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解析版)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解析版)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章。
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周国平①计算机和无线传播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人类的生活。
今天,几乎人人随身携带手机,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和转发海量信息,也发送自己对一切事情的主张和每一分钟的心情。
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距今不久,却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②我突然想,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就是大自然。
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③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
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
释迦牟尼、摩西、耶稣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宗教;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哲学;荷马、莎士比亚、李白、苏东坡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文学。
④天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
然而,人的灵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大自然的灵气的凝聚,它必须和万物保持天然的联系,那凝聚的灵气才不会飘散和枯竭。
不在高原上、大海边、森林里住几个月,我们不会懂得什么是神圣。
不曾独自一人在空旷处仰望星空,我们会误以为哲学只是晦涩的学术。
因为看不见壮丽的山川和辽阔的草原,我们就常在富人的散发着铜臭的庭院里寻找美。
⑤你今天上网了吗?一个庸俗的问题。
___在人类的互联网上,许多人是在用眼睛、耳朵、食指、无聊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上网,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
在大自然中,你的灵魂苏醒了,和天地万物交谈,你有了哲学家的头脑,你有了诗人的心灵,你的灵魂中充溢着造物主的感情。
⑥爱默生说:科学的动机原本是要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从而能够与世间万象心心相印,而现在却走上了相反的方向。
他以博物学家为例打比方说:博物学家把蛇类和蜥蜴装进了他的药瓶,而科学也如此对待他,把他装进了一只瓶内。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倘若我们用人类的互联网排挤掉上帝的互联网,其结果就是我们都被装进了一只瓶内——也就是说,被装进了一只手机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检测卷(一)(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检测卷(一)(含答案)期中阅读理解检测卷(一)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一.现代文阅读(共6小题)1.宇宙生命之谜<节选>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个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
近年来,科学家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干燥——稀薄——相信——可能——(2)科学家认为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的原因有:①:②;③;④___ 。
(3)“海盗号"在火星上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后,得出了什么结果?___(4)为什么人们“仍然相俯遥远的太空存在着生命”?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③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④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⑤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关于探索太空》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语文-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考试版)A4

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的最核心技术,其发展趋势往往决定着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向。
近年来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显著提升,从早期的普遍不足100W·h/kg提高到2020年的普遍在180W·h/kg左右,进入2021年之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更是进一步实现突破,宁德时代、LG、松下、比亚迪、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企业都在积极研发高能量密度电池和固态电池。
2021年10月上市交付的美国某豪华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为832km,成为全球首款续驶里程超过800km的量产上市的纯电动汽车。
在2021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1年第10批)中,广汽埃安某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05W·h/kg,续驶里程达到1008千米,2022年1月正式上市,成为全球首款能量密度超过200W·h/kg、续驶里程超过1000千米的在售纯电动汽车,此外蔚来、比亚迪、上汽等整车企业都计划在未来推出搭载半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新能源汽车自燃率虽然低于燃油车,但动力电池一旦起火.极易产生爆炸,造成远高于燃油车的人身和财产损失,近年来动力电池企业除了提升电池性能之外,还积极在电池安全领域创新:2020年3月比亚迪率先发布主打新能源车辆安全的刀片电池,可以轻松完成针刺试验,首先搭载于旗下的汉车型,比亚迪汉上市以来销量节节攀升,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电池起火事故;2021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并顺利通过针刺热扩散试验,实现电池包针刺不起火,旗下车型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2021年9月长城汽车发布大禹电池,可实现电芯化学体系全覆盖,任意位置的单个或多个电芯触发热失控的情况下保证电池包不起火、不爆炸,率先搭载在旗下沙龙汽车产品。
2023届老高考语文复习练习 专题七 文段组合型语用(含解析)

专题七文段组合型语用题型1 “1拖3”试题建议用时:30分钟1.[2022安徽名校质量检测,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三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
此次发射,各国媒体纷纷进行报道与评论。
( ),成为我国航天史上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将为人类探索太空创造新的机遇。
中国不仅追求高水平科技,也始终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
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在一座座太空丰碑的背后,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孕育出了持久永恒的航天精神,让五星红旗在灿烂星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举世瞩目自立自强筚路蓝缕熠熠生辉B.举世闻名发愤图强栉风沐雨熠熠生辉C.举世闻名自立自强栉风沐雨光芒四射D.举世瞩目发愤图强筚路蓝缕光芒四射(2)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B.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被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被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C.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刷新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度D.五项“中国首次”的航天纪录的创造,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高度的刷新,都源于这艘“生命之舟”的成功发射(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始终以“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B.中国始终本着“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大国的担当与风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有解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题1. 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策略也不同。
请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完成下列练习。
阅读策略A.快速浏览材料一、四,根据关键信息找到对应句子,作出判断。
B.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如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名言警句。
C.关注题目或图片,找出材料间的联系;精读材料三,发现与它相联系的材料。
材料一:天问一号火星之旅材料二:北斗系统全球导航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中旬接近火星后,实施“刹车"制动,进入环火轨道,为火星着陆作准备。
2020年7月31日,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
从北斗一号工程立项开始,20多年风雨兼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实现了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全球梦”。
材料三:世界最高峰重量身高材料四:嫦娥五号挖土归来珠峰多高?8848米?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对外宣布,经过两国团队的扎实工作,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此次测量除了使用基准测量方法,还使用北斗卫星进行了定位测量,而所有的精密仪器几乎都是国产。
这也是目前最精确的珠峰高程。
2020年12月17日,历经23天,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在此次任务中,嫦娥五号经历了11个飞行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过程,采集了约1731克的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带回来的样品,将为宇宙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1)了解2020年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202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题型一 Word版含答案

题型一成语六取三四选一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②此举旨在为新西兰的主要和重要的财产设施供应更多爱护,在一些重要资产接受海外投资的问题上,政府应持谨小慎微....的态度。
③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留意。
④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
⑤新领导刚刚到任,就有人在底下评头品足....,这是很不礼貌的。
⑥外交部长王毅在讲到南海问题时,不拿稿子,侃侃而谈....。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④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犹如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②税收是我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国计民生中占有无以复...加.的重要地位。
③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慧、格外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
④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日装得一副狡猾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日他竟然赤膊上阵....了,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⑤一旦新的董事会选出继任者,格林斯潘便将功成身退....。
⑥这篇文章语言清爽、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④⑤D.④⑤⑥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阳光总在风雨后,就让全部的不开心付诸东流....吧!②汉室西迁长安,一把大火,使得河洛焦土一片,寸草不生,赤地千里....。
③我市理科状元吴光浩和文科状元贺春梅已分别接到清华和复旦的录用通知书,近日,他们将劳燕分飞....,分别乘机飞赴北京和上海。
④中东、西亚地区的民族问题盘根错节....,希图用“简洁化”的手段解决问题是有害的。
2019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2(含答案)

2019高考语文:语言运用新题型2(含答案)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2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D.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我们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2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
C.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
2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应接不暇无所适从惊魂甫定高山仰止B.摩肩接踵无所适从惊魂不定仰之弥高C.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甫定仰之弥高D.目不暇接手足无措惊魂不定高山仰止【答案】27.C28.A29.C【解析】27.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江苏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片段阅读是国考行测中的重点考察内容,多做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关键。
下面为大家带来江苏公务员行测片段阅读练习题,欢迎各位考生练习。
江苏公务员片段阅读练习题:1①火星作为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离地球距离较近②火星有稀薄的大气层,也有四级分明,科研价值很大③火星跟其他星球相比,跟地球的相似程度非常高④且被很多人认为是人类进行星际移民的首选之地⑤随着人类航天事业的进步,太空探测越来越向深空发展将以上⑤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⑤B⑤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⑤D⑤①④③②2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⑤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
将以上⑤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A.③④②⑤①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①④D⑤①②④③3专家认为,家庭氛围不和谐、缺少父母关爱是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精神文艺、继而迷上网游的原因之一。
家庭是孩子体验情感,发展情商的关键场所。
如果家庭中不能给孩子提供需要的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孩子很有可能在网游中逃避恐惧和孤独,寻求安慰。
忙于工作的父亲和爱批评唠叨的妈妈往往是“善于”制造这样的情感生态。
如果一个充满冒险精神追求刺激的男孩过着单调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时,网游世界自然显得精彩无限。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A.应尽可能地保证孩子的情感供给B.情感缺位容易使孩子沉迷于网游C.亲子关系和谐可使孩子冷落网游D.应创造满足孩子个性的情感生态4随着计算机技术向着千万亿次乃至更高的级别迈进,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阻碍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尝试过拨号上网看流媒体视频的人都有所体会,再快的处理器也不能提高文件加载速度。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模拟试卷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模拟试卷6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请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阅读理解1.从媒体文化与文学艺术创作的关系上看,现代传媒所建构的媒体文化对现代文学艺术生产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
作为文化工业生产的媒体文化,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艺术生产和传播模式,使文学艺术创作获得了全新的现代形态。
进入现代传播社会以前,文学艺术家曾使用各种方式传播艺术作品,但只是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传播着有限的艺术信息。
根据这段话的意思,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谈到的是( )。
A.文学艺术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传播有限的艺术信息B.媒体文化如何使文学艺术创作获得全新的现代形态C.进入现代传播社会之后,文学艺术因大众传媒的出现而发生的变化D.举例论证媒体文化对文学艺术家创作的深刻影响正确答案:C解析:文段主要围绕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展开。
末句说的是“进入现代传播社会以前”的情况,与此对应,下文应围绕“进入现代传播社会之后”的情况展开,与此最相符的为C,故当选。
2.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
对于将火星改造成“绿色星球”的惊人设想,许多科学家都认为至少需要2万年到10万年左右的时间,但美国非营利性科研组织“火星协会”创始人、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祖柏林却认为,改造火星的过程大约只要1000年时间就可以完成。
根据上文推断,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
A.罗伯特.祖柏林用1000年改造火星的设想B.人类对火星探索的构想C.不同火星改造构想的可行性分析D.火星将如何被改造成“绿色星球”正确答案:A解析:材料给出了一组数字的对比,对于将火星改造成“绿色星球”的设想,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至少需要2万到10万年左右时间,而美国工程师罗伯特.祖柏林却认为改造火星的过程大约只要1000年时间。
专题07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部编版)(原卷版+解析)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说明文阅读理解(原卷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7分 ) (2023九上·灌云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賀赞叹。
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
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非连续性文本火星探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一3题。
(10分)材料一天问一号由环绕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总重量达5吨。
它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火星探测器,主要负责执行中国第一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2020年7月23 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南部预选着陆区,为更多的科学探索带来了希望。
材料二①人类探测火星已有60年,经历了几个阶段。
在早期阶段,由于技术不成熟,人类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只能从火星远处飞掠而过,探测器飞行上亿公里只为那惊鸿一瞥,探测手段极为有限。
等到技术水平相对成熟才有了人造的火星卫星,人类才得以对火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最后才是难度更为巨大的着陆与巡视探测。
而天问一号一次性完成了环绕、着陆与巡视三个重要步骤,可见其技术难度之高。
②在深空探索领域,美国的技术确实排在第一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只不过美国的海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器组成,没有火星车,也就是说没法进行巡视。
其中轨道飞行器也就是我们说的环绕器,重2.33吨,登陆器重1.2吨。
我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与巡视器共1.3吨,环绕器1.2吨,加上2.5吨的推进剂,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量达到了5吨。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有重240千克的巡视器(火星车),对着陆过程要求非常严格,这要求着陆器在着陆过程中一定要小心再小心,这是当初的海盗1号在着陆过程中没有经历过的,两者在技术上也是无法比较的。
不可否认,超高难度的绕落巡一步到位,天问一号的探测任务是人类探索火星历史上复杂度最高的,技术含金量不言而喻。
③在奔往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探测器一直处于高速状态,要先制动才能进入火星环绕轨道。
在着陆之前,必须先将火星探测器的速度降下来。
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四个阶段将探测器降落到火星表面。
第一个阶段是气动减速阶段,将探测器的速度从每秒4.8公里减速到每秒460米;接下来,探测器打开降落伞,将其速度进一步降低至每秒95米;随后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利用反推火箭产生推力进一步减速,将探测器的速度降低至每秒3.6米;最后一个步就是悬停避障阶段,这个过程是在最后剩下的100米高度的位置进行的。
2016年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讲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自助科技创新催生“蛟龙”入水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探索海洋、开发海洋资源的活动。
深海潜水家是进入深海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载作业装备。
在无人潜水器迅猛发展的今日,载人潜水器的发展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被称为“海洋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基石”。
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载人深海潜水器是美国的“曲司特I”号。
由于该潜水器无航行和作业能力,使用性能受到限制,加上体积较大,建造与运输均不方便,此类深浅器未得到进一步发展。
真正开创了人类检测海洋资源历史的是美国1964年研制的“阿尔文”号,法国、俄罗斯、日本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则是80年代的产品。
“蛟龙”号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2009年,我国研发的“蛟龙”二号载人潜水器在南中国海首次开展了1000米级深潜实验。
2010年已能下潜到3750年的海底,并完成海底取样、海底微地形地貌探测等任务。
2011年7-8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又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级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和应用成果。
仅仅过了一年,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了7000米级载人深潜实验,下潜到7062米深度,创造了国际上同类作业型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的最高纪录。
此次海试进行了海水矿物取样、标志物发放、高清摄录、高精度海底地形测量等深海调查作业,并首次获取了这一海域7000米深度的动物影像和样本。
2013年,“蛟龙”号转入实验性应用,并首次搭载科学家下潜,缺德了大量宝贵样品,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深海实地科学考察和研究的能力。
2014-2015年,“蛟龙”号在印度洋下潜。
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外阅读专题卷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期中课外阅读专题卷(一)大自然的警告公元2037年,巴黎和费城到处张贴着预报洪水即将到来的告示。
纽约的街道水深四尺。
世界上皮肤癌的发病人数高达5亿。
各大洋看不到虾和蟹了……这不是危言耸听,人类确实由于自己的狂妄无知和贪得无厌而已经及正在濒临巨大灾难的边缘。
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为扩大耕地而大量砍伐森林,为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为获取劳力而大量繁衍后代,生态系统遭到恣意破坏,环境危机日趋严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就以中国为例,沙漠扩大为109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总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被称为第二次国土沦丧。
“温室效应”又将导致两极冰帽融化,海面上升,土地淹没。
其根源难道不是人类的无知、短见和专横吗?著名画家莫奈将其成名作《日出印象》中的伦敦大雾画成紫红色而使观众愕然,但是当人们走出展览厅时不免膛目结舌,因为他们发现司空见惯的伦敦大雾果然是此种颜色。
在众多的大城市里,每天早晨随着成千上万汽车涌上街道,无数家工厂锅炉的运转,蓝黑色的烟雾四起,经久不散,鸟瞰全城则如一片烟雾浩渺的沼泽。
无怪乎有人这样叹息:“人类在自己杀戮自己。
”诚然,作为有智慧的人,他具有无穷的创造力,然而他对于构成物质世界的微观世界,对于浩瀚的苍茫宇宙,所得到的认识仍只是沧海一粟。
一味地征服自然,不仅自然要报复,人类自己也是“玩火自焚”。
人类,也许应当从中悟出点什么。
人类,确实是自然的主人。
人类,必然首先尊重自然。
(1)短文中的四字成语很多,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理解词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请你用“”画出来。
(3)第三自然段中,把_______________比作“烟雾浩渺的沼泽”,这是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形象表现了_______________的情况。
【名师讲题】“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尽管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但探测火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截至2020年12月,人类历史上共有49次火星探测任务,但只有约20次取得了成功。
并非所有这些失败都是早期“摸着石头过河”导致的。
2016年,欧空局的“斯基亚帕雷利”火星着陆器坠毁于火星表面。
此外,大量技术问题频发,迫使欧空局及其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局不得不将他们的下一次火星任务ExoMars推迟到2022年。
不同的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模式不同,因此新的太空竞赛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方案上最佳”的竞争。
这反映了所谓“太空竞赛2.0”的特殊特征,与上世纪的“太空竞赛”相比,它看上去更加多样化。
除了美国的航天机构,世界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和私人航天机构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亚洲航天机构尤甚。
如果中国在发展上领跑,那么它也将引领全球航天发展的视野。
但是,迅猛发展中也蕴藏着较大危机。
中国航天的快速发展依旧得益于丰盈的政府拨款和军事政策支持。
根据美国国会委员会中美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中国把太空领域视为“地缘政治和外交竞争的工具”。
显然,与网络空间一样,宇宙已成为新的基本作战领域,美国是主要的竞争对手。
这意味着商业考虑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第二位的,即使它们在整体方案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已经启动新的航天发展“五年计划”,上一个“五年计划”在2020年以140余颗航天器的成功发射结束。
在未来,中国将组建全新的在轨空间站,发射航天器采集火星土壤与探索木星等。
(摘编自《外媒:新太空竞赛已经打响,剑指火星,中国发展举足轻重》)材料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了!尽管7个月、最远4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未知的渴求。
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
孔孟之道,首求断惑。
然欲断惑,则必先证得大宇宙之唯一真实。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周,华夏祖先就曾提出有关火星的猜想,而后,几乎历代王朝都设有专司天象的官方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很多人把2016年视为火星移民探索的启程之年。
2016年8月23日,中国国防科工委“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正式启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宣布将于2020年让探测器登陆火星。
9月28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墨西哥召开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上,推出了用于人类火星移民的“星际运输系统”,并做了“让人类变成多星球物种”的主题演讲。
10月11日,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在CNN网站发表文章称:“为了翻开美国太空探索的新篇章,我们已经设立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在本世纪30年代之前,把人类送上火星。
”
人类探索宇宙,总是与其自身的危机有关。
美国物理学家与天文学家斯蒂说,环境恶化、资源枯竭、基因病毒、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在人类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老死在地球上,等待灭绝;另一条是离开摇篮,移民其他星球。
而火星与地球的诸多相似性,无疑是移民的最佳选择。
然而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
人类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想要进行星际旅行或是在外星生活,必须面对各种已知和未知的危险。
在1969年第一次踏足月球之后,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很快陷入了停滞,其中在太空中宇航员的健康问题可能正是原因之一。
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了人体在太空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危险。
在从地球前往火星的大约半年的旅行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在火星的表面,宇航员所体验到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适应火星重力对于人类来说绝非易事。
在国际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们每次只能在太空环境中工作6个月,这主要也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
调查显示,女性在国际空间站上工作18个月,男性工作24个月,所受到的宇宙射线的辐射总剂量就会超过其一生可接受的限度。
在太空中旅行,脱离地球大气层和磁场的保护,人体极大程度地暴露在宇宙辐射之中。
这种来自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难抵御,它们可以穿透层层防护,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一份来自加州大学的报告显示,宇宙射线可能会造成长期的大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失忆、焦虑、抑郁,同时也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为了生存,人类必须离开地球。
在20亿年以内,即使人类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地球周期性的物种灭绝,太阳燃烧状态的变化也将使地球
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
太阳在最终熄灭之前,会逐渐发亮、膨胀,直至膨胀到地球轨道。
在这一切发生之前,人类必须逃离太阳系,或许那时失去了故乡的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的太空之中。
(取材于苗千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人类未来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30年的某一天,中国的科学探测器从火星发回探测报告。
B. 21世纪后半叶,美国宇航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探索。
C. 22世纪,人类乘坐“星际运输系统”移民火星,成为“多星球物种”。
D. 23世纪,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
2. 下列不能证明“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一项是
A. 人类对火星表面重力的适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B. 在国际空间站上,女性宇航员受到的宇宙射线辐射多于男性。
C. 宇宙中的高能量原子碎片极易伤害到人的细胞和DNA。
D. 宇宙射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答案】1. D 2.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人类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取得最终胜利”错误,原文“乃至外星文明的入侵,这些都是地球的可能终局”。
没有说“最终胜利”,选项无中生有。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干要求回答“探索和移民外星绝非易事”的理由,而选项B的内容是男女宇航员空间站受到的辐射的不同,和题干无关,答非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