=G 动h ,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W 额+W 有=G 动h +G 物h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 物h G 动h +G 物h =G 物G 动+G 物, 当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时,G 动与G 物均不变,由上式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19.(1)越低;越高;无关.(2)偏小;偏高;运动状态有关.20.(1)匀速;(2) 3.2 N ;62.5%.(3)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由题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 ,示数为3.2 N ;有用功:W 有=Gh =6 N×0.1 m=0.6 J ;总功:W 总=Fs =3.2 N×0.3 m=0.96 J ,第2次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0.6 J 0.96 J=0.625=62.5%; ①处数据应为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62.5%.(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额外功:W 额=G 动h ,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W 额+W 有=G 动h +G 物h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 物h G 动h +G 物h =G 物G 动+G 物, 当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时,G 动与G 物均不变,由上式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计算专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计算专题(含答案)一、计算题1.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知AC=1.8m,G=100N,求拉力F.2.一名成年人心脏的功率约为1.5W,求:(1)该成年人的心脏跳动1h做多少功?(2)这些功可以把重1000N的水送到多高的地方?3.如图甲所示,是一小型起重机吊起货物的图片,货物挂在动滑轮的下端,绳子的自由端通过安装在起重机上的卷扬机竖直向上拉动,最右端是为了防止吊起货物时起重机向左倾倒而挂的配重.起重机吊起重物时主要结构可简化成如图乙所示.已知AB、CD、DE水平且长度为1m,BC段的水平距离CF也为1m,前轮与地的接触点在B点的正下方,后轮与地的接触点在D点的正下方,起重机的自重(含配重)为3×104N,重心在CD中点.起重机的钢丝绳重和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g取10N/kg.(1)为使起重机吊起货物时不发生倾倒,求起重机最多能吊起货物的质量m;(2)当起重机吊起质量m1=2×102kg的物体以v=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卷扬机的输出功率P1=1.1kW.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3)当起重机吊起质量m2=3×102kg的物体仍以v=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求卷扬机的输出功率P2.4.一个工人用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计摩擦和绳重),站在地上将500N 重的货物经过10s匀速提高4m,所用的拉力是300N,求:(1)这个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若把800N的重物提起,工人至少要用多大的拉力?5.工人用如图所示装置在10s 内将质量为45kg的货物匀速提升2m,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120W.不计绳重和轮与轴擦。
g 取10N/kg 求:(1)有用功;(2)工人的拉力;(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体重为500N的一位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cm,则他跳一次绳做了多少功?1min内他跳绳的平均功率是多少?7.如图所示的是我国某艘海监船前往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巡航的情景,若它以18km/h的速度匀速航行1小时,假设船推进力做功的功率是5×106W,则在这段时间内推进力做功是多少?推进力是多少?8.总功率为10kW、机械效率是60%的水泵,1h内能把多少t的水从10m深的矿井中抽到地面上?(g=10N/kg)9.小华在超市购买大米,他将如图所示的两袋大米从货架上搬到手推车上,每袋大米质量为10kg。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和功PPT课件
• 3、某同学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1)所用的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组、细 绳外,还需要_________和______.
(2)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3)向上拉弹簧秤时,应使钩码做____运 动.
【知识清单】: • 有用功: • 额外功: • 总功: • 机械效率:
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1_.2___N。若
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8_3_._3_%___。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增__大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1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22
械效率?
机械效率及计算
例一:甲机械的机械效率比乙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表明 ( D ) 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B.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少 C.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少 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本课小结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滑轮组、铁架台等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 效率的概念;
____
、
____
。
(2)实验中,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应使钩码____。
(3)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需要计算动力F移动的 距离s与重物G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
甲图
丙图
(4)要测量的物理量(并用符号表示)是:
a.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 。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机械和功》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
若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B.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C.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2.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装置匀速拉动水平面上的物体。
已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重力的0.1倍,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物体质量为2kg,绳子自由端拉力F大小是1.25N。
(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g=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地面上固定的滑轮是定滑轮,起到了省力的作用;②物体被匀速拉动的距离为1m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2m;③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④若增加物体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3.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分别用拉力F甲和F乙将重为400N的物体G提升,若不计绳重及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均相同,在F甲和F乙作用下,绳子末端匀速移动相同距离,则此过程中( )A.F甲和F乙做的有用功相等B.F甲和F乙的大小相等C.F甲和F乙做的总功相等D.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4.如图所示,人对物体做功的是()A.运动员推铅球时,球离开手向前飞去的过程中B.两人提着桶在水平路面上加速前进C.小朋友用力搬石头,搬而未动D.运动员手举杠铃静止不动5.如图所示的四个杠杆,悬挂的重物G和杆长都相同。
若各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则所用的最大的力是()A.B.C.D.6.某起重机把货物匀速提升到三楼,用时为t1;起重机经保养后,提升了机械效率,当匀速提升同样货物到相同的高度,用时为t2。
与第一次提升相比,第二次()A.t2<t1B.有用功较多C.额外功较少D.总功较多7.小明同学在体育课上,用70N的力投出的实心球在空中画了一条优美的弧线,若实心球重为20N,小明投出了6m远的距离,球最高点距地面2.5m,则在投球的整个过程中,小明对球所做的功为()A.50J B.420J C.0J D.条件不足,无法计算8.图中用同一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19
分析与论证:
(1)同一滑轮组,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2)滑轮组的绕线相同,提升同样重的物体,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摩擦相关,摩擦力越大,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
(4)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 (选填“相关”或“无关”)。
练习: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试验中每个钩码重
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图做的。
(选填甲、乙、或丙)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能够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选填“相关”或“无关”)。
2024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9.6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比较实验数据1 和4,2 和5,3 和6 可知,不同滑轮组
提升重力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重力越大,机械效
率越低。
感悟新知
知1-讲
深度理解
对于一个已经组装好的滑轮组,重物上升的高度h和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存在s=nh的关系,所以机械效率
公式可变形为 W有用 Gh G (n 为承担物重的绳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感悟新知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匀__速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 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 你认为他的想法_不__正__确__(选 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__摩__擦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4
1 0.1 0.1 0.4 0.5 0.2 50%
5
2
0.1 0.2 0.7
0.5 0.35 57.1%
6
3 0.1 0.3 1.0 0.5 0.5 60%
感悟新知
6. 实验结论
知1-讲
(1)比较实验数据1、2、3 或4、5、6 可知,同一个滑轮
组提升重力不同的重物时,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越高。
第九章 机械与功
第六节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
1 课时讲解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北师大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操场上的升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它的作用是( )A .省力B .省距离C .既省力又省距离D .改变力的方向2.关于推木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管推没推动木箱,人都做了功B .若推动着木箱前进,以手为参照,木箱是运动的C .推木箱的棱角时,手会很痛,是因为受力面小,压强大D .若没有推动木箱,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3.甲、乙两人在相同的水平路面上,用水平推力分别以1m/s 和0.5m/s 的速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箱沿直线匀速推动了10m 。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推力大于乙的推力 B .甲、乙做功相等C .甲、乙做功的功率相等D .推动过程中木箱的动能相同4.如图所示的杠杆,正处于水平平衡,若将杠杆左边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段距离L ,为使杠杆恢复平衡,应将右边钩码( )A .向右移动LB .向左移动LC .向右移动大于L 的距离D .向左移动大于L 的距离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对同种物质而言,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1122m V m V = B .根据9.8/g N kg =可知19.8kg N = C .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 .t P W =的物理意义是每做1J 的功所需要的时间,因此t P W=也可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6.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 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 . F F >甲乙与ηη<甲乙B .F F =甲乙与ηη=甲乙C .F F <甲乙与ηη<甲乙D .F F <甲乙与ηη=甲乙7.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如图所示,并测算了各次实验装置的机械效率。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
2.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η=WW有总用=GFhs。
(2)实验步骤:①将木板用一木块垫起,使其倾斜程度较小,用弹簧测力
计沿斜面将小车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记下小车的移动距离 s, 并测出小车在斜面上的高度 h,拉力 F;②改变木板一端垫起的高度,使
斜面较陡和更陡,重复步骤①;③计算每一次实验的有用功、总功和机 械效率。 (3)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斜面越陡机械效 率越高。
(3)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高 ;提升相同重物, 动滑轮个数越多,机械效率越低低 ,但越省省 力。
知识点 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提 出了下列猜想:①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动滑轮重有关; ②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③滑轮组 机械效率高低可能与物体提升高度有关;④滑轮组机械效率 高低可能与承重绳子股数有关。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 进行对比实验来验证提出的猜想,
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00..66 N。继续探究,可以得出斜面越陡,拉力越 大大 (选填“大”或“小”),机械效率越高高 (选填“高”或“低”)。
4.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1)按照甲图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匀匀速速 拉动弹簧测力
计,使钩码从 A 处升高到 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 0.88N,钩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重难点解读 1.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
η=WW有总用=GFhs。
(2)实验方法:用刻度尺测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用弹簧测力 计测出钩码的重力和拉力的大小,计算出机械效率。 (3)注意事项: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保证测力计示数大 小不变。 (4)实验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原因有:①动滑轮越重, 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越多;②提升重物越重,有用功相对就越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越多。
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优质课教学设计_3
课题 第九章 功和功率 第六节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实行滑轮组机械效率η的计算。
3.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水平和创新水平。
过程与方法1.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实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2.通过参与用实验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发现与处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新实验操作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展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团结合作学习精神并提升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
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 与h 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测量动力F 及s 和h 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导学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修正与反思1.教学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今天我们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知识点”教学 ● 实验目的(1)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 实验原理 机械效率的表达式: ,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得到实验原理 。
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 实验仪器根据实验原理中不同物理量选择不同测量工具,G 、F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h 、s 用刻度尺测量。
● 实验设计 问题引导:(1)为避免测力计的自重对实验产生的影响,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若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总有W W =ηFsGh W W ==总有ηFs GhW W==总有η轮组成的滑轮组,怎样组装?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动,所以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按照如图所示组装滑轮组。
(2)怎样提升滑轮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准确? 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滑轮组。
(3)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应在向上的匀速运动中,还是静止状态?(2)(3)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12
三、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基本知识: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基本技能:根据生活事例理解物理知识,并使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基本方法: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4、基本经验:能计算机械效率●重点、难点理解机构效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段四环五步教学法、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教学过程第一时段:课前预习问题: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并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第二时段:课中一、有趣的导入小明家的房屋需要装修一下,要把沙子运到二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协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沙子装入袋子沿着木板推到楼上……)二、知识的输入(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1.设计方案:2.需测量的物理量和使用工具:3.实验注意点:A、测拉力时,应匀速拉动弹簧秤。
B、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上为宜,若方向向下,操作、读数均不方便。
4.设计表格,实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5.得出结论: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_______(等或不等)的。
(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在上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升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需克服摩擦力作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这部分功虽然并非我们所需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们叫做额外功,记作:W额外;如果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W总,则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 下册 第九章 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共16张PPT)
3、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哪些?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滑轮组、 铁架台等
5
实验步骤
1、测出钩码的重力G,并记录表中 2、如图,把滑轮组和刻度尺安装好,从刻度尺读
出钩码和弹簧测力计 的位置 3、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匀速上升,读出
弹簧测力计所示拉力F的值 ,从刻度尺读出钩码 升高的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记录 数据在表格中。 4、算出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72021/3/72021/3/72021/3/7
谢谢观看
6
7
5、更换钩码的数量,多做几次,把结果记录到表 格中
8
6、更换滑轮组丙,再次测量并记录、处理数据
9
交流讨论
1、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要匀速提升钩码
2、同一个滑轮组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机械效 率相同吗?
不相同,钩码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3、甲、丙两个滑轮组都挂相同的钩码时,机械 效率是否相同?
16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72021/3/7Sunday, March 07,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72021/3/72021/3/73/7/2021 11:22:46 A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72021/3/72021/3/7Mar-217-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72021/3/72021/3/7Sunday, March 07,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72021/3/72021/3/72021/3/73/7/2021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第九章第6节《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件
本课小结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实验器材: 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 滑轮组、铁架台等
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_1N.2。若
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15cm,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为_______8_3_.3。%
(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将_____(增选大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 11
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
22
械效率?
机械效率及计算
例一:甲机械的机械效率比乙机械的机械效率 高,表明 ( D ) A.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B.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少 C.甲的总功比乙的总功少 D.做相同的总功,甲的有用功比乙的有用功多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讨论:
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原理: h = W有 = Gh W总 Fs
2、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有哪些?
G ---- 物体的重力 h ---- 物体升高的高度 F ----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例 二 : 用 10N 的 水 平 拉 力 拉 着 重 为 60N的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3.5m, 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3重5 力对小 车做的功是 _____J。0
变式训练 1、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
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 匀速移动了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
擦力大小为20N,则( D )
4、算出总功、有用功和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北师大版)佛山市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机械和功》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重力均为2N的A、B两滑轮,按如图所示组装,重物G重40N,绳端拉力为F。
若不计摩擦,在匀速提起重物时,下面结论中正确的是()A.A、B均为定滑轮,F=40NB.A、B均为动滑轮,F=20NC.A为定滑轮、B为动滑轮,F=21ND.A为定滑轮、B为动滑轮,F=19NF最大的是(机2.以下四个图用不同的机械将重量相同的物体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处,力1械自重及摩擦均不计)()A.B.C.D.3.小明爸爸的质量为70kg,小明的质量为50 kg。
若父子俩用相同的时间从居住楼的一层爬到三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做功的功率相等B.小明做功的功率比爸爸的大C.爸爸做功的功率比小明大D.无法比较做功的快慢4.小明同学从学校一楼跑上四楼,他上楼时克服重力做的功最接近于()A.50J B.500J C.5000J D.50000J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做功越快,功率越大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D.功率越大的机械效率越高6.下列估算结果与事实相符的是()A.把铅球从地上拿起缓缓举过头顶,人对铅球做功约为1JB.中学生从一楼走到三楼大约做功300JC.小明同学跑步上五楼,用时40s,他上楼的功率约为150WD.家用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大约为8W7.学校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这样做A.既省力,也改变力的方向B.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C.不省力,但改变力的方向D.既不省力,也不改变力的方向8.下列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B.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C.如图保持测力计悬挂的位置不变,若斜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会变大D.测量过程中,若测力计指针不在刻度线上,为方便读数可适当调节平衡螺母9.撬棒是人们在劳动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
如图所示是工人利用撬棒撬动大石头的情景,撬棒上O点为杠杆的支点。
(好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机械和功》测试(有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杠杆OA,O为支点,用力F提起重为30N的物体,恰在水平位置平衡。
已知OA=80cm,AB=50cm,杠杆与转轴间摩擦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利用该机械提起重物时不能省功;②拉力F的力臂为80cm;③拉力F的大小为22.5N;④拉力F为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②③D.只有②④2.小明爸爸的质量为70kg,小明的质量为50 kg。
若父子俩用相同的时间从居住楼的一层爬到三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人做功的功率相等B.小明做功的功率比爸爸的大C.爸爸做功的功率比小明大D.无法比较做功的快慢3.如图所示,用30N的拉力F沿水平方向拉绳子的一端,使重400N的物体A以0.1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了10s,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此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1mB.滑轮组对物体A的水平拉力为90NC.拉力F的功率为3WD.拉力F所做的有用功为72J4.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0JB.中学生上楼的功率可达1000WC.人双脚站立对地压强约为104PaD.人伸开的一只手掌受到的大气压力为1.0×105N5.如图,用同一滑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绳重、摩擦),图中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F1=F2B.F3=F4C.2F2=F1D.2F2=F46.如图所示,是进行体能训练时,运动员分别用背、抱、平拉、滚拉的方式移动同一组轮胎,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将轮胎运送相同的距离,则他对轮胎做功最多的是()A.背B.抱C.平拉D.滚拉7.图中用同一滑轮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提升A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额外功较小B.有用功相等C.总功较大D.总功的功率较小8.下列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我们就说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B.安装好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之在水平位置平衡C.如图保持测力计悬挂的位置不变,若斜向下拉,测力计示数会变大D.测量过程中,若测力计指针不在刻度线上,为方便读数可适当调节平衡螺母9.下列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A.高山上大气压强为1.5×105PaB.高速公路上小轿车车速约为30m/sC.某人体积约为0.06m3D.将一瓶500mL矿泉水托高1m,托力做功约5J10.如图是自行车示意图,根据你对自行车的认识,你认为自行车在设计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B.自行车的车龙头相当于是一个轮轴,起到省力的作用C.自行车前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是滚动摩擦力D.自行车后轮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是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1.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分别将5块完全相同的砖运到二楼,如图所示,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人对砖做的功比小孩对砖做的功多B.大人对砖做的功比小孩对砖做的功少C.大人对砖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孩对砖做功的功率大D.大人对砖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孩对砖做功的功率小12.小华用图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为测量方便,让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时读数B.弹簧测力计对绳子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增大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增大物体重力与动滑轮重力的比值,可以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和摩擦)二、填空题13.小强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货物运送到楼上,不计绳子重和摩擦。
物理目录
新课标北师大版初中《物理》课程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一、物质的状态二、温度的测量三、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四、汽化和液化五、升华和凝华六、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一、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二、物质的质量及其测量三、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四、新材料及其应用第三章物质的简单运动一、运动的描述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四、平均速度的测量第四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二、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三、乐音与噪声四、超声波第五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与物体的颜色二、光的反射三、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四、光的折射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透镜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三、生活中的透镜四、眼睛和眼镜第七章运动和力一、力二、力的测量三、重力四、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五、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六、二力平衡七、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第八章压强和压力一、压强二、液体内部的压强三、连通器四、大气压强五、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六、物体的浮沉条件七、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九年级上册第九章机械和功一、杠杆二、滑轮三、功四、功率五、探究——使用机械能省功吗六、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第十章能及其转化一、机械能二、内能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一样吗四、热机五、火箭六、燃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动手动脑——认识和组装电路第十一章简单电路一、认识电路二、组装电路三、电流, 四、电压五、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六、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七、变阻器第十二章欧姆定律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二、根据欧姆定律测量导体的电阻三、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四、欧姆定律的应用利用电能——使生活更美好第十三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和电能二、电功率三、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四、电流的热效应五、家庭电路六、安全用电九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电磁现象一、磁现象二、磁场三、电流的磁场四、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五、电磁铁的应用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七、直流电动机八、电磁感应发电机第十五章怎样传递信息——通信技术简介一、电磁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PPT出示用滑轮组提示一桶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然后提问学生,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并让学生回答额外功产生的原因?
这时出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组装如图,让学生根据图实行讨论,并回答。
教学活动3
三.让学生预习并提问
1.实验目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组装滑轮组,掌握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2.能实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3.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观察、思维等水平和创新水平,增强团结合作学习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测量滑轮组提升重物时S与h的关系、拉力与物重的关系。
2.在具体实例中,使用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解决问题。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六节(北师大版)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习者
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练习组装滑轮组和学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通过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进一步了解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找出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增强合理改进机械、提升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当然本实验各个物理量,特别是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时非常困难的,这些测量不准确,导致机械效率的计算误差很大。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让学生知道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的测量什么和计算什么?怎样计算?并增强强调知道实验器材的组装、实验步骤,同时培养阅读自学水平。
教学活动4
四.实验指导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测量应该在运动过程中实行。在测量中,必须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匀速拉动中读数呢?同时问学生是在运动中容易读数还是静止容易?讨论后得出,为了避免实验时顾此失彼,所以我们用电动机来拉动弹簧测力计在运动的过程中采用拍照的方式留下示数的照片,再照片上读数这样将会更准确一些,同时同一实验组的同学要分工合作。
(1).第1、2次使钩码的自重相同,绳子的段数相同,改变上升的距离。
(2).第1、3次使钩码的自重相同,改变绳子的段数。
(3).第3、4次使绳子的段数相同,改变钩码的自重。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自重G
钩码上升前直尺示数h1
钩码上升后直尺示数h2
钩码上升高度h
有用功W有用
测力计示数F
教学资源
多媒体、wifi、手机滑轮、自制滑轮组装置、电动机(带电源)、测力计、塑料软尺。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
学教水平培养
教学活动1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
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复习情况,导入新课。(2分钟)
教学活动7
七、小结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我们测量的是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是难点,所以测量过程会带有很多困难,我们要想办法克服,所以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要评价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表现,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实行到位的评价,提出表扬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逐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等水平,同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准自由拓展,在理想的情况下的一些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新实验操作提升学习物理的兴趣。
2.在合作交流中向同伴学习,在展示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提升科技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滑轮组的绕线组装。(2)重物上升的距离和绳子自由端所通过距离的测定,理解S与h的关系。(3)会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难点: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普遍都有“难”的感觉,如:不能单独操作;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特别是移动距离的测量和移动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读取时非常困难的。
测力计移动前直尺示数S1
测力计移动后直尺示数S2
测力计移动距离S
总功W总
机械效率η
2、数据分析:
根据1、2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后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上升距离的关系,根据1、3次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后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的关系,根据3、4次实验数据计算出的总功和有用功,然后在计算出机械效率,总结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自重的关系,①因为W总总是大于W有用,所以η<1;
②从实验可见,不同的滑轮组,η的值一般不同;
③在实验中,对于已经组合好的滑轮组,只要用尺测出了钩码上升的高度h,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的段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的高度就能够算出来,即s=nh。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观察、动手、分析水平,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尊重科学的态度,掌握实验方法。
能通过实验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水平。同时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在全班讲解。
学生“各尽其职”,让学生在有组织有纪律的环境下学习,提升学习效率,同时相互合作,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学习的水平和计算水平。
教学活动6
六.学生实行分组实验,完成实验数据记录,并通过计算结果分析数据
1.分组实验:负责组装和控制电源操作的开始组装操作实行试验,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实验时讲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同时强调实验过程的完整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精神,特别是在数据的测量过程中不能凑数。
教学活动5
五.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安排实验分工
四人小组成员好分工:
一人负责组装和控制电源操作。
一人负责钩码上升高度和测力计移动距离测量。
一人负责拍照测力计并读出测力计示数。
一人负责观察、指挥和记录。
然后依次各计算一次机械效率。
1、s=nh
2、在理想情况下[忽略动滑轮重、滑轮摩擦、绳重]时F=G/n若不考虑动绳重和摩擦时F=(G+G动)/n。
3、在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做了哪些额外功?
教学活动8
八、板书设计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3、实验步骤及教学过程:
4、小结:
5、布置作业:
教学活动9
九、布置作业
课本119页交流讨论。
用手拉测力计很难做到匀速拉动,提问启迪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电动机能够保证匀速运动,同时拍照能够使运动的读数变为静止的,读数的难度大大降低。
这样能够降低组装难度,节约时间。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水平和探究学习物理激情。
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和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测量是这个实验中的测量的难点,采用这两种方式使得这两个数据的测量难度大大的降低,只不过多了一次读数。
2.在上面的测量过程中,改变绳子段数来测量滑轮组的相关数据时,只需要将原来的固定端变为自由端,原来的自由端变为固定端,然后将动定滑轮翻转180度即可,并不需要重新组装,这样能够降低难度,节约时间。
3.钩码上升高度的测量,我们能够再钩码的下面挂上一条较短的塑料软尺,记录下开始的示数和拉动后的示数,前后示数之差就是钩码上升的距离,开始时距离h1,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后距离为h2那么h2-h1就是钩码升高的高度h。
4.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的测量,首先我们用塑料软尺来代替组装滑轮组的绳子,我们在测力计和电动机之间用细线连接,这时记下塑料软尺与动滑轮相切的示数为S1,再拉弹簧测力计,然后读出塑料软尺再次与动滑轮相切示数为S2,这就是弹簧测力计通过的距离S=S2-S1。
5.在实验中要求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记录测得的数据,不能凑数。实验结束,要整理仪器,并放回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