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寿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寿华:甘洒热血写春秋
汪寿华(1901—1927),原名何纪元,字介尘,诸暨檀溪乡(今赵家镇)泉畈村人。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参加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参与领导“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被推选为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4月11日,被诱捕杀害,是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

在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内的墙上,有两排中共四大代表及大会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候补中央执行委员的照片和事迹介绍。

细细浏览,我们震惊地发现,20多人中,竟有7人在1927年壮烈牺牲,而其中就有一位浓眉大眼的浙江人——汪寿华。

“别看他这么年轻,他可是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年仅26岁……”陈列馆讲解员惋惜地说,早期很多富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革命事业献身,汪寿华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婚后两天,参加中共四大
在汪寿华烈士的家乡、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他是村民口中代代相传的骄傲。

村活动室里,陈列着汪寿华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村后面的山坡上,立着一块纪念碑,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去扫墓,缅怀先烈。

“小时候,父辈总是跟我们说,要学汪寿华,年纪轻轻就立大志、干大业。

”现住在汪寿华烈士故居的,是他的堂侄何方焕,已80岁高龄。

“汪寿华的父亲是个前清秀才。

汪寿华年幼时,就非常勤奋好学。

1917年秋,他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进步氛围的感染下,阅读《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年仅16岁的他,就联合同学成立‘书报贩卖团’,以‘锻炼心身,改造社会’为宗旨,积极推销全国进步书刊……”一起寻访的两位大学生不由感慨:“立志当年少。

可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增进爱国主义情怀,是多么重要。


汪寿华有个养女叫何杏英,生活在上海。

何杏英年老多病,只能由她的儿子何利华讲述他所了解的外公。

1925年初,汪寿华奉命从莫斯科回国。

回到诸暨与赵兰花结婚,仅过了两天,他就赶赴上海参加中共四大,还在会上作关于职工运动的报告。

“当时外面风声吃紧,外婆十分担心外公的安全。

可他却镇定自若地说:不要害怕,即使我被害,望你靠做针线过活,好好照顾母亲。

千万不要哭,哭了会使反动派得志,革命群众丧气。


一再受挫,革命者不气馁
“摸索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总是特别艰难,但革命先辈就是以不怕挫折、不怕牺牲的非凡勇气,为我们开拓了一条希望大道。

”寻访上海五卅惨案烈士流血处纪念碑时,来自江西的游客张玉贵很是感慨。

“五卅运动爆发时,汪寿华任上海总工会宣传部主任,协助李立三、刘华、刘少奇领导工人运动。

五卅运动结束后,李立三、刘少奇相继离沪,刘华被敌人杀害,汪寿华遂任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


此时,反动当局几次查封上海总工会,四处搜捕汪寿华。

汪寿华只好改名换姓,乔装深入工人群众中做宣传,在白色恐怖中领导上海工人运动。

从1926年
5月开始,作为上海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成员的他,多次发动上海各行业工人进行大规模罢工斗争,并参与领导上海工人的第一、二次武装起义。

“由于准备不足和缺乏经验等原因,这两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失败并没有使汪寿华等共产党人气馁。

” 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爆发后,在汪寿华和周恩来、罗亦农、赵
世炎等人的指挥下,上海7个区的工人纠察队同时向敌人发动攻击。

“起义开始时,汪寿华曾派人到龙华请北伐军东路总指挥白崇禧派部队配合,内外夹攻,消灭军阀。

但白崇禧接到蒋介石的密令,按兵不动,汪寿华知道后十分气愤:‘他们不来,我们自己干!’结果,经过28小时的血战,起义军最终占领除租界以外的整个上海地区,取得了胜利。


3月27日,汪寿华主持召开上海市工人代表大会,被推选为总工会委员长。

舍身取义,换回美好明天
当时,蒋介石正与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勾结,利用种种方式诬蔑、挑衅工人纠察队。

汪寿华为此面见蒋介石。

次日的上海区委主席团会议上,汪寿华汇报会见情况:“昨见老蒋,先加慰劳,他并无赞扬上海工人。

我报告一
点上海工人暴动的经过,他不大注意。

”“蒋介石提出外交方面要工会方面听军事当局指挥,我没有答复。


1927年4月1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邀汪寿华赴晚宴,汪寿华向组织汇报。

党内对此有不同意见,但汪寿华泰然表示:他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耻笑,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宁愿冒险一试。

“我外公当时还负责统战工作,与杜月笙来往较多,他当时去,肯定有自己的考虑。

”何利华介绍,组织上虽然采取了一些安全措施,但汪寿华还是一去不复返:被杜月笙的手下打昏后装入麻袋,运至枫林桥活埋。

汪寿华牺牲时,年仅26岁。

次日凌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5月1日,中共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表示:80万上海工人誓为汪寿华等死难烈士报仇。

不久,中国共产党人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三大起义,开始武装革命。

何利华说,1957年,纪念上海工人武装起义30周年,当时他还在读小学。

那天外婆被总工会的人叫去了,一直到零时才回来。

外婆回来后激动地说,她见到周恩来、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了。

原来,周恩来知道外公的遗孀在上海,就特意让人来邀请。

“周总理跟外婆说,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他们是为革命开路的人。


汪寿华的传奇人生,令寻访的浙江传媒学院编导专业大学生深为感慨。

大二学生刘玉茹在日志中这样写道:生活在这座城市,却很少有人完全知晓若干年前先烈的故事。

这些烈士遗迹和故事,我们应该像保护眼睛一样去珍惜。

这是这次寻访活动对我们的教育与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