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诸子百家”有关资料
“诸子百家”有关资料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1)孔子周游列国(2)老子骑青牛出关(3)庄子梦中化蝶(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故事2.“诸子百家”的名言(1)有朋至远放来,不亦乐乎?——孔子(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5)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3.“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1)《郑人买履》——《韩非子》(2)《滥竽充数》——《韩非子》(3)《买椟还珠》——《韩非子》(4)《守株待兔》——《韩非子》(5)《杞人忧天》——《列子》(6)《歧路亡羊》——《列子》(7)《两小儿辩日》——《列子》(8)《愚公移山》——《列子》(9)《匠石运斤》——《庄子》(10)庖丁解牛》——《庄子》(11)《陷井之蛙》——《庄子》(12)《东施效颦》——《庄子》(1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14)《揠毛助长》——《孟子》4.“诸子百家”中的成语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拔毛连茹《周易》白驹过隙《庄子》百战百胜《孙子》半途而废《礼记》饱食终日《论语》抱关击柝《孟子》杯水车薪《孟子》比肩继踵《晏子春秋》避实就虚《孙子》鞭辟入里《论语》变化无常《庄子》冰炭不相容《韩非子》兵不厌诈《孙子》兵贵神速《孙子》并日而食《礼记》并行不悖《礼记》博闻强志《荀子》跛鳖千里《荀子》不丰不杀《礼记》不共戴天《礼记》不苟言笑《礼记》不教而诛《论语》不近人情《庄子》不可终日《礼记》不愧不怍《孟子》不肖子孙《庄子》不亦乐乎《论语》不耻下问《论语》温故知新《论语》学而不厌《论语》诲人不倦《论语》择善而从《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采薪之忧《孟子》察言观色《论语》沉鱼落雁《庄子》宠辱不惊《老子》出生入死《老子》出尔反尔《孟子》川流不息《论语》创巨痛深《荀子》春露秋霜《礼记》刺刺不休《管子》从容不迫《庄子》从心所欲《论语》大惑不解《庄子》呆若木鸡《庄子》道听途说《论语》5.对“诸子百家”的评述(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诸子百家故事
诸子百家故事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诸子百家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他们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他们的思想贡献,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一些关于诸子百家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说说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主张“仁”、“礼”、“义”、“智”等观念,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传孔子小时候,他非常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常常饿着肚子上学。
有一次,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在树下睡着了。
等他醒来时,发现头顶上有只鸟,一直在为他挡风遮雨。
孔子感动不已,从此更加勤奋好学,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老子。
老子,名李耳,字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主张“道”、“德”、“无为”等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老子曾经在韩国的边境地带当过官,但是对国家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感到十分失望,于是辞官隐居,著书立说。
有一次,老子骑着一匹老驴,来到了韩国的边境。
他看到边境上的百姓们过着贫困的生活,便下驴来帮忙。
他教百姓们耕种、种树、养鸡,还教他们如何遵守道德,最终让这些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再来说说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主张“性善”、“性恶”、“性恒”等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传孟子曾经在齐国当过官,但是对国家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感到十分失望,于是辞官隐居,著书立说。
有一次,孟子看到一个小孩在河边捉鱼,他对孩子说,“你知道鱼的快乐吗?”孩子摇摇头。
孟子又问,“你知道鸟的快乐吗?”孩子又摇摇头。
孟子说,“你就是不知道鱼和鸟的快乐,又怎么能知道人的快乐呢?”孩子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开始懂得了关爱动物,也更加懂得了关爱人。
以上是关于诸子百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更展现了他们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中华美德成语故事
中华美德成语故事1. 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他四岁就懂得谦让,被广为传诵。
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篮新鲜的梨子,叫孩子们自己挑着吃。
孔融第一个挑了一个最小的梨,十分香甜。
他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和弟弟们吃,引得大家十分惊奇。
孔融让梨的故事,教育人们要懂得尊敬长辈、谦逊待人的道理。
2. 卧冰求鲤:这个故事讲的是孝道。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宠,经常被派去干重活。
然而,王祥并不记恨继母,而是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孝敬她。
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冻结,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躺在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开了,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赶忙抓住,回家做成鱼汤奉上。
继母吃了之后病愈了。
从此之后,继母像亲生母亲一样对待他。
人们都说:“孝子王祥,因卧冰求鲤而闻名天下。
”3. 千里送鹅毛:唐朝时,有个地方官叫缅伯高,他曾在热带的缅甸当过三年大使。
当时的中国并不强大,许多小国都欺辱中国周边国家。
缅伯高既忍辱负重、又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
如果给朝廷送贡品什么被劫掠去自己回国又无法交代后当他听说国家的边境部队打了胜仗时他不顾万里把鹅毛送到了长安朝庭朝廷很满意并重重奖赏了他缅伯高忠诚和热爱祖国的品德让人传颂至今。
4. 曾子避席: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尊重老师孔子。
有一次,孔子在席上讲解学问,曾子听到老师要讲一些新的道理,就立刻避席而坐。
以示对老师的尊重和敬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长辈或老师时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和尊重他们的意见。
5. 悬梁刺股:这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苏秦发愤读书的故事。
苏秦是洛阳人也是诸子百家中很重要的纵横家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形成以苏秦为纵约长的六国联盟在外交上达到了游刃有余强国之目的他奉命入齐以离间计促使齐王放弃与赵国合作与韩国形成世仇同时促成六国伐秦关东无敌使秦国十五年不出函关最终达到了合纵的最高理想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关以成六国之霸业苏秦佩六国相印北度燕国复使燕国盛重一时有“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气势他是纵横家中的苏秦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纵横家苏秦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山东六国联盟成功联合制衡强秦之后自齐国毁联盟约六国分别被强秦击破遂纵横家自此失去联络各国逐渐脱离纵横家思想影响逐渐走向了各自为政以图自保的道路强秦得以逐一吞并六国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纵横家思想亦终以失败告终。
诸子百家哲理寓言10则,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值得品读
诸子百家哲理寓言10则,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值得品读·神龟的智慧·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
”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有”。
君曰:“令余且会朝。
”明日,余且朝。
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
”。
——庄子《庄子·外物》有一只神龟被一个打鱼人捉住了,就托梦给宋国国王宋元君。
夜间,宋元君梦见了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向里窥视,并说:“我住在一个名叫宰路的深潭里。
我在替清江水神出使河伯居所时,被一个叫余且的渔夫捉住了。
”宋元君早上醒来,找人占梦。
占卜人说:“这是一只神龟给大王托的梦。
”宋元君问左右的人说:“有没有一个叫余且的渔夫?”左右回答说:“有。
”于是,宋元君命令手下人找来余且。
余且来见宋元君。
元君问他:“你打鱼时捕捞到了什么?”余且说:“我捕到了一只大白龟,龟的背围足足有五尺长。
”宋元君命令余且将龟献上。
余且不敢抗命,只得将捉到的白龟献了出来。
宋元君得到神龟后,不知该怎么处置,最后只好请占卜人来做决断。
占卜的结果是:“如果杀掉这只龟,用它来占卜,一定大吉。
”于是,宋元君命人将神龟杀死,剖空了它的肠肚,用龟壳进行占卜,结果一共卜了72次,竟然次次都灵验。
孔子对这件事深有感慨地说:“这只神龟有托梦给宋元君的本事,却没有逃脱余且之网的本事。
它的智慧能达到72次占卜次次灵验的境地,却不能避免自己被开肠剖肚的灾祸。
”【慧言箴语】有的时候,聪明也有受局限的地方,智慧也有照应不到的事情。
·宋之富贾·宋之富贾有监止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镒焉。
——韩非《韩非子·说林下》宋国有个叫监止子的商人,很有经济头脑。
有一次,有人在大街上拍卖一块玉石。
监止子见那玉石晶莹剔透,以他多年的经商经验判断,那是一块上等玉石。
于是,他也加入到了竞买的行列。
诸子百家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
诸子百家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
1、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昭君也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并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
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了坟墓,并奉为神仙。
2、细君公主入乌孙。
刘细君,西汉宗室,汉武帝刘彻侄子罪臣江都王刘建之女。
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为抗击匈奴,派使者出使乌孙国,乌孙王猎骄靡愿与大汉通婚。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为猎骄靡的右夫人。
刘细君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其不卑不亢的性格赢得乌孙国上下的敬重。
刘细君作为和亲公主嫁到乌孙国,她的付出换来汉朝边疆数十年的稳定和安宁,同时也给当地的游牧民族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
3、瓦氏夫人抗倭。
瓦氏夫人,本姓岑,1496年生,归顺直隶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帼英雄。
她在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的危急关头,不顾58岁的高龄,亲
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纵马冲锋陷阵,连歼敌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
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中,壮族人瓦氏夫人堪称“巾帼英雄第一人”。
她的抗倭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国人民缅怀和纪念。
有关诸子百家故事
有关诸子百家故事有关诸子百家故事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
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
自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
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
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
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
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
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荀子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
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
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33年。
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说,而好著书。
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于荀子。
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多元化的思想流派。
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代表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不同利益和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性恶”等理论。
荀子则是儒家学派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他强调了人性的恶,主张通过教育和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要人为地干预。
庄子则在老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超脱。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世界和平、公平。
墨家学派强调了爱与和平的重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商鞅和李斯。
商鞅提出了“变法”、“重农抑商”的思想,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强国家实力。
李斯则在商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法家思想,提出了“法治”、“重农抑商”等理论,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对人的约束。
兵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孙子和吴起。
孙子提出了“兵不厌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兵法,强调了战争的策略和技巧。
吴起则在孙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兵家思想,提出了“兵家十六策”等理论,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诸子百家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多元化的思想传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中国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诸子散文的故事
诸子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智慧和思考。
其中,一些诸子散文的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
其中,最著名的诸子散文故事之一是“孔子问礼”。
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前往洛阳向老子请教有关礼的知识。
在老子家中,孔子见到了老子及其弟子。
他向老子询问了许多有关礼的问题,老子则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解答。
在问礼的过程中,孔子深刻体会到了老子所讲的“道”的内涵,并以此为自己的思想体系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著名的诸子散文故事是“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迁居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孟母的母爱和为子女的前途着想的决心,以及孟子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此外,诸子散文中还有许多其他富有智慧和启示性的故事,如“庄周梦蝶”、“墨子非攻”、“荀子劝学”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诸子散文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们承载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智慧和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历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几则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几则诸子百家的小故事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人物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诸子百家的小故事:一、庄子与惠施在桥上观鱼庄子和惠施在桥上观鱼,庄子说:“鱼从容不受约束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施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回答:“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个故事体现了庄子的“物我为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孔子与叶公在室内谈论道德孔子到叶国拜访叶公,叶公问孔子:“我听说儒家主张有道德,这个道德究竟是什么?”孔子回答:“大道是统一的,仁义礼智信是其中的一部分。
一个君子应该具备这些品德,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即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社会。
三、墨子为鲁班建造城池鲁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工匠和发明家,也是墨子的好友。
有一次,墨子与鲁班在河边相遇,墨子问鲁班:“你能不能帮我建造一座城池?”鲁班回答:“我现在没有空。
”墨子说:“我有急事需要你帮忙,你一定要帮我建造这座城池。
”于是,鲁班答应了墨子的请求。
这个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实用主义思想,他强调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出贡献。
四、孙子与吴王在宫中比试射箭孙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为了向吴王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在宫中与吴王比试射箭。
吴王先射中了一只鸟,然后让孙子也去射鸟。
孙子没有射中鸟,却说:“我的箭法虽然不准,但我知道‘百发百中’的道理。
”吴王听后很高兴,便重用了他。
这个故事表现了孙子的智慧和谋略,他通过射箭这一行为向吴王传达了自己的军事思想。
五、韩非子与赵盾在朝堂上争论韩非子和赵盾在朝堂上争论治国之道。
赵盾主张“仁政”,认为应该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而韩非子则主张“法治”,认为应该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两人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最终韩非子说服了赵盾。
这个故事体现了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他主张以严格的法律来管理社会和治理国家。
六、邹衍与齐桓公在海岛上的会谈邹衍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阴阳家,齐桓公为了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邀请他在海岛上会谈。
诸子百家的小故事分享
诸子百家的小故事分享【鱼的欢乐】庄子叫庄周,是战国时期宋国人,以前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厂长,这个厂长是他的朋友惠子任命给他的。
他的家乡在今天的山东东明,这里有漆园故址、庄子观、庄子墓、南华山旧址、方志、族谱、碑刻等等,还有庄子嫡系后裔居住庄寨村。
也有人说庄子在安徽人蒙城人,这种说法不准确,战国时期宋国学术氛围浓厚,孔子、墨子、惠子都是宋国人。
庄子常常在濮水边上钓鱼,濮水就流经山东东明县,庄子不可能到安徽去钓鱼,然后再回到宋国去和惠子聊“子非鱼”了。
而唐玄宗尊庄子为南华真人,这也是有依据的,仅仅没想到南华山不过是今天山东东明县庄子墓以北黄河大堤旁的一座小山。
这座小山在清朝咸丰七年修筑黄河大堤的时候,依据“躲墓不躲山”的原则,将南华山覆盖于堤下,仅留下一座庄子墓而已。
漆园原来是曹国的一个园子,被宋国占领后就成了宋国的地方。
后来这个地方又被魏国占领了,这时候庄子寻到在魏国当相国的惠子谋个出路,见到惠子给他讲了凤凰和猫头鹰的故事,惠子就让他做了管理漆园的厂长。
后来宋国又夺回了漆园,庄子觉得漆园的工作太难做了,不如像鲲鹏一样自由自在的于天地间遨游,于是就辞职不干了。
庄子的欢乐是获得自由的欢乐。
有一次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微风吹得两人长发飘飘。
看着桥下水中白色的鱼儿,庄子说:“这些白鱼游得从容自在,自由自在,这是鱼才能享受的欢乐呀。
”这句话看起来很普通,其实在中国哲学是承前启后的一句话,这里面的意思是说:通过鱼的行为和环境,就可以从心理上判断鱼很自由和欢乐。
庄子提出了哲学问题的一个观点:意识是事物存有的一个反映。
惠子也是个思想家,他的观点甚至要比庄子还要有逻辑性。
惠子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欢乐呢?”庄子反应也很快,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欢乐呢。
”惠子又说:“我不是你所以不能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欢乐,你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欢乐啊。
”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真可谓石破天惊,震耳发聩。
诸子寓言故事
诸子寓言故事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关于他们所写地方精彩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诸子寓言故事篇,欢迎大家阅读。
诸子寓言故事篇1:齐桓公见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有一次在沼泽地里打猎,由齐相管仲亲自为其驾车。
突然间,桓公看见了一个鬼?他赶紧握着管仲的手,惊魂未定地问:“仲父你看到什么了吗?”管仲如实相告:“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齐桓公回宫以后,吓得丢魂失魄,从此就病倒了,竟至几天卧床不起。
这时,有个名叫皇子告敖的读书人,主动求见桓公,对他说:“这是您自己伤害了自己的身体,鬼怎么能伤害得了您呢?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齐桓公听后,不禁半信半疑地问道:“那么,到底世间有没有鬼呢?”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内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
院子里的粪土堆上,有个叫雷霆的鬼住在那里;在东北方的墙脚下,时常有倍阿鲑(gui)蠪(long)一类的鬼出没其间;在西北方的墙脚下,则有泆(yi)阳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泽地里的鬼则叫委蛇(wei yi)。
”齐桓公赶紧追问:“那委蛇是怎样的形状呢?”皇子告敖形容说:“委蛇嘛,像车毂(gu)那么大,像车辕那么长,穿着紫衣裳,戴着红帽子。
委蛇特别不喜欢雷车发出的隆隆声响,一听到这种声音就会抱头而立。
谁如果能见到委蛇,那就是将要成为霸主的一种先兆!”齐桓公听了这一席话,顿时笑逐颜开。
他兴奋地说:“我所见到的正是你说的这种委蛇呀!”于是,他赶紧重整衣冠,与皇子告敖对坐交谈。
还不到一天的时间,齐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觉地好了。
俗话说:“疑心生暗鬼。
”齐桓公见鬼是一种心理病态,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去满足齐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这个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百家争鸣历史小故事
百家争鸣历史小故事一说历史大家就会觉得我们中国历史很厚重,其实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的,小编整理了百家争鸣历史的小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百家争鸣历史小故事一无为无不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时期,正在经历社会大变革的各诸侯国,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
首先看老子,道家创始人,这个道家跟道教不一样,道教是中国古代神仙方术、原始巫术的集合体,吸收了道家思想之后,形成了道教。
道教形成之后,神话老子,把它捧为太上老君,就是在炉子里炼孙悟空的那个白胡子老头。
实际上历史确有其人,但是生平事迹不详。
只知道他是道家的创始人,有人说他叫老聃,也有人说叫李耳。
他的学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朴素辩证法。
第二,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
无为好不好?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有为什么样?谁有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王、楚庄王,春秋五霸这些人有为,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这帮人有为,有为的结果是生灵涂炭,烽火连年。
所以老子看到这种情况,提出咱们应该无为。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状态最佳,人与人之间就没有战争了。
老子希望退回到原始社会,他认识不到未来有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他只能认识到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这种悲剧战争,所以就提倡无为,同时他认为人一定要顺应自然,自然就是天道。
老子的《道德经》,上来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我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只能强名之曰道,按我们的道理讲,道就是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
他认为国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而道最大。
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万人之主,还远不如道,那么普通百姓更加要顺应自然规律。
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以柔克刚,最简单的道理是水滴石穿。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比如你嘴里最硬的是牙,最软的是舌头,你老了,掉牙不掉舌头;大树比小草高大强硬吧!七级风一来,大树连根拔,没见过草满天飞的。
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
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诸子百家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文明就丰盛的时期,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道听途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人名曰艾子,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叫毛空的人。
向艾子说:“有一户人家的一只鸭一次下了100个蛋。
”“这不可能!”艾子说。
爱说空话的人说:“是两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
”艾子说:“这也不可能。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大概是3只鸭子吧。
”艾子还是不信。
爱说空话的人便一次又一次地增加鸭子的数目,一直加到10只。
艾子便说:“你把鸭蛋的数目减少一些不行吗?”爱说空话的人说:“那不行!宁增不减。
”这个爱说空话的人又向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有10丈宽,10丈长。
”艾子听了说:“哪有这事,不可能的。
”爱说空话的人又说:“那大概有20丈长吧。
”艾子忍不住问道:“世上哪有10丈长、10丈宽的肉呢?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掉到什么地方?你见过吗?你刚才说的鸭子又是哪一家的?”这个爱说空话的人说:“我是从街上听来的。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涂:通“途”)。
意思是:孔子说:“从道途中听了没有根据的话而乱传,是很不道德的。
”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呆若木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
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
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后来人们又把“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引申表示十分愚(yú)笨,也形容因为害怕或惊奇发呆的样子。
诸子百家寓言故事
诸子百家寓言故事学习诸子百家里故事的为人处事方式,一些关于道德的品行,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诸子百家寓言故事诸子百家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
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
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诸子百家故事
诸子百家故事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流派,代表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哲学思想。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等。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诸子百家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孔子和弟子子路的。
有一天,孔子和子路一起走在路上,孔子突然停下来,指着地上的一块石头问子路,“你觉得这块石头是圆的还是方的?”子路想了一会儿,回答道,“我觉得这块石头既不圆也不方,而是不规则的。
”孔子笑了笑,说,“你看问题太死板了,其实这块石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像人生一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要学会包容和理解。
”。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老子和庄子的。
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强调追求自然和超脱世俗。
有一次,老子和庄子一起去山上修行,途中遇到了一只蝴蝶。
老子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庄子笑着说,“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老子问,“那你觉得你是庄子还是蝴蝶?”庄子回答,“我既不是庄子也不是蝴蝶,我只是一个观察者。
”老子点点头,说,“你懂了,追求自由和超脱,就是要超越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墨子和墨家的。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思想,主张爱人如己,反对战争。
有一次,墨子和弟子们一起到外地传道,途中遇到了一场战争。
弟子们纷纷表示要去劝和解战,但墨子却说,“我们不能参与战争,但可以劝说双方停战,因为战争只会带来伤害和痛苦。
”最终,墨子成功劝说双方停战,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以上就是关于诸子百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见解,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是中国古代诸子学派的总称,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多种思想流派。
每一家都有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诸子百家的故事。
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
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倡导“礼”的观念,强调“礼乐教化”,提出了“君子”、“小人”等思想。
孟子则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并主张“民贵君轻”,强调君民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强调“无为而治”,提出了“道”的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道”的观念,主张“无为而治”,强调“柔弱胜刚强”,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庄子则在《庄子》一书中,提出了“自由自在”的思想,主张“逍遥游”,强调“道法自然”,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同”,提出了“兼爱”思想,主张“爱人如己”,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墨子还提出了“名实论”和“兼利以和”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家,以商鞅和李斯为代表,主张“法治”,提出了“法”的思想,强调“法治天下”,主张“重刑轻赋”,提出了“法家”思想。
商鞅在秦国变法中提出了一系列变法措施,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则在《法家》一书中,阐述了“法”的思想,主张“法治天下”,提出了“秦法”的思想。
名家,以荀子和荀况为代表,主张“性恶论”,提出了“性恶”的观念,强调“性本恶”,主张“法治”,提出了“名家”思想。
荀子在《荀子》一书中,阐述了“性恶”的思想,主张“性本恶”,反对“性善论”,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故事
诸子百家的故事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了先秦诸子和百家思想。
先秦诸子包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等,而百家思想则是指这些诸子及其门徒们所代表的不同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家们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思想的深邃之处。
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求学之路。
孔子从小就非常喜爱学习,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达了他虚心求教的态度。
后来,孔子游说列国,传播儒家思想,但并没有得到重用,最后回到鲁国,开办私学,传授学问。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是成功的关键。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悲秋”之言。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爱人之心,人皆有羞人之心,人皆有是非之心。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他认为人性本善。
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相信人性的善良,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可能。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家思想的精华。
老子的故事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顺势而为,不强求,不逆流而动,这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反战思想。
墨子主张兼爱,反对战争,他认为战争是对人性的伤害,应该尽一切努力避免。
墨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爱与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尽一切努力去维护和平。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法家思想。
韩非子主张法治,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韩非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以上是诸子百家的一些故事,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和故事对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 诸子典故或故事精品作文素材
诸子典故或故事1、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2、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这个故事有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3、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假设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4、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5、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6、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诸子百家时期寓言故事
诸子百家时期寓言故事诸子百家时期,各家思想下的碰撞,出现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诸子百家时期寓言故事诸子百家时期寓言故事:不曾杀陈佗有一个人想拜见县官求个差事。
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县官手下的人,打听县官的爱好。
他向县官的随从问道:“不知县令大人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县官手下的人告诉他说:“县令无事的时候喜欢读书。
我经常看到他手捧《公羊传》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
”这个人把县令的爱好记在心里,满怀信心地去见县官。
县官问他:“你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他连忙讨好地回答说:“别的书我都不爱看,一心专攻《公羊传》。
”县官接着问他:“那么我问你,是谁杀了陈佗呢?”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不知陈佗是书中人物。
他想了半天,以为县官问的是本县发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说:“我平生确实不曾杀过人,更不知有个叫陈佗的人被杀。
”县官一听,知道这家伙并没读过《公羊传》,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
县官便故意戏弄他说:“既然陈佗不是你杀的,那么你说说,陈佗到底是谁杀的呢?”这人见县官还在往下追问,更加惶恐不安起来,于是吓得狼狈不堪地跑出去了,连鞋子也来不及穿。
别人见他这副模样,问他怎么回事,他边跑边大声说:“我刚才见到县官,他向我追问一桩杀人案,我再也不敢来了。
等这桩案子搞清楚后,我再来吧。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用诚实、谦虚的态度去对待知识。
不懂装懂的做法既会妨碍自己的求知进步,又会闹出愚昧无知的笑话来。
诸子百家时期寓言故事:假博学出洋相从前魏地有个人,素以博学多识而著称。
很多奇物古玩,据说只要他看一眼就能知道是什么朝代的什么器具,并且解说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很佩服他,他自己也常常引以为自豪。
一天,他去河边散步,不小心踢到一件硬东西,把脚也碰痛了。
他恨恨地一边揉脚一边四下张望,原来是一件铜器。
他顿时忘了脚疼,拾起来细细察看。
这件铜器的形状像一个酒杯,两边还各有一个孔,上面刻的花纹光彩夺口,俨然是一件珍稀的古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则诸子百家的小故事
孔子谈养生
他非常喜欢音乐。
他曾说,听到好的音乐,可以三月不吃肉。
这足以说明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
他经常告诫弟子们:“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不忧不惧”。
他讨厌那种怨天尤人、患得患失的情绪,常说,“在邦无怨,在家无忧”,“不怨天,不尤人”。
孔子学游泳
他想,我自己也常常讲,故旧、人性和天命,这位游水者却讲的是环境、水性和规律,民间确实是有学问呵。
孔子巧喻怪酒壶
孔子借鲁庙的怪酒壶,阐发了一个深刻的哲理:一切事物无不存在一个确定的“度”——事物的界限、分寸、火候。
它反映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关系。
当事物处于正常状态时,它是适度的;一过“度”,事物就要走向反面。
孟子论花园
齐宣王问孟子说:“听说周文王的花园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说:“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说:“真有这么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嫌小呢!”齐宣王说:“我的花园,方圆才四十里,老百姓还嫌大,这是怎么回事呢?”孟子说:“文王的花园有七十里,老百姓可以去打柴,可以去打兔子,文王与百姓共有之,百姓嫌小,当然不足为奇。
我刚到您的国境,问齐国有何禁忌。
百姓说,千万别去国王的
花园,方圆四十里,杀死园中一只鹿都要人顶命!您这方圆四十里的花园,好像国中的一个可怕的陷阱,老百姓嫌大,这还用说吗?”
庄子借粮
庄周家里很穷。
一天,他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点米,以给面黄肌瘦的老婆孩子充饥。
监河侯说:“好吧,等秋天我收到了租税,就借给你三百两银子,怎么样?”庄周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昨天到这儿来,在路上听到叫喊声。
四处张望,发现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我就问:‘鲫鱼,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鲫鱼说:‘我从东海来,困于此地,快干死了。
请你给我一斗水救救命吧!’我说:‘好吧。
我马上去游说吴、越两国的国王,挖一条运河,引进西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吗?’鲫鱼气愤地说:‘我离开了水就没法活,你只要给一点点水就能救我的命。
你却要引西江的水来救我,既然如此,您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摊子上去找我呢!’”
庄周与鱼
庄子和他的好友惠施二人散步,来到濠水的一座桥上。
庄子见鱼儿在水里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你看,这鱼儿多么快乐呀!”惠施反问他:“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很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你也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与不快乐?”庄子解释说:“让我把道理说透彻吧。
刚才你问我怎么知道鱼快乐,可见你已经认为我是知道鱼快乐的。
至于我为什么会知道鱼快乐,那是因为我从濠
1、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孔子
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鲁国哀公亲制诔文悼念孔子,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
三、墨家代表:
墨子:
(约前468-376年)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兼爱”、“非攻”、“
四、名家代表:
公孙龙,姓公孙,名龙,公孙龙以“白马非马”著称于时,
五、法家代表
韩非,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周报王三十五年),卒于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
他口吃,不善于说话……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把先秦法、术、势三家思想结合起来,建立了法治思想体系。
六、兵家代表:
孙武,春秋末年人,齐国田氏的后裔,后到吴国,被吴王阖闾任命为
将,率军攻破楚国。
《孙子兵法》相传为其所作,计13篇。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
七、纵横家代表:
苏秦:战国时(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年),洛阳人。
苏秦与魏国人公孙衍,先后游说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
秦国用魏国人张仪,劝说各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的弱国,叫做“连横”。
八、农家代表:
吕不韦(?~前235) 中国战国末期秦相。
吕不韦“招致天下游士”,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
不韦使其门客每人著其所闻,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书名《吕氏春秋》。
百家争鸣有多少家?
儒家[孔子,孟子] 墨家[墨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韩非子,商鞅] 农家
阴阳家名家纵横[张仪] 兵家[孙子] 杂家数术方计小说家
辞典上说,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文化和学术领域名家与流派众多、发展繁荣的历史现象。
西汉初年的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6家(《史记太史公自序》),西汉末年的刘歆曾将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横、杂及小说等到10家,后人又称除小说家之外的9家为“九流”。
三教九流”这词的意义曾经是颇为高雅的。
“三教”的说法起自三国时代,指的是儒、释、道三种教派。
儒,孔子所创,并非宗教,而汉儒为了抬高孔子的地位,把儒家学说渲染的像宗教一样,就被人们看做宗教了。
释,指东汉时传入我国的佛教,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
道,是东汉时创立的一种宗教,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河南嵩阳书院里有一尊三神像,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指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墨、道、法、杂、农、阴阳、纵横等学术流派。
后来,人们把宗教、学术中的各种流派统称之为“三教九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时人们又把它作为贬义词,泛指那些在江湖上从事各种行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