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

合集下载

红军历史故事

红军历史故事

红军历史故事
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于1927年,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内进行武装斗争的主要力量之一。

红军的历史充满了英雄故事和艰辛奋斗,下面是其中一些著名的红军历史故事:
1. 长征: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内国共内战中受到严重围剿,被迫进行著名的长征。

红军走过了数千英里的崇山峻岭,穿越了草地、河流和沙漠,最终到达陕北的延安。

这是一段充满艰难和牺牲的历程,但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毅力的象征。

2. 林彪的勇敢行动:在长征中,红军领袖之一的林彪领导了一支队伍,成功渡过了四川的大渡河。

他的勇气和智慧帮助了红军在困境中生存下来。

3. 莫斯科保卫战: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国工农红军曾一度进军到西北部,与国民党军队交战。

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红军成功阻止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保住了苏区。

4. 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昌发起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初始行动之一,标志着武装斗争的开始。

这些故事代表了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初期的革命斗争中的坚韧、勇敢和毅力。

这段历史激发了许多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信仰。

真正的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真正的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真正的红军概括主要内容
真正的红军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革命的主
力军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创建和发展:红军于1927年8月初在江西南昌市创建,起初只有
几千名队伍,经过长征和游击战争的锻炼和发展,逐渐壮大为一个具
备正规军队特征的力量。

2. 地区和基地:红军主要活动地区为中国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农村山区,其中包括江西瑞金、井冈山、湖南永新、湖南韶山以及陕西延安等地。

这些地方成为红军的主要基地和据点。

3. 游击战争策略:红军采取游击战争的战略,运用快速机动、袭扰打
击的战术,以小部队对抗强敌。

他们通过游击战争的方式,削弱敌人
力量,争取群众支持,建立革命根据地。

4. 红色政权建设:红军不仅致力于打击敌人,还积极建设红色政权,
组织人民自己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事务。

红色政权的建设成
为红军取得胜利的保证。

5. 长征:1934年至1935年,红军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围追堵截。

他们进行了历时一年多的长征,经历了艰苦的战斗、远征和自然环境
的考验,最终到达陕北,与中国工人农民红军会师,形成中国共产党
的主要武装力量。

红军的创建、地区和基地、游击战争策略、红色政权建设以及长征是
其主要内容,这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一般使用游击战战术,规模较大的正规红军也采用运动战和阵地战。

红军作战的主要对象是蒋介石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也包括一些地方军阀。

红军和敌人作战的基本样式,初期是反会剿,后期是反围剿,反会剿和反围剿是在根据地内线作战,一般得到根据地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反围剿的间隙,红军也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以便扩大根据地,筹集物资。

按毛泽东的总结,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工作队。

红军要承担发动群众、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职能,特别是军队的政工人员还要负责指导地方党政工作,这通过党政军的联席会议或前敌委员会来实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先后建立了军级番号的红军部队有35个(下表中未列红17军?)(若算上先后授予同一个番号的军级部队,这个数字更大),分布在全国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

直到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才全部集中中国北方的陕甘宁边区,但此时南方八省仍有为数上万人的红军游击队分散活动。

目录[隐藏]∙ 1 历史o 1.1 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o 1.2 反围剿o 1.3 长征o 1.4 改编为八路军∙ 2 编制o 2.1 第一方面军o 2.2 第二方面军o 2.3 第四方面军 3 参见[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政治委员李先念)和红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政治委员张广才),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治委员杨克明、副军长罗南辉),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苏区,开始长征。

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8月,两军混编共同北上,红四方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军委为左路军。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初,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

“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中国工农红军”名称的由来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独立领导的武装军队,但南昌起义的部队仍沿用着国民革命军的番号。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称工农革命军。

同年11月13日,潘忠汝、吴光浩等领导的黄麻起义部队称“农民自卫军”。

14日清晨,黄安城解放了,吴兰阶先生非常高兴,写了一副出色的对联贴在县衙的大门上:“痛恨绿林兵,假称青天白日,黑暗沉沉埋赤子;克复黄安城,试看碧云紫气,苍生济济拥红军”。

这是第一次呼出的“红军”称号。

年底,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导广州起义时开始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旗帜。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和在湘南起义的农民军,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将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的成长史

红军的成长史

红军的成长史(最新版)目录1.红军的创建背景2.红军的发展历程3.红军的主要战役与贡献4.红军的历史意义正文1.红军的创建背景红军,全名为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红军的创建背景可以追溯到 1927 年,当时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大规模的迫害,共产党为了生存和反击,开始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

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

2.红军的发展历程红军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1)创建时期(1927-1930):在这个阶段,红军主要在农村地区活动,通过游击战争打击敌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2)土地革命时期(1930-1934):在这个阶段,红军在江西中央苏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吸引了大量农民加入红军。

(3)长征时期(1934-1936):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期间,红军经历了许多艰苦的战斗和考验,最终在 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

(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在这个阶段,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投身抗日战争,成为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军。

(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在这个阶段,红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3.红军的主要战役与贡献红军在历史上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南昌起义:标志着红军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

(2)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为红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四渡赤水: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展现了红军高超的军事智慧和英勇的战斗精神。

(4)平型关大捷:抗日战争期间,红军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5)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艰辛征程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艰辛征程

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艰辛征程红色经典:红军长征的艰辛征程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壮举。

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战略行动。

本文将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展开详细描述长征的艰辛征程。

先前局势不容乐观,国共两党合作逐渐破裂,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封锁线,准备离开江西红色根据地,继续革命斗争。

长征具体是从何时何地开始的呢?一、起点:江西瑞金红军长征的起点,是位于江西瑞金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这里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所在地,也是红军的发源地。

1934年10月16日,中央领导同志在瑞金召开会议,决定了红军长征的计划和方向。

二、目标: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的目标是寻求新的革命根据地,那里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一环。

纵观长征征程,红军经历了五大主要战役,包括四渡赤水、过草地、翻雪山、渡大渡河和红军主力渡金沙江等,最终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封锁,成功到达陕北。

三、艰辛征程:生死与困苦红军长征的征程非常艰辛,充满了生死与困苦。

长时间的行军与战斗使许多红军战士牺牲,疲劳、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成为长征的常态。

同时,红军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威胁,如险峻的山岭、沼泽、大江等等。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红军在草地上与敌人激烈的战斗、在积雪覆盖山脉中的艰难跋涉以及渡过险象环生的江河。

四、团结奋斗:无后顾之忧红军长征的征程中,红军士兵的团结奋斗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红军士兵之间紧密团结、互相帮助,共同面对着难以想象的艰难。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远征,而这一伟大征程凝聚了各个红军部队和红军战士的无数个英勇闪烁的瞬间。

五、红军长征的影响:激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象征,对未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成为了后来西柏坡整风运动的教训,也成为共产党后来的领导经验。

红星照耀的红军发展史

红星照耀的红军发展史

红星照耀的红军发展史
红星照耀的红军发展史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历史。

以下是红军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事件:
1. 1927年:南昌起义。

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起义,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这是红军的雏形。

2. 1928年:秋收起义。

在湖南、江西等地,红军组织了多次秋收起义,发展了红军队伍。

3. 1931年:中央苏区的建立。

在江西瑞金,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即中央苏区。

红军在此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和壮大。

4. 1934年:长征。

红军面临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被迫展开了长征。

红军经历了艰苦的长征,最终到达了陕北。

5. 1935年:会宁会师。

红军主力和陕北抗日先锋部队在甘肃会宁会师,恢复了红军的战斗力和组织力。

6. 1935-1936年:抗日游击战争。

红军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抗日斗争。

7. 1937年:百团大战。

红军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组织了大规模的进攻,对日军发动了多次战斗,有效地协助了整个抗战。

8. 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反攻,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红军发展史上的这些重要事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在割据地区坚持斗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也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

红军的相关概念

红军的相关概念

红军的相关概念红军,又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领导创建和指挥的一支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军队。

红军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之一,其战略和战术对于中国共产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红军的发展始于1927年,当时国共两联合北伐反对军阀统治。

在北伐战争期间,红军作为第四军的一支小部队,由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指挥官朱德和刘伯承等人领导。

这支小部队受到了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指导,随后发展成为中国共产领导的工农武装的主力。

红军在长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从江西瑞金开始,经过湖南、广西、贵州等地,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战略撤退。

长征的目的是逃离湘赣边界的敌人围剿,以寻找更为安全的革命根据地。

红军在长征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终日饥饿、贫衣蔬食、遭受敌人追击等,但他们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奋勇前进。

经过一系列战役和蜿蜒曲折的行军路线,红军最终于1935年到达陕北,成功开创了抗日根据地。

红军的战略和战术是其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军采取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等非对称作战方式,以适应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

红军重视群众工作和军民关系,与当地农民建立了密切联系。

红军实行合作政治和土地改革,为当地农民提供保护,使其成为自己的支持者和同盟。

红军还注重大规模游击战斗的实施,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使敌人承受巨大压力。

所有这些战略和战术的创新为红军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之一。

红军的时机和先机使其能够在革命风潮中崛起。

红军由带领者和志愿军组成,他们共同为实现中国革命的目标而奋斗。

中国共产在红军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并组织了对红军的政治和军事教育。

红军的员被要求具备忠诚和奉献的精神,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掌握。

红军在战斗中不仅仅是兵员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具有革命觉悟的政治斗士。

红军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中国实现了解放。

红军的胜利并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政治意义。

有关于中国红军的简介

有关于中国红军的简介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简称“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1927年黄安县(今红安)农民政府大门两旁写对联出现的“红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红军”一词称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又逐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

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革命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

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指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然而博古、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锐减。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力主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

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尔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红军

红军

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一 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 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 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 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 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图
红军的长征记录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 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 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 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 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 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 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军歌
红军歌谣很多,多为根据地山歌改编,对于鼓舞士气 影响巨大。影响最大的红军军歌是《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歌》,歌曲是传统的军歌,只是改了适合红军政治 面貌的歌词。此曲原名《德皇威廉练兵曲》,是一首 19 普鲁士军歌。早在19世纪清政府练新军时,湖广总督 张之洞就用此曲填词作为队列歌曲,民国后,北洋军 阀各派系军队、国民革命军、新军阀军队,都用此曲 填入新词成为军歌,影响较大的是张作霖部队的《大 元帅练兵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是程坦于1935年11月编 写的。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 不调戏妇女, 不虐待俘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flv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过草地
过草地
•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 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 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 义回忆说。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老红军彭永清说, “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 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
有人说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 响着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 长征精神还包括哪些内涵?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应该怎样发扬长征精神呢?
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面对挫折不屈不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以史鉴今
今天如何发扬传承长征精神?
学习苦不苦? 生活累不累?
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七律·长征
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去长征呢?
红军的反“围剿”
时间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1930 年

1933 年
敌军 人数
10万 20万 30万 50万
我军 人数
4万 3万 3万 7万
领导人 战略战 术
毛泽东 避敌主力
(前三次)
诱敌深入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三)为了保存红军的基干力量
李德(姓李的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共产国 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
二.红军长征经过 (一)开始时间:1934.10,红一方面军 (二)开始地点: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于都,福建的 长汀、宁化) (三)渡过四道封锁线
(四)过湘江,损失过半,剩下3万人 (五)不去湘西入贵州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红军 (一)1930年至1933年,先后四次“围剿” 红军 在毛泽东(前三次)、周恩来、朱德(第四 次)的正确领导下,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 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的方针,取得反围剿 的胜利。 (二)第五次反“围剿” 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在左倾冒险主义 领导人博古、李德领导下,采取分散兵力, 进攻冒险,防御保守的方针,反围剿失利。
时空观念:认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时空特征,画知识轴。 史料实证:运用课文提供的史料、图片并搜集资料,探究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的史实。 历史解释:通过史料、图片,理解中国工红军长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 自主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敢于战胜 任何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 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精神 难点:长征战胜艰难险阻、遵义会议是转折点
伟大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 义的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 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思考题
一.单选题
1.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红军的故事100字左右

红军的故事100字左右

红军的故事100字左右
红军,全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团结工农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正规革命军队。

自1927年创立以来,红军为我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军的成立背景源于国共合作的失败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共产党决定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自此,红军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漫长的武装斗争历程。

在此期间,红军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展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风貌。

长征途中,红军英勇奋战,取得了许多重要战役的胜利,如遵义战役、四渡赤水战役等。

这些战役不仅彰显了红军的战斗力,更体现了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红军的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坚定信仰,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艰苦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努力拼搏;严守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英勇顽强,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时至今日,红军的精神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之,红军的故事是我们党辉煌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军精神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红军故事和革命事迹

红军故事和革命事迹

红军故事和革命事迹
红军故事和革命事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斗经历和革命事迹。

红军故事包括了红军的长征、井冈山斗争、四渡赤水等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

其中,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进行了约一年的历史远征。

革命斗士们经历了艰苦的环境、恶劣的天气和激烈的战斗,展现出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也是红军党员的英雄史诗。

革命事迹则包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和成就。

例如,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战争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渡赤水则是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红军经过四次艰难的渡河作战,最终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在敌后发动游击战争,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红军故事和革命事迹是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历史遗产,它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长征的故事简短

长征的故事简短

长征的故事简短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从1934年10月开始,历经艰难曲折,长达两万五千里的
战略转移和战略大转移的壮举。

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是中国革命
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篇章。

长征的故事源远流长,它始于1934年10月,当时国民党军队
对中国工农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迫使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进
行战略转移。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长达两万
五千里的战略大转移。

这段艰难的历程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无
数次的生死考验和艰苦卓绝的战斗,最终在1936年10月胜利结束
了长征。

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
种种困难和艰险,不断开拓前进,向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在长
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不断与敌人进行战斗,不断解放和发动群众,最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的胜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壮举,它展现
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斗争精神。

长征的故事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顽强斗争和无畏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长征的故事是一部生动的革命史诗,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长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篇章。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

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红军各方面军历史沿革和编制一、红一方面军【简介】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其前身主要是参加南昌起义、平江起义的国民革命军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农民军。

1930年6月间,根据中央指示,红1军团在闽西汀州成立,红3军团在鄂东南成立。

两军团成立后即分别以南昌和长沙为目标实施战略进攻,并于8月23日在浏阳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

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泽东,总政治部主任杨岳彬,参谋长朱云卿,全军共计3万多人。

1931年11月,方面军总部撤销,其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

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同年底进行整编,方面军辖红1、红3、红5军团,共有兵力7万。

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1方面军总部。

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合并于中革军委,红二方面军再称中央红军。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甘孜和红4方面军会师后,红1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称号,红15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建制,全军共一万余人。

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红一方面军组成后,征战不断,战绩辉煌。

1930年冬至1933年春,取得了第1、2、3、4次反“围剿”的胜利,扩大了中央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5、第7、第8、第9等军团,部队发展到10万之多。

尽管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领导,导致第5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且湘江一战遭受惨重损失,部队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人;但遵义会议之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此后,红一方面军又先后进行了直罗镇战役、东征山西、西征甘宁边,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苏区,使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和感受简短

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和感受简短

红军艰苦奋斗的故事和感受简短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

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红军是一支英勇战斗、艰苦奋斗、忠于民族、勇毅无私的军队,他们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红军的革命长征中,艰苦奋斗的故事和感受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红军的艰苦奋斗。

红军长征的征途上,他们面对了无数种困难和风险。

在战争的长途跋涉中,红军历尽艰苦卓绝。

少数人不断承受着极端的困难和风险,他们忍受着饥饿,毒病,寒冷和慢慢消磨着身体和精神,但他们没有放弃,而是砍掉困难,战胜自己,一步步走向胜利。

红军所面对的环境是极端恶劣的。

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必须要保持强健的体魄,以便在任何时候迅速行动。

红军虽然艰苦卓绝,但他们仍然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精神上的坚持。

在大军行军途中,还会发生有些红军士兵被军队反复派遣,撤销,发现自己真正认可的战争,从此后也开始走向坚定的信仰。

这真正也是属于每一个红军士兵精神上的坚持,他们在那样的国难时期与无数的艰苦困难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带给了后世人们最好的教育。

尽管军队面临着很多的艰难险阻,但红军从未停止。

他们始终坚持革命的步伐,终于走到了胜利的彼岸。

这一场战争,不但在中国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更代表了中国革命精神气质的独特之处。

红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历久弥新,让人们顿时感悟到了在战争与和平的大背景下我们所需要的生命力与毅力。

红军的艰苦奋斗,不仅在革命战争中留下了一笔惊人的历史痕迹,更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了一道光芒,这光芒,不是旷世巨著,而是一颗散发光芒的心灵,一份感染世人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中,红军通过艰苦奋斗,铸就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份精神财富,则在历史洪流的冲洗中,延续了下来,以伟大的生命力,守望着中国人民幸福的追求。

总之,红军的艰苦奋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不竭力量。

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追求,这个信仰和追求不是虚幻的,而是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做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工农红军
ZhongguoGongnongHongjun
中国工农红军
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人民军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清党反共事件后,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的屠杀和镇压,举行了南昌、湘赣
边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和其他地方的武装起义,建立
了若干工农革命军,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
据地。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全国各地建立之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

1930年后,统称中国工农红军。

红军多次打破敌人的一省或数省的“进剿”和“会剿”,逐步探索到一套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
术。

到1930年夏,主力红军约七万余人,拥有十多个军
的番号,相继组成军团和方面军。

这时出现的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调动弱小的红军进攻中心城市,造成了不
小的损失。

从1930年11月起,各地红军陆续投入了大规模的反
“围剿”战争。

到1931年9月,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一方面军接连粉碎了敌人对中央根据地的三次“围剿”,至
此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基本形成。

徐向前、陈昌浩领导
的红四方面军和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二军团(后与任
弼时、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也多次
打破了敌人对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围剿”。

到1931 年底,主力红军发展到约十五万人,根据地得到巩固和
扩大。

接着由于执行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路
线,红军遭到严重挫折。

1933年3月,红一方面军在周
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战
争的胜利,但在随后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因
“左”倾冒险主义者的错误领导,招致失败,1934年10 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他的主力红军亦先
后撤出根据地进行长征。

在长征途中,红军战胜了数十
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克服了无数艰
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同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及先期由鄂豫皖根据地转移来的红二十五
军会合。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
宁、静宁地区会师。

主力红军由第五次反“围剿”前约
三十万人缩小到三万余人。

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的
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抗日
战争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达成的协议,主力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指战员在福建漳州合影(梁尚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