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合集下载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1)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1)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1.景观的概念及景观要素概念:目前,地理学中对景观比较一致的理解是: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的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景观动态。

综合起来,对景观可以作如下理解:①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组成,具有异质性;②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③景观既是生物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的生存环境;④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有尺度性;⑤景观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表现为综合性。

景观要素: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常见的景观斑块、廊道、基质,以及偶见的附加结构。

2.斑块的定义及斑块类型斑块的定义: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班块类型:依据成因机制可分为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进斑块1)环境资源斑块一种相当稳定且与干扰无关的斑块,主要是由于环境条件或资源的不同,斑块内的生物与周围机制有所不同(如沙漠中的绿洲、火山口处的天池、海洋中的岛屿)特点:斑块寿命较长、斑块内的物质周转率较低2)干扰斑块(主要由机制内的局部干扰引起的)自然干扰(泥石流、雪崩等)人为干扰(干扰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往往难以预料,持续时间长短不同,因此造成的后果也就不同)3)残存斑块残存斑块的成因与干扰斑块刚好相反,是基质受到广泛干扰后残留下来的部分未受干扰的小面积区域。

如:火烧后留下来的小片植被、免遭蝗虫灾害的植被。

特点: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残存斑块很难保持未受干扰前的基质状况4)引进斑块当人们把生物引进某一地区时,就产生了引进斑块。

它与干扰斑块相似,小面积的干扰可产生这种斑块。

在所有情况下,新引进的物种,无论是植物、动物或人等,都对斑块产生持续而重要的影响。

(1)种植斑块一农田、人工林、高尔夫球场等,都是在基质上形成的种植斑块。

在种植斑块内,物种动态和斑块周转速率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态学复习题景观⽣态学复习题1,景观的⽣态学特征1.⼀个景观是由若⼲⽣态系统所组成的镶嵌体;2.各⽣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及相互影响;3.具有⼀定的⽓候和地貌特征;4.经历了⼀系列的⼲扰事件或过程。

2,景观要素的特征(1).从⽣态学的观点,景观要素也是⽣态系统(ecosystem)⽣态系统的概念包括结构、功能和发育,可应⽤于从⼀个兔粪⼤⼩到整个地球的任何空间尺度。

在景观⽣态学中⽣态系统的概念只适⽤于景观内⽐较均质的地区。

⽣物地理群落更重要的是说明某⼀特定均质地区的⽣态学动态,所以,⽣物地理群落与某⼀景观要素中的⽣态系统是同义的。

(2)景观要素具有异质性(heterogeneity)任何景观要素都可以看作是异质性的,其中最均质的部分称为景观骰(tessera)。

(3)景观要素的尺度(scales)即观察和研究的空间分辨⼒⽔平。

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是密切相关的。

在微观尺度上,⾃然和⼈类⼲扰可影响物种的定殖和演替;在宏观尺度上,区域⽓候变化可影响诸如物种的迁移和⽣态系统替代的过程;在全球尺度上,扳块构造、主要种群的进化及全球性植被格局的发展极为迅速。

随尺度变化的空间异质点是景观⽣态学所感兴超的,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或各个不同尺度上有明确的镶嵌体,各尺度上的异质性原因才可能搞清楚。

所以,具有异质性和成因机制的景观,可能就是⼀个清晰可辩的空间尺度⽔平。

(4)景观要素的边界(boundaries)不同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的逐渐变化,是未受⼈类活动显著影响的⾃然景观的最⼤特点。

⾃然环境在空间上的突然变化或⾃然⼲扰频繁,使⾃然景观具有突变边界。

⼈类活动对景观的影响趋于消除逐渐变化,⽽产⽣突变边界。

(5)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包括镶嵌和梯度、连接与隔断、核⼼与边缘、密度与容量等。

可以把所有的景观都视为镶嵌体,由相邻的具体的斑块构成。

3,景观⽣态学基本理论可概括为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变化三个⽅⾯。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精华版)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精华版)

1、名词解释:1.内缘比:指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2.景观格局:指某特定尺度上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形式,或景观要素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等。

3.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4.复合种群:是由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5.生态流:观中的能量、养分和多数物种,都可以从一种景观要素迁移到另一种景观要素,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物种等的流动过程。

6.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现象。

7.生境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8.生态交错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的区域9.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0.边缘效应: 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11.殘余斑块:在大规模干扰事件影响下,动植物群落在本底上残留下来的斑块。

12.粒度: 空间粒度指景观中最小可辨识单元所代表的特征长度、面积或体积13.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14.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15.斑块:是在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16.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17.景观规划:按照人类目标改变和设计景观的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宏观布局过程。

18.本底:本底是全方位地覆盖、高度地连接以及控制景观及地区的变化的土地。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量关系特征称为景观结构。 景观功能: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动态: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尺度:是对研究对象在空间上或试剑石的测度。 幅度: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粒度:指组成景观镶嵌体的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大小极其分异程度。 等级结构(等级系统):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多水平分层等级结构的有序整体,
斑块密度:指单位面积本底中的斑块数目。 廊道密度:廊道在本底中的数量。 景观多样性: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性。 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 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异质性:由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 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景观空间异质性:是由景观要素类型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 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景观对比度:景观之间的差异程度。 生态交错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 界面。 边缘效应:指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到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 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边缘:任何两个生态系统相邻接处均形成一个过渡地带。 边界:一生态系统结构边缘。 生态流:景观生态六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景观边缘:一景观结构的边缘。 成熟度:景观中生态系统群落的发育程度。 源区:景观流的发源地。 汇区:景观流的终点。 转移概率:物种从一个景观要素转移到另一个景观要素的概率。 干扰:是景观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分为人为和自然两部分。 景观稳定性:景观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及受到干扰回到原有状态的能力。 景观亚稳定性:景观受到一定干扰后发生变化并达到可预测的波动状态。
8、1939 年,( B )最先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并认为景观生态学是地理

(完整版)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完整版)景观生态学试题答案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仅供参考)一、景观生态基本概念:景观: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认为: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就叫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尺度效应:是一种客观存在而用尺度表示的限度效应,只讲逻辑而不管尺度无条件推理和无限度外延。

实质是不同的的尺度水平具有不同的约束体系,属于某一尺度的景观生态过程和性质受制于该尺度特殊的约束体系。

(不确定)景观多样性:通常是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反映景观的复杂程度。

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特征。

斑块:(patch)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基质:(matrix)也称本底。

是指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景观网络:1由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状结构2包含斑块面积极度扩大,高度孔隙化的形状特化了的本底。

(与本底一样具有高度连接度)景观结构:是不同层次水平或者相同层次水平景观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依次更替和组合,直观的显示景观生态系统纵向横向的镶嵌组合规律。

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和非空间特征两部分内容。

景观单元:也称景观元素,是地面上相对均质的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类型: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景观稳定性:是景观的各种参数的长期变化呈现水平状态,或是在水平线上下摆动的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

景观指数:是指能够高浓度浓缩景观格局信息,反映其结构组成和空间配置某些方面特征的简单定量指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园林生态学 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 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着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D.本底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D.海拔高度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D.群落活动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景观生态学题集

景观生态学题集

景观生态学题集一、选择题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什么尺度上的生态问题?A. 个体B. 生态系统C. 景观D. 全球答案:C2.以下哪个不是景观的基本组成单元?A. 斑块B. 廊道C. 物种D. 基质答案:C3.斑块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斑块大小、形状B. 生态系统功能C. 物种多样性D. 气候变化答案:A4.“廊道”在景观生态学中被定义为:A. 景观中面积最大的部分B. 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C. 景观中的生物群落D. 景观中的水域系统答案:B5.景观异质性主要指的是什么?A. 景观在时间上的变化B. 景观在空间上的变异性C. 景观中物种数量的多少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6.以下哪项不是景观多样性的表现形式?A. 斑块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格局多样性D. 气候多样性答案:D7.“内缘比”是指什么?A. 斑块与基质的面积比B.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C. 景观中廊道的长度D. 景观中物种的丰富度答案:B8.景观连接度主要用于描述什么?A. 景观中斑块的数量B. 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的连接和延续C. 景观中物种的迁徙能力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9.生态流主要指的是什么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A. 能量、物质和物种B. 水分、土壤和空气C. 气候和地形D. 人类活动答案:A10.“meta种群”是指什么?A. 景观中所有种群的总和B. 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C. 景观中最大的种群D. 景观中最稳定的种群答案:B11.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追求景观的单一性B. 实现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C. 减少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D. 增加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12.以下哪种景观类型不是按起源分类的廊道?A. 环境资源廊道B. 干扰廊道C. 线状廊道D. 引进廊道答案:C13.景观破碎化主要是由于什么引起的?A. 景观的自然演替B. 景观中物种的减少C. 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D. 气候变化答案:C14.景观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什么?A. 景观中物种的丰富度B. 景观的抗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C. 景观中斑块的数量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B15.以下哪项不是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力?A. 地貌因子B. 气候因子C. 植被覆盖度D. 经济发展答案:C16.景观空间格局主要描述的是什么?A. 景观中斑块的大小和形状B. 景观中物种的地理分布C. 景观中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D. 景观的经济价值答案:C17.景观生态学中的“网络”主要由什么构成?A. 斑块和廊道B. 廊道和基质C. 结点和连接廊道D. 物种和生态系统答案:C18.以下哪项不是干扰的类型?A. 自然干扰B. 人为干扰C. 内部干扰D. 景观干扰答案:D19.景观异质性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是什么?A. 异质性越高,稳定性越低B. 异质性越低,稳定性越高C. 异质性与稳定性无直接关系D. 异质性越高,通常稳定性也越高答案:D20.生态系统健康指数HI的计算公式中的V代表什么?A. 系统多样性B. 系统组织指数C. 系统活力D. 系统恢复力答案:C21.生态交错带又被称为什么?A. 群落边缘区B. 物种隔离带C. 群落交错区D. 生态系统缓冲区答案:C22.生态交错带是指两个或多个什么之间的过渡区域?A. 物种B. 群落C. 生态系统D. 自然环境答案:C23.下列哪项不是生态交错带的主要特征?A. 生态环境条件复杂B. 物种多样性低C. 边缘效应显著D. 自我修复能力弱答案:B24.边缘效应在生态交错带中表现为?A. 物种数目减少B. 物种密度降低C. 物种数目及密度增大D.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答案:C25.下列哪个地区不常见生态交错带?A. 森林与草原交界B. 河流与湖泊交汇处C. 城市中心绿地D. 山地与平原过渡带答案:C26.生态交错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里?A. 增加生物多样性B. 减少环境污染C. 消除自然灾害D. 加速生态系统恢复答案:A27.哪种现象可能导致生态交错带的环境退化?A. 气候变化B. 物种入侵C. 植被恢复D. 土壤改良答案:B28.生态交错带在景观生态学中的研究意义不包括?A. 理解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B. 预测环境变化趋势C.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D. 确定物种分布范围答案:D29.哪项措施有助于保护生态交错带?A. 过度开发B. 加强监管C. 引入外来物种D. 减少生态流答案:B30.哪个区域是我国生态交错带分布面积最大、脆弱性最明显的地区之一?A. 长江流域B. 青藏高原C. 华北平原D. 珠江三角洲答案:B31.生态交错带中的“过滤器”功能主要指的是什么?A. 阻止所有生态流通过B. 允许部分生态流通过C. 加速生态流运动D. 改变生态流方向答案:B32.哪个概念强调了生态交错带中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A. 群落结构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交错带D. 景观异质性答案:C33.下列哪项不是生态交错带的主要功能?A. 栖息地B. 能量源C. 污染物沉积D. 物种聚集答案:C34.生态交错带的环境条件与相邻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相比有何特点?A. 完全相同B. 十分相似C. 有所区别D. 截然相反答案:C35.哪种类型的交错带位于海陆之间?A. 森林-草原交错带B. 山地-平原交错带C. 河流-湖泊交错带D. 海岸线交错带答案:D36.生态交错带中容易发生的环境问题不包括?A. 土地沙化B. 草地退化C. 物种丰富度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答案:C37.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常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 湿地扩张B. 森林增长C. 生态裂谷D. 海洋污染答案:C38.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生态交错带物种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土壤类型C. 人类活动D. 宇宙射线答案:D39.生态交错带在景观连接度中的作用是?A. 阻断景观连接B. 增强景观隔离C. 促进景观元素交流D. 减少景观多样性答案:C40.哪个研究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生态交错带研究的迅猛发展?A. 分子生物学B. 气候学C. 淡水生态学D. 地质学答案:C41.景观格局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A. 物种B. 景观要素C. 生态系统D. 气候类型答案:B42.下列哪项不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特征?A. 空间异质性B. 尺度依赖性C. 时间稳定性D. 斑块性答案:C43.景观格局分析在生态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预测物种分布B. 评估生态系统健康C. 理解景观动态变化D. 控制环境污染答案:C44.下列哪个概念与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密切相关?A. 群落演替B. 物种多样性C. 景观过程D. 生态系统服务答案:C45.均匀型分布格局是景观格局中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A. 斑块大小差异大B. 斑块分布随机C. 斑块分布均匀D. 斑块形状复杂答案:C46.景观连接度是衡量什么的重要指标?A. 物种迁移能力B. 生态系统稳定性C. 景观要素之间的连通性D. 景观美学价值答案:C47.下列哪个因素不直接影响景观格局的形成?A. 气候B. 地形C. 人类活动D. 物种生理特征答案:D48.景观破碎化通常指的是什么现象?A. 景观要素数量的减少B. 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C.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D.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答案:B49.景观多样性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什么?A. 物种数量的多少B. 景观要素的变异性和复杂性C.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景观的美观程度答案:B50.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单向影响C.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D. 景观格局决定生态过程答案:C51.下列哪个模型常用于景观格局的模拟和预测?A.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B. 景观马尔可夫模型C. 种群增长模型D. 气候模型答案:B52.景观阻力通常指的是什么在景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A. 物种B. 能量C. 物质D. 以上都是答案:D53.景观生态学中,廊道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 物种迁移通道B. 能量流动通道C. 污染物扩散源D. 景观连接桥梁答案:C54.下列哪个概念与景观格局中的“孔隙度”相关?A. 斑块密度B. 廊道宽度C. 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D. 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C55.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尺度”通常指的是什么?A. 物种大小B. 景观的面积C. 研究和分析时所采用的空间或时间单位D. 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答案:C56.景观格局中的“斑块”指的是什么?A. 景观中的连续区域B. 景观中的非线性区域C. 景观中相对均质的区域D. 景观中的生态系统答案:C57.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A. 观测尺度B. 景观要素的异质性C. 物种繁殖能力D. 生态系统过程答案:C58.景观格局中的“基质”通常指的是什么?A. 景观中的优势景观要素B. 景观中的非生物环境C. 景观中的边缘区域D. 景观中的孤立斑块答案:A59.下列哪个理论强调了中等程度的干扰对景观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A.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B. 景观连接度理论C. 中度干扰假说D. 景观异质性理论答案:C60.景观格局的变化对什么具有重要影响?A. 物种分布B. 气候变化C. 地质灾害D. 人类健康答案:A61.边缘效应在生态学中主要指的是什么现象?A. 物种在群落边界的聚集现象B. 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的均匀分布C. 气候因子在景观中的线性变化D. 物种多样性在中心区域的增加答案:A62.下列哪项不是边缘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A. 生态系统间生态因子的差异B. 景观破碎化导致的边界增多C. 物种对中心区域的偏好D. 边界区域生态位的扩展答案:C63.边缘效应在生态学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降低生物多样性B. 简化生态系统结构C. 促进物种间的相互作用D. 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C64.下列哪种情况更容易产生明显的边缘效应?A. 大片连续的森林B. 破碎化的农田C. 均匀的草原D. 单一物种的种植区答案:B65.边缘效应通常导致哪些生态因子的变化?A. 光照强度降低B. 水分含量均一C. 温度和湿度的梯度变化D. 土壤肥力下降答案:C66.下列哪个现象是边缘效应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积极表现?A. 物种数量减少B.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化C. 稀有物种在边界区域的存活D.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答案:C67.在森林与草原的交界处,边缘效应可能导致什么结果?A. 物种组成趋同B. 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C. 物种多样性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答案:C68.边缘效应对哪些类型的物种影响最为显著?A. 广泛分布的物种B. 适应性强的物种C. 边缘敏感的物种D. 顶级捕食者答案:C69.下列哪项措施可能加剧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增加生态系统内部的连通性B. 扩大中心区域的面积C. 过度开发边缘区域D. 引入外来物种答案:C70.在城市与农村的交界处,边缘效应可能带来哪些生态问题?A. 空气质量改善B. 物种栖息地增加C. 环境污染扩散D. 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答案:C71.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何影响?A. 减缓物质循环速度B. 降低能量流动效率C. 可能促进物质的快速交换和能量的高效利用D. 阻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答案:C72.边缘效应在生态学研究中常通过什么方法进行分析?A. 遥感技术B. 实验室培养C. 物种多样性调查D. 生态系统模型模拟答案:C, D(可多选,但按单选题处理选D)73.边缘效应的正效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物种数量减少B.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C. 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答案:C74.农田边缘的树木带通常具有什么作用?A. 加剧土壤侵蚀B. 减少风害和水土流失C. 降低生物多样性D. 阻碍农田通风答案:B75.下列哪个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A. 深海生态系统B. 热带雨林C. 干旱沙漠D. 高山草甸答案:B76.边缘效应在景观规划和管理中应如何应用?A. 尽量避免边缘区域的形成B. 充分利用边缘效应促进生物多样性C. 完全消除边缘效应的影响D. 限制物种在边缘区域的分布答案:B77.边缘效应对入侵物种的扩散有何影响?A. 抑制入侵物种的扩散B. 与入侵物种的扩散无关C. 可能促进入侵物种的扩散D. 降低入侵物种的适应性答案:C78.在江河入海口处,边缘效应可能导致哪些变化?A. 海水盐度降低B. 生态系统结构单一C. 物种多样性增加D. 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答案:C79.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中的捕食关系有何影响?A. 降低捕食者的捕食效率B. 减少被捕食者的数量C. 可能改变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分布格局D. 消除捕食关系答案:C80.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缓解边缘效应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A. 恢复破碎化景观的连通性B. 引入天敌控制入侵物种C. 大量砍伐边缘区域的植被D. 加强边缘区域的生态保护答案:C二、简答题1.题目: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在景观生态学中有何重要性?答案:景观连接度是衡量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相互连续性的一个指标,它反映了景观促进或阻碍生物体及生态过程在源汇斑块间运动的程度。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2′=10′填空25×1′=25′选择20′简答5×6′=30′论述15′(2选1)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

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间形成的界面。

耗散结构:由于系统必须靠耗散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

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生态交错带特征:1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 2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 3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 4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答:首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间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

其次,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

平衡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

最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种群控制机制,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地球化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当生态系统不断从环境中西区能量和物质时,系统总熵减少,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增加。

党生态系统达到顶级状态时,负熵和有序性达到最大,生态系统形成原理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都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连续不断的负熵流。

景观的基本特征答: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5、生态系统的聚合6、各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7、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8、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想对应。

斑块分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书上:基本理论: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时空尺度、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景观连接度与渗透原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原理: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景观的文化性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

景观生态学复习题1、景观的概念及其关键特征是什么?是由一组以类似方式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概念: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位。

特征:(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2、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有哪些?1.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学研究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4.美国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研究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3个基本方面: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4、景观生态学有何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2异质性和尺度性;3综合性和宏观性;4目的性和实践性5、景观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与热点研究地区有哪些?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格局优化。

6、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7、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研究地区:流域系统、湿地、文化景观、城乡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6、景观生态学的支撑理论有哪些?1、等级系统理论2、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3、尺度理论、4、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5、景观连接度与渗透理论6、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异质种群7、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7、系统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哪些内容?包括系统、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涨落、突变、和自组织等。

景观生态学 复习题 参考答案

景观生态学 复习题 参考答案

》复习题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第一章景观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1.什么叫景观?答:景观是地球上一个由不同土地覆盖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一块土地);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面积大小在数公顷至数万平方公里之间;兼具自然、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叫景观生态学?答:发生在的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生态学分支,综合研究景观或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生态过程、生态功能和动态变化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学科。

3.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答:研究景观的研究内容包括:(1)景观结构 (2)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功能 (3)景观变化 (4)景观管理。

4.德国科学家C.Troll在景观生态学界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会重提他的科学贡献?答:Troll研究东非土地利用的时候,首次(1939年)提出景观生态这个术语,用以分析一个地区不同地域单位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人们寻找解决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时候,确认Troll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思想具有指导意义,因而重提他的科学贡献。

5.IALE的含义是什么?答: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6.什么叫景观异质性?答:异质性指一个区域内,景观或景观组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异程度。

变异越大,异质性越高。

7.为什么说,尺度是景观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者条件?答:因为异质性与尺度是紧密相关的,尺度越大,景观的细节分辨率就降低,看起来就越模糊,景观就越趋于同质。

也就是说,景观异质性必须在特定的尺度(包括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才能度量,尺度是对异质性的一种限定或条件。

8.什么叫生态流?答:生态流指生景观或景观组分之间的物质、能量、物种、信息、价值的空间位移(迁移)过程。

9.生态流有那些类型?每个类型举出3个你熟悉的例子。

答:生态流包括能量流、物质流和物种流(以及信息流)。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theoryof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docx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docx

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I•办调发展。

2、种群: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3、生物群落:是有一些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里各种生物种群所组成的集合群4、生态系统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5、生态平衡:如果生态系统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协调,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

6、生态平衡的三个方面:结构上的平衡,功能上的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上的平衡。

7、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相互依存丁•相互制约规律,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入输出动态平衡规律,相互适应与相互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8、景观的定义: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的形式重复出现,貝有高度空间异质性。

9、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英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10、不同学科对景观的理解:美学中:人对各种地表景象的综合直观感受。

地理学中:地球表面可见景象的综合,是出各个简单的地域单元组成的复杂的地域系统,是地球表面地貌、土壤、气候等门然耍素以及人文因了组成的地理综合体。

生态学中: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冇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

11、系统的定义:指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

12、系统论的原则: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动态性原则。

系统论的基木原则是整体性。

13、景观生态学中的系统论思想:综合整体性、冇机关联性、动态性、冇序性和目的性。

14、高层次的行为动态表现为:大尺度、低频率、慢速度15、低层次的行为动态表现为:小尺度、高频率、快速度16、生物约束:对于某一等级上的生态系统,它受低一等级水平上组分行为约束。

17、环境约束:对于某一等级上的生态系统,它受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约束,包含生态系统所必须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条件。

《景观生态学》习题集

《景观生态学》习题集

《景观生态学》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0*2=20分)1、地表径流2、地理学3、园林生态学4、生物圈5、范霍夫定律6、最小因子定律7、物候期8、冻害8、冷害9、趋同作用10、趋异适应11、内禀增长率12、生物群落演替13、温周期现象14、热力学第二定律:15、种群16、生物群落二、填空题:(1*24=24分)1、自从有了设计师以后,我们的城市经历了()、()、()等设计方式。

2、“中国城市化妆运动”的本质根源有()、()、()等。

3、请列举“中国城市化妆运动”的现象()、()、()、()、()等。

4、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有:()、()、()、()、()。

5、不同植物对光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根据植物对光强适应的生态类型可分为:()、())6、植物对日照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

7、生物的三基点温度是:()、()和()。

8、生物对低温或者高温环境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和()等三个方面。

9、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和()等三种类型的10、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提出的生态学的四条法则分别是什么?()11、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得四个基本参数为()12、生态系统得基本组成有( )13、生态系统得基本功能有()14、中国城市化妆运动得本质根源有()15、生多样性至少包括()等三个层次的含意。

16、现代人文地理学派及现象主义景观学派都强调(),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的环境中的活动,强调()、()以及()的三位一体的整体性。

17、河流水系是大地生命的血脉,是大地景观生态的主要基础设施,()、()和()是目前中国城市河流水系所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而尤以()最难解决。

18、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着重体现在()、()、()和()等四个方面。

19、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有()等十大景观战略。

20、好的场所,归纳起来有()、()、()、()等特点。

三、简答题:(6*8=48分)1、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生态设计?2、生态设计的原理之一的地方性,我们应该从那些方面来理解?3、什么是好的场所,归纳起来有那些特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景观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整理).docx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一、景观三景观1.景观由不同空间单-元镶嵌而成,具有异质性2.景观是具有明显形态特征与功能联系的地理实体,其结构与功能具有相关性和地域性3.景观既是生物栖息地,又是人类的生存环境4•呆观是处丁•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具冇尺度性5.景观是一个有内在关联的区域整体系统6•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7•景观是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三景观的概念,与土地、环境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景观是土地的具体部分,与土地有着外延上的从属关系,景观代表了一种较为糟细的尺度含义;土地概念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概念则更强调供人观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和带给人的长期效益,呆观具冇更大的内涵。

景观是构成我们周围环境的实体部分,景观不是环境要素的全部,是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二、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具有生态学、地理学、坏境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相关功能,适宜于组织跨学科的区域生态综合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生态学的范畴。

由低到高不同尺度的生态学研究系列:个体生态学一一种群生态学一一群落生态学一一生态系统生态学一一呆观生态学一一区域生态学一一全球生态学三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索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的最显著特征。

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反映一定空间层次呆观的多样性信息,时间异质性反映不同时间尺度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差异。

时空异质性的交互作用导致了景观系统的演化发展和动态平衡。

三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这是呆观生态学中,构成并描述呆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木模式。

斑块:景观的空间比例尺上所能见到的最小的异质性单元,即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景观中,在外观上明显不同于周围坏境的相对离散的地表区域,它具有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它在外观上与周围坏境明显不同)廊道: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基质:景观中范围广阔、和对同质且连接性最强的背景地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易考题名词解释5S:RS、GIS、GPS、Eos、DPS。

B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B本底: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B变幅: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D地带性土壤: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具广域分布的土壤。

F富集作用:生物体逆着生境的浓度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G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G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事件。

J景观(狭义):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J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J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J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

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

J景观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

景观稳定近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J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K抗性:或称抵抗力。

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

L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S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S树线: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

树线以上即为高山灌丛和草甸。

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降低,在亚热带最高。

S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

S生态交错带:具有特定时间、空间尺度以及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程度所确定的一系列特征的、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S生态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所造成的生态多样性的丧失或削弱。

S生物多样性:是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S生物学放大作用:有毒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放大(浓缩),不排除到生物体外,造成顶级动物受害的现象。

S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在能流、物流的生态过程中,对外部显示的重要作用。

S生态阈值:是生态系统本身能抗御外界干扰、恢复平衡状态的临界限度。

包括抗性和弹性。

S时滞效应:生态过程的因果之间或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其引起的生态响应之间明显的时间间隔。

T弹性:或称恢复性。

指生态系统缓冲干扰并仍保持在一定阈限之内的能力。

W网络:是由相互连接的廊道或者通过廊道在空间上联系起来的斑块构成的网格状结构。

X雪线:常年积雪的下限。

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X显域植被:又称“地带性植被”。

是指在陆地上因水热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植被带的植被。

Y叶面积指数: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值。

Y隐域植被:又称“非地带性植被”。

是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

Y“源”、“汇”景观:“源”景观是指在格局与过程研究中那些能促进生态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汇”景观是指在格局与过程中那些能阻止延缓生态过程发展的景观类型。

“源”是指一个过程的源头,“汇”是指一个过程消失的地方。

Z植被:指某个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所有生活植物的总体。

填空判断题1.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是一个宏观生态学系统(2)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3)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4)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2.生态系统的共性:(1)能量定律:凡是利用能量,涉及能量的都从服于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2)边界:系统的边界需要实验范围来规定(3)子系统:所有的生态系统又都包括着其它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物理角度):隔离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4.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全球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个体生态学。

5.景观形成因素: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干扰。

6.温室气体: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氟氯烷等。

7.中国植被分区: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区、温带针阔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热带雨林季雨林区、温带草原区、温带荒漠区、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8.季节性雪线: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9.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反映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定义为近红外通道与可见光通道反射率之差与之和的商。

正值表示地面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度增大而增大。

10.景观要素:斑块、廊道、本底、网络、生态交错。

11.斑块的起源和类型:斑块起源于环境异质性、自然干扰或人类活动。

根据不同的起源和成因,斑块类型可分为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和引入斑块。

12.网络结构特征:结点、网络格局、网眼大小、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

13.岛屿生态理论(种-面积关系):S = cA z;对数的直线关系:㏒S=㏒C+Z ㏒A;S-种,A-面积。

14.景观格局的类型:(1)规则式均匀格局(农田防护林、人工林等)(2)聚集格局(3)线状格局(4)平行格局(5)特点组合或空间连接(有正组合与负排斥的组合)。

15.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扩散、重力和运动。

16.景观过程的媒介物:风、水、动物、重力和人。

17.景观生态流的形式:空气流、水流、养分流、生物流。

18.水循环途径:(1)大循环:(长途循环)海陆循环;(2)小循环:(短循环)陆路循环或海内循环。

19.植物的净化作用:(1)调节气候(2)降低噪音(3)吸收并转化有害物质(4)除尘(5)杀菌杀病毒。

20.生物多样性的水平(层次):遗传多样性、物质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21.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非生物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22.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要素:气候变化、地貌变化、岩石与土壤的变化、流水和水文的变化、干扰。

23.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自然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

24.景观变化的驱动力:自然因子和认为因子两大类。

自然因子:地质地貌的形成、气候的影响、动植物的定居、土壤的发育和自然干扰。

25.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型:边缘式、廊道式、单核心式、多核心式、散布式和随机式。

26.景观生态建设的5项原则:(1)观结构与功能的交互促进(2)人类调控与生物共生相协调(3)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4)保护和提高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5)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27.景观生态建设的4项内容:(1)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2)控制人类活动方式与强度(3)按生态学规律进行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活动(4)依据生态原理和法则,建立协调的人工景观28.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2)可持续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多样性原则(5)综合性原则。

29.植被在水分循环中的生态作用:水土保持作用。

30.景观变化模拟的步骤(马尔克夫转移矩阵)简述论述题1.温室效应导致厄尔尼诺现象(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使地球上的温室效应加强,使两极冰川融化变暖,从而造成全球暖化的效应,并致大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水异常升温且使海洋与大气作用失去平衡。

2.如何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科学协调的美?要点:(1)生态是基础(2)景观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3)环境价值对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生态美铸就文化美,从而刺激经济美,后促进政治美。

3.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性植被的不同:(1)环境因素不同(2)宽度不同(水平带以百公里计,垂直带则以几百米计)(3)间断性(水平带连续而垂直带间断)。

4.景观动态模拟的发展趋势:(1)从景观空间变化到景观过程变化(动态的空间模拟中很少包括变化过程的模拟,需要发展将空间属性同过程变化相结合的模拟模型。

)(2)从单纯景观现状模拟到通过驱动因子模拟(3)从单一尺度到多尺度的景观变化(4)从宏观变化到个体反应机制的模拟(5)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通过GIS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结合,可以将同质的过程模型应用于异质的大空间尺度的系统模拟)(6)与社会经济模型结合(7)模型的可视化。

5.生态交错带基本特征:(1)是一个应力带:竞争激烈,敏感带(2)有边际效应:环境不同于2相邻带(3)隔离作用:相对的,宜于边缘种,树线(4)空间异质性:明显不同于2个相邻带。

6.MacArthur 的平衡说:(1)岛屿上的物种数不随时间而变化;(2)灭绝种不断被迁入种所代替;(3)大岛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的物种;(4)随岛距大陆的距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的种数逐渐降低。

7.研究景观格局的意义:在看似无规律的景观镶嵌中找到规律,以确定形成景观格局的主要要素,探讨景观格局的效应。

8.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促进(3)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9.干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中度干扰理论,适度干扰说):(1)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频率呈负相关,中等干扰理论认为:在没有干扰存在时,景观水平趋向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则即可能增加异质性,有可能减少异质性。

(2)适度的干扰可带来更多的镶嵌体或走廊,是物种对生境充分利用并引起生态位的分化,从而迅速增加景观异质性。

(3)一般认为低度强度的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中高强度的干扰会减低景观异质性。

10.干扰的特点:(1)是一种突发非连续事件(2)对一般景观格局具有强烈改造作用(3)可能会中断景观中一些甚至全部生态过程(4)具有强烈尺度效应(5)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

11.水生态的作用:(1)水是生物的组成成分,原生质水分含量平均为70%。

(2)水是生物代谢的原料。

(3)水是各种物质的载体,溶解盐和气体等。

(4)水具有支持作用,能够保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器官保持一定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5)水以高的热容量缓和温度变化以保护原生质免受温度剧变的伤害。

(6)水是地球上养分分布的动因。

12.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1)植物的净化作用(2)水土保持调节气候(3)生物的分布和控制,散布花粉和种子(4)避难所和基因资源(5)食物生产和原材料(6)人文、历史等。

13.“颌状”模式的优点:(1)一直维持着原来方形的生境斑块(2)廊道连接性得到加强(3)明显增加边界长度,为多生境物种和边缘物种提供了更多的生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