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要点
储量和储量基础
我用数学公式描述帮助理解:
公式一:基础储量(reserve base)+资源量=查明资源量(identified resources)
公式二:储量+损失(设计、采矿)=基础储量
公式三: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储量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
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矿井储量计算
矿井储量计算
1. 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工作,了解矿藏的地质结构、矿体分布、品位等信息。
这包括地质测绘、钻探、坑道探测等技术手段。
2. 数据收集:收集与矿藏相关的数据,如矿体的厚度、品位、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地质勘探、采样分析等方式获得。
3. 矿体建模: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这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矿体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4. 储量计算方法选择:选择适当的储量计算方法,如地质块段法、剖面法、三角网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矿藏类型和地质条件。
5. 储量分类:根据矿体的可靠性和开采可行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探明储量、控制储量、推断储量等。
6. 计算储量: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结合矿体模型和相关数据,进行储量的计算。
这涉及到矿体体积、品位、密度等参数的计算。
7. 储量评估:对计算得到的储量进行评估和验证。
这包括与历史数据对比、专家评审等,以确保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报告编制:将储量计算的结果和相关信息编制成报告,供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矿井储量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地质、矿产、数学等多学科知识。
在计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误差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
sec储量计算公式
sec储量计算公式以SEC储量计算公式为标题的文章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估油田或油藏中的可采储量,为开发和生产提供依据。
SEC(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储量计算公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一、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SEC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油藏特征和开发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和公式,计算出储量的方法。
SEC储量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静态储量:即储层中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的可用储量。
静态储量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储量评估方法获得。
2. 动态储量:即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开采和生产的储量。
动态储量需要结合油藏特征、开发计划和工程参数进行估算。
3. 采收率:是指从油田中采取的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物质的比例。
采收率是储量计算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受到油藏特征、开发方案和采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计算储量:1. 储量区划:将油田或油藏划分为不同的储量区块,根据地质特征和开发计划确定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2. 储量评估: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储量区块的特征,计算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3. 储量汇总:将各个储量区块的动态储量汇总计算,得到整个油田或油藏的储量。
二、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在石油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计算。
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 储量评估:通过对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开发规划:根据储量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生产方案,优化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3. 投资决策:储量计算是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的储量计算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第八章储量计算
1、根据勘探网度划分边界线; 2、根据矿体外推性质划分边界线; 3、根据连矿的可靠性划分储量级别边界 线。
1、根据勘探网度划分边界线; 当勘探的网度确定后,根据勘探工程实 际控制距离是否达到网度的要求来划分 不同的储量级别。根据钻孔的距离划出B 级、C级和无限外推的D级储量。
2、根据矿体外推性质划分边界线;
第八章 储量估算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指矿产在地下 的埋藏数量。计算矿产在地下埋藏数量 的工作称为矿产储量计算或储量计算。 矿产勘查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查 明矿产储量。矿产勘查各阶段乃至矿床 开采过程中,都要进行储量计算,但由 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取得的资料精度 不同,储量计算的具体要求和作用各不 相同。
二、储量估算图纸
1、地形地质图 2、勘探线剖面图 3、中段地质平面图 4、矿体底(或顶)板等高线图 5、含矿地层柱状对比图
1、地形地质图
矿区(或矿床)地形地质图是用以正确详细地表 示矿区(矿床)的矿体(层)、矿化带或含矿层、 岩层、岩体构造的空间分布、产状、大小、及 其相互关系,从而能适当地表达或推断矿床的 生成地质条件。它是矿床勘探工作中研究矿床 地质规律,合理布置勘探工程,综合整理勘探 成果的基本图件,是地质勘探报告必须附有的 图纸,是日后矿山建设设计所必需的最基本的 图件。
C、平行线移动法
3、矿石类型和品级边界线的确定
在可采边界线范围内,确定矿石品级和 自然类型的边界线时,必须注意控制矿 石品级和自然类型的地质因素。只有根 据地质规律划出的矿石类型和品级的边 界线才是正确的。
3、矿石类型和品级边界线的确定
在可采边界线范围内,确定矿石品级和 自然类型的边界线时,必须注意控制矿 石品级和自然类型的地质因素。只有根 据地质规律划出的矿石类型和品级的边 界线才是正确的。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
储量计算参数说明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储量计算的参数说明是指在进行储量计算时所需的相关参数及其说明。
以下将对储量计算的参数进行详细说明:1.计算范围参数:-区块范围:指进行储量计算的具体区块范围,可以是矿床的整个区域,也可以是区域的特定部分。
-采用范围:指在计算储量时,所采用的具体部分或特定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井眼距离、展开距离等进行计算。
2.基本开采参数:-采场开采参数:指在储量计算中需要考虑的与采场相关的参数,如采场尺寸、开采方法、开采效率等。
-资源提取率:指可以从储量中实际提取的资源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3.地质参数:-矿石体形状:指矿石体的几何形状,可以是平面、立方体、圆柱体等。
-矿石体大小:指储量中矿石体的大小范围,在计算中通常使用平均值进行估计。
-矿石体密度:指矿石体的密度,常用的单位是克/立方厘米或吨/立方米。
-矿石体分布:指矿石体在矿区内的分布情况,可以是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
4.技术经济参数:-开采成本:指开采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采矿设备、劳动力、能源消耗等。
-加工成本:指将矿石进行加工处理所需的成本,包括矿石破碎、浮选、磁选等。
-销售价格:指矿产品的市场价格,通常以吨或盎司计算。
5.评估参数:-丰度:指矿石中所含的有用元素或矿物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回收率:指从矿石中提取出有用元素或矿物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储量系数:指储量计算时用于调整计算结果的参数,可以是修正因子或调整系数。
6.数据质量参数:-可靠性: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通常通过测量误差或采样误差来评估。
-可用性:指数据的可获取性,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等。
以上是储量计算中常用的一些参数及其说明,不同的矿产资源可能需要考虑的参数略有不同。
在进行储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并进行合理估计和计算,以得出准确可靠的储量评估结果。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
常用储量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条件1、断面法:将矿体用若干个剖面截成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每个块段的储量,然后将各块段的储量和起来既得到矿体的储量。
这种用断面划分块段求储量的方法叫断面法。
如果是用一系列垂直剖面划分块段而计算储量者,叫做垂直断面法;用以犀利水平断面划分块段计算储量者,叫水平断面法。
在垂直断面法中,如果断面与断面之间平行,称为平行断面法;若不平行则为不平行断面法。
平行断面法的优点在于断面图保持了矿体断面的真实形状,直观的反映了地质构造特征;储量计算时,可根据出量级别、矿石类型、工业品级等的要求任意划分块段,具有相当的灵活性。
任意形状的矿床都可用断面法。
因其优点较多,称为目前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2、算术平均法:这种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矿体的各种参数都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得其平均值,从而计算矿体的储量。
他一般是利用水平投影图或垂直纵投影图来进行的,有时也在平行矿体倾斜面的投影图上进行。
算术平均法是所有储量计算方法中最简单的方法,也无须做复杂的图件。
因此,在矿点检查、矿区评价阶段常用这种方法计算。
当探矿工程数量较少,分布又不均匀,矿体各项指标值变化较大时,此法仅能得出粗略的计算结果。
此法没有按矿石类型、工业品级、储量级别等划分块段分别计算。
因此在勘探阶段很少用这种方法。
该法的实质是把形态不规则的矿体,改变为一个理想的具有同等厚度的板状体,其周边就是矿体的边界。
计算方法是先根据探矿工程平面图(或投影图)上圈出矿体边界,测定其面积(若为投影面积,需换算成真面积。
见后面块段法的面积换算)。
然后用算术平均法求出矿体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平均体重。
最后按下面公式计算:矿体体积:V=SxM式中:V一矿体体积(下同);S一矿体面积;M一矿体平均厚度。
矿石储量: Q=VxD式中:Q一矿石储量(下同;D一矿石平均体重。
矿体金属储量:P=QxC式中:P一金属储量: C一矿石平均品位。
3、地质块断法:在计算方法上,地质块断法和算术平均法基本一样,所不同者仅在于它不是将整个矿体一起计算,而是按需要将矿体划分成若干块断,每个块断都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块断的储量。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估算石油储层中的可采储量。
准确的储量计算是决定石油开发方案和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并对其适用范围和计算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一、原油1. 物质平衡法物质平衡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它基于储层中的流体平衡原理,通过石油气田的产量及气藏中原油的组分和状态参数,推算储层中的可采原油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采收率较高且气藏物性比较单一的情况。
2. 体积法体积法以储层中的原油体积为计算依据,通过测定储层体积、有效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储层中的原油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孔隙度较高和载油组分较复杂的储层。
二、天然气1. 产量法产量法是计算天然气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气井的产量数据和气藏参数,通过推算气藏衰减规律来估算储层中的可采天然气量。
该方法适用于气藏开发过程中产量变化较大的情况。
2. 压缩因子法压缩因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天然气储量计算方法,它通过测定天然气的压缩因子、温度和压力等参数,计算储层中的可采天然气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硫气体和高压气藏等特殊情况。
三、重质油1. 含量法含量法是计算重质油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基于石油样品化验结果,通过测定重质油中的组分含量和密度等参数,推算储层中的可采重质油储量。
该方法适用于重质油储层中重质组分含量较高的情况。
2. 计算模型法计算模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重质油储量计算方法,它基于石油化工和油藏工程理论,通过建立数学计算模型,推算储层中的可采重质油储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重质油储层中油质较复杂和渗透率较低的情况。
总结起来,储量计算方法依据不同的油气藏特点和采收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储量估算。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应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其它地质和工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储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介绍的储量计算方法仅为常见的几种,随着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还会出现新的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公式
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公式是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用于确定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的储量。
储量是指地下岩石中所蕴藏的可采储量。
准确地计算储量对于能源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首先,要计算一个油藏的储量,需要准确地了解该油藏的几何结构、岩石物性、脆弱岩石和非脆弱岩石的比例、裂缝的存在等。
然后,通过实地勘探、地震、测井等方法获得有关数据,并应用储量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常见的储量计算公式有体积法、含量法、比率法和历史数据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1. 体积法:体积法是根据岩石的几何结构和物性,通过计算油藏的体积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体积× 饱和度× 孔隙度× 储层厚度× 孔隙储层效应系数× 有效井密度。
其中,体积是储层的几何体积;饱和度是指油气的占有比例;孔隙度是指岩石中的孔隙空间比例;储层厚度是指岩石的有效储层厚度;孔隙储层效应系数是指孔隙度和饱和度的组合效应;有效井密度是指油井的裂缝密度。
2. 含量法:含量法是根据岩石中油气的含量来估算储量。
其公式为:储量 = 含油气面积× 面积× 厚度× 有效井密度× 饱和度。
其中,含油气面积是指地震资料中的含油气面积;面积是指地质剖面中含油气的岩性面积;厚度是指岩石的储层厚度。
3. 比率法:比率法是通过将某一指标与已知油气田的数据进行比较来估算储量。
常用的比率有原油富集系数、含油气比、采出率等。
4.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通过对已开采油气田的生产动态、损耗率等数据进行分析来估算储量。
根据历史数据,结合生产阶段的地质信息和经验值,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推算,如Arps公式、Hubbert公式等。
在实际应用中,储量计算常常会结合多种计算方法,以提高计算准确度。
同时,还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数据质量的可靠性以及储层特性的差异性等因素。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
固体矿产资源量储量计算方法储量是指探明和已经被证实的固体矿产资源中能够经济开采的部分。
储量的计算是对已知矿产资源中可供开采的数量进行估算,通常包括证实储量和潜在储量。
证实储量是指在有关地质、矿产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勘探和采样等工作已经被证明存在的矿石数量。
证实储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1)地质勘探法:通过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钻探、采样等,确定矿床的规模、品位以及矿石的分布等信息,进而推算矿床的储量。
(2)矿石评估法:通过对矿石进行取样测试,分析其成分、品位等信息,结合已有的地质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矿石的储量。
(3)神经网络模型法: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已有的矿石样本数据进行训练,通过预测和模拟,推算出未知区域的矿石储量。
潜在储量是指尚未被证明的、但根据地质和勘探证据可以推测存在的矿石数量。
潜在储量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1)地质潜力评价法:通过综合考虑地质构造、矿石赋存条件以及已有勘探数据,对未知区域的地质潜力进行评价,进而推测出潜在储量的数量。
(2)地质统计法:通过统计已有矿床的规模、品位等信息,结合地质条件和勘探数据,利用概率分析方法,预测出未知区域的潜在储量。
(3)综合指标法:通过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矿床周围的地质条件、地质勘探信息等多种因素,对潜在储量进行定量评估,得出其数量。
资源量是指地壳中存在的固体矿产总量,包括已探明的储量和未探明的潜在储量。
资源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完全勘探法和传递因子法。
1.完全勘探法完全勘探法是指针对其中一特定地区,通过全面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调查、钻探、采样等,对所有地质构造和各个层次进行深入细致的勘探。
通过对全面勘探区域内已探明储量的估算,再结合周边同类地质构造的勘探数据,推算出该特定地区的资源量。
2.传递因子法传递因子法是指将已探明的储量数据应用到类似的未勘探区域,通过确定相似地质条件和控制因素,按比例将已知资源量扩展到未知区域,得出资源量的估算值。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编号资源储量级别块段面积(m2)平均厚度(m)块段体积(m3)矿石体重(t/m3)矿石储量(资源量)平均品位(%)金属储量(t)备注12345678910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一般根据储层类型、地质特征、调查资料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
1. 静态方法:即根据储层的地质结构、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因素,结合钻井孔眼和地震资料,通过估算储层面积、储存层厚度、孔隙度、有效渗透率等指标,来计算储量。
2. 动态方法:这一方法使用的是油藏的动态产量和压力数据,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或模拟试验,来评估储层内在储量。
3. 统计方法:使用该方法需要大量的调查资料,即在多个储层中进行统计,以期望值或信赖区间等概率统计方法计算储量。
4. 经验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已发现储层的控制区域、储量、厚度、地质结构、产层的产油能力等经验数据,进行推算建模计算。
无论使用何种储量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都需要考虑石油地质学、石油工程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合理的数据评估方法,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储量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要点
根据本次工作控制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标准,将矿体资源储量类型定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进行资源量归类。
经过详查矿体达到了控制的可靠程度且低于工业指标(块段工业品位小于2.5×10-6 )要求的资源量划为低品位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经过详查矿体达到了推断的可靠程度并确定其具有经济意义且完全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资源量划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达到了推断的可靠程度并确定其不完全符合工业指标(块段工业品位小于2.5×10-6)要求的资源量划为低品位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资源量估算块段的划分,原则上以工程控制程度为依据,以勘探线为基础进行划分。
即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以80m(走向)×80m(倾向)为一个块段,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以160m(走向)×160m(倾向)为一个块段。
单工程合理外推部分一般与相邻同类别块段并为一个块段,两个工程以上合理外推部分单独作为一个块段。
由于工程分布不均匀,(332)资源量块段的实际工程间距为68~126m(走向)×61~94m (倾向),(333)资源量块段的实际工程间距为68~200m(走向)×86~186m(倾向)。
8.5 矿体圈定原则8.5.1 单工程矿体的圈定按照工业指标,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应从中予以圈出,当矿体的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要求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克/吨值圈定。
8.5.2 地质断面图上矿体的圈连及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的确定8.5.2.1 矿体尖灭点的确定a.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实际工程距的二分之一尖推。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相应工程距的二分之一尖推。
b. 当矿体沿走向或倾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相应工程距时的二分之一尖推。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下含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石或矿床的总量。
确定储量对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基本原则矿产资源储量的计算方法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定义确定性:储量计算应严格以定义矿床的质量和数量为基础,不应含糊或模糊。
2.可量度性:储量应可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方便计算和比较。
3.可靠性:储量计算应基于充足、可靠的数据和信息。
4.透明度:储量计算过程应透明,以便其他人能够验证和复制计算结果。
储量计算的步骤储量计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矿床描述:对矿床进行详细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描述,包括矿床的空间分布、形状、规模和矿石性质等。
2.样本采集:通过采集矿床的岩石、土壤或矿石样本来获取有关储量的信息。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样本分析: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岩石化学成分、矿石品位等。
分析结果将用于计算储量。
4.储量计算:根据采样数据和统计方法,计算矿床的储量。
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积法、重量法和金属当量法等。
5.储量分类:根据储量的可信程度和经济可开采性,将储量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分类包括proved reserves、probable reserves和possible reserves等。
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1. 体积法体积法是最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矿床的几何形状和岩石的平均密度,通过测量矿床的体积和岩石的平均含量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Volume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2. 重量法重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特别适用于黑色金属矿床等。
该方法基于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密度和岩石或矿石的平均品位来计算总储量。
计算公式如下:Total reserves = Total weight of deposit × Average grade3. 金属当量法金属当量法是用于计算多金属矿床的储量的一种方法。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储量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对于自然资源储量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特性、勘探程度等。
一般来说,储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计算和定量计算两种。
定性计算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的了解,进行判断和估算储量的方法;而定量计算则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1.储量估算公式: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这是最基本的储量估算公式,适用于大部分资源的储量计算。
其中,面积是指矿区的有效面积,厚度是指矿床的厚度变化范围,含量是指矿石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
2.矿石储量计算公式:矿石储量(Reserves)= Ore量(Ton)×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 平均密度(Density)这个公式适用于矿石储量的计算,其中矿石量是指矿床中矿石的总量,含量和回收率的含义与上述公式相同,平均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
3.煤炭储量计算公式:煤炭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碳量(Carbon)× 回收率(Recovery)/ 煤炭特征常数(Coal constant)这个公式是适用于煤炭储量计算的公式,其中面积和厚度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含碳量是指煤炭中含有的可燃烧碳的百分比,回收率是指从煤炭中提取出可用的煤的百分比,煤炭特征常数是根据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储量计算只是对资源量的估算和计算,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资源量。
由于地质勘探的难度和成本,矿床中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遗漏或无法探明,因此实际开采的资源量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
动用储量计算公式储量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或计算,用以确定其在储存区域内的总量或可采的量。
储量计算是资源开发、评估和管理的基础,对于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以及其他地下水资源等的管理和规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能源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石油储量的计算通常基于石油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石油储量=石油藏体积×有效含量其中,石油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石油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天然气储量的计算也是基于天然气藏的体积和有效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天然气储量=天然气藏体积×有效含量天然气藏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有效含量是指天然气中可以直接开采利用的部分。
煤炭储量的计算主要基于煤层的体积和含量。
其计算公式如下:煤炭储量=煤层体积×含量煤层体积通常通过地质勘探技术获得,含量是指煤层中可用煤炭的含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矿产资源的储量计算公式: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如下:矿石储量=矿石体积×含量矿石体积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含量是指矿石中可用金属元素的含量。
非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与金属矿类似,也是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进行计算。
稀有金属矿的储量计算公式通常与金属矿类似,计算方式基于矿石的体积和含量。
地下水资源的储量计算主要基于地下水的可用量和地下水含水层的厚度。
下面是地下水资源储量计算的一种简化公式:地下水储量=可用地下水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其中,可用地下水量是指在可开采范围内的地下水总量,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可以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资料分析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之一,实际情况可能因资源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储量计算的准确性对资源开发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计算和评估。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一)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一)容积法储量什么是容积法储量?容积法储量(Volumetrics method)是一种常用的石油储量评估方法,通过计算石油储层的容积和含油饱和度来估算其中的可采储量。
计算公式容积法储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储量 =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油密度 /质量密度其中:•面积:储层水平截面的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厚度:储层的厚度,通常以米(m)为单位。
•孔隙度:储层中空隙(孔洞)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含油饱和度:储层中含有石油的部分的比例,以百分比表示。
•油密度:石油的密度,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为单位。
•质量密度:岩石或储层的密度,通常以千克/立方米(kg/m³)为单位。
示例解释假设有一个储层,其水平截面面积为1000平方米,厚度为10米,孔隙度为20%,含油饱和度为50%,石油密度为800 kg/m³,储层岩石的密度为2500 kg/m³。
根据容积法储量的计算公式,可得:储量= 1000m² × 10m × × × 800 kg/m³ / 2500 kg/m³计算得出的储量为:64000立方米,即该储层的可采储量为64000立方米。
小结容积法储量是一种常用的石油储量评估方法,通过计算储层的容积和含油饱和度来估算可采储量。
计算公式涉及面积、厚度、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密度和质量密度等参数。
通过合理运用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对石油储层的可采储量进行估算和评估。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及确定方法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及确定方法
一。
资源储量估算可是个大事儿!这就好比给家里的财宝数数,得清楚明白。
首先得说说参数,像矿石品位,那可是关键的指标。
品位高,意味着宝藏更有价值;品位低,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开采的成本和效益啦。
1.1 厚度也是个重要参数。
矿体厚,开采起来可能更划算;薄了,就得权衡利弊。
1.2 面积同样不能忽视。
面积大,储量可能就多;面积小,就得精打细算。
二。
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那也是有讲究的。
比如说取样分析,这就像从一大锅汤里舀一勺尝尝咸淡,通过对样本的检测,来推测整体的情况。
2.1 地质填图也少不了。
就像给大地画画,把地质情况描绘得清清楚楚,为估算提供基础。
2.2 物探和化探方法也能派上用场。
它们就像神奇的“探测器”,能帮我们发现隐藏在地下的秘密。
2.3 还有数学模型的运用。
这就像是个聪明的“算盘”,把各种参数放进去,算出个靠谱的结果。
三。
在实际操作中,可得小心谨慎。
不能马虎大意,要多方面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参数。
3.1 要不断地验证和修正。
就像做算术题,做完了得检查,发现错了赶紧改。
3.2 还得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不能死搬教条,得随机应变,才能得出准确可靠的资源储量估算。
这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精细活,得用心去做!。
第九章储量计算
第九章储量计算第一节储量计算的一般要求各项找矿勘探工作的经济效果,最终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矿产储量上。
这一储量:1.必须是符合工业技术要求的;2.必须是可供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提供符合这些要求的储量,是找矿勘探工作的首要目的,脱离了这一目的,找矿勘探的经济效益必然要受到影响。
做好储量计算工作的条件是:1.要有经过批准的工业技术指标;2.要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计算储量的图纸;3.要有其可靠性与储量等级标准相符合的计算储量的参数;4.要有适合矿床具体情况的计算方法与真实无误的运算;5.要有一目了然的能反映全部运算过程的多种表格,包括品位、厚度、面积、体积、体重及矿量的运算表格。
根据我国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及平衡表外两类: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矿山企业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目前尚无工业意义,但在不久将来技术和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时,预料有可能应用的储量。
表外储量包括有益组分含量低、矿体薄,矿山开采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产的技术加工方法尚未解决等情况下的储量。
根据矿床研究和控制程度,冶金地质勘探所获的储量,还可分为三级,即B级储量,C 级储量和D级储量。
前两种合称为工业储量,后者为远景储量。
根据上述分类应按矿体或矿段,矿石类型和品级、等分别计算储量。
平衡表内及平衡表外矿石的圈定是依据已确定的工业技术指标而进行的。
工业指标是依据矿产的开采和加工技术条件,并考虑到矿产的综合利用,在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制定的。
一个矿床的工业指标应由地质部门会同设汁部门提出,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下达,方为有效。
矿产储量是按实际探得的地下资源来计算,不扣除开采或选矿时的损失量,但应扣除采空区的储量。
矿产储量一般用重量表示,但对于那些不必要用重量表示的,可用体积表示。
储量计算所采用的矿石组分或矿物含量数据,应当根据样品分析资料或试验资料来确定,不考虑开采或加工时的贫化。
第二节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储量计算的正确性。
储量计算方法
(P187表)
二、矿产资源储量计算的原理和一般过程
(一)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复杂的矿体分割转变为体积与之大体相等、矿化
相对均一的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得储量计算所需 的各种参数,最后计算出矿产(矿石或金属)储量来。
(二)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1.
8)最低工业米百分率。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 的综合指标。当品位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 米克吨值。
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 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矿脉、矿层):当其厚度与平均品 位乘积等于或大于此指标时,则圈为工业可采矿体。所计算 储量原为表内储量,否则划入表外(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 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 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 度的夹石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5)有害杂质平均允许含量,是指块段或单工程中对产品质量 和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
(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分 1.《总则》(92年)的储量分类
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 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 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 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 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 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 条件差。
《总则》(92年)的储量分级
根据储量分级三标准的控制程度的不同:准确、详细、 基本、初步、大致,将储量分为A、B、C、D、E五级。 其中: 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 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 分布在矿山先期开采地段。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D级其用途有:为进一步布置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建 设远景规划的储量,对于复杂矿床可作为设计依据。 E级为远景资源。
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 地质块段法 计算步骤:1.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 2. 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 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 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本次工作控制矿体的地质可靠程度,依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标准,将矿体资源储量类型定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和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进行资源量归类。
经过详查矿体达到了控制的可靠程度且低于工业指标(块段工业品位小于2.5×10-6 )要求的资源量划为低品位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经过详查矿体达到了推断的可靠程度并确定其具有经济意义且完全符合工业指标要求的资源量划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达到了推断的可靠程度并确定其不完全符合工业指标(块段工业品位小于2.5×10-6)要求的资源量划为低品位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资源量估算块段的划分,原则上以工程控制程度为依据,以勘探线为基础进行划分。
即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以80m(走向)×80m(倾向)为一个块段,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以160m(走向)×160m(倾向)为一个块段。
单工程合理外推部分一般与相邻同类别块段并为一个块段,两个工程以上合理外推部分单独作为一个块段。
由于工程分布不均匀,(332)资源量块段的实际工程间距为68~126m(走向)×61~94m (倾向),(333)资源量块段的实际工程间距为68~200m(走向)×86~186m(倾向)。
8.5 矿体圈定原则
8.5.1 单工程矿体的圈定
按照工业指标,从等于或大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应从中予以圈出,当矿体的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要求时,可按厚度与品位乘积的米•克/吨值圈定。
8.5.2 地质断面图上矿体的圈连及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的确定
8.5.2.1 矿体尖灭点的确定
a.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实际工程距的二分之一尖推。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相应工程距的二分之一尖推。
b. 当矿体沿走向或倾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相应工程距时的二分之一尖推。
8.5.2.2 估算边界的确定
a.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实际工程距的四分之一平推。
单工程一个见矿,相邻工程无矿时,工程距>相应工程距时,按相应工程距的四分之一平推。
b. 当矿体沿走向或倾向在见矿工程外无工程控制时,按相应工程距时的四分之一平推。
c. 当边缘见矿工程为米•克/吨值时,不进行外推。
8.5.2.3 水平投影图上估算边界的确定
将地质断面图上的估算边界基点(矿体中心线)投影到水平投影图上再按前述原则确定沿走向的边界基点,并依次连接各边界基点,即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
8.1 资源量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
8.1.1 资源量估算范围
资源量估算范围为T37120090602030924号勘查许可证范围以及土堆采矿证和沙旺采矿证以深范围(即土堆采矿证采矿证+75m以深范围和沙旺采矿证采矿证+90m以深范围)。
8.1.2 资源量估算工业指标
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资源量估算采用一般工业指标:
1、矿石质量
a.边界品位:≥1.00×10-6
b.块段工业品位:≥2.50×10-6
c.矿床平均品位:≥4.00×10-6
2、开采技术条件
a.最低可采厚度:≥1.00m
b.夹石剔除厚度:>2.00m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矿体受蚀变带控制,呈似层状、脉状、透镜体状产出,形态较简单,产状相对稳定,矿体倾角较缓,一般10~30°。
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和探矿工程分布,采用水平投影图作为基本图件,选择地质块段法估算资源量。
计算公式:
Q=V•D
P=Q•C
式中:V —块段体积;
Q —块段矿石量;
D —矿石体重;
P —块段金属量;
C —块段平均品位。
8.3 资源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3.1 平均品位的计算
单工程平均品位采用样品长度与样品品位加权计算求得;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内单工程平均品位与单工程矿体厚度加权计算;矿体平均品位用块段体积与块段平均品位加权计算求得,计算方法如下:
8.3.1.1 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
采用矿体样长与样品品位加权计算求得,公式为:
式中:
C: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10-6)
C1、C2……Cn:各见矿样品品位(×10-6)
L1、L2……Ln:各见矿样品长度(m)
8.3.1.2 块段矿体平均品位
采用单工程平均品位与单工程矿体厚度加权计算求得,公式为:
式中:
C:矿体块段平均品位(×10-6)
C1、C2……Cn:单工程矿体平均品位(×10-6)
L1、L2……Ln:单工程矿体厚度(m)
8.3.1.3 矿体平均品位
采用矿体块段平均品位与块段体积加权计算求得,公式为:
式中:
C:矿体平均品位(×10-6)
C1、C2……Cn:块段平均品位(×10-6)
V1、V2……Vn:块段体积(m3)
厚度<2m的夹石参与矿石品位计算。
8.3.2 矿体厚度的计算
8.3.2.1 单工程矿体铅垂厚度
a. 单工程矿体真厚度的计算
H=L•(sinα•sinβ•sinγ±cosα•cosβ)
式中:m—矿体真厚度
L—钻孔截穿矿体长度
α—钻孔截穿矿体时天顶角
β—矿体倾角(真倾角)
γ—钻孔截穿矿体方位与矿体倾向之间夹角
b. 单工程矿体铅垂厚度的计算
H'=H/cosβ
式中:H′—矿体铅垂厚度
m—矿体真厚度
β—矿体倾角
8.3.2.2 块段矿体平均厚度
根据块段内单工程矿体厚度之和与工程个数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即:
式中:
H:块段矿体厚度(m)
H1、H2……Hn:各单工程矿体厚度(m)
n:见矿工程个数。
8.3.2.3 矿体平均厚度
根据矿体内各块段平均厚度与块段体积加权计算,即:
式中:
H:矿体平均厚度(m)
H1、H2……Hn:各块段矿体平均厚度(m)
V1、V2……Vn:各块段体积(m3)
8.3.3 块段面积计算(S)
在资源量估算水平投影平面图上,用MAPGIS软件在计算机上直接测量读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8.3.4 小体重
矿石小体重由小体重样品测试结果算术平均求得。
由于四个矿段各矿体矿石类型大致相同,故全矿区均采用同一小体重数据。
本次工作共采集小体重测定样59件,平均值2.99g/t。
8.3.5 特高品位处理
土堆矿段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样品平均品位为3.56×10-6,沙旺矿段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样品平均品位为3.35×10-6,东刘家矿段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样品平均品位为2.79×10-6,龙口矿段参与资源量估算的样品平均品位为1.95×10-6。
根据现行规定,并考虑矿床品位变化特征,采用矿体品位平均值的6倍值为特高品位的下限值。
特高品位用矿体的平均品位代替,特高品位参与了平均品位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