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地貌PPT课件
合集下载
海岸地貌ppt
一是中立点,在平面上是与岸线基 本平行的中立线;
二是泥沙颗粒的不对称运动导致自 然分选,粗颗粒沙向岸运动后留在 高部位上,向海方向泥沙颗粒平均 粒度逐渐变细;
三是通过泥沙颗粒起动、迁移和沉
积,岸坡上段增陡和下段趋缓,不 再有明显的侵蚀和明显的泥沙堆积, 塑造了海岸均衡剖面。
41
海滩、水下沙坝、滩脊、海岸沙坝、泻湖、海岸沙丘等。
它一端着陆而尾端弯 曲游移。 有数支分岔的沙咀 也称复式沙咀。
57
58
连岛坝:是连接陆地与岛屿的沙坝,是纵向迁移的
泥沙在波浪折射波影区的堆积。
59
60
61
62
泻湖:与泥沙纵向迁移有关的泻湖是沙咀围封港湾或其它 水域而形成的泻湖。
63
64
65
66
海山岛各岛屿主要 由低丘和滨海低地 组成,海岸地貌属 于淤泥质基岩港湾 型海岸,多数岸段 基岩直接伸入海中 形成基岩岬角。岬 角之间多为淤泥形 成的潮滩,现为滩 涂养殖地和人工生 态保护地(包括红 树林地)
67
海岛港湾景观资源独特
68
69
70
71
72
73
74
小 结
海岸带:由沿岸陆地、潮间岸滩与水下岸坡
三部分组成
波浪的变形与折射 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和岩滩 泥沙的横向运动与海积地貌 泥沙的纵向运动与海积地貌
75
2.潮成地貌
潮汐、潮流 潮滩 潮汐水道 潮流沙脊(群)
33
34
35
36
37
38
39
(2)海积地貌
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变形作用力推动下移 动,并进一步被研磨和分选,便形成海滨沉积物。
《海岸地貌》PPT课件
波浪一方面沿着海面向前传递,同时也向下部水层传递。水质点
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而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增加,半
径减小。当水深按等差级数增加时,波高或水质点运动圆周半径 按等比级数减小(图9-3)。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 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因此外海传来的波浪 进入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中的水质点才比较明显 地扰动海底,通常把1/2波长的深度看作波浪作用的极限深度。 小于此深度的波浪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浅水波。
当月球在地球赤道的延长线上时,地表各点 应有两次同样的高潮和同样的低潮-正规半 日潮。当月球偏离赤道延长线,其中一次高 潮和低潮减弱,出现两次不等的高潮和两次 不等的低潮-不正规半日潮。当月球偏离赤 道沿线更甚,一个太阳日中只出现一次高潮 和一次低潮-全日潮。
A Spring tide- 大潮、春潮 B Neap tide-小潮、最低潮
《海岸地貌》PPT课件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有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是风暴浪作用的 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海底泥沙处。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 洋可划分为滨海陆地、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图9-1)。
滨海陆地(Backshore)是高潮位以上至风暴浪所能作用的区域。在此范围内 有海蚀崖、沿岸沙堤及潟湖低地等,它们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水面以上, 只在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epilittoral zone )。
风向和风速通过改变波浪的规模来影响波浪的破碎深度。当风向与波向一致(即向 岸风作用)或向岸风的风速较大时,波高增大,波浪的破碎深度加大;相反在离岸 风作用下或向岸风的风速较小时,波高变小,破碎深度减小。
海南岛东部激岸浪 暴风浪
波浪折射 (Wave refraction)
(完整PPT)第八章 海岸地貌
潮差
钱塘江大潮
2、潮汐
航运
潮汐发电
1957年我国建成了第一 个潮汐发电站
我国每年潮汐发电量达 到了870亿千瓦时
3、洋流
洋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所作的定向流动。海流的 形成可由风的作用、气压梯度、海水的密度和温度、 江河淡水注入以及潮汐等影响所致。其中能循环起来 的称为海洋环流。
热量交换
海洋生物分布
2、海岸线
我国有18000km海岸线
滨外,水下岸坡下部,水深较大,相当于波基面以下的浅 海部分;
临滨(近滨),水下岸坡上部,水深较浅,相当于潮下带; 前滨,受潮位影响,相当于潮间带; 后滨,高潮面之上的陆上沿岸地带,相当于潮上带。
滨外 (浅海)
高潮面
低潮面 波基面
临滨 (潮下带)
前滨 潮间带
后滨 (潮上带)
舟山海岸拍岸浪
2、海岸侵蚀地貌
(1)海蚀崖 (2)海蚀穴 (3)海蚀窗 (4)海蚀拱桥 (5)海蚀柱 (6)海蚀平台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岸带
海蚀平台 高潮面
海蚀穴
水下岸坡 低潮面
(1)海蚀崖
在海浪长期侵蚀下,基岩不断崩塌后退,形成高出海 面的基岩陡崖,叫海蚀崖
山东威海海蚀崖
巴厘岛 情人崖
塞班岛 自杀崖
韩国釜山
夏威夷檀香山
巴 西 里 约 热 内 卢
水下沙坝
离岸堤
3、泥沙纵向移动及其形成的海岸堆积地貌
当波浪的作用方向与岸线呈斜交,海岸带泥沙所受的 波浪作用力和重力的切向分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泥沙 颗粒按两者的合力方向沿岸线方向移动,称为泥沙纵 向移动。
由于岸线走向变化使波浪作用方向与岸线夹角增大或 减小,波浪作用强度都将减弱而发生堆积。此外,如 河流入海带来大量泥沙,或在波影区水域也会使泥沙 流过饱和而发生堆积。
第14讲 海岸地貌1
水下岸坡(Nearshore)是低潮位以下到海浪作用开始掀起海 底泥沙处,即大约是水深等于1/2波长的位置。水下岸坡在平 均海面高度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
Swash zone冲流带、Surf zone碎浪带、Breaker zone破浪带
第七章 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s)
一、海蚀作用与海蚀地貌
波浪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最明显。基岩海岸的水深大,外来的波 浪能直接到达岸边,将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对岩壁的冲击上。
波浪水体的巨大压力及被 其压缩的空气对岩石产生 强烈的破坏,尤其对有裂 隙发育的岩石更为明显。 被破坏的岩屑砂砾随波浪 研磨基岩,加快了海蚀作 用的速度。
海水对岩石的溶蚀能力比 淡水强,其溶蚀速度比淡 水大3~14倍。
Wave bending around the end of a beach at Stinson Beach, California
所以,浅水区波浪的变形包括:垂直剖面+平面
第七章 海岸地貌(Coastal Landforms)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地貌 海岸类型与演化 海面变化与地貌发育
1.深水区波浪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范围内作近于封 闭的圆周运动来实现。
2.深水区波浪运动,既是波形传播形式,又是波能 传播形式;波浪在向前传递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 传递。
波浪在向前传递的同时,也向下部水层传递
水质点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而在垂直方向上随 水深增加,半径减小(表明波高减小)。
海南岛东部激岸 波浪折射(Wave refraction)
波浪进入浅水区后,由于波浪前进方向与岸线斜交或海底 地形的起伏变化,都会随着水深的减小而使波浪传播速度 改变,在一个波峰线上,有些段运动速度快,有些段运动 速度慢,波峰线发生弯曲,使波峰逐渐与等深线趋于平行, 称为波浪折射。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一、现代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而成的带状区域。 现代海岸带的陆上界限是风暴潮的上限,海上 的界限是波浪受底部地形影响开始变形处。 海岸带自陆向海依次可分为海岸、海滩、水下 岸坡三部分,其中海岸指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海 岸带部分,海滩为高低潮之间的部分,水下岸 坡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海岸带部分。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A为缓坡海岸水下沙坝、B为陡坡海岸水下沙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五、海岸类型
横向海岸和纵向海岸,横向海岸是构造 线的走向与岸线大致垂直,而纵向海岸 是构造线走向与岸线大致平行。 台湾东海岸就是纵海岸,里亚式海岸是 横向海岸,达儿马提亚海岸是纵向海岸 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当一股饱和的泥沙流从A到B,由于海岸发生转折,泥沙 搬运能力下降发生堆积形成海滩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凸形海岸,一端与陆 地相连、另一端向海 洋延伸的泥沙堆积体 称为沙嘴。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湾外侧湾口处堆积的沙坝称为拦湾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连接陆地与岛屿的沙坝称为连岛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二、海岸的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主要包括:波浪作用、潮汐 作用、洋流作用、河流作用。 波浪折射的结果使得海岬处波能辐聚、海 蚀作用显著,海湾处波能辐散、海积作用 显著。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三、海蚀地貌
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 桥、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蚀崖,基岩海岸被海蚀作用形成或改造的 陡崖,崖体上有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 海蚀平台,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形成的微向海 倾的基岩平台,平台上常留有海蚀拱桥、海 蚀柱等。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交互作用而成的带状区域。 现代海岸带的陆上界限是风暴潮的上限,海上 的界限是波浪受底部地形影响开始变形处。 海岸带自陆向海依次可分为海岸、海滩、水下 岸坡三部分,其中海岸指平均高潮线以上的海 岸带部分,海滩为高低潮之间的部分,水下岸 坡指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海岸带部分。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A为缓坡海岸水下沙坝、B为陡坡海岸水下沙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五、海岸类型
横向海岸和纵向海岸,横向海岸是构造 线的走向与岸线大致垂直,而纵向海岸 是构造线走向与岸线大致平行。 台湾东海岸就是纵海岸,里亚式海岸是 横向海岸,达儿马提亚海岸是纵向海岸 根据海岸物质组成可分为:基岩海岸、 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当一股饱和的泥沙流从A到B,由于海岸发生转折,泥沙 搬运能力下降发生堆积形成海滩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凸形海岸,一端与陆 地相连、另一端向海 洋延伸的泥沙堆积体 称为沙嘴。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海湾外侧湾口处堆积的沙坝称为拦湾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连接陆地与岛屿的沙坝称为连岛坝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二、海岸的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主要包括:波浪作用、潮汐 作用、洋流作用、河流作用。 波浪折射的结果使得海岬处波能辐聚、海 蚀作用显著,海湾处波能辐散、海积作用 显著。
海岸地貌最新课件
三、海蚀地貌
常见的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 桥、海蚀柱、海蚀平台。 海蚀崖,基岩海岸被海蚀作用形成或改造的 陡崖,崖体上有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 海蚀平台,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形成的微向海 倾的基岩平台,平台上常留有海蚀拱桥、海 蚀柱等。
2-3-2 海岸地貌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
海蚀平台: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
基岩平台。
海蚀洞、海蚀门(拱桥)、海蚀柱
海蚀洞
海蚀门
海蚀柱
海蚀洞:海浪侵蚀岩壁 较海脆蚀弱洞:的海浪地侵方蚀岩形壁成较脆洞弱的穴地。方
形成的洞穴
海蚀门:位于岬角上的海 海蚀柱:海蚀门上方崩
海蚀蚀洞门:,位侵于岬蚀角贯上的穿海蚀后洞形,侵成蚀如 海蚀柱塌:后海蚀,门上剩方下崩塌立后于,剩海下独岸的
其他
流等侵蚀海岸。
海蚀
• 据测定,波高6米、波长50米的波浪 • 对每平方米岩壁产生的压力达15吨左右,最高可达30吨 • 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
波浪 作用
海蚀崖: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掏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
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柱:在海蚀平台上,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形成的。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沉积地貌
包括海滩、沙 嘴、离岸堤、 水下沙坝等。
波 浪 作 用
• 基岩海岸一般水下岸坡坡度大,波浪能直接冲击岸边 • 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
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
除了波浪外,还有哪些侵蚀海岸?
还有岩石碎块的磨蚀、海水的溶蚀作用、潮汐、洋
喀斯特地貌 海岸地貌 冰川地貌
PART TWO
COASTAL L ANDFORM
1.海岸带 海洋与陆地相互接触和彼此作用的地带。
海岸线
高
潮 滨 线
滨
低 潮
海 浪
线
滨
线
海岸类型
海岸地貌分类
① 岸基坡岩陡海 峭岸 、: 滩海沙由狭岩蚀窄石地。组貌成的海岸。主要特征是沉岸积线地曲貌折、湾岬相间、
海岸与海底地貌PPT课件
磨蚀作用:波浪浪流挟带岩屑和沙砾对基 岩的撞击、凿蚀和研磨作用。
溶蚀作用: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
.
9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
10
海岸溶蚀1
.
11
溶 蚀
.
12
1.1 海蚀地貌
• 海蚀作用使岩石海岸发育海蚀崖、海蚀穴、 和岩滩等基本地貌类型,以及一些如海蚀 拱桥、海蚀柱、海蚀窗、岩脊、岩沟等点 缀性的地貌类型。
• 在海边的海陆相互作用构成的地带,称海岸带。
• 现代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部分 组成 。
.
4
1 海岸地貌
• 海岸,包括海蚀崖、海岸沙丘、泻湖洼地、港 湾、沿岸堤等。它的上界是特大高潮或风暴潮 浪能淹没到的地方,下界是高潮位岸线。
• 潮间带,是介于高潮位岸线与低潮位岸线之间 的潮滩或岩滩。
A岩石海岸,B沙质海岸,
H水深,h波高. ,L波长
6
1 海岸地貌
• 海岸地貌包括海岸侵蚀地貌与海岸泥沙堆积地貌 (以舟山朱家尖为例)
砾石堆积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 沙质堆积
7
1.1 海蚀地貌
• 海蚀作用:波浪潮流及其挟带的沙砾岩块对海 岸的撞击、冲刷、磨蚀等作用。
辽宁庄河海.蚀地貌
8
冲蚀作用:波浪潮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 作用。
也称沿岸堤。
• 滩脊的特点:组成物质颗粒比较粗,颗粒越粗剖面坡 度也越陡。粗砾多形成又高、又陡、又窄的沿岸堤。 沙质滩脊较宽缓,向海的一面坡度2°~11°,个别 可达20°,向陆的一面倾斜1°~3°。
.
45
海滩3
韩国釜山
.
46
海滩4
夏威夷檀香山
.
47
溶蚀作用:海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
.
9
波浪的机械侵蚀作用3
.
10
海岸溶蚀1
.
11
溶 蚀
.
12
1.1 海蚀地貌
• 海蚀作用使岩石海岸发育海蚀崖、海蚀穴、 和岩滩等基本地貌类型,以及一些如海蚀 拱桥、海蚀柱、海蚀窗、岩脊、岩沟等点 缀性的地貌类型。
• 在海边的海陆相互作用构成的地带,称海岸带。
• 现代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与水下岸坡三部分 组成 。
.
4
1 海岸地貌
• 海岸,包括海蚀崖、海岸沙丘、泻湖洼地、港 湾、沿岸堤等。它的上界是特大高潮或风暴潮 浪能淹没到的地方,下界是高潮位岸线。
• 潮间带,是介于高潮位岸线与低潮位岸线之间 的潮滩或岩滩。
A岩石海岸,B沙质海岸,
H水深,h波高. ,L波长
6
1 海岸地貌
• 海岸地貌包括海岸侵蚀地貌与海岸泥沙堆积地貌 (以舟山朱家尖为例)
砾石堆积
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 沙质堆积
7
1.1 海蚀地貌
• 海蚀作用:波浪潮流及其挟带的沙砾岩块对海 岸的撞击、冲刷、磨蚀等作用。
辽宁庄河海.蚀地貌
8
冲蚀作用:波浪潮流对海岸的撞击、冲刷 作用。
也称沿岸堤。
• 滩脊的特点:组成物质颗粒比较粗,颗粒越粗剖面坡 度也越陡。粗砾多形成又高、又陡、又窄的沿岸堤。 沙质滩脊较宽缓,向海的一面坡度2°~11°,个别 可达20°,向陆的一面倾斜1°~3°。
.
45
海滩3
韩国釜山
.
46
海滩4
夏威夷檀香山
.
47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2.3.1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共38张ppt)
疏松;海蚀作用较弱
岸坡平缓,浅滩宽广。
利用:(建设海滨浴场、开 利用:滩涂养殖、晒盐
发旅游业)
海岸地貌的分类
按成因分类
• 海蚀地貌: 海岸在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崖壁破碎,海岸崩塌。
景观类型/地貌名称: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 海 积 地 貌 :被波浪侵蚀的碎屑物质再由波浪堆积到岸边,出现堆积地貌。
合作活探动究二:(2)水1.下读沙图坝2是-大42致,与完海成岸相线关平任行的务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
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 果?(3)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
冲刷的一道屏障。议一议,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 毁损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海水运动携带泥沙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流动, 在没有达到海岸线前,就当遇到阻挡,流速 减慢,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在水下形成沙 坝,露出水面形成离岸堤。
海积地貌景观的形成演变过程
潟湖
潟湖
2.根据位置、物质组成及形态,推测沙坝和离 岸堤形成过程。
岸线由平直变成弯曲,形成海湾,海湾口两旁泥 沙堆积形成沙嘴,泥沙继续堆积,沙嘴封住湾口, 形成沙坝(离岸堤),海湾渐渐的与海洋失去联 系,而形成潟湖
向海倾斜,坡度很缓;海 滩上沉积物颗粒很细, 以泥质为主
思考:三种海滩物质颗粒的粗细差异与动力的强弱有何联系?
颗粒越细,反映海水 (海浪)动力越弱
海积地貌景观有哪些特征?
海水搬运积聚
河流
海滩 沙嘴
[实用参考]风成地貌和海岸地貌.ppt
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蚀地貌
雅丹(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中国西北的魔鬼城
“雅丹”原是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小丘”,该地貌在 新疆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在干涸的湖 底,沉积岩层因风化而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不 断扩大,形成了一道道平行的沟槽。
(2)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海岸线是海水面与陆地的交线,由于潮汐作用海岸线随海面波动而变 动。海岸带包括海岸线两侧的陆上和水下两部分。
(一)海岸带 陆地和海洋的接触地带,称为海岸带,
通常又称海滨。分为现代海岸带和古代海岸带。
(1)海蚀地貌
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叫侵蚀海岸。由于海岸大
多是基岩出露,因此也叫基岩海岸。
海蚀地貌------海蚀作用
第三节 风成地貌 和海岸地貌
一、风成地貌
风力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地貌
主要分布:内陆的荒漠带(我国西北地区)
风蚀地貌
风蚀壁龛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洼地 风蚀谷
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 新月形沙丘
影响: 流动的沙丘会掩埋农田、阻塞交通, 应植树种草防风固沙,防止土地沙化
(1)风蚀地貌
石窝(风蚀壁龛)
风积地貌: 沙丘(新月状、长垄 状、蜂窝状)
海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洞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蚀平台
海积地貌 沙滩 沙洲 贝壳堤
干旱地区(沙质海岸、 海蚀地貌:山东、辽东半岛 湖岸、河岸等地) 海积地貌:杭州湾以北
海蚀崖
侵蚀形成海蚀穴
海蚀穴加深,成为海蚀洞
海岬两侧海蚀洞连通,形 成海蚀拱桥 进一步侵蚀,拱桥顶部崩 塌,形成海蚀柱
海蚀地貌形成和发展模式
类型
第七讲 海岸地貌
海岸的划分
• 岩岸(rocky coast): 1) 里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垂直,又称横向海岸,以西班牙 里亚港一带为典型。 2) 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海岸线总方向与构造线平行.又称纵向海岸, 以南斯拉夫达尔马提亚最为典型。 3) 峡湾海岸(fiord coast) 海水淹没冰川谷地形成的, 挪威西岸表现最 为典型。 4) 断层海岸(cliff coast): 海岸线总方向与断层线定向一致, 如: 台湾东 岸。 5) 喀斯特海岸(karst coast): 海岸带均由可溶性岩石组成,发育了喀 斯特地貌,如越南海防附近下龙湾喀斯特海岸.
潮汐
• 潮汐(tide)指在月亮和太阳对旋转地球的引力影响 下,海面发生有节奏的升降,发生在早晨的高潮 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 潮汐对海岸作用: 潮汐通过其引起的水面升降及产 生的潮流(潮波)对海岸进行侵蚀利搬运泥沙,由 海水涨落形成水平方向的水流运动叫潮流。当潮 流速度为10一20cm/s时,就可以掀起潮间带的 粉沙淤泥,潮退后,这种悬浮物就会淤积下来。 在地形突然缩窄的海峡区,潮流流速教大,可把 石质海底冲刷出很深的构糟,并能搬动大石块.
颗大小粒与海岸斜坡角度
• 不同粒径沉积物组成的岸坡有明显差别,粗粒物 质的岸坡陡,细粒物质的岸坡缓。例如,砾石组 成的岸坡,在海岸线附近的坡度为20-30度。沙粒 组成的岸坡,一· 般不超过10度。在水深5米处, 砾石岸坡为5-7度,沙质岸坡只有1-2度;淤泥质 岸坡最平缓,远小于1度:例如江苏北部的淤泥质 海岸宽达十几公里,但滩面坡度仅0.05%度。
波浪的折射
• 波的折射: 波浪前进方向与海岸斜交会产生 波的折射作用,当波浪进入平直海岸浅水 区时,其传播速度随水深而变小,使波峰 弯曲逐渐平行于海岸,当波浪进入曲折的 岬湾时,波浪的折射使波能集中在岬角 (headland),形成冲刷区。而波浪进入海湾 (bay)时,波能是辐散的,遂形成堆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波浪向岸传播中,波高逐渐增加,波速逐渐减小,水质点轨道强烈扭曲变形, 当波峰超出下部水体的支撑时发生破碎。
8
浅水区波浪(Wave changes in shallow water)
波浪进入浅水区,水质点运动与海底摩擦,自海面向海底,水质点运 动轨迹的形态发生变化,由圆形渐变为椭圆形,上半部凸起,下半部扁平; 到了海底,轨迹的扁平度达到极限,椭圆形的水质点的垂直轴等于零,水 质点作平行底面的往返运动(图9-4)
10
当波浪进入浅水区时,Airy方程显著变化。
Airy 方程:L=(GT2/2π)(tanh(2 πd/L)) d=water depth; tan h=the hyperbolic tangent(双曲正切:tanhx=(e x-e –x)/(e x+e –x); g=gravity 当水深与波长之比小于1/4, tanh(2 πd/L) 不再为1。但是,当水深与波 长之比小于1/20, tanh(2 πd/L) ≈ 2 πd/L ,从而得出如下关系:
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称潮间带(foreshore) ,主要是海滩(Beach) (沙滩和岩滩)或潮滩(tidal flat)(粘土和细粉砂)。
水下岸坡(Nearshore)是低潮位以下到海浪作用开始掀起海底泥沙处,即大约是1/2波 长水深的位置。水下岸坡在平均海面高度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
2
后滨阶地
沿岸凹槽,沿岸沟谷
其实,海陆相互作用的痕迹不仅表现在现代海岸带内,在相邻的陆上或海 底也有保存。残留在陆上的古海岸带是一些抬升了的海蚀阶地以及由沿岸 堤构成的海积平原等;在海底水下的古海岸带是在低海面时形成的,如溺 谷、岩礁、浅滩等。
3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等。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 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对地貌起塑造作用,海流对海岸的地貌作用也没有 波浪和潮汐作用那样显著,河流作用只局限在河口地带。
➢ 波浪作用(Wave) ➢ 潮汐作用(Tide) ➢ 海流作用 ➢ 海啸(Tsunami)
4
波浪作用(Wave)
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风对海面作 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 浪。
深水区波浪
在深水中的波浪水质点作等速圆周运动,水质点沿轨道运动一周,波形往前 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同一波峰的平面延伸联线称波峰线,垂直波峰线的方 向为波浪运动方向。波峰处水质点的速度水平分量最大,方向与波浪传播方 向一致,垂直分量为零;波谷处的水质点速度水平分量也最大,但其方向与 波浪传播方向相反,垂直分量也等于零。处在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圆心线的位 置,水质点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为零,垂直分量最大,在波峰前方向上运动, 在波峰后方向下运动(图9-2)。
9
在一个波浪周期中,当波峰通过时,水质点向岸移动,速度较快,所需 时间较短;当波谷通过时,水质点向海运动,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 同一波浪周期中,水质点向海和向岸运动的速度差和时间差,愈向岸表 现得愈显著,波浪的外形变得极不对称,波浪的前坡变陡,后坡变缓, 波峰变窄,波谷拉长。
试验水槽中观测波浪在浅水区的 变形( H.E.康德拉契夫)。左 右两图是不同水深的变形情况。 小圆点是波浪作用时每隔1秒钟 测定的水质点位置,每个圆形中 横线是静止水位的水平面,最下 部横线是波浪在水底的变形,数 字是也向下部水层传递。水质点 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而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增加,半 径减小。当水深按等差级数增加时,波高或水质点运动圆周半径 按等比级数减小(图9-3)。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 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因此外海传来的波浪 进入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中的水质点才比较明显 地扰动海底,通常把1/2波长的深度看作波浪作用的极限深度。 小于此深度的波浪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浅水波。
深水波水质点的轨道运动与波形传播 6
影响波浪的因素:
1.风速 2.风时(duration) 3.风距(fetch-distance over which the wind blows) 在风距足够大,风时足够长时:H(波高)=0.025v(风速)2 H(波高)=0.36/F(fetch) 强风暴造成的波高通常超过15米,最高纪录达34米(1933年2月测于南 太平洋)。 T(周期)=L(波长)/V(波速) Airy 方程:L=(gT2/2π)(tanh(2πd/L)) d=water depth tan h=the hyperbolic tangent(双曲正切:tanhx=(ex-e-x)/(ex+e-x) g=gravity 当d/L大于1/4时, (tan h(2πd/L)≈1.0, L=(gT2/2π)=1.56T2 V(波速)= L(波长)/ T(周期)=1.56T 意义:在深水区,长周期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短周期波的速度,造成短周 期波落后长周期波,称为波浪散射(wave dispersion)
L=(GT2/2π)(2 πd/L) ↔ L2= dgT2 或 L= T gd 又因为V=L/T= gd
上述方程指示当波浪靠近海岸,水深减小,波浪长度和速度均减小。虽然在深水 中波高与波长和周期没有关系,但在浅水中,随着水深减小,波高发生增加。
11
波浪破碎(Breakers)
波浪向岸传播过程中随着水深的变浅,波浪外形发生变化,波形也将破碎。
第七章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s)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有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是风暴浪作用的 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海底泥沙处。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 洋可划分为滨海陆地、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图9-1)。
滨海陆地(Backshore)是高潮位以上至风暴浪所能作用的区域。在此范围内 有海蚀崖、沿岸沙堤及潟湖低地等,它们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水面以上, 只在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epilittoral zone )。
8
浅水区波浪(Wave changes in shallow water)
波浪进入浅水区,水质点运动与海底摩擦,自海面向海底,水质点运 动轨迹的形态发生变化,由圆形渐变为椭圆形,上半部凸起,下半部扁平; 到了海底,轨迹的扁平度达到极限,椭圆形的水质点的垂直轴等于零,水 质点作平行底面的往返运动(图9-4)
10
当波浪进入浅水区时,Airy方程显著变化。
Airy 方程:L=(GT2/2π)(tanh(2 πd/L)) d=water depth; tan h=the hyperbolic tangent(双曲正切:tanhx=(e x-e –x)/(e x+e –x); g=gravity 当水深与波长之比小于1/4, tanh(2 πd/L) 不再为1。但是,当水深与波 长之比小于1/20, tanh(2 πd/L) ≈ 2 πd/L ,从而得出如下关系:
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称潮间带(foreshore) ,主要是海滩(Beach) (沙滩和岩滩)或潮滩(tidal flat)(粘土和细粉砂)。
水下岸坡(Nearshore)是低潮位以下到海浪作用开始掀起海底泥沙处,即大约是1/2波 长水深的位置。水下岸坡在平均海面高度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
2
后滨阶地
沿岸凹槽,沿岸沟谷
其实,海陆相互作用的痕迹不仅表现在现代海岸带内,在相邻的陆上或海 底也有保存。残留在陆上的古海岸带是一些抬升了的海蚀阶地以及由沿岸 堤构成的海积平原等;在海底水下的古海岸带是在低海面时形成的,如溺 谷、岩礁、浅滩等。
3
海岸动力作用
海岸动力作用有波浪、潮汐、海流和河流等。其中以波浪作用为主, 潮汐作用只在有潮汐海岸对地貌起塑造作用,海流对海岸的地貌作用也没有 波浪和潮汐作用那样显著,河流作用只局限在河口地带。
➢ 波浪作用(Wave) ➢ 潮汐作用(Tide) ➢ 海流作用 ➢ 海啸(Tsunami)
4
波浪作用(Wave)
波浪作用是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营力之一。风对海面作 用,使水质点作圆周运动,海面水体随之发生周期性起伏,形成波 浪。
深水区波浪
在深水中的波浪水质点作等速圆周运动,水质点沿轨道运动一周,波形往前 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同一波峰的平面延伸联线称波峰线,垂直波峰线的方 向为波浪运动方向。波峰处水质点的速度水平分量最大,方向与波浪传播方 向一致,垂直分量为零;波谷处的水质点速度水平分量也最大,但其方向与 波浪传播方向相反,垂直分量也等于零。处在水质点运动轨迹的圆心线的位 置,水质点运动速度的水平分量为零,垂直分量最大,在波峰前方向上运动, 在波峰后方向下运动(图9-2)。
9
在一个波浪周期中,当波峰通过时,水质点向岸移动,速度较快,所需 时间较短;当波谷通过时,水质点向海运动,速度较慢,所需时间较长。 同一波浪周期中,水质点向海和向岸运动的速度差和时间差,愈向岸表 现得愈显著,波浪的外形变得极不对称,波浪的前坡变陡,后坡变缓, 波峰变窄,波谷拉长。
试验水槽中观测波浪在浅水区的 变形( H.E.康德拉契夫)。左 右两图是不同水深的变形情况。 小圆点是波浪作用时每隔1秒钟 测定的水质点位置,每个圆形中 横线是静止水位的水平面,最下 部横线是波浪在水底的变形,数 字是也向下部水层传递。水质点 的圆轨迹半径沿水平方向相等,而在垂直方向上随水深增加,半 径减小。当水深按等差级数增加时,波高或水质点运动圆周半径 按等比级数减小(图9-3)。在海面以下一个波长的深度处,水 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只有海面波的1/512。因此外海传来的波浪 进入水深小于1/2波长的浅水区时,波浪中的水质点才比较明显 地扰动海底,通常把1/2波长的深度看作波浪作用的极限深度。 小于此深度的波浪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浅水波。
深水波水质点的轨道运动与波形传播 6
影响波浪的因素:
1.风速 2.风时(duration) 3.风距(fetch-distance over which the wind blows) 在风距足够大,风时足够长时:H(波高)=0.025v(风速)2 H(波高)=0.36/F(fetch) 强风暴造成的波高通常超过15米,最高纪录达34米(1933年2月测于南 太平洋)。 T(周期)=L(波长)/V(波速) Airy 方程:L=(gT2/2π)(tanh(2πd/L)) d=water depth tan h=the hyperbolic tangent(双曲正切:tanhx=(ex-e-x)/(ex+e-x) g=gravity 当d/L大于1/4时, (tan h(2πd/L)≈1.0, L=(gT2/2π)=1.56T2 V(波速)= L(波长)/ T(周期)=1.56T 意义:在深水区,长周期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短周期波的速度,造成短周 期波落后长周期波,称为波浪散射(wave dispersion)
L=(GT2/2π)(2 πd/L) ↔ L2= dgT2 或 L= T gd 又因为V=L/T= gd
上述方程指示当波浪靠近海岸,水深减小,波浪长度和速度均减小。虽然在深水 中波高与波长和周期没有关系,但在浅水中,随着水深减小,波高发生增加。
11
波浪破碎(Breakers)
波浪向岸传播过程中随着水深的变浅,波浪外形发生变化,波形也将破碎。
第七章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s)
海岸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有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是风暴浪作用的 最高位置,下界为波浪作用开始扰动海底泥沙处。现代海岸带由陆地向海 洋可划分为滨海陆地、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图9-1)。
滨海陆地(Backshore)是高潮位以上至风暴浪所能作用的区域。在此范围内 有海蚀崖、沿岸沙堤及潟湖低地等,它们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水面以上, 只在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epilittoral zo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