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三年级级下物体分别测量它的长和宽
三年级级下物体分别测量它的长和宽
摘要:
一、引言
二、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意义
三、测量长和宽的方法
四、长和宽测量的实际应用
五、总结
正文:
【引言】
在小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们开始学习关于物体长和宽的测量知识。
这是空间观念的初步建立,也是培养学生们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意义】
测量物体的长和宽,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开始,更是培养学生认识物体空间大小的第一步。
通过测量,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理解长度和宽度这两个基本的空间概念。
【测量长和宽的方法】
测量物体的长和宽,一般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
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长和宽的概念,长是指物体最长的那一边,宽是指物体两端之间的距离。
然后,使用尺子或者卷尺,从物体的起点开始测量,直到达到终点,记录下读数,就是物体的长或宽。
【长和宽测量的实际应用】
测量长和宽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作手工时,需要测量纸张的长和宽;在布置房间时,需要测量家具的大小;在购物时,需要测量商品的尺寸等。
这些都是三年级下物体测量长和宽的实际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知识点
一、整数概念和运算
1. 整数的概念:正整数、零、负整数
2. 整数的比较和大小:绝对值的比较和大小
3.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二、分数与小数
1. 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
2. 分数的化简和扩展
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通分后相加、相减
4. 小数的概念: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5. 小数与分数的转换
三、简便计算
1. 乘法口诀表的背诵和应用
2.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法则
3. 计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图形与推理
1. 几何图形的认识:点、线、线段、射线、平行线、直角、四边形、三角形、圆等
2. 图形的对称性和轴对称图形
五、面积和体积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2.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时间与日期
1. 时、分和秒的概念
2. 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的转换
3. 日、周、月、年的关系和计算
七、应用题
1. 简单的实际问题解决
2. 简单的物理量的计算和换算
八、数学思维与逻辑
1. 数学推理和证明方法
2. 逻辑思维与数学问题的解决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系统学习和练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加油!。
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知识点汇总
三、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2、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3、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4、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6、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7、标准化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我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200米,5圈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8、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9、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10、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g)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kg)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做单位。
11、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2、特殊数字要牢记:2个500是10004个250是10005个200是100010个100是100020个50是100040个25是100040名学生大约重1吨。
重点知识总结: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测量》章节复习练习(含答案)
章节复习讲义(人教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章节复习第三单元《测量》知识互联知识导航知识点一:毫米的认识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不足1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2.测量物体长度时,物体的起始端同直尺的0刻度对齐,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刻度数。
如果起始刻度不是0,测量结果则要用末端刻度减去起始刻度。
知识点二:分米的认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把大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小单位时,大单位前面是几,就把几的后边加上一个0;把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大单位时,小单位前面有几个十,就是几。
知识点三:千米的认识1.千米的认识通常情况下,测量一段路程或两地间的距离等较长路程时,常用千米(m)作单位,1千米=1000米。
2.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时,一定要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千米化成米,要乘进率1000,米化成千米要除以进率1000。
3.估计长度在估测两地之间的长度时,可以先选择一种估测的标准,然后再估测有多少个这样的标准。
4.用估算解决问题知识点四:吨的认识1.认识“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 t )作单位。
1吨=1000千克,1 t=1000 g。
2.吨与千克的换算(1)将吨转化为千克,要去乘进率1000(即在末尾加上3个0);(2)将千克转化为吨,要去除以进率1000(即在末尾去掉3个0)。
知识点五: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应该有序地思考,把所有的情况都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根据列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
夯实基础一、精挑细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本题2分)(2021·广东佛山市·三年级期末)袋食盐重500克,妈妈买了两袋一共重()。
A.1000千克B.1吨C.1千克D.1千米2.(本题2分)(2021·全国三年级课时练习)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千米作单位。
例如,铅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而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如一枚硬币的质量;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如一袋大米的质量;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计算345+236,个位上5 + 6 = 11,向十位进1,十位上4+3+1 = 8,百位上3+2 = 5,结果是581。
2.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例如计算567 - 348,个位上7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7 - 8 = 9,十位上6退1后是5,5 - 4 = 1,百位上5 - 3 = 2,结果是219。
三、四边形。
1. 四边形的特点。
-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 周长。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例如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5 + 3)×2 = 16厘米。
-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例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 = 4×4 = 16厘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整数的认识
1.自然数和零的概念
2.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
3.整数的比较
4.整数的加减运算
二、加法和减法
1.加法和减法口诀
2.加法和减法的逆运算
3.进位和借位的概念
4.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乘法的认识
1.乘法的定义
2.乘法的性质
3.乘法口诀
4.乘法的运算方法
四、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1.整数的乘法运算
2.乘法法则:零的乘法、乘法的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
3.整数的除法运算
4.除法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五、分数的认识
1.分数的定义
2.分子和分母的概念
3.分数的比较
4.分数的加减运算
六、长度、质量和容积
1.长度的认识和量度单位
2.长度的估算和换算
3.物体的质量和质量的量度单位
4.容积的认识和量度单位
七、图形和面积
1.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三角形等
2.图形的边和角
3.图形的面积概念
4.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八、时钟的认识
1.表示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时钟的读法和表示时间的方法
3.时间的计算方法
九、数据统计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数据的图表表示:条形图、表格、折线图等
3.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十、分析和解决问题
1.数学问题的读懂和理解
2.利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分析问题的策略和思路
4.反思和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测量
1、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厘米中间的每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约1毫米;1张银行卡的厚度约1毫米;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标准操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步行1千米需15分钟(约需)
骑行1千米需4分钟(约需)
开车行1千米需1分钟(约需)
5、常用长度单位及符号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6、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7、。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知识点归纳
《测量》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用字母分别写作mm、cm、dm、m、km 。
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常用毫米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常用米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常用千米作为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3、在直尺上,相邻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相等的,是1毫米。
4、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有多长:①一分钱的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②一只手指的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③一个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④一张书桌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⑤1千米有多长,可以参考自己学校的操场1圈有多少米,例如400米一圈,则跑两圈半就跑了1千米。
5、大小比较: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6、单位换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1千米=1000米。
进率是1000 。
7、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添上几个0 。
8、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去掉几个0 。
9、不同单位的数要进行比较或者计算,应先把单位转换为相同的。
知识点二、吨的认识1、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用字母分别写作g、kg、t 。
2、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克作为单位。
测量一般的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作为单位。
测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常用吨作为单位。
3、1克、1千克、1吨有多重:①一角的硬币大约重1克。
②四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③一辆小汽车大约重1吨。
4、大小比较:1吨>1千克>1克5、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6、大单位转化为小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添上几个0 。
7、小单位转化为大单位,看进率有几个0,就在末尾去掉几个0 。
8、不同单位的数要进行比较或者计算,应先把单位转换为相同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_知识点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总结》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重量和时间等概念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1. 认识长度单位- 厘米(cm):通常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如铅笔的长度、书本的宽度等。
- 分米(dm):比厘米大一些,一般用于测量文具盒的长度、书本的厚度等。
- 米(m):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跑道等。
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 米 = 10 分米;1 分米 = 10 厘米;1 米 = 100 厘米。
3. 测量方法- 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将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直尺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分米、米)。
- 如果测量的物体不是从直尺的零刻度线开始,可以用物体末端的刻度减去起始端的刻度,得到物体的长度。
二、重量单位1. 认识重量单位- 克(g):通常用来测量较轻的物体,如一枚硬币的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等。
- 千克(kg):用于测量较重的物体,如一袋大米的重量、一个人的体重等。
2. 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1 千克 = 1000 克。
3. 测量方法-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时,要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确定物体的重量。
- 如果使用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要将物体放在秤上,读取秤上显示的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物体的重量。
三、时间单位1. 认识时间单位- 秒(s):通常用来测量较短的时间,如跑步比赛的用时、心跳一次的时间等。
- 分(min):比秒大一些,一般用于测量一节课的时间、做家庭作业的时间等。
- 时(h):用于测量较长的时间,如一天的时间、一场电影的播放时间等。
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1 时 = 60 分;1 分 = 60 秒。
3. 认识钟表- 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时针、分针和秒针。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数学知识点总结三上
以下是数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上册:
1. 测量单位: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重量单位有克、千克,时间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 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 乘法口诀:学习1-9的乘法口诀,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
4. 角的认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使用三角尺判断直角。
5. 观察物体: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图形。
6. 四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7. 位置与方向: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的相对位置,能根据方向标确定物体的位置。
8. 时钟:认识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学习时间的读写方法,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9. 可能性: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简单的概率计算。
10. 数学思考: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三年级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
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
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
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
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
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
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依次为克(g)、千克(kg)、吨(t),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
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
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
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
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
基本练: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树高约100(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千米),一块橡皮长约4(厘米),一桶花生油重5(千克),一只曲别针重约2(克),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吨),XXX的身高约是138(厘米),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米),到天津的铁路长120(千米),一头大象重4(吨),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毫米),一盏台灯的高约2(米),一只猫重2(千克),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讲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第1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测量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指物体的大小、广度或距离。
在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测量长度。
1. 标尺测量标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标尺进行测量,并且能够读取标尺上的刻度。
比如,学生可以使用标尺来测量书的长度或者铅笔的长度。
2. 厘米和米的换算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通常使用厘米或者米作为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
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来掌握如何在厘米和米之间进行换算。
3. 不规则物体的测量当物体不是规则形状时,学生需要使用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来确定他们的长度。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链条测量法或者通过使用标尺分段测量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
二、重量的测量重量是物体所具有的质量大小。
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重量。
1. 秤的使用秤是用于测量物体重量的常用工具。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秤,并读取秤上的刻度。
2. 千克和克的换算在测量重量时,我们通常使用千克或者克作为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
通过练习,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
三、容量的测量容量是指物体能够容纳的液体或者物质的大小。
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测量容量。
1. 量杯和瓶子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量杯和瓶子来测量液体的容量。
他们需要了解量杯和瓶子上刻度的含义,并能够准确读取刻度。
2. 升和毫升的换算在测量容量时,我们通常使用升或者毫升作为单位。
学生需要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升等于1000毫升。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升和毫升的换算。
四、温度的测量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或者冷度程度。
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学习如何测量温度。
1. 温度计的使用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环境温度或者物体表面的温度。
他们需要了解温度计上的刻度,例如摄氏度或者华氏度,并能够准确读取刻度。
2.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在测量温度时,我们通常使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作为单位。
三年级测量知识点梳理
三年级测量知识点梳理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的认识和使用。
以下是对三年级测量知识点的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长度单位- 厘米:是最基本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如书本、铅笔等。
- 米:比厘米大,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周长等。
- 千米:用于测量非常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
重量单位- 克:是基本的重量单位,用于测量较轻的物体,如糖果、小玩具等。
- 千克:比克大,用于测量较重的物体,如一袋米、一个书包的重量等。
- 吨:用于测量非常重的物体,如大型机器或建筑材料。
时间单位- 秒: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用于测量很短的时间,如一次心跳的时间。
- 分:比秒大,用于测量较短的时间间隔,如一节课的时间。
- 小时:用于测量较长的时间,如一天中的小时数。
- 天:用于测量一天的时间。
- 周:用于测量一周的时间。
- 月和年:用于测量更长的时间周期。
温度单位- 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用于表示温度的高低。
测量工具- 尺子: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 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 钟表:用于测量时间的长短。
- 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直接使用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测量。
- 间接测量:通过已知的物体或数据来推算未知物体的测量值。
注意事项- 在测量时,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避免混淆。
- 测量时要注意精度,尽量减小误差。
- 学会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通过以上的梳理,三年级的学生们应该能够对测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这些测量单位和工具。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三年级数学中关于测量的重要内容。
一、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cm)和毫米(mm)厘米是一个比较常用的长度单位,在尺子上,每一个大格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而毫米则比厘米还要小,1 厘米里面有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尺子,用手指比划 1 厘米和 1 毫米的长度,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比如,我们的铅笔芯的直径大约是 1 毫米,而我们的手指宽度大约是 1 厘米。
2、认识分米(dm)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10 厘米等于 1 分米。
在生活中,我们的手掌长度大约是 1 分米。
3、认识米(m)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我们通常会用到米。
比如教室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
1 米等于 100 厘米。
4、单位换算孩子们需要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 米= 10 分米,1 分米= 10 厘米,1 厘米= 10 毫米。
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通过数大格和小格的方法来帮助理解。
比如,从厘米换算到毫米,因为 1 厘米里面有 10 个毫米,所以 3 厘米就是 30 毫米。
二、测量方法1、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将尺子的 0 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尺子的刻度是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几毫米。
如果尺子的 0 刻度线磨损了,可以从其他刻度线开始测量,用测量的结果减去起始刻度线的数值,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较长的物体对于较长的物体,如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等,我们可以用卷尺或者步测、标杆测量等方法。
步测时,先测量出一步的长度,然后沿着要测量的物体走一走,数出步数,再用一步的长度乘以步数,就可以估算出物体的长度。
三、周长1、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例如,一个三角形,它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一个长方形,它四条边的长度之和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详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
三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详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数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而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则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三年级数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关于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知识。
本文将详细解析三年级数学全册中关于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我们通常使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等单位来表示长度。
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尺子或者其他适当的工具。
在数学全册中,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并且我们也会学习到长度的换算。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将1米分成100等分,得到1分米等于10厘米,1厘米等于10毫米,从而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
二、重量的测量重量是物体所具有的引力大小,我们通常使用千克、克和吨等单位来表示重量。
在进行重量的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或者其他合适的工具。
在数学全册中,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天平进行重量的测量,并且我们也会学习到重量的换算。
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1吨等于1000千克,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三、容量的测量容量是物体所能容纳的液体或物体的大小,我们通常使用升、毫升和立方米等单位来表示容量。
在进行容量的测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容器或者其他适当的工具。
在数学全册中,我们会学习如何使用容器进行容量的测量,并且我们也会学习到容量的换算。
例如,1升等于1000毫升,1立方米等于1000升,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我们可以在不同单位之间进行转换。
综合运用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综合运用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知识。
例如,当我们买菜时,我们需要根据所需的物品的重量来购买;当我们倒水或者煮饭时,我们需要根据容器的容量来把握水的用量;当我们购买家具时,我们需要根据家具的长度来选择合适的尺寸。
因此,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长度、重量和容量的测量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
数学三年级测量知识点总结
数学三年级测量知识点总结测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
在三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开始接触和学习测量知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三年级测量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长度测量长度是最基本的测量单位之一,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来测量长度,比如尺子、米尺等。
他们需要学会将物体的长度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比如用厘米或者用米来表示。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比较长度,找出最长的、最短的物体。
2. 重量测量重量是另一个重要的测量单位,学生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称重设备来测量物体的重量,比如天平、磅秤等。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千克、克等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学会比较物体的重量大小,找出最重的、最轻的物体。
3. 容积测量在三年级,学生需要学会用容积单位如升、毫升来测量物体的容积。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容器如水杯、罐子等来测量物体的容积大小,学会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4. 时间测量时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测量单位,学生需要学会用不同的钟表来测量时间,学会用小时、分钟等单位来表示时间的长短。
他们需要学会读懂钟表上的时间,如何计算时间间隔等等。
5. 温度测量在三年级,学生也开始接触温度测量,学会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学会用摄氏度或者华氏度来表示温度的大小,学会比较不同温度的大小。
6. 角度测量学生在三年级还需要学会用角度来测量物体的方向,学会用圆规等工具来测量不同角度的大小,学会用度数来表示角度的大小。
综上所述,测量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单位来进行长度、重量、容积、时间、温度和角度的测量,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会有所帮助。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知识。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三年级数学测量知识点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三年级数学测量教案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测量知识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测量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间的换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
1、一张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1扎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公共汽车两站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知识点:
通过实际测量,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1米=10分米或 1m=10dm;
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知道1分米或1毫米的实际长度。
3.能利用长度单位之间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知识点:
1.体验1千米有多长。
2.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3、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1、毫米、分米的认识:
(1)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3)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4)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千米的认识:
(1)了解"千米"是比"米"大很多的长度单位,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并初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吨的认识:
(1)了解"吨"是比"千克"大很多的质量单位,知道1吨大约有多重,了解质量单位"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吨、千克、克之间的进率,能正确换算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计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课后练习题】~~~
1、3厘米=( )毫米20分米=( )米
500厘米=( )米4分米=( )厘米2019米=( )千米。
2、3千克=( )克8吨=( )千克5000千克=( )吨
3、27厘米+13厘米=( )分米1吨-600千克=( )千克
4、我们常用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千米、( )、( )、厘米、( )。
5、常用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单位有( )、千克、(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6、一盒纯牛奶重500( ),两盒纯牛奶重( )千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7、张瑶绕操场步行一圈是400米,她每天早晨步行2圈就是(答案)米,再行(答案)米就是1千米。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